压倒总监大人gl百度云:燕国故地琉璃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9 13:27:33
 赵润东 “良乡塔,漫山坡,过了窦店琉璃河。”沿着宽阔平坦的京石公路驱车向南行驶,穿良乡,过窦店,行约15公里即有古圣水琉璃河横贯东西,临河南岸里许便是古镇琉璃河镇,镇即由河得名。琉璃河镇地处北京西南部,北邻汉代名城良乡和古城窦店,南接历史悠久的涿州市,西部山区自然形成天然屏障,东部地区为一马平川的平原。域内既有西周时期燕国都城遗址、规模较大的西周贵族墓葬,又有著名的明代建筑琉璃河古桥和嘉靖年间修建、万历三十七重修的离宫,满汉蒙回等多种民族杂居其间。这里是南北文化的交流中心、军事交通的要地,而且是京郊民族融合、集市贸易的繁华重地。据史书记载,远在周武王灭商以前,这一带就已自然发展成了奴隶制国家——燕,当时为商王朝北方之属。商灭亡之后,燕又臣服于周,召公被分封于燕地,取而代之,遂有了燕国的由来。尔后,燕的势力不断发展强盛,且并吞了周初的另一个封国­——蓟。约在西周末或春秋时期,燕又从琉璃河都城迁都于蓟城。到了战国时候,燕国成为战国时期的七雄之一。直至最后被秦所灭,才归属秦朝统一的疆域之内。
一七十年代初,北京市考古队根据刘李店、董家林、黄土坡等村地上文物和地下文物遗存进行了考古挖掘,发掘出古城一座和大量的出土文物。坐落在董家林村的古城址,昔日城墙虽已夷为平地,但地下仍保存着大部墙基及文物。常征先生在《古燕国史探微》一书中写到:“其中城的东北角和西北角保存最好。北城墙全长829米,东西二面城墙保留的北段长约300米,南城墙及东西二面城墙的南段,由于破坏严重,长度不明。在东西三面城墙外边,发现有2米多的护城壕沟。根据城的东比和西北两个城角的方位,以及巳知长度,推测城的平面应是方形或长方形。”经考古专家多年考证研究,认定该地应为商周二代古文化遗存,至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从而也证明《史记·燕召公世家》中关于“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的记载是可靠的。天戈先生在《北京出土文物》一书中写到:“(董家林)古城东南一里的黄土坡村周围,发现了二百多座不同类型的墓葬,奴隶主贵族的墓葬占有相当的比例。大型的带有二个或四个墓道的墓葬是只有诸侯才能使用的。……1974年和1975年黄土坡墓地的出土器物中,刻有偃侯铭文的鼎殷、盾饰、戟等已有十一件。重要的是青铜器。”从这些出土文物看,这座古城成为燕国都城以前,已是殷人城堡。如(堇鼎)文中涉及了四人,即偃侯、堇、大保、大子癸。其中,偃侯是堇的君主,大保即太保,也就是召公,因为召公奭一族中任周王太保的只有召公爽一人。大子癸应是太保召公爽的长子或曰元子、太子。由上述分析得出:堇鼎出土于董家林古城东郊的黄土坡,其墓主自是堇本人,因为堇鼎记载的是堇的功业,鼎铭的“偃侯”既与堇同世,便当也是堇的同辈人。而“偃侯”继位于太子癸,自然便是太子癸的嫡子或长子,召公奭的嫡孙或长孙。这位偃侯继位后居董家林古城,该城当然就是燕国都城。然而,在出土的文物中尚未发现太子癸本人的器物,这说明召公奭北迁其国最初的都城并不在董家林一带。而最初的都城在于何处?据《太平寰宇记》记载:“废涞水县在(易)州北四十里……按,县地即周公封召公于此也。”所谓“废涞水县”,正位于“易州(今易县东南贯城村)北四十二里。”《魏书·地形志》记载:“县境有南北二遒城,北周大象二年废并遒县入涿县,隋开皇元年于范阳郡置遒县,设县治于今定兴县,更置范阳县于今涞水城。六年改范阳县为固安县,移县治于两汉之固安城,辖今涞易两县地。八年废固安县,十年复置,移县城于永阳城,即名永阳县。十六年分置易县,改永阳县为涞水县。十八年迁涞水县治于曹魏遒县故城,即今之涞水县城。自此以后一千三百九十余年大致未变。由此可见,最初的燕国都城应在涞易之间。琉璃河一带本是北方殷人的中心地域,殷人城堡甚多。在考古发掘中,古城遗址的夯土城垣之下,发现压有商代墓葬,说明燕国的这座都城是扩建殷人的古城而成的。二历史上的琉璃河又名刘李河。据《光绪顺天府志》记载,(良乡)“四十里琉璃河镇,亦名刘李镇,又约燕谷店,把总住焉,有铺。”“琉璃河,即古圣水。”圣水,即今大石河,历史上也叫六里河,发源于京西房山百花山西麓,经霞云岭、佛子庄、河北庄、磁家务,沿山诸泉到坨里出山,过平原到县城东南琉璃河镇,又称至涿县码头镇南注入拒马河,全长129公里。圣水之名最早见于东汉末期桑钦撰著的《水经》一书,“圣水出上谷”。而周代成书的《山经》之“北次三经”则称之为“燕水”,臼:“燕山,多婴石,燕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山经》之“河”,说得是《禹贡》黄河,水道在今白洋淀大清河一线。注入黄河的燕水是永定河与拒马河之间的一个小水系(今与拒马河水系合),其下游古道在今涿州市、固安、霸县境,古人或以莽牛河当正源,即称全流曰莽牛河,或以刘李河当正源,即称全流曰刘李河。《水经注》以圣水当正源,《山经》以燕水当正源,故通名其全流曰圣水、曰燕水。那么,何谓“燕水”呢?所谓燕水之得名是因为该水系流经燕国都城之下,而城内西北部山脉也由此得名称燕山。《水经注》里还有“圣聚”之说,所谓圣聚,是指董家林古城遗址一带。冠以圣聚之名,是由于它濒临圣水。而所说的圣水,又指今之大石河,旧称洄城河、琉璃河、刘李河。又据《水经注》记载:“广阳水出小广阳西山,东流经广阳故城北,又东福录水注焉。乱流至阳乡右注圣水。”所谓“福录水”即盐沟水。盐沟即今良乡。在西边还有一条水叫茨尾河,在城南注厂‘阳水,而广阳水又汇入圣水,即琉璃河。从北魏时期的水道看,广阳水是圣水(即琉璃河)的重要支流。琉璃河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连通京城,直达津、保,水陆并用,船泊货物的漕运码头。据史书记载,秦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以秦京咸阳为中心修筑驰道,其标准为:“道广五十步(约合69米),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驰道“东通燕、齐,南极吴楚”,咸阳至蓟,途径涿郡、琉璃河。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修筑琉璃河石拱桥,长165.5米,宽10.3米,高8米,其工程之浩大,是可想而知的。《日下旧闻考》记载:“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九月,浚良乡琉璃河,置桥其上,名其桥北曰仙积,南曰永明。”而且修筑二堤,专用条石,中添小桥一座,(俗称一孔桥),并设水沟八道以杀水势。堤南北西共长五百余丈。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曾重修。清光绪庚寅(1890年)因山??派员监修。《良乡县志》记载:“此水可行船,琉璃河村南开有粮栈、灰栈、煤栈、煤油栈,皆借此水之利。”据有关史料记载:南宋抗元将领文天祥被元军俘后押解元大都,于元至元十六年(1280年)途径琉璃河,曾作《过雪桥琉璃河诗》:“小桥度雪度琉璃,更有清霜滑马蹄。游子衣裳和铁冷,残星荒店乱鸣鸡。”又有《良乡县志》记载德少司空龄诗曰:“白发苍颜老侍臣。又随豹尾踏芳尘。琉璃河畔毵毵柳,应识三朝扈跸人。”又载前人诗曰:“一水澄清澡行浮,垂柳两岸系渔舟。风帆沙鸟天然画,闲少诗人此地游。”“水到村西曲折流,清山环抱白云浮。绿阴深处宜携酒,闲数清溪贾客舟。”关于水运码头的情景,张克耕先生曾在《房山文史选辑》第五辑《琉璃河旧闻轶事》一文中作过精彩的描述:“卸船的,装船的,日夜不停。每到夜幕降临,沿河两岸几十家煤、灰货栈汽灯高挑,照得满镇通明。劳动号子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等待卸货装船的船只,从琉璃河镇一直排到十里开外的小店河。这些船大都是从天津、保定运来的洋广杂货、食盐、布匹、苇席等。当时黄土坡渡有一个大的过货栈,把运来的货物卸下来,再从琉璃河镇运走煤灰石料……那时,最大的货船有载重十二吨的。为了装完船能顺利驶进正河道,在莽牛河桥设一水闸,待装煤灰的船驶进货场后,把水闸放下,以提高水位,船装满货物,再把水闸提起,货船顺流而下,驶进正河道。如此驶进驶出,日夜不停。”段天顺先生在《燕水古今谈》中说:“南宋孝宗淳熙午间范成大奉使到金国,这位从南宋来的外交官,路过琉璃河,从桥上惊奇的看到了鸳鸯戏水的场景,实在是喜出望外,他写到:‘琉璃河又名刘李河,在涿州北三十里,水极清此,茂林环之,尤多鸳鸯,千百成群。’并作诗道:‘烟林葱茜带回塘,桥影惊人失睡乡;陡起褰惟揩病眼,琉璃河上看鸳鸯。’”当年,琉璃河镇商贸繁华,煤厂、灰厂鳞次栉比,驮运煤、灰、石的骡子骆驼、驴马成群结队,络绎不绝;店铺林立,贾客云集;河上行船,昼夜穿梭,劳动号子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夜幕降临,汽灯高照,满镇通明,行人不息。真可谓车水马龙,人喊马嘶,一派繁忙景象。据(良乡县志)记载,民国十年左右,琉璃河有“粮商十八家、布商八家、油商五家、药商六家、木厂五家、石厂三家、铁厂二家、煤商十六家、首饰行三家、煤油行一家、瓷器行一家、染商三家、杂货行六家、席绳行二家、过货栈四家、烧锅一家、盐店一家、茶叶行一家。”当年琉璃河镇的商业税收是良乡城和窦店镇两地商业税收的总合,可见经济兴盛和贸易繁华之景象。这座历史悠久的名镇也曾遭到劫难。清朝庚子年(1900年)八国联军冲出北京进攻保定,途径琉璃河,将古建离宫及周围文物抢烧精光。至民国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又入侵中国,琉璃河一带很快也被沦陷。日本鬼子在大石桥南端修筑了上下两层炮楼,由日伪军日夜把守。凡由此过往的行人均遭到盘查勒索。一处古今交通的要道,很快就成了日伪军队敲诈发财的“宝地”。据当地老人讲,当时这里驻守一个连的兵力,人称“石头军”。来往行人一旦被抓进炮楼,便十有八九被搜尽钱物,然后割掉舌头,背缚大石,趁夜沉入河底。当时流传着歌谣: “宁挨十天饿,不从琉璃河过;宁吃十天乔麦皮,不赶琉璃河集。”由于连年战火,国无宁日,百姓始终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有诗为证:意气相争各不平,畿南百里起连营。军书傍午飞驰急,炮火通宵胜负明。十室九空嗟避乱,三年两次慨遭兵。至今凭吊琉璃水,仿佛独闻鼓角声。 莽莽乾坤是太和,神州空有旧山河。人怀往日推恩主,谁扫中原混生魔。忍使群黎齐破产,那堪同室屡操戈。民心厌乱如斯极。未卜苍天意若何。三新中国成立后,琉璃河镇的经济建设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农工商企以及非公经济等全面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镇经济发展迅速,两个文明建设明显提高。该镇于1961年建立人民公社,1981年3月改为琉璃河乡,1990年3月成立琉璃河地区办事处,2001年2月建立琉璃河镇,2002年1月撤乡并镇与窑上乡和东南召乡合并为琉璃河镇。现在,琉璃河镇,地域广阔,东连大兴区,西接韩村河镇,北与窦店镇接壤,南邻河北省涿州市码头地区,其土地总面积109平方公里,有47个行政村,散居着汉、满、蒙、回等11个民族,61000口人,拥有耕地面积77652亩。境内有大石河,牤牛河、浃括河;京石高速公路、107国道、京广铁路纵横全境以及客货火车站各一座,交通十分方便。据统计,琉璃河镇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239104万元,农村经济经营收入115243万元。乡镇企业677家,从业人员11167人,主要包括建筑、建材、化工、造纸、交通运输、饮食等。其中房建集团三公司和燕琉工程公司为“国家一级建筑企业。”兴河造纸厂生产的“金宇”牌餐、面巾纸、卫生纸、和编织纸、在全市乃至全国享有较高声誉。琉璃河劳保用品厂的“盾”牌安全帽被国家劳动部评为“全国劳动防护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唯一监制产品”,产品行销全国。该镇境内有中央、市、区属企事业单位17家,其中有国家大型企业——北京市琉璃河水泥厂。随着城镇建设的不断发展,1996年该镇建设总体规划经首都规划委员会批准,确定了中心镇的地位。2000年10月,被市政府确定为全市33个重点建设的中心镇之一。如今的琉璃河镇,旧貌变新颜。境内著名的三处古迹:琉璃河商周遗址于1979年公布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琉璃河大石桥于1984年5月公布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创建、清代重修的岫云观为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旧城改造后,宽阔平坦的柏油路贯穿南北,成为首都的南大门。交通方便,地利人和,地理优势得天独厚。仿古建筑,古香古色。商贸市场更加繁荣,生活日用品琳琅满目。过往车辆,井然有序。充分展示了改革开放后的新气象。参考书目:1、《良乡县志》                                                           民国十三年本2、《房山县志                                                             民国十七年本3、《房山区志》                                                             北京出版社4、《中国古都研究》                                                     中国书店出版社5、《日下旧闻考》                                                       北京古籍出版社6、《古燕国史探微》                                                 聊城地区新闻出版局7、《考古》(1992.8)                                                    科学出版社出版8、《北京文博》(1995.1)                                            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