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情男神傲娇妻txt微盘:中国风电好消息与坏消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1:50:36

2011年11月10日 13:11 来源: 《环球企业家》         如果要为过去5年中国狂飙突进的风电产业发展史寻找一个值得铭记的里程碑—它不是在中国西北的戈壁上,而是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明尼苏达州。去年1月,三台由金风科技(002202)(002202.SZ)制造的风机出现在当地的UILK风电场中,这是中国制造的风电设备首次在全球市场上亮相。

  自那时起,包括金风、华锐风电(601558)在内的多家中国风电设备商掀起了一轮御风疾行般的奔袭之旅,但这却让海外市场惶恐担忧,美国尤甚。过去一年,金风的这三台风机成了中国出口风机的代表,频频出镜于中美新能源贸易纷争中。“不论是从工人利益还是企业利润来讲,这将威胁美国羽翼未丰的风电行业。”去年年底,《纽约时报》在《美国风电行业忧心忡忡》一文中写道。

  2010年底,美国正式请求WTO对中国政府向风机制造商的补贴展开调查,认为中国风机制造商是在政府的保护下快速崛起,阻碍了公平竞争。

  这并没有阻止中国风机制造商在美国市场上取得更多成绩。金风科技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还取得了超过100兆瓦的订单,今年10月21日,项目开始动土建设。三一重工(600031)旗下的三一电气也有收获:将给美国德州西北部的Ralls风场提供5台2MW的风机。国家电网旗下的风机制造商联合动力已经与美国Revolution Energy公司签订美国德州9MW项目合作协议,将向后者出售6台1.5MW的风机。华锐也在今年8月份签署了四台风机的销售订单,并于10月份全部交货。

  在印度、爱尔兰、巴西、南非、澳洲等地,许多风电场的招标项目会上,都出现了中国风电年轻人的身影。“中国企业如此快地走向全球市场并不令人吃惊。”维斯塔斯全球副总裁彼德·布隆告诉《环球企业家》。

  但现在,一个不寻常的坏消息来了。

  今年9月14日,美国超导公司高调宣布在中国对华锐风电提起刑事和民事诉讼,称华锐以非法方式获得并使用了超导的知识产权。10月,华锐则向北京仲裁委员会提交了反请求,要求裁决超导赔偿华锐风电因其违约造成的经济损失总计3.69亿元人民币,后来华锐将这一赔偿额度又提高到了10.05亿元。

  超导指控这家中国最大的风电设备商通过向其前雇员购买设计图纸的方式窃取了其知识产权,华锐明确否认了这一指控,并宣称相关技术由其研发团队独立研发。西方舆论则不可避免地再一次将之看作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崛起过程中又一个不择手段的例证。

  品格像是一棵树,而名誉就是树的影子。尽管尚未最终裁决,但这一风波已显著影响了华锐的海外拓展步伐。预计全年海外市场销售收入10%以上将受到波及。

  如同其它行业的中国公司在步入全球市场时所遇到的种种质疑和阻挠一样,中国风电设备商现在也品尝到了一丝苦涩。证明自己在技术品质和商业规范方面无瑕疵无疑是重要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对于在仅仅5年里速成的中国风电设备商来说,还没有足够的时间建立自己的产品质量记录。

  与此同时,风机质量事故又在国内市场频发(详情请于Gemag.com.cn查阅《风速陡降》一文)。令人担心的隐忧在于,对这些急速国际化的中国风电设备商而言,如果在海外市场同样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可能会就此毁掉中国风电产业在全球市场上的品牌形象。正如丰田汽车、ACER在美国市场曾经领略的教训一样,由于初期犯下致命错误,导致其花了10年时间才得已重返美国。

  金风科技副总裁王海波对此感受深刻。2009年他在澳大利亚考察时,一位当地风电业人士揶揄地提到一家全球TOP5级别的风机制造商“搞砸”了的故事—其风机叶片出现裂缝,并被当地媒体以大篇幅进行报道。对于见惯了国内风机质量事故的王海波而言,这太“大惊小怪”了。“在海外,出一点问题,整个市场就都传遍了,不像国内你可以修好继续卖。”王海波告诉《环球企业家》。这意味着,中国风机过往那种靠维修服务弥补质量不足的做法在海外根本行不通,而这恰恰是大部分中国风机企业迅速做大的模式。

  快速跑

  华锐风电高级副总裁李乐成是中国风电业急速国际化这股洪流的亲历者。他带领的华锐国际业务部从今年年初30多人快速增长至92人。在今年不到10个月的时间,在爱尔兰、巴西、美国、瑞典等市场都实现了破冰之旅。

  最新的捷报来自巴西。华锐拿下了Desenvix公司在巴西Sergipe地区的34.5MW风电场23台风机的订单。这个风场是巴西2009年的招标项目,当时中标的开发商将项目转让给Desenvix,而最初招标绑定的一家欧洲风机供应商要价太高,Desenvix通过计算后意识到必须更换风机供应商才能实现计划的投资回报率。已在巴西有制造基地的歌美飒和GE迅速加入到对该订单的争夺中。

  这也给了华锐一个进入巴西市场的绝好机会。凭借高性价比的产品、更快速的响应速度和更长期的服务承诺,华锐最终胜出,拿到了这23台风机的订单。“西方企业交货可能需要半年,我们承诺四个月。”李乐成告诉《环球企业家》。

  李乐成肩上的担子不轻。华锐风电董事长韩俊良曾在去年许下未来五年华锐海外市场收入要占到总销售收入50%的目标。李乐成曾经花三个月的时间在瑞典谈成一个订单。这位瑞典客户后来见到韩俊良时感叹,自己是欧洲唯一一家三个月就签订一单生意的企业,原因就是李乐成对项目的积极推进。“华锐的风格是快速往前走,我们毕竟是和时间在赛跑。”李乐成说。

  最具挑战性的是美国市场。由于美国新能源政策的不稳定,加大了市场风险。中国第四大风机制造商明阳风电负责国际业务的副总王松直言,现在美国市场投资回报率很低。然而在这个具有示范意义的市场,没有企业会放弃攻克。金风、三一、联合动力、华锐都已开始涉足美国市场。

  欧洲新能源政策在全球来看是最稳定的,因此风电在整个电力供应中的比例非常高。王松认为,西欧地区的市场渗透率已经很高,且本地制造商能力很强,全球一线风机制造商Vestas、Enercon、Gemas均来自于欧洲,“(西欧)没有太多市场规模可以开发了,特别是德国、西班牙”。因此,在明阳海外市场的目录中,德国就被划分到二级市场中。

  华锐认为,欧洲市场现在的剩余机会是海上风电,以及东欧的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波兰四国的开发潜力。为此,华锐已单独成立了一个欧洲业务部来拓展欧洲市场。

  除欧美以外,南非、巴西、土耳其、伊朗等新兴市场也成为中国风电设备商争抢的新大陆(000997)。明阳已把南非、印度、拉美三地作为海外拓展的首选市场。王松介绍,这些新兴市场有能源需求,而传统制造业实力相对薄弱,加之在财政补贴上与西方国家无法相比,容易接受中国更廉价的产品。“先从薄弱的地方做起,不要直接扑向竞争激烈的市场。在很短的时间内占到更多的地盘,才有很好的回报。因此从战略上讲选择新兴市场是合适的。”王松向《环球企业家》解析明阳的海外战略。

  还是技术

  事实上,海外并不会轻松地给中国企业提供适宜孕育的温床。从华锐和超导的诉讼官司中,可窥见一斑。

  成立于1987年的美国超导,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德文斯市。2006年,超导收购了奥地利风机设计公司Wintech,Wintech陆续和华锐签订了多个不同MW风机的开发合同。“我们跟华锐的深度合作已经进行了五年,帮助他们从一个对风电行业没有任何涉及的企业,到这样一家规模非常大的企业。所有他们风机的核心部件,都是从我们这里采购的。”超导全球副总裁杰森·弗雷德特(Jason Fredette)告诉《环球企业家》。其提到的“核心部件”是指电气部件包括变频器模块,PLC等。

  超导在全球有十多家风机企业客户,但华锐是其最大客户。2009年华锐的业务量占超导业务收入的75%。这两家深度合作长达五年的商业伙伴的关系破裂,在今年较早时就露出了苗头。杰森·弗雷德特说,今年3月,超导意识到华锐有不想支付超导已交货产品的货款的可能,这笔货款达2.5亿美元

  3月31号,华锐拒收超导按合同准备的1.5MW和3MW风机的电气部件,随后超导股价下跌41.8%。矛盾进一步加深。

  华锐的解释是,超导提供的电气产品并不符合合同规定的“具备低电压穿越功能”的要求,因此暂停付款和收货工作。华锐高级副总裁陶刚告诉环球企业家记者,超导提供的变频器故障率较高,且“几乎没有售后服务”,这几年华锐员工代替超导在风电现场进行故障维修,垫付了本应由超导支付的成本。“他们称我们拖款几个月,其实他们拖付我们的款长达几年。”陶刚说。

  真正促使超导把华锐推上法庭的是涉嫌盗窃知识产权的事件。今年7月,风电并网技术国家标准《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以下简称“新国标”)已通过最终审核并已报送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其中包括风电场并网风机必须具备低电压穿越技术。

  杰森·弗雷德特称大部分的研发工作是由超导在奥地利完成的,并向华锐提供了1.5MW和3MW风机电气部件的升级改造服务,使之能够通过新国标的测试要求。“这只是研发阶段的成果,我们还没有正式把产品出售给华锐。但很奇怪,6月我们发现华锐在很多风场的风机开始使用上了我们的新产品。”杰森·弗雷德特说。

  超导称,后来通过调查发现其前雇员卡拉巴斯维克(Dejan Karabasevic)私自把设计图纸和软件源代码出售给了华锐。杰森·弗雷德特告诉环球企业家记者,手中掌握“非常确凿的证据”,证实卡拉巴斯维克和华锐的高层有密切互动,并私自把超导有知识产权的产品交给华锐高层。

  卡拉巴斯维克已在奥地利被判犯有欺诈和“工业间谍罪”,被判处一年监禁,缓刑两年,同时要向美国超导赔偿27万美元损失。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说,卡拉巴斯维克的律师豪尼格称,卡拉巴斯维克与华锐签订了一份雇佣合同,根据合同,华锐将在6年内付给他170万美元。华锐明确否认这一指控,并称现在掌握的低电压穿越技术和方案,是由华锐近800人的研发团队主导完成的。

  双方尝试过和平解决。最初商定于8月初在北京进行谈判也多次改期,超导给出的理由包括所谓的中国台风、美国飞机无法登陆等。后谈判改为8月12日,陶刚作为华锐代表到达谈判现场后,发现原先告知的超导谈判代表由全球CEO改为了中国区总裁王建光,而且谈判会场还有两个无关人员。“在这样一个敏感、严肃的谈判场合,他们不仅更换谈判代表事先一点招呼都不打,而且还带了两个无关人员过来,完全不尊重商业规则。”陶刚说。

  这次的会面并不如意,双方对彼此提出的条件都不满意。最终,超导还是选择了以对簿公堂的形式来解决。

  这一正在进行中的诉讼已经影响到华锐海外市场的拓展进程。李乐成办公桌左边成堆的文件中,有一沓就是外媒针对诉讼案的报道。

  现在,海外媒体的舆论几乎一边倒地认定华锐窃取了超导技术。这与中国风电技术几乎全部从西方引进有关。西方企业更擅于利用专利来进行市场竞争,比如通用电气(GE)就在美国注册了风机里安装齿轮箱的专利,迫使进入美国市场的每一台带齿轮箱的风机必须向其支付一笔专利费用。

  美复能源总经理陈航认为,中国企业应该利用西方手段来进行竞争。应对方法包括找律师进行专利侵权的风险评估,将风险量化。

  中材科技(002080)副总裁陈淳认为,风电产品的设计和技术是最核心的竞争力,而这块恰恰是中国企业薄弱的地方。另一位风机制造商的海外市场负责人告诉环球企业家记者,在在与海外客户技术人员沟通中,他发现很多海外市场的技术应用对中国风电设备商而言还未听说过。很多时候,需要他把在海外第一线了解到的国际最前沿技术告知国内研发团队。

  技术上的跃进的确不能速成。比如扇区管理—在同样大小面积的风场区域内,中国企业通常是根据叶片长度的4倍来进行风机布局,但如GE等却能通过软件模拟风机实际运行状况,增加风机的布局台数,再根据具体风况条件来调度风机的运转,效能更高。而这一技术,中国同行目前尚无人掌握。

  新玩法

  “中国的同行们走向国际市场,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它们的产品质量如何,是否能按承诺交付,并且在技术上保证它们的高质量产品。这就是游戏规则。”维斯塔斯全球副总裁彼德·布隆说。

  中国风电市场下游运营主要由五大发电集团把控,风场投资结构相对单一。过去几年政府以风电装机容量作为运营商的考量指标,导致运营商更青睐低价产品。因此风电特许权招标项目通常是低价中标。“这个行业品牌价值低,好东西坏东西,都以价格划线。”三一电气总经理吴佳梁说。

  而海外风电项目投资方更加多元,投资方会考虑投资回报率,更加市场化。中国风机设备供应商需要向海外市场证明,自己能够提供的有价格优势的产品同样具备良好性能。

  一位海外市场的风电客户明确地告诉华锐副总裁李乐成,未来一定会考虑与华锐合作,但现在,考虑到风险,还不愿成为首个尝试者。

  中国风电设备商在海外遭遇的最大挑战就是,尚没有一个较长时间的风机运营记录。李乐成说,他只能以承诺来打消对方的顾虑。比如,华锐在海外市场承诺将提供长达十年的售后服务,这比其同行长一倍。同时,他会反复向对方表达华锐全球化的目标和信心,以证明这并非是短期的供货交易。

  毫无疑问,中国风电设备商现在必须学会适应海外市场的游戏规则。“欧美开发商会考虑电价、成本,对机组的性能、质量、发电效率要求更高。融资机制也不一样,通常设备购买不是开发商来出钱,而是向银行申请贷款。”周彤告诉《环球企业家》。

  除了寻求国家开发银行等国内金融机构融资支持外,中国风电设备商还渴望得到当地国银行的支持。如巴西等市场,都要求风机本土化率必须达60%以上,才能提供融资。这也是华锐等开始考虑在海外设立制造基地的原因。目前华锐已经在印度建设了制造基地,现在正在巴西选址建厂,下一步还有在南非建厂的打算。

  各国对于新能源补贴政策的不同,也使得中国企业在不同市场需要有不同的应对策略。

  以美国市场为例,中国政府对风场运营商的补贴主要体现在电价上,而美国的补贴主要以退税的方式进行。因此美国风电场投资方中有一非常关键、但中国风场投资中没有的角色—税务投资人。税务投资人一般占整个风电项目投资的20%至30%,在一定期限内可以获得政府30%的税收返还。其他风电项目资金则来自贷款。中国企业的优势在于70%的项目贷款上,然而在税务投资人环节上却很难跨越。

  由此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由于税务投资人对风险的承受力较低,他们并不倾向于选择尚未在美国市场上得到品质证明的中国风机。

  销售到美国市场的风机制造商,几乎下游风场都是自己投资运营。如由金风科技供货的Shady Oaks风电项目。其项目业主为北京天润的全资子公司TianRun Shady Oaks。天润是金风科技的子公司,负责风电场的投资建设。天润模式成为金风打开海外市场的重要手段。

  此外,根据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1603条款,在今年年底前建设的风电项目,可以获得项目投资30%的现金补贴来替代30%的税务返还。现金补贴可以消除项目税务投资的压力,对中国风机企业而言无疑是好消息。但1603条款在年底失效以后,很有可能不再延长—中国企业的时间窗非常有限。

  但从根本上说,中国风电设备商现在碰到的最大挑战,是信任。“我常常对客户说,你有什么顾虑,有什么要求,都可以告诉我。只要我能做到的,我都可以承诺。”李乐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