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魔妃太难追完整版:创设乐学情境 促进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4 09:02:34

创设乐学情境  促进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     


发布时间:2007年12月27日 9时41分


                                               李春凤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中产生智力活动,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探索的一种动力和成功的诱因。”在教学中,不断引发学生兴趣,创造乐学情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驱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新颖有趣的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使“静”的知识“动”起来,使“死”的知识“活”起来,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和心境中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探索。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首先电脑出现:白兔、黑兔、灰兔、花兔骑车赛跑。问:① 谁跑得快?(白兔的车轮是圆形的,黑兔的车轮是方形的,灰兔的车轮是椭圆的,花兔的车轮是圆形的,但轴心不在圆心上。) ②为什么白兔跑得快?③ 在日常生活中,你周围的物体哪里有圆?④ 你们想进一步了解有关圆的知识吗?紧接着板书课题:“圆的认识”。根据新知的内容和特点,教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学起来自然 、真实、亲切,从而激发了兴趣。上课一开始,在屏幕上出现四只小兔骑车赛跑的情景,学生看到黑兔、白兔、花兔骑着车子一路颠簸的情景,个个笑得前仰后翻,连连摆头。车轮这一司空见惯的事物,引起了学生浓厚兴趣。教师因势利导,引入新知,学生必然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

二、激励探索,使学生乐学会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接近和深挖事物本质及其因果联系的实质,这一过程本身乃是兴趣的主要源泉。”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激励学生主动探索,并在探索中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在探索中掌握学习方法。

1、少教多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自学能力。

早在300多年前,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中指出,教学论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因此多学”。他把教学论界定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提倡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便教学变得容易、愉快、 省力、 省时、 牢固、 彻底,更富有成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教得少一点、悟得多一点到学生自主学习”符合学生终生发展的需要。在数学教学时,我常常让学生“先做后说,先阅读后听课”,发现学生的情绪和学习效果比传统的“满堂灌”要好得多。一般来说,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学生只要花费10—15分钟,便可看完容量为一节课的新课,而且能模仿例题做课堂练习和作业。有些比较通俗的课,我干脆让学生自学,再针对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点拨,基本内容掌握后再让学生做变式练习,最后与学生一起归纳知识要点、题目类型与解题思想方法。例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我先让学生自学课本第133页的例1、例2,让学生大胆试做,促进了学生积极思考。然后让学生试做1/2+1/4和7/9—1/2,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尝试实践后,再组织学生讨论,归纳总结算理。通过自己的实践及教师的引导,学生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先通过实验分析最后得出三角形面积=底×高÷2;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回顾整理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方法:①猜想。②实验。③分析。④归纳。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时,学生就能自觉地运用上述推导公式的方法,不用教师的讲解,通过实验自己推导出梯形的计算公式,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我国古代早有“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的至理名言,“授人以渔”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主旋律。

2、提供机会,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大脑左右半球的协同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思维活动效率高,学习效果就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多地为学生提供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努力营造学生口、手、眼、耳、脑全面参与学习的浓厚氛围。

提供思考的机会。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一个年幼的人不是作为冷漠的旁观者,而是作为劳动者,发现了许许多多个‘为什么’,并且通过思考观察和动手而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时,在他身上就会像由火花燃成火焰一样,产生独立思考。”若能经常将学生置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境地,就能引起他的好奇和思考,激发他们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例如开始教乘法运算时,我先布置作业:三个3相加是几?六个3相加是几?九个3相加是几?一百个3相加是几?引起学生产生疑问——一百个3相加既麻烦又易出错,有没有简便算法呢?这时我告诉学生,简便方法是有的,它就是乘法。这时,学生学习兴趣倍增,学习新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2)提供操作的机会。

皮亚杰说:“智慧的鲜花开在手指上的。”在教学中,凡是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我尽量多地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如剪一剪、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以动促思,动中释疑。例如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我安排了四个层次的操作练习。第一层次:把6个球分成3份,怎样分?(感知)第二层次:把10块糖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几块?(理解平均分)第三层次:把8个苹果,平均分成4堆,每堆几个?8个苹果,平均分成2堆,每堆几个?(初步认识除法)第四层次:把10个毽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个?(理解并掌握除法算式的意义)教师多次安排动手操作的内容,理解了概念,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供练习的机会。

练习被称之为“沟通知识与能力的桥梁。”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必要途径。小学生天真烂漫,喜新好奇,对新颖的问题,新奇的练习特别感兴趣,为此教师要设计出新颖别致的练习,激起学生积极思维的浪花,促进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如:“打开数学伞”、“浇开数学花”、“数学家来信我回答”、“登山夺旗”、“驾火箭奔月球”、“打电话”等等。这些练习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常常兴趣盎然,跃跃欲试。

三、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

中国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学生发自内心的“乐而为之”才能对教师的“传道授业”积极主动地吸收、消化、运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大量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溶入情感教育,不仅促进师生间的情感沟通,而且能激发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让学生在明快、宽松、愉快的环境气氛中学习,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创设乐学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乐于学习。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向交流过程。课堂教学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例如: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设计一组电脑动画,组成一个小故事:秋天的时候,猴子妈妈带着自己的孩子到果园里摘桃子。猴子妈妈摘了4个桃子,让猴哥哥与猴弟弟分别分这4个桃子。哥哥这样分:一份是3个桃子,一份是1个桃子。弟弟这样分:每份各是2个桃子。然后启发学生想一想:哥哥和弟弟分的有什么不同。学生看到画面后,情绪立即高涨起来,思维进入了最佳境界,很快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

2创设自信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奋发学习。

学生在学习中会经常遇到困难和挫折。这时老师要鼓励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形成强烈的学习动因。我常常教育学生说,世界上任何一种事情的成功,任何一种业绩的创造,都是战胜重重困难后得来的。“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不付出努力和代价,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也不例外。孔子说“勇者不惧”,只要同学们下定决心、克服困难、战胜困难,就是走向成功经验的开始。学生受到教育后,竞争意识逐渐增强,教学效果明显地得到了提高。

3创设融洽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愉快学习。

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基础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别林斯基说过:“爱是教学的工具和媒介,对孩子的信任是教育成功的保障。”在教学中教师应以真挚的爱生之情去换取学生对老师的好感,创立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快乐的学习。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请学生到台上表演分苹果,并许诺如果分法正确便将苹果奖励给学生,后来果然实践诺言,使学生感到教师可信。课中,老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分水果的游戏,使学生感到老师可亲。整节课,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心境。师生情感交融,课堂气氛融洽。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要让学生热爱数学,必须先让数学吸引学生。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不断更新教法,巧设疑妙布阵,不断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一定会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热情投入学习,成为学习的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