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东完美世界人物简介:宝应 “体艺2+1”激活素质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1:44:34
江苏省宝应县的“体艺2+1项目”一做六年,风雨无阻。从“大家动起来”人人参与,到“大家活起来”自主投入,再到“大家靓起来”,学生有特长,学校有精品。宝应依托“体艺2+1项目”为素质教育搭建了一方宽广的舞台,带动了整个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宝应 “体艺2+1”激活素质教育




成就学生 为幸福人生奠基
实施“体艺2+1项目”,会给学生带来什么?从事任何一项教育活动,恐怕都要回到原点去追问这样一个命题。
2004年,当教育部发出《关于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实验工作的通知》后不久,宝应被扬州市确定为首批“体艺2+1项目”实验县。
伴随着实验启动,一些杂音也频频传出:在以升学率为主导的社会大环境中,学校是否有必要开展课外文体活动?宝应是苏中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地区,体艺专业教师缺乏、器材设施不足,拿什么来保障活动的正常开展?“体艺2+1项目”仅仅是实验而已,成不成,也不追究责任……
“面对这样一些质疑,考问的是我们的教育理念,是我们的教育目的。”宝应县教育局局长蔡祥云说:“我们不求学生人人成为运动员和艺术家,但求个个提升身心素质和审美能力,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而这也成为宝应开展“体艺2+1项目”最基础的工作理念。
“‘体艺2+1项目’要区别于竞技教学、学科教学,区别于绘画班、钢琴班等技能培训,我们要让儿童在活动中提升素质,身心受陶冶,脸上有笑容,心中有梦想。”作为宝应县首批实施“体艺2+1项目”的实验学校,实验小学校长陈士才这样理解项目实施的意义。
“体艺2+1项目”提出,要让每个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两项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技能。然而,如何实现上述目标,很多学校却是心中无底。宝应县教育局副局长刘俊说:“虽然教育部有‘项目标准’,但操作方法没有标准可言,一些项目内容与学校实际不符,无法落实。不少学校头绪混乱,操作层面仅仅停留在学生走出教室活动,‘体艺2+1项目’变成了‘放风’。”
对此,宝应尝试着建模纳轨,从制定方案、宣传发动、学生选项、学校汇总、编制计划、开展活动,到检查督导、质量检测、项目认定、总结考核。通过建立模型,规范各学校的“体艺2+1”项目活动。其中,指导各校跳出“国家制定项目”,因地制宜,增加适合本校特点的校本项目,增加有浓郁地方色彩的乡土项目,建立“体艺2+1项目菜单”,给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和自主权,是宝应县教育局开展的一项创造性的工作。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体艺2+1项目”在宝应已不再是从学校层面“包办”的内容。在城北初中,学校成立了23个活动社团,确保学生100%参与。县实验小学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开设学生喜闻乐见的项目近80个。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学校还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活动的内容自主创新,活动的道具自行准备,活动的图案自行设计,活动的动作自行编排,通过整合有关活动项目以及各种主题节日的形式,让不同的学生展示不同的素养。
变单调的“大锅饭”为可口的“自助餐”,让学生“点菜吃饭”,满足了学生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的发展需求,“体艺2+1项目”赢得了社会、家长和学生的好评。许多学生在过程中深深感受到活动的魅力,“这次团体操中的一个动作是我设计的,我很自豪。”“虽然我吹得还不是很娴熟,但是看到自己终于把一个很难的曲子吹出来了,我感受到自己的毅力……”
“体艺2+1项目”的实施效果也显而易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汇总表显示,宝应县2009年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不及格率仅有0.75%,而及格率为46.17%,良好率和优秀率更是高达35.61%、17.48%。其实,学生的变化远不止这些,范水中心小学校长马式先认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团体的项目中,学会纪律、责任、倾听以及时间管理。
成就教师 感受教育的幸福
一项针对学生开展的活动,会给教师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体艺2+1项目”在宝应落地生根6年,教育者自身的变化,要比想象的大得多。
和其他地区一样,专业教师和物质设施匮乏也是宝应在实践“体艺2+1”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之一。音体美教师结构性缺编,在农村学校表现得尤为突出。
宝应努力克服财力不足的困难,近几年招聘的200多名新教师中,有一半为音体美教师,坚持补充“新鲜血液”,有效缓解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师资结构性矛盾。同时,宝应积极着手建立音体美教师后备人才信息库,与体育协会、乡镇文化站和县美术家协会协商,让他们推荐专业人才,以便学校聘用。
刘俊认为,“体艺2+1”工作做得好坏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懂行、指导、管理。为此,宝应尤其突出培训环节,培养懂业务,会指导的教师。比如,组织“体艺2+1”专业管理人员培训班,利用音体美教师继续教育的机会开展音体美教师“体艺2+1”专项知识和业务培训,聘请社会上的音体美专业人才到学校作辅导,或聘任其为“体艺2+1”项目专职指导老师。同时,教师音体美技能大赛在宝应也开展的红红火火,以赛促练,充分挖掘了教师潜能,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通过校内与校外结合,突出校内补充与培养为主,宝应在解决“体艺2+1项目”师资问题上找到了突破口。
在实施“体艺2+1项目”的过程中,宝应鼓励农村学校因地制宜,因陋就简,采取就地取材的方式,大力开展富有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的体艺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县中小学近1000个“体艺2+1”项目中,有近一半为学校自编自制,这一做法在有效地解决“体艺2+1”活动中器材问题的同时,也给教师成长提供了多种可能。
“我惊讶地发现,作为教师我竟然还可以做很多事情。‘体艺2+1项目’延展甚至改变了我们教师的生存空间!”宝应县实验小学教师杨乃国告诉记者,开展“体艺2+1项目”以来,他先后尝试上过剪纸课、篮球课、长绳课、摄影课、书法课。学校提出,每一种课程的选择,完全凭教师自己的兴趣。面对挑战,作为教师他必须更新知识结构,甚至重新建构。杨乃国说:“这种建构过程颇具艰辛,但是,当自己走过后回望时,常感到从未有过的成功喜悦。”
为了保证活动质量,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体艺素养,潜心学习新的技能,不断开拓视野,和杨乃国一样,很多教师正是在活动中不断收获成长的喜悦,感受着教育的幸福。
成就学校 推动特色发展
伴随着“体艺2+1项目”在宝应的全面开展,自由舒展的广播操、铿锵有力的中国拳、热情奔放的拉丁舞……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场景已然成为宝应各个校园的一道风景。但是,“体艺2+1项目”却并没有停留在活动本身。
刘俊告诉记者,宝应在对“体艺2+1”工作专项考核的同时,将其纳入素质教育质量考核,并将考核分值逐年提高,从起始占素质教育质量的1/10,到现在与文化分相同。“体艺2+1”还被列为对学校综合考核的一票否决指标。精心的业务指导,有力的行政推动,极大地改变了“体艺2+1项目”的实施质态。
为了配合“2+1项目”的实施,宝应县还对各学校的作息时间作了统一的调整和安排,将原来每天下午的课间操时间延长10分钟,变成40分钟的大课间,专门用于开展各类“体艺2+1项目”。学校在大课间为各班级安排辅导老师,确定活动内容,固定活动场地,并要求三至六年级每周安排两次体育活动和3次艺术活动,一至二年级每周安排一次体育活动和4次艺术活动,确保每个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班主任根据班级特色项目活动计划表组织、开展有关活动,体育、艺术老师则根据学生的选项有计划地进行辅导和指导。
学校活动千头万绪,形式多样,课堂、大课间、社团、“体艺2+1”、特色项目、艺术节、体育节等纷繁复杂,哪里来时间、精力,怎么组织安排?在实施过程中,一些学校感到难以招架。
对此,宝应县教育局提出,实行课程、课堂、艺术节、体育节与大课间社团建设相结合,突出以社团建设为载体。并确定课程、课堂是“主业”,必须开齐开足;上午“两操”是“主练”,雷打不动;大课间活动是“平台”,为“体艺2+1”和社团训练提供时空保障,是课堂的延伸和补充;社团是“体艺2+1”的帮手和载体,“体艺2+1”因融入社团而得以训练和提升;艺术节和体育节是“展台”,是“体艺2+1”的成果展示。理清了活动关系后,各学校增强了活动的时空观,学校“体艺2+1”的活动资源得到有效整合。
蔡祥云局长认为,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内涵建设要求不断提高,“体艺2+1项目”面临着如何在内涵建设上提升的问题。学校要在活动中梳理办学理念,从表面走向深刻,寻找活动之间的共性,以“体艺2+1项目”质量提升推动学校特色发展。
目前,宝应每年组织3次以上“体艺2+1”项目技能认定,要求学生达到认定标准率不低于90%。各学校都成立了1至2个“百人团队”,即使高中学校也以每天一小时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宝应“体艺2+1项目”从“大家动起来”人人参与,到“大家活起来”自主投入,正向“大家靓起来”,学生有特长,学校有精品的目标迈进。
■本报记者 叶莎莎 通讯员 仲伟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