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血鬼骑士之玖兰飘雪:“神方”偷验录 - 中医针推外治版 - 爱爱医-华人医学论坛 - 医学专业交流与执业医师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19 22:13:34
谢谢战友们对此贴的关注!谢谢大家的香花与鼓励!
          继续以文字表示感谢:
          但四奶奶挑治前的掌拍依据呢?原来李东垣先生早有记载∶“偷针眼又名挑针毒,乃肝脾积热所致。初起用冷水以手拍脑后、背膊百遍,看有红筋白泡起,用小针刺破其泡,其肿自消。”看来四奶奶祖上又有所创新了哦!但起效没有四奶奶的快和好。
         我甚至觉得之前用中药治疗真是徒劳,因为数副中药都没有显效,很多患者都是自愈的。有书为证: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世又呼偷针眼,生外睑弦上,初得但痒而肿,次则结一小核,乃作痛,屡屡不药自消。”但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卷廿八述:“本病多由风热或脾胃热毒所致。治宜祛风清热,泻火解毒,消肿止痛。”所以后世多禀其法,以银翘散、泻黄散、泻脾饮治疗,然而,辩证上因此病感邪不重,病位表浅,其征候寒热不显,较为难掌握,也许这就是内服药难以见效之故。再看《审视瑶函土疳症》:“此症谓胞上生毒也,俗号为偷针。有一目生而传两目者,有止生一目者。有微邪不出脓血而愈者,有犯触辛热燥腻、风沙烟火,为漏、为吊败者,有窍未实,因风乘虚而人,头脑俱肿,目亦赤痛者。所病不一,因其病而治之。”此反而提出“因其病而治之”,不再辩证了!中医精髓在于“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不再辩证而组方施治,效果不好,亦可理解。但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卷廿九:眼目门.论偷针眼]又曰:“凡眼内头忽结成,三五日间便生浓汁,世呼为偷针。此由热气客在间,热搏于津液所成,但其势轻者,小小结聚,汁溃热歇乃瘥,谨按世传,眼初生小,视其背上,即有细红点,如疮,以针刺破,眼时即瘥。实解太阳经结热也。人每试之有验,然巢氏但具所因,而不更分经络。”既有“以针刺破,眼时即瘥”之妙法,为何又有卷廿八之内服方?是否“视其背上”无”细红点,如疮”之阳性体征而无从下手?是否前后矛盾呢?四奶奶不会是年老眼花,看不到病人背上如疮的细红点吧?关于背部特殊体征,以下著作也有记载,如《证治准绳•杂病》:“视其背上即有细红点如疮,以针刺破眼时即瘥,故名偷针,实解太阳经结热也。”元末明初眼科名医倪维德所著的《原机启微》[卷九]:“偷针眼凡大人小儿眼角上有小疮疖。肿起作痛。亦是心胆小肠之火盛也。凡有此疮。胸背上必有小疮窠累。宜用针刺出其血。眼角疮则自愈矣......再以泻心火药服之更效。”
           我前文已说过,“辩证上因此病感邪不重,病位表浅,其征候寒热不显,较为难掌握”,所以有许多病人背部并无特征,倒是有些青春期的病人背部长有痘痘,但那不属于挑治目标。但对背部无特征者,又有医家新法,如:《急救广生集》[卷一目部]:“眼边忽然红肿发痒,名偷针眼。背上膏肓穴处(第三节骨两旁是),有红点,用针挑破,即愈。如不用针挑,用灯芯一烧即愈。如不见点,用大梳背频频刮之,红点自现出也。”看来无忧乐境老师建议拔罐和刮痧亦有出处。
          至此,其治法以及治疗部位大体清晰起来了,在背部找红点挑治基本上是在大椎以下,因为“足太阳膀胱经......循肩膊,内挟脊......夹督脉而行”,所以,《针灸大成●卷九●.名医治法●.眼目》:“偷针眼,视其背上有细红点如疮,以针刺破即瘥,实解太阳之郁热也。”还有,《证治准绳?七窍门》云:“土疳症脾胃上生毒,俗称偷针是也。……世传眼眦初生小包,视其背上即细红点如疮,以针刺破,眼时即瘥,名偷针。实解太阳经结热也。”前文所载部位“背上”均是指大椎以下,“内挟脊......夹督脉”,也就是棘突旁,我刚开始常于T3-T9两旁查找皮肤异常表象点,如上文“细红点如疮”,但必须是新发的,以三棱针挑破皮下筋膜即可。现在我改用针刀切割,定点在T3—T7间,棘突两旁各1.5--2CM处,先找“细红点如疮”的目标,没有就找椎旁的压痛、压胀、压酸或压麻的地方定点,如有条索状物,压之胀痛的,必选,定点一边一个,也可只治对侧。治疗就简单了,消毒后一个点切割(或点刺)一两下即可出针,深度1CM以内,出针后可贴创可贴,也可蓝汞或碘伏点一下创口就行。
          几年来,我采用此法治疗患者很多,无不马上止痛,一次治愈。
          中医,真是太神奇了!
附录:第一方     《祖传三代    老太挑筋根治麦粒肿》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