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悠雨魅惑5人体:准确地运用光线并正确地曝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5:17:44
光是摄影的灵魂—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却常常被人忽视。错误地运用光线能够毁掉一幅照片,反之,正确地运用光线则能为拍摄好照片开启一扇大门。你“只需”进行准确的曝光就可以了。

日光下的摄影

晴朗的天气总是能带给我们好心情,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及时地将这样的场景用照片记录下来,而那种小巧玲珑、方便携带的数码相机就是为此设计的。

拍摄这种场景时我们通常会将日光作为光源加以利用。在光线如此充足的情况下拍摄一幅清晰的照片当然没有问题,即便是快速变换着的景物也能够被捕捉下来。但是你也要注意,日光会跟我们耍一个“小花样”:阳光灿烂的地方自然也会有大片的阴影,这种明暗反差的强烈对比往往是摄影过程中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因为人类眼睛所能感受到的光与影的强烈变换对数码相机而言却是一种负担,这已大大超出了它的动态范围。所以我们才常常会拍出一些令人失望的照片,这种照片看上去往往是斑斑点点的一团糟。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光线的强度。有时候,我们主观感觉比较亮的景物,对相机而言却太暗了,因而在这样的场景中拍摄出的照片成像就会变得模糊,比如晚上在开着灯的房间里。那么什么时候日光的强度刚好适合拍摄,而什么时候我们又该让相机乖乖地待在口袋里呢?

1/320 s f8 35 mm ISO 80

一个我们常常想要展现的主题:春天、明媚的阳光、绚烂的色彩和深蓝色的天空。这幅照片的成像效果无疑是成功的,因为在照片主题中只有很少的几处阴影。如果你仔细观察这幅照片,就会发现遮阳伞下面和照片左下方边缘处的接近黑色的阴暗部分。倘若这些阴暗部分有很多的话,那么这幅照片也就毁了。

1/60 s f5 50 mm ISO 400 ?2/3

(正确)这幅照片也是在白天拍摄的,不同的是这是在一月份的某个阴天拍摄的。这幅照片里光线的强度和左页那幅完全不同的。拍摄这幅照片时要将感光度调高至400,同时还要将曝光时间恰好控制在模糊的临界点。

1/60 s f2.8 50 mm ISO 200 ?1

(错误)树林中的阳光对拍摄可没有什么帮助。狭小空间里光与影的更迭不但使画面显得非常混乱,而且也加大了正确曝光的难度。这幅照片中的反差对比太多,照片显得太乱了。

柔光还是硬光?

在摄影中,我们将光线分为定向的硬光和散射的柔光。前者能使主题产生明显的阴影,而后者则能照亮整个主题,且不形成阴影区域。你肯定曾经在某个阳光灿烂的夏日里观察过,一朵云彩飘过太阳时会造成这样的现象:天空阴沉下来,阴影随之消散,景物的色彩暂时失去了部分亮度。

拍摄人物肖像照时,你需要的正是这样一朵从天空中飘过的云彩。因为在烈日的照耀下,模特的脸上会形成不怎么美观的阴影,不过出于习惯我们常常会对这种阴影视而不见,但是它们在照片中却会形成难看的“黑窟窿”。倘若在散射光线下,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所以在阳光灿烂的场景中选则背阴的拍摄地点会更有利。当然这样做也有潜在的危险,其中最容易出现的是:模特站在树荫下,光线透过树叶照射下来,可是射下来的光线不知在哪儿会形成小光斑。在照片中这个亮斑所在的位置,看上去却像是缺了一块。相机能够成像的光与影部分,要比我们裸眼看见的更清楚。尽管大多数图像处理软件中都有“阴影/高光”这个选项,我们可以用它来弥补曝光错误,但这项功能却对轮廓分明的光斑不起作用。

为了提高自己识别光线质量的能力,你可以有意识地去观察景物的投影,不论在室外的日光下还是在室内的人工照明下。主题中的哪部分特别明亮?哪部分阴影特别重?哪里是光与影的交汇区域?这个区域有生硬的边缘线,还是有柔和流畅的过渡部分?如果你找到了这些有问题的地方,那就换个位置或者角度拍摄,以获得更有利的光照条件。你可以随机应变或是运用反光板等辅助设备,以便在拍摄的时候就把不利的光线抵消掉。若拍摄的首要主题体积比较小,只要用一张纸把阳光挡住就能够拍摄了;若首要主题的体积比较大,那你就得花费更多的精力了。翻一翻专业摄影器材的目录册,你会发现有些反光板和柔光罩竟有好几个平方那么大。所以你完全不必感到奇怪,为什么有时候自己拍摄的照片看上去和图册里的“不一样”。

1/200 s f8 40 mm ISO 80 ?2/3

光线充足的地方,阴影自然也就多。为防止这种现象对照片造成干扰,在晴朗的日子里还是换个拍摄位置比较好。

1/500 s f2.8 40 mm ISO 80 ?2/3

光线在南瓜堆上散开,南瓜表面反射的光不再那么明亮,同时投影也没那么明显了。

1/160 s f8 35 mm ISO 80 ?2/3

面对明亮处与阴影处的强烈反差,另外一种处理方法是,在拍摄时有目的地将景物的投影运用到构图中去。

曝光测量

照片的质量取决于摄影素材能否正确曝光。若传感器接收的光线太多,照片就会显得太亮;若光线不足,则会造成曝光不足。为了在任何情况下,都让传感器尽可能接收恰当数量的光线,每次拍摄时都必须进行曝光测量。

基本法则

现在的新款相机都配有非常精准的集成曝光测量系统,它在摄影者每次按动快门释放键时都会被激活。这时你可以观察到,相机的自动对焦功能启动并会对焦在首要主题上,同时,相机也会测量首要主题反射过来的光线量。这种状况下的测量值是无法改变的,因为相机只知道,必须有一定量的光线到达传感器。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姑且把这个值取作“24”。

测量之后取景器中马上显示的并不是“24”这个中性值,而是快门和光圈值。但这组由相机建议的快门与光圈组合并非只有一种可能。2×12、3×8或4×6都可以达到数值“24”。相机会建议2×12还是4×6,则取决于你正在使用的主题模式。

1/500 s f4 75 mm ISO 100

在明亮的背景中,体积较小、颜色较深的首要主题:这只鸟的翅膀显示得不够清楚,而整体看上去这只鸟和剪影差不多。倘若你将相机瞄准这只鸟,进行点测光,估计就可以数清它身上有多少根羽毛,但是背景中的冰川就会变成一片白色,什么都看不清了。为使这只鸟在照片中显得很清晰,曝光时间必须很短才行,而相应的大光圈则会让背景中的冰山变得有点儿模糊。

1/100 s f5 80 mm ISO 100

如果主题简单明了、亮度均匀,而且也没有强烈的明暗对比,那么对其进行曝光测量就很容易了。拍摄时,即使采用不同测光方法拍出的照片也都是一样的。这类照片人们经常拍摄,所以相机也“知道”如何处理某些特定的情况。

真实的光圈值和曝光时间会有如下的组合: 1 / 2 5 0 + f 5 . 6 , 1 / 1 2 5 + f 8 , 1 /6 0 + f 1 1,1/30+f16。如果你改变了相机的感光度,那么在相同的情况下,曝光测量值就不再是“24”,而是会根据感光度的高低调整为“21”或“27”。

感光度较低,就说明传感器需要更多的光线量,因为它对光的敏感度降低了;相反,高感光度则意味着传感器需要的光线量更少,因为它对光的敏感度升高了。

不论你是否调整了相机的感光度,每次拍摄时都必须进行曝光测量,因为光线情况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倘若你拍摄同一个主题的不同部分,两次拍摄的曝光测量值很可能有较大幅的波动。第一次打在首要主题上的光线可能多一些,第二次可能就少一些,这种光线量的改变可能造成一档甚至几档的曝光量差异,比如天空中飘过的云朵就会造成这样的效果。

也许你会说,不是也有那种不用曝光测量也完全没问题的相机吗?没错。旧式的胶片相机没有任何设置功能,而且出于构造的原因,它只适合在白天的光照条件下使用。胶片材料对错误曝光的容忍程度,要比现代数码相机的传感器大得多。但倘若在室内使用胶片相机,拍摄出来的照片通常都会比较暗。还有一些类型的相机没有内置的曝光测量系统,因为摄影师使用的是独立的装备(即所谓的手持测光表),它可以进行人工测量。这看上去也许让人觉得有点儿过时而且比较麻烦,但直到现在还是有些摄影师会这样操作,原因是拍摄时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测光。

1/60 s f4.5 28 mm ISO 100

(错误)拍摄具有丰富对比效果的主题时,相机的自动功能就不管用了,摄影者必须进行干预和调整。首先要决定哪些景物是最重要的:你想强调窗户的十字框架吗?想让窗外的天空看上去是全白的吗?如果想达到那样的效果你必须对主题中最暗的地方进行曝光测量。为此,要把相机对准场景中最重要的区域,然后用点测光代替全局测光或分区测光确定曝光量。

1/125 s f6.7 28 mm ISO 100

(正确)若要让主题看上去能够呈现这样的状态,那么拍摄的时候就应该对比较亮的窗外区域进行曝光测量,这样窗户的轮廓就变成了深黑色。采用点测光就会达到这样的效果;同样,设置-1或-2的曝光补偿也会有这样的效果。为让窗户内外的景色成像和谐,必须用到填充闪光或者DRI功能(动态范围扩大),因为对一次单独的拍摄来说,这个主题的对比度实在太高了。

不同的测光方式

在这一节,我们将主要关注运用相机设置的曝光测量方式。这种测量方式被称为反射光测光。和之前看到的那样,在反射光测光中检测的是首要主题反射到相机上的光线量。你在相机上会找到下图这些图标:

请在相机的使用说明中查一查每个图标所代表的功能,然后连续用不同的曝光测量设置对同一个主题进行多次拍摄,这样你就会看见每个设置对成像造成的不同影响。不过你也要考虑到,这些影响要取决于当时的光照条件。拍摄对比强烈的主题时,不同的设置能让你更清楚地看出其中的不同。

全局测光

这些不同的图标代表着测量光线的不同的方法。全局测光是均匀地对整个图像区域进行测量,图像中某处特别亮的位置也会和其他位置一同被计算在内,最后相机会得出一个平均值,但这个平均值却不适用于那处最亮的位置,因而那处位置—斑点—在照片中就可能显得过于明亮或苍白。

中央重点测光

由于在大多数情况下首要主题都位于图像区域的中间,所以会有中央重点测光。采用这种测光方式时,图像的边缘区域在测光计算中就不是很重要了。这种测量方式的准确率要比全局测光
高,但它也不能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拍出曝光正确的照片。利用中央重点测光时,若首要主题处在明亮的背景中,就会出现曝光不足;相反,当明亮的首要主题处在昏暗的背景中,就会出现曝光过度,这是该测量方式最常出现的问题。

分区测光

更为复杂的一种测光方式是分区测光(也称矩阵测光)。它是一种将图像分为几个测量区域进行测光的方式。根据相机的不同类型,可以把图像分割成1000个测量区甚至更多。相机内的一个综合计算程序会分析测得的数据,并与主题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比对。根据场景中的亮度分布情况,相机能够识别比较典型的拍摄情况,将其归入一个主题范围,并且相应地控制亮度。因为这种方式非常有效,所以之前会发生的很多测光和曝光错误,现在都可以避免了。这样你在拍摄时就什么都不用担心,只需要在观看显示屏上的照片并确定其是曝光失误的时候,再进行人为干预就行了。

恰恰是在非典型的拍摄情况下,才会出现照片太亮或太暗、首要主题的某个部分被“吞掉了”这样的问题。由于经验丰富的摄影者会致力于将首要主题拍摄得别具一格、不落俗套,所以他们必须对测光进行修正,这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其中之一就是点测光。

1/400 s f7.1 100 mm ISO 100

1/250 s f7.1 100 mm ISO 100

为突出路灯的玻璃灯罩的光亮,需要有一个昏暗的背景来衬托。以前的相机在受到逆光影响时,会自动降低对背景的曝光。而现在的相机有那么多内置的修正机制,以至于在相同的场景中,不同相机的成像效果也是不一样的。根据相机和测光方式的差别,摄影者可以把主题拍摄成左图或者右图这样。

在正确的点上曝光

没有人希望相机把黑色的摄影棚背景提亮。它在照片里就应该是黑色的,而不是灰色的。或许你还会懊恼,在舞台摄影中把某位音乐人拍得过亮了。曝光测量不合适时,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作为摄影者,你必须作出判断,主题的哪个部分最重要。这个位置不仅要锐利成像,还必须正确曝光,而其余部分亮一些或暗一些对照片的最终效果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倘若光照情况实在是太糟糕了,你也可以采用点测光,不过事先要做一些练习。

点测光的测量范围不是大面积的图像区域,而是取景器中一个非常小的点。点测光测量的只是整个图像区域的1%~5%。你可以设想一下,景框中间的中央自动对焦点就位于测光区域的中间。单反相机的取景器里会显示测光的准确区域。注意看仔细了!你会发现在测光区域中间有一个圆形或者其他形状的小标记。如果把它对准图像的深色区域,得出的光圈值和曝光时间将与对准图像的灰色或浅色区域时的不同。把中间的测量区域对准最重要的细节,然后半按下快门释放键,这时相机上就会显示拍摄这个区域所需要的相关数值。你可以手动设置这些数值(将调节拨盘转到M),当然在时间不充裕的情况下,也可以继续半按着快门释放键以保留测量值,然后再将相机瞄准想要拍摄的图像区域,直至最后完全按下快门释放键。

在某些更高端的相机上,会有专门的曝光测量键,它可以保存直到最后一次拍摄时的曝光测量值。请查看一下说明书,看看你的相机是否有保存曝光测量值的功能。如果没有,还有其他调整曝光的方法,比如曝光补偿。

1/10 f5.6 135 mm ISO 800

黑色背景下的舞台场景。为防止照片曝光过度,你可以把点测光定位在最亮的位置。

曝光补偿

简单来说,曝光补偿就是使整幅照片变亮或变暗。哪怕是最简单的数码相机也有这项功能,它在按键上或菜单里大多是用“+/-”符号来表示的。启用这项功能时,显示屏或取景器中通常会出现-2~+2的刻度值。在初始状态的零度位置,你会看见一个箭头或者小三角形。转动调节拨盘或按下相机背面的方向键时,箭头就会向左(减,图像会变暗)或向右(加,图像会变亮)
移动。在便携式相机的显示屏上马上就能看见调整后的效果,而在绝大多数单反相机上则要等到拍完之后才能看到效果。曝光补偿的作用与点测光并不完全相同,但在对比强烈的光照情况下,它可以为我们的拍摄提供很大的帮助。

1/200 s f4 100 mm ISO 100 +1

白色背景下的浅色主题,对测量曝光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因为浅色的主题会让相机误以为有很多光线—其后果就是曝光不足和透着灰色的白色效果。因此,必须让传感器接收更多的光线,以提亮灰色:加大光圈(在不改变曝光时间的情况下),或者把曝光补偿值往“+”方向移动。

1/125 s f7.1 56 mm ISO 100 ?1

拍摄大面积的黑色主题时,要轻微地降低曝光度,这样黑色在照片里才能显示为真正的黑色。因为拍摄这种主题时曝光测量程序会“认为”可用的光线太少,然后会相应地对拍摄场景进行更大幅度的曝光。这样一来,在未经修饰的情况下,深黑色就变成了水洗般的灰色。

直方图教程

毫无疑问,直方图是数码摄影中不可估量的一个优点,它为主题的正确曝光提供了非常好的依据。直方图以图表的形式呈列了照片中亮度值的分布情况。通过直方图我们可以知道,一幅照片的对比度有多高,明暗如何。它的横轴上有从0~255的亮度值刻度,0代表最深的黑色,255代表最亮的白色。图标的竖线则显示了每个亮度值出现的频率。竖线越高,这个数值出现的频率也就越高。通过这个图表你就可以识别曝光不足或过度,然后采取比如曝光补偿这样的措施来应付。在后期处理中,照片的亮度和对比度非常重要,所以在拍摄时看一眼直方图上的偏差情况总是不会错的。

1/320 s f9 135 mm ISO 100 ?1/3

尴尬的局面:一个极不典型的主题—游客沿着光影交界处漫步的场景。这里的曝光不足显得太做作了。当然,通过Photoshop的“阴影/高光”选项就能把这幅照片提亮,但是这不符合当时场景的视觉印象。直方图也展示了这种轻微的曝光不足。图中均匀的峰形代表的是图像区域前部灰色的步行道。这幅照片中基本上没有纯白色。

1/100 s f5.6 47 mm ISO 100

对素材和观赏者来说都是极大的负担:极亮和极暗的对比,还有带着镜面反射的图中图。照片中人行横道的斑马条纹,在直方图里显示为锯齿状曲线。其表达的信息是:实在是太亮了,有些地方已经曝光过度了。

1/40 s f4 28 mm ISO 400

走廊、拱门和窗户,以及穿过它们照在背阴区域的日光,这一切都让摄影者很难进行正确曝光。从直方图上也可以看出,主题非常暗,几乎与曝光不足“擦肩而过”。

精确曝光

倘若拍出来的照片和你设想的不一样,以现在的技术你只要动动鼠标就可以任意修改照片的任何部分了。有的摄影师以前习惯用正片进行曝光,只要按下快门释放键他们就能获得完美的最终成像。对他们而言,转换到数码摄影还需要一段时间适应。

如今,数码照片已经不再是最终的成像结果了,更多情况下它只是各种可能的深化处理的初始素材。不过也有人不喜欢把照片用Photoshop来处理,而更愿意尽可能地进行纯摄影,这样的话精确的曝光测量就是非常重要的“定位螺旋”。留心一下,不同的生产商和不同的相机之间会有极其明显的差别。另外,熟悉设备也相当重要,因为当你熟悉了自己所使用相机后,你只需看一看显示屏就知道需要对照片做什么样的调整了。

灰卡

你肯定见过摄影师把一张灰色的卡片递给自己的助手,或者模特把这样一张卡片举在自己面前。灰卡是修正曝光测量的辅助工具。测光的时候摄影师会用它来代替拍摄主题,特别是在主题的明暗对比过于强烈的时候。灰卡的颜色是中性灰,也就是说它没有偏色,能准确地反射18%的入射光。用前文提到的手持测光表,你也可以实现相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