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圣堂印度神油:何兆武:中国为什么会出现一场“文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0:06:41

何兆武:中国为什么会出现一场“文革”

灵子

2011年08月09日09:16  来源:人民网-文史频道

【字号 大 中 小】        微博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推荐至人民微博: 用户名: 密码:  看看微博

    我觉得“文革”的当事人现在都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就是都推在江青的身上,这一点我不很同意。当然江青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她一个人不可能包办。

 

    延伸阅读:
        1、李雪峰:我所知道的“文革”发动内幕
        2、丁东:我的“文革”记忆与反思
        3、美国人看毛泽东发动“文革”的真正原因

 

    本文原载于《博文》第1辑,郑纳新 主编,漓江出版社,2011.7

 

 

  我在历史研究所的时候,评职称,有个同事叫嚷:“我有一百万字。”我当时就很不以为然,你怎么论字数啊?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才几个字。

  不敢乐观也不敢悲观

  何兆武先生今年秋天就九十岁了。他的一些清华同仁现在就已开始考虑如何庆祝,“既能有所动作,又能让老先生接受”。这么说,是因为十年前清华大学历史系曾要借他八十大寿之机,搞个何先生的学术研讨会,早晨去家里接人,却发现他早已锁门走了。

  这次提到九十大寿,话未说完,他便摆手,笑眯眯道:不搞不搞。

  某一次的访谈中,他曾郑重其事地说:“我做的都只是自己的兴趣而已,我希望淡化自己,边缘化自己。”

  谈天时,他习惯双手抱着搪瓷杯子在胸前,头略抬起,眼睛向远处望着虚空,思索。即便沉默的时间里,嘴角依然上扬,微露牙齿,一副不变的笑模样。隔了好一会儿,开腔:“哎,你知道,有这么一个事情?”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他在西南联大读书七年,换了四个专业:土木、历史、中文、外文。旁人羡慕他在《上学记》里回忆的这段自由,他却说这是一大遗憾,“没有一个很好的学习规划,所以一生荒废了,做不出成绩”。

  老先生自己以为“荒废了”的“一生”,包括任职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德国马堡大学的客座教授。历史研究之外,他还从事哲学及思想史研究,并翻译西方经典著作,如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帕斯卡尔的《思想录》、康德的《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他曾以寥寥百字概括出中西史学思想的不同:“中西思想之区别在于西方走的是机械的、分析的道路,从原子(或个人)出发;中国走的是有机的、综合的道路,从‘场’(或集体)出发。故在西方,个人是目的,集体是手段;而在中国,则个人是工具,集体是目的。”

  这样一个老人,常说的句子却是“我不懂”。

  比如,“我不懂,现在有的小地方一贪污就是多少亿,他哪有这么多钱可贪?怎么这个贪污就整治不了?”

  语调温和敦厚,全无戾气,却是满腔担忧。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