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带什么东西最划算:火车向着韶山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19:30:12

火车向着韶山跑

时间:2011-05-05 23:09来源:未知 作者:红五洲网 点击:548次(呜!轰隆隆隆隆隆隆,轰隆隆隆隆隆隆隆),车轮飞,汽笛叫,火车向着韶山跑,穿过峻岭越过河,迎着霞光千万道,嗨,迎着霞光千万道。阳光灿烂照车箱,车箱里面真热闹,真呀

 


  (呜!轰隆隆隆隆隆隆,轰隆隆隆隆隆隆隆),车轮飞,汽笛叫,火车向着韶山跑,穿过峻岭越过河,迎着霞光千万道,嗨,迎着霞光千万道。阳光灿烂照车箱,车箱里面真热闹,真呀真热闹。藏族大爷弹起琴,新疆姐姐把舞跳,蒙族叔叔唱起歌,一路歌声一路笑,一路笑。韶山松树青又青,湘江两岸红旗飘,红呀红旗飘。毛主席呀毛主席,您的教导永记牢,各族人民团结紧,祖国山河换新貌,换新貌。(呜!隆隆隆隆隆隆隆,轰隆隆隆隆隆隆隆),车轮飞,汽笛叫,火车向着韶山跑,越近韶山歌越响,欢乐歌声冲云霄,嗨,欢乐歌声冲云宵。(呜!轰隆隆) 
  
这首激情挥扬的革命歌曲《火车向着韶山跑》产生于文化大革命初期。至少先有了湘潭至韶山的铁路修通、韶山火车站建成、长沙至韶山的列车开通,才有了它的诞生。 
  
1966年6月,毛泽东在他的老家韶山滴水洞度过了神秘的、“与世隔绝”了11天。7月回到北京开始亲自指挥文化大革命。8月18日,首都百万群众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群众大会”,毛泽东第一次接见串联来京的红卫兵,之后连续4 交次接见红卫兵。9月,全国各地对领袖毛泽东的崇拜迅速升温。加上中央出台《关于组织外地革命师生来京参观革命运动的通知》,支持红卫兵串联,北京出现人满为患的现象。作为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发起者,毛泽东主席的家乡湘潭、韶山自然成为全国各地红卫兵串联地首选。湘潭韶山两地均设立了接待站。到达湘潭的红卫兵大多是步行前往韶山。10月中旬起,平均每天3万人次,最多为5.6万人次。是年到韶山参观串联的学生群众达到290万人次。 
  
为了更好地满足全国人民到韶山参观、瞻仰、学习毛泽东思想,1966年10月,长沙铁道学院的红卫兵首倡修建韶山铁路,随即全国响应。12月,国家计委下达修建计划,铁道部批准修建,随即由省内有关部门和广州铁路局、长沙铁道学院等单位组成工程指挥部,湘潭、宁乡、湘乡三县设立分指挥部。韶山铁路工程指挥部由驻省军代表主持。 
  
1967年1月开始测量、设计。勘测由长沙铁道学院、省交通厅规划设计院、铁道部第四设计院、广州铁路局、兰州铁路局第一中学的学生职工100多人,组成韶山铁路勘测尖兵连进行勘测设计。2月5日全线施工。湘潭、湘乡、宁乡三县动员民兵2.8万人承担土方任务。全国各地200多个厂矿企事业单位承担铁路所需器材的加工定货任务。至1967年12月28日,不到一年的时间,韶山铁路正式建成通车,从省会长沙到韶山有了直通列车。为此,10万军民在韶山火车站举行大会,热烈祝贺韶山铁路通车。韶山铁路起于湘黔线向韶站,止于韶山清溪镇十竹塘韶山站,全长21.4公里,总投资1329万元。 
  
从《火车向着韶山跑》欢快的歌词,可以想象到当时全国人民涌向韶山的盛况。1967年——1975年到韶山参观的人数保持在200万人次以上。在韶山的基础设施还不是那么齐备的情况下,这样的数子确实是奇迹。文革中还专门有一本书叫《火车向着韶山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7月出版,作者: 张秋生,定价: 0.21元,它真实地记录着全国人民坐火车涌向韶山的盛况。 
  
家住湘潭县射埠镇方上桥乡的的唐湘沅女士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一个时代的少儿歌曲曾伴随着我们渡过童年和少年,那时我们最喜欢唱的就是《火车向着韶山跑》,学校有大的活动总是集体唱这支歌,但火车是什么模样、韶山是什么样子只有靠自己去想象。终于有一天,老师告诉我们,决定组织全班同学坐火车去韶山参观,大家都非常激动。天刚蒙蒙亮,大家从射埠步行数十里到达向韶站,才第一次看到火车是什么样子。第一次坐火车的激动是无法言表的,而到达韶山火车站时,站台上、广场上到处是人山人海,到处是旗帜飘扬,红歌嘹亮,我们都不知所措。老师也是乡下人,想必也没到过韶山,撕开嗓子喊,不要掉队。” 
  
韶山站是广州铁路局下辖的三等小站,但是,从其建筑规格来看却是一个中等火车站的架式。其建筑造型风格和规划布局堪称“经典”,是韶山的形象和标志性建筑之一。有意思的是,全国的火车站一般都是顺着火车轨道建设的,而韶山站是横在铁轨的终端。尤其是韶山火车站广场的开阔气势是一般火车站无与伦比的。每天长沙至韶山对开一趟,即韶1 次、韶2 次。 
  
火车向着韶山跑了近半个世纪了,韶山接待外来游客的情况是一个什么样子呢?在1976年以前,韶山的年接待人数在5——7万人左右。1976年的290万人次是一个特殊现象,红卫兵串联的特殊现象。之后,通了铁路之后,到文革中期,韶山的年平均接待人数在200万人次左右。文革后期,年接待人数下降到120万人次左右。1976年毛泽东主席逝世,干部群众自发来韶山参观瞻仰的增多,是年接待175万人次。1977年——1980年,来韶山的观众减少,4 年只接待了115.28万人,年均只有29万人次。1980年是最少的一年,全年参观者为23万人次。1981年以来韶山参观的人数又开始增多。到1989年,来韶人数超过90万人次。到1993年毛泽东百周年,来韶人数达到150万人次。1993年——2000年,来湘潭和韶山参观的人数在150——200万人次之间。2008年,来韶山参观旅游的人数达到300万人次。 
  
当年,《火车向着韶山跑》记录的是一个激情的时代,记录的是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表达的是全国人民向往圣地韶山的心情。今天,理性回归,“韶山热”仍然没有降低。据韶山旅游资料统计,进入本世纪,每年来韶游客达到300多万人次。这首歌曲和《浏阳河》一样,从经典歌曲的圣坛上走下来而成了旅游促销的手段。2006年6月30日,上海、韶山旅游部门分别举行“火车向着韶山跑”和“火车开往诞生地”首发仪式。上海首趟赴韶山红色专列将载着384名游客启程。2007年7月,湖南、广东两省旅游局又以《火车向着韶山跑》为题组织港澳台青少年游韶山,7月17日凌晨6点10分,满载着来自香港、澳门、台湾的1000余名青少年的旅游专列徐徐驶进韶山火车站一站台,这是自1967年韶山站建站以来迎来的首趟港澳台专列。此后,韶山的红色旅游多以此为题。 
  
半个世纪快过去了,韶山火车站已无往时的喧闹,它只作为一段历史的见证静静的留在韶山市区,韶山的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到韶山参观更多的通过上瑞高速和韶山高速公路,铁路已经失去了往日的优势,但是,湖南仍然保留着韶1次、韶2次列车。  


(责任编辑:红色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