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美国打黑工的后果:反腐败视阈下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路径选择--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7:44:28
反腐败视阈下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路径选择 中共上海市松江区委党校副教授  徐文震 2011年04月14日13:41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反腐败视阈下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路径选择--中国共产党新闻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个重要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和廉政建设理论的重要发展,是推进新时期反腐倡廉的治本之策,对于推动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积极倡导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新时期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理论和实践需要解决好的一个重要问题。

  “惩防并举”措施与“标本兼治”目标的共同指向:狠抓廉政文化建设

  1、从腐败形成的机理看,廉政文化建设势在必行

  腐败,即权力主体为攫取私利而对权力的滥用,其实质就是公共权力的私利化。公共权力为什么会私利化?这是我们剖析腐败机理、研究腐败风险防范和控制规律的切入点。分析当前的腐败案件,不难发现,腐败分子官阶有高低、年龄有大小、经历有繁简、出身有贫富、地域有南北、性别有男女、权力有轻重、学识有深浅,但不论他们之间差异多么大,在腐败根源上却有一点惊人的完全相同,那就是腐败发生的首要原因是他们的价值观扭曲,思想道德防线崩溃。一言以蔽之,价值观扭曲是腐败发生的主观依据。从腐败形成的机理看,腐败是腐败主体、腐败客体、腐败机会三大要素的组合。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只能减少腐败的机会,加强制度建设也只是对反腐败对策的研究,问题的关键是要先防腐败,再反腐败,颠倒次序会使我们舍本逐末。治身先治心,优秀、先进的文化对人身心的陶冶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持久强大的。由是观之,廉政文化建设是实现新时期反腐败治本目标的基础工程。

  2、从腐败治理的难度看,廉政文化建设刻不容缓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已经颁布的涉及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法规制度超过1200件,已构建起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的基本框架。这些年,我国坚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始终保持了对腐败分子的高压态势,但反腐败的形势依然严峻,腐败现象还在不断滋生,这需要我们探究腐败顽症的深层次原因。笔者以为,一是价值标准的混乱加剧了人的趋利性。新时期主体多元,利益多元,形成价值观多元。行为主体价值观的错位是产生腐败的主观认知性因素,也是现阶段机制运行失范和腐败现象易于滋长蔓延的思想原因。二是道德标准的模糊剧增了腐败行为。当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土壤、运行规律与价值判断标准扭曲了一些人的是非观、美丑观,以致整个社会诚信水准下降,道德滑坡。一些腐败分子对腐败的罪恶感、耻辱感淡化,攀比现象增多,侥幸心理上升。三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失衡的价值观纠偏乏力。一个时期以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一度被一些人有意无意地弱化,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弱,方法简单,收效甚微。针对上述三种情况,廉政文化建设刻不容缓。

  3、从腐败防治的体系看,廉政文化建设任重道远

  腐败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腐败的防治同样需要多管齐下。2008年中央印发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中指出:要以建设性的思路、举措和方法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使惩治与预防、教育与监督、深化体制改革与完善法律制度有机结合,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做到惩治和预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形成有利于反腐倡廉建设的思想观念、文化氛围、体制条件、法制保证。廉政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廉政文化教育是党员领导干部开展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当前廉政文化教育形式单调,内容单薄,手段单一,效果也难尽人意。廉政文化建设应该是多层次,广渠道、全覆盖的;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齐抓共管、日积月累的系统工程;廉政文化建设在腐败防治体系建设中至关重要。知难而进,锲而不舍,探索与相关制度建设相呼应、使惩治与教育措施相结合的廉政文化建设,从而到达标本兼治的目标,这是根治腐败的重要路径。面对复杂的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廉政文化建设可谓任重道远。

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与时代挑战的逻辑统一: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1、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一条重要经验

  从思想上建党是中国共产党在建党早期提出的一条重要原则。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苏维埃时期就十分重视廉政文化建设,这对养成苏维埃政府工作人员廉洁之风起到了十分显著的作用。1942—1945年在全党开展的延安整风运动既是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也是一次纠正不正之风的廉政教育运动。在民主革命即将胜利前夕,毛泽东告诫全党要防止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要保持“两个务必”。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也进行了实践探索。他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提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要求,他高瞻远瞩地告诫全党“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把反腐倡廉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在廉政文化建设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效。特别是1998年开始在全党开展的“三讲”教育活动,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洗礼,也是廉政文化建设的全面部署。1992—2001年期间制定的廉政规定多达217条,与早期的制度相比,这一时期的廉政规定更深入、更细致。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进一步强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以“八荣八耻”为价值基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在全党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使全体党员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党性党风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

  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力求克己奉公,清正廉洁,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廉政文化教育,这对提高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增强执政为民的自觉性、主动性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

  2、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应对时代挑战的必然选择

  新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一些拜金主义价值观也传人中国,特别是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后,一些人在利益的诱惑性经不起考验,把权力寻租,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变成“潜规则”,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性使得腐败现象呈现高发、频发、群发、窝发的特殊现象;加之中国是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封建统治社会的国家,一些诸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封建遗毒沉渣泛起,侵蚀着人们的思想,使得腐败毒瘤顽疾难除,斗争形势严峻。中央对治理腐败在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上不断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其效果距离党的要求、人民的期望、公平社会有序运转的条件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近年来,在营造反腐倡廉的环境和体制创新上,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但实践表明,仅仅抓体制创新是不够的,还必须致力于公职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领导干部的权力观教育,营造廉洁纯朴的政治环境。当前反腐缺的不是制度,而是缺乏对制度的敬畏观念,以致制度在运行中走样,在监督中落空。中国共产党正肩负着领导人民完成全面建设小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重任,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保持执政基础的稳固就必须取信于民,就必须保持社会的正义和公平。而腐败正是百姓千夫所指,众矢之的。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战略的高度,提出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提出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这是对执政规律和反腐倡廉工作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实践表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加强党员领导干部从思想源头杜绝腐败滋生的内在要求,是在全社会营造廉洁纯朴的执政环境的现实需要,是保持中国共产党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选择。
 
三、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内在要求:创新廉政文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历史进程的重要里程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对新时期开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创造了新契机,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以为,新时期廉政文化建设要把握好三个“必须”。

  1、必须抓住一个重点——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廉政文化建设需要内容丰富,形式创新;需要主题鲜明,重点突出;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需要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但是,归根到底来说,廉政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收效性,是建设的重中之重。中央多次开展各种学习活动,但是在一些地方,针对性不强,热衷于形式主义,因而收效有限。腐败分子知法犯法,贪赃枉法,其深层次原因一是没有敬畏心理,不敬畏权力、法律,故滥用权力为己谋私,践踏法律为己取利;二是缺乏道德意识,寡鲜廉耻,贪得无厌,故从巧取豪夺到明目张胆;三是淡漠公仆观念,责任抛之脑后,交易注重实惠,故从掩耳盗铃发展到明目张胆;四是侥幸作祟,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至理名言看成是“稻草人”,从铤而走险到一发不可收。凡此种种,都是世界观缺位、人生观偏位、价值观越位在诱惑面前经不起考验的结果。实践告诉我们,决不可以因为国家机器的发达、法制法规的完善就可以放松教育,恰恰相反,只有普及廉政知识,加强廉政教育,营造廉荣贪耻的社会氛围,才能有效遏制腐败的发生。人人知耻,人人尚廉,人人监督,人人诚信,它将极大降低我们管理社会的成本,极大缩短建设小康社会的时间成本,极大增加我们科学发展的机会成本。

  2、必须突破两个瓶颈制约——资源整合欠缺与监督力度有限

  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绝不能简单地认为只是纪检监察部门的事情,也不能狭隘地理解为就是反腐倡廉的教育,应该是多个部门资源整合后的齐抓共管,是修身养性等综合文化的系统灌输和传播。从目前国民素质教育看,廉政文化进教材、进课堂几近空白;从社会教育来看,经济意识效益意识居多,诚信清廉倡扬得不够;从单位教育来看,阶段性的道德教育有,而系统性重点性不够突出。当前,廉政文化建设的资源是丰富的,既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涌现出的优秀人物,既有党风廉政建设的专门研究机构,又有掌握话语权的主流媒体配合,但是廉政文化资源在发掘和整合过程中总体上还比较欠缺,系统性较差,连贯性不够,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也有待提高。从监督角度看,监督廉政文化建设的主体也不很明确,监督的手段较单一,过多的检查代替了科学的考核,书面的总结代替了绩效的评判,干部的廉洁自律行为、工作作风与干部考核任用的标准比较多地是抽象的印象反映,特别是群众监督有时候因为信息部对称,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由此观之,成立由纪检监察部门牵头抓总、多个部门密切配合,整合资源,统一部署,开展有层次、有重点、针对性强的廉政文化教育是十分重要十分必要的。强化公民监督意识,拓宽廉政文化建设监督渠道,听取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对策,这是提高廉政文化建设实效性的有效举措。

  3、必须把握好三对关系——内容与形式、一般与重点、长期性与阶段性

  新时期廉政文化建设必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努力实现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当前开展的一些廉政教育的突出问题是具有震撼力的内容与与之相适应的形式结合得不够。在内容上是否可以实现树立廉政榜样与剖析腐败典型相结合,先进事迹和大案警示教育相结合,优秀文化传统与成功探索的经验相结合;在形式上实现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教育与娱乐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克服形式主义,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廉政文化是一种具有群众性的社会文化,要面向全党全社会,但是它又是一种以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的政治文化。因此,在建设过程中,既要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扩大廉政建设的覆盖面,同时更重要的是把握重点教育,对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廉政文化建设要先抓一步,抓紧一步,使之常修为政之徳,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使廉政观念内化为领导干部的纪律要求和道德规范,努力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勤政廉洁。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文化建设的特性决定了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过程。因此,在廉政文化建设中,我们要作出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长期规划,将廉政文化建设持久抓,坚持不懈抓,克服急于求成的急躁情绪,同时分阶段、有步骤地积极推进,分解目标,责任到人,并制定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评估体系。只有把长期性任务与阶段性目标密切结合起来,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积小胜为大胜,才能使廉政文化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1】 【2】 【3】 

 
(责任编辑: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