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拉姆多多离婚了么?:79年前后越军基本作战原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13:47:49
根据七九年战后的相关资料证明,过去越军的基本战术思想和战斗原则,由于受我军和前苏军的影响较大,从部队的编制情况及基本装备和火力运用大部照搬上述两军的基本模式. 但从越南”印支战争”结束后, 一九七五年北越政府又实现了全国的南北统一. 根据战争性质的改变, 作战对象发生了重大变化, 尔后的越南为称雄于东南亚, 建立所谓的” 印支联邦”. 力求打造一支亚洲能征善战的陆军队伍, 因此, 随着越南政府同中国逐渐交恶的加深, 其越军的基本部队仿效前苏军的作战方式及其战斗原则日益明显, 以至在七九年同中国军队交战前后, 越军改变了一些传统作战方式, 在局部战役中还能实施步坦, 步炮协同作战, 特别是越军七八年下旬开始至七九年一月七日占领柬埔寨首都金边前后,越军在柬埔寨的马德望, 金边等几个战役行动中, 实施了大规模的战役展开和机动作战, 以坦克部队实行了主要突击, 并施与步炮, 步空, 生化武器合成联合作战, 大量的米格飞机和T62, T34前苏军主战飞机和坦克纵横柬埔寨战场,在争夺要点战斗中越军还使用了芥子气,光气,VS, 等大量的神经性和糜烂性毒剂,从当年越军在柬埔寨战场上的技战术应用及步炮,步空,步坦协同的作战方式表明,其基战术手段和指导思想正是前苏军作战方式的反映,因此,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至八十年代末,越南政府及其军队基本奉行了以下的战斗原则。 一,越南政府及越南人民军的目标原则,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越南政府及军队从事战争是紧紧围绕两个目标,1,在抗美救国战争中,北越政府寄希望在社会主义阵营的国际社会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下,通过战争方式拖垮南越政府和美国,迫使美国在越南问题上作出让步结束第二次“印支战争”,实现越南的南北统一。这个目标在一九七五年美军撤离越南后,北越军队先后进行了舰港战役,顺化战役,西元战役,胡志明战役实现了越南的全国统一。2,越南吞并柬埔寨,老挝,泰国,建立所谓的“印支联邦”。 但泰国当时属于美国在东南亚的盟友越南政府害怕引发麻烦,客观地分析当初越军多少心存忌意,虽然越军突击部队在柬泰边境一线,泰国的巴真府亚兰地区对泰军有过多次战斗行动,但事实上越军从未对泰国领土实施过实际占领。反之越军对老挝主权国家的占领可算得上兵不血刃,只称得上牛刀小试。越军自七八年下旬开始对柬埔寨动用七个步兵师及其他配属军种达二十余万之众,先后两次展开战役行动于七九年一月七日占领其首都金边。因此,越南政府及其人民军基本上完成了在全国统一后的第二个通过战争手段达成的战略目标。二,越军经过两次“印支战争”和全国统一的系列战役行动,其人民军历经多年战争和实战锻炼,,确实锤练了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其中人民军既得到了前苏联的大量军事援助,同时又笑纳了美军撤离越南后留下的大量制式装备。似乎真可称为“第三军事强国”。从七九对越作战中我所在部队缴获的资料说明,自七八年开始越南政府在亲苏反华升级过程中,越军就有组织,有计划地设定了作战对象和假想敌,越军三总部在总结了历次国内战争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可能实施的自卫还击作战,提出了大打,中打,小打相结合的战斗原则,越军总政治部向越军团以上单位下达了《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一文。在文字表述中确立了对中国的基本作战方针,在对部队的教育提纲中明确作出了规定,“把现有主力部队实行三线配置。二,三两线作战部队实施机动作战。其地方省,市,县武装力量。机干民兵,青年冲锋实行“三位一体”相结合作战方式,对中国立足于小打,中打和大打。战争一但打响,以游击战同正规战相结合,一线作战部队和二线机动作战相结合,强调防御预设阵地纵深,以广泛地消耗敌人的歼灭战与主要大规模歼敌战相结合” 越军认为要发挥综合力量,利用中越边境地区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形,以伏击,阻击方式来制约我军人多,枪多的有利条件。因此,在战前越军在边境一线拚凑屯兵。在中越边境越方一侧的各省保留大量的生产队,同时,越南政府向边境地区有计划地大规模移民,实行劳动与军训相结合的体制。推行边境“净化模范村”。全民皆兵的群战模式。七九年我军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开始后不久,越南宣布了全国战争动员,并将多支越军主力扩编后配置于纵深呈扇形防御态势进行待机,准备同我军实施决战,此期间,越军对其作战部队实施大量改编,并扩编战斗部队,加紧战争准备,对我军保持着高度戒备状态。 三,越军在强调军队主力,地方,民兵,冲锋队“三位一体”的武装体制的基础上,在部队作战思想上要求“各级防御要积极顽强,实行积极的防御原则,贯穿主动进攻的思想和消灭敌人,防止消极防御倾向发生”。 越军在七九对越作战中,积极防御一方面表现为在坚固的防御基础上对我攻击分队实施的战术反击及阵地远距离上的战术伏击,袭击,越军战前总政治局在其作战方针教育提纲中指出“我们要把战略进攻的思想贯彻于战争的始终,必须建立于严密防御的基础上,要求全国包括陆地,空中和海上,在和平时期就掌握主动,一旦敌人挑起战争,就在边界地区坚决进行反击和进攻”。 另一方面该提纲进一步强调“在重要战略战术地区设立坚固据点,为我军机动进攻,迟滞分割敌人创造有利条件”。 但在我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战斗中,越军积极防御,进攻的战役指导原则,在我广西,云南两线边防部队强大的攻势下,越南人民军大部被动挨打,但在战争进程中,越军的少数部队仍实施了极极进攻的原则,有个别部队仍施与越境作战。例如:七九对越作战期间,广西方向当我军作战六天后,二月二十三日越军三三八师四0六团约两个营的兵力,从54号界碑一线侵入我国境内达五公里,在我国边境地区放火烧山,大肆抢掠后,在班家,那然地区与我广西军区独立团一部对峙。至三月十日才被我军后续部队悉数歼灭。因此,越军除个别分队能贯彻上述作战原则外,其余越军在实战中绝大部份战术单位无法实行上级负予的积极防御,进攻的指导原则。    四,节约用兵的原则,对越作战中,越军鉴于防御战线长,防御要点多而散,其防御间隙较大,因此,越军战斗原则中十分强调节约用兵的原则,其具体表现为:使用兵力小而散,防御时分散配置,人少点多,以点割面,进攻时多以小群多路,队形疏开,其进攻,防御很少使用营级以上作战单位,在云南方向,实战中越军的团级进攻仅316A师147团在代乃战斗中一例. 越军提倡充分发挥火力, 则多用火力少用人, 能用火力则不用人, 故越军的火力配置强人少火器多。五,独立作战原则, 在对越作战中, 越军鉴于山岳丛林地交通不便, 通讯联络困难, 部队机动困难, 在一般情况下都会存在分割作战的特点, 越军强调独立作战原则. 在防御战斗中任务划分具体, 明确, 下达命令时都包含分片包干防御, 因此, 对越作战中常出现越军据点, 高地独立火力点顽抗的现象, 但越军在着重要求防御点面独立作战的同时, 环型防御阵地间提倡相互支援, 相互间可主动协同作战, 一般都提供火力支援, 很少提供兵力支援, 而多数情形为分队各自为战. 六,反包围原则, 这是战后普遍认同的一种观点, 此原则是越军熟悉并研究我军传统作战方法及歼灭战原则的必然结果, 越军认为一旦中越爆发战争, 我军势必会集中优势兵力分多路, 多梯次地进攻, 并实施迂回, 穿插包围战术运用, 从缴获资料证明, 战前越军判断在个别突击方向, 我军穿插, 迂回,包抄, 分割兵力可达军一级的作战单位, 为此, 越军在对我军的作战方针中特别强调,1, 要粉碎解放军的穿插, 迂回,分割包围的战术手段.2, 要组织环型防御体系, 拟定机动兵力, 兵器的计划, 据点的防御群要支撑式配置. 要使防御部队同地方民兵相结合,3, 要限制敌人的战术机动能力, 特别是穿插, 迂回战术方式的运用, 要有机动力量来防御和打击迂回之敌, 民兵, 青年冲锋队, 特工队要负责打击迂回敌人的补给线. 由此看来, 当时越军确实深知我军的基本战术运用模式. 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结束后, 越军居于丢失地域或实战中的得失, 在战后总结中, 一方面从其自身的战斗原则中要求专门研究完善在山岳从林地作战中的机动作战方式, 另一方面要研讨积极防御, 进攻的战术方针, 进一步强调远距离消灭敌人, 掌握战场主动权的战术理论, 如今越军战后在陆, 海, 空三军在建制, 武器装备, 火力应用, 战术原则和科技内涵都有重大变革, 真能化敌为友吗? 虽然中越之战事过境迁,事实上中越领海, 大陆架之争由来已久. 确实不排除使用军事斗争解决的可能性, 因此, 中国人民解放军负有守疆保土的神圣职责, 国人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