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度明星的介绍:无德,何以从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4:27:35

无德,何以从教

 

教师职业是以德育德的职业。担当“传道,授业,解惑”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大写的“人”。

正所谓“无德不从医,无德不从教”,医生没有医德就会害人,教师没有师德就会误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职业道德,小到关系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大到关系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是“百年树人”的千秋大业。

    人们常说,教师是学生心中的一面镜子。是说教师的言行举止,在无形中给学生起着示范作用,正如汉代思想家扬雄所言:“师者,人之模范也。”中小学生属于未成年人,他们处于辨别是非能力弱、模仿能力强的特殊时期。由于好奇心的驱使,他们常常表现出半儿童半成年的矛盾状态,期望像成年人那样自由成长,又摆脱不了孩子的天真幼稚。因而教师模范的“身教”,和正确的引导,就显得至关重要。

如果说“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那么教师的职业精神就应体现在对学生的爱和责任上。

有人说,爱孩子是合格教师的底线。看一个教师是否合格,除了看学历和能力外,关键要看教师有没有爱孩子的心。因为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就在于,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的教育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没有情感,也就没有教育。当然,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师,需要有一种神圣的职业精神,因为这种职业的要求,最能体现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特性。

    试想:一个平日里对学生没有爱心的人,怎么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那些在灾难面前突显爱的行为的教师,缘于他们平时对学生有爱的积累,更缘于他们心中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我国民法规定,18岁以下属限制行为能力和无行为能力的人。在家庭范围里,孩子由家长承担监护人的责任。在学校读书期间,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教师起到了监护人的作用,孩子需要得到教师的保护。所以,近日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征求意见稿,在“热爱学生”条款下明确写进了教师有“保护学生安全”的职责。这个规定,进一步明确了教师职业应有的责任。

“征求意见”就是要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声音,以求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但要指出的是,如果从教的人本身对“爱与责任”存在异议,那么显而易见,从教人的师德是存在一定问题的,或者说,他(她)就不适合从事教师的职业。

在突发事件面前,教师只顾保护个人安全而不顾学生安全,甚而振振有词地挑战社会的道德底线,这是让人难以接受的。

诚然,从一个人的道德行为看,不做伤害他人的事,遵守社会的道德准则,这是一个合格公民的道德底线。但教师的师德应高于公民的道德,因为“为人师表”自古有之,“师表”即榜样、表率之意,是说教师要在人品和学问方面做别人的榜样。现代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说明做教师工作的,必须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自己的“言”为学生之师,“行”为学生之范,言传身教,才符合师德的要求。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只有把遵守师德规范变成自己深刻的信念,才能有为人师表的自觉行动。教师言行的点点滴滴,随时会注入到学生心里,起到影响和感化作用。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试想:一个自私自利、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教师,如何让学生大公无私、帮助他人?一个有难不帮、遇到坏事不制止的教师,如何教出救难济贫、扶危助困的学生?可见,教师的言行举止就是无声的命令。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身体力行,以自己的人格影响人,以自己的品行感化人,以自己的言行引导人。

世界上再没有任何人受着像教师这样的严格监督,也没有任何人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如教师一样的深远的影响。为人师表的教师,必然是严格要求自己的人,自觉用师德规范自己的言行,体现爱与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摘自《人民教育》2008年第13、14期

作者《人民教育》评论员  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