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幻想8人工岛:什么叫党史的“猛料”?——从《李新回忆录》说起 - 温相 - 温相 - 和讯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20:49:57
什么叫党史的“猛料”?——从《李新回忆录》说起 [原创 2011-06-11 08:56:00]    字号:大 中 小 什么叫“猛料”?就刘少奇在四清运动中主席台上的那一幕,随便哪一个回忆录都没有涉及过,那种活灵活现的描写也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端出来,但当时亲身经历的何止李新一人?

还有聂荣臻在听取报告时的表情,那又是有谁曝光过?

历史看的既是大节,也是细节。

你以为猛料都是赤裸裸的告诉你谁谁策划于密室,谁谁点火于基层吗?

李新的这本回忆录我看了两遍,至今还想读第三遍,的确受益不少,知识点随处可见。比如他对成仿吾、尹达等人的入木三分的描写,之前谁写过?

什么叫猛料?我给你举一个例子。

成仿吾在苏区时期到白区买船票南下,掏出去的钱又给人家售票员退了回来,为啥?因为成仿吾递给人家的是假钞。

这不是什么街头文学提供的,恰恰是出现在官修本的成仿吾传记中,你不细细看,能发现内中的原委吗?

再给你举一个例子,蒋锡金这人你知道吗?估计未必听说过,可就是这位老先生的回忆文章提到了两个猛料,一个是关于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正确解读,一个则是康生原秘书、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为啥少了四个大牙。

事实上,像胡绳、李新这样的党内大知识分子,他们写回忆录不可能那么直白,往往是一句话或者几个字就把很多大问题给你提出来了,或者把大背景就交待清楚了,剩下的要你自己琢磨。琢磨不透你还怪人家不爆料?
/*0324 BlogMore*/img{ border:none}.moreArticles {margin-top:50px; font-size:14px;}.moreArticles ul{ list-style:disc;}.moreArticles ul li{ height:23px; line-height:23px; font-size:14px;}.moreArticles h2 { margin:0px; padding:0px; font-size:14px; font-weight:normal; height:30px; }.moreArticles h2 a{ text-decoration:underline}.conBg_oth{ position:absolute; left:505px; top:505px; width:644px; height:390px; border:1px solid #6d6b6a; z-index:900; background:#fff;}.editMya{ width:642px; height:390px; border:1px solid #a8bac1;font-size:12px;}.editTop{ background:url(../images/box_top_bg.jpg) repeat-x; height:22px; padding-top:3px; padding-left:12px; font-size:14px; font-weight:normal; color:#4e7786;}.editTop span{ float:right; padding-right:6px; padding-top:2px;}.editLeft{ width:396px; float:left; padding-left:12px; padding-top:12px; font-size:12px;}.f000{ color:#000;}.selectAticle{ height:25px;}.selectAticle .fright{ float:right}/*0324 BlogMore*/我的更多文章
  • 李永波这句话说的没水平
  • 公民还是贡民?
  • 屈原与五芳斋的粽子
  • 电视剧《雪花那个飘》
  • 蒋介石对军队的掌控为何不如毛泽东?

流逝的岁月:李新回忆录

http://baike.baidu.com/view/1982262.htm

目录

流逝的岁月:李新回忆录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媒体评论
书摘插图

  

 

编辑本段流逝的岁月:李新回忆录

  作 者: 李新 著  出 版 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发行部  出版时间: 2008-11-1  字 数: 298000  版 次: 1  页 数: 442  开 本: 16开  印 次: 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203062400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历史 >> 中国史 >> 当代史  定价:¥39.00

编辑本段编辑推荐

  革命者的反思,历史家的批判,学问家的质疑,文化人的启蒙,最敢讲真话的党史专家拷问社会良知的反思录,刺向历史痛处最犀利的匕首  1.老革命家的回忆录,内容真实,极具震撼力,非亲身经历着无法想象!  2.作者位置高,作为党史研究室前副主任,能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资料。  3.作者敢说真话、实话,文中揭露的某些史实在今人看来简直是匪夷所思。  4.王蒙、李锐、章百家,张鸣等名家推荐。  5.王蒙在其著作《半生多事》中专章提到作者李新,并说作者是自己遇到的第一位共产党员,是他的“精神导师”。  王蒙、李锐、章百家、张鸣。  联袂推荐:中央党史研究室前副主任李新真话回忆录:流逝的岁月。

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这是一位老革命家的回忆录,与其说是回忆录,不如说是对历史问题的反思批判书,书中的历史问题不是秦皇汉武,不是唐宗宋祖,也不是弯弓射大雕的一代天骄,更不是华盛顿罗斯福,而是我党从延安到文革时期那段最惊心动魄却又最鲜为人知的历史。  这段历史,只有这样有过切身经历又有反思精神的老革命写出来,才有真实性,才具震撼力。不信?请看!延安整风时,组织上对待那些不与党“一条心”的“两条心”们,作者写道:当时把追查称为劝说,由三四个人组成一个劝说小组,每个人劝说两三小时,三四个人轮流劝说。而被劝说(追查)多则一天二十四小时都不能休息,其身体的疲乏和思想紧张的程度非身历其境的人所能想像。所谓劝说,就是要你“坦白”。你“坦白”一点,他们再追问一步,一直要把你追向成“特务”,才能了事。为了要你坦白,他们有的可以跪在地上劝你,说你只要“坦白”,就可以和党“一条心”干革命了,否则你不可能在革命阵营中有一立足之地。再比如,抗战胜利,作者在河北永年做县委书记,某次审讯汉奸宋品忍时,愤怒的群众冲向审判台,竟活剐了汉奸,后到的人只能捡了两三根骨头,边走边说:“吃不了你的肉,拿你的骨头回家让狗啃,也算解恨了。” 还比如,1957年反右时,人民大学的葛佩琦经组织上反复动员,针对党说了几句很一般的话,谁知却先被《人大周报》,后被《人民日报》诬为“要推翻共产党,杀共产党人 ”, 最终弄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连哥嫂也不能幸免。  这样的故事在书中比比皆是,没有经历过的人哪能想象得出来,并写出来!当然,作为回忆录,作者还回忆了几位当初一起闹革命的朋友,作家王小波的父亲王方名多才多艺,书法篆刻皆通,因组织上的原因,可惜晚年得了“精神飘逸症”,作家李锐的父亲李成之(李直)比作者还早闹革命,因为几次政治运动上的错划,最后却迟迟落实不了政策。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李新,1918年9月15日,生于四川荣昌县(今属重庆)。  学生时代是四川学潮领袖,与李成之(作家李锐的父亲)、王方名(王小波的父亲)等为同学,关系密切,共同策划、领导四川的学生运动。之后参加共产党,曾任中共太行分局科长、晋冀鲁豫中央局青委书记等职,并做过两年县委书记,与彭德怀、邓小平、任弼时等中共高层多有交往。  建国后,不谋权力,主动请求进入教育界,协助吴玉章筹建中国人民大学。后来长期在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中央党史研究室担任领导和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编撰工作。  2004年2月5日,病逝于北京,享年86岁。  主编或参与主编多种大型专著,主要有三编十卷本的《中华民国史》(已出二编三卷五册,中华书局1981~1987年版)、四卷本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和《中国新民主革命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十二卷)。合作编辑有《孙中山年谱》(中华书局1980年版)和《孙中山全集》(第二到四卷,中华书局1982~1985年版)。个人专著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几个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简史》等。

编辑本段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续前言  故乡·童年(1918-1930·四川荣昌)  李家沟  太星寺  安富镇(烧酒坊)  大观小学  荣隆场·蒋姑爷  全县会考和考棠香中学  相亲  九一八之忆(1931·四川荣昌)  邱老师的运动经  “不抵抗将军”  到城内去游行!  演戏募捐  一·二八之忆(1932·四川荣昌)  古桥送别大哥  一·二八抗战  大哥之死  《回春之曲》  感怀  风雨巴山(1934-1935·四川重庆)  布衣协会  众志学会  雨后凭栏  重庆学生哪里去了?  学生救国联合会  学联活动的展开  绝不交印  被川师开除  教我如何不想她  别了,重庆  反“扫荡”的回忆(1942·晋冀豫)  二月扫荡  五月大扫荡  左权将军之死  扫荡之后  中共北方局整风记(1941-1943·晋冀豫)  彭德怀走了  邓小平来了  难忘的1945年(1945·河南濮阳、杞县)  太岳区所闻  赶回北方局  直下中原  在濮阳的争论  难忘的奇遇  赶赴豫东  在杞县工作  大李庄坐村  抗战胜利  重返太行  在永年做县委书记(1946-1948·河北永年)  怎样看暴行  试胆量  施庄坐村  参军与战勤  全国土地会议  冶陶会议  解放永年  开门整党  生产推进社  与任弼时的三日长谈  告别永年,重访永年  中国人民大学“三反”记(1952·北京)  范长江到人民大学  党组紧急会议  劝阻学生请愿游行  “三反”和“反三”  各单位作检查  反贪污、打老虎  胡锡奎和成仿吾间的矛盾  反右亲历记(1957·北京)  吴老(玉章)救了我  引蛇出洞  林希翎与葛佩琦  八角亭编书记(1956-1962·北京)  近代史时期的划分  进驻八角亭  历史研究遇上“大跃进”  贴满大字报的讨论会  反“右倾”大关  编书组最满意的一年  1961:大功告成  陪绑的毒草  蓬蒿满目八角亭  “四清”记(1965·甘肃张掖)  刘少奇讲话  去甘肃张掖  “四清纪律”  在老乡家  三餐都是稀饭  只动口,不准动手  短暂的欢愉  高台考察  过一个“四清年”  边塞好风景  《二十三条》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附录一  八十感赋  廿载重逢  我的好友王方名  雨歇凭栏——怀念李成之  挽邹鲁风之死  附录二  李新生平简介  附录三  赤条条来,复赤条条去  编后记

编辑本段媒体评论

  他(李新先生)在书的开始所讲的关于写真话的想法,关于拍马式的史料的抨击,还有他的诗,也令人感到他的一身正气,甚至是迂直的书生气。虽然我作为后辈不该这样放肆地说话。  ——作家 王蒙  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经历了太多的革命、铲除、打倒。可是,那个一次又一次被打倒的历史,却从来也不能被消灭。它一次又一次地浴火重生,它一次又一次无远弗届、无微不至地来到我们中间。于是,流逝的岁月,一层又一层地在心底沉积出难以泯灭的分量。  ——作家 李锐  李新先生是一位思想敏锐的老干部,又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在这本回忆录中,他以亲历者和历史家的独特视角,记述了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片断。从他的经历中,我们可以了解那一代人的心路历程,也可以体验他一贯的主张——历史最宝贵的品格就在于真实。  ——学者 章百家  李新先生是党史和民国史界的前辈,站的位置高,自然能看到许多我辈小百姓看不到的东西。史家看到的是史料,而老百姓则看到的是故事。老先生故事讲得好,娓娓道来,如叙家常。  ——学者 张鸣  先生这本回忆录,是革命者的反思,是历史家的批判,是学问家的质疑,是文化人的启蒙,它是任何“经济效益”所不能替代的。  ——学者 陈铁健

编辑本段书摘插图

  林希翎与葛佩琦  这时,人民大学的反右派斗争正走入高潮,全校大约已有400人被打成了右派。划右派要经过党的常委会讨论。李培之和我在常委会上,尽量把各系上报来要划右派的人减少,故意挑剔某某人的条件还不够,或情况还不够具体,希望拿回去搞清楚了再说。这样推、拖的结果,就少划了些石派。但有的系,由于领导人的心胸狭窄,借机整人,就是抓住一些人不放,非把他们打成右派不可。例如经济系有个青年教师孟氧,注释《资本论》出了名,但系领导嫉恨他,要把他打成右派。几次送到常委会讨论。常委多数同志“爱才”,说小青年说几句怪话不能算反党,应好好地教育他、教训他。但系里最后硬是找到了他恶毒攻击党的“罪证”,终于给他扣上了右派的帽子。  在高潮中斗得最激烈的是林希翎。她本名不叫林希翎,因为在批判《红楼梦》研究中,她羡慕毛主席表扬了李希凡和兰翎两位青年,才改成了这个名字。她本是法律系的学生,但随后研究《红楼梦》并写出了颇有见地的文章。吴老认为她是个人才,在颐和园里为她专门找了一个地方供她写作。后来人民大学还专门开了一次《红楼梦》研究的学术会议,把李希凡(曾在人大学习过)和他在山东大学的老师吴大琨请来参加了会议。吴大琨就是参加了这次学术会议后才调到人民大学来的。林希翎因研究《红楼梦》出了名,反右派恰好轮到了她头上。她不但会写文章,而且会说话,因此,开她的斗争会很不容易。党委从全校找到了一批能说会道的积极分子,事前作了很充分的准备并经过“预演”之后才召开几千人参加的斗争会。但在斗争会上,积极分子的发言却不断被林希翎驳倒。主持斗争会的人无法,只得领着群众高呼口号,才能将她压倒。像这种斗争的准备和召开过程,我是从不参加的,但听到情况后也觉得十分滑稽可笑。据说当时北京大学斗争谭天荣的情况也是如此。因此,林希翎和谭天荣一时成了北京学生界的著名人物。他们被打成右派后,当然是弄去劳动改造,甚至受到异常痛苦的遭遇。直到“四人帮”倒台后,右派才得到平反。人民大学党委把给林希翎平反的决定派人送去给她时,派去的人以为她会感激涕零,谁知她却不甚答理,于是,这人便把平反决定带回去了。这样,林希翎便成了很少几个没有平反的右派之一。80年代,林希翎被允许出国。台湾把她请了去,希望她能骂中共,给台湾说几句好话。但她并不骂中共,她也不给台湾说好话。人们以为她一定会到美国去,但她却去了法国。显然,她到美国谋生会比法国容易。但她有头脑,认为这样做要高尚一些。现在不知她怎样了?写到这里,实在令人叹惋。  在反右派斗争的高潮中,人民大学教师葛佩琦被打成右派也是轰动一时的事件。葛被划右派没有经过党委常委的讨论,所以当时我对这一事件的经过并不很清楚。现在,为了写这篇回忆录,我特地查阅了他的传记和他1991年出版的回忆录。原来葛佩琦是个老党员,他对党并没有什么不满,也不想在整风中对党提意见。人大党委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他一再谢绝参加。后经反复动员,他勉强参加了,在会上说了几句很一般的话,但就是这几句话,被任意篡改歪曲而打成右派分子。他发言的原意是“外行办不好大学,不要脱离群众,不要看不起知识分子,党员干部不要生活特殊化,要克服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官僚主义”。他是在1957年5月24日发言的。5月27日《人大周报》就刊登了他的发言。其中说:“不要不相信我们知识分子。搞的好,可以;不好,群众可以打倒你们,杀共产党人,推翻你们,这不能说不爱国,因为共产党人不为人民服务。”当天下午,葛就去找到人大副校长、党委副书记聂真,指着《人大周报》上那段话气愤地说:“这不是有意诬陷我吗了”聂真说:“葛佩琦同志,你不用着急,共产党是实事求是的,登错了,可以更正。”  6月8日,《人民日报》以葛佩琦发表反共言论为标题,报道了葛的发言说:“群众总要推翻共产党,杀共产党人;若你们再不改,不争口气,腐化下去,必然走这条路。总有这么一天,这也是合乎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喊万岁也是没有用的。”葛佩琦在《回忆录》中说:“我从来没有说过这段话,《人大周报》刊登的……也没有这段话。这段报道纯属捏造。”他当即写了更正信,6月9日亲自把它送到了人民日报社(这封更正信,到80年代居然查出来了)。《人民日报》不但不登更正信,还连续发表批判葛佩琦的文章。6月14日,《人民日报》以本报南京电、保定电、沈阳电,同时发表三篇批判葛的报道,当天《人民日报》还发表了《葛佩琦的学生痛斥葛佩琦》的文章。15日,《人民日报》又刊登了某名人批葛的文章。于是,全国大小报刊纷纷发表文章,批判葛佩琦要杀共产党人,一时形成批判葛佩琦的高潮。就这样,葛佩琦被划为右派分子。后来,还定为“极右派”,判处无期徒刑。#bk-album-collection-box-1982262{width:687px; height:228px; border:1px solid #C6E1F5; border-top:2px solid #268BD7; margin-bottom:30px; overflow:hidden;}.bacb-head{height:28px; background-color:#F5FBFF; padding-left:10px; position:relative;}.bacb-title{font-size:14px; font-weight:bold; line-height:28px;}.bacb-more{text-decoration:none; position:absolute; font-size:12px; line-height:1; line-height:14px \9; top:8px; right:8px; padding-right:9px; padding-right:11px; background:url("http://img.baidu.com/img/baike/s/arr.gif") no-repeat 54px -22px; background-position:54px -23px \9;}.bacb-more:hover{text-decoration:none;}#bacb-left-btn-1982262, .bacb-window-outer, #bacb-right-btn-1982262{float:left;}#bacb-left-btn-1982262, #bacb-right-btn-1982262{display:block; text-decoration:none; border:1px solid #FFF; width:17px; height:53px; background:url(http://img.baidu.com/img/baike/bkalbumbtn.gif) no-repeat; cursor:default;}#bacb-left-btn-1982262{margin:59px 3px 0 6px; _margin-left:3px; background-position:3px 16px;}#bacb-right-btn-1982262{margin:59px 5px 0 6px; background-position:-27px 16px;}#bacb-left-btn-1982262.enable:hover{background-position:-61px 16px; border:1px solid #DDD; cursor:pointer;}#bacb-right-btn-1982262.enable:hover{background-position:-91px 16px; border:1px solid #DDD; cursor:pointer;}.bacb-window-outer{width:628px; height:185px; position:relative; overflow:hidden; margin-top:15px;}#bacb-window-inner-1982262{position:absolute; top:0; left:0; padding-left:6px; _padding-top:1px;}#bacb-window-inner-1982262 .item{float:left; width:156px; height:195px;}#bacb-window-inner-1982262 .img{height:145px; position:relative;}#bacb-window-inner-1982262 .img .b1, #bacb-window-inner-1982262 .img .b2, #bacb-window-inner-1982262 .img .b3, #bacb-window-inner-1982262 .img .img-wrapper{position:absolute; background-color:#FFF;}#bacb-window-inner-1982262 .img .b1{left:0; bottom:0; border:1px solid #CDCDCD;}#bacb-window-inner-1982262 .img .b2{left:3px; bottom:3px; border:1px solid #CDCDCD;}#bacb-window-inner-1982262 .img .b3{left:6px; bottom:6px; border:1px solid #AAA;}#bacb-window-inner-1982262 .img .img-wrapper{left:9px; bottom:9px; display:block; text-decoration:none; line-height:1px;}#bacb-window-inner-1982262 .item .desc{text-align:center; font-family:宋体; width:145px; margin-top:7px; font-size:12px; line-height:1; line-height:14px \9;}#bacb-window-inner-1982262 .item .count{color:#999; white-space:nowrap;}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扩展阅读:
  • 1

    http://www.tushulian.com/dangdanggoushuwang/20081111104331.html

  • 2

    http://www.ilucking.com/dangdangwangshangshud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