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刘唐人物性格:政府工作报告-------临汾市市长 罗清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6:21:13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8月28日在临汾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临汾市市长 罗清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连同《临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成就辉煌的“十一五”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发展历程中极不寻常的五年。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紧紧依靠全市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经受住了多重考验,有效化解诸多矛盾,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使“十一五”成为临汾发展史上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过去的五年,是经济发展在艰难中跨越,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与“十五”末相比,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890.1亿元,增长62%,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000美元大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65.1亿元,增长91.9%;财政总收入完成160.3亿元,增长93.1%,一般预算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由35.2%增加到47%,结构更趋合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06.5亿元,增长13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831元,增长76.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87元,增长58.9%。
    ——过去的五年,是结构调整纵深推进,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五年。三次产业由“十五”末的5.8∶64.2∶30调整为7.5∶58.3∶34.2。新型工业化步伐不断加快。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圆满完成,在煤矿总数压减67%、经营主体减少90%的情况下,产能提高到1.07亿吨,提高了11.4%,技术装备和安全生产水平大幅度提升。积极引进中煤、华电、大唐国际、保利等大型企业改造重组焦化产业,发展煤化工、电力等深加工业,两大基地和4个焦化集中区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以翼钢扩建、中宇重组为代表的冶金行业整合重组进展顺利。煤电一体化成效显著,建成和在建电力装机总量达到515万千瓦。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培育,以山焦60万吨烯烃、三维聚乙烯醇、襄汾万鑫达10万吨甲醇为代表的煤化工,以平阳重工、华翔美的、侯马汤荣为代表的新装备,以飞虹微纳米光电、双银电热膜、光宇电源为代表的新材料和高新技术产业迅速成长。特别是园区经济加速发展,初步建成洪洞煤焦化深加工园区、曲沃生态工业园区、临汾开发区(洪洞·甘亭)工业园区及侯马装备产业集群,入驻企业达138户,2010年工业增加值达183亿元,实现利税24.4亿元,园区经济总量占到工业经济的39%。现代农业加速发展。粮食产量连创新高,达到20.74亿公斤,比“十五”末增长52.9%,洪洞小麦最高亩产达705.9公斤,创山西省水地小麦单产新记录;蔬菜、水果、干果产量分别达到26.6、7.8、0.6亿公斤,增长36.2%、59.9%、25%;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5.2万亩,增长11.6%;肉蛋奶产量达到32.76万吨,增长44.6%;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634个。涌现出曲沃磨盘岭、尧都尧王台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大众饲料、戎子酒庄等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和吉县苹果、隰县金梨、永和红枣等名优产品。洪洞发展林下种养加、多产业、链条化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成为全省的典范。第三产业蓬勃兴起。“中华根·黄河魂·尧乡韵”旅游主题形象日渐凸显,古槐、壶口、尧庙—华门等重点景区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尧陵、古县牡丹园、翼城舜王坪、乡宁云丘山、安泽荀子园、永和红军东征纪念馆等景区建成对外开放,大槐树寻根祭祖节、黄河壶口文化旅游节、侯马晋国古都文化旅游节、中镇霍山文化旅游节、三合牡丹节、荀子文化节等节庆活动打出品牌。2010年旅游综合收入达到97.72亿元,是“十五”末的4倍。侯马方略保税物流中心成功获批,为我市打造国际物流陆港园区,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了重要平台。金融、保险、中介、咨询、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实现新的发展。201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304.3亿元,比“十五”末增加96%。
    ——过去的五年,是投资力度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水平快速提升的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56亿元,是“十五”的3.3倍,是前十个五年计划投资总和的1.06倍。特别是2009年以来,我们连续实施项目建设年活动,完成投资近1000亿元,两年均名列全省三甲,受到省政府表彰。尤其是我们致力建设大交通、大水利、大电网,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交通方面,开工建设了临吉、晋侯、临汾北环、青兰与京昆联络线、霍永等五条高速公路和大西、中南、张台三条铁路,完成临大、309、209、沿黄干线等14条国省道改造,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4774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7105公里,比“十五”末增加7549公里,由全省落后位次跃居全省第一。乔李民航机场复航改造项目获国家审批。水利方面,实施了和川水利枢纽、灌区节水改造、水库除险加固、河道治理等工程,建设各类小型水利工程209处,新增改善灌溉面积30.98万亩,完成水土保持初步治理338万亩,解决了177.87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水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永和、隰县水保坡改梯、坝滩联治和淤地坝运行管理走在全省前列,经验在全国推广。电网方面,新建220千伏站8座,110千伏站13座,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888公里,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坚强电网。
    ——过去的五年,是城乡统筹发展,城镇化迈出坚实步伐的五年。中心城市建设取得突破。52.6公里的市区一级环路全线贯通,建城区规模由55平方公里扩大到155平方公里。新建改造5座桥梁、12条道路、18条主干道。垃圾中转站、第二污水处理厂、医疗垃圾处理场建成投入使用,城市公厕建设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市区供水普及率达96%,燃气普及率达90%,集中供热普及率达85%,分别比“十五”末提高15、30和64个百分点。新增绿地2101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2%。城镇化率由2005年的34.7%提高到40.8%。新农村建设完成1095个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四化四改”和“五个一”工程,实现了“五个全覆盖”,完成整村推进249个,移民搬迁4.7万人,解决了9.4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过去的五年,是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宜居临汾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五年。加大节能降耗执法和20项节能技术推广力度,淘汰落后产能4435万吨,关停污染企业118家,建成污水处理厂19座、垃圾处理场7座,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累计下降25%。市区二级以上天数由2005年的187天增加到2010年的338天,空气质量在全国113个重点监测城市中由倒数第一跃升到2009年的第29位,2010年位次进一步前移。累计完成营造林355.3万亩,居全省之首,为拉动全省森林覆盖率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汾河城区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修复与保护一期工程圆满完成,整个园区向市民开放。经过五年的努力,临汾环境质量的提升和改善,彻底改变了我市污染严重的国际形象,提振了全市人民的信心。
    ——过去的五年,是社会事业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五年。教育事业全面振兴。临汾新高中建成投入使用。完成562所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民办教育有了新的发展;2010年高考达二本线9077人,比2005年增加4093人。卫生事业加快发展。临汾新医院完成主体工程,妇幼保健院投入使用,社区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建设扎实推进。新农合参合率达93.47%。五大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233万人次,比“十五”末增加132万人次。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3%左右。文体广电事业快速推进。人口计生、国防人防、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地方志和统计、档案、防震、气象、妇女儿童、红十字、慈善、残疾人、老龄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
    ——过去的五年,是社会管理日益加强,安全生产形势实现稳定好转的五年。针对“十一五”前三年,我市在安全生产和社会管理方面出现的几起重大事故和事件,市政府把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在社会管理上加强服务,疏堵结合,化解矛盾。在安全生产上,严格落实“两个主体”责任,全面推行“十项制度”,向所有煤矿配备“五人监管小组”,为非煤矿山派驻“六大员”。同时,持续开展覆盖所有行业领域的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累计取缔小煤矿485个,关闭非法矿山企业632户,取缔隐患尾矿库116座。2008年以来,未发生重大社会事件,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彻底扭转了被动局面,改善了临汾社会形象。
    ——过去的五年,是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对外开放呈现新局面的五年。市、县、乡三级政府机构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五户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完成破产终结。尧都农商行挂牌成立,成为全省首家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引进设立交通银行、晋商银行。特别是创新方法,有效破解资金、土地两大难题。通过城投公司平台融资,组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加强与建行、工行、中行、农行、交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共融通资金616亿元,并与开行达成“十二五”投资500亿元战略合作协议;争取国家级复垦整合试点市政策,在全国率先出台《建设用地复垦整合办法》。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累计利用外来资金428亿元,是“十五”的5.6倍。2010年海关进出口总额完成6.5亿美元,是“十五”末的1.45倍。
    ——过去的五年,是民主法制深入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的五年。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22件,政协委员提案1673件,办复率达到100%。圆满完成“五五”普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平安临汾”建设迈出新步伐。“爱、树、建”活动深入开展。政府职能加速转变,清理取消行政审批项目390项。强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政风建设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回首“十一五”,我们坚持科学发展,不断深化对市情,对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临汾特色的转型跨越之路,谱写了临汾发展史上的绚烂篇章。经验弥足珍贵,创新影响深远。一是始终坚持因地制宜,选准发展新路子。紧紧依托和充分发挥我市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的优势,牢牢抓住东部沿海产业加速转移的重大机遇,致力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致力建好园区,打造中部最佳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区,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走出了一条切合临汾实际的正确道路。二是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创新方法破难题。面对发展中遇到的资金、土地等诸多难题,我们始终把解放思想、创新方法作为一切工作的总开关。勇于打破陈旧的思想桎梏,敢于突破条条框框的限制,开辟各种渠道,融通建设资金,在全国首创土地复垦整合办法,突破土地制约瓶颈,创造了可贵的临汾经验、临汾模式。三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聚人心。把发展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作为政府工作的总坐标,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从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高度重视社会建设,紧紧抓住群众反映最强烈、要求最迫切的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实施了一批重点项目,使人民看到了希望,政府赢得了信任,极大地提振了士气,聚集和释放了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四是始终坚持真抓实干,奋发作为创业绩。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谋划工作重长远,推动工作重细节,落实工作重实效,咬定目标,一抓到底,确保对人民的承诺件件兑现,定下的工作事事干成,政府的执行力、公信力大为提升。
    各位代表,创业充满艰辛,成绩来之不易。临汾每一步发展,每一个变化,都离不开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离不开全市人民的辛勤劳动。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各行各业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向驻临部队、武警官兵、驻临单位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仍然不高,结构调整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区域发展、城乡差别较大的问题依然突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仍需加强和提高,保障改善民生工作有待进一步强化和拓展。干部群众的思想尚需进一步解放,观念仍需进一步转变,方法有待进一步创新,等等。对此,我们一定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绝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二、充满希望的“十二五”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转型跨越的关键时期,也是临汾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全面发力、阔步前进的重要机遇期。从国际环境来看,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孕育新的突破。从国内形势来看,我国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十分明显,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和我省“转型综改试验区”的设立,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从我市来看,经过五年来的砥砺奋进,负重赶超,我们的后劲更加充足,大规模持续投入的效应、长期积蓄的势能和潜力正加速释放,全市经济社会大发展的态势已经形成。临汾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进取精神,准确把握新形势新变化新特点,抢抓机遇,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奋力开创临汾科学发展新局面。
    根据市三次党代会和《中共临汾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三次党代会提出的“争当排头兵,再造新临汾”这一宏伟目标,牢牢抓住我省被确定为“转型综改试验区”的政策机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突出“百公里汾河新型工业城镇走廊”这个引领,大力推进“产业素质、城镇化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民生改善”五大提升,进一步强化“项目建设、改革创新、对外开放、科技人才、社会管理和优化环境”六大支撑,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大市、区域中心城市、中西部经济强市,构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民生殷实、环境优美的富裕临汾、和谐临汾、幸福临汾、绿色临汾。
    “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是:
    ——富裕临汾建设跨上新台阶。经济总量在全省保持第二位次,在中部城市排位前移,力争进入全国百强市行列。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实现翻番,即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年均增长15%;财政总收入翻一番,年均增长15%;一般预算收入翻一番,年均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翻一番,年均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翻一番,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翻一番,年均增长18%。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6∶54∶40;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海关进出口额年均增长13%,招商引资年均增长20%。
    ——和谐临汾建设迈出新步伐。信访、综治、应急、民族宗教等社会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信访积案化解率、初访化解率达到90%以上,重大不稳定因素排查率、化解率达到95%以上,社会治安满意率达到90%以上。安全生产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安全生产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3以下,煤炭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0.2以下,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和较大群体性事件发生。基本形成安定团结、民主公正、管理有序、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体系。
    ——幸福临汾建设实现新突破。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贫困人口得到有效扶持,覆盖城乡的多层次、多样化、高水平的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城乡住房条件显著改善,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年均上涨幅度控制在4%以内,人民幸福指数大幅度提升。
    ——绿色临汾建设取得新成效。深入开展“三城联创”,确保建成省级环保城、省级园林城、省级卫生城,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和国家卫生城。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各类污染物排放总量确保完成省定任务。森林覆盖率年均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达到34%;城市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均达到85%以上;集中供热、供气率达到90%以上;城市空气质量稳定达到二级标准,综合污染指数降到1.7以下,建成自然生态、绿色宜居临汾。市区争获联合国人居环境奖。
    我市“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和指标设置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紧紧围绕“争当排头兵,再造新临汾”的目标要求,突出了一个引领、五大提升、六大支撑的发展路径和建设新型工业大市、区域中心城市、中西部经济强市的战略定位。这是基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要求及面临的重大机遇而提出的,涵盖了富裕临汾、和谐临汾、幸福临汾、绿色临汾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一个引领、五大提升、六大支撑,既是对未来五年临汾发展前景的战略勾画,又是对工作方法和实施步骤的具体部署,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思路。只要全市上下戮力同心,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奋发作为,临汾人民一定能够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一)突出“一个引领”,打造转型跨越先行发展的示范区
    启动实施“百公里汾河新型工业城镇走廊”,是我市对接资源型城市转型综改试验区政策,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总体构想是在未来5年时间内,建设北起霍州,南至侯马,以汾河为中轴,以大运高速和霍侯一级公路中间地带为区间的“百公里汾河新型工业城镇走廊”,把这一区域打造成新型工业、高效农业、现代城镇、文化旅游、生态文明高度发达的示范区和引领区。到“十二五”末,使走廊内人口达到300万左右,经济总量占到全市80%,园区经济占到全市经济总量的60%,带动东西两山全面振兴,形成“沿汾崛起、两翼齐飞”的新格局。
    高起点搞好规划。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分工,科学布局”的要求,增强市级层面对走廊内交通、产业、城建、物流、生态等方面的协调功能,实行市级审批,分县实施的政策,抓紧制定出台“走廊”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及各县(市、区)具体实施方案。积极向省申报先行试验区,力争上升为全省发展战略。
    加快一体化进程。按照“资源共享,产业互动,统筹推进”的要求,推进“四个”一体化。一是推进产业发展一体化。围绕打造新型工业引领区、高效农业示范区、文化旅游核心区的目标,以资源为基础,以园区为依托,以项目为支撑,建设各具特色的产业板块和集群。在新型工业发展上,进一步压缩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霍州重点发展煤炭深加工和电力工业,洪洞重点发展煤化工和新装备、新材料工业,尧都重点发展煤化工、高新技术、电子、轻工业,襄汾重点发展煤化工业,曲沃重点发展新特钢工业,侯马重点发展新装备和医药、电子工业。突出建设好洪洞赵城、襄汾河西两个煤化工园区,曲沃高显、襄汾河东两个冶金园区,霍州、尧都两个煤电工业园区,洪洞甘亭和侯马两个装备制造园区及侯马医药工业园、侯马开发区深圳电子工业园区。在高效农业建设上,积极推进土地流转,支持运用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大力发展规模经营和设施农业。突出抓好洪洞大槐树、曲沃磨盘岭、尧都尧王台、襄汾万亩白莲等园区和基地建设。在文化旅游业培育上,以根祖文化、尧文化、晋文化为特色,以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为龙头,筹划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二是推进城市一体化。加快洪洞、尧都、襄汾“一城三区”和侯马、曲沃同城化发展,同步建设霍州工业城和沿汾特色小城镇,五年内建成沿汾百公里精品城镇走廊。三是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按照“交通同环、电力同网、信息同享、环境同治”的目标,以滨河东路南北延伸、霍侯一级路城市化改造和城市轻轨项目为重点,打造快速通道,两年实现“一城三区”交通小循环,五年实现全系统交通大循环。加快电网建设,实行同网同价。建立邮政、通讯、电子商务和共同信息交流平台,实行对外统一发布信息,对内信息共享。大力实施百公里汾河深度治理,营造一川清水、两岸锦绣的生态环境和城市景观。四是推进生产要素配置一体化。打破沿汾县(市、区)行政区划限制,实行“六个统一”。即对沿汾及滨河东路两侧10公里土地统一规划,500米土地统一收储,打包运作筹集资金,支持发展飞地经济;对煤炭等资源实行跨县域统一配置,鼓励异地建厂,利益分成;对产能指标统一调配,实行有偿转让;对资金流动统一门槛,各金融机构可以跨县域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实行金融同城;对人才统一使用政策,鼓励跨县域自由流动,实行同工同酬。
    建立高效协调机制。建立市级政府牵头的推进机制。研究制定“走廊”内产业布局、重大项目、市场体系、生态保护等战略规划,统筹“走廊”重大建设问题。建立县(市、区)长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对“走廊”内资源统筹配置、跨区重大项目建设、共同开拓市场等重大问题统一政策、协调立场,定期互访,沟通情况,推进合作。建立专门的园区建设服务机构,对招商引资统一规划、统一运作,联合出海,并开辟“走廊”内项目审批、落地快速通道。
    带动两山快速发展。充分发挥“百公里汾河新型工业城镇走廊”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壮大县域经济为抓手,强化“走廊”内企业和市场的龙头地位,带动东西两山原材料供给和深加工业发展。矿产资源富足县大力发展煤矿及煤炭加工、坑口电厂、煤层气、天然气,矿产资源相对匮乏县重点发展林果业和旅游业。实现区域内生产要素优化配置,龙头龙翼协调互动,县域经济迅速壮大的格局。
    各位代表,建设“百公里汾河新型工业城镇走廊”是我市“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打造新型工业引领区、高效农业示范区、文化旅游核心区和现代城镇精品区是目标,推进四个一体化是关键,创新机制是保障,三者互为支撑,有机统一。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下去,经过五年左右的努力,就一定能把“百公里汾河新型工业城镇走廊”建设成为全国有影响、中西部地区最具活力的示范区和引领区。
    (二)推进“五大提升”,构筑转型跨越先行发展新优势
    1、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三次产业素质大提升。
    实施“五大”工程,建设现代高效农业。实施粮食高产工程。以小麦和玉米丰产方建设为重点,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工程。着力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十二五”粮食年均总产稳定在17亿公斤以上。实施蔬菜自给工程。全面落实“百万棚行动计划”。加快建设平川百万亩优质蔬菜基地,“十二五”新增设施蔬菜60万亩,蔬菜总产达36亿公斤,基本实现全市蔬菜总量平衡,生活自给,优特品种外调增长,建成蔬菜生产大市。实施果药特色富民工程。以吉县苹果,隰县金梨,永和红枣,古县、汾西、浮山核桃等干鲜果为重点,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实现面积和效益双增加,“十二五”末全市果树面积达到300万亩,总产达16.2亿公斤。以安泽、襄汾为龙头,加大中药材资源保护,因地制宜扩大栽植规模。中药材面积达到100万亩,产量提高到3.6亿公斤。实施规模健康养殖工程。 以“一带两区十大畜产品基地”建设为重点,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十二五”末肉蛋奶产量达到60万吨。实施农业产业化突破工程。按照“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思路,重点建设尧都尧王台、曲沃磨盘岭、襄汾丁村白莲等11个现代农业园区。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393”工程,培育壮大43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十二五”末建成1个销售收入超10亿元,3个销售收入超5亿元,9个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业园区销售收入达到60亿元。
    优化“八大”产业,构建新型工业体系。坚持“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的思路,突出链条化、集群化、低碳化、循环化,加快改造提升煤、焦、冶、电“四大”传统产业。煤炭产业,进一步深化煤炭资源整合重组,全面完成整合后保留矿井现代化建设,重点打造7个千万吨级新型煤炭企业,确保“十二五”末所有整合煤矿达到设计产能。全市煤炭产量达到8000-10000万吨,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水平。焦化产业,进一步促成中煤、保利、华电等大集团项目实施。加快焦炭产业整合重组,组建2-3家500万吨及以上大型焦化企业集团,建设洪洞、襄汾两个500-1000万吨焦化生产基地和尧都、乡宁、古县、安泽四个200-400万吨焦化生产集中区。同时大力发展焦炉煤气制甲醇,快速推进山焦60万吨烯烃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延伸煤化工产业链条。冶炼产业,以生产优质钢、特种钢为方向,整合重组全市钢铁企业,建设曲沃千万吨级、翼城和襄汾(尧都区)两个500万吨级的钢铁生产基地。电力产业,以煤电一体化为方向,建设大型坑口发电厂,加快热电联产步伐。到2015年,全市电力存量和在建项目增量达到1200万千瓦。培育壮大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四大”新兴产业。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在专用装备、新能源装备、节能环保装备等领域寻求突破,建设侯马、尧都、翼城、襄汾、洪洞、蒲县等铸件生产集聚区,培育装备制造骨干企业,提升产业竞争力。到2015年,全市铸造能力达到500万吨,装备制造业年销售超百亿企业1家,50-100亿企业2家,10-50亿企业5家。大力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抓好洪洞飞虹微纳米LED外延片和芯片、洪洞恒富美尔美太阳能陶瓷板及外墙保温装饰陶板等项目。积极推进生物质能、煤层气、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抓好吉县煤层气钻探压缩液化等项目。整合改造医药产业,大力发展生物制药,建成山西重要的医药开发中心。
    舞动“两大”龙头,提升现代服务业层次。舞动旅游龙头。以建设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为目标,以“中华根、黄河魂、尧乡韵”为主体形象,改革旅游管理体制,整合旅游资源,对接全国旅游市场,策划旅游线路,形成“一带五区一线十点”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一带”即以洪洞大槐树、尧都尧庙、曲沃晋国遗址为龙头,打造根祖文化、尧文化、晋文化汾河文化旅游带;“五区”即重点建设以霍州署衙和七里峪、陶唐峪为主的中镇霍山旅游区,以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和广胜寺为主的文化旅游区,以尧庙、尧陵、陶寺遗址和仙洞沟为主的尧文化旅游区,以丁村遗址为主的丁村民俗文化旅游区,以曲沃晋国遗址和侯马新田古都为主的晋文化旅游区;“一线”即形成以壶口瀑布为核心的黄河风情旅游线;“十点”即重点培育翼城历山舜王坪、乡宁云丘山和戎子酒庄、蒲县五鹿山和东岳庙、隰县小西天、古县牡丹园、安泽荀子园、永和乾坤湾以及大宁二郎山等十个精品景区。配套建设景区宾馆、快捷型酒店和农家乐旅馆,开发旅游产品,全面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
    到“十二五”末,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达到400亿元,建成全国重要的旅游集散地。舞动现代物流龙头。以侯马方略保税物流中心为核心,加快建设占地55平方公里的山西国际陆港物流园区,打造辐射300公里的国际物流陆港、出口加工区和服务业新城,构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商贸物流中心。同时,加快发展商贸、餐饮、金融、保险、中介、信息等产业,力争“十二五”末三产占GDP比重达到40%以上。
    2、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镇化水平大提升。按照打造“一带两圈多点”城镇空间格局,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到“十二五”末全市城镇人口发展到220万人。
    以同城化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按照“唐尧文明圣地、新型工业之都、和谐宜居新城”的城市定位,大力推进“一城三区”同城化发展。市区要全面铺开25平方公里的河西新城建设,加快建设新医院、博物馆、图书馆、奥体中心、广电中心等十大标志性建筑,配套完善城市路网、供水供气、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到2015年,建成全省地级市中功能最完善、环境最优美、最具魅力的城市新片区。旧城要突出“畅通、净化、增绿、严管”四大重点,加快改造步伐,全面完成99个城中村、城郊村联片改造,完成五一东路立交桥、北内环立交桥和道路改造、北城壕防汛道路以及中大街南段等工程,并对城市主次街道拆违拆墙,绿化美化,扮靓城市。切实加强城市管理,建立市容环卫、交通秩序、社区管理和市政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同步推进洪洞、襄汾县城建设,到“十二五”末,“一城三区”总人口达到150万人。
    以特色化提升县城和小城镇水平。立足县城特色定位,搞好县城规划、建设和管理。发挥侯马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依托国际物流陆港园区,加快侯马-侯马开发区和曲沃同城化进程,到“十二五”末,侯马都市圈人口达到55万人,建成晋南综合性交通枢纽和晋陕豫物流中心城市。把霍州、乡宁、蒲县、翼城、安泽、古县、浮山、汾西、隰县、永和、大宁、吉县12个县城建成以工矿型、轻型工业和旅游为主导的各具特色的片区中心。同时,加快53个重点中心集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提高全市城镇化水平。
    以连片化推进新农村发展。改革农村户籍制度和土地规划利用制度,按照社区化管理的思路,抓好新农村路网、供水、供气、住房等规划和建设,2012年全面完成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建成100个新农村连片区,涵盖1000个行政村。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大规模实施片区开发,完成整村推进183个,移民搬迁5万人,减少贫困人口10万人。
    3、以交通、水利、电力建设为重点,推进基础设施水平大提升。
    构建现代立体交通体系。按照“增加总量,提高质量,优化网络,完善功能”的思路,坚持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农村公路、旅游公路“四网并重”,公铁空立体交叉,同步发展。完成临吉、临汾北环、青兰与京昆联络线等工程。建设隰河、长临、霍永、黎霍、安泽至沁水等高速公路672公里,改造国省干线665公里,旅游公路1078公里,农村街巷硬化和县、乡、村三级公路联网改造26000公里,实现村连村、户户通。建成临汾民航机场、大西高铁、中南铁路出海大通道、张礼至台头地方铁路。“十二五”末形成铁路、公路、航空“零距离换乘、无缝隙衔接”的现代交通网络,实现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发展由“基本适应”向“适度超前”的跨越。
    大兴水利工程。紧紧抓住国家大兴水利和我省“两纵十横”大水网建设机遇,以实施农田水利、饮水安全、河流整治、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业节水、水土保持治理、黄河水利用七大项目为重点,坚持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实施一批蓄、引、提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突出抓好引黄工程,加快禹门口东扩和中部引黄项目建设,解决我市南部及西山地区12县市工农业用水问题。进一步延伸引沁工程,增加对浮山、襄汾、尧都、古县、洪洞五县区用水供给。同时,大力实施环城水系工程,有效利用第二污水处理厂与和川引水两大水源,建设北起城东皇城公园,沿临纺路、南外环、经华门北侧汇入汾河的绕城东南人工水系工程,在市区形成四周环水、生态优美的城市供排水保障体系。“十二五”末,新增灌溉面积107万亩,地表水供水能力达到10.65亿立方米,新增供水量3.89亿立方米,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300万亩。构建黄河、汾河、沁河“三河连通”,和川、五马、曲亭、涝河、洰河“五库联调”,多源互补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由“水瓶颈”向“水支撑”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有力保障。
    强化电网建设。建设1项500千伏、10项220千伏、28项110千伏,建成以500千伏变电站为核心,以220千伏“三横两纵”为骨干的供电网络,基本形成安全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的智能电网。
    4、努力建设“两型社会”,推进生态环境大提升。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着力点,进一步加强节能减耗、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使临汾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加强节能降耗。坚持源头控制、科技支撑、严格监管“三管齐下”,认真落实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做好合同能源管理、能耗限额管理等基础工作,建立节能预警调控机制,加强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实施节能工程,强化节能执法,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加大环保力度。以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为目标,以提高环境质量为重点,打好打胜工业污染治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水污染治理和蓝天碧水扩容提质等五大战役。认真落实国家环保政策,严把新上项目审批关,严格执行环评“三同时”制度,禁止“三高”项目上马建设。加强工业企业的全天候监控,确保达标排放。加强治污设施建设力度,所有县城实现城市集中供热、供气和垃圾污水处理。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综合治理,改善水环境质量。“十二五”末,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1.3%,化学需氧量下降10.6%,氮氧化物下降13.9%,氨氮下降12.4%,汾河水质达到国家五类标准,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稳定在330天以上。
    抓好生态建设。围绕建设省级园林城市目标,强力推进汾河流域生态修复治理、东西两山绿色生态屏障、矿区绿色生态恢复、公路两侧绿色廊道和平川农田林网五大工程。“十二五”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90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34%;30%的县(市、区)达到林业生态县标准。
    5、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人民生活水平大提升。
    坚持群众利益至上,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实施民生工程,推动由“解困民生”向“普惠民生”、“基本民生”向“幸福民生”的转型升级。
    优先发展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大教育基础设施,特别是公办幼儿园、小学、中学建设力度,建立起布局合理、能够充分满足人民需求的教育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出台鼓励政策,支持大学生赴农村从事基础教育,解决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和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十二五”全市适龄儿童入园率达到95%以上,小学、初中入学率达到99%,高中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升学率达到68%。大力支持山西师大发展,启动实施河西教育园区建设,完成师大和临汾学院整体搬迁。高度重视和发展职业教育,充分利用各类技校和职业高中,培养适合地方产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2015年,全市职业学校发展到50所,在校生规模达到8万人以上。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按照“保根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强市、县、乡、村(社区)四级卫生网络建设,完成临汾新医院、中医院、精神病医院的迁建工作。村级卫生机构全部达到“六化”标准。切实加强卫生服务人员的道德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医疗质量。巩固扩大城市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确保参合率稳定在90%以上。加大重大疾病、重点传染病防控和食品药品监管力度,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十二五”期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0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分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实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覆盖城乡,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覆盖所有从业人员。加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十二五”末,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
    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市、县、乡、村四级文化阵地建设,力争“十二五”末,县级以上文化馆、图书馆达到国家或省建设标准,全市所有行政村建成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和图书室。广泛开展文化下乡、图书下乡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力争每两年有2至3部(个)优秀作品获“五个一工程”等国家奖项。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彰显临汾文化魅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支持文化企业跨行业兼并重组,鼓励民营资金进入文化领域,加快建设文化园区,形成移民文化、丁村文化、帝尧文化、晋国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六大特色产业,到“十二五”末,文化产业总量实现翻一番,打造文化强市。深入开展“爱、树、建”活动,大力弘扬“临汾精神”,进一步提升市民素质。
    同时,大力发展其他社会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保障妇女儿童和残疾人权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做好双拥工作。
    (三)强化“六大支撑”,增添转型跨越先行发展的新活力
    项目建设。继续按照“四位一体”工作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项目建设。“十二五”期间,项目储备1万亿元,签约5000亿元,落地35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完成1千亿元。实施7大类单体投资2000万元以上项目1489项,既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又为长远发展积蓄后劲。
    改革创新。坚持“非禁即入、非禁即可、非禁即行”的原则,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行政区划调整,为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发挥核心区功能和区域融合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完善机构设置,理顺职能分工,避免职能交叉。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支出结构,建设公共财政。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进国有资产监管方式,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深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和文化企业改制,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快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深化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多元化融资体系,加强市县融资平台和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推进资本市场建设,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力争10户左右企业上市。加大林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林权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完成五项重点改革任务。加快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消除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扩大开放。牢固树立“开放兴市”理念,依托我市资源优势,紧紧抓住东部地区产业加快转移的机遇,以资源换资本、换项目。谋求与大型企业集团合作,努力引进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落户我市。积极推进区域合作,主动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互动,形成优势互补、信息互动、共进共赢的发展局面。扩大民间资本市场准入范围,拓展民间资本发展空间。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社会卫生、金融服务、文化旅游等领域,推进民营经济转型发展。
    科技人才。坚持把科技和人才作为转型跨越的重大战略。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积极开展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与研究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十二五”末,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30家,建成临汾、侯马新区两个科技孵化中心,6个行业研发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0%以上。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创新人才引进机制,面向国内外引进高层次、高技能领军人才。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努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大人才服务力度,实施人才安心工程,为人才扎根临汾创造良好环境。
    社会管理。坚持以监管和服务为中心,创新社会管理。健全完善利益协调、矛盾调处、诉求表达、权益保障等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夯实基层管理基础。切实加强和改进流动人口管理办法,突出抓好“社会人”和重点人群的管理和服务,把进城定居人员、外来务工人员、投资创业人员等流动人口全部纳入社会管理和服务范围。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加强防震减灾和应急管理,健全完善突发事件监测预警、信息报告、信息共享和应急处置救援机制,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全面贯彻民族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加大“六五”普法力度,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做好特殊人群帮教工作,推进依法治市进程。
    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社会管理的重中之重。以创建“安全发展模范区”为目标,继续保持对煤矿、非煤矿山非法生产行为的高压严打态势,加大高危行业、重点环节的隐患排查和治理力度。深入开展各领域的安全生产治理、执法和宣传教育行动,建立“六大体系”,提高“六个能力”,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
    优化环境。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吸引力,就是竞争力的意识。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强化政务中心规范化建设,进一步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过错追究制,减少审批事项,缩短审批时限,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严厉打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深入开展干部作风大整顿,着力解决作风不扎实、办事不规范、服务不到位、行为不检点的问题,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三、扎实做好当前工作

    今年是“十二五”起步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重大。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552.14亿元,同比增长16.5%,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68.96亿元,同比增长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8.93亿元,同比增长33.9%,财政总收入完成114.94亿元,同比增长28.4%,各项主要指标均超额完成序时进度,居全省前列。但从面临的形势看,要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困难还很大,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务求良好开局。
    (一)切实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坚持实行旬调度、月通报和季分析制度,加强对经济形势的综合研究,及时掌握和解决企业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要加强煤炭、电力、运力调配,制定一对一保障计划,满足企业生产和居民所需,确保生产链条衔接有序,销售渠道畅通。
    (二)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围绕全面完成436.1亿元的年度投资目标,突出抓进度、保质量。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抓好临汾民航机场可研报告审批和征地拆迁工作,候机大楼和飞机跑道争取9月份开工建设,机场大道9月底前完成;加快临吉高速、临汾北环高速、京昆与青兰高速临汾联络线建设,力争10月份竣工通车;加快推进霍永高速公路建设,确保圆满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加快桃临线木瓜沟-马务桥段土地手续完善和征地拆迁,霍侯一级公路改造施工设计评审和资金筹措力度,力争9月底开工;抓好沁洪线改建工程前期工作,争取年内开工。产业项目上,突出抓好园区规划项目的建设。对年初已签约的中煤、保利、华电等项目,加快完成前期准备工作,争取年内开工建设。对华翔美的35万吨精密铸件、飞虹微纳米LED芯片、山西焦化60万吨烯烃、山西锻造厂30万吨精密锻件、新兴际化60万吨铸造等已开工项目,加强管理,科学施工,高效推进,保证项目建设进度。特别是突出抓好侯马山西国际陆港园区出口加工区申报、核心起步区项目筹划、落地和开工工作,确保取得实质性突破。 
    (三)抓紧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围绕今年签约2630亿元的总目标,进一步加大项目对接力度。积极组织参加9月份的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和第六届中博会,10月份的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和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11月份的东盟(曼谷)中国进出口商品博览会,不断提高我市对外开放水平。尤其是在第六届中博会上,力争签约项目不低于50个、签约资金达到1000亿元以上。
    (四)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加快五马水库应急水源工程和吉县东城、永和阁西垣、乡宁谭坪三项沿黄提水灌溉工程建设。完成蒲县四沟、浮山臣南河、乡宁宽井、汾西灌区登临等4座小型水库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突出抓好蔬菜自给工程,确保完成今年新增12万亩设施蔬菜的任务。加快“两平台一通道”建设,完成农业新技术培训15万人次,大力开展农商对接、农超对接和订单收购,建设一批大型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大力培育农村经纪人。畅通农民小额贷款通道,协调金融部门加大对农民小额贷款的支持力度,扶持农民发展特色产业。
    (五)推进城市建设。按照“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的思路。河西新城要加快高铁景观大道、河西南北大道、新高中南路、漪汾花园南路等道路工程和博物馆、图书馆、文化广场、奥体中心等标志性建筑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五一路立交桥年底前完成配套设施建设,北内环立交桥和道路改造、二中路、北城壕防汛道路、古城公园二期以及中大街南段、西赵路西段等确保按期开工。加大县城建设力度,统筹推进供气供热、园林绿化、污水垃圾处理、亮化美化各项配套工程,提高承载能力和城市管理水平。
    (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继续抓好节能降耗。认真开展节能执法工作,严肃查处违反《节能法》的行为,确保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5%以上。加大污染减排力度。牢牢盯住污染减排6项约束性指标,深入开展工业污染治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水环境治理。特别是在年底前县县建成垃圾处理场并投入使用。同时,加快汾河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实施涝河、洰河两大水系生态保护工程。大搞秋季植树造林,完成56.5万亩造林任务。
    (七)强化安全生产。进一步落实政府监管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落实煤矿、尾矿库、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挂牌责任制。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为抓手,认真落实定期现场巡查制度,加强企业达标创建工作的检查,加大对安全目标责任的考核。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扎实开展安全生产百日大检查和打非专项行动,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加快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加强重点地区、重点场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舆情监控、监测预警、信息报告、社会动员等机制,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八)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教育提质、医疗健康、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住房安居、物价调控“六大”民生重点工程建设。加强临汾新一中后续工作,确保正常运行;推进27所公办幼儿园的新建和改扩建工程,确保年内竣工。完成新医院急门诊楼、医技楼、行政科研楼、后勤生活楼内装修、管网安装及相关配套设施;巩固新农合覆盖面,确保参合率稳定在90%以上。完成对2878名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加快市老年活动中心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全面完成新增廉租住房租赁补贴300户,新建保障性住房3650套,改造农村危房3940户。大力推进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完成1562个行政村的街巷硬化,覆盖率达到52.6%;完成742个村便民连锁商店建设,年底覆盖率达到83%;完成1755个农家书屋、828个行政村的体育健身场所和534个村级文化活动场所,覆盖率达到76.77%、100%、82%。对职业高中(含职业中专)在校学生31450人实行免学费,覆盖率达到60.34%;新增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7个,覆盖率达到80%。加快推进年初市政府向全市人民承诺的“10件惠民实事”,确保每个民生项目按时保质顺利完成。
    各位代表,实现“十二五”宏伟目标,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高举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大旗。经济社会的大跨越必须以思想的大解放为前提。要紧紧把握“转型综改试验区”机遇,用解放思想的利器,进一步开动脑筋,开阔眼界,着眼长远,着眼跨越,理清思路,探索发展的新途径。以先行先试的胆识,突破条条框框的限制,敢于用别人没有用过的办法,采取别人没有采取的措施,破解资金、土地、机制、区划等方面的难题,激发活力,开创新局。一定要坚持依法行政,依规办事的原则。严格按照法律规范和法律程序办事,依法履行职责。切实加强政府制度建设,规范政务活动,确保政令畅通。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进一步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联系和沟通,努力提高行政水平。一定要弘扬真抓实干,敢于担当的作风。紧紧抓住事关临汾发展的大事,盯住群众最“盼”、最“难”的实事,坚持以发展为要,以人民为本,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加大治懒、治庸、治散力度,加强政府的考核评价,激励干部实实在在地为人民做一些事情,树立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一定要筑牢源头治腐,清正廉洁的大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进一步加强公务员的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坚持勤俭办事,严格控制“三公”支出,坚决制止铺张浪费。全面推进“教育+制度+科技”的新模式,以反腐倡廉教育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充分运用科技信息手段,不断深化反腐倡廉工作,着力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厉惩治腐败行为,全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各位代表,临汾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转型催人奋进,跨越只争朝夕。让我们在中共临汾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大力弘扬“敢为人先,坚韧不拔,开放包容,勤劳智慧”的临汾精神,沿着转型跨越、先行发展的航向,扬起风帆,破浪前进,为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民生殷实、环境优美的富裕临汾、和谐临汾、幸福临汾、绿色临汾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