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剥皮是谁:文理工科思维模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04:34:09
文理工科思维模式

林刚 博士

伏尔泰有一句名言:“除了野蛮的国度,世界上所有地方都被书统治着。”人类社会之所以能进步和发展,是因为国民掌握了先进的价值体系、思维方式知识体系:
第一位是价值体系;价值体系就是价值观,价值观不同,追求便也就有所差异,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输入良好的价值观,摒弃低级价值观。
第二位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就是理解和处理事情的方法,掌握好了就有可以顺利地解决很多难题,缺乏良好思维方式,连干坏事都干不好。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训练良好的思维。
第三位是知识体系;这是三者中唯一能看得见,抓得到的东西,但是三者中相对最不重要的。如果有良好的思维方式,知识学习很容易,吸收效率也很高。有良好的价值观,学来的知识才能真正用得上,用得好!如果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思维方式,学来的知识反而是人生的障碍。

一、 三种思维方式
工科的思维基础,是“工具理性”;理科的思维基础是“科学理性”,文科的思维基础,是“人文理性”。
1、工具理性
工科教我们认识心灵之外事物,具备认识自然的理性思维,教会我们正确地面向世界,面向外界,面向事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实地认识到自己生存的世界,并与之正确而理性地互动。所以,如果没有工具理性,我们的思想和认识就会想当然地“乱动”,会违背规律,无法达成预期的效果;一个人办事总是“事与愿违”,就是因为缺乏工具理性。

2、科学理性
人的生命中,总是不可避免的遇到各种困难,科学理性要求我们正确分析问题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案。缺乏这种科学理性的人,无法正确认识和解决问题,难有大的作为。所以,西方教育要求不管文科理科的学生,都从小就开始学习科学。这种教育一直延续终身,这就是西方崇尚“科学精神”,物质和技术手段进步和发展快速的基础和根本原因。
西方教育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批评性思考”(critical thanking)能力。在录取学生的时候,也特别注意关注学生的这种思考能力,仅仅是考试成绩好的学生不会被录取。因为只有具有批判性思考能力的学生,才有可能将来毕业后做出更大的成就,才能成为母校的荣耀,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入学。
我们的工科,只创造了最初级的“工具人格”,但是没有教育出真正的“科学精神”,这是两个相差甚远的境界,我们可以成为世界的初级加工厂,但是拿不到诺贝尔奖,就是因为只有工具人格,而没有科学精神。

3、人文理性
人不可能孤立地存在,总要生活在人群中,我们有家庭,社会,团队,民族,国家。互相之间有极为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情感问题,需要彼此间的协调和沟通,要处理这种关系,就需要“人文理性”;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内心,经常处在各种迷惑和风暴中,要理解我们的内心和情绪,需要的也是“人文理性”。与“工具理性”不一样,人文理性是没有“客观”标准的,每一个群体,都有各自特有的思维和价值观,我们称之为“人类文化”。人们在具有相似价值观的情况下,才能融合到一起。如果没有“人文理性”,整个社会就是“一盘散沙”。
“人文理性”专门指向研究和了解人的内心世界。这种内心世界又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自我的认知和了解,另外一个是关于他人的认知和了解;从人文理性的意义上说,“自知”比“知人”更重要,[老子]就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个人如果缺乏人文理性,就像是一台机器,生活了无情趣,就会活得很孤独很痛苦。他无法在自己内心的冲突中寻找平衡,也无法在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和互动中和谐相处;
价值体系只有通过学校或家庭的文科教育才能获得,一个人如果想要得到人生的幸福和快乐,要想能够与其他人和群体社会产生良好的互动,就必须具有“人文理性”。每一个人都必须接受真正的文科教育,否则人生谈不上幸福快乐,家庭社会也不会和谐稳定,国家更谈不上持续发展。
文科是思想,是思维方式,是价值观,是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思考,是对人性的思考和回答,是生活的态度,是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也是对人对事的处理方法。其实也是创造力,是社会的活力。文科传授智慧,增长思维,开阔眼界,提高社会生存和生活能力和适应性。真正的文科,研究社会的价值体系和思维方式,培养社会的良心,是社会的思想家,是人类生活品质提高的因素,也是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依托。学好了文科的人,对人心、人性了解得非常透彻,善于换位思维,跟人打交道得心应手。
几乎所有的中国老师都认为文科的重点在记忆,学生理解的文科,就是背诵,要记忆力好,文科学生们大量的时间就是在记忆书本。在西方教育专家看来,记住这些细节毫无疑义,关键是教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找到资料并加以判断的能力。容易查到的资料,硬要去死背下来,等于是往大脑中放进很多垃圾,把自己变笨。我们的文科教育,就是从根子上让我们的学生变笨,而且是很有系统有计划地在破坏。
一篇好文章,最大价值是它的思想深度和文化内涵,其次值得学习才是文章思维表达的流畅清晰,而不是该文章用了什么特别“优美精彩”的文字词句。词句容易看见,思想和思维却要靠“心”去把握。一个只会教“词句”的老师,是缺乏思想和思维的知识型老师,也是最笨的老师,根本不配当真正的文科老师。
很多中国学生,在一定阶段数理化成绩突然滑坡,家长无法理解,认为不是学理科的料,让孩子改学文科,还有一些孩子文科理解力也不够好,就让他们学艺术。实际上,艺术比文科难,文科比理科难,理科比工科难,学不好的原因是方法不当,这个时期,特别需要良师的点拨。
我们的影视可以拍大片,却拿不了奥斯卡奖,是因为我们否定精英文化。

二、 思维维度
计划体制下,社会生产水平低下,分工明晰,拥有一定专业知识,即可适应社会需求。这一时期,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快速培养具有良好一元思维能力的合格技术人员。然而一元思维不适应变换多端的市场体制,现在的教育和学习,需要把重心放在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上。
思维模式是看不见的东西,但我们可以通过人们如何看待和处理事物的方式,来观察思维模式的存在和作用:
第一种:一元思维模式
这是人们普遍拥有的思维模式,没有受过真正人文教育的人,以及理工科的“工具理性”,受过不良教育的人,都拥有这种思维模式。这也是人们的习惯思维。
一元思维的群体,最容易被人利用,是愚民政治和专制政体最喜欢的状态,也最缺乏创造力和竞争力。在知识经济时代,欧美等国,意识到这种高级思维力的价值,为了增强国家整体的竞争力,用各种手段极力培养提高国民的思维能力,跳出一元化,迈向二元思维甚至多元思维。在教育中,他们特别强调的批判性思考,就是多元模式的培养方法。我们教育体系中知识记忆型,应试考试的标准答案等,就是典型的一元思维模式。
技术思维型的人,擅长解决问题,容易过分实际和势利,短于分析问题和处理人际关系;科学思维型的人,擅长分析问题,容易钻牛角尖,短于解决问题和人际问题;人文思维型的人,擅长人际,容易感情用事,短于分析和解决问题。
理工学科主要训练数理逻辑思维。数理逻辑思维的缺陷是缺乏灵活性,容易走极端,所谓的“钻牛角尖”,“一条道走到黑”,就是这种人;“立场坚定,观点鲜明”。好处在于专注,专心一志。所以很多工程技术人员都显得比较呆板,生活了无情趣。中国一些退休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业余生活可以说很悲惨,很多人与子女家庭的关系都不好,非常孤独。

第二种:二元思维模式
生活在一元价值观和思维模式下的人,经常面临激烈的冲突和矛盾,而且经常遇到“极限”,而觉得自己“找不到出路”。二元思维者生活和性格比较和谐,容易理解别人。他们也会制定标准,但是不会执著于标准,会根据情况经常改动和制定新的标准,非常适宜做中层管理者,近年来流行的MBA教育就是基于这种理论,在专业基础上培养人文的素养。

第三种:多元思维模式
多元思维方式可以很好的理解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把心中纠缠不清的结一挥而去,让自己活得清明自在,遇到问题也能拿出来很简洁有效的解决方法,给人的感觉是看问题很透彻。人们会把拥有这种思维的人说成是“天生聪明”,“高人一等”,认为自己永远不会拥有。其实,多元思维是可以通过学习和教育获得的,当然,不是我们现在这种教育,而是真正的教育。
健全的人生要面对不同类型的问题:制造产品服务社会获取回报,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处理人际关系结交朋友,相对应的形成三大类型的思维方式:技术思维、科学思维和人文思维。要获得幸福美满的人生,就应该在实践过程中掌握三种思维,有意识系统地学习工程、科学和人文的理论知识,不断加深认识,融会贯通,熟练运用。
优秀的科学家如爱因斯坦等,思维方式已经跳出一元进入多元世界。世界上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学会多元思维方式,多元模式已经脱离书本和语言,也脱离学科分野;一方面必须要有好老师,同时学生必须具有悟性才能学会。因为大多数的文科教育,到二元思维模式阶段就已经止步了,而道家、佛学(不是佛教)和古典艺术,特别讲究多元思维。
古典艺术是一种精英文化,一个国家可以承诺培养500名科学家,但无法承诺培养一名艺术家。中国大量所谓艺术家,除了拥有一点可怜的艺术知识,其他啥都不懂!很多艺术专业的学生思维混乱,缺乏起码的社会责任感和工作、科学能力,毕业后难以适应社会,有的继续“做教育”,传授知识。
中国没有真正的艺术教育,是因为缺乏真正的大师。很多孩子从小花费大量时间,跟庸师学艺,结果不仅学不会真正的艺术,反而彻底破坏思维能力,有百害而无一利。家长热衷于“考级”,以为“级别高”就是有素质,把本来是思维和灵感教育的艺术各科,也当作“知识”来学习和考试。
中国的艺术教育用一元思维模式进行多元思维教学,闹了一个极大的国际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