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兰开花期:从人文视角看管理者的素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1:54:37

 

从人文视角看管理者的素质



作者:王兆善
    

       关于素质,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素质。”也就是说,忘不掉的是真正的素质。这种忘不掉的素质就是一种最基本的人文素质,主要包括人格、精神、道德、文化、创新、职业等素质。实践证明,管理者是否具有人文素质,以及他们具有什么样的人文素质,是决定他们能否公正、无私地尽职尽责,全心全意服务企业,真心实意奉献社会的关键。笔者以为,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人文素质就是一种根植于人的内在精神素养,一种为他人着想的人文关怀,一种促进个人与集体共命运的责任与使命。
        相互尊重的人格素质。现代人格就是一种健康独立的人格素质,就是能做到相互尊重,正确的对待自己、他人、社会和周围的一切。具体来讲,就是既自我尊重,不被情绪所左右,不低估也不高估自己的能力,又能正确地对待他人,并尊重他人的选择。现代社会,特别是在学习型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更趋于平等,打破等级观念已成为时代潮流,这也是企业管理发展的大趋势。无论是惠普公司老总提倡“四个任何”(任何一个员工在任何时间可以找任何一位领导谈任何问题),还是诺基亚 “科技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中,都突出体现了人格的相互尊重,即尊重客户,尊重员工。当下,孔子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之所以成为中外经营管理者的“黄金法则”,也就是集中体现了对人格的高度尊重:一是普通员工之间要相互尊重,你怎样待人,别人就怎样待你;二是上下级之间要要相互尊重,尤其是上级对下级不能盛气凌人,把自己不愿做的难事推给下级,否则,只能激化上下级关系。三是企业要尊重客户。企业要想从用户那里得到利益,必须先给用户一定的利益,才能彼此实现 “双赢”。作为管理者,只有具备健康独立的人格素质,使自己的内心保持宁静和开放的心态,做到对上尊重、尽责,对下信任、服务,对左右配合、协助,才能定位好自己的角色,与别人协调好人际关系,开发集体的智慧和潜能,同心协力做好工作。目前,我们正从传统人格向现代人格社会转变,企业正由科学管理向文化管理转轨,治理结构由人治向法治转型,企业管理者只有顺应这一潮流,由传统顺从型、封闭型的人格转向自主的、开放的、互动的现代人格,才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顺应企业管理发展大趋势。
        敬业负责的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就是人的能力和素养,集中体现在敬业精神和技能水平上。敬业精神,是一种基于责任心的工作、对事业的全身心投入,而技能则是敬业的自然结晶。实际上,成功企业之所以成功,原因就在于“人人都是负责人”的敬业精神,员工对自己的岗位负责,管理者对企业的全面发展负责。因为任何一项事业的背后,必然存在着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的支撑,而这种力量正是《敬业》所倡导的“像信仰上帝一样信仰职业,像热爱生命一样热爱工作”的勤奋和敬业精神。马班邮路邮递员王顺友之所以当选央视“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靠的就是一种敬业精神。目前,就像在不合格产品后面隐藏着不合格的生产者一样,在敬业精神失落的生产者背后,同样也隐藏着敬业精神失落的管理者。目前,我国企业效益不佳,产品质量不高,世界知名品牌不多,在“走出去”战略中困难重重,这与我们的敬业素质不高有直接关系。因为敬业是双向的,要求员工敬业的同时,管理者必须首先敬业,而我们有的企业管理者缺失的恰恰是这一素质。从某种意义上说,敬业素质不仅是企业管理者素质的重要内涵,同时也是一个民族素质的缩影,决定一个国家、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每个管理者都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强化自己的责任,履行相应的义务,遵守相应的行为规范,对企业忠诚,对职工尽心,对岗位尽责,对资产增值负责。惟此,才能把工作当作锻炼能力的平台,当作展示人生的舞台,以精湛的职业素质带出一支高敬业度和忠诚度的员工队伍,以强势品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民族自信心。
        诚信至上的道德素质。道德素质是管理者的首要素质,体现为诚信的不懈坚持。诚信有三个层面:一是道德,二是法律,三是社会责任。世界500强成功实践证明,诚信是所有基业长青企业的共同特征,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更是企业管理者的必备素质。许多企业之所以昙花一现,从根子上看还是管理者的道德素质缺陷,由于不诚信导致员工的不信任,由于员工不诚信导致顾客的无情抛弃,应验了“良心发霉必然导致事业倒霉”。因为管理者的道德理念和行为如不体现诚信价值观,企业就难以长远立足并发展,与时代相适应的先进企业文化也就难以形成,企业的品牌形象就难以持久树立。如果管理者不能言而有信,对员工信任,不带头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就难以服众,形成向心力,引领团队实现既定的目标;如果管理者不忠诚于社会,没有社会责任感,不把消费者当成衣食父母,就难以处理好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企业可能有短期成长,但难以实现可持续成长。从此意义上说,管理者是诚信建设的“火车头”,提高管理者“诚信至上“的道德素质,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形成企业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更是实现“百年老店”的根本目标。管理者只有坚持诚信第一的经营理念,处理好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顾客利益与职工利益的关系,才能内诚于职工、外信于顾客、诚信于社会。 
        志趣高雅的文化素质。众所周知,为什么有人品位高雅脱俗,有人格调低下粗鄙?其重要原因就是文化底蕴的不同,文化素质的差异。真正优秀的管理者所凭恃的不是级别,更不是职权,而是文化素养所积淀的人格魅力。当今,经济文化一体化已成为时代潮流,文化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趋增大,成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法宝,迫切要求管理者志存高远,站在全球化的战略高度,弘扬民族优良文化传统,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汲取新知识,掌握新本领,拓宽新视野,提升新境界,使精神世界更加充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迫切需要管理者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精神,把工作当作事业来做,在“立德、立功、立言”上有更高境界,改变企业命运,成就企业未来,展示人生风采。对管理者来说,要提升志趣高雅的文化素质,需要培养三种基本的能力素养:一是培养读书学习的能力。这是提高整体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所有成功管理者的共同习惯。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就是与先进为伍,与进步为伴,与成功同行。特别是阅读文史哲经典书籍,可以培养文史修养,提升人的精神,纯洁人的道德,改变人的气质,丰富人的知识。二是培养传播企业理念的能力。语言和文字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要善于学会演说的技巧,特别是善于用讲哲理故事的方法,把企业理念通俗化,使管理沟通顺畅化,从而形成高品位的企业文化。三是培养正确的做人做事的理性态度。要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人文精神,形成一种关注人生真谛和人类命运的理性态度,成为一个有理想、有责任、有境界的人。这是衡量一个管理者文化素质的最重要标尺。
        与时俱进的创新素质。著名管理学家克拉克说:“评价一个企业成功与否不在于年限长短,关键看它的经营理念能否跟上时代的潮流。”与时俱进的创新素质,集中体现在管理者自由的精神世界、丰富的精神生活和个性化的思维理念上。而个性化思维就是一种创新的思维。 特别是当今世界,思维的革命远比技术和网络的革命更重要。思维决定理念,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出路依靠创新。有人说,浙商的发展就在于他们“千辛万苦去开拓,千方百计来经营,千家万户搞生产,千山万水找市场,千头万绪抓根本”的精神素质,而“根本”正是思维观念的创新。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是宏大的系统工程,既是经济的跨越,也是精神的跨越,如何才能破除陈规陋习对跨越式发展的束缚,如何才能发挥新体制优势,如何才能整合各子系统的要素和特质,形成协调一致的凝聚力和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管理者的创新素质。否则,就难以以文化为先导,实现理念的变革、思维的跨越和管理方式的创新,为广大顾客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因此,管理者理念创新是一切创新的根本和先导。没有理念的创新,就没有思路的更新、体制的变革、制度机制的创新,更没有企业自身的超越。从这个意义上说,转变员工观念要首先提升管理者的创新素质,才能增强观察能力、预见能力和系统思考能力,形成与新体制相适应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
       刚柔相济的情感素质。管理就其本质而言是派合适的人把工作完成,集中体现在“理”和“管”上。“理”要理出规律,做到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简单的问题条理化;“管” 不仅要管在点子上,更为重要的是“管有情”,即从制度管理向情感管理推进,从有形管理向无形管理转轨。众所周知,管理的对象是人,而人的一切活动则是由思想支配的。制度的目标是规范,文化的目标是自觉;感染员工的不仅仅是制度,更重要的是文化,是情感。领导者在管理工作中,只有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注重感情投入,尊重和关心下属,才能给下属以温暖,给下属以信心,给下属以动力。特别是当前铁路正处于改革发展的转型时期,干部职工存在一些不良心理或情绪,管理者如不注重疏导而只是简单地运用刚硬的惩罚手段,可能会适得其反,不仅收不到应有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到安全生产的稳定。这就要求各级管理者,在严格管理、从严要求的基础上,更要切实注重了解、关注干部职工的思想情绪,关心他们的感受,注重感情投入,体现人文关怀,做到严中有情,严中有爱,从而使职工切实感受到严格后面的关爱,无情背后的真情。因此,提高管理者情感素质,必须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强化“刚柔相济”、“严爱相融”的人本管理,重视人的素质提高,人力资源开发,人的潜能激发,培育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才能以共同的目标俘获人心,以共同的理念凝聚合力,以共同的行为创造品牌,以人企合一的境界营造和谐企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