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前台转正申请范文:30年前女大学生的择偶标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09:59:17
 30年前女大学生的择偶标准(图)                                                                      作者:柯云路 2009-1-20 08:35:47  

新星,春天的启明

作者:镜花水月

 “一颗清亮的新星在黑魆魆的地平线上慢慢升起。它自信、冷静、倔强地闪烁着,在天穹中照亮着它应该照亮的一角。随着天体的旋转,在冥冥碧空中划出它顽强磊落地升起的轨迹……那颗新星慢慢汇入满天星海之中。”----柯云路《新星》

>>>阅读《新星》<<<

      《新星》,是著名作家柯云路的长篇代表作,发表于中国改革开放伊始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新星》讲述的是一位三十出头刚上任的县委书记李向南,他具有当年知识青年的智慧和新思想,也具备一个下过乡的北京知青深厚的底层农村生活体验,更有一颗立志改革的勃勃雄心。他凭着胆识、智慧、谋略和一颗无私的心,在古老的中原县城古陵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农村政治和经济改革,成绩斐然,被群众誉为“李青天”,成为新时期改革人物的代表。

       第一次读《新星》,还是学生时代。当时的大学校园里,流行着手抄本北岛、舒婷等新时期青年诗人的诗,还有那些轻松愉悦的校园歌曲,一股新时代的春风正在悄然流动。多年的理想主义教育,国家高考制度的恢复,使一代刚刚经过奋斗跻入佼佼之子的学子们,怀揣理想和抱负,渴望实现自己的才能。一九八四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刊物《当代》,刊登了作家柯云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新星》,书中铁腕人物李向南一手廓清局面的形象,代表了当时大学校园中对社会制度变革的主流潜意识,以及新时代知识青年对英雄主义形象的崇拜,顿时激起当年大学生广泛传阅。李向南成为学生们的偶像,更有许多女性青年,把李向南作为自己选择伴侣的标准,而《新星》的作者柯云路成为学生们大力推崇的作家。《新星》影响了一代人的政治理想,激励了一代有志青年献身社会改革,勇于进取创新的激情,当年很多热爱《新星》的有志青年,身怀理想和抱负,后来成为中国改革进程中的中坚力量。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八十年代初,中国社会正从“文革”十年浩劫的废墟中站立起来,可以说是百废待兴。“文革”留下的伤痛和人权的剥夺,使禁锢中走出的中国人渴望一种全新的生活。一九七八年划时代的党的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新生活的春天正在中国大地洋溢起来,人们带着理想的渴望,期待社会改革的进程。一九八三年和一九八四年,正值中央确立农村经济改革政策时期,确立了实行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农村改革正在全国展开,在这个历史大背景下,柯云路的《新星》恰当的应运而生,激起广大老百姓特别是农民对改革旧体制、建立新机制的热望。从这个意义上说,柯云路虽然是刚刚出道,但作为关注时代进程的作家,正是紧跟时代潮流,代表了社会进程和亿万百姓的心声,他塑造的李向南的形象,正是老百姓期待的改革人物,给期待的中国人带来了希望。由小说《新星》改编的电视剧,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全国成为家喻户晓的热播和传颂,李向南的名字,一夜之间成为大江南北的喜爱,创下我国电视接收率最高境况,真是“万人空巷”。 不能不说,作为第一部长篇小说,柯云路就显示出自己关注社会重大命题的慧眼和独到。同时,也因为《新星》,在文学领域激起了一股改革题材创作热潮,可以说,柯云路的《新星》是中国划时代改革开放伊始,这个历史注点的记载,开创了我国文学领域长篇小说改革题材创作的先河。

       任何社会的进步,都是新旧体制的较量和抗衡的结果,要改变现状,就要从体制入手。《新星》中,作者运用深刻的人物揭示和社会活动分析,首先从干部机制入手改变体制,通过李向南和以顾荣为首的官僚体系的冲突,真实淋漓展现了中国社会固有的庞大的裙带、人际关系网络所代表的传统保守势力和旧官僚体制,与代表新的生产力发展方向的改革派之间的新旧势力的冲突和较量,从而成为一部全面深刻揭示中国社会复杂政治环境的“官场现形记”,从这个意义上,柯云路的对社会的洞察和政治敏锐性,也淋漓展现。《新星》被称为“县委书记从政指南”、“政治改革的标本”。同时,海外媒体也引起哗然,称《新星》为“当代官场现形记”,“改变了中国的某些政治格局”。无疑,《新星》,是改革开放初期,最为瞩目的政治小说的代表作。

>>>阅读《新星》<<<

     《新星》虽然以一个县城的改革为基点展开故事情节,实际上是当时中国社会现状的浓缩。李向南所做的一切改革措施,都是当时国家根据农村改革需要,制定的政策的切实落实。一九八三年正是国家打破“大锅饭”,普遍实行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以联产承包制为主要形式,发展多种多样的合作经济时期。小说中主人公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对黄庄水库养鱼计划的支持,正是落实多种经营政策的体现;对凤凰岭事件的处理,也是从实际执行国家制止“森林过伐、耕地减少、人口膨胀--我国农村的三大隐患”的政策的体现。这一系列措施都说明,李向南的形象,正是当时中国农民期盼的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好干部形象。从这点说,柯云路的《新星》,的确是代表了老百姓的心声。

       值得提出的,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中国社会刚刚开始经济改革,经济基础还相当薄弱。作为旧势力的保守势力,不但抵触破坏新秩序的建立,而且在官僚体制下,腐败现象已经呈现一定现状,作者在《新星》中对电业局一班人公款吃喝的揭露和抨击,是他对政治体制改革中,必然遇到的阻力的洞察和必须对干部队伍防止腐败的警示,从这个角度,我们又一次体会到作者的前瞻、深刻洞察和历史责任感。

        虽然是一部早期文学作品,但作者在《新星》中对人物的细腻刻画,已显示出一个多学科研究者的功底。不同人物特征恰到描写,已然是作者从社会学、心理学角度进入人物思维活动的反映。书中并不是单纯描写政治派别强硬斗争,更不是中国社会多年新旧阶级较量的情绪化展现,而是通过深刻的人物性格特征、内心挣扎、心理纠葛的刻画,反映了人性深处真实的一面。比如,顾荣作为李向南父亲的老同事,从感情上倾向于“拉拢”这个晚辈的做法,以及对潘苟世等下级的“关怀”,以所谓人情作为他巩固政权的基点,笼络人心的手段,即老到但又并不是阴险毒辣,而是真诚可信,很真实反映了个人利益的争夺和中国人情社会一面,适应当时中国社会部分人物特点。

       李向南的刻画更是有血有肉,文革中,人们习惯文学作品中反映出的正面主人公,大多是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大全形象。
而《新星》中的男主人公与林虹、顾小丽两位女性的情感纠葛,就真实反映了年轻男性对漂亮异性真实的心理动态,从人性的角度揭示了人物内心活动,更加深了读者对人物的了解和理解,而他对顾小丽因特殊的省委书记女儿的位置采取的应对方式,又真实展现了一个政治人物必然的手腕。人,都有自己隐秘的心理内涵。这也就是李向南形象丰满不做作之处。闷大爷的死,牵动的人心震撼,更是在困苦的生活境况下,中国老百姓善良、忠诚、正直、忍辱负重的真实写照,读来令人扼腕,而此处作者要揭示的,正是我们不重视长远利益,只顾眼前利益的狭隘小农意识,所造成的对自然资源,也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客观环境的破坏,旨在提醒人们,要以历史的眼光和站在社会全体人民利益的角度,来保护资源、发展经济,为社会长远利益着想。

       书中所展现的其他人物所处各个位置上的各种表现,正是各种利益的粉墨登场,人的关系,就是各种利益的交融,政治的较量、生活的矛盾,无疑是各种利益权衡利弊,均衡较量的结果。由此,小说无疑是生动的,经过精心刻画的人物情节,每个人物在各自利益中的角色展现,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当代中国农村各种利益争夺中的患得患失图。而以主人公为代表的改革派,唯一的行动方向就是使中国贫瘠土地上的广大农民尽快富裕起来,无疑是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一方,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是推动历史进程的动力。

        当然,任何社会的变革都要经过艰苦卓绝的过程,而旧的体制已形成的强大的势力和根基,必然对新势力受到阻碍。书中的主人公在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后,古陵的形势并不是以完全全新的机制所替代,而他本人所遭受的境遇,正预示着一场更大的较量的到来。作者的收笔,也意味着,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正在经历摸索和探求阶段,作为改革初始的试点,农村改革才刚刚开始,前面面临的困境还更加艰难,任重而道远,改革开放将经历一个漫长、艰苦卓绝的过程。而作为改革的先驱,一颗新星正在冉冉升起,成为那个春天的启明。改革开放的春风,必将在光明中国遍吹。

        三十年后的今天,改革开放成效显著。当我们回首走过的路,《新星》,不仅仅是一部官场记,重要的是,柯云路作为具有前瞻和洞察智慧的作家,二十多年前的这部作品,对我们今天仍有很大启发和意义,特别是对一代青年的激励,“改变了中国的某些政治格局”,更是对改革开放不可或缺的贡献,作为反映改革开放题材文学领域的先行者,他无疑为我们奉献了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著作。《新星》----多么明亮的春天的启明星。应该记住这部划时代的作品,作为改革开放三十年美好的纪念。

>>>阅读《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