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蓉为什么红不起来:物种入侵 “剿灭”大头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3 18:04:11
物种入侵 “剿灭”大头鲤 1
http://www.shxb.net [2011-5-26 16:26:58] 生活新报 进入论坛
星云湖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渔产丰富过,每年仅仅25天的捕鱼期,星云湖的渔民们就可以轻易捕捞到数吨的鱼。如果是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话,星云湖目前的表现应该说已是无可挑剔,然而对于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渔民来说,却总是带着一份遗憾:因为陪伴他们数十年的星云湖大头鲤已经难觅踪迹。

星云湖是当地渔民赖以生存的母亲湖,也是大头鲤的故乡,几年来渔民都没有捕到过大头鲤了
物种入侵 “剿灭”大头鲤 2
http://www.shxb.net [2011-5-26 16:26:58] 生活新报 进入论坛
一条值万元 渔民期盼捕到大头鲤
星云湖大头鲤,因其体形似鲤,但头部较宽大,所以得名“大头鲤”。当地的人们更喜欢称它为“大头鱼”。在渔民的记忆中,大头鱼的数量每年都在急剧下滑,这种下滑不是什么直线下跌,而是呈几何级数下降。由此引发的,是大头鲤上万元一条的天价,在渔民的印象中,这种巨大价差就形成在此前的10年间。然而,目前的现状还要更糟,即便对那些腰缠万贯的食客来说,再有钱也难觅一条大头鱼。
每年的开渔日是星云湖渔民最忙碌的一天。上午8点,648只渔船同时驶入湖中,原本平静的湖面顿时被划出道道波纹。65岁的李付指挥大儿子李文良将渔船划向偏僻的地方,尽量避免和其他渔船靠得太近。等渔船稍稍停稳,李付娴熟地将渔网撒向了湖面,拥有40年捕鱼经验的李付曾经是捕捞大头鱼的好手,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面对着如今的星云湖,李付也只能望湖兴叹。
这是今年的第一网鱼,希望能有一个好彩头,李付心里默默祈祷。在儿子的帮助下,李付把渔网收了起来。从收网的吃力程度来讲,这次撒网应该收获不小。果真,捕捞上来的鱼又大又肥,不过这并没能让李付高兴起来,他在鱼堆里检查了两遍,依然没有见到大头鱼的身影。“或许以后再也见不到大头鱼了。”
李付已经3年没有捕捞到大头鱼了。在李付印象中,他最后一次听到关于大头鱼的消息是在4年前,隔壁渔村的一位渔民在开渔当天捕到了一条7公斤的大头鱼,结果当场就被人以1万元的价格买走了。李付说,自那以后,所有星云湖的渔民都期盼自己能够得到上天的眷顾,捕到身价不菲的大头鱼。不过这几乎成了渔民们的一厢情愿,在之后的3年里,李付和其他渔民始终没能成为幸运儿。
对于李付来说,大头鱼的经济价值确实诱人,但这并非是他寻觅大头鱼的唯一原因。如今,在星云湖拥有捕鱼证的渔民有648位,这648名渔民共同分享着34.33平方公里的星云湖里所有的渔产。当地渔民告诉记者,每年投放大量的鱼苗和严格的禁渔限制,让星云湖里的渔业资源日渐好转,即便捕捉不到大头鱼,渔民同样可以靠捕捞其他鱼赚得盆满钵满。由于当地政府不再增加捕鱼证,这也让那些没有捕鱼证的村民们垂涎欲滴。在星云村,一个原本几十元就可以办到的捕鱼证现在的转让费已经达到了2万元,即便这样,还是很少有渔民愿意放弃手中的捕鱼证。李付说,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渔民,早已将捕鱼作为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除了养家糊口,捕鱼还是他们身份的象征。而大头鱼对于星云湖来说,也是一种象征。没有了大头鱼的星云湖就等于失去了它的魅力,这也正是李付努力寻找大头鱼的另一原因。
物种入侵 “剿灭”大头鲤 3
http://www.shxb.net [2011-5-26 16:26:58] 生活新报 进入论坛
形态学分析 纯种大头鲤已经灭绝
虽然渔民并不知道何种情况下可以宣布一种生物已经灭绝,但在他们绝望的心里还藏着一线希望,希望有一天能够在星云湖里找到大头鲤。然而,来自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彻底破灭了渔民们的希望,陈小勇博士所在的研究小组最近发表的研究结果显示:星云湖中的纯种大头鲤已经灭绝。
从2006年开始,陈小勇和其他研究员就开始对星云湖大头鲤的现状进行跟踪研究。为了搜集大头鲤标本,陈小勇和他的学生常常往返昆明和江川之间。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大头鲤数量的急剧减少,野生的个体很难采集到,给研究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幸运的是,在当地渔政部门的帮助下,陈小勇在星云湖里陆陆续续找到了62尾大头鲤。
陈小勇从昆明动物研究所的标本库中找到了上世纪60年代制作的星云湖大头鲤标本,并决定和捕捉到的大头鲤进行形态学分析。陈小勇发现,现在大头鲤的外形和以前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大头鲤的头部不再像以前那样突出,头型大小更接近于我们熟知的普通鲤鱼;其次是大头鲤由以前通体银白色变得暗淡,透明的尾鳍也变得泛红。“从体形的变化上看,现在星云湖中的大头鲤更接近普通的鲤鱼。”陈小勇说。
事实上,星云湖大头鲤虽然同属鲤鱼科,但和其他的鲤鱼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习性。“一般鲤鱼的腮耙只有20瓣左右的腮丝,由于无法过滤过于细小的食物,所以只能靠嘴来觅食。而大头鲤的腮耙拥有45-51瓣腮丝,通过腮耙过滤食物的能力要比普通鲤鱼强一倍,因此大头鲤从杂食性的鲤鱼中分离出来,成为了鲤鱼科中罕见的虑食性鲤鱼。”星云湖大头鲤正是因为其虑食性特点,生长的肉质比普通鲤鱼更加细腻鲜美,然而陈小勇在做形态分析时发现,现在星云湖中的大头鲤腮耙已经被同化,其腮耙从以前的45-51瓣蜕变成了如今的20-44瓣。“从严格意义上讲,这已经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所指的星云湖大头鲤。”
就连当地的渔民,也早已感觉到了大头鱼的这种变化。“几年前我捕捞过一条大头鱼,实际上,我也不知道该不该叫它大头鱼。虽然这条鱼和我印象中的大头鱼相差无几,但仔细看还是有明显的不同之处。”渔村村民杨云所说的不同之处,是指它捕捞的这条大头鲤长了两对胡须。在有经验的渔民眼里,区分大头鲤和其他鲤鱼最重要的标志就是看胡须。一般来说,大头鲤没有胡须或者只有一对很小的胡须,而普通鲤鱼则有两对胡须,虽然从形态学上讲,这并不是区分大头鲤的方法,但星云湖渔民早已习惯了这种鉴定方法。最终,杨云还是以400元一斤的价格卖给了一位外地游客,而一般的鲤鱼每斤售价仅为一二十元。“说不定我们印象中的大头鲤早已消失,只存留下这种类似大头鲤的产物。”
物种入侵 “剿灭”大头鲤 4
http://www.shxb.net [2011-5-26 16:26:58] 生活新报 进入论坛
寻找DNA 与欧亚多种鲤鱼有杂交
为了得到大头鲤是否灭绝的答案,陈小勇和其他研究员决定采用线粒体基因序列分析的方式进行研究。
线粒体基因序列相当于物种的“身份证”,每个物种都有各自独特的DNA序列,这也是国际上研究濒危动物普遍采用的技术。进行这项研究,前提是需要星云湖大头鲤的DNA,研究组收集到62尾大头鲤,可以轻易地得到目前星云湖中大头鲤的DNA,但问题是,研究人员无法找到原始的大头鲤DNA作为参照。虽然陈小勇找到了上世纪60年代产自星云湖的大头鲤标本,但由于标本被福尔马林浸泡过,根本无法提取完整的DNA片段,对此,陈小勇只能另寻出路。
“既然无法将大头鲤的DNA进行血统的纵向对比,那么就只好采取横向对比的方法。”陈小勇告诉记者,这多亏了世界科学家们共有的“基因银行”。原来,每当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将一个物种的DNA序列分析完毕后,都可以上传到这个基因银行,作为回报,这个银行面向世界任何国家开放,只要有科学家需要,都可以从基因银行里调出所需的物种DNA.正是利用这个捷径,陈小勇将采集到的62尾大头鲤体内的DNA和基因银行里世界各国的鱼类DNA进行了比对,结果发现,这些大头鲤身上除了一部分DNA序列属于自身独有以外,其他DNA片段和欧亚大陆的多种鲤鱼都有交叉。“从大头鲤的DNA片段中发现,它们的身上早已融合了其他国家的鲤鱼血统,比如欧洲和越南的鲤鱼血缘,这显然是大头鲤和这些外来物种杂交的结果。”陈小勇随后对星云湖的外来鲤鱼进行了摸底,果然发现湖里确实存在来自欧洲的鲤鱼。除此之外,原产黑龙江的鲤鱼、元江的华南鲤和锦鲤也广泛分布在星云湖里。“虽然大头鲤的血统依然存在于星云湖里,但是从DNA的角度分析,纯种的星云湖大头鲤已经灭绝了。”
培育鱼苗 无法阻止外来物种入侵
去年6月份,江川县水利局联合星云湖管理局向星云湖投放了109万尾大头鲤鱼苗,在过去10年间,当地政府已累计向星云湖投放大头鲤苗种380多万尾。奇怪的是,投放了如此多的大头鲤鱼苗,为什么连一只纯种的大头鲤也找不到?在星云湖技术推广站,记者见到了站长张四春。
张四春介绍,推广站成立于2000年,培育鱼苗,首先要找到亲本,也就是成年可繁殖后代的大头鲤。张四春和推广站的技术人员们在星云湖里四处打捞100%纯种大头鲤,但始终没有找到最理想的亲本。“我们所捕捞到的大头鲤,全部都和其他品种的鲤鱼杂交过,只是有的更靠近大头鲤,有的更偏向其他品种的鲤鱼。”无奈之下,张四春只能从捕捞到的大头鲤中筛选出纯度较高的大头鲤作为亲本繁殖下一代。“从理论上讲,我们可以通过提纯复壮的方法将大头鲤的基因纯度提高到趋于100%,但从现实角度出发我们还没有掌握这种能力,即便有,我们也得花上好几十年的时间。”正像张四春所说的,尽管每年推广站都要向星云湖投放上百万的大头鲤鱼苗,但依然没有办法扭转纯种大头鲤灭绝的趋势。“我们只能保证星云湖中还存有大头鲤的血缘,但根本无法改变大头鲤被外来物种入侵的现实。”
物种入侵 “剿灭”大头鲤 5
http://www.shxb.net [2011-5-26 16:26:58] 生活新报 进入论坛
引入鲢鳙鱼 土著鱼类失去竞争优势
正如星云湖技术推广站的尴尬处境一样,当地政府也面临着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2008年,江川县专门成立了星云湖管理局,其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保护濒危物种大头鲤。然而,面对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大头鲤似乎注定要成为牺牲品。
在2005年的时候,江川县的渔业面积就已经超过了全县的耕地面积,渔业成为了这里最大的支柱产业。事实上,江川渔业的发展还多亏了大量外来鱼类的引入,据当地的渔民回忆,星云湖第一次大规模放养鱼苗是在1978年,当时放养的鱼苗主要以鲢鳙鱼为主。然而谁也没想到,这些生长迅速的鲢鳙鱼一步步将大头鲤逼向绝路。

星云湖的渔业资源日渐好转,一本捕鱼证转让费达到2万元
陈小勇通过研究发现,鲢鳙鱼和大头鲤有着同样的觅食习惯,同属虑食性鱼类。然而不同的是,鲢鳙鱼拥有比大头鲤更加先进的虑食器官,也就是它的腮耙。“一般大头鲤的腮耙有40多瓣,而鲢鳙鱼的腮耙密度高达400瓣以上,这意味着鲢鳙鱼具有更加高效的虑食系统。如果说鲢鳙鱼的觅食工具处在现代社会,那么大头鲤的觅食工具就是停留在原始社会。”正是大量鲢鳙鱼的涌入,让与世无争的大头鲤瞬间失去了竞争优势,直接导致其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一份调查记录显示,大头鲤在上世纪50年代占星云湖总渔获物的50%以上,上世纪60年代以后,大头鲤在星云湖渔获物中的比重逐渐下降,1986年占0.5%,1990年仅占0.1%.可以看到,大头鲤比重下降最快的时段,正是从人们把鲢鳙鱼带到星云湖开始。除了鲢鳙鱼的入侵,在引种的同时夹带的鰕虎鱼、鳑鮍和麦穗鱼等一些小型非经济鱼类,这些鱼类进入星云湖以后大量吞食大头鲤的鱼卵,更让大头鲤的生存状况雪上加霜。
物种入侵 “剿灭”大头鲤 6
http://www.shxb.net [2011-5-26 16:26:58] 生活新报 进入论坛
然而,给大头鲤种群致命一击的并非鲢鳙鱼,而是大头鲤的同族。“在生物界,鱼类是最容易杂交的生物,因为这种低等动物采用的是体外受精的繁殖过程。由于大头鲤始终生活在相对封闭的高原湖泊,其分化的过程完全是因为地理隔绝的原因,也导致了其生殖隔离不完全。当遇到鲢鳙鱼等等不同属的鱼类时,大头鲤卵还不至于受精,但当遇到同属的鲤鱼卵时,大头鲤便能成功受精,并孵化出杂交的后代。”陈小勇说,正是大头鲤不断和外来鲤鱼杂交繁殖,导致其种群慢慢变异,最终走向了灭绝。
星云湖管理局的刘主任说,去年,当地政府向星云湖中投放了137吨鱼苗,其中鲢鱼占了80%,其他的鱼苗还包括草鱼、青鱼、鲫鱼和鲤鱼等。相较之下,政府每年投入的大头鲤鱼苗可谓是少得可怜。既然大头鲤曾经能作为星云湖最重要的渔获物,为什么不能加大大头鲤鱼苗的投放比例?其实问题不难理解,与外来鱼类相比,大头鲤和其他星云湖土著鱼类生长周期过于缓慢,抗病力差,养殖鱼苗成本过高,为了不让星云湖的渔业停下脚步,人们只能不断增加这些外来鱼种的投放量。
银鱼的到来 幼年大头鲤被误捕
“大头鲤喜欢生活在水深而水质较清澄的水体中上层,对恶劣环境耐受力差,若水质混浊或离开水体则易死亡。”陈小勇说,星云湖的水质恶化也助推了大头鲤灭绝的速度。但大头鲤面临的困境并没有结束。在双桥营村,不少村民正趁着阳光充足的时节将捕捞到的银鱼摊在地上晒干。从1984年江川首次引入太湖银鱼后,这种指头大小的半透明鱼类就成为了江川渔民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对此,江川县还专门成立了银鱼冷冻加工厂,每天可收购7吨从星云湖中打捞上来的银鱼。
乍看上去,银鱼和大头鲤体型相差悬殊,既不会和大头鲤杂交,也并非大头鲤的食物竞争对手,按理来说不会对大头鲤的生存造成威胁。可事实恰恰相反,银鱼的到来给大头鲤带来了灭顶之灾。星云湖的渔民祖祖辈辈使用的都是捕大鱼的渔网,但这些网无法捕捞体型小巧的银鱼,于是渔民们将网换成了间隙很小的渔网,结果渔民们不仅捕到了银鱼,连大头鲤的育苗也没放过。“大头鲤的生长周期十分缓慢,鱼苗一般需要2、3年才能长大并具有繁殖能力。人们捕捞银鱼时误捞了大量的幼年大头鲤,这种不科学的捕捞方式彻底摧毁了大头鲤种群的繁殖周期。”星云湖管理局的一位工作人员说。
这些大头鲤身上除了一部分DNA序列属于自身独有以外,其他DNA片段和欧亚大陆的多种鲤鱼都有交叉。几乎没有人会想到,外来物种竟是以这样的方式入侵了大头鲤。从DNA的角度分析,纯种的星云湖大头鲤已经灭绝了。
物种入侵 “剿灭”大头鲤 7
http://www.shxb.net [2011-5-26 16:26:58] 生活新报 进入论坛
警示
最后一丝希望
到水库寻找纯种大头鲤不可否认,星云湖的渔业确实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我们必须感谢这些外来鱼种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不过作为代价,人们也亲手为大头鲤挖掘了坟墓。好在,我们还拥有最后一丝希望。陈小勇告诉记者,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也就是星云湖引入外来鱼种不久后,云南省曾将大头鲤作为云南省特有的土著鱼类推广到其他水域饲养,这也是为什么通海杞簏湖也曾有大头鲤的原因。虽然杞簏湖的大头鲤早已消失,但这并不代表当初引入大头鲤的其他水域都和杞簏湖具有同样的命运。陈小勇说,1988年大头鲤被引入黄谷田水库及曲靖的肖湘水库后,已被证实在那里成功饲养。 “尽管时隔多年,但那里依然保存着一丝希望。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要锁定这些水库,看看能否找到纯种的星云湖大头鲤。但即便是找到了真正的大头鲤,也无法让它重新回归星云湖。”

生活新报
稿件 记者 袁野 实习生 陶卓
图片 记者 张永强
外来物种入侵致云南星云湖纯种大头鲤灭绝
2011年02月16日 18:08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昆明2月16日电 (记者 杨洋 张刚强)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16日消息,经过该所科学家采集研究,外来物种入侵导致国家II级保护动物星云湖纯种大头鲤已经灭绝,目前星云湖中的现生鲤鱼多为大头鲤及多种鲤鱼的杂交后代。
星云湖是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属富营养化湖泊,湖中分布有很多云南特有的鲤科物种。其中大头鲤由于其特有性及珍贵性,被列为国家II级保护动物。近年来,星云湖外来物种入侵较为严重,了解目前星云湖土著鲤鱼种群构成和生存状态,可对星云湖土著鲤鱼种群保护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日前,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杨君兴研究员课题组整理了最近几年在星云湖中采集到的鲤鱼样本,并将之与该所鱼类标本库的馆藏标本进行了比对。形态学分析显示,最近几年间采集到的“大头鲤”标本介于大头鲤和普通鲤鱼之间,与星云湖其他鲤鱼均无形态学重合。但线粒体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采集到的大部分鲤鱼与大头鲤同源性较高,其余部分鲤鱼则和其他地区鲤鱼序列同源性较高。
杨君兴告诉中新社记者,课题组将这些结果结合相关历史资料进行分析,结论表明目前星云湖中的纯种大头鲤已经灭绝。由于星云湖中已经引入多种来源的外来鲤鱼,该湖中的现生鲤鱼多为大头鲤及多种鲤鱼的杂交后代,来源包括原产黑龙江的鲤鱼、元江的华南鲤、锦鲤、欧洲的鲤鱼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