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真长老谁演的:别墅里的2666私人图书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1:24:40

别墅里的私人图书馆 2011年07月16日

晚上7点,夜色渐浓,南京西路上华灯璀璨。下班后流连于时尚商店的白领们,拎着大包小包购物袋,高跟鞋“ ”,喧嚣之声渐远。

迈进静安别墅,排排红砖小洋楼间,穿堂风徐徐吹过,有一份闹中取静的悠然。沿着幽暗的巷子且行且打听,坐在家门口藤椅上乘凉的老伯伯答:“五个年轻人开的图书馆?136号,再往里,走到第二排就是。”

这是一个独户小院,两扇黑漆门虚掩,透出些许灯光。从吧台与沙发间的小走廊进去,三面墙上“顶天立地”的实木书架上满满的书,还有两张桌子、一个茶几、一组布艺沙发、四把椅子。

这里,就是5个白领青年开办的“2666私人图书馆”。

文艺青年的“公共客厅”

在轻柔的慢摇滚音乐声中,三三两两年轻人站着、坐着、歪着,随意而放松,都拿着一本书。室内除了两架老式电风扇轻轻转动的声音,只有轻轻的翻页声。读到投入时,眉毛紧锁;读到兴头上,咧嘴笑无声。

米色的书桌、深色的矮几上,摊着前一位阅读者读过的书:《奥斯卡·瓦奥短暂而奇妙的一生》,麻省理工学院写作教授,用十年时间写尽一个失败者的人生突围;《江山人梦》,看看朱天心的从容淡定……不收走已阅图书,是 “掌门人”们的别出心裁——看看别人读什么,或许对自己也有启发。

智利作家波拉尼奥的代表作《2666》原版,是这个图书馆的 “镇馆之宝”。5个合伙人一致认为这是“21世纪最伟大的小说”,用这部尚未翻译成中文的著作来命名,是希望能让他们的图书馆走得足够远,“比如开到2666年”。

晚上7点半,“2666夏夜诗歌朗诵会”宣告开始。朗诵印度诗人PanchaliMukherji和英国诗人RichardWatkins的作品,会员免费,非会员20元茶水费。每周末的文化沙龙,让这间只有三十多平方米、藏书不过两三千册的私人图书馆,更像文艺青年聚会的“公共客厅”。读读作品、看看电影、听听讲座、谈谈诗文,不少白领欣喜地找到了“放松不放纵”的去处——用文化滋养心灵。

为书聚首,片刻停留

2666图书馆的主人,是5位白领“文艺青年”。5人各有其职:BTR是文化评论人,石剑锋是文化记者,俞冰夏是杂志编辑,小石头是文化商人,钱小昆是职业影评人。5人从 “70后”到“80后”,既不是同事,也非同学,如何走到一起?“答案很简单:爱书”。

钱小昆在静安别墅里开了一家电影主题咖啡馆,其他4位当初都是常客,因爱书结识,又都为当前读书的困境而痛苦。“上海这个城市太浮躁,应该有一个让灵魂静下来的地方。”与很多年轻白领一样,他们白天饱受工作压力,晚上不是购物就是泡吧,但依然活得很累。“有知识没文化”,什么地方能让“心,有片刻停留”?

读书能让人心静,但公共图书馆开放时间有限制,而且“规矩太多”。“在图书馆,能边喝酒边看书吗?能窝在沙发里边听音乐边看书吗?能左手英文版的《Moment in Peking》、右手中文版《京华烟云》吗?”俞冰夏一口气说完这些话,笑了,“我从小爱看书,但对图书馆的记忆并不愉快。而现在,2666下午开门,晚上十点才关门,酒水咖啡任选,不点也不会赶人;站、坐、躺,什么姿势看书由你……大家都不用 '端着’,享受读书的自在。”

馆藏近3000册图书,主要是5个人的私藏,大多是文史哲类,加上艺术类刊物。“不少书挺小众,但质量绝对一流。”原版外文书占了三个书架,是俞冰夏留学时的收藏,其中不少国内还没有译本。钱小昆出身于大学教授家庭,不仅拿出了自己的藏书,还搜罗了爸爸、爷爷的藏书。出版于上世纪70年代的一套7本《十万个为什么》,前3册是“上海市出版革命组”出版、后4册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此外,书还来自于网上淘选、熟悉的书店或者图书馆倒闭后赠送……企鹅出版社提供了不少试读本,还有一些实力派作家新书的签名本。

每本书都用心搜罗而来,每本书都被珍视,放在什么地方、哪些被借阅过,5个人都如数家珍。上海图书馆原副馆长孙秉良不久前造访“2666”,临走说了一句话:“你们爱书,比很多公共图书馆的人更职业。”

为理想“理财”,希望能开下去

“叫我老板娘,但别问我这图书馆赚不赚钱。”俞冰夏说。如果说,开家书店是爱书人的理想,那么,开家私人图书馆,则更像一个“乌托邦”。“2666图书馆”是5个合伙人集资20万元开办的。为了贴近白领的生活圈子,选址在静安别墅,每月租金加开销近万元。目前,图书馆收益主要集中在会费和酒水。月卡100元,季卡266元,半年卡466元,年卡806元。酒水、咖啡20元左右一杯。由于本身定位比较小众,入不敷出。

举步维艰是由于读书的人越来越少——据说1935年时,上海是当时全国拥有图书馆数量最多的城市,有34所公立图书馆和114所私立图书馆。而到了2009年,上海民间图书馆的数字变成了零。

文人不懂“财情”,也是私人图书馆难长久的软肋。BRT说,第一次搞读书会,来了二三十个人,大家相谈甚欢,压根忘了要收钱这件事,“后来散场了,有个女孩子提出来要给我们钱,可我们一想,只有她一个人给,好像不太公平,所以实在没好意思收,最后谁都没给钱。”

可是,提到如何“生存”,5位掌门似乎并不焦虑:“在理财方面,我们是一群不靠谱的人。开这个图书馆是为了理想,而不是靠它赚钱。”玩笑中,他们又认真起来:“有理想、能够动手去干,就是一种幸福。哪怕失败,也比空想强。”

他们希望,读者多一些、会员多一些、饮料卖得多一些,保本开下去,让自己和更多“文青”走得更近。

上海2666图书馆的下午

作者- Lian - 财新网

听说了这个图书馆一阵了,虽然2666才开了20来天:上海滩5个文艺青年,在静安别墅合办了这样一个名为2666的图书馆。

开始很奇怪为什么起名叫2666,一问才知道,是取自智利作家罗贝托波拉尼奥最著名的小说《2666》。

店主BTR是个很儒雅的上海人,很早以前,他给我之前所在的杂志写过很久的影评。但是我们从未见过,只是在开稿费的时候知道他的真名。

昨天下午跟他约好,去2666.其实一回来就该写博的,但是我迷上了万恶的游戏“捕鱼达人”,一直玩到深夜1点。

去之前,我着实想象了一番:昏黄的温暖的灯光,文艺青年们安静地坐着看书,馆内飘着咖啡香,一个个高得要命的大书架俨俨地伫立着,上面放满了各式最文艺最新鲜的书籍。

冒雨,我来到静安别墅,找到136号——门口居然有两台健身器材——是那种在居民小区里常见的那种简易器材,但是你看着会很亲切,这是让人看久了书后出来伸伸胳膊踢踢腿吗?看到这两个器材,我不觉笑了出来。

通过一个类似吧台的区域,我就进入2666了。这是个太小的图书馆,真的好小!

BTR在忙着跟来馆内的会员说话,我迅速将馆内的陈设一目了然收入眼底。这是个大概30平米(或者40?)的空间,是前后直通的石库门房子的底楼。像是旧时上海人家石库门的客厅。客厅中有三面墙壁放满书架。书架上自然是书。客厅中间是几张拼在一起的桌子,桌上有旧式样的台灯——读者或者会员就是围坐在一起看书。桌子中央还放着盆栽。

只是看书是不要钱的。如果你是会员,支付了一定的会员费,你就可以把书借回去。这个也合理,因为2666有三架子英文原版书,这些书本来就不便宜,花点小钱借回家看,太合理了,再说,“书非借不能读也”绝对是真理啊。

如果你是个游客,或者如果想找什么地方度过一个孤单的下午,又不想花什么钱,这里绝对是个好去处。你看,夏天有空调,要喝什么,那个叫木草草的女孩子,会帮你端来(咖啡、茶或者可乐)。

我瞬间喜欢这里。

靠墙有两个座位,一看就非常舒适。灯光首先很温暖,座位也看上去舒适,不过这两个位置早就被人占了。(我拍了图片)。

原版书是这里的特色。问BTR选书的标准,他说,“大约就是文艺类的小说吧。英文小说都是按照作家名陈列着,令人有打开一读的企图——我当然知道那是件很难完成的任务,自从翻译了Everyone worth knowing一书,我就不愿意再碰英文原版小说了,不过只读不用翻译,那倒没什么压力。

中文书也不少,值得一提的是企鹅书店的试读书架上放着不少新书。

我自然要问BTR,为何想到开这样的“图书馆”。

“那是因为家里的书太多,自己也读不完,就拿出来分享,我另外几个合伙人也是啊。”

“但是租金就很贵吧。”我问。静安别墅地段如此之好,并且渐渐成为文艺青年的新上海地标。

“租金是不便宜,但是,这件事情好玩。现在大家整天MSN, 微博的,真实生活中的交流和接触很少,我就是想有这么一块小小的地方,可以让大家读读书,交流交流。”

“要是人家把书借走不还回来怎么办?”我问。

“那也没办法,不过,我没想过会发生这样的事情。”BTR好脾气地笑着说。

昨天下午最有意义的是,台湾乐评人张铁志来到图书馆,做了一个交流演讲,讲的是“摇滚乐与政治的关系”。他一看就是个演讲老手了,带来了苹果电脑,现成的PPT,我们因此看了鲍勃迪伦以及台湾本土民歌手的珍贵视频资料。做这样的活动时,馆内那个150寸的自动升降大屏幕就显示出了强劲的优势。另外,据说音响设备也很专业,非常适合看片啊。

馆内的忙进忙出的女孩子,瘦瘦的,名叫“木草草”,很有意思,据说是渡口书店的店员。“她是上海最厉害的书店店员,对选书极有见地。”BTR介绍道。显然是个文艺女青年,而且熟谙如何做一杯地道的美式咖啡。

BTR的正常的工作是“公司财务”——周一到周五,在公司做财务,周末过来自己的图书馆张罗,图书馆每天下午开门,每半个月有一场活动,譬如读书会,或者影片观摩会。会员买书,有相应的折扣。一般一本书的借阅周期是2周,但是如果你逾期了,也没关系。

我建议BTR,逾期要加钱,这是为读者好,因为这会敦促借书者快点把书看完(尤其是对我这种老是拖拖拉拉的人来讲)。他说,也没这么做过,因为读书全靠自觉啦。

我的感受:这个甚至有点简陋的图书馆,令我有种别开生面的感觉。几架子书,安静的读书人,温暖的灯光,便宜的饮品,经常举办的读书活动——很简单的想法,却让我心生暖意。最主要的是,这里的书大多似乎也是自己想要读的。

我突然觉得,这个接来的孤单的夏天,突然有了点盼头了。因为,有2666可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