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箧印感应:强化江苏海洋开发科技支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10:16:41
江苏是海洋大省,海岸线近千公里,管辖海域面积3.75万平方公里。江苏沿海地带地处我国沿海中部,是我国沿海、沿江、沿陇海线生产力布局主轴线的交汇区域,南部毗邻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北部拥有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为我国南北海洋以及东北亚和东南亚海上交通的要冲,也是我国以及欧亚大陆从海上通往美洲、澳洲的一大门户。沿海地区的资源优势突出,滩涂面积达1031万亩,约占全国的1/4,拥有亚洲最大的海岸滩涂湿地,沿海潮流通畅,海岸类型多样,风力、港口等资源丰富,海洋生物资源种类多、数量大,海洋资源综合指数居全国第四位,是全国海洋资源富集区域之一,加快海洋开发的条件得天独厚。
  近年来,在国家海洋局的关心支持和江苏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江苏海洋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海洋综合管理不断突破,海洋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作为海洋开发各领域核心因素的海洋科技工作,认真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十六字方针,围绕服务于海洋事业和海洋经济发展,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创新工作体制机制,全省海洋科技发展迈出新的步伐。
  一、提高思想认识,把海洋科技工作放到重要位置来谋划
  江苏对沿海开发高度重视并寄予厚望,继实施加快建设“海上苏东”战略以后,又作出“加快苏北振兴、推进区域共同发展”的战略决策,加快苏北沿海经济带建设和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各级党委、政府都把进军海洋、科学开发海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2007年,江苏省委、省政府专门召开了沿海开发工作会议,省四套班子的多位领导出席会议,省委书记、省长分别讲话,作出了沿海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对推进新一轮沿海开发进行总体规划和全面部署。
  海洋科技是海洋开发的重要支撑。党的十七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加快科技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强调要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海洋科技是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在海洋等战略领域超前部署,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后劲。国家又隆重召开了首次全国海洋科学技术大会,对“十一五”海洋科技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作出全面部署。这让我们时刻感到肩负重任,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及时将这些重要精神向省委、省政府报告,并提出工作建议。省委、省政府对加快海洋科技创新、实施“科技兴海”战略非常重视和支持,建立了以常务副省长任组长的全省发展海洋经济联席会议制度,对科技兴海进行明确部署和目标考核。省领导多次就海洋科技工作做出批示、听取汇报,省政府常务会议也专题研究科技兴海工作,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海洋科技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投入不断加大,资金额度逐年增加,2007年共投入资金1亿多元,仅省级财政资金就投入4000多万元。
  二、坚持规划先导,认真做好海洋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科技兴海,规划先行。编制和制订好规划,是推动海洋科技发展、实施“科技兴海”战略、促进海洋科学开发、提高工作的前瞻性和科学性的重要基础和依据。为加快沿海开发,我省先后制订了科技兴海实施方案、《江苏省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总体规划》《江苏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和各个五年计划期间的江苏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其中对海洋科技工作都作了明确部署,我省在全国首家省市县三级海洋功能区划全部得到批准,海洋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对推进科技兴海、促进沿海开发和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为认真贯彻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和全国海洋科学技术大会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及《国家“十一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海洋科技发展任务,统筹我省“十一五”海洋科技发展,提升我省海洋科技水平和能力,我们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结合江苏海洋工作的特点和海洋科技发展的要求,研究制订了江苏省海洋科技发展规划(2007-2020年)和江苏省海水利用专项规划(2007-2020年),着力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对“十一五”及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海洋科技的研究方向、发展目标、重点任务、科研计划设置、创新环境、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进行了调研和具体规划,全面加强海洋科技工作的纵深部署和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快建立新型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和重大成果转化能力。这标志着我省海洋科技工作步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必将有力地促进我省海洋科技的跨越发展,全面推动江苏海洋科技跃上新台阶。
  三、建立健全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我们坚持按照“市场运作、政府推动”的原则,整合我省海洋科技资源,着力构建新的具有凝聚力的江苏海洋科技研究与创新体系,以此作为提高海洋科技水平的突破口。
  一是构建以高校和科研单位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以共建共享方式建立国家和省重点涉海实验室、中试基地以及博士后工作站,并以涉海院校和科研院所为基础拟建江苏省海洋研究院,进一步加强和密切各涉海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引导沿海地方政府和企业从国内外积极引进各类涉海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联合共建各类海洋科技创新载体。采取优惠政策与措施,加强海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重视在职培训与海洋科普教育。一方面,加大海洋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吸引国内外高层次海洋科技与管理人才到江苏工作,积极为省“333”人才培养工程选拔推荐海洋科技人才。其次,通过海外进修、专业院校定期培养等方式,提高现有海洋科技人才的水平。“十五”以来,我省以科技成果为基础,编制了海洋水产实用技术和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等教材20多种,共举办海洋经济贝类、高效虾蟹类增养殖技术、紫菜增养殖技术等各类培训班1000多次,为沿海基层培训技术人员与生产人员10万人次以上,提高了海洋科技服务及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生产能力。通过加强海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构筑江苏海洋科技人才“高地”,为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管理提供人才支撑。
  二是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坚持产学研联动,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力军作用,注重海洋科技项目向企业倾斜,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形成一批新的海洋经济增长点,推动了海洋产业的发展。海洋机械加工成为新亮点。南通瑞雪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研制成功国产全自动紫菜加工机,形成了年产全自动紫菜加工机组50台套的生产能力,结束了我国长期以来一直依赖进口的历史;南通冷冻设备厂生产的“四方”冷冻设备在国内国际市场打响了品牌;通州市神探商检仪器制造厂生产的自动输送金属检测仪为我国海洋水产品加工企业带来了福音。海洋医药保健品产业取得突破。南通双林生物制品公司继开发出海洋保健品“第六要素”后,新近研制的降血糖、解酒、补钙等海洋保健品将陆续推向市场;南通龙生水产制品公司以深(远)海鱼为原料,生产出浓缩鱼蛋白、水解鱼蛋白系列产品和海鲜调味汁,在国际市场一炮打响。
  三是构建以科技中介服务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十五”以来,我省加强海洋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陆续建立了“海洋化工”、“海洋食品”、“海洋药物”、“海水增养殖技术及苗种”等4个省级海洋研究开发中心,吕四、赣榆、大丰3个省级海洋经济开发区,以及连云港、大丰、射阳、如东、启东5个省级科技兴海示范基地。这些中心、园区和基地等互相联动、协作集成,较好地发挥了技术创新、科技创业、成果转化、示范带动和公益服务作用。以化工部连云港设计研究院为依托建成的江苏省海洋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经成为国内知名的海洋化工工程技术研究平台和信息服务中心,已取得科研成果30余项,其中专利10余项,多项成果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并实现产业化。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为依托建设的江苏省海洋药物研究开发中心已主持省级以上科研课题26项,中心科研开发与合作项目39个,为企业服务和产品转让获得合同经费1249万元。同时,注重了海洋技术中介服务体系建设,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创办海洋科技区域创新服务中心。
  四、加强海洋科学调查,夯实海洋科技工作基础
  开展海洋调查、摸清海洋“家底”是海洋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上世纪八十和九十年代,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我省先后对海岸带、海涂和海岛及其周边水域进行了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海洋污染基线等综合调查,将采集到的数据建立数据库,并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了我省海域及依托陆域的资源环境信息系统,调查成果为海洋科学研究、海洋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精心组织实施好908专项。根据国家的总体部署和省908专项领导小组的安排,我们紧紧围绕组织管理、质量监督、宣传培训、外业调查、安全保障等方面,认真组织协调,分管省长亲自挂帅,及时落实了省级匹配经费2500万元,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外业调查已圆满完成,内业分析、各项综合评价以及“数字海洋”框架构建工作正在有序开展,按时完成年度各项计划任务。参加江苏908专项工作的单位达38个、科技人员近千名,2007年共出动调查船只70多艘次,使用了大量先进的仪器设备,取得了大量第一手数据成果。已经向国家汇交了三批908专项成果,包括夏冬两季水体环境调查、海岸线修侧和沿海社会经济基本情况调查等数据成果。专项实施两年多来,已取得一批阶段成果并应用于我省沿海开发。实施完成的江苏平面和高程控制网布设技术成果不仅为江苏908专项调查广泛使用,还将在今后我省海洋开发中继续发挥作用。开展了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和江苏省海域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初步实现了海域使用三级网上审批,为我省海域使用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提供了有力保障。建立了江苏滨海旅游资源单体资料库,完成了《江苏滨海旅游资源调查报告》初稿,编制了“江苏滨海旅游资源分布图”、“江苏滨海旅游资源评价图”等相关图件初稿,建立了海滨旅游资源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为江苏沿海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江苏908专项工作承蒙国家海洋局、908专项办公室的关心厚爱取得了一些成效,国家海洋局为此专门在南京召开了全国908专项中期工作大会,江苏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我们全力以赴协助做好各项工作,会议气氛隆重热烈,规模空前,参加会议的省、部级领导就达6人,厅、局级领导达50多人,国家海洋局陈连增副局长主持了大会,孙志辉局长出席大会并作重要讲话,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五、突出科技项目集成,全面加强海洋科技攻关
  为促进海洋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全面提升海洋产业的发展水平,我们根据江苏沿海特点,整合全省海洋科技力量,重点围绕海水增养殖、耐盐植物、海洋化工、海洋药物、海洋食品等主导产业培育中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需求和重点、难点问题,集成组织实施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集中进行科技攻关,取得了一批阶段性成果,较好地实现了产业发展、科技支撑的目标。
  一是提升海洋生物开发技术。大力开发海水增养殖产业。重点围绕条斑紫菜、贝类、名贵鱼类的大规格种苗培育、海水增养殖及病害防治技术、高效饵料生产技术、冷藏保鲜加工技术、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与预警预报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组织实施海洋水产科技三项更新工程、海洋渔业开发及科技攻关、科技推广等各类科技兴海项目,有力地促进海水养殖向优质、节约、生态和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健康发展,海水增养殖业由增量型的广度开发向增值型的深度开发转变。我省于2005年设立省科技攻关专项,就“半滑舌鳎人工规模化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面向社会公开招标,两年总投入600多万元,为江苏“海水鱼”养殖的突破奠定了产业基础。以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为技术依托的国家级紫菜种质库先后承担国家首批农业科技跨越计划、国家科委“九五”攻关、国家海洋生物技术“863”计划及江苏省海洋与科技等20多个重要海洋科技项目,在国内首次建立了完整的紫菜种质保存与应用的技术体系,目前种质库保存经济海藻种质材料500株以上。培育耐盐植物产业。针对中低产滩涂改良利用中存在的技术难题,重点开展了海水蔬菜、耐盐药用植物研究开发,有力促进了我省滩涂的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盐城市绿苑海蓬子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以海蓬子为代表的海水蔬菜开发与生产的科技型企业,种植野生海水蔬菜2万亩,年产量1.8万吨,是目前亚洲地区规模最大的有机海水蔬菜种植基地。科技兴海培育的一鱼(半滑舌鳎)、一贝(青蛤)和两菜(紫菜和海水蔬菜)对江苏淤泥质浅滩和近海的开发意义重大,在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发展海洋食品产业。充分发挥我省食品工业比较发达、海产品种类丰富的优势,针对市场需求多元化、多层次的特点,开发功能、保健和即食食品,发展紫菜、鱼、虾、蟹和贝类深加工业,不断提高了海洋食品产业的竞争力和海产品的附加值。开拓海洋药物产业。以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提取为突破口,加强了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除继续加强生物农药、医药中间体等产品的开发外,针对人类重大疾病如肿瘤、病毒、免疫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组织开发了一批发展前景好、疗效明显的新型海洋复合药物,海洋药物产业将成为我省海洋经济中的新兴产业。
  二是突破海洋化工技术。依托现有的海洋化工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以氯、溴、镁等海洋化工产品的深度开发为重点,开发氯碱及衍生产品、溴化工、纯碱系列产品、烯烃及衍生物、苦卤化工产品、镁盐系列产品、海洋精细化工产品等系列新产品,促进海洋化工产品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三是拓展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海洋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开启了既保护生态环境,又满足能源需要的新方向。江苏近海蕴藏可开发风能资源潜力巨大,约为1800万千瓦,是陆上可开发风能资源的3-5倍。目前,江苏如东的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达到82万千瓦,总投资90亿元,已完成投资近21亿元,累计上网电量达到1.4亿千瓦时,在全省率先实现了绿色电力上网的目标。该县正着力拓展“绿色能源县”的发展空间,“如东风电设备科技产业园”将建成集风电设备研发、制造与风电试验场为一体的全国最大风电设备科技产业基地,预计到2010年,将形成400台套的风力发电设备生产能力,年产值30亿元、利税4亿元的生产规模。
  四是实施海洋公益性专项。我省首批获准的国家海洋公益性专项“四角蛤蜊深加工功能性保健品的研究开发”项目全面启动,重点进行江苏沿海低值资源高效利用,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海洋新药和保健品,提高低值资源深加工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综合利用效率,形成了资源—养殖—深加工—高值产品的产业链。连续四年精心组织实施了国家海洋科技平台运行计划,较好地完成了项目任务,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明显,有力地推动了我省科技兴海工作。
  六、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多年来,我们根据江苏沿海产业的特点,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加大海洋科技成果储备,加快成果转化和成果产业化,促进沿海产业发展,全力推动推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一是加大海洋科技成果储备。在加快海洋科技攻关的同时,鼓励和引导科研单位、企业等创新主体加大海洋科技成果储备的力度,形成科技创新的集聚效应。如江苏省海洋药物研究开发中心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中药海洋新药和保健品8个,获国家临床研究批件5个,新药证书2项,保健品批文2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2007年全省共组织承担各类海洋科技项目50多项,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6项,其中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我局首次设立的省海洋与渔业科技创新奖,2007年度评选出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6项,有力地推动了我省海洋科技进步。
  二是推进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快海洋科技向海洋传统产业的渗透,促进海洋产业的科学布局和结构调整,增强综合竞争力。引导和扶持海洋与渔业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标准化,推动海洋科技产业化进程,有力地促进了先进技术向生产领域集聚,促进了海洋产业的发展。我省条斑紫菜优良种质选育项目优选了10多个紫菜良种,推广了良种和半浮动筏式冷藏网技术,使紫菜加工产品合格率提高5个百分点,其中A级产品率提高33.9%,平均售价提高13.4%,江苏优质条斑紫菜出口稳居全国90%以上。依托国家海洋局科技运行平台建设项目,结合省科技攻关、推广等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集成,一举解决了我省贝类苗种长期供求矛盾,使我省成为滩涂经济贝类大规格苗种的主要生产基地,大力推广底栖贝类良种和高效养殖技术,辐射带动养殖户新增效益9000万元,进一步拓展了贝类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研发海洋药物和保健品,提高附加值,实现了从育苗到养殖、加工的一条龙开发。
  三是创新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市场经济运作模式,注重吸引和培养具有市场开拓意识和能力、具有经营管理能力的人才开展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开发。在现行的体制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鼓励科技人员从事产业化开发。建立完善产学研相结合机制,充分发挥企业、生产基地、园区的科技创新特别是成果转化作用,搭建成果转化平台,促进科技成果的快速、高效转化,推动海洋产业发展。海洋化工技术研发的光卤石控速分解结晶新工艺替代老工艺,使氯化钾结晶颗粒充分长大,提高了脱水效率,降低了能耗,大幅提高了氯化钾的收率和产品质量,吨成本降低250元左右。江苏榆城集团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合作,引进转化国家“863”和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成果,并进一步研究开发海水鱼育苗和工业化养殖技术,无污染封闭循环养殖高效水处理工艺及技术,项目达产后实现年产值8740万元,年利润1740多万元,税收859万元,推动了我省海水养殖业向高科技、高质量、高效益、零排放的方向发展。
  我省海洋科技工作基础弱,起步晚,海洋科技创新取得的一些成绩还是初步的。我们深深感到,第一,加强领导是做好科技兴海工作的重要组织保障。科技兴海是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强化组织、协调和指导,把“科技兴海”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来抓,将海洋经济纳入各级政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科技兴海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不断加大力度。第二,加强科技资源整合是推进科技兴海工作的重要途径。江苏虽然涉海科研单位众多,但科技力量分散,尤其是与江苏淤泥质海岸带特色紧密结合的研究和开发欠缺。因此,我们注重整合各类海洋科技资源,鼓励和引导国内外的科研机构和人员,参与江苏海洋科技研发,组织联合攻关,形成工作合力,努力将海洋科研力量的优势转化为海洋科技竞争力的优势。第三,瞄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是突破科技兴海工作的着力点。科技兴海是科技与经济社会结合的重要节点,我们始终坚持科技兴海工作从规划、立项到实施都紧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结合江苏海洋特点,立足于促进产业和生产力发展,重点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努力提高海洋科技工作的生命力和服务海洋经济发展的能力。同时,我们根据江苏海洋事业发展的需要,围绕海域使用管理、海洋环境监测、抵御海洋灾害等,组织开展了相关技术研究,推广应用先进设备和技术,拓展海洋科技工作领域,提高海洋综合管理水平,保障海洋的有序开发和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第四,创新工作机制是提高科技兴海工作成效的重要保证。有创新才有发展和提高。我们从规划引导入手,着力构建以高校、科研院所、园区、基地和科技企业为主的创新与服务体系,搭建创新载体,提高主体创新能力,强化海洋科技工作的基础。坚持以政府投入为引导,鼓励社会资金、企业资金和其他资金加大对海洋科技的投入,注重自我创新,形成多元化的海洋科技投入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调动各方面推进科技兴海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我省海洋科技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下一阶段的海洋科技工作,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国海洋科学技术大会和本次海洋厅局长会议的要求,进一步加大科技兴海战略的实施力度,全面推进我省海洋科技创新,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一是认真组织实施《江苏省海洋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以“规划”为指南,大力开创我省科技兴海工作新局面。二是认真组织实施908专项。专项的执行时间和任务均已过半,2008年的工作将由室外为主转向以室内为主,我们将根据国家海洋局的统一部署和江苏908专项总体实施方案与合同要求,与各专题承担单位的广大科研人员一道,认真做好调查成果数据的集成与应用,深入开展研究与分析等各项工作,提高我省908专项的成果水平。三是引导多元筹资,不断增加海洋科技投入。引导与集聚各级海洋研发经费,建立健全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使科技兴海投资渠道、投资对象和投资管理方式多元化,提高对海洋科技的投入。四是注重人才开发,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努力提高我省海洋学科的层次,培育以基础研究为主的海洋科研力量。加强科研投入力度,提高我省海洋科技基础研究能力。通过高等院校和海洋科研机构的教育培训,结合我省海洋科技项目的实施,有计划地培养一批海洋科学和相关学科的科技带头人。五是强化基础设施,增强海洋科技支撑力度。推进海洋科技基础平台建设,提高我省海洋科技贡献率及依存度。进一步完善我省现有的海洋科技基础设施。加强海上搜救设施和搜救基地的建设,完善海洋渔业安全通信网和渔业安全救助体系。六是强化综合管理,创建高效组织管理体系。形成管理手段先进、服务功能齐全的海洋科技管理组织体系;建立开放、共享、流动、竞争、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海洋科技工作运行机制,切实有效解决海洋科技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保障全省海洋经济持续、协调、有序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