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成都原唱:构筑“海上浙江”的科技支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5:11:29
21世纪人类进入了开发利用海洋的新时代。国际间以开发和占有海洋资源为核心的海洋维权斗争愈演愈烈,而与之相伴的海洋科技实力的较量也日益凸显。海洋是浙江发展优势所在、希望所在。“十二五”开局之初,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标志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海洋经济比任何时候都需要科学技术的强力支撑浙江要提高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就必须加快速度拉长浙江海洋科技这条“短腿”。

    摸清海洋科技的“家底”

    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期间,浙江省海洋科技重大重点项目、重点实验室、创新平台、国内外交流、成果转化共立项550余项,共资助经费4.86亿元,比“十五”增列320项,投入增加93%。海洋科技方面申请专利640余项,获得授权38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90余项。

    海洋科技应用新领域全面扩展“十一五”期间,浙江省组织科技攻关,攻克一批海洋关键和共性技术,海洋科技推广应用已全面扩展,突出表现在:在海水养殖技术方面,已攻克鱼、虾、贝、藻、蟹等主养品种的育苗和养殖技术,饲料质量和病害防治水平显著提高,深水网箱装备技术和产业化水平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在海产品加工技术方面,在解决传统加工安全生产难题的基础上,超低温超导、熏制、脱脂、膨化、超高压等加工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在海水淡化技术方面,在膜及其组器、能量回收、高压泵海水淡化国产化三大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在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方面,港口物流信息化开发示范、海洋装备、海洋生态修复和海洋灾害应急救助等关键与共性技术的研究与攻关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涉海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为提高海洋科技的持续创新能力和公益服务能力,浙江省重点围绕海洋科技创新载体建设,为科技兴海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2006 年,浙江成立了省海洋科技创新服务平台;2007 年成立了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2010 年 6 月,浙江省政府同意舟山经济开发区增挂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牌子,成为浙江省唯一的海洋类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浙江海洋学院与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联合兴办的浙江东海海洋研究院已成为浙江省乃至我国中部沿海的海洋开发研究实验中心。截至2009年年底,浙江海洋平台已整合购置仪器设备总值达1.535亿元,拥有694位科技人员;组织实施国家级、省级重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97项;已为2218家企业进行关键设备各类服务。2009年,全省海洋平台服务收入达1.2亿元。

    海洋科技研究力量初具规模。目前,浙江省已有浙江大学、浙江海洋学院等涉海院校15家,国家海洋局第二研究所、杭州水处理技术中心、中船重工715所等涉海科研院所13家,国家级海洋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4家;国家科技兴海示范基地(区)7家,省海洋科技园区4家,建有浙江省海洋科技创新平台、浙江海洋科学院、浙江海洋开发研究院等l5家海洋科技创新平台,省级海洋高新技术企业48家,涉海科技企业3900余家,直接从事海洋科技研究的科技人员1.32万人,和高校院所、企业共建的海洋科技创新载体已达到52家。

    海洋科技面临的机遇挑战

    改革开放 30 年来,浙江海洋科技体系不断发展壮大,海洋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增产的贡献率也不断提高,海洋科技工作者在诸多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突破,对海洋产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和推动作用。但与我国沿海一些省份相比,浙江省的海洋科技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风险和挑战。

    发展的机遇。首先是新世纪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与实践的确立。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分别提出“实施海洋开发”、“发展海洋产业”,《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逐步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发展海洋经济”首次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意味着海洋经济被提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其次是示范效应为海洋科技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无疑为浙江进一步增强海洋科技综合实力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机遇。目前,浙江省已制定海洋科技 十二五 规划,其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全省基本建成海洋新兴产业体系和科技兴海支撑体系。根据《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 ,到2015年,浙江省的海洋生产总值要突破7000亿元,占全国海洋经济比重争取达到15%,用于研发的资金投入占海洋生产总值2.5%以上,科技贡献率达70%以上。

    面临的挑战。一是缺少专项资金支持,海洋基础性及公益性研究欠缺。科技兴海项目多数是国家、省级政府拨款,企业自筹资金比重很小,农户和社会闲散资金投入有限。二是海洋科研结构不合理,科研项目仍以生产性活动为主,基础和自主创新性应用研究相对缺乏。三是海洋人才缺乏,科技贡献率低。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浙江省海洋经济增加值为3500亿元,约为广东、山东上海的 1/2;科技对海洋经济贡献率小,关键技术自给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低,部分领域的成果和专利转化率不足20%。四是科技管理各自为政,未形成科技项目群效应。浙江海洋科技管理工作未能有效整合,沿海地区众多的海洋行政管理机构牵涉到海洋科技的规划、项目申报、监督、评估、成果转化、资金、统计等方方面面的工作,条块分割明显。海洋科研机构大多游离于企业之外,科研成果转化的过程长、效率低,未能充分发挥出浙江海洋科技的优势。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缺少导致海洋科技项目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和长远性,削弱了科技项目的群体效应。

    着力提升海洋科技支撑力

    根据《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未来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将“着力提高海洋科教支撑能力”。我们要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整合浙江海洋科技发展资源,构筑建设“海上浙江”的科技支撑体系,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推进浙江海洋科技的全方位发展,提升科技对浙江海洋事业发展的贡献率。

    创新机制要有新成效。大胆引入市场机制,通过物质利益手段激励海洋科技创新。要在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科技需求之间建立一个有效的双向沟通机制:一方面将海洋科技需求有效传递给海洋科技创新者,并对创新活动产生激励;另一方面将创新技术及时有效地推广开来,以保持并提高海洋科技支撑力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创新政策要有新作为 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力资源供给结构、合理的产业结构、合理的优先顺序结构,让有限的海洋科技创新资金充分发挥效用。首先,财政支持海洋科技创新活动的经费来源结构,应建立以项目制为主 单位制为辅的财政支持公共海洋科技创新活动的混合制度。其次,实行分散的公共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必须保证浙江海洋科技创新经费能满足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带建设。最后,按照财政投入项目的投资收益率和比较利益及外部收益的大小,科学合理有序地分配财政用于海洋科技创新活动的资金。

    创新环境要有新举措。建立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使海洋科技更好地渗透到海洋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着力提升浙江海洋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支撑力。拓宽海科教在研究领域的科研合作,提高海洋科技推广适用对象的劳动素质水平;拓宽海科教在海洋领域的经营合作,把科技成果通过商品化转让或合作经营的形式与各涉海龙头企业合作;拓宽海科教在科技市场领域的供需合作,加快海洋科技创新和海洋增长方式转变的步伐。

    创新人才要有新思路。根据浙江海洋科技发展不同层面的需求,人才队伍建设要注重层次性。在全省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专门培养海洋学科研人才,以博硕士教育为主,结合浙江海洋科技项目的具体实践,有计划地培养一批海洋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科技带头人。在地方高校及大中专职业技术学院成立成人海洋技术教育基地,培育基层技术人才,解决海洋科技推广和应用中的实际问题。

    创新模式要有新进展。海洋科研人员作为海洋科技创新的主体,其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关系到技术进步的成败。要从根本上提高科技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声誉,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精神,在整体上壮大科技人才队伍,加速浙江海洋科技创新效率的发挥;通过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利用技术入股、技术参与分配等政策,让更多的有贡献的专家不仅在经济上有实惠,而且在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真正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海洋科技创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