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世皇妃发布会完整版: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的理性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9:09:24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的理性思考 作者:章兢 傅晓军 高校教师既是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也是国家高层次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决定着高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也是国家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的一支生力军。建设高水平且富有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是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则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 一、高水平教学团队的构成要素与基本要求 教学团队是教学改革深化的产物,而教学改革的深化对教学团队的发展起到不断促进的作用,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是教学团队的历史使命,也是质量工程背景下教学团队的基本功能。当然,团队是与个体相对的。之所以要组建团队,就是要充分实现个体力量的整合和互补,以达成单纯依靠个体所无法达成的目标。系统论的精髓在于强调系统的总体性与子系统的协调发展性保持一致,形成一个有效的系统,即实现1+1>2的协同效果。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一个团队内部的目标、规模、结构、子系统的互补性及系统的可持续性等方面都应成为教学团队培育和整合的重点考虑因素。 立意高远又切实可行的目标。明确的目标能够对团队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它是驱动团队及成员不断向上发展的原动力,使得团队成员不断挖掘自身的潜力并将各自的努力凝聚到一处,为团队的工作指明奋斗的方向和持久的发展。由于教学团队示范性的特点,其工作目标性质以产生一批教学成果、精晶课程、优秀教材、教研项目等标志性成果,而这些成果将成为教学改革的示范。 适度的规模与合理的结构。根据系统性原则,组织与选择团队成员对优化团队的规模和结构起着关键作用。由于教学团队更强调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因此,团队规模要适度,确保成员之间能保持充分的沟通与交流。团队太大,容易受到各种因隶的影响。诸如沟通、价值观、共同的目标、凝聚力甚至后勤等等。团队太小则不能保证团队成员在教学交流中各层次的全面性和团队发展的可持续性。我们认为,一个运行有效的教学团队要形成基本稳定的组织架构,大体上应包括1名首席责任教授、2—3名责任教授、3—4名主讲教师和10名之内梯队培养教师。其中,首席责任教授对课程或课程群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全面负责,并对提高本团队课程的教学质量采取有力可行的措施;责任教授全面负责本团队课程的教学运行管理:主讲教师、梯队培养教师协助首席责任教授或责任教授工作。当然,如果团队相对较小,而且团队成员的职责相对明确,那么整合就相对容易并且更有效。 学术与教学兼备的高水平带头人。教学团队的成员与结构合理,并不代表一定会形成一个有效的组织,必须有一个学术水平高并能将学术转化到教学工作中,管理协调能力强的带头人。通常情况下,教学团队是由上而下的组成,先确定领导再确定成员。教学团队的评审也常常由上而下,根据带头人的水平确定团队的水平或应有的水平。从这个角度看,教学团队既能培育兼具师德与水平的教学名师,又能在团队协作下产生一批批教学成果。 适当的建设平台。教学团队与一般群体不同的是,前者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或者说建立的基础。也就是解决以什么为核心建立团队的问题。根据教学规律和特点,课程(群)是本科教学的最基础的因素,因而,以课程(群)为核心或平台建立教学团队较为普遍。随着教学改革的深人和质量工程的进一步推进,专业建设成为本科教学的龙头,以专业为核心或平台建立教学团队开始出现并得到各校的政策鼓励,因而发展较快。 二、教学团队建设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原则    无论是建立在课程(群)还是专业、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基础上的教学团队,其常规工作仍然是本科教学,之所以称之为团队而不是群体,主要原因在于该团队有共同的教学改革和研究任务,有共同进行团队工作的要求,同时还必须实现以教学成果奖、精品课程、特色专业等为项目的标志性成果,以达到其范性功能。要直正实现教学团队的示范性功能,在实践中就必须注意到一些重要的原则。 其一,团队的构建必须体现教学的基础地位。教学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教学团队的构建平台无论是课程(群)还是专业,都是本科教学最基本的元素,这是遵循教学规律的选择,有利于团队成员之间在做好本科教学工作的基础上,更注重教学技能的沟通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解与实践,真正达到整合教师力量,形成教学实施、研究与改革的良性循环。为提高教学水平,确保教学基础地位,学校应该出台一系列的政策与措施。如建立教育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确保本科教学运行稳定;明确课程建设单位和完善课程责任教授制度,实现优质教学资源重点向本科教学倾斜;积极开展各种评奖评优活动,鼓励教师投身到本科教学中,激励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开展教师教学培训,实施教学指导和督导制度,保证教学质量的稳定与提高。 其二,团队的组织要有恰当的模式。在质量工程推进的初期,大部分高校以课程(群)为核心或平台构建教学团队,由于原有基础相对扎实,均取得较好成效。考虑到辐射范围,建议学校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以专业、交叉课程为核心或平台构建的教学团队,同时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应该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团队的组建。组纵模式的革新使教学团队达到多层次、多结构的动态发展局面,从而真正实现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最终目标。 其三,目队的遴选和考核要有必要的条件或严格的标准。以必要的评审和严格的中期评估、结项评估为引导,促进教学团队不断探索出现更多以标志性成果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成果,使本科教学的主体——学生受益面更大,教学团队本身也起到极大的辐射作用。学校制订的评审标准是一个标杆。立项之后的校级团队,一般会进行中期检查和结项检查,此时执行的评估标准相对严格,涉及到团队的课程建设、教学成果及对专业建设的贡献,是学校明确的引导团队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创新的政策性指导。而建设期满后应进行验收,主要考察团队的建设规划执行、目标实现及优秀人才培养等情况,并强调标志性成果。同时,由于团队成员的交流与教学研究的开展团队最终将产生一批教学成果奖、精品课程、优秀教材、教研项目等标志性成果,教学团队自身和团队的这些成果能成为教学改革的示范,体现其示范功能。 其四,团队的建设过程应体现研究性教学理念。高校应鼓励各院系创建跨学科跨专业的教学团队,要通过创建教学团队,研究和改革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开展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改革,促进教学研讨、教学经验交流。通过团队成员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在教学方法上,通过课常讲授、课常提问与讨论、课堂案例分析、课堂或课后的作业练习、课后小论文以及课外自习等丰富的教学手段实现课堂教学的启发与互动。强调课堂教学与课外指导的结合、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教师精讲与学生多练的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课程的实践性教学要有课堂业务模拟实验、科研型实践等方式。鼓励团队成员申请教学研究项目并筛选学生组建项目组,培养学生独立从事科研的基本能力。 三、创建利于教学团队建设的教学生态 教学团队建设绝不是一项孤立的工作,实际上是整个教学环节中的一项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具有强大的外围辐射能力。与此同时。它又依赖于整个教学生态,其核心内容是鼓励探索和创新的政簟与制度环境。根据实践和经验观察,我们认识到,一个有利于教学团队建设的教学生态至少应该包括如下因素: 1.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长期以来,高校一直就存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如何协调的争论。随着教育部质量工程的推进与各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这个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教学方法的刨新、责任教授的实施、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等等,随着这系列的改革,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学管理中心下移到院(系),如何处理团队带头人、课程责任教授、专业责任教授之间的关系,如何进行课程质量监控和过程管理等都会出现探索与改革中的新问题。我们认为,在改革中出现新问题是必然的,关键是把握三点,一是教学管理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应尊重教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他们提供一个宽容的环境。二是允许常规教学管理与改革创新工程各自运行。如常规教学管理是由教务处、教学院长(系主任)、教学管理人员组成,主要负责日常教学的运行和管理工作,而教学团队、责任教授等改革创新团队则由其带头人负责,日常管理与沟通需要教学管理部门主动搭建和提供信息平台。三是作为学校和教学管理部门,要鼓励教师勇于创新教学方法,在管理中要容忍探索失误,使教师没有后顾之忧。 2.运作良好的教学管理体制。质量工程背景下的教学团队是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的产物,高校要从改革基层教学组织人手,改革原有本科教学组织结构,建立有利于学科交叉、专业融合的教学体制,形成有利于增强创新能力和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基层教学组织结构,促进创新性的教学团队建设。目前,大部分高校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改革,通过优化培养方案,减少总学分,建立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教育培养模式,将整个教学计划分成通识教育阶段与专业教育阶段,并在大专业类群内打通基础课教程,为敬爱呕血团队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与环境。 3.合理而是活的课程结构。要进一步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开设综合型、研究性、讨论式、项目化课程;提倡设置跨学科交叉的特色课程,以形成具有较宽知识面的课程结构;增设学科专题讨论课和讲座,反映学术最前沿动态:进一步加强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的衔接,设置部分研究生课程供高年级本科生选读;以培养适应全球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为出发点,推进课程国际化改革;合理配置各课程学分,使其更符合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以上措施能在政策上为教学团队提供更宽、更具创新基础的建设平台。 4.鼓励研究性教学的氛围。要进一步推进多媒体、网络课件的建设,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课程建设、管理,使之成为支撑研究性教学的有利工具。教学团队要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教学手段的创新。高校要营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氛围,制订相关政策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推进使课堂教学形式由单一的传授知识转化为互动交流、讨论式的研究性教学形式;采取措施鼓励团队吸收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与创新性试验,并与学分制相结合,给予学生相应的学分。 5.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要改革教学评价体系,主动适应改革创新新形势。学生评教仍是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应遂步弱化甚至取消学生评教结果与教师利益直接挂钩的政策,以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探索。如果教学团队建设工作的各个细节能落实到实处,同时又有良好教学生态环境的支撑,则中国高等教育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可加速实现。反之, 一者缺其一,都很可能会伤及教学团队建设的效果。学校管理层面应研究制定科研反哺教学的措施,逐步改变过分注重科研成果衡量教师业绩的做法,使各项涉及教师的管理制度更科学、更紧密地与教师精力投入和教学质量挂钩。通过制度的落实。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业绩观,培育和发现更多创新意识强、教学水平高、协作精神好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作者单位:湖南大学,章兢系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