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图表情包动漫:人生拾穗数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5 06:31:32
人生拾穗数则 

 

1.石子還是金子

一個人整天抱怨生活對他不公平,抱怨自己的才能不被人賞識,終於這件事讓上帝知道了。上帝來到這個人的身邊,撿起地上的一顆石子扔到了石堆裏,說:如果石子就是你,把自己找出來。那人找了好久也沒找到,上帝又往石堆裏扔了塊金子,說:如果金子就是你,把自己找出來。結果當然是那人一眼就認出了代表自己的金子。

 

但是做石子還是做金子,選擇權在自己手中。每個人都要正確認識自身,在石子堆裏,金子很容易被發現,要讓別人發現自己,就要努力把自己變成金子。

 

 

2.認真的觀察

「多數人的失敗不是因為他們的無能,而是他的心志不專一。」吉魯德有一個外科醫生告訴學生:「當個外科醫生,需要二項重要的能力:第一、不會反胃,第二、觀察力要強。」 接著,他伸出一隻手指,沾入一碟看來令人作嘔的液體中,然後張口舔舔手指。他要全班學生照著做,他們只好硬起頭皮照做一遍。醫生頷首一笑說:「各位,恭喜你們通過了第一關測驗。不幸的是,第二關你們都沒通過,因為你們沒注意到我舔的手指頭,不是我探入碟中的那根手指。」 
默想:
你有沒有仔細而認真的觀察,現在從事的工作是否有不佳之處? 及時調整,永遠不晚。

 

 

3.出租車

各位讀者一定坐過出租車。那麼,今天你出門請再乘一次,做一個試驗:上車後,你不要講話。司機如果問你:"去那裏?"你就說:"你自己看著辦吧!"

 

你信不信,開了幾十年出租車的老司機,這個時候也沒有任何辦法把車開走。為什麼?因為司機只是知道怎樣選擇最佳路線把你送到"你想去的地方"。他知道怎樣做,他知道方法、手段和技巧,並且把它做好。至於把車往哪里開?至於你想去的地方,司機並不知道;只有你知道你想去的地方,所以,如果連你都不知道你想去哪里,你就無法告訴司機開車的方向和目的地。司機當然就不知道往哪里開。

 

這個生活中的小故事,告訴人們一個基本哲理:目的,永遠在技巧和方法前面。一個人如果一開始就不知道他要去的目的地在哪里,他就永遠到不了他想去的地方。

 

 

 

4.引人深思的拉繩試驗

法國工程師林格曼曾經設計了一個引人深思的拉繩試驗:把被試驗者分成一人組、二人組、三人組和八人組,要求各組用盡全力拉繩,同時用靈敏度很高的測力器分別測量其拉力。結果,二人組的拉力只是單獨拉繩時二人拉力總和的95%;三人組的拉力只是單獨拉繩時八人拉力總和的49%。這個結果對於如何挖掘人的潛力,搞好人力資源管理,很有研究價值。

 

“拉繩試驗”中出現“1+1<2”的情況,明擺著是有人沒有竭盡全力。這說明人有與生俱來的惰性,單搶匹馬地獨立操作,就竭盡全力;到了一個集體,則把責任悄然分解到其他人身上。社會心理學研究認為,這是集體工作時存在的一個普遍特徵,並概括為“社會浪費”。

 

人的潛力極限需要刺激,而最長效、最管用的刺激手段,莫過於建立人盡其才、人盡其力的激勵機制。責任越具體,人的潛力發揮得越充分,耍滑頭的人越少,用真勁的人發展的空間越大。這樣,既能在人力資源管理上控潛節能,又可讓“南郭先生”無法濫竽充數混日子,最大限度地減少“社會浪費”。

 

 

5.換個角度想

有一天,一個失戀的人在公園哭泣。這時一位哲學家走來,輕聲的問他說“你怎麼啦?為何哭的如此傷心?”

 

失戀的人回答說“我好難過,為何他要離我而去。”

不料這位哲學家卻哈哈大笑,並說“你真笨”

失戀的人便很生氣的說:“你怎麼這樣,我失戀了,已經很難過,你不安慰我就算了,你還罵我。”

哲學家回答他說“傻瓜,這根本就不用難過啊,真正該難過的是他。因為你只是失去了一個不愛你的人,而他卻是失去了一個愛他的人及愛人的能力。”

 

 

6.你看到的是什麼

有位老師進了教室,在白板上點了一個黑點。

他問班上的學生說:「這是什麼?」

大家都異口同聲說:「一個黑點。」

老師故作驚訝的說:「只有一個黑點嗎?這麼大的白板大家都沒有看見?」

試想

→你看到的是什麼?每個人身上都有一些缺點,

→但是你看到的是那些呢?

→是否只有看到別人身上的“黑點”

→卻忽略了他擁有了一大片的白板(優點)?

→其實每個人必定都有許多的優點。

→換一個角度去看吧!!你會有更多新的發現。

 

有二個婦人在聊天,其中一個問道「你兒子還好吧?」

「別提了,真是不幸哦!!」這個婦人歎息道:

「他實在夠可憐,娶個媳婦懶的要命,不燒飯、不掃地、不洗衣服、不帶孩子,整天就是睡覺,我兒子還要端早餐到她的床上呢!!」

 

「那女兒呢?」

「那她可就好命了。」婦人滿臉笑容。

「他嫁了一個不錯的丈夫,不讓他做家事,全部都由先生一手包辦,煮飯、洗衣、掃地、帶孩子,而且每天早上還端早點到床上給她吃呢!」

試想

→同樣的狀況,但是當我們從我的角度去看時,就會產生不同的心態。

→站在別人的立場看一看,或在對方的角度想一想,很多事就不一樣了。

→你可以有更大的包容,也會有更多的愛。

→有包容才有愛,只有愛不懂包容,一切皆枉然。

 

 

7.應瞭解對方的感受

一隻小豬、一隻綿羊和一頭乳牛,被關在同一個畜欄裏。
有一次,牧人捉住小豬,它大聲號叫,猛烈地抗拒。
綿羊和乳牛討厭它的號叫,便說:「他常常捉我們,我們並不大呼小叫。」
小豬聽了回答道:「捉你們和捉我完全是兩回事,他捉你們,只是要你們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卻是要我的命呢!」

立場不同、所處環境不同的人,很難瞭解對方的感受,因此對別人的失意、挫折、傷痛,不宜幸災樂禍,而應要有關懷、瞭解的心情。

 

 

8.人生之旅永遠的坐票

朋友經常出差,經常買不到對號入坐的車票。可是無論長途短途,無論車上多擠,他說,他總能找到座位。

 

他的辦法其實很簡單,就是耐心地一節車廂一節車廂找過去。這個辦法聽上去似乎並不高明,但卻很管用。每次,他都作做好了從第一節車廂走到最後一節車廂的準備,可是每次他都用不著走到最後就會發現空位。他說,這是因為像他這樣鍥而不捨找座位的乘客實在不多。經常是在他落座的車廂裏尚餘若干座位,而在其他車廂的過道和車廂接頭處,居然人滿為患。

 

 他說,大多數乘客輕易就被一兩節車廂擁擠的表面現象迷惑了,不大細想在數十次停靠之中,從火車十幾個車門上上下下的流動中蘊藏著不少提供座位的機遇;即使想到了,他們也沒有那一份尋找的耐心。眼前一 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讓大多數人滿足,為了一兩個座位背負著行囊擠來擠去有些人也覺得不值。他們還擔心萬一找不到座位,回頭連個好好站著的地方也沒有了。與生活中一些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害怕失敗的人, 永遠 只能滯留在沒有成功的起點上一樣,這些不願主動找座位的乘客大多只能在上車時最初的落腳之處一直站到下車。

 

朋友作為生意人,經常被同行羡慕“運氣好”。因為一些看來希望渺茫的機會一旦被他撞上,總能達成最後的合同。當我聽過他“找座位”的故事後,我開始悟出,他的運氣其實是他不懈追求的回報。他的自信、執著,他的富有遠見、勤於實踐讓他握有了一張人生之旅永遠的坐票。

 

 

9.留個缺口給他人

一位著名企業家在作報告,一位聽眾問:“你在事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請問,對你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

 

企業家沒有直接回答,他拿起粉筆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圈,只是並沒有畫圓滿,留下一個缺口。

 

他反問道:“這是什麼?”,“零”、“圈”、“未完成的事業”、“成功”,台下的聽眾七嘴八舌地答道。

 

他對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實,這只是一個未畫完整的句號。你們問我為什麼會取得輝煌的業績,道理很簡單:我不會把事情做得很圓滿,就像畫個句號,一定要留個缺口,讓我的下屬去填滿它。”

 

留個缺口給他人,並不說明自己的能力不強。實際上,這是一種管理的智慧,是一種更高層次上帶有全局性的圓滿。給猴子一棵樹,讓它不停地攀登;給老虎一座山,讓它自由縱橫。也許,這就是企業管理用人的最高境界。

 

 

10.寬以待人

晚飯後,母親和女兒一塊兒洗碗盤,父親和兒子在客廳看電視。

 

突然,廚房裏傳來打破盤子的響聲,然後一片沉寂。兒子望著他父親,說道:“一定是媽媽打破的。”“你怎麼知道?”

 

兒子回答:“因為沒有聽到她罵人”

 

我們習慣以不同的標準來看人看己,以致往往是責人以嚴,待己以寬。

 

 

11.認真地站在對方角度看問題

妻子正在廚房炒菜。

 

丈夫在她旁邊一直嘮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大了。趕快把魚翻過來,快鏟起來,油放太多了!把豆腐整平一下。哎唷,鍋子歪了!”

 

“請你住口!”妻子脫口而出,“我懂得怎樣炒菜。”

 

“你當然懂,太太。”丈夫平靜地答道:“我只是要讓妳知道,我在開車時,妳在旁邊喋喋不休,我的感覺如何。”

 

學會體諒他人並不困難,只要你願意認真地站在對方的角度和立場看問題。

 

 

 

12.修路理論

有一次令我印象深刻的經歷,我們要為一家企業提供一次內部員工訓練,按慣例,作為訓前調研我與該公司總經理進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這家公司的辦公室在一幢豪華寫字樓裏,落地玻璃,非常氣派。交流中,透過總經理辦公室的窗子,我無意間看到有來訪客人因不意思,頭撞在高大明亮的玻璃大門。大約過了不到一刻鐘,競然又看到了另外一個客人在剛才同一個地方頭撞玻璃。前臺接待小姐忍不住笑了,那表情明顯的含意是:“這些人也真是的。走起路來,這麼大的玻璃居然看不見。眼睛到哪里去了?”

 

其實我們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很簡單,那就是在這扇門上貼上一根橫標誌線,或貼一個公司標誌圖即可。然而,問題真正的關鍵是,為什麼這裏多次出現問題就是沒人來解決呢?這一現象背後真正隱含著的是一個重要的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即“修路原則”。

 

當一個人在同一個地方出現兩次以上同樣的差錯,或者,兩個以上不同的人在同一個地方出現同一差錯,那一定不是人有問題,而是這條讓他們出差錯的“路”有問題。此時,人作為問題的管理者,最重要的工作不是管人—要求他不要重犯錯誤,而是修“路”。

 

如果我們照以前那樣的方式思維,你會發現,只要這條路有問題,你不在這時出錯,還會有其他人會因它而出錯,今天沒人在這裏出差錯,明天還會有。比如,有一盆花放在路邊某一處,若有兩個路過時,都不小心碰了它一下,現在,正確的反應是:不是這兩個人走路不小心,而是這盆花不該放在這裏或不該這樣子擺放。

 

一般認為,如果一個人在同一個地方摔上兩跤,他會被人們恥笑為“笨蛋”,如果兩個人在同一個地方各摔一跤,他們會被人恥笑為兩個笨蛋。按照“修路”原則,正確的反應是:是誰修了一條讓人這麼容易摔跤的路?如何修正這條路,才不至於再讓人在這裏摔跤?

 

如果有人重複出錯,那一定是路有問題,比如,對他訓練不夠,相關流程不合理,操作必太過複雜,預防措施不嚴密等。

 

如果有人幹活偷懶,那一定是因為現行的規則即“路”能給他人偷懶的機會;

 

如果有人不求上進,那一定是因為激勵措施還不夠有力,或至少是你還沒找到激勵他的方法。

 

如果有人需要別人監督才能做好工作,那一定是因為你還沒有設計出一套足以讓人自律的遊戲規則;

 

如果某一環節經常出現扯皮現象,那一定是因為這段“路”上職責劃分得不夠細緻明確。

 

如果經常出現貪污腐敗現象,那一定是“路”給了他們許多犯罪的機會。

 

鄧小平同志有一句名言:好的制度能讓壞人幹不了壞事,不好的制度,能讓好人變壞。制度就是路。

 

如何做到對事不對人?

破門之道:

一方面,儘量提升人的素養,不要那麼容易被“路障”絆倒;更重要的,立即把“路”修好,讓它不容易絆倒別人。

 

只要一發現有問題,立即“修路”。這樣,就會因為“路”越來越好,而相關問題也就是越來越少,進步也就越來越多。

 

管理進步最快的方法之一就是:每次完善一點點,每天進步一點點,每個人每一次都能因不斷修“路”而進步一點點。

 

“修路”理論告訴我們,管理者的核心職責是:修路,而不是管理人。

 

 

13.五塊錢的腳踏車

美國的海關有一批沒收的腳踏車,在公告後決定拍賣拍賣會中,每次叫價的時候,總有一個十歲出頭的男孩喊價,他總是以「五塊錢」開始出價,然後眼睜睜地看著腳踏車被別人用三十、四十元買去。拍賣暫停休息時,拍賣員問那小男孩為什麼不出較高的價格來買。男孩說,他只有五塊錢。

 

拍賣會又開始了,那男孩還是給每輛腳踏車相同的價錢,然後被別人用較高的價錢買去。後來聚集的觀眾開始注意到那個總是首先出價的男孩,他們也開始察覺到會有什麼結果。直到最後一刻,拍賣會要結束了。這時,只剩一輛最棒的腳踏車,車身光亮如新,有多種排檔、十段杆式變速器、雙向手煞車、速度顯示器和一套夜間電動燈光裝置。

 

拍賣員問:「有誰出價呢?」

 

這時,站在最前面,而幾乎已經放棄希望的那個小男孩輕聲的再說一次:「五塊錢。」

 

拍賣會停止唱價,只是停下來站在那裏。

 

這時,所有在場的人全部盯住這位元小男孩,沒有人出聲,沒有人舉手,也沒有人喊價。直到拍賣員唱價三次後,他大聲說:「這輛腳踏車賣給這位穿短褲白球鞋的小夥子!」

 

此話一出,全場鼓掌。那小男孩拿出握在手中僅有的五塊錢鈔票,買了那輛毫無疑問是世上最漂亮的腳踏車時,他臉上流露出從未見過的燦爛笑容。

 

我們的生命中,除了「勝過別人」、「壓過別人」、「超越別人」之外,我們是否也同時能存著「給別人最後一絲希望」的愛心呢?那些最後不願意出價的可愛的群眾,大家卻都很有默契地幫助小男孩完成他的心願,這不就是人性可愛又溫暖的一面嗎?

 

每天我們開窗迎進滿室的陽光,但更希望終有一天我們成為別人的太陽。

 

 

14.老鷹的再生

老鷹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它一生的年齡可達70歲。要活那麼長的壽命,它在40歲時必須做出困難卻重要的決定。

 

當老鷹活到40歲時,它的爪子開始老化,無法有效地抓住獵物。 它的啄變得又長又彎,幾乎碰到胸膛。它的翅膀變得十分沉重,因為它的羽毛長得又濃又厚。使得飛翔十分吃力。

 

它只有兩種選擇 : 等死,或經過一個十分痛苦的更新再生過程。

 

150天漫長的操練,它必須很努力地飛到山頂,在懸崖上築巢。停留在那裏,不得飛翔。老鷹首先用它的喙擊打岩石,直到完全脫落。然後靜靜地等候新的喙長出來,它會用新長出的喙把指甲一根一根的拔出來,當新的指甲長出來後,它們便把羽毛一根一根的拔掉。

 

5個月以後,新的羽毛長出來了,老鷹開始飛翔。重新得力再過30年的歲月!

 

在我們的生命中,有時候我們必須做出困難的決定,開始一個更新的過程。我們必須把舊的習慣,舊的傳統拋棄,使我們可以重新飛翔。

 

只要我們願意放下舊的包袱,願意學習新的技能,我們就能發揮我們的潛能,創造新的未來。.我們需要的是自我改革的勇氣與再生的決心!

 

 

15.做自己的主人

著名專欄作家哈理斯和朋友在報攤上買報紙,那朋友禮貌地對報販說了聲謝謝,但報販卻冷口冷臉,沒發一言。
「這傢伙態度很差,是不是?」他們繼續前行時,哈理斯問道。
「他每天晚上都是這樣的,」朋友說。
「那麼你為甚麼還是對他那麼客氣?」哈理斯問他。
朋友答道:「我為甚麼要讓他決定我的行為?」

不受不快樂的事影響,做自己的主人。希望能有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