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的小雨歌词:鱼塘养殖泥鳅养殖技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4:09:01

鱼塘养殖泥鳅养殖技术

(2009-03-31 10:08:41)

泥鳅为高蛋白、低脂肪类型的高品位水产佳品,其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素有“水中人参”之美称。泥鳅养殖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效益显著等特点,是当前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特种水产养殖,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同一池中要放养同批孵化规格一致的鳅苗

放养前的准备:泥鳅的夏花培育前要抽干鱼塘的水,用漂白粉2市斤一亩全池泼洒;再暴晒3~5天,用有机肥1000斤一亩在鱼塘的塘边推放(离鱼塘地20~30cm);进水(抽水泵上用40目的网皮过滤。出水口用80目的网皮过滤)。进水50cm后的第二天(要选天气晴好)放泥鳅苗的水花(刚破膜的那种)。放苗的第二天开始泼豆浆,先用5斤一亩的黄豆(要用冷水泡到黄豆的外皮完全张开后再磨浆,一般要泡在3~5个小时)磨浆后“点(像下下雨一样,淡而点子小)”泼,5天加黄豆后“云(像天上的云装,一片一片的)”泼。25天后可以停黄豆浆了。

3天后在堆有机肥的地方去观察。可以看到1cm左右的泥鳅苗了。25天左右就可以长到3厘米左右了。

长成3cm左右的鳅苗开始有钻泥习性时即可转入成鳅养殖。

鳅种放养前可用盐水消毒3~5分钟。

每平方米放3cm左右的鳅种50-60尾。在泥鳅池中可适当培养草、鲢、鳙等中上层鱼类夏花鱼种,不宜搭配罗非鱼、鲤、鲫鱼等。

投饵与日常管理

刚下池的鳅苗,需投喂轮虫、小型浮游植物等用适口饵料,同时适当投喂熟蛋黄、鱼粉、豆饼等精饲料。鳅苗体长达到5cm时,已可摄食水口昆虫、有机物碎屑等,并可投喂煮螺蚌肉等动物性饲料投喂,每日2-3次;同时,在饲料中逐步放在离池底5cm左右的食台上。初期日投饲量为鳅苗总体重的2-5%,后期5-10%。泥鳅喜肥水,应及时追施经发酵的鸡、鸭;猪粪等有机肥,每次用量约50kg/100平方米。

日常管理
  做好水质管理,及时加注新水,调节水质。还应根据水质肥度进行合理施肥,池水透明度控制在15-20cm,水色以黄绿色为好。当水温达到30摄氏度时要增加水的深度;当泥鳅常游到水面浮头“吞气”时,表明水中缺养,应停止施肥,注入新水。冬季要增加池水深度,并可在池角施入经发酵后的牛粪、猪粪等厩肥,以提高水温,确保泥鳅安全越冬。

病害防治
  泥鳅的病害比较多,分成敌害和疾病两大类。其中,敌害主要是指危害性生物、农药和公害物等,此外是各种疾病。病害的防治以不产生公害为原则,防止敌害防止危害性生物入侵
  泥鳅苗、种期的敌害生物主要有蝌蚪与蛙类、水生昆虫和幼虫、鸟类(由于现在的白鹭越来越多了,它吃泥鳅是很厉害的,整个周期都要特别注意防范)及其肉食性鱼类(如鲶鱼、鳜鱼和乌鳢)等。为了防备这类生物的危害,养殖环境必须设置防护设备,以防备蛙类侵入,如果发现蛙类应及时捕杀,捞出蛙卵;养鳅环境必须清除肉食性鱼类,并设防备进水时混入。防止农药和公害物的流入:凡是农田农药排放水,污染的工业用水等公害物,一律严禁流入养鳅水体。
水霉病:病鳅体表附着白色毛状水霉。此病多发生于水温较低时期,当鱼体受伤时极易感染。
  防治办法:1.捕捉、运输泥鳅时,尽量避免机械操作;2.用食盐水浸洗病鳅3-5分钟(一吨水用1市斤盐)。
赤鳍病:由短杆菌感染所致。病鳅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白腐烂。防治方法:用1ppm浓度漂白粉全池泼洒;或到渔药店买专用药物治疗。
寄生虫病:主要由车轮虫、舌杯虫和三代虫等寄生所致。病鳅体瘦弱,常浮于水面,不安,或在水面打转,体表黏液增多。防治方法:用硫酸铜0.5市斤(国产)或0.3市斤(进口的)花水后全池泼洒
气泡病:病鳅浮于水面。因水质过浓(过肥)而引起,主要危害鱼苗。防治方法:1.立即冲入清水;2.及时清除池中腐败物,不施用未发酵的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