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君罗喉mv:龙永图首次公开发表18年前文章 揭秘“复关”历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9 13:31:12

2011年是中国入世10周年,距1986年提出“复关”25年。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举办了“龙行天下,风起南方”中国入世十周年总论坛,龙永图应邀出席,在会上讲话引用了几段他在1993年一本内部刊物上写的文章的几段话。

龙永图表示,“近20年了,那时写的关于“复关”的文章应该是比较真实的,况且是为一个内部刊物所写,可以更坦诚一些。于是想起把这篇文章首次公开发表,纪念入世十周年,同时让今天的人们,特别是年轻人了解当年谈判的一段历史,并从中得到一些宝贵启示。”本报略作删节刊登,以飨读者。

1999年11月25日,中美双方就中国加入WTO达成协议。IC供图

  ●整个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是市场法则、价值规律,因此经济运行的机制只能是市场经济;中国不应例外,否则中国经济就按另一套规则在运行,从而难以加入世界经济体系。

  ●没有一个发展中国家因为入关导致民族工业衰落和破产。

  ●我们面临的特殊挑战是:各级政府能否改变观念,简政放权,在逐步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市场规则过程中,使企业成为真正自主经营的产权主体。

  2011年是中国入世10周年,距1986年提出“复关”已25年,“入世”也十年了。前些日子,我参加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举办的“龙行天下,风起南方”中国入世十周年总论坛,应邀在会上讲话,引用了几段我在1993年一本内部刊物上写的文章。近20年了,那时写的关于“复关”的文章应该是比较真实的,况且是为一个内部刊物所写,可以更坦诚一些。于是我想起把这篇文章首次公开发表,纪念入世十周年,同时让今天的人们,特别是年轻人了解当年谈判的一段历史,并从中得到一些宝贵启示。 ——龙永图

  “复关”,这是人们对恢复中国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一种高度概括、形象的说法,极生动地赋予了中国恢复在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深刻含意——那种中华民族迎接巨大挑战的勇气和决心。正因为它的简明和深刻,近年来几乎街头巷尾、大小报端都在谈论“复关”。

  谈到“复关”,人们自然回想起20多年前,我们在毛主席周总理的亲自指挥下,胜利进行的一场外交攻坚战。这场斗争历经数年,排除万难,终于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当时,中国掀起了一股“联合国热”,世界掀起了一股“中国热”。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标志着中国重返世界政治外交舞台,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随后,中国陆续恢复了在联合国系统内十几个国际经济组织和专门机构的合法席位。但是,由于当时的中国在经济上闭关自守,发展经济也没有置于国家工作的中心地位,中国进入世界各经济组织的工作没有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

  1986年起,中国开始寻求恢复在关贸总协定的缔约国地位。那时,恢复谈判主要作为一场外交斗争在进行,目的是重返最后一个重要的国际经济贸易组织。由于是外交斗争,谈判由一个很小的班子在日内瓦进行,中国恢复关贸总协定地位的谈判进程鲜为人知。

  开始几年,在日内瓦的谈判班子面临极困难的形势。最大的困难是关贸总协定把市场经济奉为最高准则;而我们对市场经济则讳莫如深,谈虎色变。由于在市场经济这个根本问题上无法突破,谈判只能局限于研究策略的变化,推敲措词的应用,这就注定了谈判僵持局面的持续。

  直到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中,以雄伟气魄打破了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所特有的传统观念,提出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这次思想大解放,不仅打破了传统中国经济体制的精神枷锁,同时解放了在日内瓦关贸大楼的谈判者们。中国谈判者和外国对手终于在市场经济这个问题上找到了共同语言,谈判开始进入真正的对话。

  与此同时,我国的谈判者们意识到,恢复中国在关贸总协定的地位,将对国内的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深远影响,为了做好恢复总协定地位的工作,对外谈判必须与国内的准备密切配合。于是,经贸战线的同志及研究关贸总协定的专家们,在丢掉了“莫谈市场经济”的包袱以后,大胆走向社会,全力宣传中国恢复在关贸总协定的缔约国地位,实质上就是要使中国市场与世界市场逐步融合,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逐步接轨,而这个“融合”和“接轨”的前提条件就是中国必须搞市场经济。

  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伟目标后,人们更关心中国恢复关贸总协定地位的谈判,热烈讨论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迎接世界市场挑战的重大问题。

  人们逐步认识到:如果把恢复中国在关贸总协定的地位说成“复关”,这个关就是世界市场经济的大关。由于邓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和十四大的巨大影响,使中国重返国际经济贸易组织这个政治外交课题,同时变成了事关改革开放大业的经济问题,使恢复在关贸总协定地位的工作与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联系起来。这不仅给恢复关贸总协定地位的工作赋予了丰富内涵,而且在政治和外交斗争为经济这个中心服务方面,向我们提供了新的经验。

  根据关贸总协定的规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加入关贸总协定,首先要接受关贸总协定对它的经济贸易体制的审议。关贸总协定带有强烈契约性质,它的成员不叫“成员国”,而称“缔约方”——签订合同的一方。这个“合同”就是关贸总协定在过去四十多年中制定的管理和调节国际经济贸易运作的一整套国际规则。由于它的契约性质,关贸总协定在接受新缔约方时,就要认定申请国是否具有履行这一套国际规则的基本条件。对关贸总协定来说,这个基本条件就是申请方必须实行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因为几乎所有缔约方都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和规则运行。如果申请方不实行市场经济,新缔约方将会游离于关贸总协定管理的世界市场之外,只有象征意义。

  为了认定中国复关的资格,关贸总协定在1987年11月成立了一个“中国工作组”,着手审议中国的经济贸易体制。

  按过去的观念,中国不能在国际组织接受其他国家对自己经济贸易体制的审议,那意味着“内政的干涉”。然而,1987年的中国毕竟已对外开放近十年,我们逐渐认识到要对外开放,就要外界了解中国,包括了解中国的经济贸易体制,何况实施对缔约方经济贸易体制的审议机制,是关贸总协定的国际惯例。于是中国的谈判班子开始在日内瓦接受“审议”,面对一百来个缔约方铺天盖地的问题,“审议”过程很艰苦。

  中国谈判者的最大困难是怎么解释清楚现行的经济制度,既不能说是搞市场经济的,又要说明现行经济制度使我们有能力履行关贸总协定这套以市场经济为根本的国际规则,因此应该尽早恢复中国的缔约国地位。

  当时,我们把中国的经济体制说成是“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商品经济体制”。这一提法引发了无数问题。一种观点认为,在经济运行时,有时以计划为主,有时以市场为主,这就造成了经济体制的不稳定性和不可预见性。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作为基本的经济运行机制,计划与市场不可能结合,不是计划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面对这些质疑,中国的谈判者试图说明计划与市场是可以结合的,但同时又在思考:在中国,整个经济运行遵循的基本规律是什么,这个规律所决定的基本运行机制又是什么?

  关贸总协定的许多缔约方指出,在社会化生产发展到今天的世界经济,整个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是市场法则、价值规律,因此经济运行的机制只能是市场经济;中国不应例外,否则中国经济就按另一套规则在运行,从而难以加入世界经济体系,中国重返关贸总协定的前提条件尚不存在。

  这的确是对中国经济体制一针见血的“审议”。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无法接受这一判断。直到邓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和十四大召开,我们才逐步认识到:作为经济的基本运行体制,我们必须在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之间选择,而标准是是否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我们还认识到:无论在什么国家,什么社会制度下,经济运作的市场法则、价值规律、竞争机制等都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属于客观范畴的规律;而计划只是国家用来调节经济运行的手段,属于主观范畴的行为。如果计划要和什么结合,它应和国家的财政、税收、价格、金融等政策结合,成为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经济运行的基本体制,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不能相提并论。

  由于这一认识上的重要突破,谈判者在十四大以后举行的关贸总协定中国工作组会议上郑重宣布: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其一般特征来说,同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并不存在根本区别。所不同的只是,中国的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这是一次经济理论上的突破,在关贸总协定这个信奉市场经济为经典的世界经济贸易组织中引起了巨大反响。

  社会主义中国同样可以实行市场经济,这不仅使中国在重返关贸总协定这个国际组织方面,而且在走向世界经济一体化方面,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经济和民营经济“接轨”在理论上、观念上的障碍已经扫除,“接轨”只是时间问题了。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市场

  根据关贸总协定的规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加入时,还必须同各缔约方签订一个议定书。并进行一系列关税和非关税减让谈判。关贸总协定各缔约方同我方举行这些谈判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中国全面降低关税,并逐步减少包括进口许可证、配额、审批、计划这类非关税措施,使中国市场更大地向世界开放。与此同时,概括权利与义务平衡的原则,中国在复关后将享受关贸总协定各缔约方过去四十多年来经过谈判所达成的各种优惠贸易条件,使中国更广泛地进入世界市场。

  既要向国外打开中国的市场,又要进军世界市场,这对中国企业来说,无疑是双重挑战。当然,打开中国的市场,并不就是“国门大开”、“洋货泛滥”。在关贸总协定的谈判者们将按照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制定健全的符合国际规范的关税税率体制,同时参照国情,对一些进口品保留必要的非关税措施。

  但是,关贸总协定不允许缔约方对自己产业进行长期保护,确需保护的,也必须有取消保护的时间表。1992年的中美市场准入谈判,实际上可以看作中国放关过程中关于关税和非关税减让谈判的一次前哨战。这次谈判后,中国对外承诺了取消一系列产品的进口许可证的时间表,比如复印机,中方承诺3年后取消进口许可证,这就意味着向中国的复印机行业亮出了“黄牌”——必须在3年内完成行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更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3年后在世界市场上和各国的复印机企业全面竞争。

  中方还同关贸总协定各缔约方进行广泛的关税和非关税谈判,通过这些谈判,更多产品列入国家取消保护的时间表内。这个时间表无疑对中国广大的产业部门加速参与国际竞争,产生前所未有的紧迫感。

  许多人怀疑,中国能不能经受得住这场国际大市场竞争的考验。

  带着这个问题,谈判者在日内瓦曾向众多的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代表请教,请他们谈入关的历史经验。经验教训尽管不同,但有一条基本结论:没有一个发展中国家因为入关导致民族工业的衰落和破产。道理很简单,每个国家都有关税“守关”,还有一套国内的法律“保驾”。更重要的是:在市场经济中,企业适者生存,竞争和淘汰的结果,总会产生一批有活力的企业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并使整个产业结构合理化。

  一个拉美发展中国家代表告诉我们,入关前他们曾犹豫重重,在关贸总协定已经同意他们入关的情况下,还在关外徘徊了7年,就是担心自己的工业被冲垮。然而,一旦入关,他们却发现自己企业的表现之好异乎寻常。有竞争能力的企业迅速“出关”,打入国际市场,竞争能力较差的企业极力与国外投资者合资合营,壮大发展自己,一些没有竞争能力的企业转向第三产业,如玩具工厂迅速转为经营玩具的公司。当然,也有一些企业破产,但带来的总体失业率不高于入关前。用他们的话说,入关的过程成了经济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催化剂”,入关以后企业变得更有竞争力。

  当然,比起其他发展中国家,在经受入关的考验方面,我们有独特的优势,也面临特殊的挑战。

  我们的主要优势在于,在遭受国外产品冲击、出现某些社会问题时,我们的制度具有更大的弹性来吸收、消化和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面临的特殊挑战是:在现代的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下,各级政府能否改变观念,简政放权,在逐步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市场规则过程中,使企业成为真正自主经营的产权主体。一大批自主经营、追求效益、充满活力的企业是建立市场经济的关键,也是在世界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中华民族勤劳坚毅,国人发明创新与经营的特点在世界上有口皆碑。通过改革,企业一旦获得全面参与平等竞争的权力和机制,通过对外开放,特别是恢复在关贸总协定的缔约国地位后,企业又进一步取得更广泛地参与世界市场竞争的平等机会,整个世界都会惊异地发现,中国的企业、企业家将前所未有地进入世界市场,并在竞争中经受考验。通过复关,提高中国企业素质,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具有深远意义。

  中国向世界市场的运行规则靠拢

  关贸总协定不仅是一个国际经济贸易组织,而且是一整套规范世界市场运行的国际规则。关贸总协定成立四十多年来,通过八轮多边贸易谈判,达成了众多的国际协议、守则、公约。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后,又有一大批新的国际协议和规则出台。由于世界市场运行的规模不断扩大,国际经济贸易不断深化,新问题层出不穷,不断出现新的市场规则,这是必然趋势。

  由于关贸总协定的这一重要特点,复关就有两层意思。除了重返世界最有影响的国际经济贸易组织,还意味着我们将承诺在对外经贸工作中按关贸总协定的一套国际规则办事。要按国际规则办事,国内必须有一套与之衔接配套的国内经济立法。在这方面,谈判者们面临着不少困难。至今中国还没有一本外贸法,更不要提诸如反倾销法、反补贴法等更细的法律规则了。法律不健全,不仅使我们在处理双边国际经贸关系中处于不利地位,也使人们在复关谈判进程中不能充分利用法律的武器。

  加快经济立法,不仅是复关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它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完全一致。现在,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一个道理: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现代市场经济的成功,取决于制定并实施一整套确保市场秩序的法规体系,这样处在市场经济中的政府、企业、个人的行为才能有法律的规范。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把加快经济立法作为第一位任务,这是极其正确的。这一决定,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的入关进程。我国迅速形成一套符合国际惯例的市场规则,将加速我国的对外开放,为我国市场与世界市场的接轨创造最重要的条件。

  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自从我国在关贸总协定中国工作组上宣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以来,大多数缔约方都认为中国入关的条件已经成熟,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纷纷表示要加快中国工作组的谈判进程,使中国尽快恢复在关贸总协定的缔约国地位。但少数西方缔约方却仍在制造障碍,拖延谈判,并散布中国入关的悲观论调。他们制造种种借口,但归根结底是怀疑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条件下,在公有制为主的条件下,中国是否可以真正实行市场经济。这当然是把经济贸易问题政治化的惯用手段,而政治化是直接违背关贸总协定这个国际经济贸易组织的宗旨和原则的。

  由于市场经济是在私有制社会里产生的,这些卫道士当然要视市场经济为他们的“专利”。实际上,市场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不在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只要商品经济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的阶段,不论在什么所有制下,整个经济都按一个客观经济规律——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

  在承认艰巨性和复杂性的同时,我们应有信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事实已经证明,通过加快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抓紧进行价格改革,积极健全市场法则,发展完善的市场体系,通过认真的政府职能转化,改善和加强宏观经济调控,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社会主义中国在向市场经济迈进中,经济蓬勃发展,中国大市场正引起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这不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个充满活力的不断发展的现实吗?

  那些设置障碍,企图把中国排斥在关贸总协定之外的人应看到,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有力地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关贸总协定总干事邓克尔先生指出:中国的市场已成为世界市场最有活力的一部分。把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中国排斥在关贸总协定之外是不明智的。关贸总协定将会因为没有中国,世界市场将会因为没有中国的广大市场,而黯然失色。

  我们有信心,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在关贸总协定的缔约国地位必定得到恢复。

  (作者时任关贸总协定中国谈判代表团秘书长、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际司司长,刊发时有删节,全文见http://www.infz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