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世经纶一页书纹身: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探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9 04:35:51
网络教研首页 | 成长博客 | 教育论坛 | 资源互动平台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探索

民勤县北街小学    黄明本

我校到今年已经是第七个课改年头了,可是以往“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课内,轻课外;重师评,轻生评;重书本,轻实践”的评价弊端日益显露,并逐渐成为约束新课程实施的主要难题。主要表现在:

1、评价体系与考试制度过于强调形式,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2、评价指标单一,过于关注学习成绩的结果,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

3、评价方式单调,过于重视纸笔测验,强调量化成绩,对其他考查方式和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

4、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从评价理论的有关观点来分析,这样的评价方式属于总结性评价,而且是一种定量而非定性的总结性评价,大多是在课程或单元学习告一段落或完成之后通过一次考试进行的。这种评价对于教师来说,作用是能通过这种评价了解近期教学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然后对下一步的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对于家长来说,起着反馈汇报的作用;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也只是个模糊的反馈,即只能从分数上判断本阶段的学习与别的同学比起来是好还是差。只有少数懂得做试卷分析的学生才能从分数背后看到存在的问题,才能进行有效的定性评价,从而对以后的学习才会有针对性的指导作用。虽然评价体系方面的改革近些年也有诸多出台的建议与办法,但我们的老师在实际操作中还是显得有些滞后,甚至是无所适从,所以难免让人有“穿老鞋走新路”的感觉。

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最近,对我校学生语文学习的评价,我们已着手进行摸索、修改,希望能在实践中找到一条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语文评价制度。具体思路与做法如下:

(一)构建自主的课堂评价模式,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

 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评价者,是绝对的权威,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评价,老师说好就是好,老师说不好就是不好,学生没有反抗的理由。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张评价方式多元化,可以是学生自评,也可以是学生互评,还可以师生共评等。这样,通过多维度、多侧面的综合性评定,既让学生获得分享成功的喜悦,又让他们找到自己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学习评价为学生的发展所服务,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内部动力,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这种自主评价模式的特点是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变学生的被动为主动:

1、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是否得到充分的发挥,我们可以从以下四种状态来判断,即情绪状态、思维状态、交往状态和目标状态。只有四种状态的协调统一,我们才能对课堂教学作出比较客观准确的评价。否则,课堂上就会出现“小手如麻”、“对答如流”的“泡沫现象”,或者出现教师一个人的“独台戏”。要达到四种状态的协调统一,教师的教学方式、评价方式显得尤其重要。       

2、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了课堂的主旋律,教师只要充当导演、评委或编剧的角色即可。如:教学《蝴蝶王国》一课,我布置了这样的预习作业:每人课外收集有关蝴蝶的信息或者到郊外捕捉几只不同种类的蝴蝶带到学校以便课上交流。课堂上,学生争先恐后地介绍自己查找的资料,捕捉蝴蝶的经过,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又如,在教学一些文字优美的散文时,这样的问题屡见不鲜: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并说明理由,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学生的积极性较高,每次都能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积极动脑、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好习惯,变学习方式的被动为主动。

3、      重过程轻结果促发展

       “重结果轻过程”是以往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十分明显的弊端。所谓重结果,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问题的答案,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而忽略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忽视了学生在新知识学习中的思维过程,情感体验,以及探索实践的过程。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上,要让学生通过感知、领悟、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知识形成的规律。新课程强调,要把过程与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要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我探索、思考、观察、体验、操作、想象和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同时又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这种自主评价模式的评价活动主要有四个基本环节构成:

1、进行背景分析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真实的学习基础,评价出起点的学习状况。

2、注重目标评价,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需求,客观地的确定学习目标,发展努力的方向。

3、强调过程评价,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鼓励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努力,并在具体教学情境中师生双方合作开展日常学习目标评价,评出努力进取的程度与水平。

4、突出结果评价,让学生把学习的实际成绩与起点、过程努力程度加以比较,自主测定阶段性学习成绩,客观地进行结果的“自主”把握,得出“真实的评价”结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自然也是评价的主体,因此,要把评价权还给学生,“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实现学生对课堂学习的自主性评价。

古人曰:吾日三省吾身。现在的教学中,许多教师的教学评价,确切地说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单一地寄于单元检测、期中、期末考试,以分数论“英雄”、论“成败”。方法虽简单但片面,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之真实。所以,我们大力提倡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来总结、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教给学生自我评价的思路与方法,在分析听课、分析作业、分析习惯、分析思维等学习过程展示的过程中学会分析、学会评价,逐步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从而不断地调整自我、更好地把握自己。在学生回顾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时,我们不必强调一种形式,而是要注重学生对自己学习成绩、能力水平的客观认识,倡导自己和自己比,进步就是成功,激励学生的内在动因,从课内沿伸到课外,从校内拓展到校外,使学生通过自我评价、自我总结、自我教育,在个体或集体的动态发展中,不断完善自我。

(二)加强对考试制度的改革,对命题的研究

对考试命题的改革、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向来是社会、家长关注的焦点,我们在这些方面进行了以下尝试。

1、建立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的评价制度

评价在课程实施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激励作用和质量监控作用。根据新课程标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及“学习过程与方法”都应该成为评价的内容。单元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只偏重于考查对知识的记忆,却无法考查学生在真实的、动态的情景中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方面的观察、记录、分析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操作能力、应用及创造能力进行评价?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包括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合作学习、观察能力、创造精神等。在教学中,我们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方法,充分体现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写作知识与操作知识相结合,学习成绩与学习方法相结合,笔头测试与口头测试相结合,平时检测与期末考查相结合,既注重知识的学习又注重能力的培养。力求评价指标多元化,评价方式民主化,评价机会多次化,评价内容合理化。在评价过程中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评、教师评相结合的形式。

(1)注重对学生的过程评价。具体的说,采用积分制,过程评价占50%,终结性评价占50%。开学初,给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册,收集学生平日的测查、综合性学习材料等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的资料,作为教师对学生全面评价的依据。过程性评价包括:识字写字、诵读欣赏、口语表达、探究学习、朗读、背诵的内容、平时作业、课堂讨论等内容;终结性评价主要是平时、期中、期末的成绩。这种分阶段进行的评价方式,改变了传统考试“时间紧、任务大、偶然性大”的弊端。

(2)是积极改进考查、考试的内容和方式。根据教材进度,定期进行单元测试。在命题内容、考试方法、结果处理等方面进行专项研讨。语文考试增加了课外阅读、朗读、背诵、口语交际等考核内容。如:低年级增加口试,主要内容是读拼音、读词语、读句子等,中高年级增加读课文、听写句子、写段等内容。语文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中期末成绩组成,平时分值占50分,期中期末成绩占50分。

  2、增加开放性试题,培养学生个性。

多用开放式的问题测评学生。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像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问题一样,总是存在着多种正确的解决方法。传统的应试教育崇尚标准答案,对学生的评价测试题目也是标准化命题。这种模式,压制学生提出不同见解,抹杀学生”标新立异”的创造个性。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善于联想和想象,智力活动丰富多彩。评价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要在测评题目上加大改革力度,多用开放式的题目,不要局限在知识的记忆方面,应该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或者对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提出自己的设计和创意。这种问题,往往不止一个答案,可以测评出学生的真实水平,特别是能够测评学生非认知领域的素质。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参与评价

活动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每个单元的阅读教学内容结束后,我都要安排一次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能。他们的思维、想象、表达、绘画、书写、判断、组织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这时,教室就成了一个社会的小舞台,学生既是演员,也是观众,还是评委。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教学结束后,我安排了这样一个活动“与花儿交朋友”。课前,我要求学生亲自去大自然找到自己的“知心朋友”,通过观察、上网查询、翻阅资料去了解它。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可高啦,没有主持人,他们一个接着一个,井然有序地走上讲台,向同学介绍自己的“朋友”。每个学生既是听众,又是评委,评比出了一等奖2人,二等奖6人,三等奖10人,其余的为鼓励奖。这次活动,全班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上台介绍的多达30人,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

 (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公正

  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评价者,教师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一举一动,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显得非常重要。“多鼓励,少批评”应贯穿于评价过程的始终。同时,奖励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即:体现学生基础学习与能力的差异,对课程学习中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给予奖励;激励学生学习基础与能力的差异,根据学生基础的差异在学习过程的发展给予奖励;对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积极、个体特长发挥显著的学生给予奖励。

 总之,我们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要转变观念,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评价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每位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