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狼烟歌词:2222周年,广州建城年代是怎样确定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3:09:52

 

■纪念广州建城2222周年

 

 

□袁钟仁

图:历经两午多年的发展,广州传统中轴线并未受城市扩展的影响,这在国中城市发展史上是罕见的。图为广州传统中轴线上的重要建筑——中山纪念碑和中同纪念堂。

广州建城的历史早于伦敦、巴黎、柏林、莫斯科、新德里、东京、纽约等世界名城。有关广州建城的年代,曾有过热烈的讨论……

1990年,中山大学物理系李文冲副教授在澳大利亚得悉:当地举办澳洲开放200周年的活动,十分热闹,英国女王也亲临庆典。他回国后上书广州市人民政府,建议举办市庆或城庆。要举办城庆,首先得确认建城年份。

根据市政府的指示精神,1991年5月15日,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和广州古都学会召开座谈会,参加的有本市高校、科研单位和专业部门的教授、学者和专业人员,笔者有幸躬逢其盛。

会上各抒己见,观点并不统一。关履权教授等人认为:广州建城始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南海郡尉任嚣兴建的番禺城;曾昭璇教授等人则认为广州建城始于周夷王八年(公元前887年)的“楚亭”(又作“楚庭”);还有人提出:东吴黄武五年(公元226年)设置广州,建城应以此时为始。

会后编印《关于历史名城广州城庆问题的讨论(一)》,分送很多单位征求意见。同年8月3日和5日,召开两次座谈会,作家秦牧、陈残云认为建城应以历史记载为准,“楚庭”只是传说,神话、传说不宜作为历史依据,但神话、传说也应重视。秦牧还说:一个城市的名字会有多次改变,重要的是它开始建城的年代。

考古学家黄淼章把史籍记载和出土文物相结合,作出令人信服的论证。会后编印《关于历史名城广州城庆问题的讨论(二)》,再次广泛征求意见,取得共识后上报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府,由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定广州建城始于公元前214年任嚣所建番禺城。

岭南没有“楚亭”和南武城

为什么“楚亭”、南武城不能作为广州建城之始?因为司马迁《史记·楚世家》只是说:周夷王时候(公元前894—前879年),王室衰弱,诸侯相侵,楚子熊渠便去攻打附近的庸国、杨粤国、鄂国。据南北朝宋裴駰《史记集解》、唐朝司马贞《史记索隐》和张守节《史记正义》等书的注释,庸国在今湖北省西北部、邻近陕西省的竹山县附近;杨粤国和鄂国在今湖北省西北部的房县、竹溪、保康与河南省西南部的邓县、新野之间。这些地区远离岭南数千里。

东晋时候,天下大乱,中原等地人士纷纷南迁,于是出现关于岭南的神话、传说。唐朝岭南都护、本管经略使马摠撰《通历》说:“周夷王八年(公元前887年),楚子熊渠伐杨越,自是南海事楚,有楚亭。”他把《史记》的杨粤误解为越(古代“粤”、“越”两字通用),周夷王时候变成周夷王八年,即距今2895年。

位于汉水上游的楚子熊渠,绝对不可能跨越长江、五岭而在今广州建城,所以宋朝晁公武《郡斋读书》、王应麟《玉海》和清朝阮元《广东通志》都认为马摠《通历》的记载不可靠。由此可见,岭南从来就没有“楚亭(庭)”。现今越秀山南麓那座“古之楚亭”石牌坊,乃是清朝好事者制造的假古迹。

至于在岭南建南武城的记载,始见于东汉刘晔撰《吴越春秋》。可是,据班固《汉书·地理志》注文:南武城在会稽郡娄县,即位于今江苏省昆山县附近,远离广州数千里。再者,《吴越春秋》亦非信史。

番禺建城后是否迁址,这是一件大事。早在1962年,以治学严谨著称、研究广州历史地理作出贡献的徐俊鸣教授对笔者说:广州建城后从未迁址,这是十分罕见的现象。

《史记·南越列传》的记载很清楚: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派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消灭南越国。次年冬,两军在番禺城下会师,路博德驻军城北,派人招降;杨仆驻军城南,在黑夜用火攻。冬天吹北风,位处城南用火攻,看来效果不大。次日黎明,城中军民纷纷向路博德投降。因攻城战为时甚短,番禺城没有被严重破坏,很快得以恢复。

由于汉朝取消南越国关卡,大批中原和各地商人前来番禺贸易,市场十分兴旺,所以《史记·货殖列传》盛赞番禺是全国19个繁荣的都会之一(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只有两个都会,另一为吴,即今苏州)。《汉书·地理志》还说,来番禺贸易的很多成了富豪。大量中外史料证实,从此番禺(广州)一直成为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港口。

过了1700多年,清初顾祖禹《读史方舆记要》认为汉武帝消灭南越国,番禺城被毁,便在城南60里,今龙湾、古霸之间再建一座番禺城作为南海郡治,原来的番禺城改称越城。直到300多年后,即汉建帝十五年(210年),交州刺史步骘看见越城损坏,进行重建后作为交州州治,越城复名番禺。

那座新建的番禺城不见于史籍,后人认为顾氏所说没有依据。如果查阅比顾祖禹早1000多年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那记载就比较清楚可靠。《水经注》说:步骘来到赵佗国都旧址,看见的原野,“高则桑土,下则沃衍”,这说明当地养蚕织绸、农业发达。市场上“珍怪异物,千种万类,不可胜记”,这说明对外贸易兴旺,完全是一派国际都市的风光。步骘称赞说:“斯诚海岛膏腴之地,宜为都也。”其后把交州治从广信(今广西梧州)迁来番禺。德国学者夏德(F·Hirth)说:“中国与罗马等国贸易,自公元三世纪以前,即以广州及其附近为终止点,是时广州已为海上贸易要冲。”上述中外史料,足证番禺城没有被毁而迁址。

(编辑:CY)

 

■纪念广州建城2222周年

□袁钟仁

图:历经两午多年的发展,广州传统中轴线并未受城市扩展的影响,这在国中城市发展史上是罕见的。图为广州传统中轴线上的重要建筑——中山纪念碑和中同纪念堂。

广州建城的历史早于伦敦、巴黎、柏林、莫斯科、新德里、东京、纽约等世界名城。有关广州建城的年代,曾有过热烈的讨论……

1990年,中山大学物理系李文冲副教授在澳大利亚得悉:当地举办澳洲开放200周年的活动,十分热闹,英国女王也亲临庆典。他回国后上书广州市人民政府,建议举办市庆或城庆。要举办城庆,首先得确认建城年份。

根据市政府的指示精神,1991年5月15日,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和广州古都学会召开座谈会,参加的有本市高校、科研单位和专业部门的教授、学者和专业人员,笔者有幸躬逢其盛。

会上各抒己见,观点并不统一。关履权教授等人认为:广州建城始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南海郡尉任嚣兴建的番禺城;曾昭璇教授等人则认为广州建城始于周夷王八年(公元前887年)的“楚亭”(又作“楚庭”);还有人提出:东吴黄武五年(公元226年)设置广州,建城应以此时为始。

会后编印《关于历史名城广州城庆问题的讨论(一)》,分送很多单位征求意见。同年8月3日和5日,召开两次座谈会,作家秦牧、陈残云认为建城应以历史记载为准,“楚庭”只是传说,神话、传说不宜作为历史依据,但神话、传说也应重视。秦牧还说:一个城市的名字会有多次改变,重要的是它开始建城的年代。

考古学家黄淼章把史籍记载和出土文物相结合,作出令人信服的论证。会后编印《关于历史名城广州城庆问题的讨论(二)》,再次广泛征求意见,取得共识后上报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府,由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定广州建城始于公元前214年任嚣所建番禺城。

岭南没有“楚亭”和南武城

为什么“楚亭”、南武城不能作为广州建城之始?因为司马迁《史记·楚世家》只是说:周夷王时候(公元前894—前879年),王室衰弱,诸侯相侵,楚子熊渠便去攻打附近的庸国、杨粤国、鄂国。据南北朝宋裴駰《史记集解》、唐朝司马贞《史记索隐》和张守节《史记正义》等书的注释,庸国在今湖北省西北部、邻近陕西省的竹山县附近;杨粤国和鄂国在今湖北省西北部的房县、竹溪、保康与河南省西南部的邓县、新野之间。这些地区远离岭南数千里。

东晋时候,天下大乱,中原等地人士纷纷南迁,于是出现关于岭南的神话、传说。唐朝岭南都护、本管经略使马摠撰《通历》说:“周夷王八年(公元前887年),楚子熊渠伐杨越,自是南海事楚,有楚亭。”他把《史记》的杨粤误解为越(古代“粤”、“越”两字通用),周夷王时候变成周夷王八年,即距今2895年。

位于汉水上游的楚子熊渠,绝对不可能跨越长江、五岭而在今广州建城,所以宋朝晁公武《郡斋读书》、王应麟《玉海》和清朝阮元《广东通志》都认为马摠《通历》的记载不可靠。由此可见,岭南从来就没有“楚亭(庭)”。现今越秀山南麓那座“古之楚亭”石牌坊,乃是清朝好事者制造的假古迹。

至于在岭南建南武城的记载,始见于东汉刘晔撰《吴越春秋》。可是,据班固《汉书·地理志》注文:南武城在会稽郡娄县,即位于今江苏省昆山县附近,远离广州数千里。再者,《吴越春秋》亦非信史。

番禺建城后是否迁址,这是一件大事。早在1962年,以治学严谨著称、研究广州历史地理作出贡献的徐俊鸣教授对笔者说:广州建城后从未迁址,这是十分罕见的现象。

《史记·南越列传》的记载很清楚: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派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消灭南越国。次年冬,两军在番禺城下会师,路博德驻军城北,派人招降;杨仆驻军城南,在黑夜用火攻。冬天吹北风,位处城南用火攻,看来效果不大。次日黎明,城中军民纷纷向路博德投降。因攻城战为时甚短,番禺城没有被严重破坏,很快得以恢复。

由于汉朝取消南越国关卡,大批中原和各地商人前来番禺贸易,市场十分兴旺,所以《史记·货殖列传》盛赞番禺是全国19个繁荣的都会之一(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只有两个都会,另一为吴,即今苏州)。《汉书·地理志》还说,来番禺贸易的很多成了富豪。大量中外史料证实,从此番禺(广州)一直成为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港口。

过了1700多年,清初顾祖禹《读史方舆记要》认为汉武帝消灭南越国,番禺城被毁,便在城南60里,今龙湾、古霸之间再建一座番禺城作为南海郡治,原来的番禺城改称越城。直到300多年后,即汉建帝十五年(210年),交州刺史步骘看见越城损坏,进行重建后作为交州州治,越城复名番禺。

那座新建的番禺城不见于史籍,后人认为顾氏所说没有依据。如果查阅比顾祖禹早1000多年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那记载就比较清楚可靠。《水经注》说:步骘来到赵佗国都旧址,看见的原野,“高则桑土,下则沃衍”,这说明当地养蚕织绸、农业发达。市场上“珍怪异物,千种万类,不可胜记”,这说明对外贸易兴旺,完全是一派国际都市的风光。步骘称赞说:“斯诚海岛膏腴之地,宜为都也。”其后把交州治从广信(今广西梧州)迁来番禺。德国学者夏德(F·Hirth)说:“中国与罗马等国贸易,自公元三世纪以前,即以广州及其附近为终止点,是时广州已为海上贸易要冲。”上述中外史料,足证番禺城没有被毁而迁址。

(编辑:CY)

 

声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否则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金羊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