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之重叠txt下载:会计游戏翻新 揭密上市公司六大招数粉饰财报 [和讯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4 00:36:38
财务报告作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最主要的载体,是投资者了解公司经营状况最可靠的渠道,然而由部分上市公司操纵的会计游戏从来没有停止过。通过汇总研究1362家沪深上市公司披露的2005年度财务报告,我们发现并总结了这些“高手”涉嫌财务舞弊和会计操纵的六大新“招数”,分别涵盖会计估计变更、重大会计差错、无形资产、资产减值、收入确认、合并报表、长期股权投资、利润确认八个会计项目。

  正是借助这些“招数”的掩护,上市公司们亏损、漏税、权益缩水、资产流失等真相被一一掩盖。

  本刊研究员 孙红/文

  对倒式虚增

  子公司以对倒支付的方式购买资产,虚增公司权益

  代表公司:*ST源药(600656) 曾用名:华源制药

  2004年3月31日,*ST源药投资参股的公司金寨华源成立。其中*ST源药出资8万元,占金寨华源16%的权益;六安振林公司出资42万元,占84%的权益。到了2004年4月间,安徽省金寨县政府为了吸引*ST源药对当地的投资,与金寨华源签定了《关于马鬃岭林场林下地出让的协议》。协议约定,金寨县政府将3万亩林下地以出让的方式处置给金寨华源,出让金1.94亿元,并通过《县政府办公会会议纪要》以财政补贴形式返还1.92亿元。根据公开信息估计,金寨华源土地出让金的缴付很可能采取了与当地国土局对倒支付的方式,即*ST源药借款2500万元给金寨华源,金寨华源将该笔资金支付给国土局,国土局收到后再返还金寨华源补贴款2500万元,此后金寨华源与国土局反复将同一笔资金支付和返还,直至金寨华源账面体现为已完成缴纳1.94亿元土地出让金,也收到了国土局1.92亿元财政补贴为止。

  也就是说,金寨华源实际上仅支付了2500万元土地出让金给当地政府,而得到2300万元“财政补贴”和马鬃岭林场3万亩林下地的使用权证书,但是金寨华源按照已全额支付了土地出让金进行会计处理,将1.94亿元土地使用权资产价值计入了公司资产,也将1.92亿元财政补贴计入了公司资本公积。这样,*ST源药达到了通过虚缴土地出让金,虚增资产约1.9亿元的目的。其后的2004年5月,*ST源药又以4388.65万元债权(大部分为三年以上长期应收账款)和550万元现金,以金寨华源虚增了1.9亿元后的总资产为依据,交换六安振林公司所持的金寨华源25.68%的股权。通过这种债权换股权的方式,*ST源药在金寨华源的股权上升到41.68%,直接导致了其在金寨华源的权益虚增了4000余万元。

  研究员评述

  *ST源药虚增资产的手法虽然颇具“创意”,但是其会计处理却有悖会计原则。按照《无形资产准则》的要求,外购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依据应根据外购所付出的实际成本。此处*ST源药实际付出的仅为2500万元,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原则,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所以*ST源药对外购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显然不正确。此外,其将难以收回的债权置换得到了金寨华源股权,实际上是将基本上已不存在的资产变成了长期股权投资,也显然有违公平交易的原则。

  分合报表

  子公司货物向分销渠道转移,虚增收入,以其他股东股权变动为由分合报表,美化财务状况

  代表公司:南方汇通(000920)

  南方汇通原以铁路货车制造和修理为主,自从2002年巨资投入微硬盘项目后,成为所谓“高科技龙头”,股价因此扶摇直上,在两三个月内升幅超过100%。其微硬盘业务在投产后的第一年2003年就确认了2.75亿元的销售收入,到2004年6月,总计确认销售收入高达7.36亿元。然而仔细解读其财报可以发现,南方汇通负责微硬盘项目生产与销售的子公司贵州南方汇通世华微硬盘有限公司(简称“贵州世华”)同期的应收账款达到了6.93亿元,这意味着大部分的微硬盘销售收入都停留在应收账款上,并且从2004年9月起,贵州世华的销售形势突然急转直下,进入停产状态。

  贵州世华的原料采购和微硬盘销售主要通过在香港注册的威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香港威星”)进行,2004年上半年通过香港威星采购原料和销售微硬盘金额分别占贵州世华总采购量的84%和销售总额的96%,令人疑惑的是,2004年上半年贵州世华确认通过香港威星实现销售收入4.45亿元,但应收香港威星账款高达4.16亿元,而且还预付了香港威星账款4200余万元。更奇怪的是,在此巨额应收款未收回情况下,到2005年底,其子公司预付给香港威星的账款余额又增加至9984万元。

  2004年12月29日,日立环球存储科技公司在美国加州起诉南方汇通系公司和南方汇通的美国联营机构侵犯其微硬盘方面的专利。南方汇通一面坚称并无侵权,一面发布合并会计报表范围变更公告,公告称,因贵州世华第三大股东将25%的股权托管给第二大股东,造成目前的实际控制人南方汇通失去控制权,从2005年起将不再合并贵州世华的会计报表,改为按权益法核算。到2005年7月南方汇通又发布公告称,贵州世华将引入新的投资者,预计公司所占贵州世华的权益将下降至20%以下,又将权益法核算改为按成本法核算。

  研究员评述

  首先,南方汇通的销售收入确认不能令人信服。根据南方汇通的公开披露信息分析,贵州世华只是一家工厂,由香港威星负责供销,也就是说,贵州世华应当只收取加工费。但从报表看,贵州世华不仅提供生产资金,还有巨额资金被香港威星长期占用,这是极不正常的。更重要的是,按照《收入准则》规定,销售收入确认必须具备四个要件,其中一条就是“与商品销售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004年1—6月间,香港威星不仅占用了贵州世华巨额货款,还占用了其巨额预付账款,这足以判断,与香港威星销售微硬盘相关的经济利益流入贵州世华的可能性很小,所以贵州世华和南方汇通当期根本不应该将香港威星销售微硬盘的收入进行确认。事实证明,直到2005年末香港威星仍然占用着贵州世华的巨额货款与预付账款。因此,南方汇通有把货物转移到分销渠道上、虚构销售收入之嫌。

  那么南方汇通报表分合到底有何动机呢?从公开信息分析,南方汇通在贵州世华的股份虽然比第二大股东多0.01%,但由于管理层对微硬盘的生产和销售完全外行,根本就不具备对贵州世华真正的控制力,当初并表就不太合理。在收到诉讼、高科技神话破灭后,南方汇通先后以托管协议和新股东进入为借口,从合并报表逐步改为按成本法核算,因为根据规定,按成本法核算法下的投资账面价值在初始投资后一般不改变。这样,南方汇通就可以按最初对贵州世华的投资成本额3764万美元计算自己的权益,避免贵州世华糟糕的财务状况拖累公司财务指标。

  回避计提

  依据股权转让意向,回避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确保盈利

  代表公司:三九医药(000999)

  三九医药的2005年报因为“赵新先被拘”而备受人们关注,而其竟然在控股子公司三九宜工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简称“*ST生化”,000403)连续两年亏损、净资产为负数的情况下,没有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三九医药持有*ST生化38.11%的股权,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为2.06亿元,*ST生化近年来经营状况非常困难,不仅已连续两年亏损,并且在2005年计提了巨额的减值准备后,净资产已为-1062万元,处于退市的边缘。而三九医药称,自己已与受让方签定了协议,拟将所持有的*ST生化38.11%的股权以2.06亿元的代价转让,只不过截至2005年底该股权转让的手续尚未办理完毕。就是这样的一个理由,三九医药为自己不需计提对*ST生化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找到了借口。

  研究员评述

  三九医药2005年报宣布扭亏,避免了连续两年亏损而被ST的命运,但是其对*ST生化的股权投资不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的借口实在有点牵强。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关于长期股权投资准则减值的判定条件,被投资单位当年发生严重亏损或被投资单位连续两年发生亏损,要计提减值准备。这些条件*ST生化均已达到,而在股权转让未形成事实之前,*ST生化还是其子公司,三九医药就应该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问题是,如果计提,仅凭三九医药1.2亿元的账面利润,还能保证盈利吗?此外,竟然有买家肯出如此高价去购买*ST生化这样一家公司的股权同样令人生疑。

  掩盖差额

  先买资产再作为股权投资,差额记入长期股权投资差额,掩盖资产被侵吞事实

  代表公司:东方宝龙(600988)

  2004年,东方宝龙从河北兴林车身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河北兴林”)购买了汽车模具,根据东方宝龙2004年会计报表的披露,东方宝龙为此支付了5500万元,2004年财报的审计结果为标准无保留意见。但是东方宝龙仅收到河北兴林开具的3100万元模具发票,并且根据东方宝龙、河北兴林、厦门金龙汽车车身有限公司(简称“厦门金龙”)三方2005年6月1日签定的合同,河北兴林也只确认东方宝龙支付了3100万元模具款。显然东方宝龙购买该模具仅支付了3100万元,但是账上却记了5500万元的支出,另外2400万元去了哪里?

  在资产被侵吞的事实无法掩盖的同时,2005年7月,东方宝龙宣布将该模具用于出资参股厦门金龙,作价3100万元,并将该模具的所谓账面余额5311.9万元(已提折旧188.1万元)与享有厦门金龙权益3100万元的差额2211.9万元记入“长期股权投资差额”。

  研究员评述

  东方宝龙通过会计科目之间的转换,使流失的2400万元最终出现在“长期股权投资差额”科目中。所谓“长期股权投资差额”就是投资企业的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但东方宝龙当初购买时该资产就只值3100万元,何来差额一说?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长期股权投资差额可按不高于10年分摊,这样的话,东方宝龙就为已被侵吞的2400万元在账面上逐渐消失找到了依据。现在的问题是,那2400万元到底去了哪里?

  内外腾挪

  合并难以查证的海外子公司利润,避免亏损,规避缴税

  代表公司:远东股份(000681)

  远东股份在2005年报中宣布,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比2004年下降了17.24%,但主营业务利润却同比上升240.70%。更重要的是,公司主营业务利润率达到26.29%,销售毛利率达到52.57%,较前两年有惊人的增长。按照年报,远东股份2005年实现净利润466.73万元,主要来自海外业务,由其控股90%的子公司远东实业股份(香港)有限公司(简称“香港远东”)当年实现收入370.77万美元(约2992万元人民币),实现利润303.37万美元(约2448万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如果不计香港远东贡献的约2448万元净利润,远东股份当年的亏损将超过1000万元。

  另一方面,远东股份2005年上缴企业所得税仅为2.31万元,较前两年大幅下降。公司的审计机构称,因为远东股份无法判断其海外子公司香港远东利润是否来源于香港,故相关所得税未予计提,如果该利润来源于香港,将计提所得税530,896.00美元(约428万元人民币)。

  研究员评述

  远东股份主业是服装经营生产,而且完全是出口代加工,缺乏自己的品牌战略,远东股份2004年亏损2826万元,如果2005年继续亏损的话,就会被ST处理。令人惊奇的是,在服装制造业销售毛利率整体下滑的2005年,远东股份竟实现了毛利率52.57%,其海外子公司香港远东的净利润率更高达82%。按《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所得税征税对象是企业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包括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但是对于与中国缔结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国家,按所在国(地区)税法规定及政府规定获得的所得税减免税,由纳税人提供有关证明,经税务机关审核后,视同已经缴纳所得税进行抵扣。无论是按照远东股份12%,还是其下属子公司7.5%、17.5%和33%的企业所得税税率计算,466.73万元的净利润都不是2.31万元所得税能够对应的。远东股份对没有计提海外子公司所得税的解释牵强,如果连子公司利润来源于何处和已缴所得税的依据都无法提供,该子公司的利润还应该被合并确认吗?

  偷换财务概念

  以“重大会计差错”取代“会计估计变更”,调节盈亏

  代表公司:德豪润达(002005)

  2006年4月25日,德豪润达公布年报,报表显示,公司2005年度实现净利润613万元。但是,这一数字可能并不真实,因为公司有一笔高达1262万元的费用并没有计入当年损益,而是作为“重大会计差错”转入了2004年度。

  这笔有争议的费用和德豪润达的“榨汁机产品召回”事件有关。2005年3月11日,德豪润达的客户Applica公司宣布召回其在美国市场销售的50万台榨汁机,这些产品由德豪润达生产,并由Applica公司于2003年12月—2005年1月期间在美国销售,需由德豪润达承担赔偿责任。召回事件发生在德豪润达2004年报披露之前,德豪润达报表因此产生了预计损失1000万元,并计入2004年度损益。但一年以后,德豪润达实际发生和Applica公司要求德豪润达额外承担的相关费用增加到了2262万元,比德豪润达2004年报中的预计损失1000万元多出1262万元。这1262万元应该计入2004年度还是2005年度的损益?德豪润达将估计损失的差额1262万元作为“重大会计差错”对2004年期末的财报进行了追溯调整,于是其2004年度净利润由原4603万元相应调减为3341万元。

  研究员评述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差错是指在会计核算时,由于计量、确认、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包括会计估计错误。重大会计差错应调整期初留存收益以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而会计估计则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赖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变化,或者由于取得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或后来的发展可能不得不对估计进行修订。对会计估计进行修订并不表明原来的估计方法有问题或不适当,只表明会计估计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实际情况,在目前已经失去了继续沿用的依据。会计估计变更不调整以前年度会计报表,也不需要计算会计估计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显然,上述德豪润达所认为的“重大会计差错”本应该是“会计估计变更”,因为当时并不是因为会计估计错误而少计费用,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事情的发展,不得不对之前的估计进行修订。所以德豪润达不应进行前期追溯调整,而应在当期确认,即把多承担的1262万元费用计入2005年度。不过如果这么做的话,在不考虑所得税的因素下,德豪润达2005年度将由盈利613万元变为亏损649万元,也将成为首家亏损的中小板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