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尘被吉尔伽美什虐:第四章 适应这些原理和规律,就能生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8:19:12

 

道冲1,而用之或不盈;渊2兮,似万物之宗3。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4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5之先。

【译文】万物的道路是无形而空虚的,但作用却是无穷无尽的。它又深又广似个水潭好象就是万物尊崇效法的根源。它能挫败万物的锋芒,能够解决万物的纠纷,能够和同万物的光辉,能够混同万物于俗尘。它盈满、饱满,似亡而实存。我不知道它是何物所生,但是好象它出现在上天之前。

【说明】本章亦是紧接上一章而言,在继续谈了“有”和“无”的关系后,老子又回头谈起第一章提出的万物的道路的问题。因为不讲明道路的问题也就无法说清楚“有”和“无”的问题。所谓的道路都是可以称为道路的,但这并不是平常意义上的道路,这个道路是无形而空虚的,谁也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说到道路的问题,就不能用平常意义上的道路来理解万物各自不同的生长、成长的道路。我们现在所说的这个道路,作用是无穷无尽的,每天的日出日落,月盈月亏,四季的交替,植物的生长、发芽、开花、结果,动物的出生、成长、死亡等等都各有其独特的道路。然而所有的这一切各自独特的小道都要归于一个大道,而这个带普遍意义的大道是由众多的小道构成的,一切小道都要按这个大道的原理和法则来遵循,从开始到成熟最后到终点,这即是宇宙之道。

这个“渊”字,从字面上解释,只能勉强解释为又深又广的水潭之意,其实应该依《易经》乾卦的解释,理解为我们这个地球的大气层之意。我们站在这个地球上所看到的天,似乎都一样,但究其实,大气层以内的天,充满着空气。这空气无色无味,人类肉眼观察不到,其主要成份是氮和氧,还有少量的氦、氩、氖、氙等惰性元素和水蒸汽、二氧化碳、微生物、杂质等。其主要成份之氧气,是地球上人类,以及所有动植物都须臾不可离开的气体,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一种物质。大气层内蕴涵着各种气体,它们阴阳交互、不断变化着、运动着。在大气层内,按不同的物理性质,通常分为对流层、平流层、电离层、臭氧层等,由于阴阳气体的变化,形成了一种大气压力,通常称为大气压。其压力之强度约等于高76公分水银柱之重,即每平方公分之面积上约受了13.596×76=1033.296公分之压力。这个大气压时高时低,随着地球的转动及外星球磁场的影响而不停地变动着。平常我们人类感受不到这个压力,是因为人身体的各部分所受之压力均等。但地球上所有动物都不能一跳很高,这就是大气压的作用。若是有动力之机器(如宇宙飞船)飞出大气层以后,人们便脱离了大气压力,便可以漂浮在空中了。但人们同时也丧失了赖以生存的空气,因为大气层以外便是属于真空世界,在那里是没有任何氧气的。通过这些现代科学研究,说明乾卦的内卦之天与外卦之天是很不相同的。周文王创《易》,虽然没有明确地告诉我们这些,但从他设立天外有天之两两相叠之乾卦,我们可以知道他巳知晓这些道理了。九四爻的“或跃在渊”,就是以内卦之大气层的天为“渊”,外卦为空的天,九四为外卦第一爻,或出或进,进而入“渊”,出而飞“天”,就到了九五爻的“飞龙在天”了。这个生生不息的大气层,就是万物尊崇效法的根源。

因此,这个宇宙之道,这个似“渊”的大气层,就可以理解为天地万物的本体或是本原,是天地万物之所以存在的根源,亦是派生万物的本原,是指人类的感官不可达到的、超人类经验的东西,是自然现象、社会现象背后的所以然。由于它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靠人类的理性思维去把握,所以历来的哲学家们把这个本体或是本原规定为无形、无声、无体的形而上之道。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我们这个地球是有了大气层后才诞生出万物的,人类应顺其自然,不要干预自然的进程,也就是不要干预地球“道”的自然而然的作用;掌握、把握好这个宇宙之道的运行变化的原理和规律,并适应这些原理和规律,就能在这个世界上生存。

而这个宇宙之道的作用,不在于它仅仅是一条可以使这个宇宙顺沿着走下去的道路,而在于它能够派生和综合万物,而在于它能挫败万物的锋芒,能够解决万物的纠纷,能够和同万物的光辉,也能够混同万物于俗尘;它根本就是一个能使万物各自独特的小道能够彼此相生相合,形成一个生物链条的根源。它盈满、饱满,似亡而实存。因此它好象看得见的效果后面那看不见的原因那样起着基本作用,这个作用力就是大自然或大自然本身的力量,它不只作用于自然界和自然对象,而且起着自然界和自然对象的作用。因此,道作为万物的终极源泉是不变的,但是道本身有其自然运动而又是可变的,它的这个可变的自然运动是它本身自发性的,而任何人、任何力量都不可能从外部驱使和改变它的这个自然运动。因为没有什么东西先于它,不同于它,或者在它之外去影响其活动。就象是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和自转一样,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劝阻和说服它,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启动它,它自然而然地形成,自然而然地运行,一旦它走到自己道路的尽头,它也就自己毁灭了。

因此,“道”是顺其自然而运行,依其本性而活动的。一切一切万物的各自独特的小道也是根据这个宇宙大道而顺其自然而运行,依其本性而活动的。但所有这些小道都要依照大道的原理,依据大道的规则,都要遵循自己独特的有生有灭的道路而运行而活动。就象我们人类一样,就象这个地球上所有有生命的动植物一样,都有从出生到成长,再归结于死亡的各自独特的过程。我们生命的道路都是根据、依照这个宇宙大道的原理和规则而运行而活动的。因此,根据老子的这个思想,我们求神拜佛,我们祈祷上帝都是没有用的,因为鬼神和上帝也要根据和依照这个宇宙大道的法则而存在而活动。那么人类是不是就必须要听天由命呢?必须要顺从这个宇宙大道的原理和法则而再也不努力、不奋斗了呢?不是!因为各自独特的小道虽然要根据和依照这个宇宙大道的原理和法则,但是这个宇宙大道并没有占据人类,没有占据万物,也没有要求人类和万物都必须服从它,更没有不准人类和万物不发展。因此,人类和万物这些小道都是可以在根据和依照这个宇宙大道的原理和法则的同时,在不违背这个大道的原则下而有所改变,而有所发展。每个人的生活道路都不是相同的,其规律亦是不一样的,有的曲折,有的平坦,有的艰难,有的苦难,各不一样。而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或快或慢,或停下来休息,甚至不走了,或者越轨了,或者走上岔路,全在于个人自己。至于道路上出现的绊脚石、大山、河流、沟坎等困难,也是由自己去克服。至于道路上出现的财富、名誉、地位,也要看自己是否会辨别,是否去获取、去占据。当然,老子并不是说有了财富、名誉、地位而弃之如敝屣,或置若罔闻、置之度外,老子的意思是说,如果你的人生道路上有了这些,你就应该善于利用这些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因此老子用了五千余字来说明这些道理,旨在说明的就是,一个人如果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获取了、占据了财富、名誉、地位,就等于停留在你人生道路上了,就耽误在人生道路的中途了,也就等于背上了一个硕大的包袱,那你就永远走不到人生终点的目标,也就永远完不成人生的任务和责任,也就永远不会懂得人生的快乐的真谛。因此老子用“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用“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来说明这个问题。因而人类就可以象《易·乾·象》所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己努力奋斗,很好地走完自己一生的道路。

释迦牟尼佛也说过,不论你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或是东方琉璃世界,经过几个“劫”后,还要回到这个世界来轮回。只有做到“涅槃”后,归于彻底的“无”,才能摆脱这一切痛苦。只要还是“有”,就摆脱不了这个宇宙大道的法则。所以,只要生存在这个“有”的世界里,关键还是在于自己。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得到发展,而得到更好的生存空间!

——————————————————

【注释】1.冲:通“盅”。《老子·四章》俞樾平议:“盅训虚,与盈正相对。作沖者,假字也。”《淮南子·原道》:“原流泉浡,沖而徐盈。”高诱注:“沖,虚也。”《玉篇·水部》:“沖,沖虚。”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水部》:“沖,凡用沖虚字者,皆盅之假借。”这里用为空虚之意。

2.渊:《易·乾·九四》:“或跃在渊,无咎。”《管子·度地》:“沟流于大水及海者,命曰川水,出地而不流者,命曰渊水。”《庄子·应帝王》:“鲵桓之审为渊,止水之审为渊,流水之审为渊。”《礼记·中庸》:“溥博渊泉,而时出之。溥溥如天。”《说文·水部》:“渊,回水也。”《篇海类编·地理类·水部》:“渊,水盘旋处为渊。”一般泛指深潭深渊,实指为地球大气层,大气盘旋往复运动为渊,大气层以外为真空空间。

3.宗:《诗·大雅·公刘》:“食之饮之,君之宗之。”《诗·大雅·云汉》:“上下奠瘗,靡神不宗。”《老子·七十章》:“言有宗,事有君。”《论语·学而》:“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仪礼·士昏礼》:“宗尔父母之言。”《楚辞·招魂》:“室家遂宗。”《荀子·成相》:“宗其贤良,辨其殃孽。”《吕氏春秋》:“以天为法,以德为行,以道为宗。”《史记·孝文帝本纪》:“盖闻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这里用为尊崇效法之意。

4.湛:《诗·小雅·湛露》:“湛湛露斯,匪阳不晞。”《诗·小雅·常棣》:“兄弟既翕,和乐且湛。”《诗·小雅·鹿鸣》:“鼓瑟鼓琴,和乐且湛。”《诗·大雅·抑》:“颠覆厥德,荒湛于酒。”《管子·小匡》:“高台广池,湛乐饮酒。”《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淮南子·览冥》:“故东风至而酒湛溢。”这里用为盈满、饱满之意。

5.帝:《易·益·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亨于上帝,吉。”《公羊传·宣公三年》:“市牲不吉。”何休注:“帝,皇天大帝,在北辰之中,主总领天地五帝群神也。”《字汇·巾部》:“帝,上帝,天之神也。”在卜辞中,对上天的称呼,只称“帝”或称“上帝”。帝字在卜辞中形作“▋”,周代金文也和这差不多,都象花蒂的形状;故王国维曰:“帝者蒂也。”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帝之兴,必在渔猎牧畜巳进展于农业种植以后。盖其所崇祀之生殖,巳由人身或动物性之扬而转化为植物。古人故不知有所谓雄雌蕊,然观花落蒂存,蒂熟而为果,果多硕大无朋,人畜多赖之以为生,果复含子,子之一粒复可化而百亿万无穷之子孙,所谓‘桦桦鄂不’,所谓‘绵绵瓜瓞’,天下之神奇,更无过于此者矣,此必至神者之所寄。故宇宙主真宰,即以帝为尊号也。人王乃天帝之替代,而帝号遂通摄天人矣。”在夏商周时,统治者只称王,或称公侯伯子男,只有在公元前246年秦王赢政始称“始皇帝”;至秦汉以下,君王也都称帝了。因此,在周文王时,或在春秋时代,人们是不会对人间君王称“帝”的。“帝”是对“上天”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