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陆pos客服电话多少:国学攻读之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2:23:36

国学攻读之一

(2008-08-21 09:15:26)转载 标签:

文化

鄙人工科硕士毕业,感到以前所受教育真是误人子弟,受害很深,因此休假期间认真读书,买了中华书局,上海古籍,齐鲁书社,岳麓书社,凤凰出版社等一系列书籍,列个书单如下:

 

经部:

 

清人注疏十三经的一部分:礼记集解,论语正义,周易集解篡疏,尚书今古文注疏,礼记训篡,毛诗传笺,

诗经译注,中华新版

说文解字:凤凰今年五月刚出版的说文解字注,配上戏剧出版社的拼音版说文解字

易经图典精华

 

这些列在书柜的右下角,请看照片栏目。

 

史部: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中华书局出版,最经典版的。绿色。当然台湾有百衲本二十四史。这个等有了银子可以进一步购买。 

文史通义:章学诚,中华书局出版;

国语:

战国策箋证(上下册),上海古籍的

 

这些列在书柜的中间一列,请看照片栏目。

 

子部:

 

我主要是购买的中华书局的新编诸子集成:

    墨子闲诂(全2册) [清]孙诒让

    庄子集释(全4册) [清]郭庆藩撰 王孝鱼点校 

    潜夫论笺校正 [汉]王符著 [清]汪继培笺 彭铎校正 

    新书校注 [汉]贾谊撰 阎振益 钟夏校注 

    商君书锥指 蒋礼鸿撰 

    公孙龙子形名发微 谭戒甫撰 

    抱补外篇校笺 杨明照撰 

    盐铁论校注(定本)上下册 王利器撰 

    老子校释 朱谦之撰 

    论衡校释(附刘盼遂《 集解》)1-4册  黄 晖撰 

    白虎通疏证上下册 [清]陈 立撰 吴则虞点校 

    十一家注孙子校理 杨丙安校理 

    列子集释 杨伯峻撰 

    孟子正义上下册 [清]焦 循撰 

    荀子集解上下册 [清]王先谦撰 

    新语校注 王利器撰 

    庄子集.解庄子集解内篇补正 [清]王先谦撰 刘武补正 

    刘子校释 傅亚庶校释 

    法言义疏上下册 汪荣宝撰 

    四书章句集注 [宋]朱 熹撰 

    淮南鸿烈集解上下册 刘文典撰 

    淮南子集释(全3册) 何宁撰 

    墨子校注 吴毓江撰 

 

还有:老子译注,庄子译注(道家的几种版本都买了)

吕氏春秋:

文子校

 

集部:

 

清人笔记二十多种,唐宋笔记三四种,中华书局出版

智囊全集,古今谭概;中华书局,冯梦龙编写。

上海复旦的整套南怀瑾;庄子南华,讲演录;

古文观止,中华书局出版

陆贽集,李白集,

制艺丛话试律丛话,福建版;

楹联丛话,中华版

三十六计;

呻吟语;

文选六本,上海古籍;

人物志

论语集注单行本,孟子集注单行本,用来背诵的,齐鲁书社

古代党争实录

岳麓书社的曾国藩全集,曾纪泽日记,曾氏家书。

吴越春秋;

鬼谷子详解;

安徽的李鸿章全集,

古文辞类纂评注,安徽版

辽宁的四库荟要中的日讲系列,御览经史讲义(全2册),

传家宝两册,

云南的尔雅影印,四库提要叙讲疏

诗集传 朱熹;

简明古汉语字典(修订本),四川版

还有从商经/新编小五经四书

袁世凯评传(上下)

日本开国五十年史(上下)

明治维新(附福泽谕吉传),

忍经·劝忍百箴,

晋商与晋中社会。,

传统蒙学丛书(全二册) 广陵书社,

盛世危言,

劝学篇,

长短经,四川版

武经七书,

文子校释

 

等等。。。。

 

上述书籍绝大部分是竖排,繁体,这体现了鄙人痛恨简体字的思想,但感到很不便的是有些难读的字需要查字典,因为反切法我不会。这些书籍排满了我那个不大的卧式兼书房,还好是卓越和当当帮我送来的,价格还好,只是年前和年后涨价特快。

 

我最为梦想的是自己有一个大大的书房,周围摆满了书籍。最想拥有的书籍是:一整套的四部丛刊,一整套的四库备要,一整套的古今图书集成,一整套仿原版五色套印的渊鉴类函,一整套的四库全书荟要和天禄琳琅丛书。

 

根据我读经史子集的经验,一定先读尔雅和说文。当然读的过程中可以读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纵横家杂家等子部,可以读四书五经等经部,可以读前四史等史部,可以读古文观止骈文正宗可以读古文辞类纂和经史百家杂钞和十八家诗抄和古诗源和曾国藩全集张之洞全集李鸿章全集等集部,可以看出,我买的书基本都包含了,有经世致用之书,有陶冶性情之书,有修身之书等。

 

我读书不是看书,是诵书,诵就是背诵,背诵不下来岂不是看书了。虽然我已经而立之年已过,但是背诵书的热情很大。而且要温书。

 

虽然闭门读书,但是还是感到自己的没有这方面的朋友可以切磋,曾文正说读书可以变化气质,我很相信。

看看南怀瑾的观点,发现鄙人观点和他一样,对五四以来文化破坏很是通信。立志等以后有能力成立一个中华文化复兴基金会,和政府合作,专门致力于培养十万名优秀儿童,使他们能够掌握中华文化,并且学好算术和英文(当然英文使用英国教育方法,不是在那里天天捣鼓语法,而是大量阅读和听力交流),使他们强身健体,练习武术,使他们团结一致,集体每年参加军事野营,意志坚强。他们每天将喝牛奶,吃合理的肉类和蔬菜,如此一代一代下去,成为中华骨干。

 

下面说说我对上面几本书的观点:

 

说文一定要先读,以前在学校学的那些偏旁真是误人子弟啊。比如所谓的四点底,其实是火部,理解这个就掌握一大批,比如邑部,我们以前却称之为挖耳旁,真是气死人了,我现在才知道的。中华这么好的体系,却被那些文子专家简化了。说文尔雅读了,中国文化就等于用钥匙开开大门了。配合着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蒙学,可以重新掌握大批文字,比学习英语块多了。其实英语也很好学,只不过老师不知道而已。我当年上大学,一个暑假五十多天,早上跑十圈后提着一个暖壶到自习室,除了三次每次吃饭花十五分钟,基本上不动弹,把俞敏洪的红宝书和台湾版的字根字典背的新书成了烂书,总共系统背了十九遍,直到现在,我英文单词记得非常牢固,一万多个三年都没有忘记一个。说文解字别看部首多,但大部首不多,总共十几个。掌握这些就接近二分之一的字掌握了。而且可以领会繁体字的美感和优点。

 

论语,于丹的一定不要看,于丹当然也是有功劳的,就是让很多人知道中国还有论语这本书,但是不能看他的,因为她更加误人子弟。没有明白为何那么大受欢迎,可能是因为目前中国大陆太需要些精神食粮了,突然发现论语这么好,正好能够解救那空虚的心灵。南怀瑾的论语别裁可以一看,但是这可以当作兴趣激发器,南怀瑾读书多这是肯定的,其忧国忧民忧文化之心也是很佩服的。希望中华多这样的人物,少一些金庸。论语和算盘这本书一定要看的。日本的礼仪和文化等到那天我看要重新去取经了,看最近的日本电视剧女系家族,人家那礼仪真是好啊,修养也很高,虽然为了金钱也打破脸,总不至于像现在一些人动刀子。论语我们掌握了,就等于掌握了中华三分之一的文化原则。论语一定要背下来,而且要天天花十来分钟温习。可以用齐鲁书社的那本来背。论语是天衣无缝的大文章,不可拆解归类,每一章都说明了一个意思,前四章是基础,是根本,分别说了为学,为政,礼,仁四个根本,后面都是围绕这个来说的。像先进章就是谈知人的。论语我将专门开一个专栏,进行学习。

 

大学这本,是入世必读,他有两个版本,一个是礼记原本,可以看南怀瑾的原本大学微言得到,一个是朱熹的集注版本。不管哪个,背下来就是了。修身之道可以参看张九龄的修身秘诀。《大学》也是用于启蒙教育的入门读物。不管你要进入哪个房子,都要先穿过门。因此,门是你到达屋子的标志。只有穿过了门,你才能走进房间,遇到主人。学习是得道之门。因为学习是门,而不是屋子,所以,当你看见门时,千万不要以为那就是屋子。你一定要穿过门,才能进入屋子。屋子是在门里面,是藏在门后的。既然学习不过是门,所以,在你阅读书籍时,不要以为这就是道。很多人往往把学习知识误认为是道,这样,虽然他们掌握了许多词,学到了许多知识,却仍然对道一无所知。即使你读得非常流利,就如同古人自己在注释一样,如果你不能领会其内在的道理,你就不能把它变成自己的知识。虽然这样,如果不学习的话,也是很难能真正悟得大道的;而单纯靠简单的学习和讲解,也不能领略到道的真意。当然,也会有一些人,他们虽然没有学过“道”,却能自然地依天理行事。大学讲述的是“格物”和“致知”。“格物”的意思就是探究世上一切事物,彻底认识万事万物的原理。“致知”是指,一旦你认识了万事万物的根本道理,你就能了解万事万物,就能做一切事情。如果你再没有什么可学的了,你也就再没什么可做的了。如果你根本不懂事物的规律,那么,无论你做什么,都不会成功。万事万物,因为不知才会疑惑,因为疑惑才会心有所碍。如果能认清天下万事万物的原理,心中就会豁然开朗,再也没有任何蔽塞。这就叫做“物格”,这就叫做“知至”。一旦达到了心无所碍的境界,无论做什么,都能驾轻就熟,应付自如了。正因为此,诸艺之实践,其目的正是为了扫除你心中的迷惑和障碍。起初,当你一无所知时,心中自然也不会有任何的疑问。然后,当你开始学习时,你的心中开始逐渐有所知,而正是这些“知”,束缚了你的思想。于是,一切事情都变得难做了。
当你完全忘掉了所学的一切,实践也就消失了。这时,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你都能轻而易举地获得成功。你既不会拘泥你所学的一切,也不会背离你所学的一切。所以,不要刻意地为了学习而学习,而要顺应天性自然地去学习。这样,才能领悟兵法的真髓。勤修苦练,学习各种各样的剑招、架势、眼法,探究一切剑法知识,这就是“格物”的意思。然后,当你熟识了剑法的一切招式和知识后,就要忘掉所学的一切,摒弃所有经验,到达心中无物的境界。这就是“知至”的基本精神。当你在不断的学习和修行中渐有所成,你就能把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无论你做什么,你的行动超越任何束缚而得到自由。就像只是你的手、脚和身体在行动,而心中却空空荡荡,无所挂牵。一旦达到了这种空明的心境,你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心为何物。无论是天上的魔鬼或是任何外物都无法窥知你的心灵。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达到这种极致的境界。如果你能领悟这一道理,学习也就消失无踪了。忘学,弃心,自然地和大道融通为一,就是“道”的最高境界。这个阶段,就是从“学”进入“无学”的阶段。

 

中庸真是优美啊,尤其是论天道的那一章,简直美极了。里面很多道理永远要记住,当然要背下来: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你看多优美啊。中庸里面很多重要的思想: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又比如: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又比如: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等等,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一个人的性情很重要,什么都具备了,就是性情不好,那么其他都要遭了,因此要读忍经,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是这是很难的,可以说是最难的,因此要花大力气,做到没有脾气的地步,可以冷静的思考问题,冷静的应对。怒火有时候真是会坏事,会把自己烧坏。看曾国藩对长沙总兵和提督,对后来的沈葆桢,后来的左宗棠,真是有水平。看袁世凯朝鲜被整也是很有水平,毛主席不也是吗,对王明,对彭德怀,对刘少奇等,都是很有忍气的修炼。


孟子的尽心章,离娄章都是好东西,一定要背下来,尽心章是修炼的,其他一些名章句也要背下来,比如舜章句等,可以跳出一万字来背下。因为中国传统受孟子影响很大,特别是明清五百多年。当然也有很多不同意见,比如孟子字義疏證戴震写的,就是发挥了他自己的见解。


易经我很早就接触了,但是没读完,这下初步浅层次领会了已经的博大和精美,特别是十翼,易经我读的是清人十三经版本,中华书局的,但是这个是汉易,对于宋易,我读的是四库荟要康熙的日讲,没有购买周易折中。汉易真是难读啊,因为我不准备研究太深,只是想得到一些义理,因此还是宋易好一些。但是原文一定背下来,因为太美了,太有道理了,比如说;易则易知,简则易从;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者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等等。易经和书经都是最古老的书籍,但是书经曾经被始皇帝焚毁过后来又挖掘出来的。


诗经是一本很优美的书籍,是万诗之源。而且可以体会到里面的义理,我很不以为然的是把这个归类到文学了。说到这里,书目分类,西方确实是格致之精,但是对国学则不可适用了。不应该把论语易经归类到哲学,春秋归到历史,书经归到历史或者文学,真是大大的不对啊。书店里和图书馆应该专设国学,其他的五四后的可以按照哲学等分类。读了诗经,首先可以认识好多的事物,好多的字,更重要的是其他经史书籍常常引用诗经,可以明白怎么回事。

 

国学攻读之二

(2008-08-21 09:18:41)转载 标签:

文化

礼记里面的好多篇章可以多读几遍,例如学记,乐记,经解,坊记,表记,儒行等皆可深读,这可以了解我们的传统精神,教育精神,礼仪之邦是如何来的,作为一个知书达理的士人君子是如何彬彬有礼的。但是我认为要想恢复我们的礼仪,还是要返回头去像日本人学习才好,他们保留了我们礼仪的绝大部分,他们的举动是活化石。请注意,不要一提到日本就暴跳如雷。礼仪这个东西不是表面上可以学来的,必须有一定的层次,否则只是形象神不像,因此,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才是最重要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这样大量的名言也使人沐浴在文化的美景中。

 

书经有今古文之分,但是我认为,除了严格的学术分析外,不必纠缠与今古文的说法,能够得到一种内在的精华就算是目的达到了。例如今文没有大禹谟,而大禹谟是很重要的一篇。里边除了讲一些为政的基本原则,而且还讲了所谓的心法,不管你认为这是否是假的还是真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四句心法影响了中国文化。满招损,谦受益,这样的名言。还有无逸篇也是著名的文献,教授了很多义理。禹贡更是分了四部分介绍了中国的地理,了解这些就对中国产生极大的爱国情绪。洪范也是大原则,是中华的文化的渊源之一,例如五行理论,八政食货等等,读完后你会发现很多成语来自于本书,例如富潤屋,德潤身,心广体胖等等。

 

春秋分三传,其中左传公认为记事精良,条理明确,文笔堪称世范。公羊传和谷梁传主要讲究大义,所谓关云长读春秋明大义,可能就是读了后两种吧。不过大义没有分类,而杨树达的春秋大义述很能分类明细,这本书使人一目了然,可以代替公羊谷梁传。左传是以后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推崇的文章,因此也要好好的读,明了叙事的方式,怎样吧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明白,而且自己叙述一遍,训练自己讲故事的能力。说到这里,感觉白话文运动真是毁灭中国文化啊。白话文运动我相信总有一天会后悔的,记得初中高中学的文章,没有记住几篇,唯有鲁迅的骂人的习惯学到了,搞得自己的迷茫了一段,鲁迅随着历史的严禁,相信也会很快灰飞烟灭,虽然比郭沫若迟一些。另外春秋也是一部谋略学,只是讲述了大原则,是从正面讲的,和国语相表里,这一点可以和长短经,战国策,智囊等配合读。

 

四书五经说到这里,我才系统读了这几个月,很多不足,还望批评讨论。读了这些后,就基本上正面文化吸收了,大原则就掌握了,经世致用的浩然正气就立住了,大智大仁大勇就慢慢的开始修入自己的素质中了。融汇贯通这些就算是掌握了一半。例如易经中的知进退,知吉凶悔吝,论语中的察言观色失言失人,知人知命,书经中的谦虚的精神都可以慢慢融入我们的血液,图难必于易,为大必于细,就要一步一步的来,欲速则不达。

 

谈到孔子,其他不多谈,我就想说,还是至圣先师表述的贴切,那些外国名册:大教育家,哲学家,思想家真是离题万里啊。另外,教师节的设立,孔子像进入大学等等都要提上日程才是。

 

另外,谈到中国纪元,我想还是使用中国纪元较好,西元可以在后面表示,例如咸丰八年等,这表示了当时的所有事情,如果仅仅说一八五八年,你搞不清楚咸丰当政多少年,咸丰是第几年发生的什么重大时间,当局者都是谁,如果你说前者,那么你就知道当时的大致情况。日本就是用年号,台湾用民国,都是很好的。这是我读历史后感到不方便后才发现的,老记住耶稣第几年是不太好用的。


禹墨为体,老庄为用,是曾文正咸丰八年出山后秉持的精神,他的日记中表述了这样的语句,还有好多优秀的语句。这里我就讲讲我对这墨家和道家两家的认识。这句话是说,墨子上追夏后,以大禹为榜样,儒家以文周为榜样,大禹的精神就是勤劳,三过家门而不入,腓无胈(小腿肌肉消乏了),胫无毛(胫骨部分汗毛磨掉了),沐甚雨,栉甚风,置万国,真是勤奋不已,也符合易经说的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尤为墨家推崇,墨家也节俭,在节葬方面也是很有一套的。体用一直是中国人修养的一种表述,也含有是内圣外王的意思,体我理解就是根本,是内心秉持的东西,用是接人处世的外在的运用。老庄主要是静虚的精神,道家稍后我在讲。


总体感觉儒家是入世,墨家也是入世,道家是半入半出,当然释迦牟尼是出世的。儒墨是中人学的,道家是高人学的,或者说是达到一定势力位置的人才能够运用的。墨家象征地道,儒家象征人道,道家象征天道。地道厚重踏实,人道灵活通达,天道说近不近说远不远神秘玄虚。在一个组织中,基层用墨家,中层用儒家思想,高层用道家思想。当然各层要有法家思想。对外销售或者进取使用兵家智慧,外交用纵横家思想,与人斗争要用杂家智慧(比如可以参考人物志,相学,世说新语,智囊等等)

 

好,言归正传,墨家主要读墨子。这本书中主要是: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这是否和现在宣扬的博爱是否一致?节用、尚贤是两个重要思想,这几篇要读好,而且我感觉墨子也是一个具有论辩之才的高人。至于巨子,我到没有在这本书上看到,可能吕氏春秋有,但我还没有来得及看吕氏春秋,对于这个巨子的组织,有如敢死队,有思想统一的,比现在党厉害一些仿佛。一些言论也很不错,其中禽子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蛤蟆蛙蝇,日夜而鸣,舌干而人不听之。今鹤鸡时夜而鸣,天下震动。多言何益。这些言论很有收获。至于科学和守城方面,由于现代科学格致很深,因此都过时了,我不想专业,因此不准备研究这些。总治吸取他的勤俭尚同的思想就好了,墨子这本书我买的是墨子闲诂,多读几遍就可以了。

 

老子实属道家开山。老子这本书我买了好几个版本,一个是中华新编诸子集成,一个是老子译注,一个是南怀瑾的老子她说。老子这个需要背下来,仔细反复体味,可以说字字珠玑啊。其中我认为: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章;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章;六十三章为无为,事无事章这三章可以为核心,其他可以推而广之。当勇往直前不可行时候,就要寻求曲则直的方法,直道或许前面是个大深渊,根本过不去,有人在那里为难就是深渊。知其雄章是说我要自强,自强才是雌的根本,不正面冲突,而是退一步自强。以柔至刚,以巧胜利,竞于智而不是气力。做所有的事情不要一口气吃成一个胖子,从容易的做起,从小的做起,才能成功。只有有为达到一定的地位才能无为而治,否则如何无为。仿佛有些老生常谈,但是要切实行才可 

国学攻读之三

(2008-08-21 09:20:24)转载 标签:

文化

对于庄子,我购买的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清人郭庆藩《庄子集释》和南怀瑾的庄子南华。庄子不仅思想很高深,很有力道,而且文章也是第一流的,是后世众多文章诗歌的渊源。很诧异于丹也搞了个庄子心得,遇到批评动辄说,她不是讲庄子,是讲心得。唉。。。逍遥游中: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这句话是庄子的核心之一,当年胡林翼就受这句话的影响很大。养生主中庖丁解牛是精华,处理事情如此就得到了重大启迪。当然前提是要有缝隙,否则不能进刀子,只能迎难而上。总之,庄子的多数篇目要诵读,文章笔法,寓言要深刻理解,我才入门所以还要不断的理解才可以说点什么。


法家可以说是申韩为代表,当然还有管子,晏子等,对于任何组织,儒家和法家的思想是必不可少的,不要以为那是古代的,恰恰是古代的这些珍贵的思想才说明了真理的正确,请记住我这句话。拾人牙慧的多是后代的,为什么陈独秀和瞿秋白都最后若有悔意?中华文化都是以诸子百家和六经,论语为他的根,这些秦汉以前的巨大的根才支撑了后世的枝叶,缺一不可,道就是由这些来从不同方面解释的,也只有这些才能解释,不是靠西方的圣经来解释,不是靠西方那些汉译名著来解释的。目前西方文化全面占领中华大地,从宪法到生活习惯,如此下去,恐怕中国变得像埃及一样,埃及就是自从阿拉伯占领后,用阿拉伯字母和文化取代了埃及最有深度的文化,仅仅两代就完全消灭了埃及博大的文化,致使埃及人看待金字塔等古迹和那些文字是异类,是不属于他们的东西,埃及几代后就没有人读懂他们的爷爷的书了,都成了古籍,他们的文字也是变成了简体,最后变成了阿拉伯字母,他们记账也使用阿拉伯的了,总有一天,中国也会这样的,整整成了四大古国了,和印度埃及两河一样的了,印度当然更是连古迹也找不着了。我们消灭了几乎百分之百的古城墙,仅仅几十年前的事情,只留下了山西平遥等几处了,平遥也是差一点就完蛋的。我们挖开了几乎所有的民间坟墓,美其名曰考古,郭沫若想挖开乾陵,重要的一个目的是看看那幅兰亭集真迹。盗墓者横行,试看定陵,考古的名义下现在还剩下什么,棺材都是复制的,或许那些挖掘者横死是报应吧。太平军第一次试图毁灭中国文化,没有成功,幸亏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的全力以赴的保卫了中国文化,曾国藩那篇檄文真是经典,总有一天会成为千古名文。先平天下,才轮到卫国,平天下就是文化的繁荣昌盛,朝代可以改变,国家可以灭亡,但是文化必须传承,必须保卫。台湾保留了我们的文化,留下了将来复兴的种子,这是蒋介石最大的功劳吧。祖国统一,我想不是土地,人民的统一,更不是为了一种为了统一而统一的概念,而是统一于文化。日本成功的保留了文化,在人类开始除了利用农业以来,进一步开始利用矿业造出了机械,难道不是吗,轮船,汽车,水泥等等都是来自于铁矿石铜矿石各种矿石,人类开始利用了电能原子能,就连计算机等也是利用硅等,还有石油资源,涉及各种器具,包括纺织机械各种发动机,等等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但是有关人类本身的文化还是没有太多改变,因为人性没有太大变化。七情六欲没有消灭。日本就是成功的典型。韩国也是,他们自称小中华,也是我们文化的体现。韩国一百年前书信和书本都是汉字,当然不是现在的汉字,现在的简体字可以成为垃圾汉字。

 

好,言归正传,韩非子和管子应该好好读,以前没有读过韩非子,就是高中时候读过五蠹,由于没有接受过小学(非那个小学——)训练,觉得真是难读,有时候我想,目前教育可能有邪念,他搞上文言文不是想让你吸取什么东西,而是让你对封建思想有厌恶憎恨的感觉,否则为什么论语中的很多好东西不选,单单选什么五谷不分四体不勤这样的东西上去,否则你不能解释为何滕王阁序不选却选些很难读的东西上去。有些文章截取半截,涉及义理的东西就剔除了,后来看到原文,奥,还有这些在里面,恍然大悟的样子。可以说是误人子弟,灭我华夏的一群教育部混蛋,历史的秦桧像旁边会有这些人的(当然秦桧也有不同评价)。韩非子的势说的真好,难势应该背下来。难言,说难也应该背下来,还有八奸等都是非常好的。总之最好整本书背下来才好。这本书是除了论语之外最应该背诵的第二本书。

 

法家的思想,看看美国,难道不是在运用吗,美国法律很周密,人才能够大部分尽其用,加上现在科技,使得人不敢犯法,除了电影上情节需要制造出很多暴徒外,大部分美国老百姓是很遵守法律的,效率也很高。但是也有弊端,道之以刑,齐之以政是做到了,基督教能否做到道之以德还是一个很大问题。我们现在两者都没有做到,教化人民用西方左翼极端思想难道不是很有问题吗。法制建设不是也很有缺陷吗。说道组织,看看IBM,该公司很多流程很不错,是法的最好运用,包括他的产品研发流程,包括他的管理流程,物流流程等等都是在现代公司管理中总结优化的精华,这些是法家思想的具体应用,虽然他们并不源自韩非子,但是也是源自人性的啊。


势这个东西非常厉害,正如韩非子说的: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在任何组织中都是这样的,不要以为自己道德能感化任何人,形成所谓的自然领导和魅力。中庸说: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这一切要借助于势来完成,势力势力,必须有力量,力量是什么,就是资源的使用,金钱可以是资源,人力也可以是资源,有时候名誉也是资源。势如何做到那,就是有地位,地位就是名,指挥人力物力的一个名,奖惩就是术,孙子兵法说,势就是悬在高空中的石头,都害怕,就是从这个绝度说的。在一个组织中,即使一个不肖之人在那个位置上,你也必须听从,更何况很多时候那更可能是个贤人在位那。除了以前的世袭制度,有些人生来就是太子和亲王等,但是别忘了,他们的祖先爷爷或者爸爸是浴血奋战来的,不要不服气啊。何况很多是靠自己的才能和道德才得到的,清朝皇子不是有贝勒,亲王等分类吗,也是靠表现积累才得到的,因此历练自己,上司才能信任你不会坏事而是能把事情办好不是吗,谁敢于使用一个没有经验的人那,在现在这个社会。因此青年时期一定多干活,多干活就是历练,就越是有机会表现自己越是有机会积累自己的功劳,这样才能提拔,从无势到有小小的势,再到更大的势。

 

法,其实就是规矩和规则,说道做事的规则,除了那些所谓的潜规则,更重要的还是明规则,潜规则是辅助手段,是阴的,偶尔为之补补漏洞还可以,不可以依靠他来成就事业,只能当作事业的润滑剂而已,明规则是第一位的。谈到规则,说远一些,西方人在这方面做的很好,大的不说,就说一个事情办理,他们总结成一个“项目”,然后研究这个项目的立项,计划,执行,监控,收尾,其中质量保证,采购规则等等,自从我认识并学习了PMP,并靠实力拿到证书后,我才理解项目的运作真是不错啊。更何况还有很多的经验。

术的运用,其实就有点艺术了。这一点要靠天生和后天锻炼才能掌握,对人心人性的判断有点水平才可以的。

 

管子是孔子非常欣赏的人物,虽然不给他仁的归属,但是称他为人,就足以说明一切了。管子的思想也闪烁着精华。


孙子兵法,我买的是中华书局的十一家版本,始计第一作战第二谋攻第三兵势第五虚实第六军争第七等前七篇用间第十三等篇章要背诵,反复理解。关于兵家,武经七书和虎经应该看,另外曾胡治兵语录也是很不错的,读书要知道时代的变化,现在很大可能不需要你去打仗,即使打仗也不是以前那种排兵布阵了,所谓审时度势。看兵家,主要看其谋略,看其判断,看其选将的条件,毕竟人是否勇敢,是否进取有冲劲,是否聪明现在的武器是改变不了这些的。你的销售人员难道不是一群军队吗,你的财务人员不是后勤吗,素质一样吗,有些人就是天生坐不住,要他呆在办公室做表格是浪费组织资源,没有笨蛋,就看你会不会找出他的有点长处放在合适的岗位了。


谈到读书,当你打开我们中华的宝库时候,你真的叹为观止啊。但是也要清楚认识到,那些书是核心书籍,那些书是第二层次的外围书籍,那些书是次外层级,那些书是根本不要浪费时间看的。核心书籍其实就那么十来种,顶多二十种,包括一两中你赖以吃饭的。我上述的书就可以当作我核心之一,例如四书五经韩非子史记人物志等就是核心书籍。第二层可以是陶冶性情的闲书,例如诗词,诗话等如同音乐打高尔夫等愉悦运动一样的地位。读书必须是一种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意思。废寝忘食,我真的做到了,不是故意的,而是一种自发的力量啊,是巨大的力量。我不明白为何我们非要在教师中贴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面孔子的话贴在学校中不是更美丽更有深度和层次吗。读书不是一种短暂的兴趣,我很小就喜欢读书,可惜那时候能找到的是毛泽东选集,是阿尔巴尼亚人民的山鹰的故事,是打倒刘少奇的标语等,阅读古籍的权利被剥夺了,因为你根本就看不到市面上有卖的,阅读自己民族古籍获取知识的权利剥夺很可怕啊。有人说,可能就是那些恶心的所谓的历史学家评论清朝的文字狱,但是那时候私人印书,刊刻是允许的,不知道一百年后另外一个朝代的人如何评价我们这个时代的状况。再到现在,我终于有点力量买书了,记得县城连个图书馆也没有,盛世危言上面谈到西方图书馆的作用,一百年过去了,图书馆的作用还是没有学到手,是学不到,还是故意不去学那。可见财力真是一个读书权利的保障啊,既然没有文化部门给我们这个保障的时候。有时候我甚至想,皇帝的墓中会有很多书籍的,哪一天我也进入墓中,希望也带着书本进入。因此读书不是一辈子的事情,而是十辈子,百辈子,“虽百世也可知”,就让读书成为我们后代一辈一辈传承下去,薪尽火传,不是吗 

国学攻读之四

(2008-08-21 09:22:40)转载 标签:

文化

上面零零碎碎的说了儒家(当然还有荀子,汉代的儒家没有说,比如董仲舒,或者盐铁论等),法家,道家,墨家,兵家。还有纵横家和杂家没有说,对于纵横家,主要是鬼谷子,他可以用来解决说难的问题,还有战国策,这些策士的计谋对启发我们很重要,还有国语这部称为春秋外传的书本和长短经,世要论等。杂家,我定义的杂家和纵横家有些相似,但是更专注于智,说到读书方面,主要是智囊全集,三十六计,人物志,世说新语,相术等,因为知人者智嘛。当然史部也可以看到很多智慧,可以吸收到这里来。这两家主要竞于智力,而不是竞于道德,当然也要有实力。

 

三达德为智仁勇,下面引述曾文正对这个问题的表述:三达德之首曰智。智即明也。古来豪杰,动称英雄。英即明也。明有二端: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高明者,譬如室中所见有限,登楼则所见远矣,登山则所见更远矣。精明者,譬如至微之物,以显微镜照之,则加大一倍、十倍、百倍矣。又如粗糙之米,再春则粗糠全去,三舂、四舂,则精白绝伦矣。高明由于天分,精明由于学问。吾兄弟吾居大家,天分均不甚高明,专赖学问以求精明。好问若买显微之镜,好学若着上熟之米。总须心中极明,而后四中可断。能明而断谓之英断,不明而所谓之武断。武断自己之事,为害犹浅;武断他人之事,招怨实深。惟谦退而不肯轻断,最足养相。

 

文正公可以说点名了这一点,他写了好多笔记形式的小短文,很精当,每一篇都是他的总结,带兵行政的总结。对这一篇鄙人理解了好长时间,但是如何达到那,于是花了很多力气来找书,就是上述那些书本,可以说大体上概括了智慧的方面。对曾文正公我后面单独专门讲。

 

先来说说杂家的几本书:

 

人物志,通篇最好背下来,至少骨干要记住的。这本书语言也很优美,有魏晋风度。品评人物,分类精当。据说曾国藩案头常备。人物之本,出乎情性,这句话最为精当。记得杜月笙分类:第一等人无脾气有能力,第二等有脾气有能力,。。。真是很正确啊。性情一半是先天的,另一半是磨练的。观人察质,必先察其平淡这句话是第二个核心,平淡,平实这两个词实在是一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几乎接近中庸了。如果好表现,故意表现自己,就是好出风头,或者谦虚的过了头都不行。评价人物的方法,这就是九征与 八观。 本书也讨论怎样通过与人接触来识别人、怎样通过各种途径更精确地判断人, 讲了在识别人 中容易犯的错误,这就是七缪效难两篇。最后的释争我认为是第三个核心内容。不伐者伐之也,不争者争之也;让敌者胜之也,下众者上之也这句话可以说你在平时工作就可以看到的确是这样,记住这句话吧。孔子不是也说过:察其所安等话语吗,另外先进篇整个就是知人的具体方法啊。

 

人物志只是理论上的,而世说新语就不同了,用了很多人物和故事来讲品评人物。不要把他看成文学作品来用。他的分类也比较精当,上来就是德行,注重德行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不拘小节可不行啊。还有好多,鉴于我还没有读过五遍,就不细细说了。

 

相术我主要是买的四库全书搜集版的,里面有人伦大统斌,月波洞中记等等,这五本书是比较难读的。我也没有读通。对书本身就不继续细说了

 

但是说道相术,我必须讲,这似乎是很科学的东西。是经验的积累。以前我视为迷信,但是我看到曾国藩全集中的日记方面,其中记录了很多对于士兵的观察记录,很惊讶。后来我仔细观察,发现很多是很正确的,比如嘴唇厚的人确实比较忠厚一些,嘴唇薄的人确实说话反应敏捷一些。曾文正说,挑人要:多条里少大言,有操守无官气。后来我有发现他日记中有:多条里者不太朴实,滑一些。确实如此啊。

 

智囊全集很重要,主要是他的分类,很精当,故事也容易有兴趣,这本书我买了三个版本,最后才发现还是中华书局的好,全面,没有选集。本书的姊妹古今谈概也不错的,配合看。其实仅仅记住那些分类也很有收获了。冯对分类都有精当的说明。人取小,我取大;人视近,我视远这句话难道不是文正公的意思吗。文正公在翰林呆了十年,博览全书,很难说没有读这部书。另外我看他的日记,他到哪里都留心收集书,他后来的富厚堂藏书就很丰富。运用之妙,在乎一心这句话点明了核心主旨,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啊。‘知微’ ‘亿中’ ‘剖疑’ ‘经务’正是对明的具体说明。察见渊鱼者不祥,是以圣人贵夜行这句话不正说明了查人时候一定要注意保密吗。任天下事,皆胆也;其济,则智也。知水溺,故不陷;知火灼,故不犯。这句话不正说明了三达德之勇吗。所以读这本书就很有动力了,慢慢读,常常读吧。


三十六计,很早就读过了,短小。仅仅每一个计策的题目就很明白的说明问题了,不是吗。

 

荣枯鉴  冯道写的两本书之一,这本非常珍贵,是论小人的,君子常常斗不过小人,君子坏事也常常比小人危害大,都能找到答案。仕赢学是他的另一本,一定要好好读。这样正反面的智慧你都可以得到了。

 

势胜学,守弱学,权谋残卷等等都是些秘不示人的绝学,最好要知道。出于仁义拯救人心,匡正世道,我就不多说这几本了,毕竟,刀子用在厨师的手里就做菜,用在抢劫犯手就杀人,但是挂在墙上有时候掉下来还会扎了脚,因此这些就不多说了。 

国学攻读之五论语和算盘

对于日本人,我很佩服涩泽荣一,福泽喻吉,岩崎四代领导人和明治维新的志士仁人。 

国学攻读之十一

(2008-08-21 09:44:40)转载 标签:

文化

心相篇

 

宋·陈希夷

 

  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
  行者心之发,观行而祸福可知。
  出纳不公平,难得儿孙长育;
  语言多反复,应知心腹无依。
  消沮闭藏,必是好贪之辈;
  披肝露胆,决为英杰之人。
  心和气平,可卜孙荣兼子贵;
  才偏性执,不遭大祸必奇穷。
  转眼无情,贫寒夭促;
  时谈念旧,富贵期颐。
  重富欺贫,焉可托妻寄子;
  敬老慈幼,必然裕后光前。
  轻口出违言,寿元短折;
  忘恩思小怨,科第难成。
  小富小贵易盈,刑灾准有;
  大富大贵不动,厚福无疆。
  欺蔽阴私,纵有荣华儿不享;
  公平正直,虽无子息死为神。
  开口说轻生,临大节决然规避;
  逢人称知己,即深交究竟平常。
  处大事不辞劳怨,堪为梁栋之材;
  遇小故辄避嫌疑,岂是腹心之寄。
  与物难堪,不测亡身还害子;
  待人有地,无端得福更延年。
  迷花恋酒,阃中妻妾参商;
  利己损人,膝下儿孙悖逆。
  贱买田园,决生败子;
  尊崇师傅,定产贤郎。
  愚鲁人,说话尖酸刻薄,既贫穷,必损寿元;
  聪明子,语言木讷优容,享安康,且膺封诰。
  患难中能守者,若读书,可作朝廷柱石之臣;
  安乐中若忘者,纵低才,岂非金榜青云之客。
  鄙吝勤劳,亦有大富小康之别,宜观其量;
  奢侈靡丽,宁无奇人浪子之分,必视其才。
  弗以见小为守成,惹祸破家难免;
  莫认惜福为悭吝,轻财仗义尽多。
  处事迟而不急,大器晚成;
  见机决而能藏,高才早发。
  有能吝教,己无成子亦无成;
  见过隐规,身可托家亦可托。
  知足与自满不同,一则矜而受灾,一则谦而获福;
  大才与见才自别,一则诞而多败,一则实而有成。
  忮求念胜,图名利,到底逊人;
  恻隐心多,遇艰难,中途获救。
  不分德怨,料难至乎遐年;
  较量锱铢,岂足期乎大受?
  过刚者图谋易就,灾伤岂保全无?
  太柔者作事难成,平福亦能安受。
  乐处生悲,一生辛苦;
  怒时反笑,至老奸邪。
  好矜己善,弗再望乎功名;
  乐摘人非,最足伤乎性命。
  责人重而责己轻,弗与同谋共事;
  功归人而过归己,尽堪救患扶灾。
  处家孝弟无亏,簪缨奕世;
  与世吉凶同患,血食千年。
  曲意周全知有后,
  任情激搏必凶亡。
  易变脸,薄福之人奚较;
  耐久朋,能容之士可宗。
  好与人争,滋培浅而前程有限;
  必求自反,蓄积厚而事业能伸。
  少年飞扬浮动,颜子之限难过;
  壮岁冒昧昏迷,不惑之期怎免?
  喜怒不择轻重,一事无成;
  笑骂不审是非,知交断绝。
  济急拯危,亦有时乎贫乏,福自天来;
  解纷排难,恐亦涉乎囹圄,名扬海内。
  饿死岂在纹描,抛衣撒饭;
  瘟亡不由运数,骂地咒天。
  甘受人欺,有子忽然大发;
  常思退步,一身终得安闲。
  举止不失其常,非贵亦须大富,寿可知矣;
  喜怒不形于色,成名还立大功,奸亦有之。
  无事失措仓皇,光如闪电;
  有难怡然不动,安若泰山。
  积功累仁,百年必报;
  大出小入,数世其昌。
  人事可凭,天道不爽。
  如何飧刀饮剑?君子刚愎自用,小人行险侥幸。
  如何投河自缢?男人才短蹈危,女子气盛见逼。
  如何短折亡身?出薄言,做薄事,存薄心,种种皆薄;
  如何凶灾恶死?多阴毒,积阴私,有阴行,事事皆阴。
  如何暴疾而殁?色欲空虚。
  如何毒疮而终?肥甘凝腻。
  如何老后无嗣?性情孤洁。
  如何盛年丧子?心地欺瞒。
  如何多遭火盗?刻剥民财。
  如何时犯官府?调停失当。
  何知端揆首辅?常怀济物之心。
  何知拜将封侯?独挟盖世之气。
  何知玉堂金马?动容清丽。
  何知建牙拥节?气概凌霄。
  何知丞簿下吏?量平胆薄。
  何知明经教职?志近行拘。
  何知苗而不秀?非惟愚蠢更荒唐。
  何知秀而不实?盖谓自贤兼短行。
  若论妇人,先须静默;
  从来淑女,不贵才能。
  有威严,当膺一品之封;
  少修饰,准掌万金之重。
  多言好胜,纵然有嗣必伤身;
  尽孝兼慈,不特助夫还旺子。
  贫苦中毫无怨詈,两国褒封;
  富贵时常惜衣粮,满堂荣庆。
  奴婢成群,定是宽宏待下;
  资财盈箧,决然勤俭持家。
  悍妇多因性妒,老后无归;
  奚婆定是情乖,少年浪走。
  为甚欺夫?显然淫行。
  缘何无子?暗里伤人。
  合观前论,历试无差;
  勉教后来,犹期善变。
  信乎骨格步位,相辅而行;
  允矣血气精神,由之而显。
  知其善而守之,锦上添花;
  知其恶而弗为,祸转为福!

 

 

该文章被曾文正仔细阅读,揣摩。

 

 

第二个版本:

 

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表,观行而祸福可知。
心性不公平,难得儿孙长育。语言多反复,应知诡计旋生。
垂首低言,必是奸贪之辈。披肝露胆,决为英杰之人。
心和气平,可卜孙荣兼子贵。才偏性执,不遭大祸必奇穷。
转眼无情,儿孙累重。时谈念旧,富贵期颐。
重富欺贵,焉可托妻寄子,敬老慈幼,必能裕后光前。
清口出违言,寿元短折。忘恩思小怨,科第难成。
小富小贵易盈,前程有限。大富大贵不动,获福无疆。
欺蔽阴私,纵有荣华享不久。公平正直,虽无子息死为神。
开口说轻生,临大节决然规避。逢人称知己,即深交究竟平常。
处大事不辞劳怨,堪为栋梁之材。遇小故辄避嫌疑,岂是心腹之寄。
乖戾难堪,因讼丧身还害子。待人处地,无论福禄更延年。
迷花恋酒,闺中妻妾参商。利己损人,膝下儿孙悖逆。
贱买田园,决生败子。尊崇师傅,定产贤郎。

愚鲁人说话尖酸刻薄,即贫穷必损寿元。
聪明子语言木讷优容,享安康且膺封诰。
患难中能守者,若读书可作朝廷柱石之臣。
安乐中若忘者,纵低才岂是金榜青云之客。
鄙吝勤劳,亦有大富小康之别。
宜观其量,奢侈靡丽,岂无奇人浪子之分。
必视其才,弗以见小为守成。若祸破家难免。
莫认惜福为悭吝。轻财仗义尽多。
处大事而不急,伟器晚成。
能见机而扩充,高才早发。
多才吝教,以无成人亦无成。
见过隐规,身可托家亦可托。
知足与自满不同,一则矜而受灾;一则谦而获福。
大才与庸才自别,一则诞而多败;一则实而有成。
伎求念胜,图名利到底逊人。
恻隐心多,遇艰难途中获救。
不分德怨,料难至乎遐年。
较量镏珠,岂足其乎大受。
过刚者图谋易就,灾伤岂保全无。
太柔者做事难成,平福亦能安受。
乐处生愁,一生辛苦。
怒时反笑,至老奸邪。
好矜已善,弗在望乎功名。
乐摘人非,最足伤乎性命。
责人重而责己轻,弗与同谋共事。
功归人而过归己,尽堪救患扶灾。

处家孝弟无亏。 缨亦世。与世吉凶同患。
血食千年,曲意周全知德厚。任情激搏必豺心。
易变脸,薄福之人奚较,
耐久朋,能容之士可宗。
好与人争,滋培浅而前程有限,
必求自反。蓄积厚而屈事能伸。
少年飞扬浮动,颜子之限难过。
壮岁冒昧昏迷,不惑之期怎免。
喜怒不择轻重,一事无成。
笑骂不审是非,知交断绝。
济急拯危,亦有时乎贫乏,天将福矣。
解纷排难,恐亦涉乎囹圄,神必佑之。
冻饿休怨根基,造恶所至。
瘟亡不由运数,获罪于天。
甘受人欺,有子自然大发。
常思退步,一生终得安闲。
得失不惊其神,非贵亦须大富,寿更可知。
喜怒不形于色,成名还立大功,奸亦必有。
失事无措仓皇,卑躬狭隘。
有难居然安稳,胆识宽宏。
处物存心,终身允吉。
累仁积德,数世其昌。

人事可凭,天道不爽,如何冷刀饮剑。
君子刚愎自用,小人行险侥幸,如何投河自缢。
男人才短蹈危,女子气盛见逼,如何短折亡身。
出薄言,做薄事,存薄心,种种皆薄,如何凶灾恶死。
多阴毒,积阴私,有阴行,事事皆阴,如何暴疾而没。
纵欲奢情,如何毒疮而终。肥甘凝腻,如何老后无嗣。
性情孤僻,如何盛年丧子。心地欺瞒,如何多遭火盗。
刻薄为怀,如何时犯官符。
强梁作胆,何知端揆首辅。
常怀济物之心,何知拜相封侯。
独挟盖世之气,何知玉堂金马。
动容清丽,何知建牙拥节。
气概凌霄,何时丞簿下吏。
量平胆薄,何知明经教职。
志近行拘,何知苗而不秀。
非惟愚蠢更荒唐,何知秀而不实,盖谓自贤兼短行。

若论妇人,先须静默。从来淑女,不贵才能。
有威严当膺一品之封,少修饰能掌万金之重。
多言好胜,若然有嗣必伤身。尽孝兼慈,不特助夫还旺子。
贫苦中毫无怨言,两国褒封。富贵时常惜衣粮,满堂荣庆。
奴婢成群,定是宽宏待下。资财盈箧,决然勤俭持家。
悍妇多因性拓,老后无归。奚婆定是情乖,少年浪走。
为甚欺夫,显然淫行。缘何无子,暗里伤人。
合观前论,历试无差。勉教后来,犹期善变。
信乎骨格步位,相辅而行,允矣血气精神,由之而显。
知其善而守之,锦上添花。知其恶而弗为,祸转为福。 

国学攻读之十二

(2008-08-21 09:45:36)转载 标签:

杂谈

人物志是研究人物最早并最系统的理论著作,曾文正公曾经在翰林院读书期间曾经仔细研究过该书,为其日后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该书和稍后时期的《世说新语》可以称为对人研究的双碧。人物志侧重于理论,世说新语侧重于具体的人物。

 

在这里,我将收集历史上的人物,和其中的理论相适应。

 

 

熊廷弼和所有人一样,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从史书记载中,我们可以知道,此公脾气火暴,性情刚愎自用,盛气凌人,见到看不惯的人和事立马便破口大骂。显然,这种人在我国官场上的人际关系恐怕不会太好,史书也谈到“朝士多厌恶之”。但熊廷弼有大才干,史称“有盖世才”,特别是对辽东局势具有准确的洞察力与判断力,且身体力行不畏劳苦,具有极强的执行力,为国事不惜赴汤蹈火。这种性情的人,若是生在李世民的时代,大约能够成为凌烟阁上的千古名臣。可惜,他偏偏生在了穷途末路的大明晚期。于是,就成了敌对者眼中最好的靶子。

 

当时,大明帝国朝堂之上,党争剧烈。叫得上名目的就有山东人为首的“齐党”,浙江人为首的“浙党”,湖北人为首的“楚党”,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东林党”。这些党派,今日联手,明天反目,党同伐异,纵横捭阖。不久后,更有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加入战团,令大明晚期的帝国政治舞台十分好看。

 

如今,朝中大权基本掌握在东林党人手中,史称“众正盈朝”,意思是朝堂之上满是正人君子。他们特别讨厌熊廷弼,因为,熊廷弼不是他们一党,且曾经多次公开批评或者叫攻击过他们。担任监察官员时,熊廷弼有一位志同道合的同志,名叫姚宗文,他们在政治见解上有许多相同之处。后来,姚宗文希望熊廷弼能够举荐自己补官,遭到熊廷弼拒绝。此次,这位姚宗文便发起了针对熊廷弼的首轮进攻。随后,熊廷弼受到了连珠炮般的攻击。炮火凶狠而且密集,最严重者,列举了熊廷弼的无谋八罪、欺君三罪,认为不罢熊廷弼的官,“辽东大事必不可保”。熊廷弼眼花缭乱,只好三次上书,请求因病辞职。他心情郁闷而沉痛,说道:“辽东转危为安,臣也就该由生到死了。”最后,主要由东林官员组成的专议此案的联席会议,建议天启皇帝朱由校同意熊廷弼去职。东林党人占据了中央政府绝大多数要害职位。但他们已经不是顾宪成等“东林八君子”时代的东林党人了,那时,东林党激浊扬清,受到崇高尊敬,具有广泛影响。今日,清流久历污渠而变浊。他们一样失去了是非对错的标准,一样缺少政治才能与胸怀,一样置国家利益、辽东大局于不顾,埋头党同伐异。

 

王化贞很不喜欢。他不喜欢熊廷弼这个人,不喜欢这个方略,不喜欢他成为自己的顶头上司,更不喜欢他有可能夺去自己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权威与军队。而熊廷弼也对王化贞的某些布置不以为然,于是,二人开始了唾沫横飞的口水战。然而,皇帝表态说支持熊廷弼的主张,搞得王化贞好生没趣,心中怏怏不快。于是,报告皇上说,您特别看重熊廷弼,他对辽东事务又轻车熟路,成竹在胸,必可一举灭敌。熊廷弼一听,顾不得其中的醋味,赶快请求皇帝警告王化贞,不要借口经略负有责任就坐失时机。就此,经、抚不和开始公开化。

 

然而,虽然在理论上讲,至少在辽东军事布置上,王化贞应该接受熊廷弼的领导,但实际上,比较起来,王化贞的底气却比熊廷弼要足得多,根本就没把熊廷弼放在眼里。这种状况是由下列因素促成的:

 

首先,王化贞是现任东林内阁首席大学士即内阁总理大臣叶向高的门生。在历史上,这位叶向高口碑不错,人们时常愿意替他遮掩在此事上的错误。但,叶向高的确错了,在辽东局势的进一步恶化上,这位东林内阁首辅的确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叶向高本来就讨厌熊廷弼,如今更以内阁首辅的身份,认为朝廷应该全心全意支持王化贞,言下之意是,任命熊廷弼这么一个经略根本就是多余。并以内阁总理大臣兼老师的身份,袒护王化贞对抗熊廷弼,令王化贞有恃无恐。

 

另一位关键人物则是兵部尚书张鹤鸣。这位国防部长也是东林官员,他不但讨厌熊廷弼,而且早在一年前,就曾经因为军饷问题与熊廷弼大起冲突。如今,他甚至在调动辽东兵马时,都不愿劳神知会辽东经略熊廷弼,在熊廷弼询问他时,亦不屑作答。搞得熊廷弼怒火高万丈,却又无从发泄。更有甚者——用今天的事例类比,这位国防部长甚至或明或暗地指示王化贞,在辽东军事上可以自作主张,不必理睬熊廷弼。

 

在大凌河边,王化贞遇到熊廷弼。王化贞尽弃前嫌,在熊廷弼面前大哭。熊廷弼此时的表现确实没有风度,他微笑着询问王化贞:“您不是说要提六万之兵一举荡平吗?今天这是怎么啦?”王化贞顾不上计较,请求和熊廷弼一起商量战守事宜。这时,熊廷弼手中只有五千兵马,不知是出于兵力悬殊的无奈,还是犯了一个真正的错误,他回答王化贞说:如今为时已晚,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赶快护送流民入关。

 

孟森教授推测,熊廷弼之所以不争夺广宁,是因为他实在痛恨王化贞的作为,并认为自己在此事上没有责任;同时,他可能希望用这种赌气的方式,唤起满朝文武的觉悟,知道自己的才干而用之,“以收后日之效”

 

东林党人就这样用自己的党同伐异和失败,为两个比熊廷弼可怕千百倍的敌人铺垫了道路。这两个敌人,一个是大明帝国不共戴天的死敌——努尔哈赤,一个是东林党人不共戴天的死敌,在后来几年间搅得整个中国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只比皇帝少活一百岁的太监——九千九百岁魏忠贤。

 

 

袁崇焕则可能是个胆汁质的热血男儿,一个饱读圣贤之书、充满家国情怀、有勇有谋、有为有守、急公好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圣徒一类人物。在中国的政治文化传统之下,除极少数政治清明的时代之外,袁崇焕的结局,大体上是绝大多数时代中这一类人物的标准结局。譬如五百年前的岳飞,譬如本朝百多年前的于谦,譬如前不久的熊廷弼,等等。 

国学攻读之十三

(2008-08-21 09:57:19)转载 标签:

文化

自从古代以来,对于说话的重视就不断出现在一些最著名的书籍中,比如说,《老子》中的大智若愚,大辩若衲,言者不智,智者不言,《韩非子》有最著名的篇章,如说难。历代人物中,因言获罪者比比皆是,因言成功者也比比皆是,后者比如,纵横家张意,苏秦,可成为因言成功者。所以说,对于如何说话,说什么样的话,在什么场合下说话,是非常严重的事情。

 

孔子曰: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又曰:不见颜色而言,谓之盲。又曰: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又曰: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又曰:敏于事而慎于言。可见圣人也是如此重视说话的重要性。因此说话是生存在世界上第一重要的事情。

 

纵横家们的老师鬼谷子先生就是这方面的大家,因此研究鬼谷子可以使我们在理论上掌握说话的技巧,方式。

 

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之本源在于气。认为内在在于忍,更深刻的在于性情,在于脾气;外在在于五兵。内在是心魔之控制,外在在于心兵之控制。心魔可以让你失去理智,任性而行,心兵即说话的每个字,兵分五种:怒气时候说话出去的是伤人的火兵炙热非常伤人喜欢的时候,出去的是水兵容易溺死人自己也有可能溺死火兵也是自己也容易伤了。我平时说话笑眯眯的这时候,出去的是木兵木头,像绿树大家都喜欢的绿色的。工作谈判讲话,讲道理,说话出去的是金兵有利益的。我自己学习,自己给自己说的话,是土兵厚实厚重能生万物能载动万物

 

不出兵,最为重要的修养功课就是静坐。

 

在这里我将介绍鬼谷子这本书。

 

鬼谷子序

《隋書·經籍志》鬼谷子三卷,皇甫謐註。鬼谷子,楚人也,周世隱於鬼谷。梁有陶弘景注三卷,又有樂壹注三卷,從横者所以明辯說、善辭令,以通上下之志者也。漢世以為本行人之官受命出疆,臨事而制,故曰誦詩三百,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周官掌交以節,與幣巡邦國之諸侯,及萬姓之聚,導王之德,意志慮使,辟行之而和諸侯之好。達萬民之說,諭以九稅之利,九儀之親,九牧之維,九禁之難,九戎之威是也。佞人為之則便辭利口,傾危變詐,至於賊害忠信,覆亂邦家,監修國史趙國公長孫無忌等上。

 

捭闔第一

 

 

〔捭,撥動也;闔,閉藏也。凡與人之言道:或撥動之,令有言,示其同也;或閉藏之,令自言,示其異也。〕

粵若稽古,聖人之在天地間也。

〔若,順;稽,考也。聖人在天地間,觀人設教,必須考古道而為之。〕

為眾生之先,

〔首出萬物以前人,用先知覺後知,用先覺覺後覺,故為眾生先。〕

觀陰陽之開闔以命物,

〔陽開以生物,陰闔以成物,生成既著,須立名以命之也。〕

知存亡之門戶,

〔不忘亡者存,有其存者亡,能知吉凶之先見者,其惟知機乎!故曰:知存亡之門戶也。〕

籌策萬類之終始,達人心之理,見變化之眹焉。

〔萬類終始人心之理,變化眹跡,莫不朗然玄悟,而無幽不測,故能籌策達見焉。〕

而守司其門戶,

〔司,主守也。門戶,即上存亡之門戶也。聖人既達物理終始,知存亡之門戶,能守而司之,令其背亡而趣存也。〕

故聖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

〔莫不背亡而趣存,故曰:其道一也。〕

變化無窮,各有所歸。

〔其道雖一,行之不同,故曰:變化無窮。然有條而不紊,故曰:各有所歸也。〕

或陰或陽,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弛或張。

〔此二者,法象各異,施教不同。〕

是故聖人一守司其門戶,審察其所先後,

〔政教雖殊,至於守司門戶則一,故審察其所宜先者先行,所宜後者後行之也。〕

度權量能,校其伎巧短長,

〔權謂權謀,能謂材能,伎巧謂百工之役,言聖人之用人,必量度其謀能之優劣,校考其伎巧之長短,然後因材而用。〕

夫賢不肖、智愚、勇怯、仁義有差,乃可捭,乃可闔,乃可進,乃可退,乃可賤,乃可貴,無為以牧之。

〔言賢不肖、智愚、勇怯材性一同,各有差品,賢者可捭而同之,不肖者可闔而異之,智之與勇,可進而貴之,愚之與怯,可退而賤之,賢愚各當其分,股肱盡其力,但恭己無為,牧之而已矣。〕

  審定有無,以其實虛;隨其嗜欲,以見其志意。

  〔言任賢之道,必審定其材術之有無,性行之虛實,然後隨其嗜欲而任之,以見其志意之真偽也。〕

  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實,貴得其指,闔而捭之,以求其利。

  〔凡言事者,則微排抑其所言,撥動以反難之,以求其實情。實情既得,又自閉藏而撥動之,彼以求其所言之利何如耳。〕

  或開而示之,或闔閉之。開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闔而閉之者,異其誠也。

  〔開而同之,所以盡其情;闔而異之,所以知其誠也。〕

  可與不可,審明其計謀,以原其同異。

  〔凡有所言,有可有不可,必明審其計謀,以原其同異。〕

  離合有守,先從其志。

  〔計謀雖離合不同,但能有所執守,則先從其志以盡之,以知成敗之歸也。〕

  即欲捭之貴周,即欲闔之貴密,周密之貴微,而與道相追。

  〔言撥動之貴其周遍,閉藏之貴其隱密,而此二者,皆須微妙合於道之理,然後為得也。〕

  捭之者,料其情也;闔之者,結其誠也。

  〔料而簡擇,結謂繫束。情有真偽,故須簡擇;誠或無終,故須繫束也。〕

  皆見其權衡輕重,乃為之度數,聖人因而為之慮,

  〔權衡既陳,輕重自分。然後為之度數,以制其輕重。輕重因得所,而為設謀慮,使之道行也。〕

  其不中權衡度數,聖人因而自為之慮,

  〔謂輕重不合於斤兩,長短不充於度數,便為廢物,何所施哉!聖人因是自為謀慮,更求其反也。〕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納之。

  〔謂中權衡者,出而用之,其不中者,納而藏之也。〕

  闔者,或闔而取之,或闔而去之。

  〔誠者,闔而取之;不誠者,闔而去之。〕

  捭闔者,天地之道,

  〔闔戶謂之坤,闢戶謂之乾,故謂天地之道。〕

  捭闔者,以變動陰陽,四時開閉,以化萬物縱橫。

  〔陰陽變動,四時開閉,皆捭闔之道也。縱橫,廢起也。萬物,或開以起之,或闔而廢之。〕

  反出、反覆、反忤,必由此矣。

  〔言捭闔之道,或反之,令出於彼;或反之,覆來於此;或反之於彼,忤之於此。皆從捭闔而生,故曰:必由此也。〕

  捭闔者,道之大化,說之變也。必豫審其變化。

  〔言事無開闔,則大道不化、言說無變。故開閉者,所以化大道、變言說。事雖大,莫不成之於變化,故必豫之,吉凶繫焉。〕

  口者,心之門戶也。心者,神之主也。

  〔心因口宣,故口者,心之門戶也。神為心用,故心者,神之主也。〕

  志意喜欲,思慮智謀,此皆由門戶出入。

  〔凡此八者,皆往來於口中,故曰:由門戶出入也。〕

  故關之捭闔,制之以出入,捭之者開也、言也、陽也;闔之者、閉也、默也、陰也。

  〔言八者若無開閉,事或不節,故關之以捭闔者,所以制其出入。開言於外,故曰:陽也;閉情於內,故曰:陰也。〕

  陰陽其和,終始其義。

  〔開閉有節,故陰陽和;先後合宜,故終始義。〕

  故言長生、安樂、富貴,尊榮顯名,愛好財利,得意喜欲,為陽,曰始。

  〔凡此皆欲人之生,故曰:始曰陽。〕

  故言死、憂患、貧賤,苦辱棄損,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誅罰,為陰,曰終。

  〔凡此皆欲人之死,故曰:陰陰曰終。〕

  諸言法陽之類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諸言法陰之類皆曰終,言惡以終為謀。

  〔謂言說者,有於陰言之,有於陽言之,聽者宜知其然。〕

  捭闔之道,以陰陽試之。

  〔謂或撥動之,或閉藏之,以陰陽之言試之,則其情慕可知。〕

  故與陽言者依崇高,與陰言者依卑小。

  〔謂與情陽者言,高以引之;與情陰者言,卑以引之。〕

  以下求小,以高求大。

  〔陰言卑小,故曰:以下求小。陽言崇高,故曰:以高求大。〕

  由此言之,無所不出,無所不入,無所不言可。

  〔陰陽之理盡,小大之情得,故出入皆可,何所不可乎?〕

  可以說人,可以說家,可以說國,可以說天下。

  〔無所不可,故所說皆可。〕

  為小無內,為大無外。

  〔盡陰則無內,盡陽則無外。〕

  益損、去就、倍反,皆以陰陽御其事。

  〔以道相成曰益,以事相賊曰損;義乖曰去,志同曰就;去而遂絕曰倍,去而復來曰反。凡此不出陰陽之情,故曰:皆以陰陽御其事也。〕

  陽動而行,陰止而藏;陽動而出,陰隨而入;陽還終始,陰極反陽。

  〔此言上下相成,由陰陽相生也。〕

  以陽動者,德相生也;以陰靜者,形相成也。以陽求陰,苞以德也;以陰結陽,施以力也。

  〔此言上之爵祿養下,下以股肱宣力。〕

  陰陽相求,由捭闔也。

  〔上下所以能相求者,由開閉而生也。〕

  此天地陰陽之道,而說人之法也。

  〔言既體天地、象陰陽,故其法可以說人也。〕

  為萬事之先,是謂圓方之門戶。

  〔天圓地方,上下之義也。理盡開閉,然後生萬物,故為萬事先,上下之道自此出入,故曰:圓方之門戶。〕

国学攻读之十四

(2008-08-21 09:58:57) 转载 标签:

文化

正如上篇所讲,《世说新语》对具体人物进行了品读,并且最重要的是吧人物按照言行分了类别,《论语》讲知人者智,阅读了该书,我们可以对判断人物有一个指南针,可以作为我们知人的重要参考,当然,二十四史也有大量的对于具体人物的判断,两者相结合就可以知道我们深刻的观察人物,深刻的品读人物。

 

世说新语上来就把德行放在了第一位,这里说明了人的德行是最重要的。德行的具体解释如下:

 

曾国藩识人的第一条是以“德、识”为主,以“才、学”为辅,这是他识别人的一个总原则。我们通常评价一个人,都是在德、才、学、识几个方面来看一个人才怎么样。“德”是指道德、品行、操守;“才”是指才干、能力、本事;“学”是指学问、资历;“识”是指眼光、见解这样的几个方面。人们常常会讲“德”与“才”作为主。曾国藩很明确地说过,“德”和“才”之间,“德”是主的,“才”是次的。“德”好比水之源头,“才”好比水之波浪。“德”是木之本,也就是一棵树木的本,它的根本;“才”好比是枝叶。德才兼备是最好的,如果德才不能兼备,他宁愿要“才”差一点的,但是“德”要好。这一点我们很多人可能在理论上他会觉得,德才之间“德”应该排在第一位,但是在具体做的时候,“才”又往往会成为我们选拔和重用干部的第一选。

 

“学”与“识”。曾国藩在“学”与“识”这两个方面也有很明确的议论。他认为“办大事者以识为主,以才为辅”。他明确地说,一个人办大事“识”是主要的,“学”是为辅的。他还说过,他说“汉臣诸葛亮曰”,也就是诸葛亮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才须学,学须识”。才能是建立在学问的基础上,学问要建立在见识的基础上。由此看来,在曾国藩的眼里,德、才、学、识、这四个方面,排列的顺序是德、识、学、才。“德”第一,“识”第二,“学”第三,“才”第四。    

国学攻读之十六

(2008-08-21 10:12:02) 转载 标签:

文化

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够做其他的一切功夫,儒释道都在这个字上面下功夫。可见这是人之修养最难的。因此余以此为攻读之必经之路。可以称为忍功。余选取元代著名的忍经,作为忍功之参照。

 

忍经


  序

  忍乃胸中博闳之器局,为仁者事也,惟宽恕二字能行之。颜子云“犯而不校”,《书》云“有容德乃大”,皆忍之谓也。韩信忍于胯下,卒受登坛之拜;张良忍于取履,终有封侯之荣。忍之为义,大矣。惟其能忍则有涵养定力,触来无竞,事过而化,一以宽恕行之。当官以暴怒为戒,居家以谦和自持。暴慢不萌其心,是非不形于人。好善忘势,方便存心,行之纯熟,可日践于无过之地,去圣贤又何远哉!苟或不然,任喜怒,分爱憎,捃拾人非,动峻乱色。干以非意者,未必能以理遣;遇于仓卒者,未必不入气胜。不失之偏浅,则失之躁急,自处不暇,何暇治事?将恐众怨丛身,咎莫大焉!其视吕蒙正之不问姓名,张公艺九世同居,宁不愧耶?愚因暇类集经史语句,名曰《忍经》。凡我同志一寓目间,有能由宽恕而充此忍,由而至于仁,岂小补哉!
 
  大德十年丙午闰月朔古杭蟾心吴亮序

 

易·损卦云:“君子以惩忿窒欲。”
 
书 周公戒周王曰:“小人怨汝罟汝,则皇自敬德。”又曰:“不啻不敢含怒。”又曰:“宽绰其心。”
 
成王告君陈曰:“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
 
左传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昭公元年:“鲁以相忍为国也。”
 
哀公二十七年:知伯入南里门,谓赵孟入之。对曰:‘主在此。’知伯曰:‘恶而无勇,何以为子?’对曰:‘以能忍。’耻庶无害赵宗乎?”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迎。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左传 一惭不忍,而终身惭乎
 
论语 孔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

 
又曰:“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欤?”
 
又曰:“君子无所争。”
 
又曰:“君子矜而不争。”
 
曾子犯而不校。
 
戒子路曰:“齿刚则折,舌柔则存。柔必胜刚,弱必胜强。好斗必伤,好勇必亡。百行之本,忍之为上。”
 
《老子》曰:“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
 
又曰:“大直若屈,大智若拙,大辩若讷。”
 
又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又曰:“天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
 
荀子曰:“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蔺相如曰:“两虎共斗,势不俱生。”
 
晋王玠尝云:“人有不及,可以情恕。”
 
又曰:“非意相干,可以理谴,终身无喜悒之色。”

 

同居相处贵宽

 

同居之人有不贤者,非理以相扰,若间或一再,尚可与辩;至于百无一是,且朝夕以此相临,极为难处。同乡及同官,亦或有此,当宽其怀抱,以无可奈何处之。

 

王龙舒劝诫

 

喜怒、好恶、嗜欲,皆情也。养情为恶,纵情为贼,折情为善,灭情为圣。甘其饮食,美其衣服,大其居处,若此之类,是谓养情;饮食若流,衣服尽饰,居处无厌,是谓纵情。犯之不授,触之不怒,伤之不忍,过事甚喜。
 
张文定公曰:“谨言浑,不畏忍事,又何妨?”
 
孔旻曰:“盛怒剧炎热,焚和徒自伤。触来勿与竞,事过心清凉。”
 
山谷诗曰:“无人照此心,忍垢待濯盥。”
 
东莱吕先生诗云:“忍穷有味知诗进,处事无心觉累轻。”
 
陆游翁诗云:“忿欲至前能小忍,人人心内有期颐。”
 
又曰:“殴攘虽快心,少忍理则长。”
 
又曰:“小忍便无事,力行方有功。”
 
省心子曰:“诚无悔,怒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释伽佛初在山中修行,时国王出猎,问兽所在。若实告之则害兽,不实告之则妄语,沉吟未对,国王怒,斫去一臂。又问,亦沉吟,又斫去一臂。乃发愿云:“我作佛时,先度此人,不使天下人效彼为恶。”存心如此,安得不为佛。后出世果成,佛先度憍陈如者,乃当时国王也。
 
佛曰:“我得无诤三昧,最为人中第一。”又曰:“六度万行,忍为第一。”
 
《涅盘经》云:昔有一人,赞佛为大福德,相闻者,乃大怒,曰:“生才七日,母便命中,何者为大福德?”相赞者曰:“年志俱盛而为卒,暴打而不瞋,骂亦不报,非大福德相乎?”怒者心服。
 
《人趣经》云:“人为端正,颜色洁白,姿容第一,从忍辱中来。”
 
《朝天忏》曰:“为人富贵昌炽者,从忍辱中来。”
 
紫虚元君曰:“饶、饶、饶,万祸千灾一旦消,忍、忍、忍,债主冤家从此尽。”
 
赤松子诫曰:“忍则无辱。”
 
许真君曰:“忍难忍事,顺自强人。”
 
孙真人曰:“忍则百恶自灭,省则祸不及身。”
 
超然居士曰:“逆境当顺受。”
 
谚曰:“忍事敌灾星。”
 
谚曰:“凡事得忍且忍,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谚曰:“得忍且忍,得诫且诫,小事成大。”
 
谚曰:“不哑不聋,不做大家翁。”
 
谚曰:“刀疮易受,恶语难消。”
 
少陵诗曰:“忍过事堪者。”此皆切于事理,为此大法,非空言也。
 
《莫争打》诗曰:“时闲愤怒便引拳,招引官方在眼前。下狱戴枷遭责罚,更须枉费几文钱。”
 
《误触人脚》诗云:“触了行人脚后跟,告言得罪我当烹。此方引慝丘山重,彼却厚情羽发轻。”
 
《莫应对》诗云:“人来骂我逞无明,我若还他便斗争。听似不闻休应对,一支莲在火中生。”
 
杜牧之《题乌江庙诗》:“胜负兵家不可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豪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诫断指诗》曰:“冤屈休断指,断了终身耻。忍耐一些时,过后思之喜。”
 
《何提刑戒争地诗》:“他侵我界是无良,我与他争未是长。布施与他三尺地,休夸谁弱又谁强。”  

国学攻读之二十

(2008-08-21 10:21:29) 转载 标签:

文化

百忍歌

 

百忍歌,歌百忍; 
忍是大人之气量,忍是君子之根本; 
能忍夏不热,能忍冬不冷: 
能忍贫亦乐,能忍寿亦永; 
贵不忍则倾,富不忍则损; 
不忍小事变大事,不忍善事终成恨; 
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失爱敬; 
朋友不忍失义气,夫妇不忍多争竞; 
刘伶败了名,只为酒不忍; 
陈灵灭了国,只为色不忍; 
石崇破了家,只为财不忍; 
项羽送了命,只为气不忍; 
如今犯罪人,都是不知忍; 
古来创业人,谁个不是忍。 

百忍歌,歌百忍; 
仁者忍人所难忍,智者忍人所不忍。 
思前想后忍之方,装聋作哑忍之准; 
忍字可以走天下,忍字可以结邻近; 
忍得淡泊可养神,忍得饥寒可立品; 
忍得勤苦有余积)忍得荒淫无疾病; 
忍得骨肉存人伦,忍得口腹全物命; 
忍得语言免是非,忍得争斗消仇憾; 
忍得人骂不回口,他的恶口自安靖; 
忍得人打不回手,他的毒手自没劲; 
须知忍让真君子,莫说忍让是愚蠢; 
忍时人只笑痴呆,忍过人自知修省; 
就是人笑也要忍,莫听人言便不忍; 
世间愚人笑的忍,上天神明重的忍; 
我若不是固要忍,人家不是更要忍; 
事来之时最要忍,事过之后又要忍; 
人生不怕百个忍,人生只怕一不忍; 
不忍百福皆雪消,一忍万祸皆灰烬。

 

 

古人云:不责人过错,不举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可以远害矣!

勇气不可失,信心不可无,世间没有‘不能'与‘无能'的事,只怕──不肯。

 

爱要浓淡合宜,像清茶淡香,若是太浓,则苦的喝不下。

 

父母过分爱子女,会反射成为子女的烦恼,对子女要放心,他们才能安定成长。

 

一个人要先能够‘忍受',忍受失望、忍受怜悯、忍受瞧不起、忍受瞧得起、忍受爱、忍受迷失,然后才能自由自在的追寻自己的理想。

 

有许多事情,你要先‘受、得了',然后才能找出意义。

 

谨慎、警觉,是心航的导师;光明、柔和,是内在的佳侣。

 

当我们年龄渐长,愈来愈觉得钱之可贵,就可能用钱去衡量一切,甚至衡量爱。岂知在这世界上,没有钱之前,早有了爱。当我们没有赚到钱之前,早赚到了爱,我们因爱而来到人世,有一天离开,带不走钱,只带得去满怀的爱。

 

‘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不怨怼、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缘,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

 

求全之心,可用之责己,但不可用以交友;满足之心,可用之处境,但不可用以求知。 

 

智者事事反求诸己,愚者处处外求于人。

 

当我们被别人误解而产生不平时,先试试放弃戴在心灵的面具吧!

 

觉人之伪,不形之于色;吃人之亏,不动之于口。 

 

用体谅的心,对待亲情;用结缘的心,对待友情。 

 

年年不忘春耕,自然能够秋收;时时不离助人,自然能得人助。

 

忍耐是做人第一法;礼貌是处事第一法;谦虚是保身第一法;宽容是用心第一法。 
 

所谓‘放下',并不是没有自己,而是指没有对抗心,没有舍不得之心。 

 

贪心是最猛烈的火,憎恨是最坏的执著,迷惑和错误的见解是最难脱逃的网,爱欲是最难渡过的河流。 

 

常人总不见自己有过,圣人总不见自己有德。不见有过,故其过山积;不见有德,故其德天高。 

 

再好的机会、福报,如不能把握因缘,一样会溜走。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思想、观念和行为。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对人要宽心,讲话要细心

 

要批评别人时,先想想自己是否完美无缺。

 

勇往直前为人服务,就是幸福。

 

只要相信自己有无限的能力,做什么事都会成功。

 

好事我们要响应,坏事绝对要停止。(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生活有朝气,活得畅畅快快!工作讲求效率,做得踏踏实实! 

 

遇到困难,一定要用更大的斗志面对,惟有勇敢面对困难,才有机会致胜。  

 

读书求学不只是增广知识、技能,更要提升品格、改变气质。 

 

理直气壮、得理不饶人者,不仅惹是生非、伤人伤己,甚至永远无法化解仇恨、圆融人事。

 

别人强过自己,我要敬重他、向他学习;别人不如自己,我要谦虚他、鼓励他。

 

让父母赞美一句,胜过拿钱到处消灾,因为父母的赞美,就是最大的祝福。

 

不要总是要求别人给我什么,要想我能为别人做什么。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因为没有人能离群独居。

 

多原谅别人,能积福德;把心量放大,福气就大。

要端端正正,不要嘻嘻哈哈;要谨谨慎慎,不要唏哩哗啦。

 

虽然摸不到、看不见空气、风、电的形相与颜色,但不可否认它的作用与功能。同样道理,对鬼、神、佛、菩萨的灵验,亦不可忽视,善恶有报,如影随形。

 

与人相处要牢记‘默'字;与家相处要牢记‘忍'字;与世相处要牢记‘宽'字。

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培养好自己的气质,不要争面子,争来的是假的,培养来的才是真的。

 

发脾气能招魔,很沮丧会引鬼。不可告人的事断然不做,不可做的事断然不想。

 

平常心是平常心,是无相的心,平常心是摆平自己的心,没有高低起伏的情绪,无是无非,水在高处是平的,水在低处也是平的。

 

微笑的表情,可以感受生活中每一刻的丰足与喜悦;乐观的心情,足以抵挡生命中每一次的挫折与打击。

 

一个人会觉得烦恼,是因为他还有时间烦恼;一个人为小事烦恼,是因为他还没有大烦恼。

 

愤怒是弱者的武器。愈爱生气的人,其实自卑感愈重,生气只是他不克自制的反应。

当别人有生气的情绪时,我们不妨把他当成是一种求救的讯息──其实他们的内心欠缺的是更多自尊及肯定。

 

贪心是最猛烈的火,憎恨是最坏旳执著,迷惑和错误的见解是最难脱逃的网,爱欲是最难渡过的河流。

 

语言是精神的脉博,语言等于在一刻一划地雕塑著自己的人格,真是不可不慎啊!现代人言语混乱的原因,实在就是他们内心混乱的反映。

家庭是道场
   ◎大人的一言一行,都是小孩的榜样。
   ◎以美好的环境,孕育孩子美好的气质。
   ◎父母恩重如山,请快行孝报答。
   ◎孩子喜欢做家事,是家长的福气。
   ◎父母恩爱,孩子愉快。
   ◎身教最有效,妈妈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
   ◎万贯家财不如父爱,金山银海不如母怀。
   ◎父母的爱是不灭的灯,风吹雨打伴我行。
   ◎若问古今爱何在?尽在父母双眸中。
   ◎母亲的微笑,是孩子生命的原动力。
   ◎教好孩子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社会尽责。
   ◎孩子是一面镜子,照出父母的样子。
   ◎自己敬爱老人,子孙才会敬爱您。
   ◎您看著我长大,我陪著您到老;您疼爱我,我敬爱您。
   ◎关心、爱心、耐心,可以让老人开心。
   ◎现代孝行是多陪老人,多照顾老人。
   ◎不要在他人面前数落自己配偶或孩子的不是。
   ◎夫妻恩爱是无价之宝,子孙贤孝是无上幸福。
   ◎最慈最爱父母心,至真至诚表孝心。
   ◎夫妻常牵手,恩爱到白首。
   ◎所有的成功,都弥补不了家庭的失败。
   ◎在外面与朋友嬉游的时候,不要忘记家中孤独的老人。
   ◎孝顺父母,终有福报。
   ◎朋友:夜已深沉,妻儿在家里苦等,请您快回家吧!
   ◎勿贻亲忧,为孝之首。
   ◎兄友弟恭敬如宾,父慈子孝举家亲。
   ◎把孩子教养好,就是最大的功德。
   ◎手牵手、心连心,夫妻互信互助,共筑美满家庭。
   ◎成功的家庭教育,是给子女最大的福气。
   ◎千经万典孝为先,劝君及时尽孝养。
   ◎家庭充满情爱,孩子不会变坏。
   ◎父母健在最宝贵,忤逆父母最不该。
   ◎事毕赶快回家,展笑颜、面双亲,承欢表孝心。
   ◎‘家和万事兴',家庭的和谐,亲人的平安,是事业成功的基础。
   ◎世上任何事业的成功,弥补不了家庭的失败。
   ◎家庭和睦,人生最快乐。
   ◎老人是智慧的宝典,小孩是快乐的泉源。
   ◎夫妻以和为贵,争吵无益,赢了理常输了情。
   ◎儿女是家中的瑰宝,要疼惜。父母是家中的城堡,要孝顺。
   ◎家,永远是提供你最后安全靠泊的心灵港口,应珍惜它!
   ◎美满婚姻的秘诀是互敬互信、互忍互让。
   ◎爱护自己家庭,莫破坏他人家庭。
   ◎会做夫妻是缘分,不可随意说离婚,珍惜缘分享天伦。
   ◎今世夫妻前世缘,莫为小事而翻脸,一旦离婚,无辜儿女最可怜!
   ◎兄弟本是同根生,勿为财物伤感情。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不求富来不求贵,但求相惜到白头。
   ◎多少财富,比不上夫妻的恩爱和家人的亲情。
   ◎夫妻是缘,子女是缘的结晶,夫妻的悲欢牵动子女的心。
   ◎夫妻若会和,赚钱免惊无。
   ◎容忍缺点、欣赏优点,乃是夫妻相处之道。
   ◎在爱中长大的孩子,就会懂得去爱人。
   ◎夫妻恩爱是给予子女的最好身教。
   ◎儿女在家倚门盼,父母下班莫迟归。

 

慎言
   ◎语言是心的镜子,不诚恳就不传神。
   ◎仁者施惠言,义者重诺言,勇者敢诤言,智者绝谣言。
   ◎莫说他人长与短,说来说去自招殃,若能闭口深藏舌,便是修行第一方。

勤俭
   ◎住,不过容身;不过三餐;钱财莫强求。
   ◎怠惰是贫困的制造所。
   ◎青菜豆腐营养好,大鱼大肉不宜多。
   ◎懒惰是生命之果最大的害虫,勤劳则是最佳的肥料。
   ◎一勤天下无难事,百忍堂中有太和。
   ◎黄金无种子,惟生于勤俭之家。
   ◎懒惰是贫穷的难兄难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