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的胎毛怎么处理:人太多路太挤房太贵 北京距离“世界城市”有多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3:18:42

人太多路太挤房太贵 北京距离“世界城市”有多远

2011年11月10日 11:06
来源:《环球》杂志 作者:苏劲松 刘娟娟 易萱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环球杂志201122期封面

留给未来的北京——在世界城市的坐标系定位北京

《环球》杂志记者/苏劲松刘娟娟易萱 实习记者/李蕊刘婉婧

多年以前,一个女生对他的男友坚定地说:“为了后代也要留在北京!”现在,这个女生问已经成为她丈夫的男生:“我们后代生活的,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北京?”

和其他城市的市民一样,对于北京这座超大城市,千千万万北京人、准北京人以及“非北京人”都爱莫释怀,她有历史、有文化、有资本、有机会……但这里人太多、路太挤、房太贵……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都要来到北京,留在北京?

当许多城市都在迈向“大”而“全”的过程中;当越来越多的城市都在争相“中心化”、“国际化”,而一步步洗去特色的时候;当一种叫做“城市病”的症状暴露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所有北京人甚至是中国人都会思考:对于孩子们,我们究竟要留给他们一个什么样的北京?

诚然,作为首都的北京,这里发生的一言一行,都牵动和刺激着全中国人的心;作为心脏的北京,她的每一次自我定位和自我实现,也都把握和影响着整个国家的运势。北京的每一次变迁,哪怕只是规划上的变迁,都足以影响几代人。

蓦然回首,我们发现北京近30年的变迁是巨大的。1975年,北京城里还可以看到骆驼;1983年出台的规划中,提出了控制中心城区的“摊大饼”现象,但结果并不理想;20世纪90年代是北京城变化最为剧烈的时期,这期间由于亚运工程的建设,改变了北京多年的均衡发展态势,形成“北重南轻”格局;2008年借奥运之势,北京提出了“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理念,强调国际、文化和宜居。

“后奥运时代”的北京,又提出了建设“世界城市”的更新目标。

在未来,北京能像纽约、东京、伦敦、巴黎那样,成为“世界城市”吗?

北京屹立于世界城市之林的名片是什么?

北京又如何在很多城市都泥足深陷的“大城市病”中自我免疫?

除了富裕,我们以及我们的孩子的北京还应该是什么样的?

……

因为爱北京,所以我们乐于为她思考。

因为爱北京,所以我们愿意与她一起创造幸福。

北京的依托

102国道上蜗行着“京”字头的私车和公车。放眼望去,不远处视线被体形庞大的930绿色公交挡住,车厢内塞满了早出晚归、揣着各种“北京梦”的年轻人。

“前方300米右转,进入三河市。”导航提示930即将驶入与北京一衣带水的京东重镇——燕郊。

“周五的晚高峰通常都是这么壮观,能从大望路坐上930就很不错了,到家要比平时晚1个小时。”今年24岁的黄欣就是燕郊人,现在北京上地一家网络公司做销售,每天5点半下班,到家基本上8点半。

“每天从小区门口坐车到大望路得花40~50分钟,然后从大望路坐1号线地铁,再换2号线到海淀,也得半小时,而后从海淀到公司还得好几站,万一堵车就超过3个小时。一般上车就找个座位补觉。”黄欣就像说相声一样,对《环球》杂志记者比划着他的“上班一日游”。

“准北京人”

黄欣早已把自己划入了“准北京人”行列,“我们这里的口音和北京还是很像的,很多人在外面都会称自己是北京人,而不说自己是三河的。”

十多年前,黄欣随父母定居河北省三河市燕郊。在他的记忆里,当时燕郊和北京的往来并不密切,没有步行街,没有商业区,也没有大型百货公司、麦当劳和肯德基,在北京上班的人也很少,主要是交通没有现在这么方便,京通快速、四环、五环都还没修起来。

十年中,黄欣目睹了燕郊一天天的变化。现在,像物美、国美、苏宁、京客隆这样的连锁店在燕郊已有不少,生活便利多了,步行街旁就是两所大学。而且,从去年开始,燕郊的很多公司、超市的电话都用010号段了,有通信公司还办起了京津廊(廊坊)业务,在三地打电话都不算漫游,以前在北京工作的人都有两个手机号码,北京一个,燕郊一个,而现在已是一号通,“大家都感觉,被归入北京似乎指日可待了。”黄欣说。

黄欣记得,小时候听到谁家的哥哥姐姐留到北京了,谁取得了北京户口,谁进了北京的大公司工作,都会羡慕不已。而现在,在京津冀“环首都经济圈”政策的带动下,燕郊发展迅速,已成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很多大企业入驻。

“听说城铁马上就要修到燕郊了,到时候情况一定会比现在好很多,或许1个小时就能到公司了,就用不着攒钱在北京买房了。”黄欣说。

对他来说,更好的希望是“环首都”能尽快变成真正的“大北京”——户籍制度放开,把燕郊并入大北京,看病就方便很多。“去年爷爷得了一场大病,让全家揪心不已,因为无法享受北京的医保,高额的医疗费着实让全家费了不少力。如果不久的将来能实现两地同城就医,户籍、升学一致,又有更多的大企业入驻,又有谁不愿意就在家门口创业呢?”

比黄欣大三岁的姐姐黄莎曾经也在北京工作,现在长春的一所大学教书,工作稳定,生活安逸。虽然已经离开了北京,但黄莎的心里还是有一种无法名状的北京情结,“一到北京,心中就会有一种向上拔的感觉,每次过年回家看父母或走亲戚,都会在北京停留,重温那种奋斗的感觉,那种激情无法言喻。”

一到周末,很多在北京租房上班、把家安在燕郊的人都回来了,小区停车场里几乎没有空位。而不远处的工地上,一幢幢新楼盘正在拔地而起。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