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合作办学的问题:周恩来逝世后华国锋成总理 群众反映“不是最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11:49:38

周恩来逝世后华国锋成总理 群众反映“不是最坏”

2011年11月10日 10:47
来源:凤凰网历史

字号:T|T
16人参与1条评论打印转发

核心提示:

保育钧(原人民日报编辑):看来邓小平当总理可能性不大,最怕张春桥来当总理,张春桥一来当总理就更坏了,就坏了,所以2月份,根据毛主席的提议,政治局决定让华国锋代总理,这就心里稍微有点宽慰,还不是最坏。

凤凰卫视2011年11月9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各位好,这里是《凤凰大视野》。

在悲伤而迷茫的情绪中,中国老百姓艰难地熬度着1976年的初春,周总理不在了,毛主席也卧病不起了,让人充满期待的邓小平自从总理追悼会之后就再也没有露面,而新上台的华国锋对于老百姓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人,整个一二三月官方没有带来让人欣慰的消息,倒是在民间,给一潭死水的中国政局投下了一块块石子,局面开始产生变化。

三月底的时候,南京的街头出现了一些让人激动的标语,反对周总理不得人心,谁反对周总理就打倒谁,而在北京街头的一些树上,挂满了叮当作响的小瓶子,人们借用词语上的谐音,呼吁着邓小平的出现,终于在清明节前后,人们迎来了一个表露心意的大好机会。

鲍乃墉:这种浪潮互相形成一种保护,形成一种力量,形成一种情绪,这些人参与者都明白,这些人是为了什么。

贺延光(四五运动亲历者):这绝不是一场年轻人的运动,男女老少。

解说:1976年4月的头几天里,北京崇文区化纤厂的革委会副主任贺延光,每天都要去天安门广场,参与悼念周恩来的活动,同样是在这几天,包头钢铁厂的工人鲍乃墉正好回到北京老家,作为摄影爱好者,他自然没有错过眼前的一切,这场当时被称作反革命,现在称之为伟大国民运动的天安门事件,它是怎样到来的,又给当代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

风起于青萍之末,1976年,这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也是一点一点汇聚起来的,最开始引爆燃点的地方并不在首都北京,而是在江苏南京,最直接的原因是一篇文章的出现。

刘振英:3月底,在哪一天我不知道,记不住了,《文汇报》又提出一个党内的那个走资派,一定要把那个至今还不肯改悔的走资派扶上台。

解说:刘振英所回忆的内容,是1976年3月25日《文汇报》的头版文章,这是一篇矛头直指周恩来和邓小平的批判文章,引起民众震怒的原因是,这一次四人帮竟然把走资派的帽子扣到了周恩来的头上。

刘振英:这回太明显了,直接就是攻击周总理,这样在社会上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积攒的情绪比较厉害了,所以在三月二十几号南京就开始贴出大字报,说这是攻击周总理,这一定有后台,一定要把后台揪出来,他把后台揪出来,实际上就把那几个揪出来,四人帮揪出来。

解说:事实上,自从周恩来去世之后,四人帮一直在做挑战人们情绪的事情,就在《文汇报》发表这篇文章的二十天前,3月5日那是学习雷锋的日子,同时又是周恩来的诞辰日,在《文汇报》刊登关于学习雷锋的领导人题词中,独独删掉了周恩来的题词。

贺延光:登了这个领导人的题词,那个领导人的题词,就不登周恩来的,你这不是,这个火是谁点的,是上边点的,那么多的元勋当时都有题词,周恩来在党内历史上,现实生活中,他的地位,他的作用都摆那儿,就是没有。

解说:如再往前推,官方传来的依旧是一些让人沮丧的消息。2月2日,也就是周恩来去世不到一个月之后,中共中央通过《人民日报》宣布由华国锋担任国务院代总理,这个通知虽然宣告了张春桥的总理梦破灭了,但同时也表明毛泽东放弃了人们寄予厚望的邓小平。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