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图书馆文献检索:净空法师法语:傲慢心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9:39:35
净空法师:知道自己根性的重要
 
 发布:心源 []   日期:2010-9-14 8:59:00  
 
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他参学了十二年,知道不圆满,把十二年所学的放下,在菩提树下入定,豁然开悟,那是顿。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一下放下,没有阶级的,统统放下,这就成佛了。在我们中国唐朝,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示现的是顿教,他不是圆教,他没有经历过小、始、终,没有经历过。只是在五祖忍和尚的方丈室,半夜三更进去亲近祖师,祖师跟他讲《金刚经》大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豁然大悟。这是什么原因?讲到这个地方,他把起心动念放下了。这是顿舍,放下是舍,顿舍,他不是渐渐的舍。我们今天这个根性跟他不一样,我们不是顿根,我们是个渐根,我们在经教里头学习,真的功夫是什么?真的功夫就是放下。一年放下一点,一年放下一点,几十年慢慢放下有了效果,这叫渐修。我们学小教,放下小教;学始教,又放下始教;学终教,又放下终教,这样慢慢的走到圆教。哪是圆教?《华严》是圆教、《法华》是圆教、《无量寿经》是圆教。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四十四集)2010/5/19 檔名:02-039-0044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4/40331.html) ----------------------------------------------------------------------------------------------------------净空法师:一句阿弥陀佛换除百千万亿妄想杂念,这叫真念佛
 发布:念念弥陀 []   日期:2011-10-30 23:54:00 
 
「今此净土法门,教众生持名念佛,令众生即念离念,潜通佛智,暗合道妙,巧入无念,即凡成圣。」这是这个法门的妙,真妙。我不知道你们同学怎么样,如果你们同学要是心细一点、心地妄念少一点,我想你们会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讲《无量寿经》的法缘特别殊胜。我自己一生的体验,我讲过很多部经论,法缘最殊胜的是《弥陀经》跟《无量寿经》。这总有个缘故,听众特别多,法门殊胜,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道场,这一点都不假。法门是好,可是真正入这个境界还是少数人。在理论上讲,善导大师说的,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的,善导大师的话就是阿弥陀佛亲口说的,这个法门「万修万人去」。为什么有的人修这个法门不能成就?佛没有问题,法门也有没问题,经典也没有问题,问题出在修行这个人,这个人牵肠挂肚的事情太多,没放下。「即念」,他没有离念,这个即念是阿弥陀佛;「离念」,前面讲了,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换除百千万亿妄想杂念,这叫真念佛。一面念阿弥陀佛,里面还掺杂着妄想杂念在里头,你把念佛的功夫破坏了,所以你就没有办法「潜通佛智,暗合道妙」。你看讲得多清楚、讲得多明白,你必须要即念离念,念阿弥陀佛,心里只有阿弥陀佛这一念,不能夹杂妄念在里头。所以佛菩萨祖师大德教我们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样念你就能够潜通佛智,暗合道妙,为什么?你念佛已经念到一心。事一心,就跟阿罗汉、辟支佛这个阶层相等;理一心,那就是圆教初住以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那个境界相等,你能念到一心不乱。而且这个方法简单、容易、稳当、可靠,一点都不麻烦。这个教通不通没有关系,所以有许多不认识字的、没有学过经教的,这一句阿弥陀佛念了几年,真的,他什么念头都念掉了,他念到一心不乱,他自己并不知道,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到方便土去了,这种人很多;到实报土大概人会少一点,到方便土人很多。他把执着念掉了,他什么也不执着了,单单经上讲的就叫你执着名号,执持名号,执是执着,持是抓牢牢的、抓紧来,就这一句佛号,这一句佛号之外,什么杂念都没有、什么妄想都没有,这个念佛功夫成片,功夫成片生同居土。生同居土也是成圣人,极乐世界没有凡夫,都是圣人,即凡成圣。
恭录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16集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5671.html)----------------------------------------------------------------------------------------------------------李炳南居士:什么是道?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1-10-2 22:57:00    
 
道场是求道的地处,大家来道场,若不求道,只图热闹一场,这样什么好处也得不到。'道’是什么?'道’人人皆有,而人人皆不晓得,所以必须求道。现在有现在之道,将来有将来之道,这么说,是二个道吗?不是,'道’只有一个没有二个。以爬阶梯为喻,上一级阶是上了道,上十级阶也是上道,道只有深浅,并没有两个。如要到楼上,爬阶只上了二级或五级在一半就不走了,这叫不得道,没有究竟,必须走到楼上,才叫得了道。所以大家学东西,必须学彻底,如果半途而废,上不上,下不下,在当中叮当叮当,是没有用处的,要知'求道’必须'得道’,这是很重要的。 佛法三藏经典,浩如烟海,佛陀宣说了四十九年。要以短时内说完三藏,是绝无可能。同修们,若说要彻底逐步修行,这样行吗?当然行。但得心理有毅力,毅力就是恒心,受什么样的欢喜事不能变心,受什么样的挫折横逆也一样不变初衷,这样就一定能成功。万不能看见金元宝,心一生欢喜,道心就没了。遇著了烦恼,心中一忧愁,道心也退了,这样是不行的。必须不为欢喜与烦恼所左右,一直往前走。有这样毅力的人,实在少数。正因为一般人很难办到,所以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有一特别方法,不必吃多大苦,就能叫你得到'道’的法门。'有这么便宜吗?’有,但要看你信不信。还没讲特别法门之前,先说明有关问题。要知道,学佛要彻底,必须断惑证真。最先要断的是见思惑,见思惑是什么呢?见思惑有一百六十多品,很难明白,既然难以明白,要断它就更困难了。经上有一比喻,要断一品惑就如同截四十里瀑流,那么因难。由此可知,断惑是很难办到的。若问本人活了九十六岁,学了七十多年佛,断了多少惑呢?跟诸位讲实在话,我一品惑也没断。但是,我有了'特别法门’,什么特别法门呢?不用七十年,只要当生,十年、八年或三个月、二个月,就能成功。'有这么便宜吗?’有!这特别法门就是净土法门。法门这般便宜,但却难信。这净土法门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而且是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我个人修了很多方法没了门,只有靠这特别法门。得了净土法门,有什么好处呢?好处太多,无法用语言文字表达,也非思量能够了解,只能用'不可思议’这句话去体会。在此只有提出一个问题给诸位参考。试问,人人懂得自己的生死吗?人在六道中,此生是人,下一生不一定是人,或投生做鬼或变畜生下地狱,也许平时做了大善事,来生可以升天做上帝。但做完上帝,等过去之恶因现行,还得再轮回下地狱,在六道里面转来转去,并非人永远做人,上帝永远做上帝,是要来回转生,永远轮回不息,这叫六道轮回。这样说,不得'道’还死不得。因为,现在死了,就不知要变成什么生物了!经上比喻六道是个苦海,在六道中,就是在海中头出头没。学了佛得了道,就可免去轮回之苦,叫它不生也不灭。而净土法门,就是脱离轮回最好的办法。学佛与佛学不同,学佛是我们依佛的教化去做。佛学则是明了佛学经典,虽然明了,但没有去学。今日之下,研究佛学的很多,学佛的则不多,这样是没有用处。好比说食数宝一点用处都没有。所以懂了佛学,必须去学、去修。那净土法门要怎样学?怎样修呢?净土法门最简易的,就是持名念'阿弥陀佛’。这一句虽然简单容易,但内容道理却非常深妙。所以世尊说此法门是难信之法。弥陀经上有'众鸟演法’,这些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其外如七宝池之莲花亦然。念佛往生不是今天念佛,明天往生,没这么便宜。而且到西方极乐世界并非马上成佛,往生之后,托质莲胞,随个人功夫分九品。有的马上花开见佛,有的经宿即开,有的一日一夜乃开,有的数劫方开。在那里修行断惑,不会退转,因为环境好,蒙诸佛护念,还有诸上善人俱会一处等等利益。这些利益在短时间实在无法讲清楚的。诸位若要知道,可以去研究弥陀经就能明了。那么,这个法门,你得到了吗?'我是得到了’。印光祖师——我的老师教我的。诸位可常看印祖嘉言录,自然就相信了。因为时间关系,不能多讲,但愿这席话可帮助大家深信净土,从此将心定住,一心念阿弥陀佛,将来脱离轮回往生极乐世界。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9/92919.html)---------------------------------------------------------------------------------------------------------- 净空法师法语:断恶修善痕迹都找不到
 
 发布:心慧 []   日期:2011-11-7 20:35:00    
 1 佛法不是空谈,佛法是现实的生活。佛法的教学,它的枢纽、它的目标是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真离苦、真得乐。 2 佛法是破迷开悟之法,一个人在没有觉悟的时候,劝他断恶修善,修学总带一些勉强,所谓是用理智来克服自己的情欲,修学过程当中,感受到许许多多困难,时时刻刻要控制自己、压抑自己。3 真正契入佛法,一旦觉悟了,真性现前,就不是勉强的控制。觉悟之后,转识成智,转烦恼成菩提,转染成净,自自然然断一切恶、修一切善。4 你悟得愈高愈深,你的断恶修善愈趋于自然;高度觉悟的人,与法性相应了,断恶修善痕迹都找不到——这桩事情要不是诸佛菩萨来帮助我们,没有人能做得到。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7119.html)----------------------------------------------------------------------------------------------------------净空法师法语:傲慢心起,护法神走了,太太的冤魂罩住了他
 
 发布:明华居士 []   日期:2011-11-10 0:07:00   
 
1 谛闲老和尚有一个徒弟,参禅的徒弟,他没有功夫的时候,没有名闻,也没有利养,是个很有道心的出家人;可是等他有了一点成就,名闻利养来了,他就贡高我慢,所以就堕落了。
2 谛闲老和尚这个徒弟,在江苏金山寺禅堂里面修得很不错,他在这个道场,从清众一直被方丈和尚提升到首座,可见得他的德行很受人尊敬。
3 可是当了首座和尚,他的傲慢心就生起来,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傲慢心一生起来,他的护法神就走了,冤家债主就来了。
4 冤家债主是什么人?是他没有出家之前的太太。他要出家,太太不肯,不让他出家,他一定要出家,太太跳河自杀,变成了冤鬼。
5 那个冤鬼始终缠绕着他,但是他修行有功夫,有护法神保佑他,所以这个冤鬼没有办法贴近。到他傲慢心起来,护法神走了,他太太的冤魂罩住他,也逼着他,他就糊里糊涂地也跳水死了。
6 死了以后,他当土地公去了。总算还修得有点功夫,他到饿鬼道里去作土地公,他太太就作土地婆。他死后,谛闲老和尚还去祭他,所以你才晓得,一念傲慢心生起,修行功夫就失掉了。
7 所以,修行人在名闻利养来的时候,要懂得转变,要怎么转变?在起心动念时,就要马上警觉,决定不能有贪嗔痴慢的念头。我们六根对着外面六尘境界,你喜欢的境界就起贪心,不喜欢的境界就起嗔恚心,念头才一动,立刻就要知道堕落了。
8 一念贪心动,你已经落在饿鬼道;一念嗔心动,你已经落在地狱道;一念愚痴,你已经是畜生!一个修行人,一切时、一切处,要提起高度的警觉,这才行!要知道,这个傲慢是大烦恼,只要你生起一念傲慢心,你所有一切的功德就会全都丧失,这是我们不能不警觉的!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7352.html)----------------------------------------------------------------------------------------------------------净空法师法语:修行稍有进步就贡高我慢,这都是业障深重的表
 
 发布:念念弥陀 []   日期:2011-11-11 22:07:00    
 
1  惠能大师说他自己的境界是'亦见亦不见’。2  见的是自己的过失,不见的是别人的过失。3  又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见到世间过,是自己烦恼起现行。4  如果我的心像佛一样的清净平等,怎么还会看到世间过?5  这些话都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的人,才说得出来。6  我们凡夫妄想执著常常起现行而自己不知道。7  修行稍有进步就觉得贡高我慢,这些都是业障深重的表现。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7925.html)----------------------------------------------------------------------------------------------------------索达吉堪布:有些高僧大德所说不如法,该怎么看待呢?
 
 发布:念佛人 []   日期:2011-5-19 13:56:00 
问:有些高僧大德所说不如法,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呢? 答:假如对佛教至高无上、高深莫测的境界一无所知,就开始随随便便说一些过失,这是非常不合理的。这就像盲人找明眼人所见的过失一样,非常荒唐可笑。 我们一定要知道,凡夫人的境界对圣者不可能有妨害,就像文盲对知识分子不会有妨害、什么都不懂的农民对博士后不会有妨害一样。 上师如意宝经常讲:“作为闻思修行的人,千万不要对高僧大德进行诽谤,因为我们凡夫人像盲人一样,根本不知道高僧大德们的密意。” ——《入行论讲记》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7/71875.html)----------------------------------------------------------------------------------------------------------净空法师:请问因缘,因是众生造作,缘又依何而生?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1-11-12 8:50:00   
 
问:请问因缘,因是众生造作,缘又依何而生? 净空法师答:缘也是众生造作,离开众生造作,因、缘、果都不可得。现在我们讲因,前生的造作,前生的造作是因,这一生造作的是缘,所以有前世的因,有今世的缘,果报就现前。譬如说前生喜欢财布施,那是因,这一生当中你经营求财的事业,就是营利事业,这是缘,那你就会发财,为什么?前世的因跟今世这个缘结合,你的财源就滚滚而来,无论经营哪个行业统统发财,经营的行业是缘。所以如果前世没有修,没有因,这一生当中你做什么样营生事业,你都赔本,都不会赚钱,为什么?没有因,这要懂。修法布施,果报是得聪明智慧;修无畏布施,果报是健康长寿,种什么因就得什么果。过去生中种的是因,今生在做的是缘,果报会现前。来生,我们今生做的是来生的因,来生在做的那又变成缘,因缘果是互相转变,这就是佛门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何以不空?因果转变不空,因会变成果,果又会变成因。这在植物里面大家能看得很清楚,譬如说我们种桃,桃核那是因,种到下面去,长成桃树,桃树又结桃就变成果。因会变成果,果会变成因,这是转变不空,循环不空,相续不空。所以它有这三个现象,因果有三个现象:转变、相续、循环。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8434.html)----------------------------------------------------------------------------------------------------------净空法师:十地菩萨,地地不离念佛
 发布:wwdxk []   日期:2011-11-13 10:07:00      
「《华严经》明,十地菩萨,地地不离念佛」,这句经文要记住。你说这个念佛法门比不上其他法门,为什么十地菩萨,从初地到十地,­他们在没有登地之前,所学的法门不一样,真是八万四千法门;登地之后,统统修一门,就是念佛法门,而且都是念阿弥陀佛,《华严经­》上说的。怎么知道念阿弥陀佛?文殊、普贤劝导华藏海会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往生淨土,向阿弥陀佛学习,就是这回事情。这个活动多么­壮观,我讲过几次,毘卢遮那佛看到没有生气、没有制止,看到生欢喜心。华藏会上这些菩萨都是毘卢遮那的弟子,文殊、普贤全都把他­们带跑了,都带到极乐世界去了。毘卢遮那佛没生气,没有一丝毫嫉妒、障碍,生欢喜心,见阿弥陀佛好。为什么?在华藏世界修行时间­长,到极乐世界去修行,这个时间大幅度的缩短,很快就成就,这有什么不好?佛佛皆念一切皆成佛,我们前面读过。每一尊佛心裡都常­想,都希望众生赶快成佛,为什么?早一天成佛就少受一天罪,不愿意看到众生再受苦受难。这是佛心,这是本善,人性本善,都是希望­一切众生能够快一点证得究竟圆满。所以诸佛如来跟阿弥陀佛密集的合作,十方世界诸佛如来,他的弟子只要登地,修行达到初地以上这­个地位,这个登地是别教不是圆教,要是圆教就是初住。别教初地菩萨脱离十法界,他证得一真法界,就是实报土。到实报土,全都修普­贤大士之法,我们这部经的第二品,「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菩萨不修普贤法就不能够圆成佛道。所以地上菩萨全修普贤法。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一点我们不能不知道。我们今天一开头就修普贤大士之法,哪个法?《无量寿经》就是普贤大士之法。省多少事­!直截、稳当、快速、容易。善导大师讲得好,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漏。 文摘恭录—淨土大经解演义(第二八一集)2011/2/14 档名:02-039-0281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8544.html)----------------------------------------------------------------------------------------------------------净空法师:佛佛相念阿弥陀佛
 
 发布:wwdxk []   日期:2011-11-13 10:10:00     
 
「本经《大教缘起品》」,这是第三品,「云:去来现在,佛佛相念」。这句话是讲三世诸佛,佛佛都互相念,都是念阿弥陀佛。佛佛相­念,念什么?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一切诸佛教化众生,没有不讲《无量寿经》的,没有不讲《阿弥陀经》的,讲­这部经就是念阿弥陀佛,讲这部经就是劝大家求生淨土,快速的证得大圆满,目的在此地。菩萨往生的,生实报庄严土;声闻、缘觉往生­的,生方便有馀土;六道人天一切众生往生的,凡圣同居土。生到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一句可不能漏。这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相念,就念这个事情。「又《观佛三昧经》云:尔时会中即有十方诸大菩萨,其数无量,各说本缘,皆依念佛得。」念佛功德多殊­胜!今天学佛的同学,多少人把这个法门忽略了,认为什么?认为它太容易,认为它是度老太婆的。我在年轻的时候就是这一类人,学佛­特别喜欢大乘经论,对于念佛法门没有放在眼裡,总以为这是佛陀慈悲,对那些没知识的人,给他们开个方便法门。不知道这是无比殊胜­的法门,不认识。我认识这个法门是从《愣严经》、《法华经》、《华严经》认识的,年轻的时候跟李老师学《愣严》,我的底子是《愣­严经》。我记得《愣严经》早年曾经讲过七遍,《法华经》讲大意讲过一次,《华严经》讲过两次。讲《华严经》的时候,突然想起来,­文殊、普贤修什么法门,善财童子修什么法门?把经仔细看一看,才知道文殊、普贤全是发愿求生淨土。善财是文殊入室的弟子,传法的­弟子肯定跟老师是一个法门。看到「入法界品」,果然没错。善财在文殊会上成就根本智,也就是大乘教裡面常讲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大彻大悟。善财在文殊菩萨会上证到这个阶层,这是圆教初住。老师文殊师利菩萨就叫他出去参学,也就是说在老师这裡学习毕业了,­老师认可了,你可以出去参学,参学是成就后得智。根本智,《般若经》上说的,般若无知,这是根本智,后得智是无所不知。无所不知­,文殊菩萨不教了,叫你自己去看,多看、多听、多接触,无所不知。 文摘恭录—淨土大经解演义(第二八一集)2011/2/14 档名:02-039-0281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8545.html)----------------------------------------------------------------------------------------------------------净空法师法语:学佛,怎么个学法?
 
 发布:心慧 []   日期:2011-11-9 22:01:00  
1 我们学佛,学得非常踏实,快快乐乐。学佛,怎么个学法?要认真用佛的标准,改正自己的思想、见解、言行。
2 一定要用佛做标准,不可以用人做标准!佛的心、佛的行都在经典上,把经典的教训应用在日常生活之中,不打妄想,不自欺、不欺人,这叫学佛。3 学佛从哪里学起?《观经》三福第一句告诉我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从这个地方学起。把孝养父母的孝行扩大到孝顺一切众生,把奉事师长扩大到奉事一切众生,这就是佛心。4 佛的心是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无量寿经》上讲的“清净平等觉”,我们有没有学会?我们修净土,心里面还有贪嗔痴慢、还有人我是非,就不清净;于一切法里面还有高下、还有分别,我们的心就不平等。所以要知道,能够时时刻刻保持清净平等心,这才是念佛人。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7346.html)----------------------------------------------------------------------------------------------------------净空法师:不着色声香味触法
 
 发布:wwdxk []   日期:2011-11-13 9:55:00     
 
「不着色声香味触法」,这是六尘。「不着者,不贪着也」,一般讲不执着,进一步说,不但不执着,分别心也没有。为什么不分别?全­是自性所现的,意识所变的,相有性无,事有理无。所以佛在《般若经》上讲,「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自然就不着了。「­色等」,就是下面讲的声香味触法,「六尘也」。尘是形容词,什么意思?染污,尘垢是染污,这六样东西都是染污的。色,染污你的见­性,六根根性被染污了;声,染污你的闻性;香,染污你的鼻的根性,鼻根性;味,染污你的舌根性;触,染污你的身的根性;法,染污­你的意根性。六根的根性被染污,那么六根根性就迷了,迷而不觉,这称你作凡夫。如果六根根性没有被染污,那你是菩萨。交光大师在­《愣严正脉》裡面讲,菩萨捨识用根,菩萨不用六识,为什么?六识是迷,转六识为六根的根性。我们凡夫见色,马上就分别执着,那是­什么?分别第六意识,执着末那识,末那识裡有贪瞋痴慢疑,就跟着起来。菩萨不用六识,用什么?用六根的根性,根性是什么样子?根­性是清淨平等觉。菩萨用见性见色,那不是色尘,是见色性,明心见性;用耳根闻,闻性闻,用耳根是闻性闻,闻声性。这六根这样一交­替,六根全是见性了,见性成佛。所以交光大师在《愣严正脉》裡大声疾呼,学《愣严经》的要懂得捨识用根,他话讲得没错,愣严会上­佛是这么说的。可是自古以来,这些注《愣严经》的大德们都没有说这个话,而是用天台智者大师的止观来解释《愣严》。天台的止观没­有离识心,就是说他还是用阿赖耶。交光大师指出来是正确的,不可以用止观来解释奢摩他、三摩、禅那,应当依据经教,捨识用根,那­就见性,见性成佛。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8539.html)----------------------------------------------------------------------------------------------------------净空法师法语:信愿行----善根福德因缘
 
 发布:明华居士 []   日期:2008-12-21     
  
 1 我们念佛,常说:“你会念不会念?”不会念的,嘴里头只有一句阿弥陀佛,没有信、没有愿,这叫不会念。2 这样念佛,古人说得很好,叫“喊破喉咙也枉然”。一天纵然念十万声,不能往生。为什么?里面没有信、没有愿。3 怎么叫会念?每一声佛号里面都具足坚定的信心、强烈的愿望,这就叫会念。具足信愿行,声声都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你对于西方净土就有分。4 所以,这一声名号里面,我们的信心、愿心确实都在其中,才会与净土相应。要把阿弥陀佛念来,要跟阿弥陀佛相应,这叫会念。这样念佛就能够伏烦恼,就能够断烦恼。5 一般人虽念佛,为什么不能够伏烦恼?不能断烦恼?实在讲有口无心。这个心就是没有信心、没有愿心!光这一句空的名号不行,伏不了烦恼、断不了烦恼,所以要会念。6 会念的人,信愿行三资粮统统具足,这就是善根福德因缘都在其中。这怎么说?信心是善根,没有善根,不信;愿心是福德,愿意往生的人,大福报,没有比这福报更大了!这一句阿弥陀佛是因缘,所以信愿行就是善根福德因缘。7 换句话说,你不十分相信,不太相信,你善根少;还不想去,你福德少;一句阿弥陀佛,有的时候念,有的时候忘掉了,你因缘少。你善根福德因缘都少,你来生还是要搞六道轮回,你出离不了六道轮回!8 《弥陀经》上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换句话说,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要多善根、多福德,还要多因缘,这是我们决定不能疏忽的!
南无阿弥陀佛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8273.html)----------------------------------------------------------------------------------------------------------净空法师法语:不孝父母、不敬师长,这是造十恶业
 发布:明华居士 []   日期:2010-1-30     
 1 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佛法的修学是建立在这个根本上。我们如果起个恶念,做一桩坏事情,这就是不孝,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师长。2 儒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佛道也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所以这是修根本的一个开始,你真正务本要从这个地方做起,这是起端、起步,不是目标、目的。3 大家都不孝顺父母,大家都不尊敬师长,大家都在搞六道轮回;你要想成佛成菩萨,那你只好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这跟大家不一样!4 不孝父母、不敬师长,去搞贪嗔痴慢,这是大逆不道、不仁不义,这是违背性德,与一切虚伪法、烦恼法相应,这才制造六道轮回。5 佛菩萨与凡夫的差别就在此地,除这个之外,有什么差别?凡夫穿衣吃饭,佛菩萨也要穿衣吃饭,没有两样!6 凡夫有应酬,要待人接物,佛菩萨也要应酬,哪有两样?佛菩萨是人修出来的!凡夫也是人,佛菩萨也是人,要晓得,有两样,是用心不一样。7 佛菩萨的思想见解行持与真性相应,凡夫的思想见解行持与见思烦恼相应,这就是一个觉、一个迷,就是这一点不相同。8 诸位要晓得,孝亲尊师是性德,是本性之德,唯有性德才能开发自性的光明,才能开发自性无量功德,这是工具!9 为什么要孝亲?为什么要尊师?你不用性德的工具,你怎能开发性德?不孝亲、不尊师,没有用处,佛来教你,你都没法子成就。10 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我们有没有尽心尽力去做?你要不能尽心尽力孝顺父母、奉事师长,你那阿弥陀佛白念了,不能往生。11 不孝父母,不敬师长,这是违背性德,这是造十恶业,你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喊破喉咙也枉然。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2/24750.html)----------------------------------------------------------------------------------------------------------念佛之人,还须要研究经典吗?
 发布:静逸飘飘 []   日期:2009-5-18    
  
 一心虔诚念佛就可以往生净土,那么念佛之人,还须要研究经典吗? 如本法师:  须要的。因为越懂得经典大意的念佛人,越能坚定求生净土的意念,如过去的慧远大师、智者大师、永明寿大师、善导大师等等,皆是深入三藏十二部教典的圣僧大德,他们深入教典可自度度人,自利利他,岂不是两全其美。若能开悟者,因而往生净土,则莲华可品品增高。若精通教典,心无迷惑,渐破无明烦恼,往生莲华亦随即品位增高。  佛说观无量寿经云:“不得第一义(梵语paramartha-satya),不得上品生。”  若因病苦无法阅读经教,可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即可;若不识字,亦可一心虔诚求生净土,亦可与识字者相同而往生;若厌离心特别强烈者,不研圣典,对往生的理论法门已通达无碍,而欲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亦可,一一皆能如行者本愿力故而往生净土。何以故?因为现在娑婆因缘(梵语hetu-pratyaya)不成熟而未研究经典,但往生净土之后,弥陀慈父亦然亲自教导你一切诸佛妙法,成就你的佛道,满你的菩提大愿,有何不可呢?仁者明白否?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2291.html)----------------------------------------------------------------------------------------------------------净空法师:佛教中燃香的意义
 发布:欣求极乐 []   日期:2011-11-10 15:31:00    
 
若我灭后。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提。能于如来形像之前。身然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爇一香炷。   这是佛家修行方法的一种,这是舍身供养。大乘经里,佛常常如是的开导。但是真正照这样去做的,形式上中国有,外国的佛教很少,我们没有见过。在中国佛弟子出家受具足戒的时候,要在头顶上燃香;台湾因为气候炎热,所以只燃三炷,从前在大陆,多半是燃十二炷香。在家同修受菩萨戒,燃在手臂上;燃臂香通常也是燃三炷,也有燃六炷、九炷的,这是根据佛在经上所说的。国外或是边疆、西藏、蒙古,这些大德他们没有。我们要问世尊这个开示,他知不知道呢?他知道。知道为什么不燃呢?诸位要晓得,佛给我们讲的是表法的意思,不是叫你真的把它烧掉了。   我们燃臂香、燃头顶香没有多大关系,这个意义在哪里呢?是叫我们时时刻刻记住:我曾经在佛菩萨面前立下誓愿——舍己为人,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是这个意思,重要的意义在这里。时时刻刻要想起燃指、燃臂,取的意义是:我的手、我的臂要为一切众生服务。不是叫你真的把它烧掉了;真的烧掉了,你做事就不方便啦!观世音菩萨两只手不够用,还要千手千眼,我们两只手,都把它烧掉了,你用什么帮助众生呢?诸位一定要明白这个意思。燃烧的时候,常常记住是以我们的智慧、体力、技能,尽心尽力为一切众生服务,为一切众生工作,千万不要会错了意思。你要真的回家把身也烧掉了,手也烧掉了,那佛看到了摇头——你把我的意思会错了。在中国佛门里面燃臂香、顶香的确是很好;为什么呢?一看就想到:我发愿要尽心尽力帮助别人,为社会、为大众服务;这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的意思。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7482.html)----------------------------------------------------------------------------------------------------------净空法师:许许多多学佛的人,一生没有成就,就是他没有信心
 
 发布:念念弥陀 []   日期:2011-11-9 17:23:00 
请问怎么样才能真正从内心深处毫不怀疑的信佛?’ 答: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但是真正讲信佛,实在是非常非常之难。信佛的人很多,就像你一样,不是真信,半信半疑,所以你在佛法修学,你会感觉得很困难,你得不到真实的利益。原因在哪里?你的信没有根。这个事情我说过了,难!确实是难。怎么样来补救?培养你的信根。信根的发生,因缘很多,但是不外乎两个因素:第一个是过去生中的善根深厚。这一生当中一接触就深信不疑,这是过去生中培养得厚。我们现在对佛法半信半疑,就知道自己过去生中培养得不够,那就要靠这一生。这一生重要的条件在'缘’。唐朝善导大师讲:'净土四土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这句话说得好,我们这一生有没有成就,也是总在遇缘不同,关键在这个地方。我们这一生能不能成就的第一个因素,就是亲近善知识。谁是我的真善知识?这个问题不在对方,不在别人,在我自己。我自己对老师相信,对老师尊敬,听他的话,绝不违背他,这个老师就是我的真善知识。我的真善知识,不见得是你的真善知识,你的真善知识,不见得是他的真善知识,所以善知识自己本身怎么样,倒是另外一个问题,最重要的是我自己对他有没有信心。我对这个老师非常尊敬,尊敬到极处,完全听他的话,我会成就。善知识教导我们,甚至于他自己做不到,可是我听他的话,他没有做到,我做到了,古人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老师教导的,老师没有做到,学生做到了,学生的成就超过老师,这个事情在历史上很多,古今中外都有这些例子。所以我们一定要找一个自己完全信得过、尊敬得过的老师,找这样的人跟他学,我们的信心就能够建立。如果找不到自己完全相信的老师,我们的信心建立就非常非常困难。我们看许许多多学佛的人,一生没有成就,就是他没有信心。所以佛在《华严经》讲:'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这个话说得非常有道理。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7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