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触发者漫画停更:有良知的商人曝光:这些东西都别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19 21:51:35
我是一名商人,一名还有点良知的商人。我想把我所知道的全部给说出来,我不想我的孩子,以后继续生活在毒品之中。我不想让以后的人们只有自己种植的食物才可以吃。

我是一名商人,一名还有点良知的商人。我想把我所知道的全部给说出来,我不想我的孩子,以后继续生活在毒品之中。我不想让以后的人们只有自己种植的食物才可以吃。


不管这个帖结局会怎样我只发表一次,我可以对天发誓,我说的没有一点夸大,和虚构。


由于知道太多农副产品的内幕现在就从最熟悉的说起!


农副产品里面熏硫磺只是为了好看,和防止生霉。


如果要说农副产品里面什么行业最肮脏,最没有良心,最黑暗。那么非,补药,干笋,香料。最是恐怖。


先说说补药,所以的市民都有炖补药的习惯,但是却不知道自己实际上在慢性自杀。不管你身在何方,不管你在什么地方所购买的补药,都是毒药。因为不管是,黄芪,当归还是党参,都是用硫磺熏出来的。二氧化硫超标,还有稍微好一点的就是,人参,天麻,枸杞。其中天麻和人参用硫磺熏过的比例在销售市场上含85%以上。补药里面最好辨认是否用硫磺熏过的东西,就只有枸杞了,用硫磺熏过的枸杞是鲜红色的,正常的是淡红。

在补药里面有个天大的秘密是不为市民说知道的,那就是山药,不管是超市里面卖的什么,炖鸡,炖鸭子……反正就是包装过的含山药的食品都是用木薯片冒充的,没有一片是山药。最恐怖的是假“山药”还是硫磺制品。(如果哪家现在有包装炖料,还是单独购买的山药都可以拿出来试试,表面是不是有一层类似白灰的淀粉,一抹手指就白,还可以当粉笔一样写字)补药里面还有一些就不细说了,如果此贴引起关注有关部门一定会去查的。

现在我们又来细说干杂市场上种类最是繁多也最是影响我们生活的香料行业。现在的社会在发展,火锅的香料用量和家用香料都是极其庞大的。而香料行业也是整个干杂行业里面最毒的东西,不仅用硫磺熏,还要添加焦亚硫酸钠。

香料行业除了,进口货,丁香,香叶,白扣,香果和国产的桂枝,草果,干松,灵草,甘草,白芷以外都是有问题的。

其中问题最大的就是,八角和三萘。不管是八角还是三萘,在产地出来就是有问题的,这不只是商家造假,还要感谢各大产地的农民,因为一产新,一摘下来就是先用硫磺熏了以后再晒,晒后再加焦亚硫酸钠来保湿。我的意思就是说,不管是全国各个地方,不管是家里用的还是餐馆酒店或者是火锅店用的都是有问题的,只是无法查处的,如果要是过硬的话,所有香料的商家和所有的大小酒店,所有的大小火锅店,都该关门歇业了。其他硫磺熏过的香料还有,桂皮,排草……就不一一列举了,就说出最常用的就行了!

现在来说干笋,现在喜欢吃干笋的大家可以不用吃了,说直接一点就是不管是什么干笋都是用硫磺熏过的,其中玉兰是最严重的。

现在就连续介绍一下毒花椒的来源,重庆爆出的毒花椒事件,大家想过毒花椒的来源是什么地方没有。老板说是在成都购买的,而成都的又是从哪里来的喃?实际上毒花椒的生产源头在山东,具体在山东什么地方就不得而知了,监察局实际上可以从重庆那里审问出来的。

最后告诫大家以后也不要买枣子来吃了,那东西有点歪,要买的,摸到表面是沾手的也就不要买了,有些东西我不能说完了,如果说完了的话,我怕有麻烦,不管这个帖有没有人顶,或者会引发什么后果,我都保证我没有说谎。如有说谎天打雷劈,不得好死。也希望各位网友,不要人肉。我不希望被全国同行唾骂,我也有一家人,我也需要安定的生活。我既然说出来了,那说明我还是有良心了。


一个连安全食品都吃不上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
如今中国的食品比如粮食油料,肉鱼禽蛋,蔬菜水果等等凡是人们吃的东西,有一样是环保的、绿色的、安全的、放心的吗?肯定没有。

如今中国的食品比如粮食油料,肉鱼禽蛋,蔬菜水果等等凡是人们吃的东西,有一样是环保的、绿色的、安全的、放心的吗?肯定没有。不仅比如激素、抗生素等广泛应用和存在于各类肉食、奶品之中,连地沟油、三聚氰胺,甚至敌敌畏等令人望而生畏的东西都派上了用场,而且大量的有害化学物质和手段,也普遍用于动植物和食品的催熟,染色,增重,防腐,翻新,保鲜,仿真等环节,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令人防不胜防。

   

而人们所熟知的,也是与人的主要饮食相关的庄稼、蔬菜和水果几乎都离不开化肥和农药,其毒素当然不言而喻。甚至,如今的耕地实际就如同吸上了毒的“瘾君子”一样,完全依靠化肥和农药维持产量,离开这两样东西,粮食几乎就得绝收。因此,人们的主食问题堪忧。

   

当然,受利益驱使,一些旨在使肉食动物和庄稼、蔬菜、水果生长更快但对人体却有危害的“先进”技术和方法,随时都可能被发明和研制出来,成为人们生命健康的预期威胁。而且,像转基因等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却相当于强制性加入百姓的日常饮食之中,这更给中国人乃至子孙后代的生命健康安全增添了许多不确定性。

   

毫无疑问,人们天天使用有害食品,再加上污染日益严重的环境和水资源等等,人的生命健康当然无法保证,各种疾病尤其是糖尿病和威胁人们生命的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直线上升的严酷现实,就是明证。

   

其实抛开别的社会问题不说,单是一个食品安全问题,是不是可以说中华民族到了危险时刻呢?肯定的回答应当说并不为过。因为,中国已经到了有毒食品全民皆吃、概莫能外的地步,甚至哪怕无论是高官,还是大款,都几乎无法摆脱有毒食品的毒害。更可悲的是那些可怜的孩子,不定谁吃了什么食品就可能成为“大头娃娃”或“早熟儿童”。那么,一个民族,而且在人类早已进入文明社会的今天,连安全食品都吃不上,是不是很可悲?

   

有人戏称,如今中国已进入了一个全民“互相下毒”的时代,虽言辞过激,但却颇有一定道理。事实上,当市场化的恶风席卷中国之后,犹如打开了中国人私欲的“潘多拉魔盒”,从此,人们唯利是图,不择手段。而在新型私欲面前,中华民族所拥有的5000文明史,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似乎显得多么的苍白无力,不堪一击。今日之食品,不仅形形色色的中间倒卖商、运输商、囤积商等均为下毒专家,就连一向憨厚质朴、老实巴交的农民甚至都成了下毒高手。

   

无疑,这是一场悲剧,一场中华民族的悲剧。而此悲剧,还将持续多久,无法估计。但这种悲剧,却是古今中外、古往今来所罕见,可谓史无前例,绝无仅有。

   

比如,中国历史上不乏为之利益纷争四起,战火连连,你死我活,明火执仗的种种事件。然而,绝无自我内部大规模“互相下毒”、自相残杀的事例。即便被世人誉为“东亚病夫”的旧中国时代,虽然人们饥寒交迫,灾难深重,但那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西方列强的侵略甚至以鸦片毒害国人有关,而也不是国民之间相互下毒所致。

   

而当今,又有哪个国家、哪个民族会相互下毒?置有毒食品的肆虐横行于不顾?发达国家自不必说,他们的绝对严格的食品检测,常常令中国出口商家头痛不已,甚至出口货物给打回来转内销的还是国内的上乘之品。非洲那么贫穷,会互相下毒吗?好像也不会,因为他们没有中国人那么多心眼。

   

总之,有毒食品的泛滥至极,似乎唯中国所独有。

   

如果说,一个社会,科技落后,经济不景气,也许原因多多,情有可原。但是,涉及全民食品安全问题,严重成灾,愈演愈烈,甚至人们为了一点蝇头小利,不惜牺牲他人健康和生命,而将道德、良知抛之九霄云外,而且这还成为全社会不得不接受的常态,岂不太荒唐了?

   

其实近2百年来,西方列强始终对中国虎视耽耽,亡我之心不死。然而,敌人先进的飞机,大炮,战舰……甚至鸦片,都未能征服中国。不过这下好了,中国人天天食用有毒有害食品,饮着有污染的水,吸着有毒的空气,如此这般,何愁自己毁不了自己!

   

古人有云:“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而当“民”一日三餐都不得不以吃有毒食品为生的时候,这“天”还可靠吗?如果说,对于像矿难之类的事故,有人视而不见,无动于衷,那毕竟尚属局部,那么对关乎全国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甚至民族命运和未来的大事,还能无动于衷,听之任之吗?

   

不过,近日有报道称,“因为忧虑食品安全,国家机关自建农场雇人种菜成风潮。”该情况是否普遍,不太清楚。尤其不知北京上层是否也有粮菜种植和禽畜养殖基地或专门绿色食品渠道?如果有,说明既认同食品安全形势严峻,又等于告诉大伙:“不好办了,各顾各的吧”,那就麻烦了。

一睁眼,一百多种添加剂就下肚了
有学者计算过,在当下的中国,一个正常人一天要吃掉近百种食品添加剂。我们每天早晨一起床,从牙膏到饮水到牛奶面包油盐米面酱醋茶水果蔬菜果,很难找出一样入嘴的东西不含添加剂。如此重要的角色,却没有受到与它重要程度相匹配的管理。

      日前,卫生部下达了面粉增白剂的禁用令。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政协会议开幕式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食品添加剂主要涉及滥用的问题,卫生部还会继续加强监管,滥用不必要的添加剂、不适当地使用添加剂等行为,都会取缔。(据《北京晨报》)


    争议许久的面粉增白剂,在经过数番博弈之后,终于被认定为“不必要”的食品添加剂,而被判了死刑,一把悬在百姓头顶的食品安全之剑,理论上算是被取了下来。之所以说是它只具备理论价值,是因为执行的效果究竟如何,还得静等和观察一段时间再说,谁也说不清楚,在死刑的执行过程中,又会有哪个利益相关专家或部门跳出来发个什么“科学理论”或出个什么文件,把死刑变成缓刑,进而化为无形。而且,卫生部对于取缔范围中关于“必要”与“不必要”的说法本身,就充满了玄机。


  曾有一条微博这样写道:“咱们的胃很结实,它负责消化一切——胶面条、皮革奶、镉大米、石蜡锅、毛酱油、药火腿、双氧翅、增稠蜜、红心蛋、糖精枣、氟化茶、铝馒头、硫银耳、瘦肉精、甲醇酒、纸腐竹、罂粟汤、塑料米……”虽然这段子有把典型个案普遍化的嫌疑,但其中所透出的人们对食物的焦虑感,还是值得警惕的——什么时候,人们从喜爱食物变成怀疑食物甚至恐惧食物了?在这样的一种情绪中,被广为诟病的添加剂,究竟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这些责任者中,哪些是“必要”,哪些是“不必要”?


  有学者计算过,在当下的中国,一个正常人一天要吃掉近百种食品添加剂。我们每天早晨一起床,从牙膏到饮水到牛奶面包油盐米面酱醋茶水果蔬菜果,很难找出一样入嘴的东西不含添加剂。如此重要的角色,却没有受到与它重要程度相匹配的管理。据《中华工商时报》报道,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食品添加剂名录,仅覆盖了2300多种食品添加剂中的不到300种。目前大约只有13%的食品添加剂(企业)能有资格申请生产许可证,而大多数的企业处于违规生产的局面。而这违规的“大多数”所对应的,就是我们的肚子和嘴,他们每天生产的“必要”和“不必要”的添加剂,通过各种渠道进入食品中,并直接决定着我们的健康。


  目前的现状是,监管机构的作为,永远滞后于媒体,而媒体又滞后于现实的消费行为。往往是在消费行为中产生后果之后,才有媒体曝光;媒体曝光,难免会泥沙俱下形成过激的恐慌感,而监管机构在形势所迫之下的运动式整治行动,往往是宣传效果大于实际功效。于是,一幕一幕有关各种食品及添加剂的轮回,就在公众、媒体和管理部门之间上演,只是每一次的主角名称发生了变化而已,今天可能是牛奶中的三聚氰胺,明天可能是烤牛肉中的苯甲酸,后天可能是乌梅里的胭脂红或番木瓜里的环己基氨酸磺酸钠。这样的轮回,不断地增强人们对食物及添加剂的恐惧感以及骂娘的强度之外,便再无别的用处。


  没有人来告诉我们,究竟哪些添加剂是“必要的”,哪些是“不必要的”;没有人能告诉我们,那些“必要的”添加剂,究竟是商家“必要”还是消费者“必要”的?不说那些人人喊打的非法添加剂,就算在相关部门认可的合法添加剂中,站在商家角度,利于生产、储存、运输和节省成本的添加剂,占了绝大多数。而站在消费者健康的角度使用的添加剂,绝对是少之又少甚至根本没有。对于经营者来说,消费者的健康,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销售额和利润,却是直观而清晰的。为了直观而清晰的东西,而牺牲看不见的摸不着的,可能是每个从商者原始的本能选择。但对于第三方的政府管理机构,却不能这么看,他们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守好界限,让商家不能和不敢由着这种原始本能去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