罔今义是什么意思:协作知识建构:教师博客群发展的新视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3:19:48
魏宁 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北京 100009
惟存教育实验室        …
编者按:这篇文章是目前中国大陆最实在的关于教育网志发展策略研究的文章,特此推荐给各位网友,供大家在
开展教育网志、教育网志群实践的时候参考。
相关文章:《一项关于教师反思的研究报告》--魏宁
教师博客(Blog)已经从一个个教师个体走向区域性的教师博客群,初步形成了教师学习-发展共同体。这些以学校、地区为单位的教师博客群在激发教师兴趣、提高反思意识与能力、促进教师间交流与协作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由于教师博客群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从全国范围看,仍处于起步阶段,其促进教师发展的本质和规律仍在探讨中。以下笔者就从协作知识建构的视角出发,探讨博客群促进教师发展的过程、原则,以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协作知识建构:教师博客群发展的新视角
当教师博客由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走向教师博客群这个学习-发展共同体时,博客群中的每一位教师也同时成为了这个共同体中的成员。他们在共同的学习文化背景下,表达个人的观念并与其他成员进行社会交互,进而形成每位教师学习、思考和行为的方式,而博客(Blog)本身则构成了支持这一过程实现的工具平台。协作知识建构正是用这一视角来解释“共同活动背景下的知识建构过程”的。
协作知识建构(Collaborative Knowledge Building),也称协同知识建构。可以用社会建构主义原理加以解释,即知识是教师与共同体内其他成员相互作用的建构过程,不能独立于个人所处的社会文化情境而存在。教师与共同体内其他成员具有共同的学习目的,通过协作、交流共享成果。协作知识建构所揭示的正是在一个共同体中,如何表达个人的观念并与其他成员进行社会交互的过程。
二、教师博客群中协作知识建构的过程及原则
教师在博客群中是如何实现自身发展的?有没有共性的规律可以挖掘和推广?这是当前急需探讨的问题。一般认为,教师在博客群中实现自身发展的过程主要是:
(1)书写:教师将自己的教育叙事书写出来,从而将自己的隐性教育思想显性化;
(2)交流:教师的博客一经发布,就使得原来只为少数个体掌握的经验和知识迅速地在整个博客群中传递,教师可以在开放的博客平台中实现与他人的交流并分享彼此的经验及感悟;
(3)反思:在这种跨越时空的“头脑风暴”中,特别是可能与经验丰富的教师或专家的充分交流、探讨中,深入地反思并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通过不断地实践、交流、反思、再实践,螺旋上升,促进了教师生命主体意识的觉醒,使教师可以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真正的专业成长和发展,进而带动整个教师博客群的发展。这个书写、交流、反思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可以看作对该问题的较为宏观的回答。本文将从协作知识建构的视角继续加以探讨。
关于学习共同体中协作知识建构的过程,有学者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相应的阶段说。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美国学者Gunawardena等人在1995年提出的四阶段说,即共享和比较信息、发现和分析观点间的差异、通过提出新建议共同建构知识、成员间达成共识并应用新的知识。
借鉴协作知识建构中的相关阶段说,考察教师博客群的特点,笔者尝试给出了教师博客群中协作知识建构的过程(表1)。
对于协作知识建构过程中各步骤的原则,国内外已有学者针对学习社区进行了研究。笔者参考我国学者甘永成给出的学习社区知识建构原则,细化了博客群中协作知识建构过程,在这个五步过程中,给出了相应的知识建构原则(表2)。
三、教师博客群发展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博客群提供给了教师一个优秀的协作知识建构的平台,但是工具本身不会自发地促成这一理想的实现,最终还要靠教师们自身的行动。以往的一些关于网络促进知识建构的研究表明:学习者的知识建构水平大都处在较低的层次上,大多数讨论停留在信息的分享和比较阶段,很少有相互间观点的质疑,更谈不上知识的建构活动了。但是,应该注意的是,以往的研究基本上是基于BBS论坛的,而博客与BBS有着很大的差异。在BBS上,更多的是那种随心所欲的情绪化发言,而博客的文字更加审慎、精细和周密。博客群中讨论脉络的清晰度、论题的拓展空间、强烈的共享追求都超过了BBS中网友的发言帖子。
鉴于此,笔者在一个学校博客群中进行了一次内容编码分析,该分析方法试图通过交互过程中文本内容所表达的深层次含义和信息,来评价或判断共同体内成员的知识建构过程和质量。笔者同时对10位教师进行了访谈,以了解数据背后的相关信息。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教师博客群中的知识建构仍处于较低水平,其中,以下四个问题是今后博客群发展中值得注意的。
1.尽量减少“隐客”现象
所谓“隐客”(Lurker),指在博客群中只浏览别人的文本而从不回复、或极少回复的教师,也称为“沉默的参与者”(Silent Participant)或“边缘性参与者”(Peripheral Participant)。如果博客群中存在大量隐客,显然是不利于博客群发展的。笔者认为,在博客群中解决隐客现象可以尝试以下对策:在博客群所有教师中定期开展社交活动(学校和同一地区博客群较易开展),以增进相互间的感情,有条件的教师最好定期做网下面对面的交流;制订相关的评价制度,明确博客群的发展目标,强调参与的重要性,可以全员签定相应的“协议”;发挥领导者的监督作用,及时与沉默者进行沟通,督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以减少“隐客”的存在。
2.博客群中的领导应该是“隐性领导”,专家应该是“平民化专家”
在传统的学校领导中,领导都是以外显化的方式出现的,他们是学校的中心,对下属教师进行直接领导。而在博客群中,学校的领导应该以什么角色出现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笔者调查的学校博客群中,也有几位学校领导同时拥有自己的博客,参与到群体的交流当中,并存在外显化的行为方式和语言模式,这对博客群中教师的发展是不利的。在博客群中的领导行为更多的应该是一种“隐性领导”,这里的“隐性领导”是相对于传统的“外显领导”提出的概念,主要特征包括:突出自身的非中心性和平民化角色,充分发挥引导、支持和服务功能,维护好整个博客群的良好外部环境等。
同样道理,博客群中的“专家”,即在博客群中相对掌握较多知识的人,应该是“平民化专家”。这与博客群强调非中心性、民主化的要求是一致的,也是有利于博客群的健康发展的。
3.博客群中教师不应完全“匿名”
本研究所在的学校博客群中教师是以匿名形式出现的,而在有些博客群中教师以实名出现。这两种形式将对博客群中的交流、知识建构产生微妙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在网络交流中,匿名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使作者的文章更具批判性,同时,也使得文章的质量下降。这并不奇怪,因为匿名使个体在做某种行为时不必过多考虑这些行为有利或有害的结果,因而表现得更具批判性;但匿名同时降低了社会责任感,从而导致了工作质量的下降。这在笔者与几位教师的访谈中得到了印证,笔者认为,教师博客群不同于随意性较大的BBS论坛,是一群志同道合、有着相同目标的人共同成长的平台,责任感是博客群的质量之本,因此笔者建议博客群中的教师应采用“昵称+实名”的方式,即除了个性化的博客称谓外,在博客中明确自己的真实情况,便于他人了解,而摈弃完全匿名的方式。   4.“观点收敛”是博客群讨论中知识建构的关键
传统的交互工具如BBS也提供评论功能,但其上面所发表的评论基本是针对预设的主题,而博客的评论都是围绕所发表的一个个帖子展开的,不同的评论者从自身的观点出发,对博客上的帖子进行回复,使博客群成员从不同角度审视、反思自己的观点。是否具有在博客中讨论的技巧将决定博客群中交互和知识建构的质量。在与笔者的访谈中,教师们也承认对这一问题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在博客中看到更多的是自由和个性的发言,而不太考虑如何促使讨论的问题得以深化,从而引领博客群中知识建构向深层次发展。
美国学者Roschelle认为,知识建构过程的关键在于“观点的收敛”。加拿大学者Harasim认为观点收敛可分为三个阶段,值得我们借鉴。 提出观点(Divergent Thinking):展示和表达个人的经验、思想和观点;鉴别和讨论彼此的观点;头脑风暴。
观点联结(Divergent to Convergent Thinking):对论题的不同层面以及不同的观点进行反思;比较和鉴别各种观点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修正和强化彼此的立场和论据。 智能收敛(Convergent Thinking):将论题的讨论过程序列化和结构化;综合和整理。
在博客群的交流、讨论中,虽然帖子的数量不少,但是不同教师的帖子之间缺乏观点的收敛,这也是目前博客群协作知识建构水平较低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为在博客的主帖(首帖)下面,其他教师的跟帖中大多都在陈述自己的观点,较少有教师参照前面的帖子进行归纳、总结。缺少“观点的聚合或收敛”,讨论过程可能是散漫和没有明确方向的,没有围绕一个话题(主帖)展开,导致讨论没有任何结果。
笔者提出以下两种对策尝试解决这一问题:
(1)主帖发布者(该博客主人)应及时跟进,充当讨论的“主持人”。在BBS上解决这一问题相对简单,一般依靠版主或专家,即有一个充当“会场主席”的角色,对讨论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概括与疏导。而博客上的文字是单线展开的,因此,教师应该自己当自己博客的“版主”,在较多的回复中及时归纳、总结并引导各个跟帖,使得讨论有序、深入地进行。
(2)使用思维导图等技术工具辅助观点收敛。利用思维导图的形象化、图形化特征,辅助归纳、总结各种观点。图形化可以清晰地显示讨论的脉络和线索,从而有利于观点的收敛。
笔者期待今后在更大的范围内、更先进的地区、用更多的数据进行针对博客群的研究,以发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最后,应该看到,用协作知识建构的观点看待教师博客群只是考察博客群的一种视角,而教师博客群本身还有着更为广阔的应用,不仅仅是知识的建构。但随着博客群不断地发展壮大、向更高层次发展,随着博客群更多地被看作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生命质量、智慧资源的平台时,知识的建构将愈加重要。教师通过在博客群中的协作知识建构也终将形成我们期待的集体智慧资源,这一时代即将来临。
参考文献
[1]黎加厚:智慧资源联合时代已经来临?——教育博客的实践反思与未来展望[J].上海教育,2006,(17-18).
[2]甘永成: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和集体智慧发展——知识管理与e-Learning结合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刘黄玲子,朱伶俐,陈义勤,黄荣怀:基于交互分析的协同知识建构的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5,(2).
[4]胡勇,王陆:浅析Blog的特点及其对教育信息化的影响[J].现代教育技术,2006,(1).
[5]陈丽:网络异步交互环境中学生间社会性交互的质量——远程教师培训在线讨论的案例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4,(7).
[6]曹良亮,陈丽:异步交互中远程学习者教学交互水平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6,(2).
本文发表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年第11期
网络地址:www.being.org.cn/theory/ebcc.htm
发布日期:2006年11月05日   最近更新:2006年11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