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什么成:官际关系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19 20:44:11
领导往往最愿意用三种人:一是特别能干的;二是既能干又忠于自己的;三是没什么本事,但肯为自己卖命的。只用第三种人,自己出不了政绩;只用第一种人,又不能保证自己权力基座固若金汤;但第三种人却又特别少。

  让领导喜欢的方法很多,一种是拍马屁,专门捡好听话说,专门给领导办私事。这样的人领导喜欢,但是分量轻,关键时刻拎不起来。没本事的人才去拍马屁。领导需要自己的人,可靠的人,会办事的人,能够提供发泄渠道的人。

  

  在官场上,小本领可以拿到领导面前去炫耀,大本领则应该藏起来,而且是藏得越深越好。

  官员最喜欢什么样的下级?

  市面上有怎样“管人”的书,也就是怎样“培养”下级的书,或者美其名曰“领导科学”,那种封建心态昭然若揭。还有怎样做下级的书,就是怎样顺从领导旨意,这样的书也很叫响,都可以成为人生宝典或为官宝典。顺从上级只有好没有孬,而违背上级,不用说只有孬没有好。除了那些不求上进不求仕途的,哪个不会做下级?你如果要想在官场上发展,不会做下级,那简直是天大的笑话。下级迎着上级的的脸,毕恭毕敬,诚惶诚恐,或嗲声嗲气,试着撒娇……那当领导的心里多舒服啊。下级在上级面前除了毕恭毕敬,还要“奸”,何为奸,这个奸不是“汉奸”,是汉奸的媚态,肩一耸一缩,媚态酥倒人。皇帝面前有“弄臣”,一些领导面前也要有“弄臣”,就是这类缩肩耸骨的人。在某些环境中,不会当下级的人根本没有前途。贪官张二江写过一本《下级学》,虽然没能公开发行,但内容大致可知。这实在不用什么专著传授,完全可以无师自通。在惟权是尊的现实面前,人人都知道怎样顺从权力意志。

  要问我们怎样做下级,似乎没有别的答案。我不相信所有的下级都没有骨气,都肯俯首帖耳不辨是非,一味地唯唯诺诺的顺从,我不相信都是这样的下级,其中还有不会做下级的人。让下级不是以上级的附属关系存在,而是以独立的思想和人格存在,那就要上级的权力不再是个人手中的私权.

  

  任何一个单位,都是没有是非而只有利益。任何一个领导都是人,是人就有人的想法。学问越大想法越多,想法越多你越要去琢磨。琢磨透了也不一定要说,去做就是了。

  一个人有没有本事,要让领导去说。因为,说到底本事是领导给的,领导让你有你才能有,领导不让你有,你本事越大越倒霉。

  西方商界有一条教育员工的名言:第一条顾客永远是正确的,第二条,如果顾客有错误,请看第一条。将此套用到中国官场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第一条领导永远是正确的,第二条如果领导有错误,请看第一条。

  

  李瑞环说:“有那么一小部分人,在领导面前是奴才,干起工作来是庸才,一切活动是为了升官发财,一旦掌权就搞独裁。我们必须防止这种人投机上来。”

  他又说:“最怕碰上不懂、主观、有权的领导。不懂不可怕,不懂又不听别人意见才可怕;不懂又不听意见,但说了可以不算也无大害,最可怕的是碰上不懂、主观又有权三位一体的人,其破坏性常常是无可弥补的。”

  

  什么是领导?那个在需要你为他效力,替他干活时,总是笑容可掬地向你献殷勤,总用美妙动听的话语打动你脆弱的神经而使你愉快、兴奋的人。这个人就是你的领导。

  什么是领导?那个在不需要你向他提供任何帮助,相反你却需要他的经常性的帮助的时候,对你向他献出殷勤总是不屑一顾、心不在焉、漠不关心,对你的才华表现总是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而处处打压你,总是盛气凌人地向你指教一二的人。这个人也是你的领导。

  领导什么时候都是领导,下级什么时候都是下级。领导同你随便是平易近人,你同领导随便就是目无长官。千万不要看到领导同你随便一下,就忘乎所以。

  

  领导就是那种随时都可以把责任推卸给别人的人。

  有些领导在气头上或是在兴头上,可以信口开河,慷慨陈词,同下级倾述心中的不悦,甚至发泄心中的愤怒,你就以为同你讲肺腑之言,可以敞开心扉,掏出心来交谈,那就的错特错了。一旦走漏风声,领导可以推得一干而净,最终倒霉的是自己。再说有的领导搞窝里斗,你捆我,我绑你,怎么争夺都可以,当下级的只能静静地看,千万不要乱搀和。你要挂边靠前,就要给你划线排队,到时候吃不了,兜着走。

  

  什么是“媚官”?就是对官员献媚、巴结、讨好。“媚官”者有两种人:一是无官想做官;二是小官想升迁。这种欲望太强烈的人,会产生心理扭曲。

  现在很多时候被“媚官”搞乱了套。“媚官”总要唯上司(主要是顶头上司)的马首是瞻,这里没有独立人格;“媚官”也有难度,要力求做得隐蔽而自然,表面上是同志关系,实际是心腹关系。这需要进入上司喜怒哀乐的心理世界。

  什么是“官媚”?就是官员献媚老百姓。这又是一种心理扭曲。“官媚”的真功夫在于“政绩”的作秀,他们利用政府与公众信息不对称和出产收支的含混性,以各种行政手段让公众只看到公共支出带来的好处,只感到政绩带来的利益,而看不到为此增加的社会成本。“媚官”和“官媚”的精神内涵没有任何区别,都是围绕着“仕途”二字。它的原因有二:一是受传统“官念”的影响,将权力价值作为人生价值的核心,将追求仕途作为一切行动的准则;二是现行体制的弊端,即官员的仕途命运掌握在上司手里,某些岗位没有任期的限制,一个人一经步入仕途,只要不犯法,就可以在升迁中一直做官做到退休。两个因素合在一起,就使许多人患上了“媚官”症或者“官媚”症,也可以称为“仕途焦虑症”。

  对领导来说,好象提倡“群众利益无小事”,但在下级眼睛里,领导利益才无小事。我们才可以看到,如果他是个官,他家里如果有个红白喜事,那就踏破门槛,喜事有吹牛打的,丧事有带孝的。如果他不是官了,立刻人走茶凉。中国社会对“世态炎凉”的感受特别深,这不是以平民百姓作参照的,是以官作参照的,失官则失媚。

  官场拜干爹之风盛行,不管辈分和年龄,权大就是干爹,权小就是干儿。在权力场上,没有什么辈分,官大辈就大。媚官并非仅仅官场内部的那一部分人,还有骨子里的媚,血液里的媚,它的存在有损于我们民族的素质。

  

  下级对上级要做到“三从四得”:领导出门要跟从,领导进屋要随从,领导指挥要服从;领导的酒要喝得,领导的气要受得,领导的话要记得,领导的秘密要守得。

  下级对上级要尊重,可能你心中并不认为这个领导值得你尊重,但场面上,下级对上级的礼仪、面子还是要维护的,不能不懂规矩,这也是官场的游戏规则。尤其是越是轻视的人,场面上还是要表示尊重。

  跟领导搞不好关系的人当不了领导;跟群众搞不好关系的人当了不好领导。

  领导不批评的下级,肯定是最倒霉的下级;领导为什么敢象骂自己孩子一样骂下级,那是因为是自己人。所以,有时候领导对下级尊重,不一定是好事。

  官场上就是这样,如果领导拿你当马前卒,当孙子一样,那是瞧得起你;如果领导拿你当爷,那你必定是真正的孙子。

  从历史上各个朝代看,驯服听话的蠢材都是被优先录用。蠢材多高官,高官必腐败也是一条官场定律。

  要懂得维护领导尊严。维护领导尊严最直接最见效的办法就是装聋卖傻,以自己的弱智显示领导的高明。

  聪明的领导就喜欢用那种有毛病的干部,他屁股不干净,小辫子捉在你手上,什么时候不听话都能提留他。谁喜欢干干净净的人,又不是找女人。何况他有毛病你还用他,他又何不感恩戴德,感激泣泠,更加卖命呢?

  领导是权威,领导的话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话,是金科玉律,是指示,是真理。现在我们国家已经进入法制社会,提倡依法治国,依什么法?当然是依领导的说法。

  

  汉、唐以来就有“使功不如使过”、“使智使勇、使愚使贪”的说道,这里还想用长弃短;清朝则智、勇、贪、愚、过都使,甚至使短。“不患贪而患不忠”,就变成了“不患短而患不忠”了。在忠顺的原则下,人才道消,奴才道长。

  皇帝到底要求官员怎么样,其择官的标准是什么?简单的一个“忠”字就可以概括。只要死心塌地为朝廷卖命,其他的是可以容忍、原谅的。清朝是一个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王朝,更加注重汉官的忠诚,因此清朝有一个奇怪的用人标准:可以使贪、使愚、使智、使勇,就是不能容忍不忠诚的行为。

  使愚是历代王朝惯常的用人之道,愚蠢者听话,容易控制。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历来用人,都是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清末诸帝反其道而行之,以书生办军事,然后治罪。用其所短,陷人以罪成为排除异己的一种方式。

  满族官员不论大小,在奏章中都自称奴才;汉族官员在奏章文字和召见中,则都称臣。其实臣与奴才同义,但是朝廷都奴才与臣仆的态度、信任是有区别的。

  朝廷用人,不乏愚才。但是如果都用忠诚可靠的愚才,是办不成事的。用人还得用奴才,因为愚才们“奴”而不“才”,不能办事,尤其不能负责方面大任,不能任要任,办难办之事。只有“奴”而又“才”的人,又“奴”又“才”的人,才是理想的类型。“奴”而不“才”不理想,“才”而不“奴”也不行,因为“才”对皇权是十分危险的,在“奴才”缺乏的情况下,宁愿用“奴”而不“才”的愚才,也不会去用“才”而不“奴”的人才

  皇帝专制制度,国事就是皇帝的家事,官员成了皇帝的管家,各级官府是皇帝殿堂的扩大和延伸,官员表达皇帝的意志。于是,千年万载、各行各业、三教九流、各色人等的意识信仰、伦理道德、价值观念都渗透着官本位主义。

  

  领导的事情就是下属的事情。这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对比过人们在共和与专制这两种政治制度下的不同表现:在专制的国家里人们的“注意力必须朝上,用讨好奉承来求得恩惠和大人物的宠爱。”这告诉我们一个千古不变的事实:唯有当君主最忠实的奴仆,才能一步一步地升官;而奴才的第一要务,就是绝对忠于领导,特别是在权力斗争的关键时刻,绝不能站错队。

  

  新上任的领导找下级谈话就意味着权力的调整和分配,也决定着领导对下级的看法的好坏,说直了也是个利益的平衡与否。

  上级与部下相处,最好有一种距离感,距离产生神秘,神秘才使部下不知深浅而产生权威感。作为领导,最忌讳的就是被别人一眼看穿,轻易被别人把握住内心。领导必须坚守虚静,不轻易流露自己的欲望和意图。如此才能窥视部下于明处,而部下则无从得知领导的意图,就无法钻空子。这种说法看起来不够光明正大,但在官场实践中却很管用。有人把这叫“权术”,实际上这是从政者的政治智慧。

  领导的威信,主要是靠自己的一言一行来树立的,一个领导的威信,光靠一帮圈内人去维持,这领导八成是不行了。某些现象在群众中早有非议的,只是当局者迷罢了。群众不说是有自己的考虑,有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有人碍于权势。所以,权势者,也常常为周围假象所迷惑,受到周围人的蒙蔽,自以为是,拒绝一切对自己缺点的提醒和指责,要人们无条件地去维护自己的威信,其结果这威信还不是天上的白云。

  仅有尊敬是不够的,尊敬背后没有了敬畏,这尊敬就显得太没分量。

  在中国,中国特色的官场现状和官场规则就是上面说了算,灵活、多变、因人而异。下级供养上级,上级给你权力或者保你平安;如果哪天把领导伺候得不舒服了,你的小权力就会被领导一句话给弄丢了。

  在组织人事部门工作的官员,显然比其他官员更了解官员升迁的途径和技巧,也更懂得保护自己。

  有人总结了密切联系领导的三大法宝:领导钓鱼你下乡,领导用钱你分脏,领导好色你嫖娼。把这三大法宝掌握好了,你想不进步怕都是不行的。

  新三大作风:密切联系领导的作风;表扬与自我表扬的作风;理论联系实惠的作风。

  现在时兴密切联系领导,谁还会密切联系群众?群众密切联系领导与领导密切联系群众的区别在于:群众密切联系领导,群众在低处;领导密切联系群众,领导的姿态也就会低很多。

  现在谁会跑关系是很有面子的,自己也会有意无意地把关系和背景抖出来,以显示自己的能耐。相反,谁如果只会老老实实干工作,不懂密切联系领导,不会找靠山,肯定会被人瞧不起。现在的领导决定用一个人,只要一句话,就是这个人有活动能力,跟上面关系铁;不用一个人,也只要一句话,就是这个人太老实,打不开局面。官场上最最贬义的词恐怕就是“老实”这个字了。

  

  

  政策,无非是上层制定,向下层传达执行;对策,无非是下层“创造”,让下层同行效仿发扬。如此,对策的传达率远高于政策。

  官场上就是这样,发生过的事情,只要领导不想提起,就可以等于没有发生过。

  冷处理是门学问,有时妙不可言。这是政治家的风度和冷静,是处理矛盾的技巧。

  不承认就是没有发生过的——或许我们只能拥有这样一种真实。在问题逐渐生活化、技巧化的时候,我们所能拥有的真实就越来越只能是设定的。

  不完全市场下政治生态的特征之一,是下级官员绕着上级官员的屁股转。它名正言顺之处在于,可以为一方百姓争利谋福,也让官员含有个人诉求的利益动机变得更加隐晦。

  要想在仕途上发展,必须上面有人看重你,替你说话。直奔权力源头变得尤为重要。

  诞生了一个大人,带出了一批小人。

  上级与下级的关系,近乎于手和橡皮泥的关系;橡皮泥你想怎么捏就怎么捏,想捏什么就捏什么,越是基层越是好捏。

  相对于掌握着决定权的一把手,其他人任何有个性色彩的表现都可能被看成对着干。对着干的人自然有,但至少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要么性格强悍,凡事能豁出去;要么背景强硬,无所顾及。最好的办法是选择回避,不对着干。

  官出数字,数字出官。

  批评领导,官位难保;批评同级,关系难搞;批评下级,选票减少。

  

  干部被分为两种:“会干的”和“不会干的”,有的只能得到群众的好评,却得不到领导的赏识;要得到领导的赏识才能获得更多提拔升迁的机会。会干就是要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该干的一定要干,而且一定要不惧怕任何困难,敢于排除任何阻力,一干到底,干出成效。领导想干的、领导喜欢的、能给领导脸上增光添彩的,都在该干之列。

  “会干”的不但干出了政绩,干出了名声,干出了领导的赏识,更干出了仕途得意飞黄腾达的结果。

  干工作有“会干的”和“不会干的”之分。从历史上看,包拯和海瑞都是清官,但为什么只有海瑞被罢官,而包拯却没有被罢官呢?这就是“会干的”和“不会干的”的区别。包拯的过人之处就在这里,他善于理解领导(皇帝)的意图,知道哪儿该动真格的,哪儿该做做样子。其实,造成两人命运不同的关键是,一个只是对下,而另一个是不仅对下还有对上。对下,皇帝可以容忍;对上,把矛头直接指向了皇帝,让他老人家不舒服,他会让你舒服吗?正所谓“谁要是影响我一阵子,我就要影响他一辈子”。

  不管领导喜不喜欢的“蛮干”,不考虑出不出政绩的“瞎干”,捞不着任何好处的“白干”等等,都属于“不会干”的行列。

  现在一级级领导都喜欢任用开拓型的干部;所谓开拓型,无非就是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

  

  什么是人才,用人才的人才,才是真正的人才。

  功高盖主对于从政的人来说,是犯了大忌。

  你的能耐再大,不能在战略上大过上级,同时也不能在操作上大过下级。

  在中国官场,官在你上,那么知识也好、能力也好、品德也好、威望也好,便都在你上,甚至实际年龄比你小,也可以做你的长辈。为什么小官见了大官用装孙子,就是这个原因。

  一个人当领导跟当群众是不一样的。当群众时,你有毛病别人看着,要说,要议论,就容易传出来,慢慢对你的印象就坏了;可一旦当了领导就不一样了,你高高在上,部下跟你也不是天天在一起,你的毛病在同志们面前就容易隐蔽;即使他们发现你有什么毛病,也是能够容忍的,是可以视而不见的,在一个片面讲究行为修养的社会里,谁也不会说出来,谁也不会在领导面前找事。更有趣的是,有些毛病,当群众时是毛病,一当领导就成了个性。你的毛病突出了,你就有鲜明个性了。

  有些时候,领导的特点就是不讲道理——因为你要讲的道理他都懂,他只有用不讲道理来对付你的道理。

  

  文才再好,也要让秘书代笔;车技再好,也要司机开车;口才再不好,也要亲自讲话。

  对于领导的隐私,作为下属最忌讳知道这类事情。无论是近代还是现代的组织中,知道机密过多的人,往往都会被除掉,没几个有好下场。

  跟顶头上司顶撞是没有好处的。

  官场守则第一条:切忌独立思考。

  在官场的潜规则里有一条:永远比领导慢一步。

  县官不如现管。这是一条官场定律。大家都心如明镜一般地知道:违背直接上级指令的代价远远大于违反最高层机关命令的代价。因为在自上而下、层层授权的压力型权力体制内部,官员荣辱成败的最大决定权往往操纵在近在咫尺的直接上级手中,而远在天边的“中央”却常常鞭长莫及。中央政府单枪匹马对付千千万万个官员,指令层层下达、效力层层递减,最终注定是力所不及;就是处罚,也未必会准确无误地落到自己头上;而地方命令的杀伤力则大得多。

  

  下级对领导的指示要始终做到不怀疑、不论证,坚决照办不走样。

  一个当惯了领导的人,最大的希望莫过于别人在他面前坦露心迹。如今这个时代,一个先前的老领导,在旧部下面前是不会有多少好口碑的。而且一个新的一把手,也不愿意经常听到部下们对旧领导的掂念。从古至今,官场上对此都讳莫如深。一个人如果还想在官场上飞黄腾达,不避讳这些,显然是要吃亏的。

  作秀是要看对象的,要看观众的。在有些观众面前,你根本用不着作秀,你存在,本身就是秀。

  如今手上掌握点权力的人最擅长的就是做秀,他们总是正话反说,或者语在此而意在彼,如果仅仅从字面去理解他们做出来的秀,往往不得要领,甚至适得其反。

  跟小人物、小平民式的弱势群体亲切握手、问寒问暖乃至合影留念是当下要人、官员们最爱玩的把戏之一。

   “根据工作需要”对于下级来说永远就象一个没有谜底的谜语。

   社会上有一种不成文的规则是:上级跟下级握手,上级先伸手;男人跟女人握手,男人先伸手;强者跟弱者握手,强者先伸手。

  过去都是上级表扬下级,现在颠倒过来了,上级难得表扬一回下级,倒是下级常常表扬上级。过去是上级奖励下级,现在也变成了下级奖励上级;逢年过节,下级总往上级那里跑,去干什么?就是去奖励上级。

  

  只要无事可干,人与人之间是可以和睦相处的,一旦干事了,就肯定会有麻烦。只有先互利然后才会有平等。只有在利益被剥夺的时候,儿子才会造老子的反,下级才会放上级的水。

  在中国,只要是想做事情,必有无形的绳索绊着你,叫人动弹不得。

  一个单位,想做事情的人往往最容易被别人提防、暗算。想做事情总是和有企图联系在一起。

  单位里的人一般是按部就班,靠表面的熬时间过日子,而把工夫放到暗地里,在暗地里提防、暗算想做事情的人,在暗地里为自己寻找升迁的台阶。

  

  “干将”与“心腹”是有区别的,干将是干活的,心腹是帮忙出谋划策、关键时刻能冲锋陷阵、大打出手的人。

  政界走得通的人,眼睛都是朝上而不朝下的。

  官场上如果没有靠山,很难站稳脚跟,更不要说高升了。

  做领导的在关键时候,你的表情和你的内心世界要截然相反,你要深藏不露,人家越不能很轻易很明白地看清你,他就越怕你,这就叫领导艺术。

  一个人要当好官,座稳位置,当然要靠上面的提拔,但是也绝对离不开下面的支持、帮忙、甚至是哄抬。

  下级对新的上级,一般都要先隔着一段距离观察一些时间,再接近上级,琢磨上级,吃透上级,直到把握上级。

  上级并不都是白痴,只是下级应付上级的太极拳足以使他变成白痴。

  现在的年轻干部比中老年干部狡猾、狠毒,中老年干部有时候还讲情面,有时候还坚持原则,但是青年干部只讲利益,有奶便是娘。

  

  工作中,最好不要得罪人,如果非要得罪,宁可得罪副职,不可得罪正职,宁可得罪外地人,不可得罪本地人。

  凡是认真就要得罪人,得罪一般人也无所谓,得罪了要人就麻烦了。

  当了领导就得习惯于听恭维。明知道是假话,还得当真话听,你要是显示出比对方智力高,给他一戳穿,人缘就没了。

  

  在官场上,对有些干部,特别是那些自以为是的干部,就是要敲打,然后再拉他一把,他才服服贴贴听你的。“不害人的菩萨不灵”。

  每当遇到不好解决的问题时,下级代替上级回答,是官场不变的铁律。

  

  荣誉感和自尊心是一个人拼搏进取的动力。极大地唤醒和艺术地应用人的这种动力是领导者工作的一部分。

  贪官们现在不但贪权,而且贪荣誉,这当然是有政治上的目的,就是企图通过荣誉来美化自己,把自己准扮成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以便隐藏得更深。因为在善良的人们心中,模范人物是好人中的好人。他们期望以假乱真、混淆视线、混水摸鱼。

  聪明的领导会设法让部下形成两个派别,让他们在互相争夺又势均力敌,这样你就可以把握全局。

  下级必须对上司卑躬屈膝,而上司对部下要恩威并重。作为下级你的饭碗掌握在上司手里,你不对人家卑躬屈膝怎么办?

  一些高明的领导者认为,让奴才们适当贪污,是增强自己权力的一种必要投资。

  在领导眼里,美德就是服从(甚至服从到盲从的地步),罪过就是质疑。

  要能思领导之所思,急领导之所急,忧领导之所忧,乐领导之所乐。领导想不到的你先想到;领导想到了的你已给领导做到。领导的爱好就是自己的爱好,领导的工作就是自己的工作,领导的前程就是自己的前程。还要善于把领导的上级当成自己的上级,把领导的朋友当成自己的朋友,把领导的敌人当成自己的敌人,把领导的仇恨当成自己的仇恨,把领导的爹妈当成自己的爹妈,把领导的儿女当成自己的儿女,惟独不能把领导的老婆和情人当成自己的老婆和情人。

  拍马屁有些难听,可世上却少有不喜欢拍马屁的主。至少人家拍你马屁比骂你受用。

  世上的事情那是没个准的,说不定在小领导那里办不到的,到了大领导那里相反容易办成。关键当然是要加大工作力度,争取主动,用时髦的话说叫密切联系领导,总不能让领导主动向你投怀送抱吧。

  

  领导跟下属的聊天很重要,感情是处出来的,沟通是聊出来的,聊不到一块的,就很难成为知心的上下级。

  领导对下级产生好感有各种方式:一种是汇报工作,讲了成绩就高兴,也不管那成绩是真是假;一种是通过下级对他的低三下四而产生好感,下级对他越是阿谀奉承,他越是觉得下级亲近他;还有一种,就是听下级谈话的思路,通过谈话了解一个人的思想政治品格和个人品质修养,从而产生好感。

  上下级就是上下级;上级可以不把你当下级,但你永远得记住自己是下级,尤其是在关键时刻、关键问题上,必须严守这样的差别,一定要有这样的自知之明。历史的经验永远告诉我们:得意忘形,一定会后悔莫及。

  

  自古以来,“迎来送往”就是惯例。从古代的史料中可以看到,在省里当官,成为一个方面的大员,出巡时每到一个地方都有按规矩应得的礼物,还有门包。平时在家,则有节礼、生日礼、按年有帮费;升迁调补的时候,还有私下馈赠。以上这些钱,无不取之于各洲各县,而各洲各县又无不取之于老百姓。

  省里几套班子的官员们,以及下属的地、市,全都明知故纵,要不然门包、站规、节礼、生日礼、帮费就无出处了。各州各县也明白告诉大家:我之所以加倍,实在是各级衙门的用度一天比一天多,一年比一年多。但是细究起来,各州县打着省、地、市各级上司的旗号,借用他们的威势搜刮百姓,有一半的东西到了自己腰包里。

  侍侯上官及讨好过客,都是官场必须的应酬,其实质是搜刮百姓之后的利益再分配,是民脂民膏的分肥。官场宦游,谁知道明天谁富谁贵?培植关系本来就是正常的投资,不得罪人更是必要的保险。

  

  迎来送往自古以来就是官场的重要活动。五千年文明已经把重情重义固化成为一种基因,流淌在中国人的血液中。

  中国乃礼仪之邦,讲究个礼尚往来,有来无往非礼也。只是这个“礼”字含义太宽:与情是礼、与利是礼,给面子是礼,给物品也是礼。中国官场礼尚往来的传统不是几个清官能抵制得了的。入乡随俗,做官也要随俗。

  清明的政治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中国的政治自古以来就有市俗化的倾向。一人当官,亲朋好友都跟着沾光。中国人重亲情、重友情,请客送礼、人情往来,文化生活都要反映到政治生活中。这是一种必然现象,也是对中国政治提出的严峻课题,自古至今,这个问题一直难以解决。

  一个人升官了,人们定要纷纷给他送行。这一历经千年的官场俗气是不能免的,否则别人就说你官升眼高,得志猖狂而遭人嫉恨。再说别人祝贺你也是抬举你,如果你清高不接受捧场,那就是不识抬举。这里面有朋友的真诚祝贺,也有逢场作戏的捧场。中国人情化倾向在迎来送往的场合表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人的亲情有时就是法律。

  现在常常可以看到,上级来检查,下级常常到城市的边界去迎侯。想想古代下级官员集体迎侯上司的场面,你就可以理解当今的迎侯不过是古代官场文化传统的延续。

  不看清品级乱往上凑,搞不好会引起上司的反感。

  

  来了人不接待,以后还办事不?规格低了,双方都没面子,客人心里还有气。吃什么喝什么其实无所谓,面子不能不要,你不要,你在大家的心目中就没有分量了。身份不是一句话,要体现在餐桌上,酒的品牌最重要,钱不能不花。

  

  陪同领导对于每一个官员来说都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通常人们会把他有意无意地看成跟领导相识交往的机会,既是联络感情的机会,也是展示个人才能的机会。

  

  “迎来送往”是中国官场的一大特色。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谁没点虚荣心?谁不希望自己有面子?当官的虚荣心更容易膨胀,更喜欢威风八面,前呼后拥;下级是看上级领导的脸色行事,会不会迎来送往,关系到政绩升迁,那能马虎吗?凡是在迎来送往上下工夫的人,十有八九心中有算盘,另有所图。上下这么一折腾,热闹场面就出来了,花样翻新,越演越烈。许多迎来送往的“规矩”都是有潜规则的。

  要让别人为你甘效死命,你必须付给别人应当得到的报酬。

  所谓领导水平,是靠领导的指挥和下级的服从共同构成的;假如下级不配合,你领导的水平再高都枉然了。

  没有分寸和过于卑下的处事方式都是官场上的大忌。

  

  领导需要尊重,其实下级更需要尊重,周文王拉姜尚又好、刘备三顾茅庐也好,都说明这一点。只有把下级当人看,他们才会给你当马骑;你把下级当马看,他们自尊的反弹就会把自己当人看。

  在官场上,一旦失去了上级的支持,特别是上级的信任,那就意味着自己的政治生命出现了危机。

  在官场上,在上下级之间,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甚至把个人交情提升到公共道德的高度,那么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上级对下级根本就不屑一顾,下级在上级眼里没有位置;另一种是上级对下级根本不信任,上级对下级的戒备心理极强。

  在官场上,在上下级之间,沉默是一种无言的权威,上司沉默了多长时间,下级在在段时间里自然难熬得要命。

  

  所谓领导,其高明就在于:他说话或不说话,都是有含义的。

  等级就是秩序。它展示出来的恰恰是强弱之间的等级。藐视它的人,要么是雄心勃勃,要么是野心勃勃。官员平时所从事的工作无非是逢迎、应酬、处理矛盾之类的事情,一般的官员都能胜任,倒是官员之间的一些问题不好解决。

  

  要把一个刚出校门的学生,培养成一个领导“拿”再多的钱都很顺从、都不吭声、都不举报、都能把帐目做得很平的人,那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种“培养”,领导是不会跟你明说你要如何然后变成领导的心腹甚至奴仆;相反,他还要组织你学习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你积累“工作经验”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你不断地揣摩领导的真实意图、屈服他的含而不露的淫威的过程。自然也是你不断出卖自己良心的过程。

  许多人说的“工作经验”,其实就是那种能够巧妙违反法规以营私、同时又能逃避法律打击、惩罚的经验;能够主动迎合、准确揣摩、无条件服从和百般掩盖所在单位领导的经验。这样的工作经验,当然能够为“绝对权力”提供非常“完美”的服务的。谁的手中有了绝对权力,谁就能得到这样的完美服务。贪官最需要这种“工作经验”,这种“工作经验”也是最能造就贪官的;贪官被抓了,但这种“工作经验”却能逍遥法外。

  

  以领导的讲话作为执法依据是令人奇怪的。而事实上,这样做的又何止一个地方。为什么将领导的讲话作为执法依据呢?一是因为领导讲话在本地比法律法规和中央文件要大,更具有权威性。俗话说县官不如现管,就是这个道理。二是领导讲话具有极强的操作性;三是土政策的需要。于是,在领导讲话的遮掩下,一些不好公开的土政策得以变通执行。实际上,领导讲话不属于规范性文件,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不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不能将其作为执行依据。

  虽然领导的讲话是严肃的,也是有出处的,它的出处应该是国家政策法规。但是,一些领导的讲话根本就没有相关文件作为依据,所以这样的领导讲话,只能在小范围内传达。它只对一个地方有利,而对国家和集体没有好处;它只对一些好看的政绩工程有利,而对民心工程没有好处。但在实际工作中,作为依法办事的有关部门敢不执行吗?想掉乌纱帽不?想找领导批评是不?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潜规则”了。如果你违反了这个“潜规则”,就要闹笑话了。领导讲话作为执法依据,挑战的是法律法规的严谨和严肃,削弱了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损害了国家和群众的利益。

  执法者就是要依法行事、依法监督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依法处置自己职责内的相关事务。但是在现实中,执法人员在执行公务时,遵循的不是相关法律的规定,而是按照领导的意图或者上级的指示行事;而领导的意图或者上级的指示又往往与法律法规相背离。“执令”不“执法”是人治社会的一个典型特征。

  

  不良官际关系催生官场腐败文化

  国家行政学院纪检监察室主任郎加在今天出版的《北京日报-理论周刊》上撰写了题为《催生腐败的不良“官际关系”之分析》的文章,对于中国官场中官与官之间滋生腐败的不良“人际关系”现象进行了剖析。文章说,不健康“官际关系”(所谓“官际关系”是指领导干部之间的人际关系)就是催生腐败的重要诱因。

  

  当前不良“官际关系”的四种表现

  人身依附关系。文章指出,这是指下级依存于上级,上下级之间存在保护和被保护的关系,主要表现形式有官官相护、猫鼠关系等。本是封建社会腐败恶习的“官官相护”,成为当代某些地方官场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其表现是极少数领导干部之间互相庇护,下级维护上级,上级偏袒下级,久而久之这种关系就演变为下级对上级的人身依附。另外,一些下级很怕上级,对领导唯唯诺诺,实际是怕影响自己的升迁和既得利益。这种猫鼠关系是不良官场文化的一种反映,不利于领导干部之间形成团结合作的同志关系,导致人际关系非正常化。它们相互交织错综复杂,会衍生出更多、更复杂的社会网络,滋生更多腐败现象。

  拉帮结派关系。文章指出,搞小团体、拉山头是人身依附关系的“近亲”。领导不同派系不同,不同的官员有不同的队伍。有的则以老乡名义相聚,或以同学关系融合。官官相护、互相利用、相互包庇是小团体主义的表现,阻碍反腐败工作开展,因为,小团体中的一个成员出了问题,其他成员就会利用自己构建的社会网络,为该成员走关系、借人情、上下活动,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维护小团体利益。而小团体的社会网络顶端越高,网络实力就越强,就越不利于开展反腐败工作,现实也表明包庇袒护团体内部成员的腐败问题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庸俗交往关系。文章指出,拉帮结派必然产生少数领导干部之间庸俗化的交往关系,主要表现有:第一,酒肉关系。部分领导干部讲究迎来送往,热衷于灯红酒绿,频于应酬。用公款建立起的酒肉关系,不仅浪费惊人,而且败坏党风政风,还会损坏参与者的身心健康。第二,庸俗的娱乐关系。少数干部常常以各种名义聚集在一起,动辄出入高档消费场所。有的还通过违背规定的娱乐活动彼此结识、形成小圈子,将大量时间荒废在不健康的娱乐上,助长了奢靡颓废之风。第三,互相吹捧。少数领导干部八面玲珑善于见风使舵、随风倒,精于溜须拍马、察言观色;彼此之间拉拉扯扯、吹吹拍拍,文过饰非。上级一味表扬下级,下级不顾事实吹捧上级,为上级打掩护,排除困难。这种庸俗关系不利于干部健康成长,更容易滋生腐败现象。

  行贿受贿关系。文章指出,为仕途更加光明、多点筹码,有人选择行贿手段获取上级领导的欢心,而不是选择兢兢业业、真抓实干,靠实绩来实现升迁。在贿赂面前,有的领导禁不住金钱或其他形式的诱惑而走上受贿替人办事的道路。如此,行贿者和受贿人之间就形成一个畸形人际关系网络。搭建非正常的社会网络不仅败坏党风,违反党纪,还不利于领导干部之间建立正常关系,并增加腐败衍生机会,加大反腐成本。这种关系感染性强,如果“一把手”政德不高,就会影响和带坏一批官员,致使劣官当道,良官无处可守,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可悲现象。田凤山、韩桂芝、马德等腐败案就是上下级之间存在行贿受贿关系的典型案例。

  

  不良“官际关系”产生的根源

  文章分析认为,不健康“官际关系”产生的根源主要在于,首先,是传统政治文化包含的官本位思想、皇权思想、家长制作风等或多或少在影响着当代官场。过分强调人情、人缘,使人情、人缘异化为约束和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也会导致不良“官际关系”的形成乃至腐败现象的发生。

  其次,是相关制度不健全尤其是干部晋升机制不完善是不健康“官际关系”形成的制度根源。职务升迁“一把手”说了算的现象还在一些地方存在。既然下级的政治命运都决定于上级,某些下级就会对上级唯唯诺诺,尽察言观色、阿谀奉承之能事。近年来组织人事部门成为腐败的重灾区就是这种非正常关系的表现。

  第三,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领导干部过于追逐经济利益是不健康“官际关系”形成的现实社会根源。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既会推动人们注重竞争、青睐效率,还会使人们过于注重金钱、人际关系趋向冷淡。领导干部间不健康人际关系的形成是和注重逐利的大环境是分不开的。

  如何建立和谐的“官际关系”

  文章认为,建立健康和谐的“官际关系”就必须在明确何谓健康“官际关系”的基础上,消除上述三个根源。只有和当代中国的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渐进型政治体制改革紧密结合,以强化“一把手”的表率意识为突破口,加强行政伦理建设为基点,加强制度建设为根本保障,方能推动和谐“官际关系”的建立,减少腐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