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女子:唐朝新定詩格:唐·崔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6:41:06

唐朝新定詩格  唐·崔融 

    十體
    一形似體。二質氣體。三情理體。四直置體。五雕藻體。
    六映帶體。七飛動體。八婉轉體。九清切體。十菁華體。

    一、形似體。
    形似體者,謂貌其形而得其似可以妙求,難以粗測者是。詩云:〔風花無定影,露竹有餘清。〕又曰:〔映浦樹疑浮,入雲峰似滅。〕(如此即形似之體也。)

    二、質氣體。
    質氣體者,謂有質胄而作志氣者是。詩曰:〔霧烽黯無色,霜旗凍不翻。雪覆白登道,冰塞黃河源。〕(此是質氣之體。)

    三、情理體。
    情理體者,謂抒情以入理者是。詩曰:〔遊禽暮知返,行人獨未歸。〕又云:〔四鄰不相識,自然成掩扉。〕(此即情理之體也。)

    四、直置體。
    直置體者,謂直書其事,置之於句者是。詩曰:〔馬銜苜蓿葉,劍瑩鷿鵜膏。〕又曰:〔隱隱山分地,蒼蒼海接天。〕
    (此即是直置之體。)

    五、雕藻體。
    雕藻體者,謂以凡事理而雕藻之,成於妍麗,如絲彩之錯綜,金鐵之砥鏈是。詩曰:〔岸綠開河柳,池紅照海榴。〕
    又曰:〔華志怯馳年,韶顏慘驚節。〕(此即是雕藻之體。)

    六、映帶體。
    映帶體者,謂以事意相愜,復而用之者是。詩曰:〔露花疑濯錦,泉月似沉珠。〕(此意花似錦,月似珠,自昔通規矣。然蜀有濯錦川,漢有明珠浦,故特以為映帶。)
    又曰:〔侵雲蹀征騎,帶月倚雕弓。〕(〔雲〕、〔騎〕與〔月〕、〔弓〕是復用,此映帶之類。)又曰:〔舒桃臨遠騎,垂柳映連營。〕

    七、飛動體。
    飛動體者,謂詞若飛騰而動是。詩曰:〔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又曰:〔月光隨浪動,山影逐波流。〕(此即是飛動之體。)

    八、婉轉體。
    婉轉體者,謂屈曲其詞,婉轉成句是。詩曰:〔歌前日照梁,舞處塵生襪。〕又曰:〔泛色松煙舉,凝華菊露滋。〕(此即婉轉之體。)

    九、清切體。
    清切體者,謂詞清而切者是。詩曰:〔寒葭凝露色,落葉動秋聲。〕又曰:〔猿聲出峽斷,月彩落江寒。〕(此即是清切之體。)

    十、菁華體。
    菁華體者,謂得其精而忘其粗者是。詩曰:〔青田未矯翰,丹穴欲乘風。〕鶴生青田,鳳出丹穴。今只言〔青田〕,即可知鶴,指言〔丹穴〕,即可知鳳,此即是文典之菁華。又曰:〔曲沼疏秋盡,長林捲夏帷。〕(曲沼,池也。)又曰:〔積翠徹深潭,舒丹明淺瀨。〕(〔丹〕即霞,〔翠〕即煙也。今只言〔丹〕〔翠〕即煙也。今只言〔丹〕〔翠〕,即可知煙霞之義。況近代之儒,情識不周於變通,即坐其危險。若茲人者,固未可與言。)

    九對第一,切對。謂象物切正不偏枯。

    第二,雙聲對。詩曰:〔洲渚遞縈映,樹石相因依。〕

    第三,疊韻對。

    第四,字對。字對者,謂義別字對是。詩曰:〔山椒架寒霧,池筱韻涼飆。〕〔山椒〕即山頂也,〔池筱〕傍池竹也。此義別字對。又曰:〔何用金扉敞,終醉石崇家。〕〔金扉〕、〔石崇〕即是。又曰:〔原風振平楚,野雪被長菅。〕即〔菅〕與〔楚〕為字對。

    第五,聲對。聲對者,謂字義俱別,聲作對是。詩曰:〔彤騶初驚路,白簡未含霜。〕〔路〕是途路,聲即與〔露〕同,故將以對〔霜〕。又曰:〔初蟬韻高柳,密蔦深松。〕〔蔦〕草屬,聲即與〔飛鳥〕同,故以對〔蟬〕。

    第六,字側對。字側對者,謂字義俱別,形體半同是。詩曰:〔忘懷接英彥,申勸引桂酒。〕〔英彥〕與〔桂酒〕,即字義全別,然形體半同是。
    又曰:〔玉雞清五洛,瑞雉映三秦。〕〔玉雞〕與〔瑞雉〕是。又曰:〔桓山分羽翼,荊樹折枝條。〕〔桓山〕與〔荊樹〕是。如此之類,名字側對。

    第七,切側對。切側對者,謂精異粗同是。詩曰:〔浮鐘宵響徹,飛鏡曉光斜。〕〔浮鐘〕是鐘,〔飛鏡〕是月,謂理別文同是。

    第八,雙聲側對。雙聲側對者,謂字義別,雙聲來對是。詩曰:〔花明金谷樹,葉映首山薇。〕〔金谷〕與〔首山〕字義別,同雙聲對。又曰:〔翠微分雉堞,丹氣陰簷楹。〕〔雉堞〕對〔簷楹〕,亦雙聲側對。

    第九,疊韻側對。謂字義別聲同,名疊韻對是。詩曰:〔平生披黼帳,窈窕步花庭。〕〔平生〕、〔窈窕〕是。又曰:〔自得優遊趣,寧知聖政隆。〕〔優遊〕與〔聖政〕,義非正對,字聲勢疊韻。夫為文章詩賦,皆須屬對,不得令有跛眇者。跛者,謂前句雙聲,後句直語,或復空談。如此之例,名為跛。眇者,謂前句物色,後句人名,或前句語風空,後句山水。如此之例,名眇。何者?風與空則無形而不見,山與水則有蹤而可尋,以有形對無色。如此之例,名為眇。

    文病第一,相類病。〔從風似飛絮,照日類繁英。拂岩如寫鏡,對林若耀瓊。〕此四句相次,一體不異。〔似〕、〔類〕、〔如〕、〔若〕,是其病。

    第二,不調病。不調者,謂五字內除第一字、第五字,於三字用上、去、入聲相次者。平聲非病限。此是巨病,古今才子多不曉。如:〔晨風驚疊樹,曉月落危峰。〕〔月〕次〔落〕,同入聲。如〔霧生極野碧,日不遠山紅。〕〔下〕次〔遠〕,同上聲。如:〔定惑關門吏,終悲寒上翁。〕〔寒〕次〔上〕,同去聲。

    第三,叢木病。詩云:〔庭梢桂林樹,簷度蒼梧雲。棹唱喧難辨,樵歌近易聞。〕〔桂〕、〔梧〕、〔棹〕、〔樵〕,俱是木,即是病也。

    第四,形跡病。形跡病者,於其義相形嫌疑而成。如曹子建詩云:〔壯哉帝王居,佳麗殊百城。〕〔佳山〕、〔佳城〕,皆為形亦墳埏,不可用。又如〔侵天〕、〔干天〕,是謂天與樹木等,犯者為形跡。他皆效此。

    第五,翻語病。翻語病者,正言是佳詞,反語則深累是也。如鮑明遠詩云:〔雞鳴關吏起,伐鼓早通晨。〕〔伐鼓〕,反語〔腐骨〕,是其病。

    第六,相濫病。相濫者,謂〔形體〕、〔塗道〕、〔溝淖〕、〔淖泥〕、〔巷陌〕、〔樹木〕、〔枝條〕、〔山河〕、〔水石〕、〔冠帽〕、〔●衣〕,如此之等,名曰相濫。上句用〔山〕,下句用〔河〕;上句有〔形〕,下句安〔體〕;上句有〔木〕,下句安〔條〕。如此參差,乃為善焉。若兩字一處,自是犯焉,非關詩處。或云兩目一處是。

    第七,涉俗病。詩曰:〔渭濱迎宰相。〕官之〔宰相〕,即是涉俗流之語,是其病。(以上《文鏡秘府論》四卷)

    調聲
    傍紐者,〔風小〕、〔月膾〕、〔奇今〕、〔精酉〕、〔表豐〕、〔外厥〕、〔琴羈〕、〔酒盈〕。紐聲雙聲者,〔土〕、〔煙〕、〔天〕、〔●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