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常识转换h学校:审题 构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5:19:55

作文的审题、构思

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学会审题;初步掌握构思的方法

教学重点

   构思的角度,及其思路

教学过程

一、作文的审题

有这样一个作文题,题目首先介绍了一名叫张海山的同学的故事,然后说:“在你周围也会有张海山那样既有长处、也有缺点的同学,请你以《我最了解他(她)》为题,把他(她)写出来。”要求:1、要适当穿插一些抒情和议论。2、不少于400字。

  由于审题不周密,可能出现的跑题情况:严重跑题——写父母、老师;基本跑题——只写优点,未写缺点;一般跑题——没写出“了解”(与我的关系);“马大哈”式的跑题——没有抒情和议论、用第三人称写。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拿到文题之后,首先要有一个意识——一定不要跑题。包括文体、范围、人称、引伸意义、关联因素、字数、特殊要求等,都要紧密扣题。  扣题,首先要分析题目规定了什么、没规定什么,规定的,你一定要“遵命”;

如何看出规定的什么

1、 分析题目的结构

  纵观各地中考所出的作文题目,多数情况是一句或是一个词语。词与词的组合搭配决定于题目的意义。因此,分析题目的结构,弄清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理解题目的要求。

  一般来说,题目的中心词提示的是写作的对象,是作文的立足点,可以独立存在。而修饰、限制性词语是用来修饰限制中心词的,具有依附性,不能脱离中心词而独立存在。依附性并不说明它们不重要,没有它们,描写的对象便失去了代表性和特殊性,也就是说失去了特色。而描写对象的特色,正是作文时所应当刻意追求的。因此可以说,题目的中心词是作文的立足点,修饰、限制性词语的着眼点。就上面两个题目来说,我们应当立足于写“事”,而要着眼于“先进人物”和“难忘”。

2、 分析题目的关键性词语

  仔细分析题目的关键性词语,正确理解它们的含义,这对考生作的立意和确定体裁很有帮助,是一个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审题方法。

  不过,有些时候给出的作文题目字数极少,甚至只有一个字。它们没有什么限制性的词语,比如《路》《灯光》《春天》等。这样的题目因为没有限制词语,看上去好写,但实际上稍不留意就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对这类题目,考生在下笔之前,可以自己给它拟定几个关键词语,文章的中心意思就变得突出而明晰了。写起来自然就不容易跑题或漫无边际了。

3、 分析题目涉及的内容

  在命题作文中,判定作文体裁是至关重要的。文体不对,没有不跑题的。有些题目从字面上看很容易识别是何种体裁。但有时,所给的题目没有标示字,粗粗一看,很难判定它的体裁,这时就需要分析题目所涉及的内容。

  一般来说,凡包含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的题目为记作文。当然作文题目字数有限,不可能同时涉及这些要素,但只要涉及其中两三项,它的文体基本上就可以确定了。

  如果题目涉及的内容是有关观点、看法、关系等方面的,一般是议论文。而当题目涉及的内容是一种原理,一种方法,一种习俗,一个过程,一种实验,一条建议,一件物品时,则此题目多采用说明文体。

总之,在审题时,不应当单纯从字面上理解题意,对于它所涉及的内容也要细加分析。这样,不仅有利于判定作文体裁,也有助于作文的立意和选材。

没规定的,就给了你一个自由“创造”的天地,一定要利用好

作文扣题就要像这个例子一样:

      题目规定先搞清,不规定处再弄明:人时地事因经果,
      理物季候和环境。规定之处必满足,规定之外任你行。

  以下一些文题,规定了什么?为了使作文写得生动、写得实在,你准备在题目规定之外写些什么?

  《这次失败给我的启示》、《失败给我的启示》、《我的一次失败》、《吃一堑,长一智》;《一件小事》、《一件新鲜事》、《同年趣事》、《校园新曲》;《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路标》;

 

二、作文的构思

审清了题目,确立了深刻的主题,选取了新颖的题材,接下来就应该进一步地精巧构思。只有构思精巧得当,我们才能塑造出更好的艺术形象,表达更深刻的主题。

  如何使自己的构思精巧呢?下面我就介绍几种基本的方法?

1. 选择巧妙的表现角度

  构思的精巧,常常表现在表现角度的巧妙。苏轼曾在诗中说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就是同一事物,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就会有不同的视觉效果。越是常人不易想到的角度,越是奇妙无穷。故作文时,可选择的角度很多,然而从常人不易想到的侧面甚至反面落笔,切入生活、表现生活,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的叔叔于勒》就是通过我,一个纯真的孩子的视角来观察我的父母、叔叔、整个社会,从而揭露了这个人与人之间只有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冷酷社会。先看下面的文章。

大 人
彭晖

  跻身于三室一厅的大单元之间真不是滋味。敞开门,瞧东家,瞅西家,皆是50平方的大面积。唯独我——楼梯口,干瘪瘪地压缩于中间,且又悬空二楼,是上下必经的交通要道,愈加窄不可言。

  可万没料到,我这几平方米的小口子竟成了二楼三家房主的必争之地,饱受青睐。这不,你瞧:左边角上是一列浩浩荡荡的酒瓶子仪仗队,显然这该归功于那家男户主的赫赫战绩。据称,这位男主人的酒史已达30年之久,口味又极高,好品瓶酒,“黄汤”一类的自是不在眼中。在30年的熏陶下,他的老伴不知不觉养成了“集瓶痹”,既不想贱卖更不愿舍弃,只能把它们集合起来以备后用,为节省空间,以免做不必要的浪费,她便在我身上打开了主意,几经迁移,这列仪仗队便在左边角上安顿下来。看那势头有增无减,想是还要从中扩展的。

  与酒瓶遥遥相对的右角上堆满了煤饼,外加煤炉子。煤气中毒效率之高人人皆知。为安全起见,防患于未然,这家房主理所当然地把“危险品”移到了我身上,好在我是水泥钢筋身,要不然早就中毒身亡了。居中的那户原本是无物可摆,家中既有煤气,又无人喝酒。不过眼瞧左右两边各占地盘,自家门前光秃秃的,只觉丢了威势,矮人几分,便急忙从卫生间提了拖把出来。砍山大斧似的横劈于当中,又往其腰上顶了只畚斗,方觉有了平起平坐之感。

  听了我的自述,你觉得怎样?小材大用,岂非妙不可言。有心还要唠叨几句,不行,有人上楼了……

  “我是好儿童,放学就回家……”一听这裹着油花花似的童音,我便知道是三楼的小依依从幼儿园回家了。不多久,她就蹦上二楼。习惯地踮起脚尖,斜插着身子,费劲地从那些耀武扬威的挡道者中间挪过去。没曾想探探身而出的炉钩勾住了裤脚,站立不稳,有心想扶一把墙,手又碰着了正眈目以待的酒瓶子。“骨碌碌”,“咚”,人随瓶倒。“砍山大爷”受了震动,就恶狠狠地往她的脚脖子砸下来。

  三间房门应声而开,三位房主翘首而观,小依依在哇哇大哭。

  左边的那位开言了:“这孩子,真皮!”

  右边的那位也说;“连走路都横冲直撞!”

  “是啊,太不安生了!”中间的附和道。

  我一阵抽搐,瞪着这些叉手而立的大人们茫然不知所措…… 简评:本文选择角度独特,以拟人的手法,通过“楼梯口”的视角叙写一个普通楼层的日常生活,以活泼的方式巧妙地批评了某些人为了自我利益不惜侵害他人利益的阴暗心理。

2. 独特的行文思路

  精巧的构思除了表现在角度的选择外,还表现在行文思路的独特上。如《荔枝蜜》明明是颂扬蜜蜂和具有蜜峰精神的劳动者,然而开篇却说不喜欢蜜蜂,之后又荡开一笔,写荔枝树、荔枝蜜,由香甜的荔枝蜜引出酿造它的蜜蜂,对蜜蜂的感情也因此发生变化。其行文思路独特别致,收到的艺术效果自然不错。独特的行文思路往往体现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人物形象的设计化,以及人物的描绘等方面。

  下面所举例文《一双布鞋》就体现了独特的行文思路。文中叙述的是“我”的家境富裕了,父亲已经是西装革履了,“我”却还要买一双布鞋作为礼物送给父亲,而且不是为了穿,只是为了让父亲重温“布鞋的故事”;当家庭生活窘迫,无钱供我上学时,父亲对我的学习极为关心,卖牛也要让我读书,而生活好了,有条件让我读书了,父亲却不再关注我的学业了;一般情况下,谁也不会愿意挨家长打,而现在的“我”却多想再挨一次父亲的“布鞋雨”,这实在是很反常。然而这种种反常之中又处处透着真实与合理: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人在贫穷时格外关心孩子,而富裕了却无暇顾及孩子。文章的巧妙构思,就在于这种反常与合理的交织。

一双布鞋
河南省偃师市四中 高阿红

  像杨柳盼春风,像小河望解冻,我日夜盼望着考上大学参加工作的那一天,因为只有那时,我才能真正拥有自己的“工资”,我才能用自己的钱给父亲买一件礼物——一双新布鞋。

  许多年来,尽管家里已经拥有电视机、录音机、电冰箱等现代化家电,父亲也一改往日的土布衣服,终于西装革履,但我用自己的钱给父亲买一双新布鞋作为礼物的欲望却愈加强烈。小时候,家乡总是闹旱灾,勤劳淳朴的父亲终日忙碌在黄土地上,但一年到头,贫瘠的土地赐给人们的总是少得可怜的半袋麦子。生活是这样的艰难,想上学简直是做梦。然而,如此窘迫之中,父亲毅然卖掉了爷爷分给的老黄牛,送我去乡里上学。父亲不识字,但他希望他的女儿能够读很多书,父亲没有太多的知识,但他希望他的女儿能够有知识。第二天,当我从父亲手里接过学费的时候,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我不敢抬头,不敢去看父亲那希望与疲惫交织的眼睛。扭转身,我故作平静地走了。到了半路,我实在忍不住了,靠在一棵大树上痛哭起来,我想起了父亲穿着烂鞋在田地里挥汗如雨的情景,想起了父亲粗糙的双手,想起了体弱的弟弟饿得直哭的情景……我跑到镇上,用父亲给我的学费买了半袋米回到家中。然而,父亲却一下子暴怒了,他脱下脚上的烂鞋,劈头盖脸地朝我打来,还不停地骂我“不争气,没出息”。第一次见父亲这样生气,第一次挨父亲的打,我惊呆了,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躲在墙角,任凭父亲的“布鞋雨”落在肩上,背上…… 长大了,逐渐懂得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便拼命地读书、学习,只为让父亲欢心,只为了让父亲脸上有光——他有一个识字的女儿。贪玩的时候,便会想起父亲那双打我的布鞋;懈怠的时候,便会想起父亲那场无情的“布鞋雨”。然而,年少的我毕竟容易受诱惑——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城里的一个姑娘,于是我开始追随她上影院,进饭店,打电子游戏机……学习忘了,父亲的希望也置之脑后。待期末考试,拿着分数少得可怜的成绩单,我才有了一丝慌乱。回到家里,不容辩解,我又挨了一顿打,这是父亲第二次打我,仍是用布鞋。于是,从那时起,我便觉得自己再也不会忘记父亲的布鞋…… 13岁的时候,我考进了重点高中,父亲却因去广州做生意未能与我分享快乐。后来几个月回家一次,总发现家里变化神速。父亲不再穿布鞋,换了银亮的皮鞋;对我的成绩,也不再时时关心,他每次出差回来,带给我的不再是书,而是昂贵的服装。有好几次,当我拿着成绩单,准备去迎接“暴风雨”的时候,父亲却什么也没有说……我只有一个感觉——父亲变了,再不是那个生活窘迫却要让女儿读书的时候,再也不是那个视知识为珍宝的父亲。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父亲有钱了吗?我无法明白。

  我多想再听一听父亲的教导;多想在我懒惰的时候,再挨一顿父亲的“布鞋雨”;多想再看一看父亲充满鼓励、充满怒火的眼睛。然而,每次我都失望了,父亲太忙了,忙得无暇爱他的女儿——他曾经引以为荣的女儿。于是我便常常盼望,盼望能在发工资的那一天,用自己的钱给父亲买一件礼物——一双新布鞋,让父亲在无言之中重新回味那个遥远的“布鞋的故事”,告诉父亲,女儿仍然需要他的“布鞋雨”……

3. 情节的起伏设置

  “文似看山不喜平”,巧妙的构思还体现在情节的设置上。所谓情节,就是记叙文中人物的活动和一些生活事件的产生、发展和解决的全过程。在记叙文中,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都要在故事情节中刻画和展示。
情节的设置具体表现在:
第一. 设置悬念
  文章情节必有高潮,没有高潮情节就没有起伏,就缺少波澜,就难以吸引读者。而情节高潮需要组织,需要铺垫,靠什么来铺垫,就靠制造强烈的悬念,为高潮蓄势,它就好比把一条河拦腰堵上,堤坝上游必将积蓄起更大的能量,这样开闸放水时才会形成更壮观的景象,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二. 出人意料的结局
  结局即矛盾得到解决的阶段。结局在文章结构上一般处在高潮之后,但也有一些作文,情节发展到高潮就结束了,形成异峰突起、情节陵转的结局,给读者留下无尽的回味。
第三. 制造波澜
  一篇作文除了高潮、结局可写得起伏跌宕,其它部分情节应该组织起一些波澜,一波三折,从而增添作文的意趣,也升华了作文的主题。
               啊!五元钱
  星期天下午,我从家里回到学校,就和李斌他们一块儿去司务长那里买餐票。轮到我时,一摸兜,天啊!兜里的钱呢?我紧张地摸遍浑身上下,最后只能面对这样的不幸:兜里的5元钱不知何时已“不翼而飞”了。我心中难受极了,因为这5元钱还是爸爸上山砍柴换来的,为此,他还砍伤了手。想起爸爸那只血淋淋的手,我鼻子一酸,忍不住“唏嘘”起来。

  回到教室,我坐在位子上发呆,心中好不懊丧。李斌兴冲冲地走进来,大声地说:“小双刚才我在学校路边捡到5元钱,一定是你的。”我惊喜着望着李斌,但看到他放在课桌上的那两张2元和一张1元的票子,我又沮丧了。我拿起那些钱递回给他:“我丢的是张5元钱的票子,你去问问别的同学吧。”

  食堂快开饭的时候,王平凑到我身边神秘地说:“小双,请客吧!你丢的这钱是我在厕所里捡到的。”说着,递给我一张5元的钞票。我感激地接过钱一瞧,不由地叹了口气说:“这钱不是我丢的。我那5元钱是旧式的‘捅锅炉’,不是这种新式的‘双人图’。你去问问别班的同学吧。”王平一愣,露出几分尴尬。突然,他塞给我张餐票就一溜烟地跑了。我望着那张餐票,望着王平远去的背影,心里的懊丧顿时少了许多。

  晚自习时,我打开文具盒,准备温习功课。奇怪,盒子里怎么冒出个纸包包?我好奇地拆开纸包,啊!是一叠整整齐齐的毛票。纸包上还写有字,我急忙展开一看:

胡小双同学:

  “一方有困难,八方来支援。”这是全班同学的一点心意,望收下!

                    班长 江林

  我抬起头看看四周,李斌、王平和其他同学正微笑着望着我,哦,我全明白了,全明白了。不知怎么,我擅抖着的嘴唇竟说不出一句话来,只觉泪水早已夺眶而出…… 还有什么好犹豫的,我拿着笔,翻开课本,心里暗暗对自己说,一定要好好学习,为可敬的同学,也为我们可爱的班集体争口气。猛地我眼睛一亮:乖乖!那5元钱正安祥地躺在课本里。瞧我,自己把钱夹在课本中,怎么竟忘得一干二净?

简评
  一波三折,开篇设置悬念,爸爸辛苦换来的钱被我弄丢;李斌拾到5元,却不是我的,掀起一波;王平拾到5元,又掀起一波;晚自习时全班同学凑了一叠毛票给我,将行文推向高潮,主题一下突现出来。结尾陵转,原来五元钱没丢。但寻觅五元钱的过程、展现的却是一个班互助互帮的可贵友情。

 

三、作文练习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古人尚且能够如此,我们新时代的中学生又怎么能够一心只读"教科书"呢?

  请自拟题目,记叙一件事,反映你最关心的问题,以表现九十年代的中学生--你的理想抱负、精神品质、情感志趣、意愿企盼……

要求:A. 要记叙一件事的过程,围绕一个中心思想作具体描写,不要空泛叙述、议论或抒情。

   B. 不得少于400字。

   C. 文中不得出现校名,老师和同学的名字用大写字母A、B、C代替

 

 

 

 

 

 

 

 

 

 

参考文章

我 的 老 师
扬州中学 周姮

  有谁知道,一个十七岁的女孩子第一次出门时的心情吗?我可是有体会。暑假里,从没离开过父母的我,提着一只小皮箱,到大洋彼岸的美利坚去上夏季学校。当时我心里真是忐忑不安。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我独自生活在那陌生国度的四十多天里,我真的交上了许多朋友,得到过许多人的帮助。至今,最令我怀念的,是我的夏季学校的辅导老师开罗尔·斯登尔斯。
  因为飞机晚点,我到达学校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刚进校门,一位老太太就焦急地迎上来问:“你是姮吗?”我点点头。她很高兴地告诉我:“我等了好久。我叫开罗尔·斯登尔斯,是你的辅导老师。你叫我开罗尔吧。”灯光下,我看见她高高的个子,穿一套黄色的连衣裙,显得气质高雅。她大约快五十岁了吧,头发有点花白。她皮肤很白,大大的深陷的蓝眼睛,透着和蔼、慈爱,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大眼镜,微微上翘的嘴角,总好像在微笑。典型的美国白人。
  这是我和开罗尔的第一次见面。她的真诚,打消了我心中的疑虑;她的自我介绍,使我觉得她很可亲。以后的六个星期中,她在学习和生活中给我—— 一个异国学生——发自内心的帮助,使我始终把她当作知心的朋友。
  第一天开学,开罗尔就告诉我:“你是外国学生,可能会有困难,我会帮助你的。”果然,当天晚上,我就抱着几本讲义,敲开了开罗尔的宿舍。她知道我是因为听不懂她的英语而发愁,想想说:“我来给你讲。”她怕我仍然听不懂她的英语,又楼上楼下地跑,找来两个新加坡学生做翻译。她翻开讲义,一页一页,尽量用简单的语言讲下去,她尽可能不通过翻译,因为“这样做对你没有好处”。统计学里老有“average”这个词儿,她就告诉我:“有几个数,用它们的和除以个数,你就得到average。”我恍然大悟:“噢,平均值!”新加坡同学对我点点头说:“对了,对了!”这真是一种新奇的教学。新加坡同学的中文也不很好,有时候遇着一个词,难以解释,开罗尔着急,我也着急,大家都着急。开罗尔很倔,她宁可麻烦,费很大劲,也一定要让我懂。那天晚上,我们一直干了四五个小时,才算基本解决。我和新加坡同学都松了一口气,开罗尔却皱皱眉头:“这样做占用的时间太多了,在语言方面花去整个晚上不值得。”我问她:“那怎么办呢?”她想了想,一摆手说:“OK,你先去休息吧。
  过了两天,两位美国同学交给我一卷纸,印着上课常用的词汇。事后知道,是开罗尔嘱咐他们把这些词编了一个简单的字典给我。当时我除了深深的感激,还对开罗尔油然而生敬意。她是一位成功的女性,取得了博士学位,在中学教化学。今年暑假,夏季学校从全美聘请了六位出类拔萃的中学教师,她即是其中之一。作为一位职业妇女,我想她成功的原因除了耐心细致,她的毅力和高度的责任感也是必不可少的。

  开罗尔不仅在学习上给我多方指点,而且对我的衣食住行也很关照。有一天晚上,她来找我,问道:“姮,你今天没有吃晚饭吗?”我想为这一点事还让老师操心,真不好意思,就回答说:“嗯,不要紧的。”她马上接着说:“你是不习惯吃美国饭,对吗?你应该告诉我才对。我给你带了些东西。”说完,她奇迹般地拿出了两盒方便面和两双精巧的台湾筷,开罗尔得意地笑笑:“怎么样?”我真是喜出望外,倒不是因为肚子饿,而是能在这异国看见家乡的东西,多亲切啊!我高兴得跳起来,和开罗尔拥抱在一起。她拍拍我的肩膀说:“现在,你去拿两杯热水。”我顺从地照办了。她把面和作料放进热水里,找不到盖子,就顺手从写字台上抽出两本书遮住杯口。一会儿,面泡开了。可惜我那单人宿舍只有一把椅子,干脆两人都坐在地毯上,把椅子当饭桌。她扶了扶眼镜:“现在,你教我用筷子。”我先教她像握铅笔一样握住一根,再插上另一根。“OK,可以吃了!”对我来说,这真是驾轻就熟,开罗尔就不行了。开始她是用筷子卷着吃,然后试着像我那样地夹,好几回夹起来又滑下去,她坚持不肯用我给她的叉子。最后,她终于夹起几根,送进嘴里,像孩子似地笑了:“行,我成功了!

  可惜,我只当了她四十天的学生。现在,我们远隔重洋,可是我们的情谊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她的敬业精神,她的待人热情,都使我深深地感动。临别,开罗尔对我说:“我多希望永远做你的指导。”而我,将永远记住这一位不同寻常的老师和朋友。

导师点评
  本文最大的特色是选材新、构思巧。一个人的良师益友很多,但作者写的是只相处了四十天的一位异国老太太;可赞颂的事迹很多,但本文只选取了与开罗尔太太的第一次见面,开学第一个晚上的教学科技英语,用筷子共餐一顿方便面的情景。作者感受到的是良师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慈母般的温暖,作为读者,我们却从作者充满动感的描述中,看到了一位集严谨、负责与热情、活泼于一身的异国职业妇女形象。
                                           

 

生活好比蜜还甜

  

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全家一共有五口人:奶奶、爸爸、妈妈、我还有弟弟。一家人和睦相处,日子过得比蜜还甜。
一次爸爸出差回来了。老远就看到他提着的那个大包鼓鼓的,准又是什么好吃的。我和弟弟都抢着跑过去要帮爸爸拎包,爸爸满脸笑容地说:“你们猜猜我带回的是什么东西?”弟弟抢着回答:“是机器人、玩具狗……”但都被爸爸摇头否认了。我、奶奶、妈妈也猜了很多,但都错了。

  爸爸在弟弟和我们的期待中,打开了包。我们的眼睛都注视着包里。里面还有几层塑料袋,爸爸一层一层的解开……“啊!龙虾!”我首先叫了起来。弟弟高兴得手舞足蹈:“我们可以吃龙虾喽!

  一会儿,妈妈便把龙虾倒在盘子里端上了桌。我们大伙一边抢着吃虾一边听爸爸介绍:“这可是正宗的十三香龙虾,它可以说是畅销全国甚至海内外,我排了两个小时的队才从宾馆里买来的……”我突然看见奶奶,她正用两手握住一个龙虾吃力地剥着外面的壳,两眼睁得老大,我看着差点笑了起来。我赶紧从盘里拿出一个大龙虾,麻利地剥开了壳,把肉递给奶奶:“奶奶,给。”奶奶笑眯着眼睛用手接了过去,乐哈哈地说:“孙儿真乖。”这时,爸爸妈妈把早已剥好的肉都递给了奶奶,奶奶眯着眼说:“行,你们吃吧!

  噢,天哪!坐在我身边的还是个人吗?只见他满嘴是油,满身都是虾汤,满手都是虾汁,从头到脚没了个模样,我笑着说:“看,你还像个人吗?简直是一头小猪!”弟弟立刻反驳道:“你是我哥哥,如果我是一头小猪,那么你可是一头大猪哦!”大家听了这话都大笑了起来。

  我们家就是这样,总是笑话不断,笑声不绝,整天沉浸在幸福之中。我们一天一天地享受着这幸福,生活过得比蜜还甜。

  [简评]
文章选取一个细小的生活场景,从细处入笔,生动地展现了家庭的温馨和快乐,文笔活泼流畅,感情真挚,很有生活气息,清新自然,讲述了同学们自己的故事
                                        

校 园 秋 色
顾 伟

人们常说:“秋天是金色的,是绚丽的,是充满生机的。”而我们校园内的秋色却是最浓最浓的。
  秋天是金色的。小草黄了,像金色的地毯,地毯上的一星星野花,像波涛上的浪花,一阵金浪涌过来,小花不胜害羞似地藏到了草浪下面,但又不时好奇地探出头来。一片片金色的树叶快活地从树上飘下来,没有惋惜,没有悲哀,“明年还会长出嫩绿的叶子来的”是它们的“口头禅”,一位老教师站在它们面前,沉思着,仿佛自己是一片金色的落叶。太阳似乎为了参加这金色的行列,一反夏日的炽热,射出金色的光芒,和瑟瑟秋风应和着。
  秋天是绚丽的。不必说盛开着的野花,坚贞不屈的松柏,也不必说娇莺恋恋不舍地飞离校园,花圃里一些叫不出名的花仍在争奇斗妍。单是那傲霜斗雪的菊花就有无限趣味。那颀长的枝干,如亭亭玉立的少女的腰肢,盛开的花瓣一片片向外展开,一层层的,直至把那金黄的花蕊裸露在外面,花上还带着点花粉,如浓妆艳抹的美女。一阵微风吹来,花随风摇摆,就连那春天的垂柳也要逊色几分。丹桂飘香,不错的,远远地闻见一阵桂花的香味,它直往你鼻子里钻,容不得你不闻,像一位殷勤的主人,使你难以拒绝这种热情。
  校园的秋天是充满生机的。瞧,操场上,那篮球队员们的手里仿佛铁碰到了吸铁石,你争我夺,好不热闹,那情景一定会使你想起那捧着金杯的体坛健上;乒乓球桌上,小小的银球,来回跳动;排球场上,调皮的排球打着滚儿,落到了对方没有想到的空当,落地开花;草地上,同学们坐着,躺着,打两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更有那教室里的琅琅读书声;考场上的埋头苦思;音乐课上的歌声在校园里回荡……
  最浓的秋色总是在校园!

导师点评
  小作者抓住秋天具有代表性的景物,从秋的“金色”、“绚丽”和“充满生机”三个角度入手,极其细腻地描摹了一幅校园秋色园。文中运用大量的比喻、拟人手法,语言形象、生动而可感;最可贵处是小作者巧改散文名篇《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佳句,恰到好处,为文章增色不少。本文不足之处是在描写校园的“充满生机”时未能紧扣"秋"而突出“秋色之浓”。
                             

 

 送            别
                             
扬州中学  陈东琛

  早晨,我起床后,习惯地撕下一张日历。呵,多快,又到星期六了。转身刚想走,突然想起了什么,仔细看着日历。日历上有个记号,那是我几天前加上的。秦玲玲同学由于父母调动工作,要到南京去上学,大家约好了今天晚上到她家去给她送行。
  吃过晚饭,我和小王带着我们的礼物来到了秦玲玲家。一进门,呵,屋里早来了一群人,有小陈、小萍、小吴、小庄等,还有那个最爱笑的、最活泼的小顾。这会儿,她们正挤在一张桌子旁边抢着看各自拿出来的礼物。我也挤上去看,礼物还真不少,有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笔记本,有钢笔、小镜子、画册、书签,还有一只大头不倒翁,这是小顾送的。我把我们的礼物拿出来,放在桌子上,碰着不倒翁,那不倒翁便悠闲自得地左右摇摆起来,惹得大家一阵哄笑。笑得最响的要数小顾。这时,不知谁冒了句:“小顾,亏你拿得出手,这不倒翁送给幼儿园的小孩子玩玩还差不多。”小顾不笑了,一本正经地说:“可别小看它,寓意深着呢:我是希望秦玲玲今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要像不倒翁一样决不倒下。”听了她的话,大家都佩服地看着她。
  接着,大家便坐下,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起来。有的说:“嗳,秦玲玲,到了南京别忘了来信。”“还要寄几张照片来。”有的说:“把你的学习情况、学校的情况告诉我们,特别是有什么学习的好经验,一定来信告诉我们。”……谈啊谈,自然而然地就谈到了将来,谈到了各自的理想,谈到2000年中国会变成什么样子,大家都憧憬着那美好的未来;谈啊谈,谈到最后就天南海北地乱扯起来。小顾的俏皮话可多了,边说边做样子,不时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正谈着,笑着,小顾的眼睛突然一亮,像发现了什么新奇东西似的,大家顺着她的眼光寻去,原来在一架大书橱上放着一只精巧的小提琴。于是大家又闹起来了,一定要秦玲玲拉两段,因为早就听说她会拉琴,可还没听过。秦玲玲倒也爽气,说拉就拉,拿起小提琴,头一偏,下巴抵着琴托,试了下琴音,想了一下便拉起来。顿时从琴弦上迸出了悦耳的琴声,琴声抑扬顿挫,在房里荡漾,在耳畔缭绕。一会儿轻柔、悠扬,仿佛在明月当空美如画的夜晚,晚风在轻轻地吹拂;一会儿激越、奔放,仿佛鼓角齐鸣,万马奔腾;一会儿低沉、粗犷,仿佛是劳动场地上雄浑有力的号子声……我们大家凝神静听,似乎忘掉了周围的一切,完全沉浸在美妙的琴声里。随着一个高潮过后,琴声越来越低微,越来越幽细,最后消失了;可是大家谁也没出声,仍静静地坐着。周围是这样的静谧,连一根针掉下来也听得见。
  秦玲玲看我们都不讲话,倒把她愣住了,她瞪大眼睛看着我们:“咦,怎么了?是我拉得不中听吧?!”“不,你拉得很好。”我看她误会了,急忙说:“我们感谢你‘临别献技’。拉琴需要有知音,你看我们不说话,都在回味你的琴艺,不都是知音的人吗?”我这么一说,本来早就“啧啧”称美的小顾现在又故意摇头晃脑地说:“嗯,对,对,拉得好,拉得好!”为了加重语气,她连身子都颠动起来。小王看她这样子,忍不住“噗哧”一声笑起来:“你们看,小顾不仅是秦玲玲的知音,而且还是不倒翁的化身呢,瞧她像不像不倒翁?”大家听了都不由得大笑起来,不用说小顾笑得最响的。顿时,室内气氛又活跃起来。大家又把小歌手小王拽出来,唱了《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这支歌,秦玲玲为她伴奏。唱过后,大家热烈地鼓掌,正嚷着要她再唱一首,突然门被推开了,笑嚷声戛然停止,十几双眼睛“刷”地一下都盯住了来人,原来是秦玲玲的爸爸回来了。他一进门便笑着说:“呵,好热闹!”小顾伸了下舌头,朝大家做了个鬼脸。我们一看钟,哟,都快九点了,于是我们起身告辞了。

导师点评(张贞忠)
  “送别”本是一个令人伤感的主题。“黯然魂销者,惟别而已矣”(江淹《别赋》),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但在今天,时代变革了,“送别”的调门也变了。看这篇题为“送别”的文章,一群年轻的中学生聚在一起,没有伤感,没有眼泪;相反,他们却在热热闹闹地送礼品,谈未来,欣赏音乐,互相劝勉和祝福,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和时代的精神。读了有一种催人向上、努力奋进的力量。

 

 

初 中 生 活 拾 贝
杨 健

  漫步在海滩上,清凉的海风撩起我的发髻,轻柔的海浪相互拥簇着缓缓奔向海滩。我停止远眺海天相接之处,又转身注视着身后嵌在海滩上的一串串深深浅浅的脚印,回顾着那段令人难忘的初中生活,寻觅着生活中的闪光点。
  我的初中生活是在扬州中学度过,她好比是镶嵌在我成长道路上的一朵金花,是值得我骄傲的。在这儿我不仅吸收了丰富的知识养料,更重要的是这里有许多伙伴、老师,也有众多的我学习、生活上的榜样。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很多。
  常言说得好,小事中往往能反映一个人的思想品德。而以前的我性情孤僻,不愿接近别人,所以看问题常常有片面性,总认为多数人是埋头学习,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因此对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也不去过问。然而在这里,同学们用实际行动擦亮了我的双眼:春季是病毒流行之季,有同学病倒了,立即有人护送到医务室;夏季骄阳似火,有人默默地为老师奉上一条汗巾,一盆凉丝丝的清水;秋季凉座风一刮,落叶漫天飘,每天都有人偷偷地跑去分共场所把落叶清扫;冬季寒风刺骨,破窗户上悄然贴上了几张洁白的纸……这一切都无声地发生在我的身边,是那样平淡无奇,然而它们却使我震惊了。这些默无声息的举动,火一样的热情不断地敲打着我的心房。我意识到以前的想法真是可怜之至,渺小之至。于是久久埋藏在心底的热情迸发出来,我开始做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为别人,当然也为集体。呵,我前进了一步!
  学习上,我比较保守,因为以前我认为,成绩越好,越自私,所以遇上疑难问题从不求教于人,只是独自冥思苦想,当然我也不常主动帮助别人。可是现在这种看法又一次被否定了。许多优等生主动帮助差生,有的组织起互助组。差生信赖地倾述自已的想法和困难,优等生则一面耐心听取和竭诚帮助,一面毫无保留地分开自己成功的秘决,大家共同探讨,互相切磋。不但别人而且我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各种无私的帮助。这一切的一切让我感到集体的温暖,学习气氛的紧张和融洽。哦,我明白了学而无友,获得的知识是浅陋的,只有互帮互助,知识才能充实。于是我去做了,不但别人进步,而且自己也受益匪浅。呵,我又前进了一步。
  三年初中生活使我获得了很多东西,其中最让我欣慰的是:在这个大熔炉里我的意志得到了锻炼。这里竞争非常激烈,同学之间既是良师益友,又是沙场对手,同学们上进心强,竞争实力也相当。这种无形的强大精神压力常会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有时真会觉得眼前道路一片茫然。然而我懂得面对竞争只能迎刃而上,退却意味着懦弱和已花费的心血将会前功尽弃,这好比一个长跑的人,坚持下去就是胜利!
  此时此刻又一阵海浪涌上沙滩,殷勤地奉上众多五彩斑斓的贝壳,我感到浑身一阵轻松,同时也感到一种责任。我回转身在自己走过的一段不长的道路上,小心地捡起几个美丽的贝壳,久久地,久久地凝视着它们,追溯着那些逝去的令人魂牵梦萦的日子……

导师点评
  作者从貌似平谈的初中生活中发现了闪光的东西,察觉出心灵的变化,因而写出了这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来。作者以粗线条勾画了初中生活的几个画面,从而反映出初中生活的那个集体,它既是团结互助的集体,又是竞争激烈的集体,自己在这样的集体中生活,所以有了长足的进步,表达了自己对初中生活的无限眷恋之情。
  文章的语言质朴,首尾呼应,以示本篇是回忆性散文。
                             

作文的审题、构思

一、作文的审题

有这样一个作文题,题目首先介绍了一名叫张进的同学的故事,然后说:“在你周围也会有张进那样既有长处、也有缺点的同学,请你以《我最了解他(她)》为题,把他(她)写出来。”要求:1、要适当穿插一些抒情和议论。2、不少于400字。

  由于审题不周密,可能出现的跑题情况:严重跑题——写父母、老师;基本跑题——只写优点,未写缺点;一般跑题——没写出“了解”(与我的关系);“马大哈”式的跑题——没有抒情和议论、用第三人称写。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拿到文题之后,首先要有一个意识——一定不要跑题。包括文体、范围、人称、引伸意义、关联因素、字数、特殊要求等,都要紧密扣题。  扣题,首先要分析题目规定了什么、没规定什么,规定的,你一定要“遵命”;

如何看出规定的什么

1、 分析题目的结构

  纵观各地中考所出的作文题目,多数情况是一句或是一个词语。词与词的组合搭配决定于题目的意义。因此,分析题目的结构,弄清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理解题目的要求。

  一般来说,题目的中心词提示的是写作的对象,是作文的立足点,可以独立存在。而修饰、限制性词语是用来修饰限制中心词的,具有依附性,不能脱离中心词而独立存在。依附性并不说明它们不重要,没有它们,描写的对象便失去了代表性和特殊性,也就是说失去了特色。而描写对象的特色,正是作文时所应当刻意追求的。因此可以说,题目的中心词是作文的立足点,修饰、限制性词语的着眼点。就上面两个题目来说,我们应当立足于写“事”,而要着眼于“先进人物”和“难忘”。

2、 分析题目的关键性词语

  仔细分析题目的关键性词语,正确理解它们的含义,这对考生作的立意和确定体裁很有帮助,是一个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审题方法。

  不过,有些时候给出的作文题目字数极少,甚至只有一个字。它们没有什么限制性的词语,比如《路》《灯光》《春天》等。这样的题目因为没有限制词语,看上去好写,但实际上稍不留意就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对这类题目,考生在下笔之前,可以自己给它拟定几个关键词语,文章的中心意思就变得突出而明晰了。写起来自然就不容易跑题或漫无边际了。

3、 分析题目涉及的内容

  在命题作文中,判定作文体裁是至关重要的。文体不对,没有不跑题的。有些题目从字面上看很容易识别是何种体裁。但有时,所给的题目没有标示字,粗粗一看,很难判定它的体裁,这时就需要分析题目所涉及的内容。

  一般来说,凡包含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的题目为记作文。当然作文题目字数有限,不可能同时涉及这些要素,但只要涉及其中两三项,它的文体基本上就可以确定了。

  如果题目涉及的内容是有关观点、看法、关系等方面的,一般是议论文。而当题目涉及的内容是一种原理,一种方法,一种习俗,一个过程,一种实验,一条建议,一件物品时,则此题目多采用说明文体。

总之,在审题时,不应当单纯从字面上理解题意,对于它所涉及的内容也要细加分析。这样,不仅有利于判定作文体裁,也有助于作文的立意和选材。

没规定的,就给了你一个自由“创造”的天地,一定要利用好

  以下一些文题,规定了什么?为了使作文写得生动、写得实在,你准备在题目规定之外写些什么?

  《这次失败给我的启示》、《失败给我的启示》、《我的一次失败》、《吃一堑,长一智》;《一件小事》、《一件新鲜事》、《同年趣事》、《校园新曲》;《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路标》;

二、作文的构思

审清了题目,确立了深刻的主题,选取了新颖的题材,接下来就应该进一步地精巧构思。只有构思精巧得当,我们才能塑造出更好的艺术形象,表达更深刻的主题。

  如何使自己的构思精巧呢?下面我就介绍几种基本的方法?

1. 选择巧妙的表现角度

  构思的精巧,常常表现在表现角度的巧妙。苏轼曾在诗中说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就是同一事物,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就会有不同的视觉效果。越是常人不易想到的角度,越是奇妙无穷。故作文时,可选择的角度很多,然而从常人不易想到的侧面甚至反面落笔,切入生活、表现生活,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的叔叔于勒》就是通过我,一个纯真的孩子的视角来观察我的父母、叔叔、整个社会,从而揭露了这个人与人之间只有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冷酷社会。先看下面的文章。

大 人

  跻身于三室一厅的大单元之间真不是滋味。敞开门,瞧东家,瞅西家,皆是50平方的大面积。唯独我——楼梯口,干瘪瘪地压缩于中间,且又悬空二楼,是上下必经的交通要道,愈加窄不可言。

  可万没料到,我这几平方米的小口子竟成了二楼三家房主的必争之地,饱受青睐。这不,你瞧:左边角上是一列浩浩荡荡的酒瓶子仪仗队,显然这该归功于那家男户主的赫赫战绩。据称,这位男主人的酒史已达30年之久,口味又极高,好品瓶酒,“黄汤”一类的自是不在眼中。在30年的熏陶下,他的老伴不知不觉养成了“集瓶痹”,既不想贱卖更不愿舍弃,只能把它们集合起来以备后用,为节省空间,以免做不必要的浪费,她便在我身上打开了主意,几经迁移,这列仪仗队便在左边角上安顿下来。看那势头有增无减,想是还要从中扩展的。

  与酒瓶遥遥相对的右角上堆满了煤饼,外加煤炉子。煤气中毒效率之高人人皆知。为安全起见,防患于未然,这家房主理所当然地把“危险品”移到了我身上,好在我是水泥钢筋身,要不然早就中毒身亡了。居中的那户原本是无物可摆,家中既有煤气,又无人喝酒。不过眼瞧左右两边各占地盘,自家门前光秃秃的,只觉丢了威势,矮人几分,便急忙从卫生间提了拖把出来。砍山大斧似的横劈于当中,又往其腰上顶了只畚斗,方觉有了平起平坐之感。

  听了我的自述,你觉得怎样?小材大用,岂非妙不可言。有心还要唠叨几句,不行,有人上楼了……

  “我是好儿童,放学就回家……”一听这裹着油花花似的童音,我便知道是三楼的小依依从幼儿园回家了。不多久,她就蹦上二楼。习惯地踮起脚尖,斜插着身子,费劲地从那些耀武扬威的挡道者中间挪过去。没曾想探探身而出的炉钩勾住了裤脚,站立不稳,有心想扶一把墙,手又碰着了正眈目以待的酒瓶子。“骨碌碌”,“咚”,人随瓶倒。“砍山大爷”受了震动,就恶狠狠地往她的脚脖子砸下来。

  三间房门应声而开,三位房主翘首而观,小依依在哇哇大哭。

  左边的那位开言了:“这孩子,真皮!”

  右边的那位也说;“连走路都横冲直撞!”

  “是啊,太不安生了!”中间的附和道。

  我一阵抽搐,瞪着这些叉手而立的大人们茫然不知所措……

简评:本文选择角度独特,以拟人的手法,通过“楼梯口”的视角叙写一个普通楼层的日常生活,以活泼的方式巧妙地批评了某些人为了自我利益不惜侵害他人利益的阴暗心理。

2. 独特的行文思路

  精巧的构思除了表现在角度的选择外,还表现在行文思路的独特上。如《荔枝蜜》明明是颂扬蜜蜂和具有蜜峰精神的劳动者,然而开篇却说不喜欢蜜蜂,之后又荡开一笔,写荔枝树、荔枝蜜,由香甜的荔枝蜜引出酿造它的蜜蜂,对蜜蜂的感情也因此发生变化。其行文思路独特别致,收到的艺术效果自然不错。独特的行文思路往往体现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人物形象的设计化,以及人物的描绘等方面。

  下面所举例文《一双布鞋》就体现了独特的行文思路。文中叙述的是“我”的家境富裕了,父亲已经是西装革履了,“我”却还要买一双布鞋作为礼物送给父亲,而且不是为了穿,只是为了让父亲重温“布鞋的故事”;当家庭生活窘迫,无钱供我上学时,父亲对我的学习极为关心,卖牛也要让我读书,而生活好了,有条件让我读书了,父亲却不再关注我的学业了;一般情况下,谁也不会愿意挨家长打,而现在的“我”却多想再挨一次父亲的“布鞋雨”,这实在是很反常。然而这种种反常之中又处处透着真实与合理: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人在贫穷时格外关心孩子,而富裕了却无暇顾及孩子。文章的巧妙构思,就在于这种反常与合理的交织。

一双布鞋  

  像杨柳盼春风,像小河望解冻,我日夜盼望着考上大学参加工作的那一天,因为只有那时,我才能真正拥有自己的“工资”,我才能用自己的钱给父亲买一件礼物——一双新布鞋。

  许多年来,尽管家里已经拥有电视机、录音机、电冰箱等现代化家电,父亲也一改往日的土布衣服,终于西装革履,但我用自己的钱给父亲买一双新布鞋作为礼物的欲望却愈加强烈。小时候,家乡总是闹旱灾,勤劳淳朴的父亲终日忙碌在黄土地上,但一年到头,贫瘠的土地赐给人们的总是少得可怜的半袋麦子。生活是这样的艰难,想上学简直是做梦。然而,如此窘迫之中,父亲毅然卖掉了爷爷分给的老黄牛,送我去乡里上学。父亲不识字,但他希望他的女儿能够读很多书,父亲没有太多的知识,但他希望他的女儿能够有知识。第二天,当我从父亲手里接过学费的时候,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我不敢抬头,不敢去看父亲那希望与疲惫交织的眼睛。扭转身,我故作平静地走了。到了半路,我实在忍不住了,靠在一棵大树上痛哭起来,我想起了父亲穿着烂鞋在田地里挥汗如雨的情景,想起了父亲粗糙的双手,想起了体弱的弟弟饿得直哭的情景……我跑到镇上,用父亲给我的学费买了半袋米回到家中。然而,父亲却一下子暴怒了,他脱下脚上的烂鞋,劈头盖脸地朝我打来,还不停地骂我“不争气,没出息”。第一次见父亲这样生气,第一次挨父亲的打,我惊呆了,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躲在墙角,任凭父亲的“布鞋雨”落在肩上,背上…… 长大了,逐渐懂得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便拼命地读书、学习,只为让父亲欢心,只为了让父亲脸上有光——他有一个识字的女儿。贪玩的时候,便会想起父亲那双打我的布鞋;懈怠的时候,便会想起父亲那场无情的“布鞋雨”。然而,年少的我毕竟容易受诱惑——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城里的一个姑娘,于是我开始追随她上影院,进饭店,打电子游戏机……学习忘了,父亲的希望也置之脑后。待期末考试,拿着分数少得可怜的成绩单,我才有了一丝慌乱。回到家里,不容辩解,我又挨了一顿打,这是父亲第二次打我,仍是用布鞋。于是,从那时起,我便觉得自己再也不会忘记父亲的布鞋…… 13岁的时候,我考进了重点高中,父亲却因去广州做生意未能与我分享快乐。后来几个月回家一次,总发现家里变化神速。父亲不再穿布鞋,换了银亮的皮鞋;对我的成绩,也不再时时关心,他每次出差回来,带给我的不再是书,而是昂贵的服装。有好几次,当我拿着成绩单,准备去迎接“暴风雨”的时候,父亲却什么也没有说……我只有一个感觉——父亲变了,再不是那个生活窘迫却要让女儿读书的时候,再也不是那个视知识为珍宝的父亲。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父亲有钱了吗?我无法明白。

  我多想再听一听父亲的教导;多想在我懒惰的时候,再挨一顿父亲的“布鞋雨”;多想再看一看父亲充满鼓励、充满怒火的眼睛。然而,每次我都失望了,父亲太忙了,忙得无暇爱他的女儿——他曾经引以为荣的女儿。于是我便常常盼望,盼望能在发工资的那一天,用自己的钱给父亲买一件礼物——一双新布鞋,让父亲在无言之中重新回味那个遥远的“布鞋的故事”,告诉父亲,女儿仍然需要他的“布鞋雨”……

3. 情节的起伏设置

  “文似看山不喜平”,巧妙的构思还体现在情节的设置上。所谓情节,就是记叙文中人物的活动和一些生活事件的产生、发展和解决的全过程。在记叙文中,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都要在故事情节中刻画和展示。
情节的设置具体表现在:
第一. 设置悬念
  文章情节必有高潮,没有高潮情节就没有起伏,就缺少波澜,就难以吸引读者。而情节高潮需要组织,需要铺垫,靠什么来铺垫,就靠制造强烈的悬念,为高潮蓄势,它就好比把一条河拦腰堵上,堤坝上游必将积蓄起更大的能量,这样开闸放水时才会形成更壮观的景象,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二. 出人意料的结局
  结局即矛盾得到解决的阶段。结局在文章结构上一般处在高潮之后,但也有一些作文,情节发展到高潮就结束了,形成异峰突起、情节陵转的结局,给读者留下无尽的回味。
第三. 制造波澜
  一篇作文除了高潮、结局可写得起伏跌宕,其它部分情节应该组织起一些波澜,一波三折,从而增添作文的意趣,也升华了作文的主题。
               啊!五元钱
  星期天下午,我从家里回到学校,就和李斌他们一块儿去司务长那里买餐票。轮到我时,一摸兜,天啊!兜里的钱呢?我紧张地摸遍浑身上下,最后只能面对这样的不幸:兜里的5元钱不知何时已“不翼而飞”了。我心中难受极了,因为这5元钱还是爸爸上山砍柴换来的,为此,他还砍伤了手。想起爸爸那只血淋淋的手,我鼻子一酸,忍不住“唏嘘”起来。

  回到教室,我坐在位子上发呆,心中好不懊丧。李斌兴冲冲地走进来,大声地说:“小双刚才我在学校路边捡到5元钱,一定是你的。”我惊喜着望着李斌,但看到他放在课桌上的那两张2元和一张1元的票子,我又沮丧了。我拿起那些钱递回给他:“我丢的是张5元钱的票子,你去问问别的同学吧。”

  食堂快开饭的时候,王平凑到我身边神秘地说:“小双,请客吧!你丢的这钱是我在厕所里捡到的。”说着,递给我一张5元的钞票。我感激地接过钱一瞧,不由地叹了口气说:“这钱不是我丢的。我那5元钱是旧式的‘捅锅炉’,不是这种新式的‘双人图’。你去问问别班的同学吧。”王平一愣,露出几分尴尬。突然,他塞给我张餐票就一溜烟地跑了。我望着那张餐票,望着王平远去的背影,心里的懊丧顿时少了许多。

  晚自习时,我打开文具盒,准备温习功课。奇怪,盒子里怎么冒出个纸包包?我好奇地拆开纸包,啊!是一叠整整齐齐的毛票。纸包上还写有字,我急忙展开一看:

胡小双同学:

  “一方有困难,八方来支援。”这是全班同学的一点心意,望收下!

                    班长江林

  我抬起头看看四周,李斌、王平和其他同学正微笑着望着我,哦,我全明白了,全明白了。不知怎么,我擅抖着的嘴唇竟说不出一句话来,只觉泪水早已夺眶而出…… 还有什么好犹豫的,我拿着笔,翻开课本,心里暗暗对自己说,一定要好好学习,为可敬的同学,也为我们可爱的班集体争口气。猛地我眼睛一亮:乖乖!那5元钱正安祥地躺在课本里。瞧我,自己把钱夹在课本中,怎么竟忘得一干二净?

简评
  一波三折,开篇设置悬念,爸爸辛苦换来的钱被我弄丢;李斌拾到5元,却不是我的,掀起一波;王平拾到5元,又掀起一波;晚自习时全班同学凑了一叠毛票给我,将行文推向高潮,主题一下突现出来。结尾陵转,原来五元钱没丢。但寻觅五元钱的过程、展现的却是一个班互助互帮的可贵友情。

 

三、作文练习

1、作文题:我经历的一次小波折

   2、 引导学生审题、构思

我 的 老 师

  有谁知道,一个十七岁的女孩子第一次出门时的心情吗?我可是有体会。暑假里,从没离开过父母的我,提着一只小皮箱,到大洋彼岸的美利坚去上夏季学校。当时我心里真是忐忑不安。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我独自生活在那陌生国度的四十多天里,我真的交上了许多朋友,得到过许多人的帮助。至今,最令我怀念的,是我的夏季学校的辅导老师开罗尔·斯登尔斯。
  因为飞机晚点,我到达学校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刚进校门,一位老太太就焦急地迎上来问:“你是姮吗?”我点点头。她很高兴地告诉我:“我等了好久。我叫开罗尔·斯登尔斯,是你的辅导老师。你叫我开罗尔吧。”灯光下,我看见她高高的个子,穿一套黄色的连衣裙,显得气质高雅。她大约快五十岁了吧,头发有点花白。她皮肤很白,大大的深陷的蓝眼睛,透着和蔼、慈爱,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大眼镜,微微上翘的嘴角,总好像在微笑。典型的美国白人。
  这是我和开罗尔的第一次见面。她的真诚,打消了我心中的疑虑;她的自我介绍,使我觉得她很可亲。以后的六个星期中,她在学习和生活中给我—— 一个异国学生——发自内心的帮助,使我始终把她当作知心的朋友。
  第一天开学,开罗尔就告诉我:“你是外国学生,可能会有困难,我会帮助你的。”果然,当天晚上,我就抱着几本讲义,敲开了开罗尔的宿舍。她知道我是因为听不懂她的英语而发愁,想想说:“我来给你讲。”她怕我仍然听不懂她的英语,又楼上楼下地跑,找来两个新加坡学生做翻译。她翻开讲义,一页一页,尽量用简单的语言讲下去,她尽可能不通过翻译,因为“这样做对你没有好处”。统计学里老有“average”这个词儿,她就告诉我:“有几个数,用它们的和除以个数,你就得到average。”我恍然大悟:“噢,平均值!”新加坡同学对我点点头说:“对了,对了!”这真是一种新奇的教学。新加坡同学的中文也不很好,有时候遇着一个词,难以解释,开罗尔着急,我也着急,大家都着急。开罗尔很倔,她宁可麻烦,费很大劲,也一定要让我懂。那天晚上,我们一直干了四五个小时,才算基本解决。我和新加坡同学都松了一口气,开罗尔却皱皱眉头:“这样做占用的时间太多了,在语言方面花去整个晚上不值得。”我问她:“那怎么办呢?”她想了想,一摆手说:“OK,你先去休息吧。
  过了两天,两位美国同学交给我一卷纸,印着上课常用的词汇。事后知道,是开罗尔嘱咐他们把这些词编了一个简单的字典给我。当时我除了深深的感激,还对开罗尔油然而生敬意。她是一位成功的女性,取得了博士学位,在中学教化学。今年暑假,夏季学校从全美聘请了六位出类拔萃的中学教师,她即是其中之一。作为一位职业妇女,我想她成功的原因除了耐心细致,她的毅力和高度的责任感也是必不可少的。

  开罗尔不仅在学习上给我多方指点,而且对我的衣食住行也很关照。有一天晚上,她来找我,问道:“姮,你今天没有吃晚饭吗?”我想为这一点事还让老师操心,真不好意思,就回答说:“嗯,不要紧的。”她马上接着说:“你是不习惯吃美国饭,对吗?你应该告诉我才对。我给你带了些东西。”说完,她奇迹般地拿出了两盒方便面和两双精巧的台湾筷,开罗尔得意地笑笑:“怎么样?”我真是喜出望外,倒不是因为肚子饿,而是能在这异国看见家乡的东西,多亲切啊!我高兴得跳起来,和开罗尔拥抱在一起。她拍拍我的肩膀说:“现在,你去拿两杯热水。”我顺从地照办了。她把面和作料放进热水里,找不到盖子,就顺手从写字台上抽出两本书遮住杯口。一会儿,面泡开了。可惜我那单人宿舍只有一把椅子,干脆两人都坐在地毯上,把椅子当饭桌。她扶了扶眼镜:“现在,你教我用筷子。”我先教她像握铅笔一样握住一根,再插上另一根。“OK,可以吃了!”对我来说,这真是驾轻就熟,开罗尔就不行了。开始她是用筷子卷着吃,然后试着像我那样地夹,好几回夹起来又滑下去,她坚持不肯用我给她的叉子。最后,她终于夹起几根,送进嘴里,像孩子似地笑了:“行,我成功了!

  可惜,我只当了她四十天的学生。现在,我们远隔重洋,可是我们的情谊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她的敬业精神,她的待人热情,都使我深深地感动。临别,开罗尔对我说:“我多希望永远做你的指导。”而我,将永远记住这一位不同寻常的老师和朋友。

导师点评
  本文最大的特色是选材新、构思巧。一个人的良师益友很多,但作者写的是只相处了四十天的一位异国老太太;可赞颂的事迹很多,但本文只选取了与开罗尔太太的第一次见面,开学第一个晚上的教学科技英语,用筷子共餐一顿方便面的情景。作者感受到的是良师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慈母般的温暖,作为读者,我们却从作者充满动感的描述中,看到了一位集严谨、负责与热情、活泼于一身的异国职业妇女形象。
               生活好比蜜还甜

  

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全家一共有五口人:奶奶、爸爸、妈妈、我还有弟弟。一家人和睦相处,日子过得比蜜还甜。
一次爸爸出差回来了。老远就看到他提着的那个大包鼓鼓的,准又是什么好吃的。我和弟弟都抢着跑过去要帮爸爸拎包,爸爸满脸笑容地说:“你们猜猜我带回的是什么东西?”弟弟抢着回答:“是机器人、玩具狗……”但都被爸爸摇头否认了。我、奶奶、妈妈也猜了很多,但都错了。

  爸爸在弟弟和我们的期待中,打开了包。我们的眼睛都注视着包里。里面还有几层塑料袋,爸爸一层一层的解开……“啊!龙虾!”我首先叫了起来。弟弟高兴得手舞足蹈:“我们可以吃龙虾喽!

  一会儿,妈妈便把龙虾倒在盘子里端上了桌。我们大伙一边抢着吃虾一边听爸爸介绍:“这可是正宗的十三香龙虾,它可以说是畅销全国甚至海内外,我排了两个小时的队才从宾馆里买来的……”我突然看见奶奶,她正用两手握住一个龙虾吃力地剥着外面的壳,两眼睁得老大,我看着差点笑了起来。我赶紧从盘里拿出一个大龙虾,麻利地剥开了壳,把肉递给奶奶:“奶奶,给。”奶奶笑眯着眼睛用手接了过去,乐哈哈地说:“孙儿真乖。”这时,爸爸妈妈把早已剥好的肉都递给了奶奶,奶奶眯着眼说:“行,你们吃吧!

  噢,天哪!坐在我身边的还是个人吗?只见他满嘴是油,满身都是虾汤,满手都是虾汁,从头到脚没了个模样,我笑着说:“看,你还像个人吗?简直是一头小猪!”弟弟立刻反驳道:“你是我哥哥,如果我是一头小猪,那么你可是一头大猪哦!”大家听了这话都大笑了起来。

  我们家就是这样,总是笑话不断,笑声不绝,整天沉浸在幸福之中。我们一天一天地享受着这幸福,生活过得比蜜还甜。

  [简评]文章选取一个细小的生活场景,从细处入笔,生动地展现了家庭的温馨和快乐,文笔活泼流畅,感情真挚,很有生活气息,清新自然,讲述了“同学们自己的故事”

                 
校 园 秋 色

人们常说:“秋天是金色的,是绚丽的,是充满生机的。”而我们校园内的秋色却是最浓最浓的。
  秋天是金色的。小草黄了,像金色的地毯,地毯上的一星星野花,像波涛上的浪花,一阵金浪涌过来,小花不胜害羞似地藏到了草浪下面,但又不时好奇地探出头来。一片片金色的树叶快活地从树上飘下来,没有惋惜,没有悲哀,“明年还会长出嫩绿的叶子来的”是它们的“口头禅”,一位老教师站在它们面前,沉思着,仿佛自己是一片金色的落叶。太阳似乎为了参加这金色的行列,一反夏日的炽热,射出金色的光芒,和瑟瑟秋风应和着。
  秋天是绚丽的。不必说盛开着的野花,坚贞不屈的松柏,也不必说娇莺恋恋不舍地飞离校园,花圃里一些叫不出名的花仍在争奇斗妍。单是那傲霜斗雪的菊花就有无限趣味。那颀长的枝干,如亭亭玉立的少女的腰肢,盛开的花瓣一片片向外展开,一层层的,直至把那金黄的花蕊裸露在外面,花上还带着点花粉,如浓妆艳抹的美女。一阵微风吹来,花随风摇摆,就连那春天的垂柳也要逊色几分。丹桂飘香,不错的,远远地闻见一阵桂花的香味,它直往你鼻子里钻,容不得你不闻,像一位殷勤的主人,使你难以拒绝这种热情。
  校园的秋天是充满生机的。瞧,操场上,那篮球队员们的手里仿佛铁碰到了吸铁石,你争我夺,好不热闹,那情景一定会使你想起那捧着金杯的体坛健上;乒乓球桌上,小小的银球,来回跳动;排球场上,调皮的排球打着滚儿,落到了对方没有想到的空当,落地开花;草地上,同学们坐着,躺着,打两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更有那教室里的琅琅读书声;考场上的埋头苦思;音乐课上的歌声在校园里回荡……
  最浓的秋色总是在校园!

导师点评
  小作者抓住秋天具有代表性的景物,从秋的“金色”、“绚丽”和“充满生机”三个角度入手,极其细腻地描摹了一幅校园秋色园。文中运用大量的比喻、拟人手法,语言形象、生动而可感;最可贵处是小作者巧改散文名篇《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佳句,恰到好处,为文章增色不少。本文不足之处是在描写校园的“充满生机”时未能紧扣"秋"而突出“秋色之浓”。
                            送            别

早晨,我起床后,习惯地撕下一张日历。呵,多快,又到星期六了。转身刚想走,突然想起了什么,仔细看着日历。日历上有个记号,那是我几天前加上的。秦玲玲同学由于父母调动工作,要到南京去上学,大家约好了今天晚上到她家去给她送行。
  吃过晚饭,我和小王带着我们的礼物来到了秦玲玲家。一进门,呵,屋里早来了一群人,有小陈、小萍、小吴、小庄等,还有那个最爱笑的、最活泼的小顾。这会儿,她们正挤在一张桌子旁边抢着看各自拿出来的礼物。我也挤上去看,礼物还真不少,有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笔记本,有钢笔、小镜子、画册、书签,还有一只大头不倒翁,这是小顾送的。我把我们的礼物拿出来,放在桌子上,碰着不倒翁,那不倒翁便悠闲自得地左右摇摆起来,惹得大家一阵哄笑。笑得最响的要数小顾。这时,不知谁冒了句:“小顾,亏你拿得出手,这不倒翁送给幼儿园的小孩子玩玩还差不多。”小顾不笑了,一本正经地说:“可别小看它,寓意深着呢:我是希望秦玲玲今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要像不倒翁一样决不倒下。”听了她的话,大家都佩服地看着她。
  接着,大家便坐下,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起来。有的说:“嗳,秦玲玲,到了南京别忘了来信。”“还要寄几张照片来。”有的说:“把你的学习情况、学校的情况告诉我们,特别是有什么学习的好经验,一定来信告诉我们。”……谈啊谈,自然而然地就谈到了将来,谈到了各自的理想,谈到2000年中国会变成什么样子,大家都憧憬着那美好的未来;谈啊谈,谈到最后就天南海北地乱扯起来。小顾的俏皮话可多了,边说边做样子,不时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正谈着,笑着,小顾的眼睛突然一亮,像发现了什么新奇东西似的,大家顺着她的眼光寻去,原来在一架大书橱上放着一只精巧的小提琴。于是大家又闹起来了,一定要秦玲玲拉两段,因为早就听说她会拉琴,可还没听过。秦玲玲倒也爽气,说拉就拉,拿起小提琴,头一偏,下巴抵着琴托,试了下琴音,想了一下便拉起来。顿时从琴弦上迸出了悦耳的琴声,琴声抑扬顿挫,在房里荡漾,在耳畔缭绕。一会儿轻柔、悠扬,仿佛在明月当空美如画的夜晚,晚风在轻轻地吹拂;一会儿激越、奔放,仿佛鼓角齐鸣,万马奔腾;一会儿低沉、粗犷,仿佛是劳动场地上雄浑有力的号子声……我们大家凝神静听,似乎忘掉了周围的一切,完全沉浸在美妙的琴声里。随着一个高潮过后,琴声越来越低微,越来越幽细,最后消失了;可是大家谁也没出声,仍静静地坐着。周围是这样的静谧,连一根针掉下来也听得见。
  秦玲玲看我们都不讲话,倒把她愣住了,她瞪大眼睛看着我们:“咦,怎么了?是我拉得不中听吧?!”“不,你拉得很好。”我看她误会了,急忙说:“我们感谢你‘临别献技’。拉琴需要有知音,你看我们不说话,都在回味你的琴艺,不都是知音的人吗?”我这么一说,本来早就“啧啧”称美的小顾现在又故意摇头晃脑地说:“嗯,对,对,拉得好,拉得好!”为了加重语气,她连身子都颠动起来。小王看她这样子,忍不住“噗哧”一声笑起来:“你们看,小顾不仅是秦玲玲的知音,而且还是不倒翁的化身呢,瞧她像不像不倒翁?”大家听了都不由得大笑起来,不用说小顾笑得最响的。顿时,室内气氛又活跃起来。大家又把小歌手小王拽出来,唱了《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这支歌,秦玲玲为她伴奏。唱过后,大家热烈地鼓掌,正嚷着要她再唱一首,突然门被推开了,笑嚷声戛然停止,十几双眼睛“刷”地一下都盯住了来人,原来是秦玲玲的爸爸回来了。他一进门便笑着说:“呵,好热闹!”小顾伸了下舌头,朝大家做了个鬼脸。我们一看钟,哟,都快九点了,于是我们起身告辞了。

导师点评(张贞忠)
  “送别”本是一个令人伤感的主题。“黯然魂销者,惟别而已矣”(江淹《别赋》),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但在今天,时代变革了,“送别”的调门也变了。看这篇题为“送别”的文章,一群年轻的中学生聚在一起,没有伤感,没有眼泪;相反,他们却在热热闹闹地送礼品,谈未来,欣赏音乐,互相劝勉和祝福,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和时代的精神。读了有一种催人向上、努力奋进的力量。

作文指导课

 [作文题]

生活在集体之中,你一定有过与人合作的经历,如相互切磋学习经验,一起参与科技制作,分工办班级小报,共同夺取球赛胜利等等。在交流中学会学习,品尝快乐;在协作中学会做事,分享成功。请选取你生活中的一段经历,以“合作”为题,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真切体验。

[题解]

这一类题目属于“提示与+全命题”类型,既有一定的开放性和自由度,又隐含着必要的限制和要求。写好这类作文,必须抓住下列三点:

一、  审题:准确把握要求。

题中“请选取你生活中的一段经历”就隐含了两点要求,一是行为主体必须是“你”(文中的“我”),必须是“合作”的双方的一方。如果只是“合作”旁观者,把行为主体全让给别人,那就偏题了。二是所写内容必须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不是想象的饿。如果是写与外星人的合作,就不行了。(如果题目换成“以‘合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就可以这样写)。

    “表达自己的真切体验”也隐含了两点要求:一是写“合作”之事不能满足与客观的记叙,而应该融入“真切体验”,包含情感体验(如果提示语中的“品尝快乐”)、审美体验、人生感悟(如提示语中的:“分享成功”)等。二是如果写议论文,也应该以“我”的亲身经历和“真切体验”为立论的主要依据。

二、  立意:注重“体验”创新。

“体验”能否创新,关系到立意是否深刻。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例如,考生中写“合作”中的尊重人,理解人,善待人,延伸到“合作”中的宽容大度、真诚奉献这些人生感悟,那么你的文章就能避开撞车,闪出创新的色彩。

三、  构思:善于“以小见大”。

首先,“以小见大”的“小”不仅指事件的过程之简,更指其内容的指向性和典型性;“小”而寓旨,才能“见大”。例如写篮球比赛中的“合作”,可以只写终场前的两分钟的精彩“合作”把比分了;拉开。只要是事例典型,可议性强,就能“以小见大”,给人以启迪。其次,“见大”要相机引发,自然流畅,“见大”不是牵强附会的说教,而是让感悟的“活水”从“小事”的“源头”自然流出;要给读者行云流水般的流畅感。

例文 (2002年江苏省南通是中考优秀作文)合作

“这次领导来我校检查,大家要好好配合老师,给领导留下好印象……”就在班主任讲得唾沫横飞之时,校长尾随几位领导走进了教室。

  “ 同学们好!”其中的一位领导跟我们打招呼。

  “领导好!”我们异口同声地答到。

   顿时,班主任喜笑颜开。

  “同学们热爱什么?”

  “我们热爱学习!”

  其实,小A还想说她喜欢绘画,小B还想说他爱踢足球。只是班主任朝我们瞪了一眼,谁也没吱声。校长冲着领导笑得仿佛满脸只剩下牙齿。

  “同学们课间喜欢干什么呢?”

  “我们课后抓紧复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母校。”

  “我们课后读文学作品,使自己的灵魂得到过滤和升华。”

  “总之,大家是热爱学习的。”班主任来了个小结。

     这时,领导、校长、班主任都笑了。我也笑了,只是有点苦苦的味道。

   “大家是怎样对待合作这一问题的呢?”这位领导又问到。

   同桌碰了碰我的肘部:“老师没问过这个问题,我们没排练过,怎么答呀?”

 我笑而不答。

很久,教室里没人吱声。班主任像焉了的茄子,无精打采的,校长的脸上更是青一块,紫一块的。

“我相信大家不是克隆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领导打破沉默。

我心一横:反正 出去了!

“我们不需要如此千篇一律的作答,不需要如此天衣无缝的合作。对话本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桥梁,需要真诚,需要用心去沟通。事先准备的作答是心灵的封闭的交流;越是“完美”,越是虚伪。我们无须“完美”,只要真诚!“

   这时,我已经不在乎班主任的瞪眼。看着他们青灰色的脸,我又笑了。等我回过神来,领导带头为我鼓掌。

   “对!这个同学说得太好了!我们需要用灵魂来交流,用真诚来合作!”问话的那位领导激动地说。

话题作文训练

一、知识点

  1、要明白话题作文中“导引”的作用,准确理解题意。

要写好话题作文,首先要明白话题中的“导引”,写作前要认真阅读、细心审察材料,进而读懂、吃透材料,然后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把握材料要点及含义。要多做一些审题方面的比较练习,明白“导引”作用,还应注意将命题“要求”(或“注意”)上的用词进行分析比较,以减少作文盲目性,

如,2002年扬州试卷作文题

对80年代出生的人,有人总是担心:“这一代人不能吃苦,缺乏意志,不会合作……怎么得了。”但也有人说:“这代人见识广,肯动脑筋,有闯劲……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对此,我们80年代出生的青少年有什么看法?请以“我们这一代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可以从某一方面反映我们这代人的特点,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围绕一个主题反映我们这代人的特点;可记身边的观点,也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怀。

     2)或反映自身的缺陷,引起我们这一代人正视;或显示几身特点,展示我们这代人的风貌。

     3)自选文体,自选题目,不少于600字。

文题分析:1)导引部分包含的信息:

            A.对八十年代的青年人的看法

        B.看法有两种

C.文题要求我们思考

D.主题:我们这一代;主体:我们。

          2)要求部分

            A. 写作内容:可以是“我们这一代”的特点,也可以是自身缺陷。

            B. 写作角度:可以选取不同的角度,注意构思。

            C. 文体特点:根据写作内容,选取合适的文体。

  2、要紧扣题意展开记叙、描写。

写好话题作文要以“导引”为基础,紧扣题意,然后较自由地选取角度和文体,有理有据地展开,不必像材料作文那样从材料中展开想象,也不必把材料用于作文中去。但作文中也有不少的学生未把握这些特点,拘泥于材料,犯偏离题意的毛病。

2002年辽宁卷作文试题

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生活中的美景随处可见:校园中寻求知识,是一道富有诗意的每景;家庭中感受亲情,是一道充满温 的美景;社会中奉献真爱,是一道多彩多姿的美景……

请你结合你的生活实际,选取感受最深的某个方面,以“美景”为话题,写一篇内容最体,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容易出现的毛病:

A. 复制话题。面面俱到,导引中的内容全部用到文章中去。试题给的是话题,要求围绕话题“做文章”。怎样做文章?就是要引发新的议论,展开新的联想,讲述新的故事,抒发新的感情。总之,不能停留在原处。原处仅仅是个起点,如果在原处转磨盘,就没有创造,只有复制而已。要既不脱离起点,又不止于起点,要从起点走出来或说扩展开来:既可以从起点向远处延伸,也可以围绕起点纵横驰骋。须知,犹如母体和子体之间的关系,起点以外的东西才是你自己的创造,这才是“做文章”。

B. 文意散漫文题写得大,没有把大题化小,内容空乏,因而写不出感受最深的某个方面,没有真情实感。

C.文体与内容不符合题意,不作思考,随手掂来,写成:“四不像”没有扣住“生活实际”来写。

 二、练习:

生活中,人人需要掌声。取得成绩和荣誉,掌声会给人以褒奖,给人以鼓励,给人以再创造的活力;面对困难和考验,掌声会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奋进的动力。应该说,掌声就是一种肯定,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尊重。因此,我们要学会鼓掌,为自己鼓掌,为丰富多彩的人生鼓掌。

请围绕“掌声”这个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可写出你的体验和见闻,也可以写出你的见解和认识。

提示和要求:

1)   写你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2)   不要忘记拟一个题目。

3)   文章不少于500字。

4)   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话题作文训练

1,教师作为参与者提供话题:
我们的课堂给学生留下什么
?
在一次《老师,我想对您说》的征文活动中,一位同学的文章给了我很大启发。他在文章中问道:“老师,既然我将来不想做数学家,为什么还要学那么深奥难懂的代数、几何呢?           老师,您曾说这些知识将来随时有用,可我高中毕业的舅舅,他工作10年了,却一次也没    用过函数和方程。”学生提出的问题在老师中间引起了很大反响。

事实上,学生的困惑,也是相当一部分老师的困惑。即使我们的老师,除了本专业的知识之外,中学阶段学到的许多知识不是也抛到九霄云外了吗?下力气学会了,然后再全部忘掉,不应该是我们的最终追求。爱因斯坦说,什么是素质,当我们把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全都忘掉之后,剩下来的才是素质。那么,我们的教学到底应该给学生将来剩下什么呢
?
我想起了部队指挥员告诉我的一件事:在操场上解放军战士操练时天天喊“一二一”,立正、看齐、向右转,可在哪个战场上是喊着“一二一”的号子向敌人冲锋陷阵的呢?指挥员说,“一二一”的号子战场上是不需要的,但通过号子训练出来的一切行动听指挥、一丝不苟的作风却是战场上少不了的。

我们的数学老师说,学习函数,以后生活中不一定用到函数,但是变量的思想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却是至关重要的,而通过函数教学是培养变量思想的一条最佳途径。学习函数,    变量的思想在学生头脑中根深蒂固。这就是我们的教学追求。我们的学科教育,可能不会对学生未来选择职业产生直接的影响,但是,他们从中学会了读书学会了思考,形成了对科学文化深深的依恋,这样,教育就变成了一个人的终身需要。

美国国际教育中心主任萨达特说过一句话:“我们应该教我们七年级以上的学生每天都来问老师一句话,现在教给我们这些东两,我们将来哪一天有用?”如果我们的老师都站在这样的高度来备课、思考教案、研究每一节课,那么我们的教育就可能提高一个层次,才有可能给学生留下最可宝贵的东西。  (中国教育报2002-04-04李希贵)

2 让学生自己从中选定两个话题.设置题目,进行话题作文。

同学们提供的话题我们都可以拿来展开,但如果只选两个话题来讨论的话,你们想选哪两个
?
3为话题作文准备材料。师生共同来出主意想办法提供。

    话题作文比较自由、开放,既可以议论,也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展开想象。如果我们只从议论、思辨这个角度来写这个话题,你们最需要什么,最缺什么
?
    我们一起来丰富话题作文所需的材料,行吗
?
       4 利用材料,组织文字,展开口头话题作文。
                    
      5 教师提供一个有问题的文例,让学生发表评介,进行优劣对比。

我也写了一篇文章,你们大家给提提意见?打打分?
 

记叙的顺序

    写记叙文,要有个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安排得恰当,才能叙述得条理清楚,适应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三种。

    顺叙是写记叙文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一般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就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顺叙的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完全按时间顺序记叙。如《老山界》一文,就是按照时间(当天下午——天黑——当天夜里——第二天黎明——第二天下午两点——两点以后)的推移,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二是以地点的转换为序来叙述事件,如《藤野先生》一文,就是从作者到东京开始写起,再写到仙台后与藤野先生相处中的几件事,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与崇敬;三是以事情的内在逻辑联系为序来叙述事件。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作者用三个事例,从三个方面歌颂了志愿军的高贵品质。第一个事例重在表现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无比仇恨,第二个事例表现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热爱,第三个事例则展示了志愿军崇高的精神境界。这三个事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告诉读者,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在叙述一个事例时,由于时间变化与空间地点的转换顺序往往是一致的,所以在一篇文章中常常是几种顺叙的方法兼而有之。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我们读过不少倒叙的文章,如《一件珍贵的衬衫》、《一件小事》、《回忆我的母亲》、《记一辆纺车》等。使用倒叙方法应注意的是:文章开头交代了事件的结局后,要转回到事件的开头,从起因写起;在叙述完事件的经过后,还要回到结局上来,这样才能首尾相合、结构完整。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鲁迅的《故乡》中有两处插叙。一处是当“我”的母亲谈到闰土时,作者用“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引出对少年闰土形象的插叙。另一处是对杨二嫂形象的回忆。这两处插叙使闰土、杨二嫂过去与现在的不同形象及不同生活境况形成鲜明对比,充实了文章内容,深入开掘了主题思想。插叙的内容应能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根据中心内容的需要可长可短,但不能超越表现中心思想的范围,否则会喧宾夺主、繁琐累赘。使用插叙时,要安排好与中心内容的衔接,使过渡自然,内容贯通一气。

    那么,什么时候用顺叙,什么时候用倒叙,又什么时候用插叙?这是没有固定的模式的。总的前提是服务于文章的立意,服务于文章结构的完整和条理性,服务于文章的生动,能使文章引人入胜。以下的看法可供同学们参考:
    如果让读者重视事情的过程,往往用倒叙,例如《一件珍贵的衬衫》,重点是歌颂周总理,不是作者的衬衫现在怎么样,所以用了倒叙写法。
    如果让读者重视事情的结果,往往用顺叙,例如下面的例文1,开头写“我”离家出走,按顺序写下去,读者关心事情的结果,自然会继续读下去。

    ……妈妈终于火了,抬手给了我一巴掌,我捂着火辣辣的脸,一转身跑了出去。
    天又黑又冷,我裹紧大衣,漫无目的地在大街上走着。我一边走一边和自己赌气:“我决不回去!决不!”就这样,路越走越长,天越走越黑。哎,去哪儿呢?,反正连家都不要了,去哪儿都无所谓。我的脚步渐渐慢下来,最后,索性找个地方坐下。以后怎么办?我摸遍全身,只找到一角钱,哼哼,乞丐都比我富有,我自潮。抬头一看,月亮已经升得很高了,怕是半夜了吧,我有些胆突突地,万一碰上坏人怎么办?想到这里,我随手捡起一块石头抱着。“咕噜噜——”是肚子在抗议了,可我实在无力填饱它,无奈,只得站起身,继续走下去。
    起风了,我不住地哆嗦,真该死,晚上怎么这么冷呀,我赶紧跑起来,希望能增加热量,结果没跑几步,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了。风越刮越大,我忙找了个旮旯躲进去,把头缩进大衣里,不知是饿的还是累的,我竟蹲着睡着了。不一会儿,被恶梦惊醒,便再也不想睡了。衣服外面寒风刺骨,肚皮里面饥肠辘辘,此刻我多么希望能有人来关心我呀!可是,街上连个人影也看不到。我总算是体会到了当个流浪着的滋味,不过,我跟他们不一样,他们是无家可归,我是有家不回。哎,何必和妈妈顶嘴呢,她说她的,我听着就是了,其实,我也知道她说的对,就是烦她太唠叨了,我真是太任性了。也不知道现在爸妈在干什么?是满市找我,还是等我回去?说不定,妈妈把喷香的饭菜都做好了。还有,我出来这么长时间,小鸟有人喂吗?今晚还有好节目呢,况且我的作业还没写呢,明天可怎么上学呀!我受不了了,回家,回家!我站起身,拼命地往家跑。
    跑着跑着,我看到站在十字路口的一个人影,没错,是妈妈!她站在寒风里,两手搭在嘴边,一声一声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嗓子都喊哑了。我鼻子一酸,心里热辣辣的,“妈妈——”我大声答应着,直向妈妈奔去……
    这是我第一次离家出走,可也是最后一次了。妈妈,您能原谅我吗?

 [评析]  这篇作文,选材新颖,详略安排得当,主要情节记叙细致入微,在记叙中,恰当地插入了心理描写、行为描写,从“我决不回去”到“拼命地往家跑”,再到“直向妈妈奔去”,生动地表现了一个十几岁的女孩离家出走的情景和心理变化过程,从离家出走这一反面事例,体现了作者对母爱的感受,本文的立意也是深刻的。文章采用顺叙写法,比较适合读者更关心后果的这一类事件,假如把后果(回家)先写出来,就减少了读者往下读的兴趣。

分      房

    武汉的夏天热得出奇,晚上纳凉成了武汉人的习惯。自从我家搬进了二室一厅的房子,有了阳台,我更喜欢纳凉了。你想,一家四口人围坐在阳台上,沉浸在夜色中品茶尝瓜,谈天说地,那是多惬意的事!有一天晚上,天边出现第一颗星星,我就把纳凉的小天地安排妥了。我让妈妈躺在竹床上,我和姐姐坐在竹椅上,一把躺椅空着,那是特意为爸爸准备的——只要他一回来,往上一靠,把扇子一摇,就会说起新闻趣事来的。

    “文联又要分房子,三室一厅的!”爸爸一回来就喜冲冲地喊开了。“真的?”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是真的,我们又要搬房了。”望着乐呵呵的爸爸,我想得很多很远......

    我出生在动乱的年代。小时候,我们全家挤在一间七平方米的小屋里。光床就占了一大半,家里甚至摆不下一张大书桌,连椅子也只能用床来代替。那时,我们最怕过夏天,因为一到夏天,小小的“鸽子笼”就成了“蒸茏”。我和姐姐全身长痱子,别提有多难受了。每天我们都盼望夜晚快快降临,好让我们走出“笼子”,到外面纳凉。一天,夜已经很深了,因为露水重,蚊虫多,妈妈催着我和姐姐进屋。“不,我们就睡在外面。”“听话,快进去。”“不,不进去......”我和姐姐竟哭起来了。这哭声划破了夏夜的宁静,也撕裂着父母的心。妈妈终于顺从了我们。这一夜,我听到爸爸长吁短叹,看到妈妈无力地为我们打着蒲扇偷偷地流泪。那时,我对着繁星点点的夜空在想:如果我们

能有一间像样的房子,那该有多好哇......

    “莹莹,吃西瓜!”妈妈递来一瓣西瓜打断了我的思绪。“你在想什么?想新房子?还没有呢,要等下个月才能搬。”是的,妈妈,我确实又想到了房子。“爸爸,妈妈,姐姐,你们还记得吗?五年前,也是一个夏天的晚上,我们正在纳凉,是谁给我们带来了好消息?”我的话竟有点严肃了。他们怎么能忘记呢?那天,爸爸单位的书记李伯伯骑着自行车赶来,车还没有停稳,就喊开了:“老涂!老涂!房子分下来了!照顾你们两个知识分子,街道口新宿舍有你的一套,四楼的二间房,这下可好了......”说着,拿出两把银光灿灿的钥匙。朝思暮想,一旦实现,我们全家都喜呆了。爸爸用颤抖的双手接过那二把沉甸甸的钥匙。那夜,我们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中,爸爸使劲地吸烟,妈妈眼里闪着泪花,姐姐乐得手舞足蹈。一家人激动得久久不能平静,彻夜谈论着房子。从此,我们家有了像样的房子,坐北朝南,一间十三平方米,一间十二平方米,有厅、有阳台。那年夏天,我们感到特别凉爽,坐在阳台上纳凉,全家谈笑风生。我们感到从来没有这样喜悦过啊!

    房子,又是房子,今天你勾起了我们新的憧憬。“新房子就在东湖边,我上班更方便了。环境好,孩子们在那里学习真是没话说。”——这是爸爸兴奋的话语;“房子大了,家里缺少一个写字台,一人一个写字台,晚上才能好好地工作和学习。”——妈妈的眼里充满了美好的希望。“客厅用来接待客人,三间房,我和妹妹一个人一间......”——姐姐指手划脚地计划开了。这欢声笑语在夏夜里显得格外清晰。

    我心里也很激动,不禁仰望天空,啊,千里婵娟,万家灯火,凉风沁人,心旷神怡。我出神地遐想,明天的纳凉之夜,爸爸又将带回什么好消息呢? 

[评析]    住房问题,是社会生活中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这篇作文通过小作者的笔,写出了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住房的变迁。从一家四口人挤在一间七平方米的小屋到刚刚分到的三居室。作者对这变化未加任何评论,但读者从中自然会感受到国家的发展,时代的脚步。

    本文没有按照时间的先后展开情节,而是把好几年的事情浓缩在夜晚纳凉的回忆中。运用两次插叙记述了记忆中的往事。文中插入的两段内容形成鲜明的对比,描述了无房之苦和有房之乐,突出了文章的主题。运用插叙时与文章的主体部分衔接自然、过渡流畅、浑然一体。 

写作训练 

 一、分析两篇例文,思考文章的写作顺序,如果换成其它的顺序写可以不可以?为什么?

 二、作文参考题:

    1.一张照片忆友情

    2.长留在心中的歌

    3.我第一次……

    指要: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按一定的顺序记述事件,可用顺叙、倒叙、插叙。

记叙的中心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围绕中心选材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准备

     这里所说的中心,就是记叙文的中心思想,也有人称为主题或主旨。写文章时确立中心思想的过程就叫做“立意”。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是指通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所表现出来的对生活的主要看法,或赞成、或反对、或歌颂、或批评。在一篇记叙文中,确立中心思想是很重要的。清朝作家姚鼎说过:“诗文美者,命意必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中心思想确立得好,写出文章才能有神。

    记叙文的中心思想必须做到鲜明和集中。鲜明,指文章的褒贬必须明确,不能含含糊糊;集中,指要将所有的材料有机地组织起来,表现一个中心思想。

    我们在初中第一册中学过萧乾先生的《枣核》一文。这篇短文写了一位海外的旧时同窗托付作者从家乡带几颗生枣核的故事。文中写了这位同窗住宅中的种种景物:垂柳、睡莲、假山石、凉亭、白塔,以及他对家乡枣树的怀念、托带枣核的用意。这一切都是为了表现一个中心,即海外华人的思乡之情。文章很短,却非常感人。

    杨朔的《荔枝蜜》写了作者对蜜蜂的思想感情上的变化:从小时候见到蜜蜂的“疙疙瘩瘩,总不怎么舒服”;到喝了荔枝蜜后“动了情,想去看看一向不大喜欢的蜜蜂”;再到听老梁介绍蜜蜂的习性后对蜜蜂的赞叹;直到文末“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这一系列的描述和渲染,都是为了突出一个中心——赞美蜜蜂“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的高尚品质,并通过这一赞美,歌颂了像蜜蜂一样默默无闻做奉献的劳动者。

    从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文章的光彩首先在于要有发光的思想。一篇感人的记叙文在思想见解上总要有过人之处,也就是“立意”要立得好。有的同学写作文时,往往没有认真考虑中心思想就忙于动笔,结果写出的文章纵然有千言万语,却缺乏明确的中心,这是文章失败的主要原因。

    一篇好的记叙文的中心思想除了要鲜明、集中之外,还要做到新颖深刻。文章,特别是考生的作文,最忌千篇一律。这样的作文,容易使阅卷的人感到乏味,甚至于厌倦,是不会得到太高的分数的。反之,如果在“一律千篇”之中突现出一篇立意新颖深刻的文章,其他方面即使是上等水平,也会得到优良的成绩的。
    例如有一年的高考作文,要求考生对圆展开联想。很多人写到太阳、地球,这就不够新颖;有的人联想到“风雨中的小红伞”,又由此写出“圆圆的火红的身躯在雨中顽强前行……”,歌颂不畏困难、顽强奋斗的精神,这就比较新颖深刻;还有人联想到水上的石拱桥,就更加新颖了。
    请你想一想,如果你是一名阅卷人的话,在其它条件都接近的情况下,你会给立意新颖深刻的作文高分还是低分呢?

 春天的色彩

春天的颜色真是五彩缤纷,太阳是红灿灿的,天空是湛蓝的,树梢是嫩绿的,迎春花是娇黄的……难怪诗人爱吟咏春天,画家爱描绘春天,因为春天是世界一切美的融合,一切色彩的总会。我很奇怪,这五彩缤纷的色彩为什么会不约而同地选择春天来到大地?
    春天的雨是连绵的、柔和的,它滋润着大地,抚摸着大地,小声地呼唤着大地,在人们不知不觉的时候,他们竟悄悄地汇成了小河,积成了深潭。啊,原来是春雨给潭水带来绿色的生命。
    风和雨总是结伴而来的。早春的,带点儿寒气的风,吹醒了万物,树梢绿了,大地绿了,连高耸的楼房的平台也绿了。宋朝的王安石有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说的多么好啊!但又何止是“绿”?
    在风的吹拂下,满山满坡的野花睁开了眼,一朵、两朵,一丛、两丛……连成片,汇成海。人们面对这蓝的、红的、黄的……气势磅礴的色彩的海洋,烦恼没有了,萎靡没有了。感谢春天的色彩给我们带来向上的力量和信心。
    再看看春天的天空吧。怎么天空也是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啊,那是孩子们放的风筝。在蓝天白云映照下,千姿百态的风筝潇洒自如地飘舞着,飞升着,多么使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啊!春天属于孩子们,天空属于孩子们,然而他们不是同时也在努力地打扮着春天,增添着春天的色彩吗?
    但是,如果你俯下身子去仔细审视,你会发现在悦目的色彩中,还有零星的枯黄,那是残冬留下的痕迹。你也许会叹息:“真是美中不足啊!”是的,望着那几茎折肢断臂、垂头丧气的小草,谁还会有好心境?可是,你不妨削去枯黄的冬衣,你会有更新奇的发现,嘿!里面却是绿的!原来外表枯黄的小草也在孕育着,孕育着更美的春天。
    我终于明白了春天的色彩为什么这样丰富:是春姑娘手中的彩笔勤奋地挥动着;是稚气的孩子们天真地打扮着;是被人们忽视的小草默默地孕育着。尽情地享受着春的色彩的怡悦的人们啊,你为春天的色彩贡献了什么?
[评析]  本文观察细致,取材丰富、生动。文章以描写春天的色彩开头,又在开头设问:“这五彩缤纷的色彩为什么会不约而同地选择春天来到大地?”以回答这个问题为线索,对春天做更深一步的描写,构思新颖,引人入胜。
    作者在描写春天的色彩的同时,还注意中心思想的深化。在提出春天的色彩“是被枯黄的小草孕育着”这一很新颖、很深刻的立意后,又在篇末提出了“你为春天的色彩贡献了什么”这样的问题,给读者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思考余地。

二、写作训练 

    1、字典对“意”字是怎样解释的?“立意”的“意”属于哪一种解释?
    2、下面一道作文题目可以从那些方面立意(至少列举两个)?
  《父亲的脸色》(或《母亲的脸色》)

    3、读下面一段文章。这段文章能够表现什么中心思想(至少列举两个)?确立什么中心思想能使文章立意更深刻、更新颖?
    暑假里,我和爸爸、妹妹一起游了长城。我和妹妹爬到长城最高处时,发现几位外宾正在比比画画地大声说着什么。经过导游同志的解释,我才知道这几位外宾只顾欣赏长城的宏伟景象,结果将照相机遗失了。我想,他们千里迢迢来到中国,机会难得,不能摄影留念,实在遗憾,难怪他们那样着急年呢。这时有位阿姨领着一个小男孩也来到这最高处,一面走一面举着一架照相机在招领。当导游同志问清情况,将照相机交到外宾手中时,几位外宾对这位阿姨非常感谢,对她的行动赞叹不已。
    4、下面这篇作文立意不鲜明、不深刻。试把它修改成一篇立意较好的文章。(题目不变,字数在400—600字。)

我找到了春天

    春天来了,冰雪融化了,雪水流成了一条小河。我来到江边发现柳树发芽了,柔软的枝条上缀满了绿色的嫩芽,仿佛用翡翠粒穿成的门帘。一阵春风吹过,柔软的枝条随风飘荡。我一低头发现有几棵小草探头探脑从泥土里钻出来。好象在说:“春天在这儿,春天在这。”
    我抬头看见几只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叽叽喳喳的叫着,好象也在说:“春天在这儿,春天在这。”
    小朋友们脱下棉衣换上毛衣。背书包高高兴兴的上学。
    啊,我找到了春天。

开头和结尾

开    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篇文章的开头是很重要的。文章有了好的开头,不仅能带动全篇,使文章顺利展开,而且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古人说的文章的“凤头、猪肚、豹尾”就含有这个意思。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比较好掌握的记叙文的开头方法:

    一、开门见山法

    (1)交代事件基本要素的叙述法

    《挥手之间》的开头,交代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清早,从青凉山望下去,见有不少人顺着山上大路朝东门外飞机场走去。”

    《记一次乒乓球赛》的开头,交代了时间的人物、起因和时间。

    (2)开门见山、揭示主题的点题法

    《背影》一文的开头写到:“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多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白杨礼赞》一文开头就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美好生活的剪影》的开头使用的也是这种方法 。

    (3)把事情的开头作为文章开头的自然起笔法

  一篇题目是《记一堂生物课》的作文开头是这样的:“上课铃声响了,大家都走进了生物实验室。”

    二、非开门见山法

    这里所说的“非开门见山法”,并非无“门”,而是使用写作技法(如议论、描写、抒情、引用等)、修辞方法(如设问、比喻等)或其它的方法(如设置悬念等)把“门”装饰的更美一些,使文章更添文采,进而更深刻、更生动地表现主题,更引人入胜。如:

    (1)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的描写法

    《驿路梨花》的开头描写了自然环境:“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色群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春色中。”渲染了哀牢山中深远迷茫的气氛,对后文写边疆军民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起了衬托的作用。

    例文《逝去的岁月》、《分房》开头使用的是这种方法。

    (2)深化主题的议论抒情法
    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例文《不寻常的考试》都是用了这种开头方法。

    (3)名言、警句、诗歌的引用法

    《人民的勤务员》的开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是雷锋日记中一段著名的话,以这段话开头,对后文记述雷锋的事迹,无疑是起到了“文眼”的作用。

    冰心的《每逢佳节》一文开头引用了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入题新颖、感情真挚,点明了思念海外亲人的题旨。

    (4)引人入胜的提示法

    《第二次考试》的开头提出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引起读者的注意,自然会使人想到:“这是为什么?”急于从后文中寻找答案,因而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

    (5)吸引读者的设问法

    有一篇作文的题目是《我的家乡》,它的开头是这样的:“朋友,你到过我的家乡吗?你登过我家乡的山、游过我家乡的水、吃过我家乡的肥鲤鱼吗?”

    文章开头的写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不过提示了其中常见的几种。在写作当中,有时并不能单一地使用某一种方法,而是几种方法兼而有之。究竟使用什么方法开头,要从文章的整体构思出发考虑,要从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通篇安排整体设计,选择最恰当的开头方法。

结    尾

    与开头一样,文章的结尾也是相当重要的。成功的结尾,能使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精彩的结尾,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选择结尾的方法,也必须从全局来考虑,要使记叙的事件完整清楚,使文章的结构首尾呼应,以求得更好地表达中心,达到写作的目的。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结尾方法。

    (1)自然顺畅的结果交代法

    聂华苓的《人,又少了一个》,写了一个女乞讨者三年前后的不同形象与神态,表现了人格的堕落这一深刻的主题。文中作者未加任何评论与分析,只是用白描的手法,记述了事件的经过。结尾写道:“砰地一声,大门被踢上了。那女人回过头来,冷笑了一声,然后漠然望了我一眼。她已经不认得我了!”这一不加修饰的自然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思考余地,令人回味无穷。例文《记一次乒乓球赛》使用的也是这种结尾方法。

    (2)照应开头的首尾呼应法

    结尾要呼应开头,这是记叙文的一般写法,很多文章都体现了这一特点。郭沫若先生的《白鹭》一文开头就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结尾又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白鹭是诗”,这一不寻常的比喻,特别是结尾具体化为“散文诗”,突出了白鹭的平凡而美好、朴素而高洁的特点,赞颂了白鹭的美。

    (3)画龙点睛的全文总结法

    这种方法,一般是用议论或抒情的方式概括全文中心或对文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的结尾段就属于这种类型,这段文字兼用议论与抒情的方式结束全文,最后一句话点题:“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例文《春天的色彩》、《分房》的结尾也是这样的。

    有时,用来总结全文的还可以是名言、警句或诗句,这样的结尾更是言简意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驿路梨花》的末段“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话‘驿路梨花处处开’。”

    (4)含蓄深刻的启发联想法

    鲁迅先生的《故乡》的结尾是最典型的例子:“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话含蓄、深刻,一语双关。启发人们为创造新生活勇敢地开辟道路,使全文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体现了鲁迅“韧”的战斗精神。例文《逝去的岁月》在结尾就做了这样的尝试。

    (5)激励读者的感叹法

    有些文章结尾既不是总结中心,也不是启发联想,而是作者直抒胸臆,表达强烈的爱与憎。《白杨礼赞》的结尾就大声疾呼道:“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文章结尾与开头一样,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而且没有固定的模式,以上提供的方法仅供参考,写作时要根据内容与中心的需要恰当运用,不能生搬硬套。

我的“倔脾气”

    我就是有这么一个倔脾气,凡事总爱“叫劲”,上中学以后,与同学更是互不相让。本来嘛,都是血气方刚的“小子”,谁服谁?不服,比嘛!

    一次,老师在课上表扬了×××同学坚持每天早起读外语的精神。于是,我和他又“叫上劲”了,你每天五点半起,我就五点钟起,你每天读二十个单词,我就背三十个。还有一次,一名同学闲谈中无意谈起,他每天在家里干不少家务。这下,又把我的“倔脾气”挑起来了。当天晚上,我一回到家便郑重宣布,“今天的饭我包了。”弄得家里人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你瞧,我就是这么一个“倔脾气”。

    记得刚上初二时,我还曾挑起过一次“竞赛”呢。那就是开学不久的一天,在与老师谈话时,我获悉:初二将建立团支部,发展团员啦!听了这个喜讯,我真是激动不已。早在初一时,我便向往有朝一日能戴上团徽,因为那是成熟的标志,那是先进的象征。于是,我急忙写一份入团“申请书”,郑重地交给老师。不料,我的行动在班里反映很大,很多同学争先恐后地递交了入团申请书,不少同学写得很深刻,读起来很感人。不行,我的那份比起他们差远了,于是,我用了整整三个晚上,查阅了大量资料,终于写成了一篇更生动、深刻的申请书……这场竞赛的结果是,平均每个同学递交了三份半的申请书,你瞧,比着呢!

    最“精彩”的一次莫过于那次“学习竞赛”了。初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据有关人士透露,本班另外一名同学的平均分,仅超过我零点一分。我一听,立刻没话说了。但转念一想,本来这次考试我的确发挥得不理想,考得不好也应该。不过,咱们初三再见!

    自从一上初三,我便憋着一口气,一定要超过他。临近期中考试,我做了周密、系统的复习。就连平时要求我严格的父亲也不住夸我:“真知道读书了。”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成绩单一张贴出来。我急忙跑去看,哈,我荣登榜首。正欢喜时,人丛中有人拍我肩膀,原来正是我的“老对头”。他向我一笑,说:“祝贺你”。说罢,大大方方地伸出了手,“不过,咱们期末再分高低。”我也伸出了手,紧紧地握住了他的手会心地一笑……真是,谁松一口气也不行。

    转眼间,三年过去了。回顾我所走过的人生道路,我深深地体会到:这种向上的精神,这种进取的性格,在我的成长道路上,起了多么大的作用啊!它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催我去追求更高的目标。九十年代的今天,不正需要这种性格吗?它使人振作,它使人奋进,她鼓舞人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我将继续保持这种性格。并在它的鞭策下,努力去学习、工作,力争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评析]    这是一篇考试作文,考题只给了一个范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请用一件或几件事,写出自己的长处或短处。”题目是作者自拟的。文章开头的写法是“开门见山”,直接点题:“我就是有这么个倔脾气,凡事总爱‘叫劲’。”文章通过几件小事,写出了这股“倔”劲儿的表现:别人早起背单词,自己起得更早;积极申请入团,申请书要比别人写得好;学习竞赛中,更是“荣登榜首”。描述生动,语言风趣,选材能围绕中心。只是结尾稍显一般,若能新颖些则更好。

我最喜爱画奔马

    课余时间,我最大的爱好是画画,飞禽走兽、山光水色、花卉草木,都成了我笔下的对象,但我最喜爱的还是画奔马。

    你一走进我的小房间,便会发现满墙贴着画,这全是我画的奔马图。画上的奔马有的健躯腾空、有的狂奔长嘶……形态不一,各具特点。靠窗的桌子,放着笔墨和一堆画纸,纸上也全是我画的奔马。

    为了画好奔马,我常常在星期日,带着笔和画纸到校外的村庄去。那里有来往不绝的马车。我便坐在村口,仔细观察拉车飞跑的奔马的动作和神态,手中的笔也飞速地画着,勾勒出一匹匹的骏马。这样一画就是半天,有时忘了吃饭,把妈妈急得到处找。

    另外,我还注意搜集一些名画家的奔马图。在我的小柜里,堆满了名画家的奔马。一到假日或星期天,我就取出这些画放在桌上,反复琢磨,反复临摹,努力揣摩他们画马的技巧。不管在哪里,只要见到奔马图,我就一定要把它买下来。有一次,我听说公路旁的商店里有奔马图,立刻顶着炎炎赤日,一路小跑到商店。当满身是汗的我抢着买下了它,心里别提多高兴了,热和累也顿时烟消云散了!

    由于我认真地画奔马,所以我画的奔马挺有精神。每次学校举行画展,都有我的奔马图。有一次参加全县中小学画展,还得了二等奖呢!难怪同学们都叫我“小悲鸿”。

    我爱画奔马,是因为它能给人以力量和鼓舞,是使人热血沸腾、斗志昂扬;是因为它能唤起暂遭挫折的人去克服困难,使已经取得某些成功的人更加奋进。    其实,我们的祖国不也是一匹奔马吗?解放以来,我国像奔马一样,踏上了新的征途,向前快速飞奔。虽然在十年动乱中被四个妖魔挡了道,但它们最终被“奔马”踩在脚下。现在,祖国这匹骏马,正以新的姿态,在通向共产主义的大道上飞驰。

    我爱奔马,我爱画奔马,我更要当“奔马”!

  [评析]    这是一篇考试作文,要求写记叙文,题目是填充式《我最喜爱______》,此文首段就提出中心:“我最喜爱的是画奔马”。怎样表现这个中心呢?文中写了自己的小房间里贴满了奔马图;假日到村庄里去看马,画马;千方百计搜集名家的作品……选材恰切,语言简洁。更值得称道的是,文章没有止步于对这一爱好的记述,而是更进一步揭示了爱画奔马的原因,用奔马比喻祖国飞速发展的英姿。结尾的“我爱奔马,我爱画奔马,我更要当‘奔马’”,直抒胸臆,使主题得到了升华。

  v  写作训练  v  

    1.试以“爱说爱笑的爸爸这两天怎么忽然变得少言寡语了呢?”为文章的首句,口头写一篇记叙文。

    2.试以“最不爱唱歌的爸爸今天下班回来突然哼起了小曲”为文章的首句,口头写一篇记叙文。

    3.试以下面一句话为文章的结尾,在其前边写一片断,或描写情境,或描写人物心理。

     “此刻,响亮的‘嘟嘟嘟’的汽车喇叭声在她听来,真好象一首欢快而悠扬的乐曲。”

    4.以下面一句话作为文章的结尾,写一篇记叙文。

    “唉,有些东西渴望得到它时,往往憧憬得无比美好,可一旦拥有后,才会发现,它给你带来欢乐,同时也带来烦恼。”

作  文  训   练

---------------模仿范文仿写

一、阅读范文,揣摩写法

 

我的一个好习惯·范文赏析

我有一个好习惯,那就是写日记。有人说日记是人生的轨迹,它描绘着天真烂漫的童年,五彩斑斓的青少年,幸福安康的晚年。啊,日记,一杯最纯真、最温馨的茶。

说起写日记,轨迹的起点在小学五年级。那时,语老师为了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规定我们每天要写一篇日记。起先,我日记中的内容无非是烧饭、洗碗、扫地之类,因此,老师的评语也往往是"内容平平淡淡,似记流水账"。后来呢,或许是习惯成自然吧,写日记对我来说不再是一种负担。一天下来,夜晚不在心爱的日记本上吐露那么几句话,心里就感觉不舒畅。我总要写上那么几句,让日记与我同享欢愉,苦恼的时候,忧愁的时候,发泄几句,顿时觉得心情好多了。

上初三时的一个寒假,老师要我们写篇寒假日记。后来,我从日记本里选了十篇给老师看。你猜老师的评语是什么?啊哈--猜不到吧,告诉你吧,那是一句多么优美的话:"读你的日记,就像是与你谈心,有种美的享受!"我不知道老师会给我如此高的赞美。我陶醉了,从这以后,我更爱写日记了。即使在学习最繁忙的时候,我也不会忘记写日记。每晚做好作业,翻开心爱的日记本,桔黄色的灯光照在上面,周围一片寂静。此时,我的感情的潮水便倾泻在心爱的日记本上。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由于坚持写日记,我的作文水平日益提高。我的作文常常被当做"范文"在班上朗读。此时,我最幸福了,老师夸我的作文"有生活气息、生动、富有感情";同学们都向我投来羡慕的眼光。好友带着佩服的眼光问我:"有什么秘诀吗?"我把她叫到一边,神秘地说,因为我有一个好习惯--写日记。好友听后若有所悟。晚上回到家,我的第一件事就是向日记老弟报喜讯,因为它是我的功臣。

朋友,你也有写日记的好习惯吗?如果有,相信也会有我一样的收获。如果没有,那么我向你推荐。日记--人生的轨迹,一杯最纯真最温馨的茶,它是写好作文的功臣。

【简评】这位考生采用了顺叙手法,行文井然有序。文章开头即点明题意:"我有一个好习惯,那就是写日记。"接着,以时间为顺序,具体叙述自己的这一习惯是如何逐步形成的,然后由"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句俗语自然地引出坚持写日记的好处。文章的结尾,别出心裁,以设问句的形式,由己及人,向自己的朋友推荐"写日记的好习惯",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这位考生的作文不仅写明了"我的一个好习惯"是什么,而且用夹叙夹议的方法,用生动的事例说明,坚持写日记是一个好习惯。这样就使文章更有说服力了。

文章结构训练

一、  导入:

确立了好的中心、选择了好的材料,是不是就可以写出好的作文呢?——那可不一定。有一个人,要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一些(这是中心),买了名牌的衣帽鞋袜和装饰品(这是材料),可是,他把衬衣穿到毛衣的外面,鞋穿反了,帽子带歪了,把胸章别到了裤兜外……结果别人看他不仅不漂亮,反而感到他很可笑。为什么?因为他把穿着打扮的顺序搞乱了,一点条理也没有。写作文也是一样,也要讲究顺序、条理,应当让人读起来清楚、明白,感到脉络分明、言之有序。所以,在构思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给文章安排一个好骨架(结构)。

二、  引导学生看例文,分析问题。

(一)例文

童年趣事

  你也许知道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吧! 它就座落在我的家乡——灌县的小镇上,我的许多童年趣事就发生在这里。

  每次回到家乡,一走下汽车,那浓烈的汽油味便随即消逝在清新的空气中。这里虽没有大城市繁华的街市和灯火辉煌的夜景,却有幽静迷人的田园风光,有散发着泥土芳香的田间小路;虽没有鲜花盛开的圆型街心花园,却有曲折的山路,有随风摇动的苍翠的松林……

  这里是我儿时的乐园,每寸土地都埋藏着我童年的趣事:春天,田边开满了白色的野茶花,我和小伙伴们便拿着剪子,剪下一束束的茶花,把自己心爱的小花瓶装扮得漂漂亮亮的;夏天,我们女孩子儿们虽不敢像男孩子那样,在浪中嬉闹,却也能光着脚丫,手提小篮儿,在沙滩上寻觅好看的石子和贝壳。这样,我们又能在男孩子面前炫耀一番了;秋天,这里会举办盛大的清明会,人们都以各种方式寄托对死者的哀思,艺人们舞着龙灯,耍着猴戏,在路边招揽游人。这时,也是小孩们最高兴的时候。因为这时候便可向家里人要上点钱,到路边买上一碗碗辣豆花和玉米面饼什么的,或是跟随着父母去看热闹了;冬天,春节到来,各家各户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人们都杀鸡宰鹅,摆上丰盛的酒菜。小孩儿们却并不被令人眼花缭乱的佳肴所吸引,偏对地上厚厚的积雪着了迷,顾不上大人们端着饭碗又追又喊,只管在一边堆雪人儿,打雪仗。

  然而,最令我难忘的还是夏日到房后的小河边去钓鱼。尽管钓鱼好像不是女孩子干的事,可看着哥哥钓,心里也怪痒痒的。于是,我便乘他那股高兴劲,央求起来。不想哥哥竟真的把那从不肯放下的鱼杆递给了我。接着,他把拖鞋放在靠近水边的阶梯上,在河边玩起水来。看着哥哥走远,我立即坐下来,急忙拿出放在罐头盆里的蚯蚓,笨手笨脚地套在鱼钩上。线放在河里后,我坐在那儿,想到鱼被我钓起时,哥哥和小伙伴们一定会惊呆的情景,心里又欢喜又紧张。嗨,我今天可得争口气! 手握鱼杆等了好久,却不见鹅毛浮子往下沉,我不由得四下张望……忽然,我只觉得手一沉,不由得失声叫嚷起来:“哥,快来呀!钓上了!钓上了!”哥哥光着脚从远处跑过来,我慌忙提起鱼杆,是一个蓝色的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只拖鞋。我气极了,没想到第一次钓鱼就在大伙儿面前出丑。于是想把它重新抛到河里,哥哥大声叫起来:“别丢!那是我的鞋!”幸亏我手快,把鱼杆收了回来,“你可真有本事啊,没钓着鱼,倒是钓了只鞋。”哥哥一边取下拖鞋,一边说,我真是哭笑不得。当伙伴们分发战利品时,我不免有些眼馋。哥哥向我空空的鱼篓里“支援”了两条,紧接着伙伴们都纷纷把自己的鱼,装进了我的鱼篓。我看了看伙伴们被太阳晒得发红的脸,犹豫地说:“我可是一条也没钓着呀。”“你不是钓了只拖鞋吗? ”机灵的“瘦猴”说:“要不是你给钓起来,你哥回家准挨骂! ”……至今仍使我不能忘记的是,我第一次钓鱼得来的战利品——一只拖鞋。

  现在,虽然我远离家乡,但我的心却时常伴随着她。因为我早已把我的心,连同童年的趣事深深地埋在了故乡的泥土中。

(二)讨论:

  1、 这篇作文的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 这篇作文的整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3、 琢磨一下,如果把原文的顺序改成1—4—3—2—5段排列,有什么不好?

  这篇例文的结构是很有条理的,好的文章都应当有一个好的结构。有的按照时间顺序写,有的按照空间顺序写,有的按照逻辑顺序(比如由浅到深、由一般到特殊、由现象到本质等)写,有的按照事物的发生、发展顺序写。看一看所有好的作文,哪一篇是杂乱无章、结构混乱的呢?没有吧!

  怎样才能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呢?今天我们只重点练习3个要点,更多的方法,随着同学们作文水平的提高会逐渐掌握的,大家不要太着急。

三、具体讲解如何安排好文章的结构

  第一点:要想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就要首先练习安排好段落的顺序。

  下面的两段描写都有毛病,找出毛病改写,使其“康复”。

  1、 他(肖像描写)

  他,高高的个头,一双眼睛整天笑着。一头乌黑发亮的卷发,和“吹了风”没有两样。它的脚上,经常穿着时髦的旅游鞋,走路像水上漂。方面大耳,一脸福相。他最爱穿西装,打红领带,很有气派。

  2、 担水(场面描写)
    星期五下午,我们班进行了一次劳动。主要任务是担水,解决学校断水的问题。因为学校水管坏了。一些身强力壮的同学肩挑手提直向学校食堂奔去,女同学们身体较弱却也不甘落后,提的题,抬的抬。劳动场面是热闹的。那桶子的磕碰声,说话声,就像一曲动听的歌。担水的路上像刚下过小雨似的湿漉漉的。池塘边,又是一番景象,班主任老师帮同学们打水,同学你帮我,我帮你,看来还是一个生龙活虎、相互帮助的场面。

  第二点:要练习在作文构思阶段写出写作提纲,然后再作文。

 1、 在文章的中心确定下来之后,就要考虑选用哪些材料,怎样组织材料,怎样结构全文了。在这个思考过程中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情是编写提纲。就像盖房子之前要画好图纸一样,写作之前要先给文章搭个架子,把审题、立意、构思中落实下来的东西用文字条列出来。所以说,编写提纲的过程实际就是清理思路、安排材料,组织结构的过程。提纲要确实反映自己的思路,要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简明扼要,突出文章每一部分的要点。至于文章细部的安排,可在写作过程中进一步落实。在写作过程中,发现提纲有不当之处,还可进一步修改。

2、下面以一道作文题来看如何列提纲,写作文

2001江苏南通市中考作文题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体验,就会发现生活中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如从一件寻常小事中感悟出一个道理,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在与人交往中察觉到一份真诚……请以“我发现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表达真情实感;

③文体不限;

④600字左右;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例、我发现了伟大的父爱

立意:淡淡的父女之情中的伟大的父爱

提纲:1、我感觉不到父爱

      2、通过一、两个事例来写父亲,在这里写发现了父爱。

A、   小时侯我有病了,父亲的表现。

B、   我在外面上学了,我的父亲是如何关心我的。

      3、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议论、抒情,结束全文。

 全文

有一次读诗,读到姜怡赋的《写给出走的女儿》,在读“女儿/走夜路的时候/别往亮处踩/你就不会摔跤”时,那深深的暖流淌过我的心,那种无言却又那么真切的感觉湿润了我的眼。

后来我也写到一些关于父亲的文字,总想也找一个恰当的词将父亲的形象树立起来,可总是未能如愿,因为在我的印象之中,父亲好像始终不会表达自己的爱。(我感觉不到父爱)

小时候生病了,悉心照料我的是母亲,父亲只知道拖着我向医院疾跑,汗淋淋地;生活中给我许多支持的也是母亲,父亲只会摸着空空的口袋,嘿嘿地笑;离家的时候,泪眼相看的还是母亲,父亲只知道一个劲地搬行李和不知所措地搓手……父亲在我幼小的心灵深处,始终是那样的质朴,那样的憨厚。

还清晰地记得,今年我生日那天,我没能回家。当我一个人寂寞地躺在宿舍里的时候,忽然听见有人叫我接电话。我飞奔过去,拿起话筒习惯地叫了声“妈!”可电话那边却沉默了好一会儿:“雪,我是爸爸呀!”“爸?”我很意外。“你好,你妈看你奶奶去了,今天是你生日,见你没回来,我想打个电话问问,想必学校有什么事吧?”我轻轻地说了声:“嗯。”“你自己要买蛋糕吃,我怕托人送过去会发霉的。现在天冷了,要多穿点衣服,晚上别踢被子……”爸爸在那边说了许多许多的话,我的眼泪也就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我很想告诉爸爸,我一切都好,不要牵挂,老师和同学已为我过了生日,我很开心,但最后还是只说了三个字:“我知道。”

放下电话,我才突然感觉到父亲这些年来给我的也是无限的关爱——是父亲会在我洗脸时叫我用热水,会在我吃饭时叫我多吃菜,会在问我假期还有几天后,自言自语地说:“怎么只有这么几天……”原来,亲情之浓,完全在漫不经心的举手投足之中啊!

一瞬间,我发现了:父爱如山,没有修饰,没有言语,却始终高巍巍地耸立在你的生命之源,伴随着你走过每一条坎坷而孤独的路程……

 [点评]这篇考场作文无论是从立意的角度,还是从语言的角度去考虑,都不失为一篇意境新颖、文笔佳美的优秀习作。考生能在短时间内将淡淡的父女之情浓缩笔端,于细微处表现伟大的父爱,写出了真情,写出了实感,难能可贵。 (崔益林 许喜钿 荐评)

 3、 编写提纲没有固定的格式。由于文体的不同,提纲的写法也应有所区别。如:记叙文可以按时间、空间的顺序或事件发展的过程来编写;议论文一般可以按照引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搭起架子,并体现论点、论据之间的关系;说明文则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按空间、或时间、或逻辑顺序编写。

  第三点:是一个具体的结构技巧,叫“春夏秋冬顺序法”。本讲例文《童年趣事》就采用了这个技巧,作者先概括记叙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趣事,然后详细叙述夏天的一个故事,使得文章有面有点,点面结合,有略有详,详略结合,全面而又深刻地记叙了整个童年阶段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很好地表达了中心意思。这个方法,适用于记叙在时间上跨度大、空间上范围广的事情,和我介绍的“大题小做”方法结合起来,可以使文章写得透,又写得全,再加上好的语言,文章就可能写得生动、实在。

四、  作文训练:

文题:往事如烟

提示:1、大题化小

2、确定好中心,围绕中心选材。

3、加一恰当的议论,抒情。

要求:1、写好提纲。

2、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结构安排较好的文章举例

不寻常的笑

 时值初夏,天气很好,我和外婆站在村口的马路上不时地踮着脚向远处望。

  ——我们是在等在外地工作的三外公。以前,我只是听外婆常说起他,却从未见过他,可我却知道关于他的“三笑”的故事……

  那是二十年前的事了。三外公穿着一件笔挺的中山装和一条的确凉裤回来探亲。那时正值快入冬了,外婆从山里捡回许多柴,堆放在门口,他一不小心,将裤子划了一条长长的口子。外婆十分过意不去,而他却满脸堆着笑容,说:“没关系,这样更凉快!”

  到晚饭的时候,外婆端出一碗饺子来招待客人,可我的两个舅舅却因见三外公碗里有那么多饺子,而向他发起了“进攻”。外婆想拦住,可已经来不及了,最后,他吃了最后仅剩的一个饺子,可他仍是笑道:“我已经饱了!”但那笑却是那么勉强、尴尬了。

  夜晚的时候,三外公被安顿在一个小茅屋的木床上睡觉,原本那小茅屋就已经该修葺一下了,不下雨还好,一下雨就变糟了。可那晚却又偏偏下起雨来,而又经这风一刮,屋子的一面土墙倒下了,三外公被压住了。当外婆把他使劲拉出来时,他已成了个“泥人”,但他仍是强装出一副笑容,只是我听外婆说:“他那笑比哭还难看。”……

  “嘀……”汽车的鸣笛声又把我带到了现实,一个穿着西装的老人从小车上下来了,他便是三外公。他向外婆问长问短的,不知不觉已来到了家门口。扫得干干净净的晒谷坪,镶着瓷板砖的楼房,三外公见了高兴地说:“这回我可不用再担心裤子被划破了!”随即便是自嘲地一笑。

  午饭的餐桌上摆满了鸡、鸭、鱼、肉,三外公赶紧拿起筷子边夹菜边说:“这回我可要多吃点了,免得被人抢。”你瞧,他的眼睛都眯成了一道缝。

  “大嫂!这回该不会又让我被泥土埋上吧!”外婆说得脸都红了。

  “好!好”三外公哈哈大笑起来,一家人也开心地笑了起来。

  ——二十年前的三笑。

  ——二十年后的三笑。

  三外公的前后三笑不正是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的充分体现吗?

简评:

  该文的作者从平常的生活中发掘出新的以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小事,娓娓道来,充满了生活情趣。全文结构完整,前后呼应,体现了小作者较强的驾驭语言的能

 种紫苏教我学做人

还是在小学的时候,我种过一株紫苏。

   那时我们家住一楼,有一个不小的院子。夏初的一天我出去玩,看到草地里很耀眼地长着一棵幼小的紫苏;就顺手将它拨起来拿回家种上了。

   这是一棵相当漂亮的紫苏,它的叶片非常对称,大小也几乎相等,淡紫的叶片中微泛着嫩绿,茎又是那么的笔直。凑近一点,就能闻到那种特别的香味。

   刚种下的那两天,它是蔫蔫的。等它刚有了点精神,却又赶上台风暴雨。透出窗户看它在风雨中东倒西歪的样子,和那被水浸泡着的根部,我想,它是不可能成活了。但它不过是棵紫苏,我便也没放在心上。

   谁知三、四天过后,这棵紫苏却奇迹般的抖擞起来,歪在一边的茎也开始向上长,茎的顶端还萌出了新的小叶。看到这情景,我对紫苏突然同情起来。种紫苏教会我第一个做人的道理:人,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都不能惧怕外界的压力。只有自强不息,勇敢接受困难挑战,才能排除阻挠自己的一切障碍。

   大雨过后又开始接连的日晒,我记性差,根本没给紫苏浇过水。偶尔一天我到院子里一看,吓了一跳——紫苏在干的裂缝的地上蓬勃的立着,高了一大截。在烈日下,紫苏的每一片叶子都像涂了油似的反着光。此时此刻,我对紫苏突然敬佩起来。种紫苏教会我第二个做人的道理:人,一定要坚韧不拨,顽强不屈,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磨难,要是能挺过去,就胜利了。

   我仍然没有照料紫苏,但它却像示威似的一天比一天高,茎也一天比一天粗。夏末,紫苏开花了,它的花成串成串,每一朵不过米粒大小,是极淡的紫色,虽然不甚好看,但我却很喜欢。紫苏,从一棵十厘米不到的小苗,长成了一米多高的一大蓬。种紫苏教会我第三个做人的道理:人,即使怎样平凡,怎样不被重视,但决不可灰心丧气。只要你踏踏实实,充满信心,就总有一天会大有作为。

   过了不久,紫苏的花谢后结了籽,风一吹过就能听见窸窸窣窣花籽落在叶上的声音。紫苏大部分叶子都枯黄了,那平日泛着紫铜色亮光的茎,也渐渐失去了昔日的光彩。中秋节到了,妈妈揪下紫苏仅剩的几片未枯的叶子去炒田螺后,紫苏就显得更老了。默默望着光秃秃的紫苏,我对它突然尊敬起来。种紫苏就显得更老了。默默望着光秃秃的紫苏,我对它突然尊敬起来。种紫苏教会我最后一个做人的道理:奉献自己,不求回报。

   紫苏在冬天来临之际被父亲折断丢弃了,然而种紫苏教我的四个做人的道理,我将永远记在心里。

    [评 语]

   本文曾获1996年广东省快速作文比赛初中组第一名。

   文章内容十分简单,但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文章以一棵紫苏在风吹雨打中,受尽冷落中示威似的,顽强地长大、开花、结籽,然后默默奉献出最后几片叶子衰老起来的一生,教会了我一个又一个的做人道理。文章叙议结合,以环境烘托作者内心活动,得体自然。

详写和略写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详写和略写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知识准备

   在考虑“写什么、不写什么”,“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同时,还要考虑详写和略写,也就是“多写什么、少写什么”的问题。应当多说的,就大笔铺陈,用墨如泼;应当少说的,就一笔带过,惜墨如金。这样才能使文章疏密相间,恰到好处。
    文章写得有疏有密,疏密相间,不仅能使主题突出,中心分明,而且还能使文章虚实相生,浓淡相宜,波澜起伏,错落有致,达到匀称和谐的境界。
    那么,详略安排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呢?
    一、文章的题目:题目确定了写作的重点,重点就正是要详写的地方。比如“课余生活的乐趣”,重点就是写课余生活,课堂上的事情就不能详写,否则就偏离了题目的要求。
    二、文章的中心:围绕文章的中心选择了材料,还要围绕文章的中心区分这些材料的主次。最能表现文章中心意思的材料,就是主要的材料,要详写;同表现文章的中心意思有一般关系的材料,就是次要的材料,要略写。比如《枣核》一文的中心是表达海外华人的思乡之情,作者同窗住宅中的种种景物,最能表现文章的中心意思,就详写;而作者从动身访美到与同窗见面,同表现文章的中心意思有一般关系,就略写。如果把这个安排颠倒了,就要喧宾夺主,不能很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
    要注意,主要的不等于惟一的、次要的不等于可有可无的、略写不等于不写。如果把应当略写的材料舍弃不写,就可能使情节不完整,或者使文章显得单调。俗话说:红花还要绿叶扶,详写好比红花,略写好比绿叶。
    三、文章的内容:以写群体为主要内容的作文,比如“我们的班级”、“我的好朋友”,不可能把群体中的每一个人都写出来,也不能只写群体中的一两个人。常用的方法,就是详写一两个、两三个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再用“点名法”略写一二(如:“在我们班,象×××这样的同学还有很多……”),使点面结合,相得益彰。如果只有详写没有略写,就缺少了群体的普遍性;如果只有略写没有详写,又缺少了群体的典型性。
    四、文章的体裁:为了把记叙文写得更好,常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但是,必须“叙”详而“议”略,处理得当,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通篇详写捕蛇者的悲惨控诉,篇末用凝练的语言加以议论,就鲜明地表现了控诉“苛政猛于虎”的主题。

记一次乒乓球赛

     我和姐姐在一个学校读书,课余常在一起打乒乓球,是一对有名的小球迷。上星期体育老师宣布:国庆节前要举行一次全校乒乓球赛,我和姐姐都报了名。
    日子过得真快,乒乓球赛开始了。在预赛中,我和姐姐都战胜了对方。最后决赛的一场,恰恰是我和姐姐争夺冠军。
    决赛那天,礼堂正中放着一张绿色的球台,周围坐满了人。窗户外边也挤满了小脑袋,大家都在不住的议论。有的说:“姐姐的把握大一些。”有的说:“不一定,妹妹打的才棒呢。”体育老师在场内忙碌着,来参观的老师也帮着维持秩序。我看到这么多双眼睛望着我,不由得紧张起来,心突突地跳得厉害。
    体育老师叫我们进场,全场立即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更加发慌了。试球的时候,我只看见白色的小球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只知道网子那边是姐姐,至于她是不是也和我一样紧张,我都没有注意。才试了几个球,我的手心里全是汗水。
    决赛正式开始了。前两局我和姐姐各胜一局。第三局先由我发球。我发一个正手球,发一个反手球,接着连发两个长球,又发一个短球,总之不叫姐姐摸着我的规律。碰上姐姐打了稍高的球,我就用力扣杀。姐姐也毫不示弱,连连攻我的反手,还打出旋转球来使我接不准。两个人不分上下,比分紧紧咬住,5平,6平,7平……还好,是我领先了一分,交换了场地。老师和同学为我们鼓掌,有的还喊:“小球迷,加油啊!”
    最后的战斗更加激烈了。我每一板都打得很小心,也不放弃攻球的机会。有时姐姐打过来的球又快又硬,我都把它挡回去了。当我以20比19领先一个球的时候,姐姐大概是急着要追成20平,猛然抽了一板。我正担心对付不了,球却弹着网子,出界了。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我们的决赛结束了。

 [评析]

    本文记叙了一次乒乓球比赛的过程,时间跨度较大,内容较多,但由于作者善于剪裁、布局,该密时细笔描绘,该疏时粗线勾勒,文章写得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精彩纷呈,扣人心弦。一是略写预赛、详写决赛;二是写决赛也不一一铺陈,局局铺叙,前两局粗做介绍,第三局细密描述;三是,第三局也不每球必写,前20个球是概写,最后一个球是细描。如果本文不是如此处理疏密详略,而是平均使用笔墨,预赛、决赛、每一局、每一球都写道,那就势必长而单调,多而无味,不成其文,更不用说高潮迭起,扣人心弦了。

    一、阅读《记一次乒乓球赛》。1、本文选择了那些材料?在文中标上材料的序号。
                               2、按详略程度写出以上材料的顺序(只写序号)。
    二、从前几讲的“写作训练”里,任选一个题目作文。要求所选的材料有详有略,事先写出提纲来。

记叙的要素

一、知识准备

一篇记叙文,无论写人、记事、状物、绘景,都离不开一定的时间场所,必定有事情的前因后果,这样,就有了“记叙文六要素”的说法。这六要素便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交代得清楚明白,文章才能完整、具体。

   初中《语文》第一册《一面》一文,记叙了作者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同鲁迅先生的一次会面,表现了鲁迅对进步青年的关怀爱护。文章的六要素是:

    时间:一九三二年秋天的一天中午。

    地点:内山书店。

    人物:“我”—上海英商汽车公司的售票员。

    起因:等着接班,到书店躲雨。

    经过:与鲁迅先生会面、交谈及“我”买书的过程。

    结果:接受了鲁迅先生的赠书,永远牢记鲁迅的精神。

    此文六要素交代得明明白白,不仅使文章条理清楚、结构完整,而且使读者对故事发生的时代、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过程和结果一目了然,更能够准确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六个要素当中,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与结果应交代得简洁明确,而对事情经过的叙述,则应尽可能细致具体、生动。《一面》中,出于作者不同的心情和观察条件,三次写到鲁迅先生的外貌,这三次描写各有不同,又特点突出,刻画了鲁迅先生的形象与性格。文中写“我”想买书又钱不够时,写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和心情,极为细腻生动地刻画出“我”的急切、窘迫、羞愧、感激等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

    以上我们谈到了写记叙文时交代六要素的必要性,那么,是不是任何一篇文章都要对六要素逐一交代呢?这要视文章的具体情况而定。初中第二册《我的老师》一文,记叙了作者记忆中女教师蔡芸芝的平凡琐事,栩栩如生地塑造了一位温柔、热情、公正、慈爱的年青女教师形象。文中没有记述某一完整事件,而是通过多件小事或事情的片断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一类文章就不必对每件小事都交代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等,免得使文章内容繁琐、芜杂。

不寻常的考试(见前言)

[评析]    此文中故事的结局是作者在舞蹈学校招生考试中的失败。对于这一事件的时间、地点、起因,作者都介绍得很简略,而把重点放在描述考试前一晚发生的事情的经过上:考前练功的劳累;雨中道路的泥泞;抱小孩妇女的艰难;作者的思想斗争;及至帮助那妇女时摔倒扭伤了脚。这一切如银幕上一幅幅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使我们不觉在为作者遗憾的同时,更为她在人生道路上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感到欣慰。

逝去的岁月

    现在,是生命里最盎然的季节了。天那么蓝,树那么绿,有笑在枝头的花儿和欢鸣的蝉。我沉醉于这夏日世界的同时,却也常常忆起冬天里的太阳,那种并不光灿,并不耀眼却细腻温柔的冬天里的太阳……

    那个冬天的下午,是我第一次滑冰。久居南方的我,兴致勃勃穿上了冰鞋,滑了整整一下午。与其说“滑”了一下午,还不如说“摔”了一下午。好强而固执的我,却不肯收回那句海口——“没有什么了不起,我半天就能自学成材!”我一次一次地摔,又一次一次地站起来,可还是不行。又累又着急的我,坐在冰上直想哭。忽地,边上传来一句:“你只要注意一下移动重心就好了”。我感激地望去,只见到一个潇洒的背影。我忽地又有了劲儿,站起来接着滑……进步大大的!我居然能连着滑一小段了。

    冰场上的人越来越少了,可我还记着我的“誓言”,继续着我的练习。实在是太累了,我脚下一个不稳,又重重地摔倒在冰上,我咬了咬嘴唇。

    “嗨,加油干!”

    不远处传来一声童音。我寻声而望,一个小男孩坐在那边朝我挥手。“嗨,加油干!”我震动了,因为我不仅看到了那个挥手的小男孩,也看到了他身后那枚鲜红的、温柔的、放着光的太阳!这情景多象那幅画儿;远处凄迷的冷雾,被太阳光映得红彤彤的,近处是一个挥手的孩子!

    我感到了一种深深的鼓励,这缘于一个陌生人的爱和关怀啊!

    而那幅画儿又把我带回到两年前,我刚刚从上海转学到这里。陌生的一切是那么压抑,我胆怯地看着一切,不知所措。听不到熟悉的乡音,看不见熟悉的面孔,我感到世界整个变了。一天上完课,当我打算悄然离开教室时,班里一个陌生的女孩羞涩地塞给我一个纸卷,打开一看,竟是一幅画:柔和的光,柔和的色,一个小女孩挥着手,展露着天真无邪的笑脸!我忍不住要哭出来了!谢谢你,谢谢你!我陌生的朋友!你一定知道。在这寂寞的冬季,我多么希望能抬眼望见一轮柔情的太阳!

    我才知道,世上的爱心是多么的可贵。我当以我所获得的去给予别人。

    不久,我因为患耳炎,需要动个小手术而住院了。病友中,有一个比我小一岁,叫王彤的小姑娘,她又瘦又弱,后来才知道她得的是鼻癌!一个纤弱而美好的生命,怎能就这样湮没呢?我尽一切力量帮助她,跟她谈快乐美好的东西,谈生命的意义。在我出院时,我把贴在床头的那幅太阳下一个挥手女孩的画送给了她。冬天里,并不是没有希望的,你不见那太阳红得那么让人心暖,那孩子笑得那么无邪吗?!

    充满爱的生命是洒脱而坚定的,小王彤,你在亲戚、朋友和一些陌生人的爱中,生命会坚强地沐浴在那片阳光中,病魔和一切丑恶的东西,都惧怕人世间的真善美和诚挚的爱心的!

    逝去的岁月里,是一片彤红的暖色。我常常想起那幅画儿,想起我所得到的和所付出的爱和关怀。那些情景,教给我去爱人,去爱自然,去爱生活、去爱一切的一切!

    ……

    外面是一片明媚的阳光。

二、  写作训练 

(一)、比较例文1和例文2,这两篇作文在处理记叙的六要素上有什么不同?

(二)、下面两段文字,都摘自同学们的作文。找出其中的错误,并说明错误的原因。
  1、星期天的街上熙熙攘攘,路边,自行车一辆一辆地排放着。有一个大哥哥在开自己自行车的时候,碰倒了旁边的一辆车,于是,自行车便一辆接一辆的都倒下了,可是……
  ……我永远忘不了商店门前发生的这件事。
  2、五岁的时候我在幼儿园,由于胆小上课我从来不敢举手回答问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内向。
  那年,幼儿园来了一位新老师…亲爱的老师,是你打开了我心灵的大门,使我勇敢地面向人生。

几天的阴雨,终于在积云消散的同时与我们告别了。夕阳西下,留下了一片绚丽的黄昏。
    结束了一天紧张的学习生活,我拖着疲劳的身体,走上了回家的路。此刻,谁不想立即奔回家,躺在柔软的沙发上歇一歇?谁不想找一个诉苦的对象,得到一点精神上的安慰?就在我一心回家的时候,一个陌生但很亲切的声音止住了我的脚步:“同学,买份报纸吗?”“不买。”我随便地回答了一句。的确,我是不爱看报纸的,而且,面对繁重的功课,哪里会抽出时间看报纸?
    “来一份吧,关心一下灾区的情况……”她不厌其烦地说着。我不禁打量起她:一个年龄与我相仿的女孩儿,穿着朴素大方,左臂上搭着一叠报纸,右手里拿着一张让我看,眼睛里流露出企盼的目光。又是一个来“实践社会”的学生吧,我这样想着,理都没理她,仍往家走。可她却缠着我,跟着劝我买。我急了,一句生冷的话脱口而出:“我都说不买了,你还来缠什么?”话未说完,我便知过了火,刚要赔礼,没想到“对不起”三个字竟先从她口中说了出来。她咬了咬唇,不无遗憾地离来了我。
    我忍不住回头又看她。这时,几个和她一样的学生向她走来,他们在谈着什么。一个男孩子转过身,我看见他手里提着一个抗洪救灾的捐款箱,向我卖报的女孩小心翼翼地把一些钞票放了进去。
    啊!我恍然大悟,他们一定是为支援灾区义卖报纸的学生,他们手里捧着的,不是报纸,而是一颗颗火热的心哪!我急忙调转了方向,走到那个女孩儿面前:“我买张报纸,不,我买五张!
    一个惊讶的表情,接着是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颤抖的声音——“给……”。

    也许是刚才他们商量的结果吧,我刚刚买完报纸,他们就改变了卖报的方式:那个男孩把捐款箱高高地举在头上,其余几个有节奏地高声叫卖着:“晚报晚报,新出的晚报!义买义卖,抗洪救灾!……”过路的人们停下了脚步,纷纷向这里走来。“我买一张!”“我也买一张!”“来两张,不用找钱啦!”……很快,人们就把这几个孩子围了起来。
    看到这个场面,我早已忘记了回家。还在这里看什么哪,我跨步向前,向着华灯初上的大街,和他们一起,高声叫卖起来……

 开头(夕阳西下)结尾(华灯初上)美好的景物之间是一个美好的故事。

“想立即回家”与结尾“忘记了回家”形成对比,突出了故事的意义。

  “不爱看报”与后文的“买了五张”也是对比。

  “亲切的声音”、不厌其烦的态度、朴素大方的外表、“企盼的目光”,一直到“缠着我”、“劝我买”——具体生动地写出了女孩义卖报纸的形象。

 佳句:形象表现了女孩的良好素养。

 由“点”(女孩)转到面(几个学生)。同时,自然地带出了故事的思想核心——抗洪救灾。

  “我”的“恍然大悟”,暗示了支援灾区是广大中学生的普遍心情。进一步深化主题。

佳句:寥寥几笔,写活了多少情节、多少心意!

“也许”与前文“谈着什么”呼应,使记叙含蓄、完整。

生动的场面描写,把故事推向高潮,也把支援灾区的人群从学生引到其他人,主题更加深化。

 结尾好:我忘记回家,参加义卖:结构与开头照应、扣题;情节更生动;立意更鲜明、更深刻;而且有余味

三、作文参考题:

    1.回家路上

    2.我一个人在家的时候

    指要:参考下面的结构图,构思你的文章,文中要把六要素交代清楚。

开    头

中    间

结    尾

 时间、地点、人物
 事情的起因
 [简洁、清楚]

 事情的经过
 [具体、细致、生动]

 事情的结果
 [简洁、明确]

作文讲座                        [ 写人的作文应注意什么 ]

写人是作文的基本命题。写人,可以侧重写人物的外部表现,即写他在做些什么,或者有哪些动人事迹;也可侧重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写他在一件事面前,在与别人交往中,或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的内心变化,和随之产生的喜、怒、哀、乐之情;也可以交错地写人的外部表现和心理活动。
  写人的文章应注意以下几点:
  、交代清楚他是什么人,如他的年龄、性别、外貌、职业、性情,及与自己的关系。

 例文1、 我最敬佩的人是我小学时的袁海老师.
   袁老师二十多岁(年龄)一张娃娃脸(外貌),教龄短得吓人,却教起毕业班,而且有一些学生进了“大桥”、“二中”等重点中学。 这位老师十分有个性(性格)。因为他个子矮,同学们都叫他“矮冬瓜”、“武大郎”(外貌)。他呢,对这些绰号来者不拒,拒者不束。有时这位老师甚至和同学称兄道弟,有时还向同学借游戏卡。(和自己的关系)

例文2、我的爷爷,是一个脾气有点儿倔的人(性格),在家里经常与奶奶发生“冲突”。他说过,他会的字都是他自己小时侯自学的,真了不起,学了不少的字。因此,他比较喜欢看新闻,并经常与我一起评论评论世界上的新闻。但是,他最擅长的是下象棋。他在我们小区的小公园里是下得最棒的,谁也下不过他。不过,这也有点儿夸张,偶尔输一两盘也是免不了的。(爱好) 
 、要写出人物的特点。就是要写出这个人与其他人不同的地方。只有把特点写出来了,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也才能与众不同,有了新意。

例文3、我们的初一(1)班

走进初一(1)班的教室,气氛与别的班是截然不同的。你会觉得你喜欢这个大家庭了。每个同学也如此,我们每天生活在这个教室里那种感情是别人所不能体会到的。
     这里充满了学习的空气,思考的味道,但有时也会嗅到饭菜的味道。
    我们几个同学:赵亮、关超、韩婧、张春晓几乎每天都要留在教室里吃饭,当然还有我。一到中午,这里没有了上课的严肃气氛,俨然成了同学们肆无忌惮的游戏场所。但令人道胃口的是,赵亮是个“天才”,居然在吃饭时提到屎这一类令人作呕的词,而他还自以为聪明的大口吃饭,待他吃完自己那份,仿佛还不解恨,反而“乞讨”说:“给我一点儿饭,可怜可怜我这个可怜的穷孩子吧。”如果你给夹菜,他会以手相接,吃完后把手往衣服上一抹,扬长而去。我们两只眼瞪两只眼,惊奇的说不出话来。
     如果说吃饭是第一个打扰者来,那么此人一定是大胖子胡泰宁,老穿着他那件黑衣服,他是在欣欣托管所吃饭,天知到他怎么吃的这么快,这里刚扒下三口饭菜,他已经吃完了。我们经常取笑问:“少管所里做了什么菜给劳改犯吃呀,你怎么吃的这么快?”他一声也不回话。
     有一次,“不常客”严龙也留在次享受美餐,他吃饭是不老实。只见他筷子一挥,“飞”上讲台,拿起黑板擦,把同学抄的练习题中的一句“壮士十年归”的“归”字擦掉,改为了“龟”。我哈哈大笑。胡泰宁说:“这又有什么?”于是黑板上出现了这样一行字:“撞死千年龟”。
      说到学校,说到班级,除了学生,还不能缺少老师。政治、数学、劳技、地理、书法、体育、生物这些合计共有十三门,任课老师只有十二位。为何?政治和书法为同一老师。老师是对师长的尊称。可年老的老师该怎样称呼呢?姑且称其为“老老师”。这位老老师是个老爷子,很老,但格外精神,同学们都很喜欢他,于是昵称他为“老爷子”。老爷子上书法不讲别的,只讲故事,在故事里炫耀自己的渊博。这些故事大多不是真的,都是一个字“吹”。他对我们讲,胡建学曾为五马市场提名,恰好他经过这里,见“马”字写歪了。于是他对胡建学说:“你写歪了‘马’字,你骑的马歪了,你也的栽下来。”结果,没多长时间,胡建学就栽了。
    你不说我不说,谁都不相信,初以上学期过了一半,就换了他当我们的政治老师,不会怎么怎么样,上课他还是讲谁也不会相信却都爱听的故事。
     哎,我们的“老爷子”。
     我爱我们与众不同的家

、要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表现人物,决不能象老师给你写品德评语那样来写人。所选的事件要能充分表现这人性格和品质。当你把事情写好了,人物也就写好了。

例文4、秦伯伯也非常乐于帮助人。有一次,我中午放学回家吃饭,到了家门口才发现自己忘记带钥匙了,此时我的肚子已饿得咕咕叫,我呆站在家门口不知任何是好。这时,秦伯伯正在打扫卫生,见我呆站在那不进家,就问:“小鬼,干啥不进家?”我此时真是哑巴吃黄连----有口难言,可又不能不回答,于是我哭丧着脸,用几乎听不到的声音说:“我没带钥匙,”秦伯伯笑了,他拍拍我的头说:“走,我带你去吃饭,”我的脸一阵红一阵白,很不意思地说:“算了吧,饿一顿也不要紧”秦伯伯很严肃地说:“那怎么能行,不吃饭会把身体搞坏的,你不用跟我讲客气,”说完拉起我的手就走,俗话讲“尊敬不如从命”,于是我就跟着秦伯伯下楼吃饭。我们来到一家环境和卫生都很好的快餐店,秦伯伯为我买了一份“滑蛋饭”,并坐在我的对面,看着狼吞虎咽地把它吃完。
    在回家的路上,秦伯伯说:“人是铁,饭是钢,你又不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一天几两米,省着吃;现在,学习那么紧,饿着肚子可不行。”听了着番话,我激动极了,默默地点点头……
    
、要抓住人物细微的动作及其心理变化,给予具体,生动的描写。即抓住细节刻画人物,使原来比较平板、模糊的形象变得栩栩如生,有血有肉。

例文五:       试卷又发下来了。有的试卷的上面写着鲜红的“100”,得着这样卷子的人自然很高兴,其中有的人不免洋洋自得,腿不停地上下摆动,有一种飘飘然的感觉。有的人把头埋在桌子上,不用问就知:一定没考好,他头下压着的试卷上露出了好几个红红的大叉,其醒目程度不亚于别人的“100”。有的则拿着得分不高不低的卷子叽叽喳喳地谈着:“其实这道题我会做,就是马虎了。”“本来我都做对了,又改错了。”……
    话音最大的是我的同桌。他一手拍着试卷,一手拍着大腿,不住地嚷嚷着:“只差一分,只差一分!为什么只差一分呢?”他的试卷上红蓝黑色俱全:黑色的试题、蓝色的回答、红色的勾勾叉叉,这些和别人的差不多。但是,在他的试卷的右上角,赫然写着的是一个红色的“59”,好象比别人试卷上的分数都要大、都要醒目。他的话音吸引了不少同学前来围观,一时间教室里沸沸扬扬。

例文六  ……妈妈终于火了,抬手给了我一巴掌,我捂着火辣辣的脸,一转身跑了出去。
    天又黑又冷,我裹紧大衣,漫无目的地在大街上走着。我一边走一边和自己赌气:“我决不回去!决不!”就这样,路越走越长,天越走越黑。哎,去哪儿呢?,反正连家都不要了,去哪儿都无所谓。我的脚步渐渐慢下来,最后,索性找个地方坐下。以后怎么办?我摸遍全身,只找到一角钱,哼哼,乞丐都比我富有,我自潮。抬头一看,月亮已经升得很高了,怕是半夜了吧,我有些胆突突地,万一碰上坏人怎么办?想到这里,我随手捡起一块石头抱着。“咕噜噜——”是肚子在抗议了,可我实在无力填饱它,无奈,只得站起身,继续走下去。
    起风了,我不住地哆嗦,真该死,晚上怎么这么冷呀,我赶紧跑起来,希望能增加热量,结果没跑几步,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了。风越刮越大,我忙找了个旮旯躲进去,把头缩进大衣里,不知是饿的还是累的,我竟蹲着睡着了。不一会儿,被恶梦惊醒,便再也不想睡了。衣服外面寒风刺骨,肚皮里面饥肠辘辘,此刻我多么希望能有人来关心我呀!可是,街上连个人影也看不到。我总算是体会到了当个流浪着的滋味,不过,我跟他们不一样,他们是无家可归,我是有家不回。哎,何必和妈妈顶嘴呢,她说她的,我听着就是了,其实,我也知道她说的对,就是烦她太唠叨了,我真是太任性了。也不知道现在爸妈在干什么?是满市找我,还是等我回去?说不定,妈妈把喷香的饭菜都做好了。还有,我出来这么长时间,小鸟有人喂吗?今晚还有好节目呢,况且我的作业还没写呢,明天可怎么上学呀!我受不了了,回家,回家!我站起身,拼命地往家跑。
    跑着跑着,我看到站在十字路口的一个人影,没错,是妈妈!她站在寒风里,两手搭在嘴边,一声一声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嗓子都喊哑了。我鼻子一酸,心里热辣辣的,“妈妈——”我大声答应着,直向妈妈奔去……
    这是我第一次离家出走,可也是最后一次了。妈妈,您能原谅我吗?

 [评析]  这篇作文,选材新颖,详略安排得当,主要情节记叙细致入微,在记叙中,恰当地插入了心理描写、行为描写,从“我决不回去”到“拼命地往家跑”,再到“直向妈妈奔去”,生动地表现了一个十几岁的女孩离家出走的情景和心理变化过程,从离家出走这一反面事例,体现了作者对母爱的感受,本文的立意也是深刻的。文章采用顺叙写法,比较适合读者更关心后果的这一类事件,假如把后果(回家)先写出来,就减少了读者往下读的兴趣。

例文六       那是我即将上小学的时候。一天早晨,妈妈要教我骑车。骑车——我太高兴了!我曾多次在电视中看见自行车运动员在大路上奔驰,旁边无数的观众在呐喊助威。于是,我很爽快地跟着妈妈来到了一块空地上,和妈妈学骑车。
    开始时,妈妈扶着车把,让我慢慢地往前蹬。过了一会儿,妈妈看我开始入门,她就让我自己扶车把,她改在后面推。渐渐地,我开始掌握要领,骑的速度也渐渐加快了,妈妈跟着我小跑着。后来,妈妈对我说:“不用我推了,你自己试试吧!”我能行吗?望着妈妈头上的汗水和充满鼓励的目光,我点了点头。开始一段很顺利,但是,骑着骑着,我回头看见妈妈离我已经有十几米远了,我一下子又害怕起来,车把也不听使唤乱摆起来——我摔倒了,车就压在我身上,我很疼。小时候,我和妈妈上街也摔倒过,妈妈都是急忙把我扶起来,还问我摔疼没有,今天我摔得这样疼,妈妈一定会来帮我的。于是我没喊也没叫,静静地躺在那,等着妈妈来扶我。可谁知,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了,妈妈竟然无动于衷。妈妈是不是没看见我摔倒呀,我偷偷地抬起头看了看,妈妈正望着我呢。妈妈怎么不管我了呢,她不是个坏妈妈呀(心理)。我又使劲把头抬得高一些,妈妈仍然没有动,但是,我看得很清楚:妈妈好象在用眼睛和我说话,她的目光里再没有“你摔疼了吗”的话,有的只是期待和鼓励。我明白了,她是希望我能自己站起来。我已经是大孩子了,妈妈不会再来扶我了,靠的只能是自己。我使劲推开车,自己站了起来。这时,妈妈走了过来,她蹲下来摸着我的脸,我的手,脸上带着阳光般的微笑,眼中闪出了激动的泪花。不知怎地,此刻我反倒觉得自己是个大人,我笑着对着妈妈说:“妈妈,我摔的一点也不疼!”
    我又自己骑上了车。 也就在那时,我懂得了一个人生的道理:跌倒了,爬起来。              

、在进行人物语言描写时,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因为不同的年龄、职业、性格等的人物,他们所讲的话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所讲的话也是不同的。

例文八、一个人每天不知要和别人说多少话,我们把说的话经过加工后写到文章里,这就是对话描写。请看例文《小金鱼》中的一段:

  有一天,妈妈不在家,莉莉的小伙伴强强到她家来玩,看见鱼缸里的小金鱼说:“我们来换一下。你把小金鱼给我,我把哨子给你。”

  “我要哨子有什么用?”莉莉说,“我看鱼比哨子好。”

  “鱼有什么好?哨子会叫,可是鱼呢,难道鱼也会叫?”

  “鱼为什么要叫?”莉莉说,“鱼不会叫,但它会游泳,难道哨子也会游泳?”

  “是真的?”强强笑着说,“有谁见过哨子游泳?不过,鱼会被猫吃掉。那时候,你哨子没有了,鱼也没有了。哨子可不会被猫吃掉,它是铁做的。”

  这段对话,惟妙惟肖地写出了莉莉舍不得把小金鱼换给强强的心情,也写出了强强调皮巧妙地说服莉莉把鱼换给他的情景。“难道鱼也会叫?”“有谁见过哨子游泳?”这些语言都很符合儿童年龄特征,只有孩子才会说出这样的话,大人们是绝不会这样说的。

可是,我们有些同学作文时,不懂得如何恰如其分地进行对话描写,往往只凭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来代替人物的语言。如让目不识丁的老奶奶说出满口的新名词,让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讲出长篇的大道理,使人不相信。 可见,对话描写要准确地表现人物的身份、年龄、思想作风和性格特点,让什么人说什么话

 六、要紧紧扣住人物的特点和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来写人,不要想到什么就写什么,马虎拼凑,拉拉杂杂,更不能重复罗嗦,画蛇添足,使人看了不知在说什么。

课堂思考1、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恰当地选择下面十个材料。选中的材料,在括号里注上“详” 或“略”字样,不选的材料,在括号里画上×,并口头说明所以这样取舍的原因。

中心思想:通过王可学习英语的几件事,表现他谦虚好学的精神。

① 早晨,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校园美丽而幽静。(    )

② 王可背着书包上学校,进了教室后,他立刻洒水扫地,累得满头大汗。(    )

③ 早自习时,王可向学习委员吴健请教几个英语单词的读音,他学得非常认真。(    )

④ 同桌陈正嘲笑王可英语发音不准,干学不会,拙嘴笨腮。(    )

⑤ 王可放学回家,一路上请同学帮助他矫正英语发音的错误,甚至还向英语成绩比他差的同学求教。(    )

⑥ 马路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陈正骑着自行车从大家身旁掠过,并和大家开玩笑,说他要飞到家,好去看电影。(    )

⑦ 上英语课,老师让陈正读课文,陈正读不上来,受到老师的批评。课后,王可热情地帮助陈正读英语课文。(    )

⑧ 陈正不认真学习,认为学习太枯燥,王可找他谈话,耐心地说服他,帮助他。(    )

⑨ 期末考试,王可英语的笔试成绩居全班第一,口试成绩也很优异,可是他还是请求一位口语比他好的同学帮助他继续练习口语。(    )

⑩ 一天,王可的嗓子疼痛,全身发烧,只好在家休息。他躺在床上预习英语遇到困难,正好吴健来看望他,他立刻向吴健请教,请吴健的帮助下,他还纠正了两处翻译错误,心里很愉快。吴健走后,他又读了一会儿,方才罢休。(    )

课堂思考2、下面一篇作文的主要毛病是主次错位,此外还有编造漏洞、用词不当等毛病。请你首先把毛病找出来,然后把它改写成一篇详略得当的文章(不得改变原文的标题、中心意思和主要情节)              暴雨中的身影

七月的一天下午,天空还是那样瓦蓝,太阳像一盆火,靠得大地直冒烟。忽然,天色暗了下来,树枝儿停止了摆动,天气变得格外闷热,使人喘不过起来。一会儿,又刮起了狂风,把地上的灰尘刮得到处乱飞,大树在风中猛烈的摇晃。

抬头看天空,只见浓浓的乌云像排山倒海的浪涛,汹涌着。忽然空中划过一道刺眼的闪电,给万物罩上一层银光,紧连着“轰隆”一个惊雷。霎时,暴雨像天河决了口一样铺天盖地倾泻。

我与云霞一起打着小花伞回家。我还要冒雨去接爷爷。路上的行人渐渐稀少了,只有水雾笼罩在空间。忽然,我看见一个身影在暴雨中蹒跚的摇晃着。近了,原来是一个老人,那无情的冷水从老人的身上淌了下来。突然又有一个瘦小的身影从雨中钻了出来,是云霞。他看见了老人,把手中的伞遮向他。两人共一把伞走到我跟前,又向前走去。

雨还在下着,雷声还在响着,我望着两人的身影却愣着,那个老人,就是我的爷爷!

七、文章要不落俗套,要想的透、想的深、 想得新,

一些同学的作文犯有中心不明确、重点不突出的毛病。中心不明确、重点不突出,就是“不透”,看这样的作文,好比雾里看花,云山雾罩,叫人看不透,不知道你到底要写什么。有的同学的作文中心意思很明确,比如“做人要刚强”,可是事情没想透,“例子”说得不清楚、不实在;有的同学的作文事情写得很具体,但是中心意思不明朗——这都是“不透”。至于事情说得乱七八糟、意思稀里糊涂,那就更是“不透”了

  题目想好之后,就该想“写什么”了,也就是构思文章的内容。

    下面是一篇语言功底很好、构思很有创见的好作文,老师给它评了85分,你来想一想:这篇作文为什么没有得到90分以上的更高的分数呢?

    哭,是人感情的一种表现,是因痛苦或感情激动而流泪。这是人的正常现象。有什么事压郁在心里就该哭出来,这样不但心里痛快,而且对身体也好。

    人和人哭时的样子大不相同。孩子哭是“嚎啕大哭”;大家闺秀该是“幽咽”;而大男子的泪是眼里挣出来的;还有些人“哭跟笑似的”。这些人万万做不得“孝子”,不然别人起了误会可就麻烦了。

    由于我不太好意思细致观察别人哭,所以在这只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表妹哭的前后。

    表妹是个哭泣包,所以她哭的机会多。耳濡目染,渐渐我便摸清了她哭的风格和前奏,举个例子吧,这事儿已经过去五六年了,不过至今我还记忆犹新。那是在奶奶家,大人都出去了,就剩我和她在家,她想得到家长的夸奖。所以,她把屋子收拾得很利索。待大人们一到家,表妹美滋滋地坐在屋里等着看他们惊喜的表情。而我,则一个箭步冲上去,放机关枪般的向大人们说我在家多么卖力地收拾屋子,把表妹听呆了,她赶忙上去分辨但事已经迟了。大人们已将赞许的目光投在我身上,当我回头去得意的看妹妹时,骤然发现她的脸色变了,嘴噘的比那拱桥还高。我暗叫不妙想去哄她可是来不及了。她干咳两声,带着哭腔大叫:“爸爸——”接着大哭起来。哭喊之余,还用两只喷着火的眼睛瞪着我。大人们倾刻全明白了,开始围攻我。在我抱头挨训的同时,我听到了妹妹得意的笑声。

    题目规定越少的作文,越不容易写透,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常常采取“大题化小”的方法,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1:《小学生活的回忆》,虽然规定了时间范围,但是跨度大,容纳的事情多,不容易写透,一位同学在写这篇作文时,做了这样的处理,他在开头写道:

    小学生活丰富多彩,塞满了记忆的长河,但最使我难忘的,是我第一次戴上红领巾的那件事情……

    这位同学巧妙地把大题化小,把《小学生活的回忆》转化成了《我第一次戴红领巾的故事》,就好写多了,而且还不跑题。如果在文章中围绕一个中心,再略写一两件与第一次戴红领巾类似的事情,这篇作文就可能写得成功。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有些大题可以化小,这样就避免了自己累得够呛,写起来罗里罗唆、中心不明确、重点不突出的毛病。

    反过来,有些小题(如《一次纠纷》、《黑板报前》等),在构思时,要力求以小见大,让小事折射出深刻的立意来。想得不深,也写不出优秀的作文来。要想作文写得深刻,就要像第四讲讲的那样,拿到题目后,好好思考“引申”和“关联”,千万不要浅尝辄止,动笔就写。当然,这根本上取决于你平日读“有字书”和“无字书”深不深了。

    例3:《我的好朋友》这个作文,同学们从小学到初中已经写过好多次了,如果再写,很容易写得老生常谈、人云亦云,跳不出写同学这个圈子,连自己也不愿意多看几眼。可是有的同学仍然把它写得很生动、很实在。他们放开思路,避开了大家常写的内容。比如:从“人”到“物”,写书是自己的好朋友、自行车是自己的好朋友、小台灯是自己的好朋友……;为了反映中学生活的枯燥、紧张,写家里的一个小动物是自己的好朋友,伴着自己去做那些永远做不完的习题;写“人”,把年龄范围放宽,写一个忘年交的老爷爷、写一个小弟弟;还有把爸爸写成自己的好朋友,去反映新时代的父子关系。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在思考写什么的时候,在“透”和“深”的基础上,要力争“新颖”二字,新颖才有创见、才体现出认真构思来,写出的作文才不落俗套、生动感人。

    自命题作文的题目要新颖。同样是写爸爸,题为“我的爸爸”就不新颖,而“我的新朋友”就新颖独特;“雷锋精神鼓舞着我”不如“心中的灯”……

    立意要新颖。有一个寓言,说的是猪八戒照镜子,当猪八戒从镜子里看到自己丑陋的面貌后,很生气,他把镜子砸成了碎片,可是每一个镜子碎片所照出来的猪八戒仍然是那样的丑陋。写这个寓言的读后感,从猪八戒这个角度去构思,立意为“正确对待自己”等等就不够新颖;而从镜子的角度去构思,歌颂那些坚持原则、坚持真理,不怕牺牲自己的人,立意就比较新颖。作文的内容要有创见,“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

[作文练习]

爸爸和妈妈是和你朝夕相处的世界上最亲的人,写爸爸、写妈妈,是中小学生作文永不枯竭的主题。但是,不少同学写出来的爸爸和妈妈却是千人一面,立意不新颖、内容不感人。请你来写一写你的爸爸妈妈。题目自拟。

例文1、                         我的父亲

父亲是一本很厚的书,小时候我就很佩服我的父亲,但不懂其中的含义;随岁月的推移和一些事情的发生.我渐渐地了解了我的父亲,他像水一样,遇到障碍则气势更大,是一种遇到挫折则更加坚强的人.

小时候,由于家里只是靠农作为生,一家人除父亲会做家具外,都以农本,加上我们姐弟俩又上学,家里窘迫了.每次到学校交学费时,父母双眉都邹很紧紧的,但是他们并没有因为穷

而终止我们的学业.这也许是”再苦不能苦孩,再穷也不能穷教肓”的口号发挥和功效吧.

记得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眼看就要开学了,父亲因失业留在家中种田.可上天偏偏又使我家荒年.这时父亲沉住了,把烟头丢掉,决心把他心爱的工具卖掉供我们上学.自从那件事以后,我开始了解我的父亲.穷人在没有病的年月还能过得去.如果一旦生病,谁都可以想象,那将意味着什么.在我上初二的时候家母不幸得了甲亢病,身体越来越差,但因为家中无钱,三餐不饱,就更不要提看病了,唯有相信那些神婆巫术所谓的神丹妙药.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三个月,母亲让人看到就心酸,瘦得皮包骨一样.一阵微风便可以把我心爱的母亲吹跨.父亲看到心急得要命.这如十万火急.父亲决心带着母亲四处求医.历经千山万水,终于找到可以救母亲的医生.那医生说再慢一点,你夫人可能就没救了.由于母亲的病严重,据医生计算,要治好母亲的病要过万.天啊!一下子让父亲去那里找这么多钱啊!这个数字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 天文数字.好在吉人自有天相,父亲东借200元,西借100元,总算筹齐了药费.母亲的病日益好转了.但那天文数字又怎么样还清呢?姐姐看到这种情景就对父亲说:”我不想读书了,出外打工还债.”父亲大吼;’’没出息,这点小事就不读书!只要我还没死,我总会还清.”看着将近半百的父亲,我难过得哭了.

皇天不负有心人,两年后,父亲在一间厂里当上了厂长,通过父亲的努力,终于还清了债务.父亲,你真的真的好伟大.能做你的儿子也是我唯一的骄傲!

例文2、                       我的妈妈 

我的妈妈四十出头,但头发已经开始花白,脸也爬上了皱纹。这每一条皱纹,每一根白发,都是她为我们,为家庭费尽心血的见证啊!妈妈个头不高,双眼皮,大眼睛,大鼻子,短头发,脸上总挂着慈祥的微笑。她一天到晚只有一个字可形容——忙。

夏天上学时,我有带水的习惯。这自然就苦了妈妈。下午上课我要带水,中午回家就轻松地、平常地对妈妈说一句“下午我带水”。午觉醒来,桌子上便有一瓶有些热的茶,毫不夸张地说,这比现在时尚的网上购物还方便。今天中午忽然想起一件事,就起来了。我带着朦胧的睡意,拉开门,我发现——在客厅里,妈妈正在接水。只见妈妈在地上垫了一张报纸,斜坐在报纸上,一只手拿了只茶杯,另一只手扶着饮水机,旁边还放着一只茶壶。妈妈接满一杯水后,倒在茶壶里,慢慢地等水凉下来,然后再小心翼翼地灌进水瓶里。我粗略计算了一下,妈妈为我们准备水,中午至少也要花半个小时。这时我才知道,妈妈中午从来都没有休息过。

刚上初中时,家与学校相隔得较远,我不住在学校。妈妈就更操心了,刚开学时的那一星期,妈妈天天接我。我却不懂得这深深的母爱,甚至认为妈妈跟着我走,走的太慢,另外我长大了,我已经是初中生了,怎么还老让妈妈接来接去的,让同学们知道了多不好。我跟妈妈好说歹说,不让她再接我了。妈妈刚开始还有些犹豫,在我的坚持下,妈妈答应了,但眉头皱了一下,眼中闪过了一丝犹豫,别的也没有多说,只是嘱咐我放学路上要小心一点。下午放学时,我推着车走出校门时,左右环顾,果真没有发现妈妈。这次没有尾巴了,我像一只出了笼的小鸟,一溜烟跑回了家。当我打开车库时,没有妈妈的自行车,我不太在意,以为妈妈去买东西了。可是我刚刚上楼,就听见“哐”的一声,车库门开了。我本能的转过头,只见妈妈空着手气喘吁吁的慢慢地扶着楼梯走了上来,我顿时明白了许多许多……

生活上,妈妈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学习上,亦是如此。

在小学即将毕业时,有一次数学竞赛,我只得了47分,竟然破天荒地拿了个“第一名”。我拿到卷子以后,犹如五雷轰顶,呆呆地站着,看着那刺眼的47,大脑中一片空白。我真的很伤心,考出这样的成绩,我怎么对得含心茹苦的妈妈呢?她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爱,我却只考了47分?我不知道该如何?我感到揪心的痛,眼里充满了泪水,更害怕的是,考得这么差,妈妈会怎么样对我呢?我想起我五岁的时候,有一次,为了给小朋友买生日礼物,我偷偷地从妈妈的口袋里拿了五元钱。这当然瞒不过细心的妈妈,在强大的“政治攻势”面前,我不得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妈妈愤怒地操起鸡毛掸,重重地打在了我的屁股上。我疼得哇哇大哭。这一次教训使我终生难忘。当然考得这么差,妈妈肯定饶不了我。我忐忑不安地攥着卷子回到家,站在妈妈面前,低着头,等待着“暴风雨”的来临。妈妈接过卷子,脸一下子绷紧了。过了好长时间,妈妈用颤抖的语气对我说:“一次考得不好没关系,认真找一找失败的原因。把病根找出来了,下次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正因为这一次失误,在妈妈细心地帮助下,使我放下了思想包袱,找出了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妈妈的谈话给予我极大的信心和勇气,使我能够更加努力的学习,克服困难,迎头赶上,于是我顺利地考入了郑州市外国语学校。

    这就是我的妈妈,一位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她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全部的爱,她把一生的心血都给了我们。

我爱我的妈妈。  

作文指导:1、文题要新。如:《爸爸(妈妈)、足球(书、电视、象棋)、我》、《我的大朋友》、《我那老爸┅┅》、等。

 2、选取角度要新。写到父母,有些同学只限于写自己的父母对自己是如何关心的,思维比较狭隘。可以从现代社会父子(母子)之间的新型关系来写,不是说十年父子如朋友吗?写你与你的父(母)的那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关系。也可以写你父(母)的爱好,最近不是正举行世界杯吗?你的父母可能是一个球迷,他最近怎样?还可以就你的父母所做的事,他(她)的性格进行展现,介绍、评价。不仅可以写正面的,还可以写一些反面的。等等。

3、结合今天所谈的内容,要把人物写细、写活,要抓住人物细微的动作及其心理变化,给予具体,生动的描写。即抓住细节刻画人物,使原来比较平板、模糊的形象变得栩栩如生,有血有肉。

作文要求:1、字迹工整、文面清。

          2、选材新颖、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

          3、字数600字左右。

一、  ?叙事记叙文写作指导?

一、写作指导

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简单的事,这是一项基本功。练好这个基本功,以后进行复杂的叙事,也就有了基础。德国大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了。”

●那么,怎样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呢?

1、 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


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2、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3、 记叙的条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


写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

●那么,怎样安排记叙顺序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呢?

1、运用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1] 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2、运用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3、运用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

有些同学看见别的同学写出一些好文章来,便惊叹道:“这些内容,我也熟悉的,怎么我没能把它们写出来!”这个问题值得深思,说穿了,那是因为你缺乏从小事中写出深意的能力。生活中,惊天动地的事情是少见的,一般人所经历的大多是平凡的、细小的事情。自古以来,好文章数也数不尽,大多写的也是平凡的、细小的事。《红楼梦》写的是封建社会大官僚仕宦家族中的生活琐事,这些生活琐事在那样的门第中可以说是平常又平常的了,但它反映的思想意义却是深刻的,成为举世公认的巨著。

●那么,怎样从小事中写出深意呢?

1、提高思想水平,训练一副见微知著的好眼力。

照相机能摄像,人的双眼也能摄像。然而人和照相机毕竟不同,双眼是带着感情去选镜头的。观察的人本身要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只有这样,才可能看到事情的里层,发现其中蕴含的深意。

2、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寻找出事情所蕴含的深意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凡事多加留意,尽可能深入地去想一想,不只注意到它的表象,还要去挖掘它的本质,弄清它的来龙去脉。这样,就能有敏感的头脑和锐利的好眼力,挖掘、寻找出事情中所蕴含的深意。

 3、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写

背景就是时代环境,指的是社会变迁和政治动态等。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如果把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联系起来,那就不寻常了。

4、“事”与“意”的榫头要对得合适。

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容易犯的毛病是“事”和“意”的榫头对得不准,往往是主观上(意)想“深”,客观上(事)显得内容单薄。因此,我们在具体写的时候,避免在提示事情所蕴含的意义时候犯任意“拔高”的毛病。

有一篇题目叫《节日的早晨》作文,叙的内容是一家人愉快地吃早点的情形,结尾是:


吃完早点,我开了院门一看,只见人们穿着美丽的新衣服,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走向热闹的大街,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

这段话的结尾处,犯有“拔高”文章思想意义的毛病。如果写好吃早点的情形,体现人民生活水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步步提高是可以的,可是将它和“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联系在一起,那“事”和“意”的榫头就对得不合适了。

总之,我们只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对听到或看到的事深入地想一番,认识它的意义,鉴别它的价值,并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写,就能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不少同学的作文,不是写拾到皮夹子交公,就是写为抱小孩的妇女让座;不是写帮助同学补课,就是写送迷路的小孩回家……总之,尽是写一些人家写“烂”的材料。于是语文老师常常在他们的作文后面写上类似的评语:选材陈旧,希望今后选择新颖、独特的材料。

●那么,怎样才能选择到新颖、独特的材料呢?

1、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找

不少同学看到作文题目,不是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找材料,而是道听途说,或者是从概念出发去记叙、描写。记好人好事,总是写“拾皮夹”、“让座”、“为人补课”,不管此事自巳是否经历过,是否有感触。这样的内容,怎么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呢?

[1] 其实,我们每个人居住的环境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经历的事情必然不同。能把自己那些与众不同的经历作为选材的内容,那么,你所选择的材料一定是自己独有的,新鲜生动的。

2、做生活的有心人。

常听一些同学说,我们是学生,生活贫乏,看不出有什么新鲜、独特的事情值得记叙。同学们生活面不广是事实,要扩大作文选材的范围,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地广泛接触生活。那么是不是我们同学生活圈子小,就没有新鲜、独特的材料可以写呢?不是的。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有独特的材料让你挑选。住在城里的人,恐怕都见过老年人跳迪斯科吧?可是有的同学熟视无睹,竟然让这样的材料从眼皮底下悄悄溜走了。

3、选择新角度,让常见的材料放出异彩

一般来说,同学们的生活圈子小,家庭、教室、操场。接触的人少,家人、老师、同学。同学们在作文时,所叙述的事往往是常见的。常见的材料中就没有新鲜的东西吗?不是的。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对常见的材料改变一下叙述的角度,也会让它放出异彩。

4、打开思路,扩大视野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思路比较狭窄,他们的目光只注意好人好事,作文的材料老是不能扩大。如果我们同学把观察的目光投射到整个生活里,既看到那些好人好事,也看到那些坏人坏事,作文的材料一定会丰富多采起来。

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了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意义。

雕塑是这样,写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那么,在记叙的过程中,怎样妥当地安排详写和略写呢?

1、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它往往具体体现中心思想,因而要详写。

2、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有点有面地叙事,“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详写。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文章中,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可以对文章重点的突出、主题的表现,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

一篇文章,好比一架运转正常的机器,文章中的一个个段落就好比机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件,这些零件不仅相互照应,而且那些大零件需要小零件把它们连接起来。文章里的段落也需要相互照应,也需要一些“小零件”,即过渡段和过渡句把它们自然、紧密地连接起来。不然,文章就会显得支离破碎。所以,写文章时,一定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和照应。

一般说,记叙文在下面几种情况需要过渡:

1、由这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需要过渡。

2、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

3、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

4、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过渡。

●一般来说,插叙内容写完以后要注意与原来的叙事线索衔接。叙事中的照应有三种情况:

1、文题照应。在叙事过程中,我们所写的内容务必切题,要和文章的标题相照应。


 

2、首尾呼应。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

3、前后照应。在一篇文章中,前面的内容和后面的内容要互相照应。

总之,过渡和照应,是叙事文章中必不可少的,我们在作文时千万不能忽视。

写文章应该怎样开头?怎么结尾?谁也不会带着这个问题去问警察,因为警察不是教语文的,跟他关系不大。然而有一则外国幽默,却说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诀窍,而这个警察终于谈出“门道”来了。


  [1] 现将全文摘抄如下:

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诀窍,警察说:“作报告时,首先要有信心,报告的开头要像逮捕犯人一样,富于戏剧性;报告中间要像审讯犯人一样有条不紊;报告的结尾要像宣判一样简洁明快。”

看了这则幽默,同学们可能会捧腹大笑,有的笑那个“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人,是向聋子借听力,是向盲人问路;有的笑那个警察是:“不懂装懂,胡说八道。”其实,那位外国警察谈的作报告的诀窍也一样适用于写文章,所谓开头要“富于戏剧性”,就是说开头要漂亮;所谓结尾要“简洁明快”,就是说结尾要干脆有力。

●做到“开头漂亮”的主要途径是:

1、叙述好事件的起因。如《边线》作文,开头这样写道:“大扫除刚结束,不知哪个‘缺德鬼’把一小团废纸扔在五年级的走廊上。”文章的开头便是军军和牛牛争吵这件事的起因,具有夺人眼目的力量。

2、描写环境,烘托气氛。如《风》作文,作者一开头就描写了风的猛烈:“走在路上,风要把我吹得飘起来。”甚至“前面路口的大杨树被风刮得东倒西歪,发出‘唰唰’的响声……”文章的开头交代了上学路上的恶劣环境,正是为了适应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也增强了感染力。

3、激人兴趣,引人入胜。如《一堂有趣的自然课》,作者开头就写道:“清脆的上课铃声刚止住,马老师就抱着一大堆毛皮子、丝绸帕、玻璃棍和橡胶棒等东西,快步走进了教室。”马老师究竟要干什么?难道你不想看下去吗?

四、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如《“雷锋”来到运动场》作文,作者开头写道:“学校十三届田径运动会结束了。在总结会上,老师和同学们纷纷赞扬一位不知名的‘雷锋’。”这样直截了当,一下子把读者注意力吸引到中心思想上,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做到“结尾有力”的主要途径是:

1、把事件的结局交代清楚。如《一堂有趣有自然课》,是这样结局的:


[1] 下课铃声响了,当同学们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实验时,一个个不由自主地埋怨道:“怎么搞的,这节课时间这么短!”

 

这种顺着情节的发展,以事情的终结作全文的结尾,干净利落,不枝不蔓,事情结束,文章也就结束了。

2、语言含蓄,发人深思。在记叙文中,作者以独特的认识和理解,写下深刻含蓄的结语,力求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3、结尾同开头呼应。结尾照应开头,能使文章结构谨严,浑然一体。

4、篇末点题,突出中心。篇末点题,尤如画龙点睛,这“睛”点得好,会使全篇顿生光彩。画龙点睛式的结尾,能帮助读者悟出全文的深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清亮亮的雨水》

    我敢说,在同学们中间,谁也没有我对雨水的感情深。“春雨贵如油”,真是这样啊!当然雨水多了会造成灾害,可是对我来说,雨水在任何时候都是有用的。

   我们一家4口住在一幢30年代建造的小阁楼上,不到10米见方的小屋,是我们的卧室、书房兼客厅。房子小,没有暖气、煤气倒也可以,最糟的是没有自来水。

  全楼的住户靠楼下小胡同里一个套着胶皮管子的水龙头用水。人们一年四季,心安理得地把水挑上楼,谁也不抱怨。


 

[1]  每到夏天,当你走进这条迷宫似的小胡同时,就会看见顽皮的孩子们在水龙头下争先恐后地洗脸、洗衣或者打水仗,惹得居民组长老奶奶一顿大骂。许多花花绿绿的时髦衣服、衬衫、短裤什么的晾在铁丝上,衣服上的水嘀嘀嗒嗒地落进摆在地上一排用破搪瓷盆等代用的花盆里,一些连植物学家也未必能叫上名字来的小草、小花,在破搪瓷盆里开得还挺茂盛。

  我们这里家家都是节约用水的能手。洗菜水用来洗手,洗手之后用来刷地板,废水利用率达百分之百。

  有一天,我放学早,想帮助妈妈洗洗衣服,可是缸里没水了,下楼去拎又拎不动,而且正下着大雨。

  我望着大雨出神,心里觉得很不是滋味。雨水顺着平台、房梁哗啦啦地往下流。我仿佛看着妈妈顶着大雨从学校里下班回家,仿佛看见爸爸在雨中挑着水艰难地一步一滑地上楼……忽然,我看见了一只罐头瓶在平台上淅沥沥地接了半瓶子水。啊,有了!我把水桶挂在平台的横木上,不也可以接水吗?

  于是,不到20分钟,就接满了一桶清亮亮的雨水。我高兴极了,接了一桶又一桶,心里就像来到果园里摘苹果那样甜美。这些水,除了洗衣服,还剩下许多。

  晚上,爸爸、妈妈夸奖我:“毛毛真乖!”哥哥表扬我:“还是妹妹聪明!”

[1]  更有趣的是,住在楼上的叔叔阿姨们,也都开始像我这样接雨水来用。每逢雨天,当我看到大大小小的雨水桶在叮叮咚咚地“工作”时,心里就充满了喜悦和自豪。

  不过,我并不希望别的同学也有我这种接雨水的喜悦,我祝愿大家都能住上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能用上方便的自来水。

 

老师点评

  《清亮亮的雨水》作者是具有好眼力的。文章写“我”一家4口在一幢30年代建造的小阁楼上,房子小得可怜之外,“最糟的是没有自来水”。小小年纪的“我”,虽然想减轻爸爸、妈妈的负担,可下楼拎水拎不动。雨中的罐头盒触动了“我”,使“我”想出了用水桶接雨水用的好办法,很快,“住在楼上的叔叔阿姨们也都学着我这样接雨水来用”。“我”心里当然“充满了喜悦和自豪”。

  [1][1] 如果文章写到这里结束,意义就不会大。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裹足不前,而是对这样的小事深入思考,于是笔锋一转,把自己所记叙的事情所蕴含的意义点化了出来:“不过,我并不希望别的同学也有我这种接雨水的喜悦,我祝愿大家都能住上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能用上方便的自来水。”这个推己及人的结尾,真是画龙点睛之笔,使“我”的纯真、善良、美好的情感得到升华,更使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了一定的深度

《我们学做小医生》

  下午放学了,我和陈丽清一起走,准备到她家里去画图画。陈丽清是大队学习委员,矮矮的个儿,梳着两条短短的辫子,不认识她的人还以为她是个四年级学生。她爸爸妈妈都是医生,她立志长大了要当医生,但她也很喜欢画画,对同学又和气,大家都很喜欢她。走着走着,我忽然想起一件事,就对她说:“丽清!”刚说出两个字,我又改变了主意,故意说:“等下到你家再说。”急得她举起手来要捶我。到了家,她把我带到小房间里我贴着她的耳朵,轻轻地说了几句,就问她:“好吗?”丽清说:“真好!你真会出点子。来!我们现在就开始做吧!”


 我们两个人连图画也不画了,丽清去找了一只小盒子,又向妈妈要了一些红药水,棉花和纱布,我们要学习做个小医生。

  第二天,我又去和几个女同学说了,蒋苹、邵嘉美她们都愿参加,我们的“小医院”就正式成立了。教室后面的桌子上面挂了一本“意见簿”,抽屉里放着药箱。下课时,同学们正要往外涌,我鼓足勇气,走上讲台,对大家说:“同学们!注意!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通知一下,就是我们成立了一个小医院,希望大家来看病。”说到这里我忍不住笑了,男同学也“哄”地笑开了。

  从此每天下了课,我们总是紧张地站在药箱旁边,等着病人,可是一连几天,一个病人也没有。有的男学走过,还扮一个鬼脸说:“小医院,臭医院,连病床也没,还不是新造茅坑三日香。”男同学不来看病,女同学总该来啊!可是女同学也一个不来。一天下课,我和丽清拦住了所有女同学检查,结果发现有人弄破手脚,于是给她们搽上红药水。可是没过几天,病人又没有了,我们有些泄气,就停了下来。

  班上有个男同学名叫刘新旦,他个儿高高的,人瘦瘦的,同学们都叫他“长条丝瓜”,平时不声响,不吵闹,不过很会管闲事,好像什么事都和他有关似的。一天,他在操场上看篮球,嘴里叫着:“加油啊!加油啊!”双脚奔来奔去,不知怎么绊了一脚,摔在地上,一头碰在石块上,顿时血涌了出来,几个同学连忙扶他到办公室去。我们正在跳橡皮筋,丽清对我说:“抗抗,我们去看看他。”我们两个人急忙朝办公室跑去,一边喊道:“喂!快到教室里来,我们有红药水……”他们一听犹豫了一下,就来了。几个同学忙着搬凳子、拿药箱,可热闹了。丽清连忙叫刘新旦坐下,我去打了一杯开水,给他洗伤口,丽清拿红药水给他搽上,又挑了一块最好的纱布,把伤口包好,然后对他说:“好了好了,这几天别去干重活儿,以后天天来换药。”刘新旦“喔”了一声,就飞跑出去了。几个男同学也对他开玩笑说:“小医院真方便,看急诊不要钱。”我们两个长长地舒了口气,心想,总算第一次医好一个“急诊”的病人,而且是个男生。

  过了几天,有几个男同学也来看病了,不是皮擦破就是肉割开。下了课,我们站在药箱旁边,男生走过来说:“给我点儿红药水。”或者说:“快!快!碘酒。”有一次劳动课,大个子俞士林的脚被锄头碰伤了,我们天天给他洗伤口,涂药膏,过了一个星期就好了。很多同学看到我们这样诚恳的服务,也都来看病了。甚至连老是要欺侮女同学的梁治荣、王国宝,也来看病了。不过,有几个调皮鬼也要讽刺说:“瞧,叫女生看病,羞不羞?”[1]

   这时候,刘新旦就出来管闲事了,“难道医院里没有女医生吗?”这一说,把他们说得闭口无言了。我们的干劲也就更大了。这以后,男同学在我们眼里好像不大凶了。以前,我们班上男女生可分得清啦,互相之间从不讲一句话。上课时,要是女同学的胳臂超过了“三八线”,就会挨上一拳头,于是,彼此就吵了起来。到了下课,女同学趴在桌子上呜呜地哭,男同学见了扮个鬼脸,跳跳走了。可是现在呢?变了样啦,男女同学团结起来了,意见簿上也写满了表扬的话。

[1]  一天下午放学,我和丽清正走出校门,几个男同学追上来说:“喂!慢点走,我们和你们说句话。”到底有什么事呢?只见俞士林把手摆到身后,吐了吐舌头,从背后拿出一瓶紫药水、一包牙签说:“这个送给你们。”

  有一天,我发觉,班上好些同学都患着湿气,我们马上开了一个会,决心要把同学们的湿气医好。买了治湿气的药水,出了一张布告,请同学快来医治。放了学,好多同学都留下来,叫我们检查有没有湿气。周老师也来看看我们。有几个男同学对周老师说:“周老师,你看,她们多像小医生。”我们听了,心里热呼呼的。

[1] 老师点评

  《我们学做小医生》,作者始终扣住题目进行叙述,写“我们学做小医生”的过程中逐步得到大家的理解、欢迎的内容,最后通过几个男同学“你看,她们多像小医生”的话语,直接照应文章的题目。作者先在文中交代刘新旦“很会管闲事”,以及“我们”医好了“急诊”病人刘新旦的事,所以作者后来写刘新旦面对调皮鬼的讽刺(“叫女生看病,羞不羞?”),能出来管闲事了:“难道医院里没有女医生吗?”这样前有“伏笔”(有时也称为交代),后有“应笔”(有时也称为照应),文章的叙事也显得和谐完整。

三、写作台阶训练一?--?

叙事如何生动具体。?

1?.教师指导、示范(以?"?记一次打架?"?为例),让学生明确叙事要生动、具体,必须做到以下几点:?A?、交待清楚记叙的六要素。?

B?、对场面要进行观察、描写。?

2?.学生训练:题目:《发生在班里的一件事》?

   ?处理方法:

(1)分学习小组进行。?

(2)以小组长为中心,确定所选的事件,定好后,小组成员展开讨论,讨论问题:?

  A?、我们可以写这件事的哪些方面,(如当时的情况,人们的心理等)?

  B?、对这些方面我们如何去写。?

3?.教师抽查一两组的讨论情况。?

四、台阶训练二?

开头、结尾训练:?

1?.教师讲述常见的开头、结尾方式。

2?.学生书面写《发生在班里的一件事》的开头、结尾。?

3?.抽读优生的作示范。?

4?.范文欣赏(全篇)?

五、大作文训练?

   ?题目:发生在班里的一件事?

   ?要求:?1?、字数在?500?字以上。?

         2?.要有适当的议论、抒情。?

         3?.叙述事件要生动、具体。?

         4?.书写工整。(因升中考卷面分?4?分,所以每次作文均要求书写工整)?

   

作文的审题、构思

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学会审题;初步掌握构思的方法

教学重点

   构思的角度,及其思路

教学过程

一、作文的审题

有这样一个作文题,题目首先介绍了一名叫张进的同学的故事,然后说:“在你周围也会有张进那样既有长处、也有缺点的同学,请你以《我最了解他(她)》为题,把他(她)写出来。”要求:1、要适当穿插一些抒情和议论。2、不少于400字。

  由于审题不周密,可能出现的跑题情况:严重跑题——写父母、老师;基本跑题——只写优点,未写缺点;一般跑题——没写出“了解”(与我的关系);“马大哈”式的跑题——没有抒情和议论、用第三人称写。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拿到文题之后,首先要有一个意识——一定不要跑题。包括文体、范围、人称、引伸意义、关联因素、字数、特殊要求等,都要紧密扣题。  扣题,首先要分析题目规定了什么、没规定什么,规定的,你一定要“遵命”;

如何看出规定的什么

1、 分析题目的结构

  纵观各地中考所出的作文题目,多数情况是一句或是一个词语。词与词的组合搭配决定于题目的意义。因此,分析题目的结构,弄清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理解题目的要求。

  一般来说,题目的中心词提示的是写作的对象,是作文的立足点,可以独立存在。而修饰、限制性词语是用来修饰限制中心词的,具有依附性,不能脱离中心词而独立存在。依附性并不说明它们不重要,没有它们,描写的对象便失去了代表性和特殊性,也就是说失去了特色。而描写对象的特色,正是作文时所应当刻意追求的。因此可以说,题目的中心词是作文的立足点,修饰、限制性词语的着眼点。就上面两个题目来说,我们应当立足于写“事”,而要着眼于“先进人物”和“难忘”。

2、 分析题目的关键性词语

  仔细分析题目的关键性词语,正确理解它们的含义,这对考生作的立意和确定体裁很有帮助,是一个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审题方法。

  不过,有些时候给出的作文题目字数极少,甚至只有一个字。它们没有什么限制性的词语,比如《路》《灯光》《春天》等。这样的题目因为没有限制词语,看上去好写,但实际上稍不留意就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对这类题目,考生在下笔之前,可以自己给它拟定几个关键词语,文章的中心意思就变得突出而明晰了。写起来自然就不容易跑题或漫无边际了。

3、 分析题目涉及的内容

  在命题作文中,判定作文体裁是至关重要的。文体不对,没有不跑题的。有些题目从字面上看很容易识别是何种体裁。但有时,所给的题目没有标示字,粗粗一看,很难判定它的体裁,这时就需要分析题目所涉及的内容。

  一般来说,凡包含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的题目为记作文。当然作文题目字数有限,不可能同时涉及这些要素,但只要涉及其中两三项,它的文体基本上就可以确定了。

  如果题目涉及的内容是有关观点、看法、关系等方面的,一般是议论文。而当题目涉及的内容是一种原理,一种方法,一种习俗,一个过程,一种实验,一条建议,一件物品时,则此题目多采用说明文体。

总之,在审题时,不应当单纯从字面上理解题意,对于它所涉及的内容也要细加分析。这样,不仅有利于判定作文体裁,也有助于作文的立意和选材。

没规定的,就给了你一个自由“创造”的天地,一定要利用好

  以下一些文题,规定了什么?为了使作文写得生动、写得实在,你准备在题目规定之外写些什么?

  《这次失败给我的启示》、《失败给我的启示》、《我的一次失败》、《吃一堑,长一智》;《一件小事》、《一件新鲜事》、《同年趣事》、《校园新曲》;《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路标》;

二、作文的构思

审清了题目,确立了深刻的主题,选取了新颖的题材,接下来就应该进一步地精巧构思。只有构思精巧得当,我们才能塑造出更好的艺术形象,表达更深刻的主题。

  如何使自己的构思精巧呢?下面我就介绍几种基本的方法?

1. 选择巧妙的表现角度

  构思的精巧,常常表现在表现角度的巧妙。苏轼曾在诗中说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就是同一事物,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就会有不同的视觉效果。越是常人不易想到的角度,越是奇妙无穷。故作文时,可选择的角度很多,然而从常人不易想到的侧面甚至反面落笔,切入生活、表现生活,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的叔叔于勒》就是通过我,一个纯真的孩子的视角来观察我的父母、叔叔、整个社会,从而揭露了这个人与人之间只有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冷酷社会。先看下面的文章。

大 人
彭晖

  跻身于三室一厅的大单元之间真不是滋味。敞开门,瞧东家,瞅西家,皆是50平方的大面积。唯独我——楼梯口,干瘪瘪地压缩于中间,且又悬空二楼,是上下必经的交通要道,愈加窄不可言。

  可万没料到,我这几平方米的小口子竟成了二楼三家房主的必争之地,饱受青睐。这不,你瞧:左边角上是一列浩浩荡荡的酒瓶子仪仗队,显然这该归功于那家男户主的赫赫战绩。据称,这位男主人的酒史已达30年之久,口味又极高,好品瓶酒,“黄汤”一类的自是不在眼中。在30年的熏陶下,他的老伴不知不觉养成了“集瓶痹”,既不想贱卖更不愿舍弃,只能把它们集合起来以备后用,为节省空间,以免做不必要的浪费,她便在我身上打开了主意,几经迁移,这列仪仗队便在左边角上安顿下来。看那势头有增无减,想是还要从中扩展的。

  与酒瓶遥遥相对的右角上堆满了煤饼,外加煤炉子。煤气中毒效率之高人人皆知。为安全起见,防患于未然,这家房主理所当然地把“危险品”移到了我身上,好在我是水泥钢筋身,要不然早就中毒身亡了。居中的那户原本是无物可摆,家中既有煤气,又无人喝酒。不过眼瞧左右两边各占地盘,自家门前光秃秃的,只觉丢了威势,矮人几分,便急忙从卫生间提了拖把出来。砍山大斧似的横劈于当中,又往其腰上顶了只畚斗,方觉有了平起平坐之感。

  听了我的自述,你觉得怎样?小材大用,岂非妙不可言。有心还要唠叨几句,不行,有人上楼了……

  “我是好儿童,放学就回家……”一听这裹着油花花似的童音,我便知道是三楼的小依依从幼儿园回家了。不多久,她就蹦上二楼。习惯地踮起脚尖,斜插着身子,费劲地从那些耀武扬威的挡道者中间挪过去。没曾想探探身而出的炉钩勾住了裤脚,站立不稳,有心想扶一把墙,手又碰着了正眈目以待的酒瓶子。“骨碌碌”,“咚”,人随瓶倒。“砍山大爷”受了震动,就恶狠狠地往她的脚脖子砸下来。

  三间房门应声而开,三位房主翘首而观,小依依在哇哇大哭。

  左边的那位开言了:“这孩子,真皮!”

  右边的那位也说;“连走路都横冲直撞!”

  “是啊,太不安生了!”中间的附和道。

  我一阵抽搐,瞪着这些叉手而立的大人们茫然不知所措……

简评:本文选择角度独特,以拟人的手法,通过“楼梯口”的视角叙写一个普通楼层的日常生活,以活泼的方式巧妙地批评了某些人为了自我利益不惜侵害他人利益的阴暗心理。

2. 独特的行文思路

  精巧的构思除了表现在角度的选择外,还表现在行文思路的独特上。如《荔枝蜜》明明是颂扬蜜蜂和具有蜜峰精神的劳动者,然而开篇却说不喜欢蜜蜂,之后又荡开一笔,写荔枝树、荔枝蜜,由香甜的荔枝蜜引出酿造它的蜜蜂,对蜜蜂的感情也因此发生变化。其行文思路独特别致,收到的艺术效果自然不错。独特的行文思路往往体现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人物形象的设计化,以及人物的描绘等方面。

  下面所举例文《一双布鞋》就体现了独特的行文思路。文中叙述的是“我”的家境富裕了,父亲已经是西装革履了,“我”却还要买一双布鞋作为礼物送给父亲,而且不是为了穿,只是为了让父亲重温“布鞋的故事”;当家庭生活窘迫,无钱供我上学时,父亲对我的学习极为关心,卖牛也要让我读书,而生活好了,有条件让我读书了,父亲却不再关注我的学业了;一般情况下,谁也不会愿意挨家长打,而现在的“我”却多想再挨一次父亲的“布鞋雨”,这实在是很反常。然而这种种反常之中又处处透着真实与合理: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人在贫穷时格外关心孩子,而富裕了却无暇顾及孩子。文章的巧妙构思,就在于这种反常与合理的交织。

一双布鞋
河南省偃师市四中高阿红

  像杨柳盼春风,像小河望解冻,我日夜盼望着考上大学参加工作的那一天,因为只有那时,我才能真正拥有自己的“工资”,我才能用自己的钱给父亲买一件礼物——一双新布鞋。

  许多年来,尽管家里已经拥有电视机、录音机、电冰箱等现代化家电,父亲也一改往日的土布衣服,终于西装革履,但我用自己的钱给父亲买一双新布鞋作为礼物的欲望却愈加强烈。小时候,家乡总是闹旱灾,勤劳淳朴的父亲终日忙碌在黄土地上,但一年到头,贫瘠的土地赐给人们的总是少得可怜的半袋麦子。生活是这样的艰难,想上学简直是做梦。然而,如此窘迫之中,父亲毅然卖掉了爷爷分给的老黄牛,送我去乡里上学。父亲不识字,但他希望他的女儿能够读很多书,父亲没有太多的知识,但他希望他的女儿能够有知识。第二天,当我从父亲手里接过学费的时候,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我不敢抬头,不敢去看父亲那希望与疲惫交织的眼睛。扭转身,我故作平静地走了。到了半路,我实在忍不住了,靠在一棵大树上痛哭起来,我想起了父亲穿着烂鞋在田地里挥汗如雨的情景,想起了父亲粗糙的双手,想起了体弱的弟弟饿得直哭的情景……我跑到镇上,用父亲给我的学费买了半袋米回到家中。然而,父亲却一下子暴怒了,他脱下脚上的烂鞋,劈头盖脸地朝我打来,还不停地骂我“不争气,没出息”。第一次见父亲这样生气,第一次挨父亲的打,我惊呆了,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躲在墙角,任凭父亲的“布鞋雨”落在肩上,背上…… 长大了,逐渐懂得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便拼命地读书、学习,只为让父亲欢心,只为了让父亲脸上有光——他有一个识字的女儿。贪玩的时候,便会想起父亲那双打我的布鞋;懈怠的时候,便会想起父亲那场无情的“布鞋雨”。然而,年少的我毕竟容易受诱惑——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城里的一个姑娘,于是我开始追随她上影院,进饭店,打电子游戏机……学习忘了,父亲的希望也置之脑后。待期末考试,拿着分数少得可怜的成绩单,我才有了一丝慌乱。回到家里,不容辩解,我又挨了一顿打,这是父亲第二次打我,仍是用布鞋。于是,从那时起,我便觉得自己再也不会忘记父亲的布鞋…… 13岁的时候,我考进了重点高中,父亲却因去广州做生意未能与我分享快乐。后来几个月回家一次,总发现家里变化神速。父亲不再穿布鞋,换了银亮的皮鞋;对我的成绩,也不再时时关心,他每次出差回来,带给我的不再是书,而是昂贵的服装。有好几次,当我拿着成绩单,准备去迎接“暴风雨”的时候,父亲却什么也没有说……我只有一个感觉——父亲变了,再不是那个生活窘迫却要让女儿读书的时候,再也不是那个视知识为珍宝的父亲。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父亲有钱了吗?我无法明白。

  我多想再听一听父亲的教导;多想在我懒惰的时候,再挨一顿父亲的“布鞋雨”;多想再看一看父亲充满鼓励、充满怒火的眼睛。然而,每次我都失望了,父亲太忙了,忙得无暇爱他的女儿——他曾经引以为荣的女儿。于是我便常常盼望,盼望能在发工资的那一天,用自己的钱给父亲买一件礼物——一双新布鞋,让父亲在无言之中重新回味那个遥远的“布鞋的故事”,告诉父亲,女儿仍然需要他的“布鞋雨”……

3. 情节的起伏设置

  “文似看山不喜平”,巧妙的构思还体现在情节的设置上。所谓情节,就是记叙文中人物的活动和一些生活事件的产生、发展和解决的全过程。在记叙文中,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都要在故事情节中刻画和展示。
情节的设置具体表现在:
第一. 设置悬念
  文章情节必有高潮,没有高潮情节就没有起伏,就缺少波澜,就难以吸引读者。而情节高潮需要组织,需要铺垫,靠什么来铺垫,就靠制造强烈的悬念,为高潮蓄势,它就好比把一条河拦腰堵上,堤坝上游必将积蓄起更大的能量,这样开闸放水时才会形成更壮观的景象,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二. 出人意料的结局
  结局即矛盾得到解决的阶段。结局在文章结构上一般处在高潮之后,但也有一些作文,情节发展到高潮就结束了,形成异峰突起、情节陵转的结局,给读者留下无尽的回味。
第三. 制造波澜
  一篇作文除了高潮、结局可写得起伏跌宕,其它部分情节应该组织起一些波澜,一波三折,从而增添作文的意趣,也升华了作文的主题。
               啊!五元钱
  星期天下午,我从家里回到学校,就和李斌他们一块儿去司务长那里买餐票。轮到我时,一摸兜,天啊!兜里的钱呢?我紧张地摸遍浑身上下,最后只能面对这样的不幸:兜里的5元钱不知何时已“不翼而飞”了。我心中难受极了,因为这5元钱还是爸爸上山砍柴换来的,为此,他还砍伤了手。想起爸爸那只血淋淋的手,我鼻子一酸,忍不住“唏嘘”起来。

  回到教室,我坐在位子上发呆,心中好不懊丧。李斌兴冲冲地走进来,大声地说:“小双刚才我在学校路边捡到5元钱,一定是你的。”我惊喜着望着李斌,但看到他放在课桌上的那两张2元和一张1元的票子,我又沮丧了。我拿起那些钱递回给他:“我丢的是张5元钱的票子,你去问问别的同学吧。”

  食堂快开饭的时候,王平凑到我身边神秘地说:“小双,请客吧!你丢的这钱是我在厕所里捡到的。”说着,递给我一张5元的钞票。我感激地接过钱一瞧,不由地叹了口气说:“这钱不是我丢的。我那5元钱是旧式的‘捅锅炉’,不是这种新式的‘双人图’。你去问问别班的同学吧。”王平一愣,露出几分尴尬。突然,他塞给我张餐票就一溜烟地跑了。我望着那张餐票,望着王平远去的背影,心里的懊丧顿时少了许多。

  晚自习时,我打开文具盒,准备温习功课。奇怪,盒子里怎么冒出个纸包包?我好奇地拆开纸包,啊!是一叠整整齐齐的毛票。纸包上还写有字,我急忙展开一看:

胡小双同学:

  “一方有困难,八方来支援。”这是全班同学的一点心意,望收下!

                    班长江林

  我抬起头看看四周,李斌、王平和其他同学正微笑着望着我,哦,我全明白了,全明白了。不知怎么,我擅抖着的嘴唇竟说不出一句话来,只觉泪水早已夺眶而出…… 还有什么好犹豫的,我拿着笔,翻开课本,心里暗暗对自己说,一定要好好学习,为可敬的同学,也为我们可爱的班集体争口气。猛地我眼睛一亮:乖乖!那5元钱正安祥地躺在课本里。瞧我,自己把钱夹在课本中,怎么竟忘得一干二净?

简评
  一波三折,开篇设置悬念,爸爸辛苦换来的钱被我弄丢;李斌拾到5元,却不是我的,掀起一波;王平拾到5元,又掀起一波;晚自习时全班同学凑了一叠毛票给我,将行文推向高潮,主题一下突现出来。结尾陵转,原来五元钱没丢。但寻觅五元钱的过程、展现的却是一个班互助互帮的可贵友情。

 

三、作文练习

1、作文题:我经历的一次小波折

   2、 引导学生审题、构思

参考文章

我 的 老 师
扬州中学 周姮

  有谁知道,一个十七岁的女孩子第一次出门时的心情吗?我可是有体会。暑假里,从没离开过父母的我,提着一只小皮箱,到大洋彼岸的美利坚去上夏季学校。当时我心里真是忐忑不安。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我独自生活在那陌生国度的四十多天里,我真的交上了许多朋友,得到过许多人的帮助。至今,最令我怀念的,是我的夏季学校的辅导老师开罗尔·斯登尔斯。
  因为飞机晚点,我到达学校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刚进校门,一位老太太就焦急地迎上来问:“你是姮吗?”我点点头。她很高兴地告诉我:“我等了好久。我叫开罗尔·斯登尔斯,是你的辅导老师。你叫我开罗尔吧。”灯光下,我看见她高高的个子,穿一套黄色的连衣裙,显得气质高雅。她大约快五十岁了吧,头发有点花白。她皮肤很白,大大的深陷的蓝眼睛,透着和蔼、慈爱,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大眼镜,微微上翘的嘴角,总好像在微笑。典型的美国白人。
  这是我和开罗尔的第一次见面。她的真诚,打消了我心中的疑虑;她的自我介绍,使我觉得她很可亲。以后的六个星期中,她在学习和生活中给我—— 一个异国学生——发自内心的帮助,使我始终把她当作知心的朋友。
  第一天开学,开罗尔就告诉我:“你是外国学生,可能会有困难,我会帮助你的。”果然,当天晚上,我就抱着几本讲义,敲开了开罗尔的宿舍。她知道我是因为听不懂她的英语而发愁,想想说:“我来给你讲。”她怕我仍然听不懂她的英语,又楼上楼下地跑,找来两个新加坡学生做翻译。她翻开讲义,一页一页,尽量用简单的语言讲下去,她尽可能不通过翻译,因为“这样做对你没有好处”。统计学里老有“average”这个词儿,她就告诉我:“有几个数,用它们的和除以个数,你就得到average。”我恍然大悟:“噢,平均值!”新加坡同学对我点点头说:“对了,对了!”这真是一种新奇的教学。新加坡同学的中文也不很好,有时候遇着一个词,难以解释,开罗尔着急,我也着急,大家都着急。开罗尔很倔,她宁可麻烦,费很大劲,也一定要让我懂。那天晚上,我们一直干了四五个小时,才算基本解决。我和新加坡同学都松了一口气,开罗尔却皱皱眉头:“这样做占用的时间太多了,在语言方面花去整个晚上不值得。”我问她:“那怎么办呢?”她想了想,一摆手说:“OK,你先去休息吧。”
  过了两天,两位美国同学交给我一卷纸,印着上课常用的词汇。事后知道,是开罗尔嘱咐他们把这些词编了一个简单的字典给我。当时我除了深深的感激,还对开罗尔油然而生敬意。她是一位成功的女性,取得了博士学位,在中学教化学。今年暑假,夏季学校从全美聘请了六位出类拔萃的中学教师,她即是其中之一。作为一位职业妇女,我想她成功的原因除了耐心细致,她的毅力和高度的责任感也是必不可少的。
  开罗尔不仅在学习上给我多方指点,而且对我的衣食住行也很关照。有一天晚上,她来找我,问道:“姮,你今天没有吃晚饭吗?”我想为这一点事还让老师操心,真不好意思,就回答说:“嗯,不要紧的。”她马上接着说:“你是不习惯吃美国饭,对吗?你应该告诉我才对。我给你带了些东西。”说完,她奇迹般地拿出了两盒方便面和两双精巧的台湾筷,开罗尔得意地笑笑:“怎么样?”我真是喜出望外,倒不是因为肚子饿,而是能在这异国看见家乡的东西,多亲切啊!我高兴得跳起来,和开罗尔拥抱在一起。她拍拍我的肩膀说:“现在,你去拿两杯热水。”我顺从地照办了。她把面和作料放进热水里,找不到盖子,就顺手从写字台上抽出两本书遮住杯口。一会儿,面泡开了。可惜我那单人宿舍只有一把椅子,干脆两人都坐在地毯上,把椅子当饭桌。她扶了扶眼镜:“现在,你教我用筷子。”我先教她像握铅笔一样握住一根,再插上另一根。“OK,可以吃了!”对我来说,这真是驾轻就熟,开罗尔就不行了。开始她是用筷子卷着吃,然后试着像我那样地夹,好几回夹起来又滑下去,她坚持不肯用我给她的叉子。最后,她终于夹起几根,送进嘴里,像孩子似地笑了:“行,我成功了!”
  可惜,我只当了她四十天的学生。现在,我们远隔重洋,可是我们的情谊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她的敬业精神,她的待人热情,都使我深深地感动。临别,开罗尔对我说:“我多希望永远做你的指导。”而我,将永远记住这一位不同寻常的老师和朋友。

导师点评
  本文最大的特色是选材新、构思巧。一个人的良师益友很多,但作者写的是只相处了四十天的一位异国老太太;可赞颂的事迹很多,但本文只选取了与开罗尔太太的第一次见面,开学第一个晚上的教学科技英语,用筷子共餐一顿方便面的情景。作者感受到的是良师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慈母般的温暖,作为读者,我们却从作者充满动感的描述中,看到了一位集严谨、负责与热情、活泼于一身的异国职业妇女形象。
                                           

 

生活好比蜜还甜

  

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全家一共有五口人:奶奶、爸爸、妈妈、我还有弟弟。一家人和睦相处,日子过得比蜜还甜。
一次爸爸出差回来了。老远就看到他提着的那个大包鼓鼓的,准又是什么好吃的。我和弟弟都抢着跑过去要帮爸爸拎包,爸爸满脸笑容地说:“你们猜猜我带回的是什么东西?”弟弟抢着回答:“是机器人、玩具狗……”但都被爸爸摇头否认了。我、奶奶、妈妈也猜了很多,但都错了。
  爸爸在弟弟和我们的期待中,打开了包。我们的眼睛都注视着包里。里面还有几层塑料袋,爸爸一层一层的解开……“啊!龙虾!”我首先叫了起来。弟弟高兴得手舞足蹈:“我们可以吃龙虾喽!”
  一会儿,妈妈便把龙虾倒在盘子里端上了桌。我们大伙一边抢着吃虾一边听爸爸介绍:“这可是正宗的十三香龙虾,它可以说是畅销全国甚至海内外,我排了两个小时的队才从宾馆里买来的……”我突然看见奶奶,她正用两手握住一个龙虾吃力地剥着外面的壳,两眼睁得老大,我看着差点笑了起来。我赶紧从盘里拿出一个大龙虾,麻利地剥开了壳,把肉递给奶奶:“奶奶,给。”奶奶笑眯着眼睛用手接了过去,乐哈哈地说:“孙儿真乖。”这时,爸爸妈妈把早已剥好的肉都递给了奶奶,奶奶眯着眼说:“行,你们吃吧!”
  噢,天哪!坐在我身边的还是个人吗?只见他满嘴是油,满身都是虾汤,满手都是虾汁,从头到脚没了个模样,我笑着说:“看,你还像个人吗?简直是一头小猪!”弟弟立刻反驳道:“你是我哥哥,如果我是一头小猪,那么你可是一头大猪哦!”大家听了这话都大笑了起来。
  我们家就是这样,总是笑话不断,笑声不绝,整天沉浸在幸福之中。我们一天一天地享受着这幸福,生活过得比蜜还甜。
  [简评]文章选取一个细小的生活场景,从细处入笔,生动地展现了家庭的温馨和快乐,文笔活泼流畅,感情真挚,很有生活气息,清新自然,讲述了同学们自己的故事
                                        

校 园 秋 色
顾 伟

人们常说:“秋天是金色的,是绚丽的,是充满生机的。”而我们校园内的秋色却是最浓最浓的。
  秋天是金色的。小草黄了,像金色的地毯,地毯上的一星星野花,像波涛上的浪花,一阵金浪涌过来,小花不胜害羞似地藏到了草浪下面,但又不时好奇地探出头来。一片片金色的树叶快活地从树上飘下来,没有惋惜,没有悲哀,“明年还会长出嫩绿的叶子来的”是它们的“口头禅”,一位老教师站在它们面前,沉思着,仿佛自己是一片金色的落叶。太阳似乎为了参加这金色的行列,一反夏日的炽热,射出金色的光芒,和瑟瑟秋风应和着。
  秋天是绚丽的。不必说盛开着的野花,坚贞不屈的松柏,也不必说娇莺恋恋不舍地飞离校园,花圃里一些叫不出名的花仍在争奇斗妍。单是那傲霜斗雪的菊花就有无限趣味。那颀长的枝干,如亭亭玉立的少女的腰肢,盛开的花瓣一片片向外展开,一层层的,直至把那金黄的花蕊裸露在外面,花上还带着点花粉,如浓妆艳抹的美女。一阵微风吹来,花随风摇摆,就连那春天的垂柳也要逊色几分。丹桂飘香,不错的,远远地闻见一阵桂花的香味,它直往你鼻子里钻,容不得你不闻,像一位殷勤的主人,使你难以拒绝这种热情。
  校园的秋天是充满生机的。瞧,操场上,那篮球队员们的手里仿佛铁碰到了吸铁石,你争我夺,好不热闹,那情景一定会使你想起那捧着金杯的体坛健上;乒乓球桌上,小小的银球,来回跳动;排球场上,调皮的排球打着滚儿,落到了对方没有想到的空当,落地开花;草地上,同学们坐着,躺着,打两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更有那教室里的琅琅读书声;考场上的埋头苦思;音乐课上的歌声在校园里回荡……
  最浓的秋色总是在校园!
导师点评
  小作者抓住秋天具有代表性的景物,从秋的“金色”、“绚丽”和“充满生机”三个角度入手,极其细腻地描摹了一幅校园秋色园。文中运用大量的比喻、拟人手法,语言形象、生动而可感;最可贵处是小作者巧改散文名篇《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佳句,恰到好处,为文章增色不少。本文不足之处是在描写校园的“充满生机”时未能紧扣"秋"而突出“秋色之浓”。
                            

 

 送            别
                             
扬州中学  陈东琛

  早晨,我起床后,习惯地撕下一张日历。呵,多快,又到星期六了。转身刚想走,突然想起了什么,仔细看着日历。日历上有个记号,那是我几天前加上的。秦玲玲同学由于父母调动工作,要到南京去上学,大家约好了今天晚上到她家去给她送行。
  吃过晚饭,我和小王带着我们的礼物来到了秦玲玲家。一进门,呵,屋里早来了一群人,有小陈、小萍、小吴、小庄等,还有那个最爱笑的、最活泼的小顾。这会儿,她们正挤在一张桌子旁边抢着看各自拿出来的礼物。我也挤上去看,礼物还真不少,有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笔记本,有钢笔、小镜子、画册、书签,还有一只大头不倒翁,这是小顾送的。我把我们的礼物拿出来,放在桌子上,碰着不倒翁,那不倒翁便悠闲自得地左右摇摆起来,惹得大家一阵哄笑。笑得最响的要数小顾。这时,不知谁冒了句:“小顾,亏你拿得出手,这不倒翁送给幼儿园的小孩子玩玩还差不多。”小顾不笑了,一本正经地说:“可别小看它,寓意深着呢:我是希望秦玲玲今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要像不倒翁一样决不倒下。”听了她的话,大家都佩服地看着她。
  接着,大家便坐下,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起来。有的说:“嗳,秦玲玲,到了南京别忘了来信。”“还要寄几张照片来。”有的说:“把你的学习情况、学校的情况告诉我们,特别是有什么学习的好经验,一定来信告诉我们。”……谈啊谈,自然而然地就谈到了将来,谈到了各自的理想,谈到2000年中国会变成什么样子,大家都憧憬着那美好的未来;谈啊谈,谈到最后就天南海北地乱扯起来。小顾的俏皮话可多了,边说边做样子,不时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正谈着,笑着,小顾的眼睛突然一亮,像发现了什么新奇东西似的,大家顺着她的眼光寻去,原来在一架大书橱上放着一只精巧的小提琴。于是大家又闹起来了,一定要秦玲玲拉两段,因为早就听说她会拉琴,可还没听过。秦玲玲倒也爽气,说拉就拉,拿起小提琴,头一偏,下巴抵着琴托,试了下琴音,想了一下便拉起来。顿时从琴弦上迸出了悦耳的琴声,琴声抑扬顿挫,在房里荡漾,在耳畔缭绕。一会儿轻柔、悠扬,仿佛在明月当空美如画的夜晚,晚风在轻轻地吹拂;一会儿激越、奔放,仿佛鼓角齐鸣,万马奔腾;一会儿低沉、粗犷,仿佛是劳动场地上雄浑有力的号子声……我们大家凝神静听,似乎忘掉了周围的一切,完全沉浸在美妙的琴声里。随着一个高潮过后,琴声越来越低微,越来越幽细,最后消失了;可是大家谁也没出声,仍静静地坐着。周围是这样的静谧,连一根针掉下来也听得见。
  秦玲玲看我们都不讲话,倒把她愣住了,她瞪大眼睛看着我们:“咦,怎么了?是我拉得不中听吧?!”“不,你拉得很好。”我看她误会了,急忙说:“我们感谢你‘临别献技’。拉琴需要有知音,你看我们不说话,都在回味你的琴艺,不都是知音的人吗?”我这么一说,本来早就“啧啧”称美的小顾现在又故意摇头晃脑地说:“嗯,对,对,拉得好,拉得好!”为了加重语气,她连身子都颠动起来。小王看她这样子,忍不住“噗哧”一声笑起来:“你们看,小顾不仅是秦玲玲的知音,而且还是不倒翁的化身呢,瞧她像不像不倒翁?”大家听了都不由得大笑起来,不用说小顾笑得最响的。顿时,室内气氛又活跃起来。大家又把小歌手小王拽出来,唱了《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这支歌,秦玲玲为她伴奏。唱过后,大家热烈地鼓掌,正嚷着要她再唱一首,突然门被推开了,笑嚷声戛然停止,十几双眼睛“刷”地一下都盯住了来人,原来是秦玲玲的爸爸回来了。他一进门便笑着说:“呵,好热闹!”小顾伸了下舌头,朝大家做了个鬼脸。我们一看钟,哟,都快九点了,于是我们起身告辞了。

导师点评(张贞忠)
  “送别”本是一个令人伤感的主题。“黯然魂销者,惟别而已矣”(江淹《别赋》),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但在今天,时代变革了,“送别”的调门也变了。看这篇题为“送别”的文章,一群年轻的中学生聚在一起,没有伤感,没有眼泪;相反,他们却在热热闹闹地送礼品,谈未来,欣赏音乐,互相劝勉和祝福,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和时代的精神。读了有一种催人向上、努力奋进的力量。

 

作文指导课

教学目的 继续训练审题、构思能力

教学重点 审题、构思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作文题]

生活在集体之中,你一定有过与人合作的经历,如相互切磋学习经验,一起参与科技制作,分工办班级小报,共同夺取球赛胜利等等。在交流中学会学习,品尝快乐;在协作中学会做事,分享成功。请选取你生活中的一段经历,以“合作”为题,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真切体验。

[题解]

这一类题目属于“提示与+全命题”类型,既有一定的开放性和自由度,又隐含着必要的限制和要求。写好这类作文,必须抓住下列三点:

一、  审题:准确把握要求。

题中“请选取你生活中的一段经历”就隐含了两点要求,一是行为主体必须是“你”(文中的“我”),必须是“合作”的双方的一方。如果只是“合作”旁观者,把行为主体全让给别人,那就偏题了。二是所写内容必须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不是想象的饿。如果是写与外星人的合作,就不行了。(如果题目换成“以‘合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就可以这样写)。

    “表达自己的真切体验”也隐含了两点要求:一是写“合作”之事不能满足与客观的记叙,而应该融入“真切体验”,包含情感体验(如果提示语中的“品尝快乐”)、审美体验、人生感悟(如提示语中的:“分享成功”)等。二是如果写议论文,也应该以“我”的亲身经历和“真切体验”为立论的主要依据。

二、  立意:注重“体验”创新。

“体验”能否创新,关系到立意是否深刻。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例如,考生中写“合作”中的尊重人,理解人,善待人,延伸到“合作”中的宽容大度、真诚奉献这些人生感悟,那么你的文章就能避开撞车,闪出创新的色彩。

三、  构思:善于“以小见大”。

首先,“以小见大”的“小”不仅指事件的过程之简,更指其内容的指向性和典型性;“小”而寓旨,才能“见大”。例如写篮球比赛中的“合作”,可以只写终场前的两分钟的精彩“合作”把比分了;拉开。只要是事例典型,可议性强,就能“以小见大”,给人以启迪。其次,“见大”要相机引发,自然流畅,“见大”不是牵强附会的说教,而是让感悟的“活水”从“小事”的“源头”自然流出;要给读者行云流水般的流畅感。

例文 (2002年江苏省南通是中考优秀作文)合作

“这次领导来我校检查,大家要好好配合老师,给领导留下好印象……”就在班主任讲得唾沫横飞之时,校长尾随几位领导走进了教室。

  同学们好!”其中的一位领导跟我们打招呼。

  “领导好!”我们异口同声地答到。

   顿时,班主任喜笑颜开。

  “同学们热爱什么?”

  “我们热爱学习!”

  其实,小A还想说她喜欢绘画,小B还想说他爱踢足球。只是班主任朝我们瞪了一眼,谁也没吱声。校长冲着领导笑得仿佛满脸只剩下牙齿。

  “同学们课间喜欢干什么呢?”

  “我们课后抓紧复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母校。”

  “我们课后读文学作品,使自己的灵魂得到过滤和升华。”

  “总之,大家是热爱学习的。”班主任来了个小结。

     这时,领导、校长、班主任都笑了。我也笑了,只是有点苦苦的味道。

   “大家是怎样对待合作这一问题的呢?”这位领导又问到。

   同桌碰了碰我的肘部:“老师没问过这个问题,我们没排练过,怎么答呀?”

 我笑而不答。

很久,教室里没人吱声。班主任像焉了的茄子,无精打采的,校长的脸上更是青一块,紫一块的。

“我相信大家不是克隆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领导打破沉默。

我心一横:反正 出去了!

“我们不需要如此千篇一律的作答,不需要如此天衣无缝的合作。对话本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桥梁,需要真诚,需要用心去沟通。事先准备的作答是心灵的封闭的交流;越是“完美”,越是虚伪。我们无须“完美”,只要真诚!“

   这时,我已经不在乎班主任的瞪眼。看着他们青灰色的脸,我又笑了。等我回过神来,领导带头为我鼓掌。

   “对!这个同学说得太好了!我们需要用灵魂来交流,用真诚来合作!”问话的那位领导激动地说。

话题作文训练

训练目的

   训练学生利用话题中“导引”的作用,准确理解题意,紧扣题意写作的能力。

训练重点

   审清题意要求,紧扣题意写作

训练内容

一、知识点

  1、要明白话题作文中“导引”的作用,准确理解题意。

要写好话题作文,首先要明白话题中的“导引”,写作前要认真阅读、细心审察材料,进而读懂、吃透材料,然后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把握材料要点及含义。要多做一些审题方面的比较练习,明白“导引”作用,还应注意将命题“要求”(或“注意”)上的用词进行分析比较,以减少作文盲目性,

如,2002年扬州试卷作文题

对80年代出生的人,有人总是担心:“这一代人不能吃苦,缺乏意志,不会合作……怎么得了。”但也有人说:“这代人见识广,肯动脑筋,有闯劲……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对此,我们80年代出生的青少年有什么看法?请以“我们这一代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可以从某一方面反映我们这代人的特点,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围绕一个主题反映我们这代人的特点;可记身边的观点,也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怀。

     2)或反映自身的缺陷,引起我们这一代人正视;或显示几身特点,展示我们这代人的风貌。

     3)自选文体,自选题目,不少于600字。

文题分析:1)导引部分包含的信息:

            A.对八十年代的青年人的看法

        B.看法有两种

C.文题要求我们思考

D.主题:我们这一代;主体:我们。

          2)要求部分

            A. 写作内容:可以是“我们这一代”的特点,也可以是自身缺陷。

            B. 写作角度:可以选取不同的角度,注意构思。

            C. 文体特点:根据写作内容,选取合适的文体。

  2、要紧扣题意展开记叙、描写。

写好话题作文要以“导引”为基础,紧扣题意,然后较自由地选取角度和文体,有理有据地展开,不必像材料作文那样从材料中展开想象,也不必把材料用于作文中去。但作文中也有不少的学生未把握这些特点,拘泥于材料,犯偏离题意的毛病。

2002年辽宁卷作文试题

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生活中的美景随处可见:校园中寻求知识,是一道富有诗意的每景;家庭中感受亲情,是一道充满温 的美景;社会中奉献真爱,是一道多彩多姿的美景……

请你结合你的生活实际,选取感受最深的某个方面,以“美景”为话题,写一篇内容最体,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容易出现的毛病:

A. 复制话题。面面俱到,导引中的内容全部用到文章中去。试题给的是话题,要求围绕话题“做文章”。怎样做文章?就是要引发新的议论,展开新的联想,讲述新的故事,抒发新的感情。总之,不能停留在原处。原处仅仅是个起点,如果在原处转磨盘,就没有创造,只有复制而已。要既不脱离起点,又不止于起点,要从起点走出来或说扩展开来:既可以从起点向远处延伸,也可以围绕起点纵横驰骋。须知,犹如母体和子体之间的关系,起点以外的东西才是你自己的创造,这才是“做文章”。

B. 文意散漫文题写得大,没有把大题化小,内容空乏,因而写不出感受最深的某个方面,没有真情实感。

C.文体与内容不符合题意,不作思考,随手掂来,写成:“四不像”没有扣住“生活实际”来写。

 二、练习:

生活中,人人需要掌声。取得成绩和荣誉,掌声会给人以褒奖,给人以鼓励,给人以再创造的活力;面对困难和考验,掌声会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奋进的动力。应该说,掌声就是一种肯定,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尊重。因此,我们要学会鼓掌,为自己鼓掌,为丰富多彩的人生鼓掌。

请围绕“掌声”这个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可写出你的体验和见闻,也可以写出你的见解和认识。

提示和要求:

1)   写你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2)   不要忘记拟一个题目。

3)   文章不少于500字。

4)   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话题作文训练

一、教学准备:
       1
、情境设置 

       这是观点的展示台
          
这是思辩的演练厅
          
这是灵气、才气、文气的校阅场
       2
、相关知识  
          
话题作文:
        
①就是要求考生很据提供的话题情境和内容范围,进行思辨、联想、想象,结构成文的作文形式。
        
②用一段揭示语启发思考,激发想象,限制范围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
          
话题作文的特点:
        
①开放性。“话题”不是规定,只是谈话的中心。
        
②更宽松的环境。具有较大的写作空间,鼓励创新,拒绝平庸。
        
③文体选择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可以根据自己的擅长选择最适合的文体。
        
④表达方式的运用更为灵活。
        
⑤文题不限。可以充分展示文题的个性。                                         
        (
 “诚信是桨”  “以生命践约”’  “一生弄懂两个字” “谎言不开花” “纯天然诚信口服液” “我诚信,我美丽”’ “出色人生的意义”……)
          
话题作文的注意事项:                                          
        
①淡化审题并非不要审题。要与“话题”相关,“话题”是行文构思的轴心。
        
②淡化文体不是不要文体。自由表达并不是随心所欲。

     
二、教学安排
       
 由身边的“话题”,引发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看法。
    
学生为什么不在作文里说真话到底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教师作为一个参与者与学生共同交换看法。分享彼此的观点、情感、态度。拉近师生的距离,创设自由言论的学习情境。
    
一篇题为《我渴望变成一个坏孩子》的作文,写出了一个好孩子的种种艰辛,表达了渴望休息、娱乐的心声,作为高三语文老师,我亲眼目睹了一个高三学生的辛苦,也理解这些的确是她的心里话,是真话。但,我必须让她重写。我的理由是:1、思想不健康。你们是祖国的花朵,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学得苦是太正常的事了。不刻苦怎么能掌握知识。2、纵然没有第一点所说的那么严重,也不能姑息任其发展,学生的错误思想没有被及时驳斥,以后认为这种思想是可写的,可表露的,以后难免在考试中出问题。
    
望着学生稚嫩的脸庞,听着她奉若圣旨连声称是,心里真不是滋味。仔细想想我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其实就是一句话:高考这样写怕得不到好分数。
    
我手写我口,一向是我们所提倡的。写真话也是我们要求的。但到底如何对待生活中那些尴尬的灰色,我们采取的是逃避。我们要求写健康的向上的生活。可是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没有谁的生活会永远阳光灿烂。成年人在生活的重压下尚且要倾诉,何况孩子。我们强迫孩子扮出虚假的笑脸,然后再评判哪一个扮得更像。
    
孩子的生活中的确有许多健康向上的内容可写,但我们永远只允许他们从这一面中挑选材料,他们的文思怎么可能不枯竭,长此以往,编作文是不可避免的。更何况学生整日埋头苦读,对生活早己没有了敏锐的观察力,对于写作文要求的符合生活又真实的素材,你叫她到哪里找去?所以,学生很讨厌写作文。
    
学生们久经“沙场”,已经总结出了一条真理: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老师也日复一日地看着千篇—律的作文。
    
如果,学生乐于写作文了。那么,必是在作文中可以畅所欲言了,可以说真话,说心里话了。这就需要对作文有一个民主的态度。需要评判者给一个宽松的氛围。到那时候,学生会把写作文看成一次抒发、一次宣泄、一种自醒、一次旧查,老师看作文也将不再是一个苦差事。  (北京铁二中  李玲玲)
 明确讨论的意图:
其实我们自觉不自觉地实际上已经在进行一场口头话题作文了。
 提供2001年优秀高考作文范例,学生揣摩,比较评价增强对话题作文的感性认识。
《患者吴诚信的诊断报告 》…… 
       
 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围绕“话题作文的特点”各抒已见,谈自己的认识。
    
你觉得话题作文与我们以往写的作文有什么不同吗?
 归纳学生的一些带共同性的说法。
①……
②……
……                      
 学生交流各自的话题, 
    
大学生刘海洋伤害黑熊案由此引发出一个话题
    
大学生想象力价值3万,5000字论文换得瑞士门票 
……                               
⒏教师作为参与者提供话题:
我们的课堂给学生留下什么?
在一次《老师,我想对您说》的征文活动中,一位同学的文章给了我很大启发。他在文章中问道:“老师,既然我将来不想做数学家,为什么还要学那么深奥难懂的代数、几何呢?           老师,您曾说这些知识将来随时有用,可我高中毕业的舅舅,他工作10年了,却一次也没    用过函数和方程。学生提出的问题在老师中间引起了很大反响。
事实上,学生的困惑,也是相当一部分老师的困惑。即使我们的老师,除了本专业的知识之外,中学阶段学到的许多知识不是也抛到九霄云外了吗?下力气学会了,然后再全部忘掉,不应该是我们的最终追求。爱因斯坦说,什么是素质,当我们把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全都忘掉之后,剩下来的才是素质。那么,我们的教学到底应该给学生将来剩下什么呢?
我想起了部队指挥员告诉我的一件事:在操场上解放军战士操练时天天喊“一二一”,立正、看齐、向右转,可在哪个战场上是喊着“一二一”的号子向敌人冲锋陷阵的呢?指挥员说,一二一的号子战场上是不需要的,但通过号子训练出来的一切行动听指挥、一丝不苟的作风却是战场上少不了的。
我们的数学老师说,学习函数,以后生活中不一定用到函数,但是变量的思想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却是至关重要的,而通过函数教学是培养变量思想的一条最佳途径。学习函数,    变量的思想在学生头脑中根深蒂固。这就是我们的教学追求。我们的学科教育,可能不会对学生未来选择职业产生直接的影响,但是,他们从中学会了读书学会了思考,形成了对科学文化深深的依恋,这样,教育就变成了一个人的终身需要。
美国国际教育中心主任萨达特说过一句话:“我们应该教我们七年级以上的学生每天都来问老师一句话,现在教给我们这些东两,我们将来哪一天有用?”如果我们的老师都站在这样的高度来备课、思考教案、研究每一节课,那么我们的教育就可能提高一个层次,才有可能给学生留下最可宝贵的东西。  (中国教育报2002-04-04李希贵)
 让学生自己从中选定两个话题.设置题目,进行话题作文。
同学们提供的话题我们都可以拿来展开,但如果只选两个话题来讨论的话,你们想选哪两个?
⒑为话题作文准备材料。师生共同来出主意想办法提供。
    
话题作文比较自由、开放,既可以议论,也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展开想象。如果我们只从议论、思辨这个角度来写这个话题,你们最需要什么,最缺什么?
    
我们一起来丰富话题作文所需的材料,行吗?
       
 利用材料,组织文字,展开口头话题作文。                    
       
 教师提供一个有问题的文例,让学生发表评介,进行优劣对比。
我也写了一篇文章,你们大家给提提意见?打打分?
 由此引导学生自主归纳话题作文注意事项。
附教师准备的话题

                                   
敬畏生命
法国人内尔贝特·史怀泽,被爱因斯坦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他创立了敬畏生命的伦理学,他认为,敬畏生命,生命的休戚与共,是世界上的大事。善是保存和促进生命,恶是阻碍和毁灭生命。如果我们摆脱自己的偏见,抛弃我们对其他生命的疏远性,与我们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那么我们就是道德的。只有这样,我们才是真正的人。

训练题目

1.我经历的一次小波折

生活中,自然不能事事顺心,出现“波折”似在所难免。本题即是要求同学们通过对一件小有“波折”之事的叙述,以使读者从中得到教益(教训、启示均可)。写作中,可按时间先后顺序,将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完整过程全部记叙下来;在此基础上,再于篇末议论点题、画龙点睛。顺叙之中,应有所侧重、详写高潮;可着力刻画一下人物的心理,并应有一些细节描写,以突出“波折”,感染读者。

2.假日记趣

与单调刻板的学习生活相比,假日生活应当是五彩缤纷——随家人旅游,参加夏令营,与朋友玩乐,跟书刊聊天……凡此种种,只要你从中感受到了真“趣”,均可作为叙写的对象。“记趣”可以记一件事,也可以记几件事;在此只读后者。——可围绕“趣”选取几个有典型意义的片段,按时间先后顺序将其连缀成篇,且每个片段亦需顺叙;但行文时应注意两点:一是片段间的衔接应自然,二是开头应有一段概叙用以统摄片段。

3.我终于解决了难题

题中的“难题”,既可指某个学习上的难题(如一道复杂的数学题),也可指某个生活上的难题(如一件棘手的烦心事);但无论选择何种“难题”,在文中均须运用倒叙手法。兹以前者为例,略作说明:文中的倒叙既可是“首尾倒叙”——将“解决难题”的欣喜、轻松移至开头,然后再回叙遇到难题、翻阅资料之经过;也可是“截取倒叙”——将“翻阅资料”的困难、艰辛移至开头,然后再写遇到难题、解决难题之情形。但必须注意的是,文中须借议论以给人启示。

4.心灵深处的秘密

少男、少女想必都有自己的小“秘密”,比如说收了一件不该收的礼物乃至做了一件不该做的事,大概都不会轻易示人,以至于成了“秘密”。诸如此类,无疑都可成为本题的叙述主体。写作时,宜采用“回忆倒叙”——或由具体之物(如所收之礼物)引发回忆,或由与“秘密”存有关联抑或相似的情境引发回忆,再集中笔墨按时间先后顺序对“秘密”进行具体叙述,最后再回到“现实”中来。毫无疑问,文中应有适当的心理描写,以显现题中的“心灵深处”。

5.月是故乡明

可写今年的中秋全家分外地高兴,久无音信的爷爷从台湾回来了。为了找到爷爷,全家人几乎跑遍了全中国。爷爷为了找到自己的儿孙也一直在寻找。后来,爷爷通过中央电视台,几经周折,终于联系上了为了找寻爷爷而数度搬家的我们。中秋之夜,全家人互诉衷肠,欢乐之中夹有喜悦的泪水。而在此之前的每年中秋,我家都是要放一个空碗、一双筷子啊。文章的主要叙述事件宜为中秋之夜的赏月过程,插叙则可采用追叙性插叙手法。

6.涟漪

可写“我”争取当上了文学社的社长后,第一次办报纸,要其他人帮忙写稿、组稿,开始叫的几个人都很冷淡,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我”真想打退堂鼓。在“我”上任之前,“我”有很多美好的想象,要大干一番。就在“我”心灰意冷之际,“我”硬着头皮去作家协会找作协主席题刊名,作协主席很热情地接待了“我”,并给“我”出了不少点子。于是“我”重燃热情,并且注意了方法,不少同学也热情相助。

文章的主线是叙述“我”在办报过程中的心理路程,插叙可采用追叙性插叙、补充性插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