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流氓谱有声:描写——让文章“活”起来抓住描写不放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1:15:54

描写——让文章“活”起来  

 

一、抓住描写不放松

—篇好文章是离不开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环境等描写手法的。回想—下学过的名家名篇,哪一篇不是以描写来突出人物的。《背影》如此,《一件小事》亦是如此。翻开历年各地中考满分佳作,我们发现,这些作文的成功无不得益于小作者的精心描写。那么,描写的技巧有哪些呢?

(一)描写人物语言的技巧

技巧一:写出生活化的语言

    奶奶的身体一直不好,爷爷也渐渐步履蹒跚。这不,前些天爷爷一下子病倒了,很严重。医生只是说:“我们会尽力的!”爷爷轻轻地擦去奶奶脸上的眼泪:“哭啥!眼睛本来就不好,再哭,我告诉儿媳,让她骂骂你!”“我才不怕呢!咋不说你自己呢?多大的人了,还像个孩子,踩在板凳上抓麻雀。你告诉儿媳,我还告诉儿子呢?”“别,别!我听你的不成吗?”爷爷顿了顿,“会好的!”奶奶点点头,掖了掖被子。一旁的我,心里暖暖的,却又是酸酸的。眼中的泪花氤氲成这满屋子的温暖。(选自2005年江苏南通中考满分文《茉莉花香》)

    语言描写是记叙文中最为重要的描写手法之一,讲究准确、生动、形象、活泼。语言描写要注意符合生活实际,要口语化,要符合人物性格、身份、特征。这段文字里,描写在病榻前爷爷奶奶二人对话的情景,两人的语言都是来自生活的口语,而且很符合老年人和老夫妻的身份特征,体现出浓郁的个性,写出了人物间和谐亲密的氛围。

    技巧二:写出个性化的语言

    人物的性格是丰富多彩的,诚实的、善良的、爽快的、正直的、敏感的、多疑的、圆滑的等等。因此,描写人物语言,一定要注意不同的人物说话习惯的不同,要准确地捕捉不同人物的个性化语言。

    你,就是那个瞧不起我,在报纸上对我进行大肆指责的穷记者?呵呵,让我猜对了吧?——噢,你今天来,是不是想从我这里挖些猛料,再写篇攻击我的小稿挣几个饭钱?肯定是了!只是,我太憎恨你们这些害红眼病的人,自己没本事,别人比自己好就看不惯。所以今天,尽管我身陷囹圄,但我偏偏要气气你!你想听的我偏不讲,我偏偏要对你讲讲我在铁窗之外的你八辈子都不可能有的美好生活。小样儿,你就等着来嫉妒吧!(选自2005年陕西中考满分文《窗外的美好生活——某在押贪官自夸词》)

    这一段狱中贪官的独白写得较为细致传神,突出了贪官飞扬跋扈、寡廉鲜耻的丑恶嘴脸。反映出贪官多疑、贪婪、自大、矫情、虚伪的本质。这段描写生动、准确,看来这位同学不但善于观察、阅读,也善于描写。

 

(二)描写人物动作的技巧

技巧一:细描个体动作

    描写人物,动作描写必不可少。有时,为了表现人物的性格,要围绕人物的一个动作细描细画,力求突出人物的特点。

    “快一点,时间不早了,我们都在等你。”几个男子的声音把我从睡梦中吵醒。我起身揉了揉朦胧的睡眼向窗外望去——天还没亮呢。他们怎么这么早就来叫父亲去卖豆呀?!

    窗外的院子里,父亲弯着腰,正用绳子捆着昨天摘来的两包青蚕豆。我分明感觉到,清晨的风,彻骨的凉,父亲瘦弱的身躯在风中瑟缩着。不一会儿,父亲挑起两包蚕豆,吃力地迈开步子。慢慢地,慢慢地,消失在我的视线里,走进黎明的晨光中。(选自2005年昆明中考满分文《蚕豆丰收之后》)

    这一段着力描写了一个动作:父亲在清晨去卖豆子时的艰难情景。描写时,作者详细描画,突出父亲竭力挑起两包蚕夏的过程,反映家庭生活的艰辛和父亲吃苦耐劳的品德。

    技巧二:精写连续动作

    连续动作该怎么描写?那就应该突出动作的连续性,用词上要注意关联词的运用。

    例一:唉,这种读书方式实在不好受,我必须把头缩进被窝深处,被角必须压得密不透光,然后打开手电筒,开始看书。略有声响,必须以最快的速度,熄灯、伸头、察看,直到“警报解除”,又缩头蜷腿,开灯……没想到效率还真高。只是憋得满头大汗,脸上发烫,呼吸不畅,必须定时探头呼吸,实在是美中不足啊!(选自中考满分文《兴趣》)

    例二:他把手伸向了我,这是一双饥饿的手,筋骨从外皮中突出来,像那老树的枯藤,错乱地缠在他的手中。我不由自主地把手从上衣口袋抽出来,从上到下,把每个口袋都搜遍了。我忽然想起,忘了带钱,这一刻,我顿时尴尬起来,不知该怎样面对他可他干瘪的身体、褴褛的衣裳、枯黄的睑,仿佛在告诉我他确实很需要帮助。

    “兄弟,对不起!”我很不自然地握住他的手,说,“对不起,我忘了带钱。”“兄弟,没关系!”他那黯淡的眼光。在黑暗中突然变得明亮起来,他也不由自主地握住了我的手。那一刻,我感觉我们俩犹如一对久别重逢的亲密战友。

(选自湖南长沙2006年中考满分作文《兄弟,对不起》)

    上面文段中例一写在被窝中偷看书的动作,是连续的动作。写作时,作者注意了动作的连续性,利用关联词语进行连接,流畅地写出了动作的过程。例二则描写了“我”与乞丐之间的对话和一组动作,生动地再现了情景,反映出人物的善良与真诚、连续的动作在生活中很多,比如运动场上比赛的场景,工作时的场景。同学们都可以借鉴使用。

(三)描写人物心理的技巧

    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描写手段,通过心理描写可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可以展示人物的丰富情感,从而使人物更加富于活力。

   技巧一:以景物映衬心理

    西沉的红日,仿佛是喝醉了酒似的,把缕缕落寞的桔红涂满天际。古老而沧桑的小道上充满着迷离的格调,宁静而幽雅。天地万物似乎都酣醉在这片短暂的美丽之中,没有了一切声响。

    我拖着长长的影子,在宁静的古道中漫步,心中翻滚着万于的思绪,为连日的挫折而忧伤,为好友的背离而迷茫,为老师的批评而伤心,为父母的不理解而怄气。(选自2005年宜昌中考满分文《那悠扬而美丽的琴声》)

    上面一段文字中作者将心理描写同景物描写结合在一起。景物的宁静凄美同人物内心的失落、迷茫完美地融为一体,展现了文中人物“我”的心理感觉,这种在写心理的同时,充分利用景物描写进行映衬的写法使文章极富感染力。

    技巧二:用动作、神态暗示心理

    人物的心理有时可以通过动作、神态表现出来,所以,描写人物的心理,不妨结合动作、神态来写。

    回家的路上又碰见了几个同学,我们边走边聊,我的几个幽默小语把她们逗得哈哈大笑。好友举起大拇指,连声称赞道:“小云,你真棒!你真幽默!我敢肯定,这次市里演讲比赛冠军非你莫属!”竟然有人如此称赞我,难道我也有值得骄傲的地方?我默默地想。

    回到家,我急忙来到镜子前,仔细地看了看镜子中的那个并不完美的我。哎!原来我是受欢迎的。我也是很美的:青春的笑,健康的美,我的心灵更美,我要强、上进、幽默,我也有能力,至少我在演讲方面无人可及……所有这些不比外表的美更重要吗?我情不自禁对镜子中的那个我笑了笑:嗨,原来我是很棒的!(选自2005年湖北宜昌中考满分文《我自信,我美丽》)

    这段文字通过动作生动地描写了“我”的心理变化。“急忙来到镜子前”说明我由先前的不自信转而开始寻找自信心。“我情不自禁对镜子中的那个我笑了笑”,说明“我”已经从自己身上找到了充分的自信心。每一个动作都暗示了他的心理。

(四)描写人物肖像心理的技巧

    神态是一个人性格与精神面貌的体现,惟妙惟肖的神态描写可使人物形象更具个性。透过人物的神态我们可以透视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技巧一:写出个体的神态特征

    在那一刹那,我突然不想离开了,因为我分明看到父亲那眼角上的泪,父母那满头的白发和脸上深深的皱纹。车窗外是父亲含泪的脸,车窗内是热泪盈眶的我。父亲突然把手贴在车窗上,像要说什么,但嘴只动了几下,终于没有开口,我赶紧把手也放上去。一缕阳光突破浓雾,照在父亲脸上,又透过车窗照着我。我深深地被感动了:这是父爱的阳光!我在心里祈祷,愿这爱的阳光永远照耀我的心田。(选自2005年四川内江中考满分作文《父爱阳光令人感动》)

    这段文字,作者着力描写了车站旁为儿子送行的父亲形象,通过细致的神态描写塑造了一位爱子深沉,历经磨难,饱经风霜的父亲形象。在描写人物的眼角、头发、皱纹、脸、手时又结合人物的心理描写,从而突出了特定场景下的人物特征。

    技巧二:描写笑容

    当我用颤抖的双手捏着一份意味着不幸的试卷,只好拖着一颗冰冷的心走在濒临失败的悬崖边缘,四周只有冰天雪地,我在那里绕了一次次的圆圈,突然,脚一下踩空,身子就要下坠。这时,同学拉了我一把,猛一抬头,是他们递给了我一串微笑。微微的一笑,是如此温暖。于是,让我更加相信,我还可以返回成功的岸上。(选自2005年湖南益阳中考满分文《将嘴角轻轻上扬》)

    笑容是人们生活中最为动人的神态。如果你能认真地观察每个人不同的笑容并把它写出来,你的文章一定会充满生活的温情。这段文字描写了作者在面临失败、挫折时同学们的微笑带给自己的温暖和力量,写作中重点描写了“笑容”,让我们看到了一幕动人的图景,写出了生活的真谛。

(五)描写景物的技巧

    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的特点往往同人物的心情融合在一起,人物心情舒畅则天高云淡,花明水净,人物心情郁闷则风也急,雨也紧。总之,写好了环境则文章顿时生彩,同学们不可不重视。

    技巧一:映衬写景

    景物描写可以映衬人物的心理,在写作中,其实你可以随意驾驭语言来描写你想要的景物。用景物的色彩来反映人的思想感受。

    文段一:氤氲的夜色浸染着紫色的窗棂,一个如水的夜晚,梦里似乎又闻到了牵牛花那淡淡的幽香。梦似一道澄静的柔波。妈妈,那迷惘的水就是我眼中的泪!你又走进我的梦中,再现的依然是你不变的容颜。

    牵牛花又开了,它伸出的每一寸茎蔓都牵扯出我无尽的回忆,无穷的思念和那淡淡的忧伤。(选自2005年吉林省中考满分文《清晰的面孔》)

    文段二:在一个阴雾弥漫的傍晚,我独自走在一条幽深的小街上,小街上没有一个人,只有几辆破车,孤零零地横在旁边,像一头头病入膏盲的老水牛伏在那里。一阵冷风吹来,我不禁哆嗦一下,竖起了衣领,双手插在口袋中。(选自湖南长沙2005年中考满分文《兄弟,对不起》

    上面两例都是用景物映衬人物心理的写法。前例渲染“如水的夜晚”是为了映衬人物无穷的思念和那淡淡的忧伤。而第二例写“阴雾弥漫的傍晚”、“幽深的小街”正是映衬人物此时内心的冷落。渲染了气氛。

    技巧二:以景析理

    一棵油绿的小草,在那不为人知的角落,安静却又孤傲的立着,不单如此,它还开出了一朵淡白的小花,我惊讶了,随之而来的是一股油然的敬畏。

    它是渺小的,若非我低下头,绝不会看到它。它的花也是平凡的,在高贵、鲜艳的月季比衬下,甚至显得有些龌龊。然而,我却猛然觉得,它最关,它就那么渺小却真实的活着,对于无尽缤纷的鲜花视而不见,活出真实的自己,开出自己的花朵。

    这是什么?是尊严,生命的尊严!鲜花,不算什么,我就是我,我便要话出自己的样子,开出自己的花,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生命的尊严。(选自2005年河南中考满分文《最美丽的生命》)

    这段文字精心描画了一棵在不为人知的角落,安静却又孤傲的立着的小萆的形象。并且用高贵、鲜艳的月季作比衬,写出了小草的个性。在描画景物的同时,又写出了人对景物的感悟,对生命的认识,道理通过景物的描写揭示出来。情景交融,合二为一。

 

●练习:

   1.很想知道聪明的你是什么模样,你能告诉大家吗?写一段文字,向大家介绍你的情况,要写出你的肖像,你的语言,你的心理,你的动作。

    写人物一定要写出人物的个性。所谓个性就爱人物独特的性格特征。要让人一看文章就觉得人物形象如在眼前。所以一定要观察到人物最具特点的动作:语言、神态,然后加以详细地描写。

    2.请你仿照下文的写法,以“雪”为中心仿写—段文字。

    三月,第一缕春风刚刚拂过田野,野芦苇便悄悄萌芽了。从冰雪消融的野滩,从肥沃壮美的河畔,钻出尖尖的嫩黄色的苇芽,新颖、别致,好似初生麻雀的小眼圈。因为气温和水温条件好,野芦苇的生长速度也非常快。不出一个礼拜,你来看吧!整个滩畔便长满了密密麻麻的芦苇芽,就像布满了枪尖的阵地。清晨,苇尖上缀满了千万颗晶莹透亮的小珍珠,几缕薄雾紧紧地裹住它们,朦朦胧胧的显出了美妙而浓郁的童话色彩。苇芽枝像娇羞的少女,摇摆着纤细的腰肢,陶醉在春日的晨风里。

【写作点拨】

    如何写景,怎样状物?这段文字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春天,万物复苏,生机蓬勃。如果我们想给春天留影,把它记录下来,该怎么办呢?春风、春雨、春草……这么多的景物一个个都描写了吗?其实,大可不必,就像上面这段文字一样,你不妨以“点”带“面”,抓住一个景物,穷形尽相。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积极调动各种语言要素,进行个性化描写。你瞧,在上面这段文字中,作者巧妙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精确使用各种动词、形容词对“野芦苇”这一典型形象进行了生动的描写,春天的风韵通过充满生机的“野芦苇”有力的表现出来了。

    3.仔细揣摩下面文段的动作、语言、心理、神态描写,然后以“母亲(父亲)”为描写对象,写一篇文章,要注意描写的综合运用。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肮脏的毛茸茸的褐色的口罩上方,眼神儿疲竭的我熟悉的一双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毛票,用指尖龟裂的手指点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啊!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我的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竟快是一个老女人了!那时刻我努力要回忆一个年轻的母亲的形象,竟回忆不起母亲她何时年轻过。(选自陈建功《在山岗上的母亲》)

【写作点拨】

描写的目的是要真实地再现生活。要全面展示一个人物的风貌,需要全方位的进行各种描写。同时,在描写时还要注入写作者的情感因素,尤其是在描写自已敬爱的人物时,往往还要进行必要的感情渲染,要写出对所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的深刻体会,要写出在特定环境、特定氛围中形成的情感体验。只有这样,才会产生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上面写的是作者面对工作中的母亲时内心受到的震撼,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同儿子的心理活动相互映衬,塑造出一个平凡伟大的母亲形象。写人物就应该这样写。

    二、开掘素材的技巧

    在中考作文的写作中,许多同学面对写作素材的选择显得无所适从。写自己的事吧,好像跟别人也没多大区别;不写自己的事吧,似乎又无事可写,只好将记忆中的某篇文章稍加改动搬上考场,可是这样的文章往往又难逃老师的法眼。于是,在许多考生看来,要找一个好的素材真是太难了。其实写作的素材是发掘不完的,面对“新颖”这个要求,无数同学陷入寻找素材的误区。以为素材的“新颖”便是别人没有见过的,没写过的。其实,素材“新颖”与否,并不在于是新是旧。关键是要选择一个什么样的角度利用素材、用好素材。看一看全国各地中考优秀作文吧!你会发现,2004年满分作文用过的素材,2005年满分作文里照样用,而且用得好,用得妙。一个素材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效果,所以,你一定要练就立足一个点就能带出一串写作素材的本领。

(一)素材相互联系的技巧

    技巧一:对比联系

    考场之上,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快速找到合适的素材呢?对比联系是一个常用的方法。它的操作步骤是,首先根据文题确立中心,然后围绕中心寻找第一个材料(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找到第一个材料后,再反向联系,寻找相反的材料。

    2004年12月26日,一个小女孩在麦拷海滩边玩耍,突然发现海水在冒着一些汽泡,浪潮也随之下退。她记得老师说过,这是海啸来临前的征兆,她迅速将这一信息传达给了妈妈,妈妈相信女儿,召集了麦拷饭店的工作人员,将海滩上的一百多名游客撤离到安全地带……十几分钟后,浪潮愤怒地扑向海滩,一百多名游客因为一个小女孩的及时提醒而得救,她叫蒂莉·史密斯。

    同样是一个小女孩,她来自中国,在一次游览了綦江彩虹桥后,她写下了这样的日记:当我来到桥墩时,发现那儿全是裂痕,一些车辆飞驰而过时,整个桥都在摇晃,我感觉它马上就要倒塌似的。当这位小女孩的妈妈看到这篇日记后,训斥道:“你怎么能这样写?这座桥可是我们全市人的骄傲啊!”但几个月后,彩虹桥整体垮塌,四十多人因此遇难……

   都是来自孩子们的言语,但她们的妈妈对此的认知却截然相反。这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深思。(选自2005年安徽中考满分文《寻觅》)

   上面这个文段的中心是“如何全面正确地看问题”。围绕这个中心先寻找第一个材料。首先从正面看有没有能够做到“全面正确地看问题”的例子之后再从反面联系,看不能做到“全面正确地看问题”的例子有哪些。这里,作者先从正面找到了“印度洋大海啸中小女孩”的事例,然后反面联系,又找到了“彩虹桥垮塌事件中小女孩母亲教育孩子”的事例。这样正反对比进行论证,效果很好。

    技巧二:类比联系

    在考场上,有了第一个素材之后,怎样使材料丰富起来呢?类比联系必不可少。这种方法的操作是,围绕中心找到第一个材料(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然后想一想与它同属一类的事例还有多少,如果找属于人的事例,可从时间(历史顺序)联想,也可以从空间(不同地区)联想;如果找属于物的事例,可以从空间(生长、生活的地域)联想。

    君不见,屈原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追求真理,坚持抬头挺胸,痛斥“众人皆醉”、“众人皆浊”的社会,毅然纵身跳下汨罗江。

    君不见,李白不齿阿谀奉承之徒,抬头挺胸夺门而出,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面带微笑挺胸游于山水之间。

    君不见,文天祥不要高官厚禄,抬头挺胸作《正气歌》,引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视死如归挺胸走上刑场。

    君不见,司马迁受刑挺胸而成“无韵之离骚”,吉鸿昌挺胸面对敌人的枪口慷慨就义……

    他们的骨气,他们的坚定,响彻云霄,万古长青!  (选自2005年江西中考满分文《学会挺胸》

    在上面文段中以学会挺胸为中心,联想到屈原、李白、文天祥、司马迁等具有同样性质的人物。这些素材只要知道一个,按照时空联想的方式就能找到一串。这些同类的事例集中到一起就有了巨大的说理作用了。

    类比联系不仅限于同时代材料,还可以进行古今联系。当你知道—个当代的事例或古代的事例时,就应该再深想—步,由今思古或由古思今。这样一想,材料就出来了。

   (二)素材转化的技巧

    素材可以转化吗?回答是肯定的。只要你找到窍门,你的素材就像如意宝贝一样可以不断翻新变化,为你所用。

    技巧一:化旧为新

    一般情况下,我们还是鼓励大家多用新素材,可是在考场上,你实在没有新素材,只有几个老素材的话,那么,想想办法,还是可以化旧为新的。

   今天,西楚霸王项羽遇上了卧龙先生孔明……

   项羽:“我自会稽起兵,率八千江东子弟渡江反秦。一路走来,立怀帝,杀宋义,坑秦卒,破釜沉舟,火烧咸阳,封天下诸候,自号西楚霸王。仗剑起势,问天下谁与争锋?只可惜都帐中羞辱了韩信,鸿门宴错放了刘邦,只落得如今……咳!天意如此,奈之何哉!”

   孔明:“我自幼苦读六韬七略,常自比伊尹管仲,躬耕南阳,幸托刘皇叔三顾茅庐,受任军师。计夺荆州,火烧赤壁,占益州,平南蛮,定蜀国,其势可谓盛矣!只可惜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亡汉室,亮亦无能为力!”

   从炙手可热之势到败北身死,难道责任果真在乎“天”吗?一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事物的发展也是要历经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那么这量变是怎样积累的呢?具体诱因又是什么呢?这其中的缘由,从两位大人物独白中可知一二。(选自2005年安徽中考满分文《当项羽遇上孔明》)

    项羽和孔明是大家的老朋友了,许多同学一写作文就会想起他们,怎样把这个老朋友装扮得新鲜点呢?像上面文段是一种方法,充分发挥想象,穿越时空,将两个人放到同一个环境中来,进行对话作,从而表达新的主题。这样,老素材就不显得“老”了。

    除了这种方法,你还可以利用“实话实说”的方式让古人自己讲述自己的故事;你还可以用“日记”的形式揭示它成功与失败的经历;还可以用“记者采访”的方式表达一个新的主题;还可以用“故事新编”的形式让人物经历一次全新的体验。总之,只要你注意把老素材放在一个新背景下,老素材就会体现出新思想。

    技巧二:借题发挥

    所渭借题发挥是指利用现成的名篇佳作的素材(比如学过的课文、读过的佳作、听过的故事),内容上根据题目要求加以改动,创造出新作品。例如一篇名为《荷塘月色》的文章就是借用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名作《荷塘月色》的题目并以荷塘月色为背景来描写朱自清面对诱惑时的复杂心理,有力的表现了主题。可见作者不仅善于选素材,更善于用素材。这是—篇妙用课本素材写就的佳作,很值得大家借鉴。再看下例:

    月光从红色的窗子射入室内,屋里一把精致的宝剑挂在墙壁上,烛光下一个人静静地坐着,正思考着问题。他就是吕蒙。

    已过三更了,吕蒙仍坐在那里,像一尊石像,脑子里回旋着白天孙权对他说的话:“爱卿应该多学习呀,现在爱卿当权掌事,不学习怎么行呢?”想起自己当时无话可答的窘态,现在都还脸红。如果再问我,应该怎样回答陛下,怎样才能找到一个既没有时间学习,又不让陛下生气的借口呢?吕蒙站起来,在大厅里踱来踱去,不知怎么办才好……(选自2005年湖北荆门中考满分文(《(孙权劝学)扩写》)

    这位考生很有“急”智,想到用扩写《孙权劝学》来完成以“借口——弱者的托词”的话题作文,构思的确巧妙,令人叹服。

    在我们学过的许多课文中,有大量的素材可以直接利用,也可以转化利用。同学们切不可放弃不用。

●练习:

1.请根据下面素材进行联系,再寻找几个类似的素材或相反的素材。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主席的一首咏梅诗写出了梅的高尚品质和坚忍的风格。

梅是腊月开放,腊月风雪交加,气候恶劣,那时百花早已凋谢,风雨中只有那一枝梅花挺立着,在风雪中使自己的幽香飘向四方。

2.下面一则材料的中心是“面对诱惑”,请你根据这个素材分别进行“对比联系”、“类比联系”、“物人联系”,看看能找出多少写作素材。

   印度南部的马哈尔丛林里,人们用一种奇特的狩猎工具捕捉猴子:一个固定安装的盒子里面装有猴子爱吃的核桃,盒子上开了一个小口,刚好够猴子的前爪伸进去,但抓住核桃后就抽不出来了,于是猴子便成为瓮中之鳖了。

   有人笑猴子蠢:为了一颗核桃,攀树援枝的猴子失去了纵情玩耍的森林。

3.请你写一篇《成功人士访谈录》,访谈的人物是: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爱迪生。看看你能不能用这种访问录的形式把这些老素材写出新意来。如果你觉得这种方式不好,也可以用“实话实说”、“剧本”、“日记”等形式写作。关键是要写出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