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冢怎么安葬:数学技能的形成和培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3:04:47
                                                                               数学技能的形成和培养
                                                                     本文来源于 枫叶教育网(www.fyeedu.net)
                                                                原文链接:http://www.fyeedu.net/info/100524-1.htm一技能.
是指运用知识和经验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动作的或心智的活动方式。技能不是与生俱有的先天素质,而是在后天通过学习和练习逐渐形成的。数学技能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训练而形成的一种动作的或心智的活动方式。数学技能可
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活动技能两种。动作技能(也叫操作技能)是由一系列外部可见的动作构成的,是主要借助于肌肉、骨骼等运动实现的一种合理化的随意行动方式,如用直尺、三角板画线段和图形,用圆规画圆,操作计算器和计算机,写数字和算式等。心智活动技能,是借助于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认识活动方式,如数的计算技能、解方程、组成比和比例、解比例、制作统计图表、解题技能等。动作技能和心智活动技能不是截然分开的,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各具功能,有时往往又联合发生作用,例如制作折线、扇形统计图,正反比例函数图像,不仅需要动作技能,还需要心智活动技能。心智活动技能常涉及动作技能,动作技能中常发生心智活动。二数学技能的学习.
是将一连串动作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经练习而形成熟练的自动化的反应过程。它一般需要通过传授和练习来完成。动作技能和心智活动技能,在形成阶段和各阶段的特点上,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别性。1.动作技能的形成。动作技能由一系列外观的动作所形成,可以直接观察到,所以,教师可以干预、帮助、纠正、控制,它比心智活动技能比较容易形成。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分为彼此相连又有独特功能的三个阶段。(1)认知。活动的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按一定的联系、关系组成的,活动的认知定向首先要求学生对活动方式的了解,熟悉这种活动的组成要素和结构关系,在头脑中形成关于动作的表象。要达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做示范动作。示范动作要完全正确,开始,先进行整体动作的示范,动作速度不要快,而后进行分解动作的示范,并对相似动作加以区分,辅以讲解,促进动作表象的形成。这一阶段是技能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首要环节。(2)模仿,练习。模仿,是掌握行动方式或行为模式的特有的学习形式,也是形成动作技能的基本途径。模仿阶段,学生活动有如下的特点:第一,动作迟缓,正确性、稳定性和灵活性都比较差;第二,动作不够协调,常常顾此失彼,互相干扰,并常掺进不必要的动作;第三,许多动作在视觉下进行,动觉作用不明显;第四,学生精神紧张,易疲劳。所以此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模仿成功,并通过多次的练习,把整套动作的顺序固定下来,所以这一环节也称之为定位。(3)熟练阶段。通过多次练习,动作熟练了,形成了“动力定型”,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数学动作技能学习,有以下特点:(1)技能往往先快后慢,中间有起伏,经过高原期后,趋向熟练稳定。(2)动作的控制,由以视觉为主逐渐变化为以动觉为主。(3)动作的熟练依赖于反复练习、强化。(4)易受动机、情绪支配。2.心智活动技能的形成。数学技能学习中,主要涉及的是数学心智活动技能。关于心智活动技能的形成,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认为心智活动技能是一个从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1)认知定向阶段。要让学生理解与技能有关的知识、程序,形成关于活动本身和结果的表象。数学心智活动技能的学习特别要以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为前提,否则就难以形成。比如,要形成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技能,必须先理解、谙熟整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法则,才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即示范模仿阶段)。应用实物或模象、图片、模型、图解等为支柱进行智力活动。如儿童学习加减法运算时,要求他们脱离手指、点子、小棒而学会以文字或图解等形式来进行。(3)有意识的口述阶段(即练习阶段)。学生进行某项活动时,自己进行言语表述,往往是边说边做,借助于出声言语进行智力活动,并逐渐将言语变成了表象,借助言语声音形象进行活动。此时,某种活动方式是明确意识到的。(4)无意识的内部言语阶段(即熟练阶段)。这是活动达到智力水平的最后阶段,也是心智活动技能的形成阶段。此时,学生完全掌握了心智活动技能,对于技能所涉及的活动达到熟练程度,智力活动高度压缩和自动化,刺激和反应几乎同时发生,中间不需要有意识的思考。心智活动技能的形成有以下三个特点:(1)内潜性。心智活动在脑中,借助内部语言默默完成,它不像动作技能那样可以看到头脑外部的动作。本信息来(2)观念性。心智活动技能的对象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表象以及与表象相联系的词,所以它是一种观念活动。(3)简缩性。由于心智活动技能脱离开使用实物的束缚,因而它可以高度简缩的方式进行。比如,口算、心算时,是直接说出结果的。三
无论是动作技能,还是心智活动技能,都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练习形成的,练习是学生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但练习不是动作的机械重复,它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地采取必要方法逐步熟练的活动过程。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十分强调练习在学习中的作用,他着重指出一要讲清基本概念;二要精心安排。他反对盲目多次单调地重复,认为这样的练习即使给学生做了大量的题目,对其中的规律仍然茫然无知。为使练习有助于技能的形成,教师必须加以指导,给学生提供有效练习的条件。1.要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教师要让学生了解练习的目的和具体要求,形成练习的内部动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自觉地按要求进行练习。否则,学生练习就会陷入盲目,形成不了符合教学和实践所需要的技能。2.要理解和掌握有关技能的基本原理。技能是一种不断改进、逐步熟练的智力活动方式。所以,学生对练习的内容都必须是理解的,比如学生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列出诸如7×6÷2的算式后,教师不妨追问:“7×6表示什么?”“7×6以后为什么还要除以27”以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原理,保证这一解题技能的正确和速度。3.练习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师选择内容、布置各种作业时,要有周密的计划,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因为技能的形成是一个由初级阶段向熟练阶段发展的有起伏的螺旋上升的渐进过程,所以练习的组织应循序渐进地螺旋式进行。这样,技能的形成就不能寄希望于一堂课组织的练习,而是要经过“新授课一练习课一复习课”的系统练习(并辅之以平时适量练习,家庭作业的练习)的较长过程。在练习过程中,常常由于在某一个关节上“出了问题”而不能及时形成技能,教师还要注意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采取比较、思辨、改错、判断等方法,加以专门突破和强化,或在后来的练习、复习时,设计有关练习,有针对性地给予弥补。4.适当分配练习次数和练习时间。技能的形成和熟练需要足够的练习次数和时间。不仅在技能的形成阶段需要一定的练习,而且在技能形成以后仍需要练习,才能使技能保持下来并得到发展。练习的次数并不是越多越好,如果在一段时间内练习次数太多时间太长,不仅不能“熟能生巧”,而且还会“熟能生厌”,对练习产生消极态度,练习效率也会降低。练习的时间应适当分配。一般来说,分散练习比集中练习效果更好,因为它可以减少内抑制的影响。最合理的安排是开始阶段应进行较多练习,每次练习的时间不宜过长,然后逐渐延长练习时距,每次练习时间也可以略微延长本文来源于 枫叶教育网(www.fyeedu.net)
原文链接:http://www.fyeedu.net/info/10052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