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女人忘穿内裤流水:现代名家写景散文(1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5:29:41
《镜泊湖》臧克家
  《镜泊湖》臧克家  镜泊湖 臧克家 我国有许多著名的湖。“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洞庭湖;茫茫千顷,气象万千的太湖,我都是闻名而心向往的。西湖,我曾经踏着苏堤端详过她那动人的姿容,孤舟深夜三潭上看过印月。至于大明湖,那是家乡的湖,我更是一个熟客了:盛夏划一条小船,在荷花阵里冲击,在过去那些黑暗的岁月里,何止一次和朋友们寒宵夜游、历下亭前狂歌当哭?
   镜泊湖却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七月间,到了沈阳、长春、哈尔滨,游览了名胜古迹,参观了工业建设,往返三千里,历时一个半月,以抱病之身,登山涉水,使朋友们为之惊讶,叹为“奇迹”。可是东北的同志们却对我说:“到了东北,看看镜泊湖,方不虚此行。”他们说镜泊湖的红鲫如何鲜美,他们给我唱了镜泊湖的赞歌。看景不如听景,我心动了。但一想到那遥远的途程我又踌躇起来,心里怀着“望美人兮天一方”的惆怅。眼看着和自己住在同一旅舍的客人们一批又一批的出发了。里边有一位八十二岁的名医,他幽默地说:“不看镜泊湖我死不瞑目”!
   “走!”他话给我们从哈尔滨送到牡丹江。这是一具美丽的城市,像北大荒边边上的一朵花。“八女投江”的故事,使它名满天下。又是两小时的火车,我们已经和镜泊湖一同置身在黑龙江省的宁安境了。
   下了火车坐上“嘎斯六九”汽车。牡丹江昨天是好天,镜泊湖附近却落了雨。乍上来,这小卡车在二十几里的平展的公路上轻快地飞跑,高梁、谷子,一色青青,微风吹来,绿波粼粼,扩展到极处和青山与碧天相接,望着眼前的景色,心里惊叹着祖国的辽阔广大。已经接近初秋了,这里的麦子刚刚上场,关里关外的气候,悬殊多大呵!小卡车好似一只蚱蜢舟,冲开碧波跳荡在绿色的大海时。一个庞然大物,老虎似的迎面而来,一时烟尘滚滚,风声呜呜。原来是一部大型柴油汽车,拖着五六节车厢,上面横躺着粗大的木材,它们高兴地离开森林去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立地撑天!三三五五朝鲜族的妇女,不时从车边走过,头上顶着罐子,走起来衣裙飘飘,大方而美丽。光滑的路走完了,接着是崎岖的沙泥路,一个坑就是一个小水塘,车子在上面蹦蹦跳跳,像在跳舞。
   远远在望的青山看不见了,我们的车子已经走到山腰上,一盘又一盘地在步步升高。路两旁长满了奇花异草,有的像成串的珍珠,有的像红色的小灯笼,有的像蓝的吊钟,我的像金黄的大喇叭……它们用自己的美色和幽香列队在路的两旁向客人们热情地打招呼。一个猎人从深林里走出来了,长枪上挂着飞禽,身后跟一只猎犬。眼前的景色在游客心里引起清新的感觉,一个又一个生动鲜明的印象连成了彩色的连环。但是,湖在哪里?
   “我们在绕着她走呢。”迎接我们的那位同志回答。
   车子转到了山顶,从司机座位发出了一声:“看!”
   呵,镜泊湖,从丛林的绿绿隙里我看到了你漫长的银光闪闪的腰身!你引领着汽车向它的终点疾驰,又好似望到了亲人,热情地追在车子后面,我的视觉,我的嗅觉,我的心灵,完完全全地浸沉在镜泊湖美妙的灵芬里了。
   一栋又一栋木头房子,不同的式样,不同的颜色,别致、新颖,彼此挨近着,或隔一条小路对望。里面住着各种工作人员和他们的眷属,还有科学家、作家、教授和名医,他们来自北京、沈阳、哈尔滨……他们要在这幽静的湖边,度过夏季最后的一段时光。
   晚上,躺在床上,扭死电灯,湖光像静女多情的眼波,从玻璃上射过来,没有一声虫鸣,没有半点波浪声,清幽、神秘、朦胧,好似置身在童话里一样。第二天一早醒来,浑身舒畅,才知道自己就睡在她的温柔清凉的环抱中。
   踏着满地朝阳走到她的身边。小桥上有人在持竿垂钓,三五只小船在等待着游客。向南望,一望无边,从幽静的水里看扯连不断的青山,听不见蝉鸣,听不见鸟声,偶尔有一只鱼鹰箭头似的带着朝曦从半空里射到水面上来。站在湖边上,望着四周险峻的峰峦,清澈幽深的湖水,想像一百万年前,火山着魔似的突然一声震天巨响,地心里的水光涌而出:“高峡出平湖”!她纵身在拔海三百五十米的高处,像一个美人,舒展地横陈着她长长的玉体。她心怀幽深,姿态天然,隐藏在这幽僻处,顾影自怜。是不是怕扰乱了她的清静,时在夏季,鸟不叫,蝉不鸣,虫也无声。
   小径上有稀疏的人影,有大人,有小孩,见了面很自然的点点头,站住谈上几句,就像老朋友重逢。从深林里走出来一群孩子,手里拿着各式各样的菌子,有的黄黄的像面包,有的红红的像一柄小伞,八十多岁的老人也像大自然的一个孩子,拄着手杖,手里擎着一朵万年青,像得了至宝似的得意地向人夸耀。这湖是个宝湖。她养育着鳌花、湖鲫、红尾鱼……吃一口,保管你一生忘不了它的鲜美。她可以发出大量的电,她可以把千万条木材输送到广大的世界里去。这山也是宝山。水獭、狐狸、豹子……说不尽的异兽就以它为家,一圈大电网,把它们挡在青山深处。幸运的人到森林中,可以捡回“参”孩子、黄芩……,这一类的药材到处都有。大好湖山,是全国稀有的胜地,也是名贵物品的出产地。
   在淡淡的夕阳下,一只小汽艇载着我们向湖的上游驶去湖面上水波不兴,船像在一面玻璃上滑行。粼粼水波,像丝绸上的细纹,光滑嫩绿。往远处望,颜色一点深似一点,渐渐地变成了深碧。仰望天空,云片悠然地移动,低视湖心,另有一个天,云影在徘徊。两岸的峰峦倒立在湖里,一色青青,情意缱绻的伴送着游人。眼看到了尽头了,转一个弯,又是同样的山,同样的水,真想她来点变化呵,可是走过南北一百二十里,仍然是同样风姿。真是山外青山湖外湖。比起波浪汹涌的洞庭湖来,镜泊湖是平静安详的。比起太湖的浩渺浑圆来,镜泊湖太像水波不兴的一条大江。大明湖和她相比,不过是一池清水,西湖和她相比,一个像“春山低秀、秋水凝眸”的美艳少妇,一个像朴素自然,贞静自守的处子。镜泊湖,没有半点人工气,她所有的佳胜都是自己所具有的。岸上没有一座庙,没有什么名胜古迹,真有“犹恐脂粉污颜色”的意味。早晨,她可以给天仙当镜子从事晨妆,晚上,她可以给月里嫦娥照一照自己美丽的倩影。在炎夏的日子里,如果神话里的仙女到幽静的湖边来裸浴,管保没有人抱走罗衫使她们再也回不到天上去。
   两岸山由,青翠欲流,树木丛茂,郁郁苍苍。这全是解放以后植育的“幼林”,那原始森林的参天古木,敌伪时代,给日本侵略军一把火烧得净光!船,慢慢地走动着,微风轻轻地吹着,真是像画中游。湖面上,一片一片的小球藻在小汽船冲动了的水波上微微地荡漾,水里的大鱼,突然把它庞大的脊背突出水面来使人惊呼。水产公司,撒下了网子,浮标长长的一串又一串。听说昨天起网,一网就打到了二万四千斤鱼,想想看,如果是在夕阳的金光下,锦鳞闪闪,那景象该多美,多动人呵。
   在湖左边的山窝窝里,突然出现了几座瓦房,耀眼的红,给古朴音调的大自然平添了无限景色。我们向司机同志发问:“这是什么地方?”
   “这是水电站。抗日联军曾经在这里消灭过日本的一个守备队。”这话使我深思。使我想到,在哈尔滨参观了两次的“东北烈士纪念馆”里那些烈士的形象和战斗的生平;使我想到,在牡丹江,在休养所里遇见过的那些抗日领袖人物,有的至今脸上还带着抗战时期留下的未愈合的伤口。湖山是美丽的,然而她是血洗过的,因为当年这一带经过不止一次的战斗,所以她的景色格外美丽,格外动人!
   镜泊湖上,也有八大名景,大孤山,小孤山,和长江里同名的小山相仿佛。珍珠门,两座圆突突的山,像两颗水上明珠,船从当中走过。最著名的湖北口的那个天然大瀑布——“吊水楼”。我从彩色照片上,从名画家的画上早已欣赏过她壮丽的面容。镜泊湖水从二十米的簸箕背上一倾而下,像一面水晶帘子,水落潭中,轰然作响,烟雾腾腾,溅起亿万颗珠。她的声色不比庐山的瀑布差逊,虽然她的名声还不太大。可惜我们到的时候,正在雨后,翻过一层山,有一道拦腰大水把人拦住,使你只能从绿树丛中隐隐约约遥望着白茫茫的一点水影。是不是因为她太美丽了,自己不愿意轻易以真面目示人?我们在山上停了五天,天天去探水,水势无意消退,我们不能再等待了,只好怀美中不足的遗憾,怅惘地辞别了镜泊湖。这“吊水楼”也许她别有深情,故意在我们心上留下个“想头”,希望我们下次重来。
   作者简介:臧克家,现代著名诗人。山东诸城县臧家庄人。生于1905年。十八岁以前,一直生活在胶东半岛的农村。1923年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6年秋,到武汉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曾随革命军讨伐反动军阀。大革命失败后,逃亡东北。1929年入国立青岛大学实习班。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抗日战争期间,他在前方度过了五年的艰苦生活。1942年秋到重庆,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到上海主编《文讯月刊》。1948年,由于国民党政府的压迫逃亡到香港。1949年3到北京,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下书记、《诗刊》主编等职,被选为第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现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委员、作协书记、《诗刊》顾问兼编委。主要诗集有:《臧克家诗选》、《今昔呤》、《怀人集》;文艺论文集有:《在文艺学习的道路上》、《杂花集、》探讨诗意的《学诗断想》;和周振甫合写了《毛主席诗词讲解》;此外,还有一些散文作品。
       
                  《镜泊湖,火山的杰作》周沙尘
  《镜泊湖,火山的杰作》周沙尘  镜泊湖,火山的杰作 周沙尘 镜泊湖,是我国最大的高山堰塞湖,远古的火山爆发使她成了山水秀丽,景色奇特的著名胜地。湖区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上游的安宁县南部,老爷岭和张广才岭之间的崇山峻岭中,由松乙河、大加集河、小加集河、旁身河以及牡丹江上游大小两条水系汇流而成;南北长45公里,最宽处为6公里,最窄处只有0.5公里,平均深度为45米,北部最深处74米,南部最浅处只有1米,面积为95平方公里,海拔350米,是世界上较大的高山湖泊之一。全湖分为北湖、中湖、南湖和上湖四个湖区。湖岸多港湾,湖中大小岛屿星罗棋布。这是一个由西南至东北走向,蜿蜒曲折,呈“S”形的湖泊。宛如一条银色的缎带,缀着7~8个璀璨光彩的景观,飘拂在万绿丛中。
   镜泊湖,《汉书·地理志》称湄沦河。唐代称“阿卜湖”、“忽汗海”,金代称“毕尔腾湖”(即清平如镜之意),明代以后,译意正名为“镜泊湖”,相沿至今。
   在地质学上,镜泊湖属于“断陷一堰塞湖”。据专家考证:在距今一万多年前,古湖盆的西北方向有一组火山群,地理学称之为“镜泊火山群”。火山群爆发喷射出大量的熔岩流,以石头垫子河为通道向东南方向宣泄,堵塞了牡丹江河道,便在湖的南部形成了一道玄武岩堰塞堤,使水越积越多,久而久之形成了高山湖泊。湖中的岛屿,有的是断裂后的残块,有的是原湖盆的边缘,构造不一,景色各异,水平如镜,恬静明丽。
   关于镜泊湖,有许多古老而神秘离奇的传说,这里先说一个金镜的故事。古时候,湖边有个名叫金太的老渔翁,老伴早年去世,膝下仅有一个女儿,取名金镜。金镜姑娘有闭月羞花之貌,两颗大眼睛好似夜间照在湖里的星星,两弯月牙盾也格外妩媚。她心灵手巧,描龙、绣凤、撒网、种地,在湖边独一无二,谁都夸她是个才貌双全的姑娘。
   这父女俩也和湖边的渔民们一样,不能下湖打鱼。尽管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倘有渔船下湖,转瞬间波涛骤起,汹涌澎湃,渔船尚未驶抵湖心,便被狂浪打得粉碎。因为,湖中有三个牛头马面、锯齿撩牙的妖怪,不让渔民捕鱼,一见渔船,便张开血盆似的嘴,伸露血淋淋的三尺长舌头,并兴风作浪,吓唬渔民。
   渔民打不到鱼,生活十分艰难,不知如何是好。尤其金太老汉,一想到金镜姑娘未来的命运,更是忧心如焚,想来想去,决心豁出老命,斩妖除怪,为女儿和乡亲造福,但是单凭父女俩的力量是除不了的。后来想出一个法子:张榜招婿,协力除怪。为此,金太老汉和金镜姑娘四处求人写了几百张榜文,遍贴附近城镇和要道口。榜上只写着一个条件,谁愿与父女俩同除湖妖而立功的人,金镜姑娘就许配给他。
   不数日,倾慕金镜姑娘才貌和支持金家父女壮举的人,跋山涉水前来揭榜的络绎不绝。金太老汉从众人中又挑选出了焦勇、王海和李全三个青年,谁立头功谁做新郎。
   一天清晨,金太父女和三个年轻人同登小船出发除妖。开船前,金太老汉宣告:“等我跳到湖心去以后,我伸出第一次手,你们就递给我一把剑;伸出第二次手,就递给我第二把剑;伸出第三次手,就递给我第三把剑。你们谁除妖最出力最勇敢,我女儿是看的出来的。”
   船儿驶抵湖心,金老汉就扑通一下,跳下湖去了。霎时,湖上风起浪涌,雷雨交加,天昏地暗,小船像鸭蛋壳似地在浪花中颠簸。不一会儿,王海、李全就被吓死了,船上只剩下金镜姑娘和焦勇,姑娘掌舵,焦勇拿着三把剑,这时金太老汉第一次伸出手来啦,焦勇递上了第一把剑,不到一袋烟功夫,湖水咆哮,声如霹雳,浪头卷起足有一人多高,水面血气袭人。焦勇被吓得头晕脑涨,胆颤心惊,幸有金镜姑娘在场鼓励,尚不致吓死。这时金太老汉第二次伸出手来,这只手大如簸箕,焦勇一见,吓得脸色立即像一张白纸,两手哆里哆嗦递下了第二把剑。顷刻之间,湖上血浪滚滚,喊声震天。紧接着,金太老汉第三次伸出手来,这只手同第二次伸出的手一样大,上面却长着许多毛。焦勇一见,吓得动也不敢动,再没有勇气送剑,不一会儿,也被吓死了。这时,金镜姑娘也有几分害怕,但一想到除妖到了最后关头,哪能畏缩,于是,她抽身拿起第三把剑递下去,没料到因耽误了些时间,金太老汉的手已缩回去 了。
   此刻,金镜姑娘心如火焚,“莫非父亲发生什么意外了?”边想边拿着第三把剑,纵身跳入湖里。瞬间,湖上血光冲天,喊杀声在血浪中回响。又过了一会儿,湖上风平浪静,三个妖怪的尸骸先后漂了起来。接着,金太老汉也出水上船,只见三个年轻人都吓死在船上,却不见女儿金镜。他痴痴地在船上站了一会儿,盯着湖水,咳叫一声,又跳进湖中。
   这时,金太老汉眼前的湖底已经成了一座水晶宫,四处金光闪闪,鱼群在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焦心的老汉四处寻找,见不到女儿的面,左呼右喊,听不到女儿的回声。后来发现,整个湖底像镶上了一面光闪闪的镜子,光亮照耀得满湖清澈透明。老汉看着看着,不禁失声呼喊:“这不就是我的‘金镜’吗?”从此,金太老汉每天边打鱼边看望金镜化身的湖泊,渔民们也都来看望金镜,她用自己的生命给人们换来平静的一汪碧波。久而久之,湖的名称就因金镜的名儿而演化成镜泊湖了。
   自古迄今,镜泊湖的美丽动人的富有神话色彩的传说,不止我提到的这个,比方,湖中著名八景的有关传说也不少。它们的共同特征,由于人民寄托征服自然的幻想,使这个天然湖泊人格化了,更加美妙魅人了。
   每当夏秋时节,游人一进入翠岭起伏的镜泊湖风景区,奇峰峭壁,万木争荣,风影沉浮,鱼跃鸟飞,花红水碧,霞光掩映,真是一幅艳丽的天然画卷。湖中的八大景,更是秀雅而奇伟,令游人乐而忘忧。有诗为赞;“此行一程九十里,八景新奇得大观。”
   八景中最驰名的吊水楼,系熔岩浆凝结而成,古称“发库”,位于湖的最北端,水流经这里,落入由熔岩坑塌陷而成的深潭之中,形成了瀑布。瀑流从约20米高的潭岸跌落,在宽约40米的熔岩床面翻滚、咆哮,溅着白色浪花,似玉如银的水珠,在五彩缤纷的霞光中闪烁,迸发出连续不断的春雷之声,其势雄浑磅礴,豪迈坦荡,颇为壮观。严冬来临,瀑流凝结成冰帘,挂在潭壁之上,宛如舞台上下垂的银幕,别是一番景观。枯水期又另有奇趣,熔岩床因常年被流水冲刷,再经碎石的磨蚀,便琢成大小深浅不同的熔洞,光滑圆润,十分别致。
   环潭的天然黑石壁,与北京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有异曲同工之妙,站在两处的游人的轻歌笑语,经石壁的折射,可以清晰地传到对方的耳际。
   吊水楼瀑布是我国十大瀑布之一。她也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据说很久以前,在瀑布的水帘后面藏着一位聪明美丽的“红罗女”,深受远近青年的爱慕。但她声言无论是谁向她求爱,都必须回答什么是人间最宝贵的这个问题。消息传开后,每日向她求婚的人纷至沓来。其中有勇士、书生、商人,乃至国王。勇士回答说:“人间最宝贵的是武力”;书生说:“人间最宝贵的是诗书”;商人说:“人间最宝贵的是金钱”;而国王却说:“人间最宝贵的是权势”。这些回答,红罗女都不满意。于是,勇士含羞而去,书生抱憾而归,商人倾宝于湖,不再提亲,惟独国王厚颜无耻地呆在“吊水楼”前苦思冥想,不肯离去,最终老死在悬崖上,葬身于乌鸦腹中(引自《镜泊风光》一书)。红罗女呢,她始终坐在水帘后的石洞内,日日夜夜绣织这绚丽的瀑布。
   瀑布两侧巨石峥嵘,悬崖陡峭。置身崖旁俯视深潭,如临万丈深渊,令人头晕目眩。一棵古榆枝繁叶茂,宛若一把天然巨伞,踞险挺立于悬崖巨石之间。古榆下有石级延伸至黑石潭底的水面边缘。在树影婆婆中,一座小巧的八角凉亭凭岩而立,俗称“望湖亭”。亭畔潭边有铁环锁链护栏,有卧石如台,游人或站或坐,皆可观赏瀑布。黑石潭深达60米,直径100多米,水清见底。每逢晴空丽日,阳光照射瀑布,时有彩虹出现。游人适逢其胜,无不为之惊叹。有词写景云:“飞落千堆雪,雷鸣百里秋。深潭霞飞雾漫,更有露浸岸秀……”堆雪浮云,其壮丽可见矣!
   大孤山,八景之一。这个兀立湖中的岛屿,是地壳断裂后遗留下来的残块,高出水面65米。面积为1万平方米,状似一头水牛横卧湖中,埋头饮水。岛上,古树森森,浓荫蔽日,春日兴安杜鹃、玫瑰、李花、杏花竞相怒放,绚丽多彩。沿山径登临山顶,满目锦秀。远眺重峦叠翠,水天一色,湖上流光溢彩,烟波迷蒙;近观游船如梭,送来阵阵笑语欢歌;可借“轻摇船桨慢放行”的画面已经消失,代之而起的是马达声声扰清梦。
   白石砬子由三座白色石峰组成,也是湖中八景之一。其实是一座底部相连的白石层叠的崖岛,错落有致地罗列于大孤山前湖的左岸。远远望去,石壁插天,白光映日,威武雄壮,巍峨峻险。
   小孤山,湖中八景之一。相传为“红罗女”晒鱼网的地方。有诗云:“镜泊湖处有仙子,湖光山色增妍多。”这诗句既牵涉到有关红罗女的传说,也是山光水色的写实。从大孤山上行拐向西南,一路上确有看不尽的变化无穷的湖景,白云在湖面上飘荡,鱼儿在碧波中穿行,群山互相搀扶,倒映湖上,俨然天然宫殿。船行窄处,两岸山崖似欲倾倒,翠岭像屏风似的挡住去路,似乎水路已到尽头,但一拐弯,又豁然开朗,浩渺的湖面又呈现在眼前,给人的感觉,确如陆游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峰回水转中,眼前实现小巧玲珑、清秀俊逸的小孤山。这也是火山岩断裂的残块,距北湖头约30公里.高出水面9米,面积为大孤山的五分之一,山形酷似雄狮斜卧湖面。岛上小径幽曲,树木葱郁,有瓦松、卷柏、栎树、白桦等林木,充满无限生机。一棵高达20米的古老红松’挺立于岛的东角,傲然俯视群树,大有孤标出世之概。
   城墙砬子,位于小孤山正酉岸上。这是一座一千二百多年前的古城遗址。唐代渤海国时期,为了防御契丹族的侵袭而建。十里城基至今犹存,东面呈长方形,城西门较为完好。城垣系花岗岩垂直砌就,三面临湖,形势险要。《宁安县志》载称:“欲登山看城,非从西南曲折盘道不能上达,诚为天险。”绿水环护的城墙脚下,有渤海古井一口,清泉甘甜。对岸山崖石洞中,有座渤海时期的墓葬。登上城垣俯瞰,遥想当年,据险而守,固若金汤。此古城遗址,列为湖中八景之一。在自然风物中点缀了一个历史的陈迹,丰富了景观的内涵。
   珍珠门是湖中八景的第六景,有诗赞曰:“莫道荆钗无华饰,珍珠绣上碧罗儒。”此景在中湖南最窄处,历来宛若两个珍珠砌成的门扉,对峙湖中,相距约10米。是湖中的交通孔道。两个小岛约高出水面15米左右,枯水期湖中沙滩裸露,显出小岛与西岸接壤。珍珠门风景如画,衬托碧绿的湖水,仿佛荷叶上浮动的晶莹露珠,熠熠发光。
   第七景道士山,第八景老鸽砬子。前者为兀立南湖中段的山峦,高出水面78米,海拔420米。左右两山环抱,宛如“二龙戏珠”。山上有座庙宇,据传建于清咸丰年间,名为“三清庙”。庙中有个道士苦修成仙,山因此得名。如今古庙已成废墟,前院宽敞,绿草如茵,花木扶疏,幽雅清静。山南是古湖盆,山北群峰塌陷成湖。后者又名老鸪山,是南湖中的一个小孤岛,呈灰褐色,奇岩怪石堆积的岩崖,状如一只栖息的老鸪,故称“老妈砬子”。岛上树高林密,树权上老鸪巢星罗棋布,堪称奇观。无数老鸪、翠鸟栖息其间,可说是“水鸟乐园”。
   镜泊湖历史悠久,中华民族很早在湖区附近一带生息。湖畔已发现大批文化古迹,如石斧、石刀、骨针、黑陶等新石器时期的文物。一还有许多古城遗址,如在阎王鼻子有渤海边城,老黑山有四座古城遗址,南湖头有几座大城址等。这些古文化将引起广大旅游者的浓厚兴趣。
   镜泊湖水产丰富,这长达百里的淡水湖,是个良好的天然渔场。鱼类品种很多,有红尾、大白鱼、鳜鱼、鲫鱼、鲤鱼等,其中湖鲫最为有名,鳞黄鳍红,肉嫩味鲜,曾列为封建皇朝的贡品。
   火山口原始森林是镜泊湖风景区又一大奇观,夙称“地下森林”,位于镜泊湖西北约50公里,是由大小不等的七个山坑组成。大约在一万年以前,火山喷发后自然下陷九个巨大的深坑。不知又过了多少年,深坑里生长起茂密的原始森林,包括红松、紫椴、黄菠萝、水曲柳、黄花松、鱼鳞松和落叶松等珍贵树种,总面积达66900多公顷,是一座天然的绿色宝库。
   镜泊湖虽少有人工点缀的亭台楼阁,但自然景观多种多样,如现已被列为自然生态重点保护的熔岩隧道,就有一种神秘的诱惑力,令人神往。众多的湖滨风景,也格外吸引游人。号称“地下山寨”的江坎子,荷花茂盛的“莲花湖”,远古部族居住的莺歌岭,以及因恰似一对鸳鸯而得名的两座熔岩焦石——鸳鸯池,无不各具情趣,值得游览。
   摘自: 《山水情》中国青年出版社      
                  《黄山小记》菡子
  《黄山小记》菡子  黄山小记 菡子 黄山在影片和山水画中是静静的,仿佛天上仙境,好象总在什么辽远而悬空的地方;可是身历其境,你可以看到这里其实是有生气的。
   从每一条小径走进去,阳光仅在树叶的空隙中投射过来星星点点的光彩,两旁的小花小草却都挤到路边了;每一棵嫩芽和幼苗都在生长,无处不在使你注意:生命!生命!生命就在这些小棵上,我相信许多人都观看过得榧的萌芽,它伸展翡翠色的扇形,摸触得到它是“活”的。新竹是幼辈中的强者,静立一时,看着它往外钻,撑开根上的笋衣,周身蓝云云的,还罩着一层白绒,出落在人间,多么清新!这里的奇花都都开在高高的树上,望春花、木莲花,都能与罕见的玉米媲美,只是她们的寿命要长得多;最近发现的仙女花,生长在高峰流水的地方,她涓洁、清雅,穿着白纱似的晨装,正象喷泉的姐妹。她早晨醒来,晚上睡着,如果你一天窥视着她,她是仙辈中最娇弱的幼年了。还有嫩黄的“兰香灯笼”——这是我们替她起的名字,先在低处看见她眼瞳似的小花,登高却看到她放苞了,成了一串串的灯笼,在一片雾气中,她亮晶晶的,在山谷里散发着一阵阵的兰香味,仿佛真是在喜庆之中;杜鹃花和高山玫瑰个儿矮些,但她们五光十色,展品香扑鼻,人们也不难发现她们的存在。紫蓝色青春花,暗红的灯笼花,也能攀山越岭,四处从生,她们是行人登高热烈的鼓舞者。在这些植物的大家庭里,我认为还是叶子耐看而富有生气,它们形状各异,大小不一,有的纤巧,有的壮丽,有的是花是叶巧不能辩;叶子兼有红黄紫绿各不同颜色,就是通称的绿叶,颜色也有深浅,万绿丛中一层层地深或一层层地浅,深的葱葱郁郁,油绿欲滴,浅的仿佛玻璃似的透明,深浅相同,正构成林中幻丽的世界。这里的草也是有特色的,悬岩直挂着长须(龙须草),沸水烫过三遍的幼草还能复活(还魂草),有一种草,一百斤中可以炼过三斤铜来,还有仙雅的灵芝草,既然也长在这儿,不知可肯居为它们的同类?黄山树木中最有特色的要算松树了,奇美挺秀,蔚然可观,日没中的万松林,映在纸上是世上少有的奇妙的剪影。松树大都长在石头缝里,只要有一层尘土就能立脚,往往在断崖绝壁的地方伸展着它们的枝翼,塑造坚强不屈的形象。“迎客松”、“异萝松”、“麒麟松”、“凤凰松”、“黑虎松”,都是松中之奇,莲花峰前的“蒲团松”顶上,可围坐七人对饮,这多么有趣的事。
   鸟儿是这个山林的主人,无论我登多少高(据估计有两万石级),总听见它们在头顶的树林中歌唱,我不觉把它们当作我的引路人了。在这三四十里的山途中,我常常想起不知谁先在这奇峰峻岭中种的树,有一次偶尔得到了复,原来就是这些小鸟的祖先,它们衔了种子飞来,又靠风儿作媒,就造成了林,这个传说不会完全没有道理吧。玉屏楼和散花精舍招待员都是听“神鸦”的报信为客人备荼的,相距头十里,聪明的鸦儿却能在一小时之内在这边传送了客来的消息,又飞到另一个地方去。夏天的黎明,我发现有一种鸟儿是能歌善舞的,它象银燕似地自由飞翔,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我难以捉摸它灵活的舞姿,它的歌声清脆嘹亮婉动听,是一支最亲切的晨歌,从古人的黄山游记中我猜出它准是八音鸟或山乐鸟。在这里居住的动物最聪明的还是猴子,它们在细心观察人们的生活,据说新四军游击队在这山区活动的时候,看见它们抬过担架,它们当中有“医生”。一个猴子躺下,就去找一个猴医来,由它找些草给病猴吃。在深壑绿林之中,也有人看见过考虎、蟒蛇、野牛、羚羊出没,有人明明看见过美丽的鹿群,至今还能描叙它们机警的眼睛。我们还在从始信峰回温泉的途上小溪中捉到过十三条娃娃鱼,它们古装打扮,有些象《梁山拍与祝英台》中的书僮,头上一面一个圆髻。一定还有许多我不知道的动物,古来号称五百里的黄山,实在还有许多我们不能到达的地方,最好有个黄山勘探队,去找一找猴子的王国和鹿群的家乡以及各种动物和老窠。
   从黄山发出最高音的是瀑布流泉。有名的“人字瀑”、“九龙瀑”、“百丈瀑”并非常常可以看到,但是急雨过后,水自天上来,白龙骤下,风声瀑声,响彻天地之间,“带得风声入渐川”,正是它一路豪爽之气。平时从密林里观流泉,如丝如带,缭绕林间,往往和飘泊的烟云结伴同行。路边的溪流淙淙作响,有人随口念道:“人在泉上过,水在脚边流,”悠闲自得可以想见。可是它绝非静物,有时如一斛珍珠迸发,有时如两丈白缎飘舞,声貌动人,乐于与行人对歌。温泉出自朱砂,有时可以从水中捧出它的本色,但它汇聚成潭,特别在游泳池里,却好象是翠玉色的,蓝得发亮,象晴明的天空。
   在狮子林清凉台两次看东方日出,第一次去迟了些,我只能为一片雄浑瑰丽的景色欢呼,内心漾溢着燃烧般的感情,第雨过天青次我才虔诚地默察它的出现。先是看到乌云镶边的衣裙,姗姗移动,然后太阳突然上升了,半圆形的,我不知道它有多大,它的光辉立即四射开来,随着它的上升,半圆形的,我不知道它有多大,它的光辉立即四射开来,随着它的上升,它的颜色倏忽千变,朱红、橙黄、淡紫……,它是如此灿烂、透明,在它的照耀下万物为之增色,大地的一切也都苏醒了,可是它自己却在统体的光亮中逐渐隐着身子,和宇宙容成一体。如果我不认识太阳,此时此景也会用这个称号去称赞它。云彩在这山区也是天然的景色,住在山上,清晨,白云常来余额,它在窗外徘徊,伸手可取,出外散步,就踏着云朵走来走去有时它们弥漫一片使整个山区形成茫茫的海面,只留最高的峰尖,象大海中的点点岛屿,这就是黄山著名的云海奇景。我爱在傍晚看五彩的游云,它们扮成侠士女,骑龙跨凤,有盛行的乐队,当他们列队缓缓行进时,隔山望去,有时象海面行舟一般。在我脑子里许多美丽的童话,都是由这些游云想起来的。黄山号称七十二峰,各有自己的名称,什么莲花峰、始信峰、天都峰、石笋峰……或象形或寓意各有其似之处。峰上由怪石奇要树形成的“采莲船”、“五女牧羊”、“猴子观桃”、“喜鹊登海”、“梦笔生花”等等,胜过匠人巧手的安排。对那连绵不绝的峰部,我愿意远远地从低处看去,它们与松相接,映在天际,黑白分明,真有锦绣的感觉。
   漫游黄山,随处可以歇脚,解放以后不仅“云谷寺”、“半山寺”面目一新,同时保留了古刹的风貌,但是比起前后山崭新的建筑如“观瀑楼”、“黄山宾馆”、“黄山疗养院”、“岩音小筑”、“玉屏楼”、“北海宾馆”管理处大楼和游泳池等,又都是小巫见大巫了,上山的路,休息的亭子,跨溪的小桥,更今非昔比,过去使人视为畏途和冷落荒芜的地方,现在却象你的朋友似地前面频频抬后。这些建筑都有自己的地方,现在却象你的朋友似地在前面频频招后。这些建筑都有自己的光彩,它新颖雄伟,使黄山的每一个角落都显得生动起来。这里原是避暑圣地,酷暑时外面热得难受,这里不定期是春天气候。但也不妨春秋冬去,那里四季都是最清新而丰美的公园。
   古今多少诗人画家描写过黄山异峰奇景,我是不敢媲美的,施行家徐霞客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我阅历不深,只略能领会他豪迈的总评,登在这里的照片,我也只能证明它的真实而无法形容它的诗情画意,看来我的小记仅是为了补充我所见闻而画中看不到的东西。
   作者简介:菡子,现代女作家。生于1921年。原名方晓。江苏溧阳人。曾在苏州女子师范、无锡竞志女校学习。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加入华中“文协”。此后随军转战苏北、山东战场。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0年被选为上海市第一届人民代表,任华东妇联宣传部副部长。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参加过著名的上甘岭战役。1956年调北京中国作家协会担任他创作委员会副主任、《收获》编委。1957年底回安微,任省委宣传宣传处长,参加农村工作。1960年被选为安徽省政协委员和省文学创作,任《上海文学》编委。她的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幼雏集》、《前线的颂歌》、《初晴集》、《大江行》、《素花集》、短篇小说集《纠纷》;还写了不少儿童作品。散文《黄山小记》、短篇小说《万妞》、《妈妈的故事》等,是她的代表作。她的作品构思新巧,富有革命哲理,有浓郁的情调,包含耐人深思的诗意。
       
                  《黄海游踪》苏雪林
  《黄海游踪》苏雪林  黄海游踪 苏雪林 黄山是我们安徽省的大山,也可说是全中国罕有的一处风景幽胜之境。据所有黄山图志都说此山有高峰与水源各36,溪24,洞18,岩8,高1170丈,所占地连太平、宣城、歙县三县之境,盘亘300余里。相传我们的民族始祖皇帝轩辕氏与容成子、浮丘公曾在此山修真养性并炼制仙丹,这座山名为黄山,是纪念黄帝的缘故。
   民国25年夏,我约中学时代同学周莲溪、陈默君共作黄山消夏之举,遂得畅游此山,并在山中住了半个月光景。于今事隔20余年,我也曾饱览瑞士湖山之胜,意大利阿尔卑斯峰峦林壑之奇,法班两境庇伦牛司之险,但黄山的云烟却时时飘入我的梦境。我觉得黄山确太美了,前人曾说黄山的一峰便足抵五岳中之一岳,这话或稍失之夸诞,但它欲把天下名山胜境浓缩为一,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盘旋曲折,愈入愈奇,好像造物主匠心独运结撰出来的文章,不由你不拍案叫绝。
   现凭记忆所及,将20年前游踪记述一点出来。黄山第一站名“汤口”。距汤口尚十余里,山的全貌已入望,两峰矗天,有如云中双阙,名曰“云门峰”。凡伟大建筑物,前面必有巨阙之属为其入口,黄山乃“天工”寓“人巧”的大山水,无怪要安排一个大门。那气象真雄秀极了!自汤口行5里,即入山。
   我们入山后,天色已晚,投宿于中国旅行社特置的黄山旅社,一切设备皆现代化,虽没有电灯,煤气灯之光明,也与电灯不相上下。从前游黄山,第一夜宿慈光寺,或云旅社即在该寺故址,或云寺尚在,距此不远,未及往观。旅社过去十几步便是那有名的黄山温泉,天然一小池,广盈丈,深及人胸腹。温度颇高,幸有冷泉一脉,自石壁注入泉中,才将泉水调剂得寒温适度,但距冷泉稍远处,还是热得教人受不了。天下温泉皆属硫磺,黄山独为朱砂,水质芳馥可爱,相传黄帝与容成等在这里炼丹,温泉所从出之峰名炼丹峰,有天然石台名炼丹台,他们炼丹时所用炉鼎臼杵今犹存在,不过日久均化为石。温泉的朱砂味据说便由炼丹时所委弃的药渣所蒸发。我们浴罢,已疲极,吃过晚餐后便去睡觉,谁有勇气更爬上高峰去寻找我们始祖的仙踪呢?
   第二天雇了三乘轿子开始上山。黄山以云海著,所以又名黄海。山前部份名“前海”,山后部份名“后海”,我们是由前海上去的。一路危峰峭壁,紫翠错落,花树奇石茂林,蔚润秀发,已教人目不暇给。再过去,地势陡然高了起来,有地名“云巢”,又名“天梯”,不能乘轿,要攀援才能上。
   过了云巢,我们看见三座大峰,屹立在山谷里,一名“天都”,一名“莲花”,一名“光明顶”,平地拔起,各高数百丈,难得的是三峰在十里内距离相等,鼎足而立。我们先登天都,初抵峰麓,见一大石前低后耸,前锐后圆,夹在峰间,活像一双居高临下,欲跃不跃的老鼠,是名“仙鼠跳天都”。更奇的对面数十里外群峰癿OE窦洌钟幸淮笫钕褚双蹲着的猫儿。一鼠一猫,遥遥相对,猫似蓄机以待鼠,鼠似觅路以避猫,天工之巧,一至于此,岂人意所能到?
   天都是一座肤圆如削,高矗青云的石柱,峰麓尚有若干石级,再向上便没有了。人们就石凿蛇径,蜿蜒盘附而升,很危险也很累人,舆夫每人腰间都系有白布,展开约有二丈,原来是给游人预备帮助登山用的。他们将布解下来,叫我们系在腰里,或牵在手里,他们执布的一端在前面拖掣,我们便省力多了。即不幸失足,也不致一落千丈。以前黄山有专门背负游客者,以布襁裹游客如婴儿,登山涉岭,若履平地,号曰“海马”,惜今已不见,于今这类布牵游客的,只能唤之为“海蚁”或“海蛛”吧。
   虽然有舆夫相帮,仍然爬了两个钟头始能到达峰顶。那峰顶有一石台,明万历间有蜀僧居此台,树长竿悬一灯,每夕点燃,数十里外皆可见。不过油灯光弱,或以为若能易以强力电炬,整个黄山都将成为不夜城了。不过我以为天有寒暑昼夜,人有生老病死,乃自然的循环之理。我颇非笑中国道家之强求不死,也讨厌夜间到处灯光照得亮堂堂,尤其山林幽寂处,夜境之美无法描写,用光明来破坏,岂非大煞风景么?
   峰顶稍平坦,周围约三四丈,是名“石台”,我们站在这台上,下临无底深壑,不禁栗栗危惧。但眺望天都对面数十里外那些罗列的峰峦,又令人惊喜欲绝。
   那些峰峦,名色繁多,有所谓“十八罗汉渡海”者,最逼肖。罗汉们或担簦,或横杖,三个一群,五个一簇,有回头作商略状者;有似两相耳语者;有似伸脚测水浅深者;有似临流踌躇露难色者;每个罗汉都是古貌苍颜,衣袂飘举,神态各异,栩栩欲活。或将谓山峰肖人,容或有之,担簦横杖,则又何故?不知黄山多古松,两株侧挂山肩的,一株仆到山腰的,看去不正像簦和杖么?至于海,便是云海。不成海的时候,弥漫oe宀脑破粕揭彩撬媸倍加械摹U夥盎秀见前代某文士的黄山游记,事隔多年,记忆不真,随便引引,请读者勿骂我抄袭。
   下了天都,我们踏过一条很长的山脊,人如在鲤鱼背上行走,既无依傍,又下临无地,侧身翘趾,一步一顿,幸舆夫出手相搀,不然,这数十丈的怪路恐渡不过去。
   我们早起后在中国旅行社吃了一顿丰盛的早餐,爬了一上午的山,饥肠早已辘辘。将托旅行社代办的食物打开,在此举行野宴。六个舆夫各人带有干粮,但我们仍把吃不完的东西分给他们,他们都感谢不已。
   饭后,休息半小时,遥望莲花,又名莲蕊的那座高峰,不禁咄咄称异。这座大峰比天都还要高十几公尺——旧以为天都最高,误。说它是莲花,真像一朵莲花,不过并非盛开之莲,却是一朵欲开未开的菡萏。凡所谓山者皆下大上小,无一例外,莲花峰也是座同天都一样平地拔起的通天柱,惟三分之一的根基部向里稍稍收缩,渐上渐向外凸,再上去又收缩起来。为了中部外凸的幅度稍大,雨水难得停留,草木种子也无法扎根,变成光滑的一片。又外凸的弧线颇为玲珑,山中间又有坼痕两道,远远看去正像两张莲花瓣儿包住莲蕊。这想是神仙界的千丈白莲,偶然随风飘堕一朵于尘世么?莲花,你真是世界第一奇峰呀!
   不过要想接近此峰还得走十里路,这十里路是在一条很长的山沟里走的,即名“莲花沟”。路极欹侧,忽高忽低,忽夷忽险,轿子不能坐,只有靠自己走。
   我们又开始来攀援另一高峰了,山径曲折,螺旋而上,钻过好几次幽暗的洞穴,前人曾戏比为藕孔,我们则为虫,虫想上探莲蕊,自非从藕节通过不可。手足并用,又爬了两小时始达峰顶。峰顶本有横石,长数十丈,称为“石船”。到了峰顶反不能见。莲花峰顶也有平坦处,面积大小与天都者等。我们在峰顶停留了一小时左右,始行下山。
   下山总比上山快,不过费一小时许便抵达峰趾。对面光明顶,再没气力上去了,而且天色也不早了,只有上轿向文殊院进发。这是我们预定的挂单处,要在这里寄宿一夜。黄山前海以文殊院为界,过此便是后海了。
   一路风景仍是奇绝妙绝,三人在轿中掀开布帷向外窥视,一尺一寸都不放过,只有喝采有份儿。看见一段好风景,更免不得手舞足蹈,舆夫只叫“当心!”真的,我们也太大意了。只顾用眼睛向远处看,却忘了向下看,脚底无处不是危机四伏的深坑,轿子若不幸掀翻,滚了下去,怕不摔个粉身碎骨。文殊院虽属有名禅院,规模甚小,木板为四壁,瓦渗漏,则补以黄锈之铅铁皮,看过西湖灵隐那类大寺,对文殊当然不入眼。不过听说以前的文殊院并非如此,洪杨之乱曾一度遭焚毁,后来补建,似物力不充,只落得这一派寒伧景象了。我们到时,有人在院里作佛事。正殿上有十几个和尚披着袈裟诵经、钟声、鼓声、木鱼声与梵呗声喧阗盈耳。周莲溪女士素好静,只叫“不得了,今晚佛事做到12点钟,我便要通宵失眠了。”其实何止莲溪,我也顶怕闹,错过睡觉时间,便会翻腾竟夕。黄山乃游览之区,怎么人家佛事会做到山上来?这个檀越太不顾游客安宁,负黄山治安之责者似乎该取缔。幸而问厨下小和尚,始知来黄山作佛事者,究竟绝无仅有,这次是山下居民与寺僧相熟者托为超度亡人,是例外之事。而且佛事时间亦有一定,九点钟前定必结束,我们于心始安。
   因距晚餐时刻尚早,我们想出院四处走走,舆夫说距此约三四十丈路有一平台,前后海景物可以一眼望尽,何不去领略一下。
   遵照他们指示,找到那个天然石台,居高临下,放眼一望,但见无穷无尽的峰嶂,浓青、浅绿、明蓝、沉黛、以及黄红赭紫,靡色不有,有如画家,打翻了颜料缸;而群山形势脉络分明,向背各异,又疑是针神展开它精工刺绣的图卷:“江山万里”。时天色已入暮,这些纵横错落的峰峦被夕阳一蒸,又像千军万马,戈戟森森,甲光灿灿,正摆开阵势,准备一场大厮杀。啊,我怎么把“厮杀”的字眼带到这样安详宁谧的境界里来呢?太不该,太唐突山灵了。是的,那绚烂的色彩熔化在晚霞里,金碧辉煌,宝光焕发,只能说是王母瑶池召宴,穿着云衣霓裳,佩着五光十色的环珇的群仙,正簇拥于玉阙宫之下准备赴会吧。这景色太壮丽了,太灵幻了,我这一支拙笔,实不能形容其万一。
   次日,我们又向后海进行。一路景物与前海相似,而以“百步云梯”、“鳌鱼峡”、“一线天”为最奇。我们先说“鳌鱼峡”,这是一大石,中裂巨罅,迎人而立,似鳌鱼在那里大张馋吻,等人自献作牺牲。游客想换条路走,不行,四面皆危岩峭壁,只有这个出口。我们进了鳌吻,见石齿癴癴,森然可畏,只恐它磕将下来。幸而我们竟有旧约圣经约挪圣人的福气,他被吞入鲸腹三日三夜,居然生还,我们进了鳌鱼的咽喉,也安然走出。
   那石鳌也真怪,它是一条整个的鳌鱼,不仅嘴像,全身都像。我们自它鳃部穿出,便在它背上行走,这比天都下来时所行的那条鲤鱼又不同。它周身像有鳞甲,有尾,有鳍,还有眼睛,虽仅一个置于头部的石窟窿,但却是天然生就,并非人力所为。莲溪是研究生物学的,我问她这是不是真的鳌鱼?也许劫前黄山真是海,这个海洋的巨无霸,遗蜕此处,日久变成化石吧?莲溪笑答道:“也许是的。幸而这条鳌鱼久已没有了生命,否则今日我们三人六个轿夫做它一顿大餐,还不够它半饱呢!”
   百步云梯位置于一峭壁,一条弯弯的斜坡,恰如人的鼻子,孤零零地凸出于面部,人从这峭壁走下去,没有栏杆之属,可以搭一下手,山风又劲,随时可将人吹落壁下,也够叫人胆战心惊了。
   到了狮子林,这个寺院比文殊院大。我们在这里用午膳。黄山佛院供客膳宿,费用均有一定,由黄山管理处议决悬示寺壁,不得额外需索。这方法真好,和尚是出家人,替游客服务,听客自由布施,并不争多竞少,不过像普陀九华等处的势利僧人,给钱不满其意,那副嘴脸,可也真叫人看不得!
   在狮子林遇孙多慈女士与她太翁在此避暑、写生。孙时尚为中大艺术系学生,但画名已颇著。又遇安徽大学胡教授,带了几个学生各背鸟枪之类来黄山寻觅生物标本。因为他原在安大教生物。
   黄山山势险峻,路又难走,50斤米要三个壮汉始能盘上来,山中居民的给养来得真不容易。和尚供客的素膳决不能如普陀九华的可口,无非腌菜、干豆、笋干、木耳之类,新鲜蔬菜,固然不多,连豆腐都难得见。那些干菜以纤维质太多,嚼在口里,如嚼木屑,不觉有何滋味。才觉悟前人所谓“草衣木食”那个“木”字的意义。
   饭后,出游附近名胜,始信峰乃后海的精华,是三座其高相等的大峰,香炉脚似地支着,峰与峰之间相距不过数丈,远望如一,近察始知为三。名曰“始信”,是说天然风景竟有这样诡异的结构,听人叙述必以为万无此理,及亲身经历,亲眼看见,才知宇宙之大果然无奇不有,才不由得死心塌地相信了。这“始信”二字不知是那位风雅文士所题,我觉得极有风趣。
   这三峰和天都莲花差不多一样高,而更加陡峭,费了很多气力,才爬到峰顶,有板桥将三峰加以沟通,有名的“接引松”横生桥上,游客可借之为扶手。据说从前桥未架设时,游客即攀住此松枝柯,腾身跃过对面。我国人对大自然颇知向往,游高山亦往往不惜以性命相决赌,这倒是一种很可爱的诗人气质。
   我们居坐始信峰头,西北一面,高峰刺天,东南则没有什么可以阻挡视线,大概是黄山的边沿了。那数百里的绣川原是属于太平、青阳县界,九华山整个在目,但矮小得培土娄相似。或谓浙境的天台、雁荡、天目,天气晴朗时也可看到,不过更形渺小如青螺数点而已。前人不知,以为是地势高下之别,图书编引黄山考云:“按江南诸山之大者有天目、天台二山……天目山高一万八千丈而低于黄海者,何也?以天目近于浙江,天台俯瞰沧海,地势倾下,百川所归,而宣、歙二郡,即江之源,海之滥觞也。今计宣歙平地已与二山齐,况此山有摩天戛日之高,则浙东西,宣、歙、池、饶、江、信等郡之山,并是此山支脉。”他们不知我们所居地球是圆形的。我们站在平地上,数十里内外的景物尚可望得见,百里外虽借助望远镜也无能为力了,因为目标都落到地平线下面去了。但登高山则数百里内外的风景仍可收入视线,不过其形皆缩小。这是距离太远的关系,并非地势有何高下。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难道天下果不如泰山之大么?
   我们游黄山一半是受了云海的吸引,云海并非日日有,见不见全凭运气,那天在始信峰顶,却目击到云海的奇观,可谓山灵对我们特别的优待了。抗战期中,我在四川乐山,写了篇历史小说题为《黄石斋在金陵狱》,写石斋所见黄山云海一段文章,其实是根据我自己的记忆。这篇小说以前收入《蝉蜕集》,其后又编入《雪林自选集》读及者甚多,不好意思在这里复引。但我写景的词汇本甚有限,写作的技巧也仅一二套,现在设法再把黄山云海的光景描绘一番,我觉得很对不住读者。
   不过云海有几种,一种是白雾镑镑,漫成一片,那未免太薄相;一种是银色云像一床兜罗棉被平铺空间,说是海亦未尝不可,只是没有起伏的波澜,没有深浅的褶纹,又未免太单调。那天我们在始信峰头所见,才是名实相符的云海了。那海铺成后,一望无际,受了风的鼓荡,洪波万叠,滚滚翻动,受了阳光的灼射,又闪跃蓝紫光华,看去恍惚有吞天浴日的气派,有海市蜃楼的变幻,有鲸呿鳌掷的雄奇,谁说这不是真的大海?这和我赴欧途中所见太平、印度、大西洋的形貌有何分别?我们只知画家会模仿自然,谁知大自然也是位丹青妙手,高兴时也会挥洒大笔,把大海的异景在高山中重现出来,供作欣赏哩!
   “观棋”、“散花”、“进宝”诸峰,都在始信范围以内,不及细观。下山后,天色已黑,在狮林寄宿。次日游大小“清凉台”,其下群峰的形状,千奇百诡,无法描拟,我真的词穷了,只有将袁子才黄山游记一段文章拉在这里凑个热闹。袁氏说:“台下峰如矢、如笋、如竹林、如刀戟、如船上桅、又如天帝戏将,武库兵仗,布散地上。”又游“石笋矼”,我只好又抄一段徐霞客《游黄山日记》前篇(按日记分前后二篇):“由石笋矼北转而下,正昨日峰头所望森阴径也。群峰或上或下,或巨或纤,或直或欹,侧身穿绕而过。俯窥转顾,步步出奇,但壑深雪厚,一步一悚。”霞客又说:“行五里,左峰腋一窦透明,曰‘天窗’。”惜我们未注意。他又说:“过‘僧坐石’五里……仰视峰顶,黄痕一方,中间绿字宛然可辨,是谓‘天碑’亦谓‘仙人榜’。”这个我们倒瞻仰到了。
   回狮子林吃过午饭,知黄山较远处尚有一景,名“西海门”。我要去看,莲溪、默君已无余勇气可贾,舆夫亦说一路乱草荆榛,拥塞道路,行走不便,也不愿意去。我因来黄山一趟不易,以后未见得再有这种机会,坚持非去不可。二人只好同意,舆夫大不高兴,但也只有抬着我们上路。
   一路果然草高于人,径蹊仄险,弯弯曲曲走了半天,忽见有一大群游客,从对面过来。轿子六七顶,许多人步行簇拥。有两顶轿子则前后各有身系盒子枪的卫士一人保护者,这真是“张盖游山”、“松下喝道”煞风景之至。征询一游客,他说是汪精卫夫人陈壁君女士偕其公子今日来黄山,有卫士保护的那二顶轿子里坐着便是她们母子。幸而他们已游过西海门,转过别处去了,不然,我们和这群贵人一道去游,一定弄得很不自在。
   那西海门是藏贮黄山深处的一个奇境,万山环抱,路转峰回,始得其门而入。我们连日身处高山,此时忽像一下子跌落到平地上。那东西两峰,屹然对立,有如雄关两座左右拱卫,又疑是万丈深海底涌起的两座仙山,这才知道“海门”二字叫得有意思,黄山因有前后海,又名黄海。
   你以为两门仅仅两座峰么?不然,东西两门实由无数小峰攒聚而成、万石棱棱,如排签,如束笋、如熔精铁,如堆琼积玉,斜日映照,焕成金银宫阙,疑有无数仙灵飞翔上下,令人目眩头晕,但也令人气壮神旺。天公于黄山的布置,已将天地间灵秀瑰奇之气发泄殆尽,到此也不觉有点爱惜起来,不然他何以把西海门收藏得这么深密呢?想不到我们黄山三日之前,饱览世间罕有的美景,最后还看到西海门这样伟丽的景光,等于观剧,这是一幕声容并茂的压轴,等于聆乐,这是一阕高唱入云的终奏;等于读文章,这是一个笔力万钧的收煞。啊,黄山,你太教人满意了。
   回宿狮林,第二日到钵盂峰的掷钵禅院,这个地方,异常幽静,是我们预先与本庵主持通函约定的消夏处。于是我们的生活由动入静,由多变入于寂一,打算学老牛之反刍,将黄山的妙趣,再细细回味一番,与黄山山灵作更进一层的默契,求更深一层的了解。
   摘自: 《苏雪林自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