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誉跟王语嫣孩子是谁:新课程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整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2:56:07

新课程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整合

                      雷大平   罗明翠    448154   荆门市仙居初级中学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如何融入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是摆在新课改我们每一个思想品德老师面前的任务。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思想品德课如何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整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直观形象、具体生动的特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因素,让他们在愉悦的心态下,在令人信服的实事中,接受教育,明白道理。发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升华学生道德情感、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时空限制、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作用。实现自主化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真正起到思想品德内化的目的,达到以学生为中心,切实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整合  情境   道德   课堂教学   师生互动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性质是对学生进行公民的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也就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而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偏重灌输,而讲授灌输对学生道德观念的理解、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行为的指导都起了阻碍作用,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成了接收器,被动地学习,无法适应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起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质量观,就要把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学科有机整合。所谓整合,也就是在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渗透信息技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获取信息与知识,接受新技术、新方法、新思想、新手段、新形式,实现自主化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真正起到思想品德内化的目的,达到以学生为中心,切实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通过近几年对新课程的理念的不断深入理解及自己的亲身实践与探索,我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整合的重要意义首先表现在有力的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 创设生动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和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课程,如果采用一般的教学手段,往往会变成空洞的说教,枯燥无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活化教材,生动、形象、逼真,还能把人们在文字教材中见不到的场面、情景展现在学生的面前,生动活泼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如:教学七年级上册《发现自己的潜能》一课时,在课的开始我请同学们看了一段2004年中国奥运健儿勇夺金牌的录像,在这段录像中集纳了各种体育项目。本来就喜欢体育的他们一下子被牢牢吸引住了。看的过程中我允许他们叫出自己认识的运动员的名字,孩子们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他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展示的画面和运动员身上,从而兴趣盎然的进入本课的学习。又如在教学九年级《学会合理消费》一课时,在讲“如何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时,我利用课件进行情境教学,制作了一段Flash动画《等咱有了钱》,一个乞丐躺在大街上做梦:有钱之后如何铺张,购名牌服装、名车、别墅,花钱如流水。这一段课件的播放,让学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强烈地感受到钱要花得值、要用得巧、要节俭,在消费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可见,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创设教学所需的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 化灌输为感悟,升华道德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感情可以在某种特定场合中被激发出来,这就是“触景生情”。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就可以创设出和谐的、动态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对形象具体的事例、情景等的感知,激发学生的动情点,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进入角色,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如教学《身边的诱惑》一课时,我先播放影像片段,展示些触目惊心的事例,启发学生思考:难道这些人生来就是这样糊涂吗?那么他们是怎样走到这一步的呢?引起学生思考。这样,理中有情、情中有理,所明之理融入了学生的真情实感,更具有感召力和说服力。当学生的情感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引导他们抒发心中的情感,能起到传播情感强化全体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的作用。如教学《难报三春晖》一课时,我先回忆自己童年时代得到老师关怀和培养的事例,表露出自己对老师教诲的真诚感激之情,并以一声“谢谢您,老师!”引起全班学生的情绪共鸣。接着,播放录像《烛光里的微笑》,再出示一幅平时老师关心学生的画面,让学生从录像中老师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的事迹联想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怀,体会认识到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最后,在课件MTV《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音乐声中,让学生用一句话说说想对老师说什么,想为老师做什么。此时,学生已经很想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情了。可谓情到深处,一触即发。

三、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生机与活力。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时代性、针对性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脱离实际的思想品德课就像一潭死水,没有生机。因此,就要求教师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使思想品德课永远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教学中可选用当今有代表性的社会事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的感人事例相结合,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对他们用知识指导行动也是非常有帮助的。例如:我在教学《做自尊自信的人》一课时,发现教学目标中强调“培养学生自尊自信,尊重他人的生活态度,与参与社会公共生活能力,懂得自尊与自耻”,而课文中有关这方面的内容相对不足,于是我找来《2004年奥运冠军录》这套光盘,节选下“刘翔勇夺奥运冠军”这一精彩片段 虽然仅有短短的三分钟,但美丽的画面、亲切的讲解,使学生清楚明白地了解了中国人的自信,丰富了教材的内容。

再如我在讲《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一课时,在学生汇报完自己的调查资料后,我适时播放我国近几年来经济、科技、体育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画面,学生看到三峡工程、神六飞天、青藏铁路通车、中国入世等资料片断,内心充满了自豪的情感。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思想品德教师应做一名有心人。现实生活、报刊杂志、电视节目中蕴含了丰富的、具有鲜明时代感的教育资源,我们应随时注意收集。把它们融入到思想品德课中去,教材的说服力和时代感就能明显增强。

四、话题交流,突破时空限制。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学生只是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校园局域网上开辟了校园话题专栏,进行了热门话题的专门讨论,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如:⑴假如父母偷看了你的日记;⑵怎样才能摆脱网瘾;⑶谁来保卫我们的视力;⑷拾金不昧,我错了吗?;⑸迷信为何潜入校园; ⑹该不该大办“谢师宴”;⑺谈论理想过时吗?;⑻对考试分数怎么看;⑼对 看;⑾如 ”;⑾能不能与父母说说心里话;⑿暑假,同学们去哪;⒀家境贫困丢不丢;⒁警惕校园“软暴力”;⒂理想就是金钱和权力吗;⒃当罚款走入校园;⒄你怎么看“妖魔化妈妈”……,这些话题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学生热情参与,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不乏创新之处,培养了学生提升自我、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对课本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及时反馈,促进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状况只有考试之后才能得到反馈,现在利用信息技术,在校园网上开辟思想品德大课堂,在局域网论坛上开辟思想品德精品案例分析,在博客网上开辟实话实说,这些专栏的设计给学生插上了自由翱翔的翅膀,学生自主选题,自由组队,通过小组协作方式,开展网络主题探究活动,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网络上进行淋漓尽致的展示,在这个自由、开放、平等的虚拟空间里,师生之间可以自由的发帖讨论。针对某个问题,大家可以畅所欲言,不必考虑自己的身份,更不必考虑对方的身份,只要有独到的见解。学生无拘无束,气氛活跃,教师再将其中的一些精品进行适当的展示和奖励,更加促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网络交流情景交融,妙不可言。

综上所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直观形象、具体生动的特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因素,让他们在愉悦的心态下,在令人信服的实事中,接受教育,明白道理,对提高思想品德教学实效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但我认为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对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堂整合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师生关系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例如,以往的思想品德课往往是一只粉笔、一言堂的灌输式,而信息时代的到来,面对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我们反而不如孩子们反应快,在很多方面他们远胜于我们,我们没有理由在站在讲台上发表长篇演讲,而应该更多的让孩子们发表见解。既然网络是五彩的、社会是多元的,我们也应该抛弃答案唯一,在坚持是非标准的大前提下,允许他们发表不同见解,尊重孩子们的想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传统的先分析典型事例再导行的固有模式正在发生着变化。例如,我在教学《诚信做人到永远》一课时,首先通过看图、听故事、讨论的方式,使同学们明确了诚信的重要性及诚信内化为美德,外化为行动的实质。然后围绕诚信让学生各抒己见,学生们当即展开了大讨论,各抒己见,气氛相当活跃。这样的明理过程远比分析课文中的单纯事例更有意义,更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所以,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能做的事让学生自己做;能发现的事让学生自己发现;能思考的问题上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解放他们的双手和思想,达到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境界。在课堂上,我们要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增强角色体验,拓展渠道,注重前伸后延;利用现实生活中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资源,让乐于自主学习的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新,从而充分展现其“主角”形象。在其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促其内化导行的内驱力。如教学《友好交往礼为先》一课时,课前我让学生利用网络搜集当前社会上的一些文明礼貌用语,在课堂上进行5分钟新闻发布会,然后让在学生在博客网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一方面展示了自己的实践成果,另一方面感受到掌握文明交往的技巧,收获很多,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而这不正是在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把握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吗?

总之,信息技术的到来,正吻合了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需要。它增强了教材的感染力,扩大了阅读的信息量,拓展了学生的感性和思维空间,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学习自由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浓了,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同时也密切了师生关系,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知心朋友。有人曾说过,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里程中最辉煌的一段。那么,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将为“辉煌的历程”增添更为神奇绚丽的一笔。潜心钻研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教学整合,必然给增强实效性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我将不断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