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建行张勤断腿:苏州城隍庙重修纪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20:34:02

苏州城隍庙重修纪闻

顾  俊

苏州城隍庙经过一年半的恢复性修建,将于近日正式对外开放。

沉寂半个世纪之后,城隍庙重新恢复,是苏州宗教界的一件盛事,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它的积极意义在于随着时代进步,人们对于宗教活动的认识渐趋客观而理智,科学的昌明带来了更为宽容的人文关怀。重修城隍庙进一步保护和丰富了吴地传统文化资源,城隍庙所独具的民俗性符号价值对于周边地区商业的推动作用也将日益凸现。本文就从这一角度来谈谈苏州城隍庙的过去和现在。

何谓“城隍”?按照字面的解释就是城墙和护城的河。《易经》里有“城復于隍”的说法。而将之作为守城佑民的神来祭拜,最早见于《周礼》:蜡祭八神,水庸居七。这里的“水”就是“隍”,“庸”是指“城”。它们从本质上说,都是人为的改造和利用自然环境的工事。牢固的城池使得居住在里面的人们安居乐业,免受外来的侵犯。所以说,从一开始,“城隍”就具备了明显的社会属性。这不同于人类原始的自然崇拜,也把它和社稷神区别了开来。

将城隍神立祠祭祀,可以追溯到汉魏时代。唐代以后各郡府州县均立祠奉祀城隍,祈保地方平安。到了明代,城隍崇拜之风达到极致。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三年1370 诏封天下城隍,并规定城隍庙殿的高广铺设均参照阳间同级官衙设置,他的目的是:“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则不敢妄为。”现在重修的苏州城隍庙便是那时建造的。之后,明清两代官员上任,头一件事便是祭拜当地城隍。

城隍的职责是不仅要在冥冥之中守卫城池保佑百姓,还要监察阳间的官吏是否清正廉明,赏善惩恶。即所谓的“鉴察司民”。地方上每遭水旱疾疫天灾人祸,都会到城隍庙焚香祭祷。

作为地方的保护神,城隍一般都是生前有功于民的人死后加封的,地方行政长官死后奉为当地城隍的也很多见。城隍和阳世的官吏一样,随着时代新旧交替。苏州的城隍,宋代之前为春申君黄歇。这是因为春申君在吴时,曾经造蛇门抵御了越军的进犯。现在苏州还有春申君庙。从一些记载上可以看到,明清以后城隍神的易替便趋频繁。清康熙年间在苏州治五通神的汤斌死后为苏州府城隍,汤斌之后为陈宏谋,后又为吴坛继,这三个人都曾任江苏巡抚,当时的江苏巡抚衙门设在苏州。之后,道台顾光绪和官至工部主事的苏州人陈鹤又相继为苏州府城隍。几十年间换了数任。

清代袁景澜在《吴郡岁华纪丽》里对当时苏州府城隍庙香火之盛作了十二字的描述:“牲醴酬献,笙歌演剧,庙无虚日。”祈佑保福者,告痊拔状者,许愿还愿者,每天络绎不绝。袁景澜把如此现象的原因归结为:吴风淫靡,喜讹尚异,轻人道而重鬼神。而执政者以为“神道教俗”,道教所宣扬的果报昭彰有利于封建统治,所以放任不禁。

吴中民俗每年清明、中元、十月朔三节城隍庙最为热闹。家家户户都要酬香祈愿,祝祷风调雨顺健康平安。届时城隍出会,祭祀于虎丘厉壇,城里的男女老少有的为消除罪愆就充作囚犯,身负枷锁,执香跟随,时称犯人香。一路上人流如织,吹弹杂奏,鼓乐震天。七里山塘舆马塞道,舟舫鳞集。一些闾里少年也粉墨登场装扮成僧尼、乞丐、遢妓、无赖汉的模样混迹其中,嬉闹取乐。路边的店肆里刚做成的麻胡饼和欢喜团热气腾腾,孩子们央着大人买五颜六色的纸泥糊面具还有旋转的不倒翁,邻家阿嫂和卖梅花格篾丝篮的小贩讨着价钿,最后一张芒种春耕图被南园上土根买去了。自然,也会有一些酒醉发狂的,为争道相殴的,走散丢了孩子的,纷纷攘攘乱哄哄的。到了第二天,衙门里免不了又会多几起诉讼……就在传说中的“鬼节”里,这些苏州人却找到了最世俗的快乐。

解放后,城隍祭祀曾一度废止,苏州城隍庙亦被移作他用。

据方志记载,宋元时期,苏州府城隍庙位于子城西南隅。明洪武三年(1370)移建到当时隶属吴县的武状元坊,即元代毁于兵燹的雍熙寺旧址。这雍熙寺的渊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南梁时期,再往前推便是三国周郎故居了。汉建安三年,孙策为周瑜治宅于此。直到清代,还有人把那里叫周将军巷。苏州城隍庙曾经是苏南地区最大的城隍庙,占地达三十二亩,规模要比上海城隍庙还要大些。1956年10月,苏州城隍庙被列入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而今,武状元坊,雍熙寺,周将军巷,这些地名早已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它现在的门牌上写着景德路94号。

苏州府城隍庙于明代弘治、嘉靖以及清代顺治、康熙、乾隆、同治年间曾多次重修。明代万历二十三年,袁中郎在吴县任知县,他在府庙仪门的西侧建造了吴县城隍庙,与仪门东侧的长洲县城隍庙形成左右两翼。我们现在看到的仪门是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重修的,原来的毁于清咸丰年间。解放初期,苏州城隍庙一度为华东税务学校使用,之后一直被用作工厂、仓库、店铺和民居。相当一部分殿堂、附房先后被拆毁,西侧的吴县城隍庙现已荡然无存。1983的一场火灾又将后部寝殿全部烧去。历经六百年沧桑,苏州城隍庙已是破败不堪。为抢救这一历史遗存,2001年底,苏州道教协会在苏州市政府的支持下着手筹划苏州城隍庙的恢复性重建工作。

2002年9月份,苏州城隍庙修复工程正式启动。承担这项工程的是苏州市文物古建筑工程处。当时,他们的办公地点就在城隍庙后殿边上。修复过程中,我曾经多次去那里了解工程进展情况。古建工程处的沈总告诉我,此次修复工作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原来建筑上的梁架、构件、雕饰,包括建筑物上的彩绘图案都要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尽可能地恢复城隍庙的历史面貌。

就历史遗存本身而言,城隍庙最有价值的是一座殿、一块碑和一棵树。

一座殿即工字殿,它是城隍庙的大殿。大殿内前后两堂通过卷棚式穿堂连为整体,平面呈工字型布局。大殿梁架间的花鸟雕刻及苏式彩绘依然保存着。工字殿是苏州唯一比较完整的明代早期殿堂建筑。一块碑是指工字殿后的《苏郡城河三横四直图说》碑,此碑立于清嘉庆二年,上面绘刻了当时苏州的河道分布图,“三横四直”七条干流贯穿全城,城门、衙署、干道,以及主要的寺观、桥梁的地理位置都在图上标注了出来。图的上部有盛林基撰写的《图说》,长达千余字,论述颇为详尽。碑的另一面刻有《重浚苏州府城河碑记》,那是关于嘉庆年间苏州民众全面疏浚城内河道的记载。此碑无疑对研究清代中叶苏州的城建格局、水文环境以及社会风貌具有极高价值。后殿之侧的一棵银杏树,据说有600多年了。那是否就是明洪武三年建庙时栽下的呢?站在古树下抚今追昔,你会感觉600年不算漫长,曾经的沧桑已经写进了它的年轮。

苏州城隍庙修复工程中,市道教协会先后投入经费八百多万元。现在我们看到的城隍庙后殿是1995年从别处移建过来的,此次连同它后面的小花园一并修复。城隍庙头门建造以及工字殿与后殿接通工程中涉及到一些居民拆迁问题,为此政府部门也做了很多工作。2004年4月份,城隍庙修复工程全面竣工。

今年春节期间,先期完工的苏州城隍庙主殿部分已开始接纳香客。我通过苏州道教协会张凤林会长介绍,访问了苏州城隍庙的新当家韩晓东道长。

韩道长是个颇为精干的年轻人,他递给我一张名片,上面印着他的职务:苏州城隍庙管理委员会主任。我一时间竟难以把这世俗的头衔与方外的身份对上号,我到底称他韩道长呢,还是叫韩主任好?还是称他韩道长吧。

我去的那天正巧是农历正月初九,吴俗为天诞日,道观都要设醮祭天。城隍庙还没正式开放,只卖香火券。但庙里面已有不少人在焚香礼敬,几个道士正在做着法事。韩道长告诉我,这些道士是原来玄妙观过来的。城隍庙我来过多次,建筑格局已了然于心,我关心的是庙里的供奉和铺设。在韩道长的陪同下,我们一边参观,一边谈着些关于城隍庙的风俗。

大殿的前堂上,城隍神像居中而坐,赏善罚恶两司,分立左右。殿上明镜高悬,正中央还挂着一把硕大的算盘。据说,这把算盘象征着乘除分明,毫厘不爽。挂在这阴世衙门里还有另一层寓意,人算不如天算。堂前衙役三班两排站立,或提铁索链,或持水火棍,随时候命。前堂两侧还塑有二十四府司,每边各十二个,他们是城隍衙门里二十四个行政职能部门的长官。再往里面,便是二堂。里面供奉了月下老人、城隍娘娘和数尊土地神。

在我的印象中,城隍衙门该是个阴森森的所在。而这里看到的塑像和布置却不是这样,相反有一种祥和的气象。这里所有的塑像都是彩绘妆金,面相开得都不凶,有的还非常和善,我隐约地感受到,随着社会发展,宗教形式也发生着变化。这是一种更人性的、更接近世俗的变化。

在大殿前的露台上,左右新建了两排厢房,里面供奉着十尊土地神。这些土地神都是从苏州各个地方请进来的,如东园的蛇王,相王弄的相王等等。民间有些土地庙几经变迁早已无存,但是每逢时节,还会有不少信徒在原址烧香。这不仅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还存在安全隐患。道教协会这番做法,无疑起到了有效的疏导作用,原先的信徒烧香祈愿也有了好的去处。韩道长说,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今后还会有一些神灵会被请进城隍庙塑像供奉。

我注意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十块新刻的石碑镶在大殿的后墙上。碑上泐刻着由唐至清十位苏州的父母官,从右到左依次排列。第一块碑刻的是唐代苏州刺史韦应物,赞词为:少岁不羁,晚而折节,淡诗一卷,渊明比迹。赞词下面是韦应物身着官袍的画像。这赞词,这画像,看上去十分面熟,好像在那里见过。对了,这不正是沧浪亭里的五百名贤碑吗?韩道长点头称是,这十块碑正是他们从五百名贤碑里选拓重刻的。这些历任的父母官都曾经为苏州人民做了不少好事,此次重修城隍庙特地把他们也请了进来。韩道长笑着说,清正爱民的好官,老百姓永远不会忘记,这碑今后还要继续刻下去……

说到碑刻,我又想到那块《苏郡城河三横四直图说》碑。此碑和城隍庙一起历经劫难,碑面多处损坏,但是能够留存至今已属不易。对此,韩道长不无感慨,当年玄妙观的老子碑,要不是被一位老道长急中生智,将毛泽东像覆盖其上,恐怕在劫难逃,再也无缘得见了。我们默默地想着,但愿这愚昧暴戾的年代一去不返。

那天在城隍庙里,我听到一段有趣的对话,将之录下。

两位老者一瘦一胖,约摸七八十岁年纪。瘦者说,我小时候常在庙场上玩,过去的城隍庙感觉要比现在的大,布置也不一样。城隍老爷原来也不是这个样子的。

胖者答道,是啊,那时候二堂上的城隍老爷还要抬出去出会,真是闹猛。我家里是开肉店的,每到出会,我爹总要去扮刽子手,呵呵。

正说着,一个剃板刷头的中年人上来插话,是的,我也见过,城隍老爷红袍金身威风得很……

瘦者打断了他的话,问道,您老贵庚啊?

板刷头顿了一顿说,四十二岁。

你见过城隍老爷出会?瘦者对他望了一眼。

当然见过。板刷头口气蛮坚决。

两个老人听了不约而同大笑起来。胖者呐呐地说,俚前世里看见过,也作兴格。

稍了解苏州城隍庙历史的人都能判断,板刷头在吹牛。城隍出会还是解放之前的事,真正看见过并且留下清晰印象的人起码已年过花甲。城隍庙以及当时的一些吴中旧俗,对于现在很多人来说已经非常遥远而陌生了。

为此,我特地拜访了苏州著名弹词艺人张君谋老先生,他原来就住在城隍庙西隔壁,他的父亲还曾在城隍庙做过庙祝,对于解放前的苏州城隍庙,张老还有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张老先生断断续续的忆述里,我们依稀能够想见当年城隍庙的风貌……

“那时候城隍庙前面有一片庙场,临街有一座牌楼,这座牌楼造得非常考究,比现在北寺塔门口的还要大。牌楼两边树旗杆,旗杆上有两只四方斗,一只写着风调雨顺,另一只写着国泰民安。旗杆很高,大热天辰光,苏州人开玩笑说,城隍庙门口旗杆上的锡葫芦顶都炀得滴下来了,这当然是夸张。牌楼下面还有石狮子。后来景德路拓宽,这些都被拆掉了……

“牌楼旁边做小生意的摊贩很多,卖的都是些小吃、点心、梨膏糖、什物之类。看杂耍表演,猢狲出把戏的都在庙场上。再往里去一点,还有几个剃头摊,说露天书的也都在那里……

“牌楼后面就是头门,头门两层楼,上面是戏台,戏台朝里,街上看不见,那是做给城隍老爷看的。头门两边是马老爷。头门到仪门之间有一条甬道,过了仪门,就能看到大殿了。大殿前堂正中挂着一块匾,上面四个大字:威灵显赫。城隍老爷就坐在下面的暖阁里,边上吊着一艘大船,城隍老爷处理水路事务时就要派用场了。城隍老爷边上有善恶两司,还有捆绑手、刽子手、红黑帽,还有……

“大堂进去是班房,二堂上有几个书办相公,二堂上的城隍老爷出会的时候要抬出去,敲锣开道一路跟随的阴府衙门皂隶都是地方上的人扮的,从景德路出发,经观前街,一直抬到玄妙观三清殿门口……”

张老是有名气的说书先生,讲起来绘声绘色,这岂是我的笔墨能表述得了的。听着听着我突然产生这么一种感觉,张老记忆中的城隍庙和我看到的城隍庙,仿佛不是隔了几十年,而是几百年。物是而人非,这里面流走的不仅仅是光阴,还有习俗和观念。

关于城隍庙还有一则趣闻,张老至今记忆犹新。抗战的时候,日军空袭苏州,从飞机上往城隍庙位置投下一枚炸弹,正好落在后殿西北角的榆树上。巧的是那棵榆树的丫杈稳稳地把炸弹托住,硬是没让引信触爆。不但城隍庙幸免于难,周围的百姓也都安然无恙。张老开玩笑说,如果那枚炸弹响了,那么张君谋说的《玉蜻蜓》就没人听得着了。当时,老百姓都说是城隍老爷显灵保佑,小日本敢对城隍庙扔炸弹,不会有好下场。在特定的时期,这件事确实鼓舞了大家同仇敌忾共同抗日的意志。

我问过张君谋先生,那时候的人对于城隍究竟是怎么样一种心态?张老先生想了想,敬畏!

他接着说,记得小时候到城隍庙去烧香,一进大殿就觉得阴森森、吓势势格。特别是头门外墙上四个正楷大字:果报昭彰,隔了条马路老远都能望见,一般人要是做了坏事体根本不敢进去。

现在很难把“阴森森、吓势势”的感觉和重修的城隍庙联系起来,人们显然更倾向于将它作为旅游文化资源来保护开发,它是观前石路之间,环秀山庄以东又一个新增的景点。而民俗呢,或许只是旅游文化的一个部分。

城隍崇拜属于道教范畴,道教是最民族化的本土宗教。清代顾禄在《清嘉录》里记载了不少吴中民俗,这些民俗都能找到道教的影子,道教的节日每个月都有,它已经融入了日常的生活。难怪有人说,道教是中国的国教,劝人为善宣扬因果报应的《太上感应篇》则是民间的圣经。话虽然有点偏颇,但在封建统治长达几千年的中国社会,道教信仰确实起到了法典之外的道德约束作用,“好有好报,恶有恶报”的思想根深蒂固,直接影响了人们行为的准则。

社会的进步,导致了意识形态的变化。我们今天可以站在科学的角度,客观地分析和对待道教中封建迷信的成分。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一种信仰能令人心存敬畏而积德行善,这是它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理由,应该受到尊重。我觉得,人如果没有敬畏是件可怕的事情,所以才需要信仰。任何时代都需要。这是个复杂的问题,显然要在另一个范畴里讨论了。

苏州城隍庙修成后,倒是很多人和我讨论城隍像塑得像不像的问题。这个话题听起来就很玄妙,你说像,像谁?你说不像,该像谁?城隍本就不是人,而把它具象为人的却还是人。历史上曾经有过城隍是否该为偶像的争议,也有过毁神像立木主的做法,但最后还是被塑成人身流传至今。为什么呢?这是老百姓的意愿,人们希望城隍是自己心目中的好官,希望他守护家园福佑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