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黯同类型的作者:灵 龟 八 法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1:51:05
奇 经 纳 卦 针 法包括:灵龟八法 和 飞腾八法。灵龟八法、飞腾八法均是以八脉交会八穴为基础,配合八卦按时开穴。但是有所不同,一是所配卦不同,二是灵龟八法还需配合九宫。
它是以八脉交会穴为基础,配合九宫八卦逐日按时开穴的方法。本法首见于徐凤的《针灸大全》。
“灵龟”一词首见于《易?颐》,后被用到针灸中则首见于徐凤的《针灸大全》。
(一)九宫八卦
八卦学说源于《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朴素的辩证法。八卦:各代表一定的具体事物。如乾卦代表天,坤卦代表地,坎卦代表水。离卦代表火,巽卦代表风,震卦代表雷,艮卦代表山,兑卦代表泽。
八卦代表方位时:乾为西北、坎为北、艮为东北、震为东、巽为东南、离为南、坤为西南、兑为西、加上中央,即为九宫。与现代方位正好相反。
九宫数:九宫与数字配合时,《九宫歌》载:“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八六为足,五十居中,寄于坤局”
                        表5  九宫数表
四 九 二
三 五 七
八 一 六
(二)八脉交会穴
八脉交会穴是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八个腧穴,又称“交经八穴”。均分布于腕踝部上下,具有主治奇经病症的作用。在临床应用时,内关-公孙、后溪-申脉、外关-足临泣、列缺-照海,两穴配合使用。
(三)九宫八卦配八脉交会穴
灵龟八法是以八脉交会八穴与九宫八卦相配,并参照各穴所代表的数字,推算日时的开穴,其相配是公孙配乾卦,内关配艮卦,后溪配兑卦,申脉配坎卦,临泣配巽卦,外关配震卦,列缺配离卦,照海配坤卦。
表 6 八脉交会八穴与九宫八卦表
八卦 乾 坎 艮 震 巽 离 坤 兑
卦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自然 天 水 山 雷 风 火 地 泽
方位 西北 北 东北 东 东南 南 西南 西
关系 父 妻 母 女 男 主 客 夫
九宫数 6 1 8 3 4 9 2、5 7
八脉 冲脉 阳跷 阴维 阳维 带脉 任脉 阴跷 督脉
八穴 公孙 申脉 内关 外关 临泣 列缺 照海 后溪
徐凤在《针灸大全》中载有“八法歌”一首。“坎一连申脉,照海坤二五;震三属外关,巽四临泣数;乾六是公孙,兑七后溪府;艮八系内关,离九列缺主。” 根据《针经指南?八穴交会》和《针灸大成》所载内容,列为表6。
灵龟八法开穴查表。
表7 灵龟八法开穴表
日 干
序号
日支
时间 时支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子寅辰申
午 戌  丑卯巳酉
未 亥  子寅辰申
午 戌  丑卯巳酉
未 亥  子寅辰申
午 戌  丑卯巳酉
未 亥  子寅辰申
午 戌  丑卯巳酉
未 亥  子寅辰申
午 戌  丑卯巳酉
未 亥 
23~1 子 8 9 2 1 5 3 2 4 1 2 4 3 5 3 2 4 2 3 5 4 2 6 5 1 5 6 8 7 1 5 4 6 5 6 8 7 2 6 5 1
1~3 丑 6 7 9 8 3 1 6 2 4 5 7 6 3 1 6 2 9 1 3 2 6 4 3 5 3 4 6 5 4 2 1 3 3 4 6 5 6 4 3 5
3~5 寅 4 5 7 6 1 5 4 6 2 3 5 4 1 5 4 6 3 4 6 5 4 2 1 3 1 2 4 3 2 6 5 1 1 2 4 3 3 1 6 2
5~7 卯 2 3 5 4 4 2 1 3 9 1 3 2 5 3 2 4 1 2 4 3 2 6 5 1 4 5 7 6 6 4 3 5 8 9 2 1 1 5 4 6
7~9 辰 9 1 3 2 2 6 5 1 7 8 1 9 2 6 5 1 8 9 2 1 6 4 3 5 2 3 5 4 4 2 1 3 2 3 5 4 5 3 2 4
9~11 巳 3 4 6 5 6 4 3 5 5 6 8 7 6 4 3 5 6 7 9 8 3 1 6 2 9 1 3 2 2 6 5 1 9 1 3 2 3 1 6 2
11~13 午 7 8 1 9 4 2 1 3 5 6 8 7 4 2 1 3 1 2 4 3 1 5 4 6 4 5 7 6 5 3 2 4 4 5 7 6 1 5 4 6
13~15 未 5 6 8 7 2 6 5 1 3 4 6 5 2 6 5 1 4 5 7 6 5 3 2 4 2 3 5 4 3 1 6 2 2 3 5 4 4 2 1 3
15~17 申 3 4 6 5 5 3 2 4 1 2 4 3 6 4 3 5 2 3 5 4 3 1 6 2 5 6 8 7 1 5 4 6 9 1 3 2 2 6 5 1
1719 酉 1 2 4 3 3 1 6 2 8 9 2 1 3 1 6 2 9 1 3 2 1 5 4 6 3 4 6 5 5 3 2 4 3 4 6 5 6 4 3 5
19~21 戌 4 5 7 6 1 5 4 6 6 7 9 8 1 5 4 6 7 8 1 9 4 2 1 3 1 2 4 3 3 1 6 2 1 2 4 3 4 2 1 3
21~23 亥 2 3 5 4 5 3 2 4 9 1 3 2 5 3 2 4 5 6 8 7 2 6 5 1 8 9 2 1 6 4 3 5 8 9 2 1 2 6 5 1
穴号对照 1申脉 2照海 3外关 4临泣 5照海 6公孙 7后溪 8内关 9列缺 主穴
配穴 后溪 列缺 临泣 外关 列缺 内关 申脉 公孙 照海 客穴

(一)查表说明
1. 表中的数字为八脉交会穴8个穴的代表序号。
表中的数字:1代表申脉 、2代表照海 、3代表外关、4代表临泣、5代表照海、6代表公孙、7代表后溪、8代表内关、9代表列缺。
2. 灵龟八法开穴时,以即时开穴为主穴,应用时需按内关—公孙,外关—临泣,后溪—申脉,列缺—照海相配选取客穴。
(二)查表举例
求:2008年10月1日早8点灵龟八法开何穴?
解:① 先查日天干表。② 再查日地支表。③ 后查灵龟八法开穴表。
先查日天干表得知本日天干为“甲”,查日地支表得知日地支为“戌”。查灵龟八法表,早8点在时间7~9中,在日干中找到甲,在甲下方找日支戌,戌竖行与7~9辰时的横行相交处为序号3,查本表穴号对照,3对应腧穴为外关,主客配穴时,客穴为临泣。
答:2008年10月1日早8点灵龟八法开主穴外关、配客穴临泣。
第五节  八脉交会穴
一、概说
八脉交会穴是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八个腧穴,又称“交经八穴”。均分布于腕踝部上下,具有主治奇经病症的作用。八脉交会穴最早载于金代医家窦汉卿的《针经指南》,又称“窦氏八穴”。
二、八脉交会穴的组成
八脉交会穴的八个穴是:内关、公孙、后溪、申脉、外关、足临泣、列缺、照海。
在《针灸大全》中载有一首《八脉交会穴歌》,现录如下: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三、八脉交会穴的意义
“八脉”指:奇经八脉,即: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
“交”指:交通,交会,相交。  “会”指:汇合,聚会,相合。
“交会穴”指:两经或两条经以上经脉相交、会合的部位。
古人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体验到,在人体四肢部位的十二经脉上有8个经穴与奇经八脉相会通,即:脾经公孙通于冲脉,心包经内关通于阴维脉,小肠经后溪通于督脉,膀胱经申脉通于阳跷脉,胆经足临泣通于带脉,三焦经外关通于阳维脉,肺经列缺通于任脉,肾经照海通于阴跷脉。
(一)八脉交会穴的配合
窦汉卿在《针经指南?八穴交会》中,将八穴按一上一下,配合成四对,用来治疗不同的病症。即:
公孙(通冲脉)
                    合于胸、心、胃。(父母)
内关(通阴维脉)
临泣(通带脉)
                        合于目锐眦、耳后、颊、颈、肩。(男女)
外关(通阳维脉)
后溪(通督脉)
                      合于内眦、颈、项、耳、肩。(夫妻)
申脉(通阳跷脉)
列缺(通任脉)
                      合于肺系、喉咙、胸膈。(主客)
照海(通阴跷脉)

(二)奇经八脉的特点
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不同,不直接隶属于十二脏腑,也无阴阳表里相配的关系,但与奇恒之腑(脑、髓、胆、脉、骨、女子胞)有密切联系。
(三)奇经八脉的作用
1.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起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
2.对十二经脉气血有着蓄积和渗灌的作用。其中:
任脉:“阴脉之海”,位于腹、胸、颏下正中,总任六阴经,具有调节全身阴经经气的作用。
督脉:“阳脉之海”,位于腰、背、头面正中,总督六阳经,具有调节全身阳经经气的作用。
冲脉:“十二经之海”、“血海”,与足少阴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具有涵蓄十二经气血的作用。
带脉:起于胁下,环腰一周,状如束带。具有约束纵行躯干的诸条经脉的作用。
阴维脉:布于小腿内侧,并足太阴、厥阴上行至咽喉合于任脉。具有维系、调节六阴经经气的作用。
阳维脉:布于足跗外侧,并足少阳经上行至项后会合于督脉。具有维系、调节六阳经经气的作用。
阴跷脉:布于足跟内侧,伴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阳跷脉会合。具有调节肢体运动,司眼睑开合的作用。
阳跷脉:布于足跟外侧,伴足太阳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跷脉会合。具有调节肢体运动,司眼睑开合的作用。
由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十二经脉之经气除了在循行部位上与奇经各脉有所交会外,最主要的是手足四肢八个穴位是奇经八脉交会之所在,而八穴又是手足阴阳经的重要腧穴,十二经脉之气通过此八穴与奇经八脉之经气相通,故此八穴的主治范围非常广,所以说“周身三百六十穴统于手足六十六穴,六十六穴又统于八穴”是有其根据的。而八脉交会穴的运用则给灵龟八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八脉交会穴的定位及主治
1. 公孙
属脾经穴,通于冲脉,络穴
定位:第1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解剖:在拇指展肌中;有跗内侧动脉分支及足背静脉网;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
功用:健脾利湿 理气和胃
主治:胃痛、呕吐、饮食不化、腹痛、痢疾、多饮、水肿、心烦失眠、狂证、足痛、足肿、奔豚气等。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2. 内关
属心包经穴,通于阴维脉,络穴
定位: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解剖: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有指浅屈肌,深部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部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其下为正中神经,深层有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功用:宽胸安神 和胃止呕
主治:心悸、胸痛、失眠、呕吐、呃逆、眩晕、中风、肘臂挛痛、热病等。
操作:直刺0.5 ~1寸;可灸。
3. 临泣
属胆经穴,通于带脉,输穴
定位:第4跖趾关节的后方,足小趾伸肌腱外侧凹陷处。
解剖:有足背静脉网,第4跖背侧动、静脉;布有足背中间皮神经。
功用:疏肝利胆 调经止痛
主治:目赤肿痛、胁肋疼痛、偏头痛、月经不调、足跗肿痛、乳痈等。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4.外关
属三焦经穴,通于阳维脉,络穴
定位: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
解剖:在桡骨与尺骨之间,指总伸肌与拇长伸肌之间;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和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神经及掌侧神经。
功用:清热散风 通络止痛
主治:热病、痄腮、目赤肿痛、头痛、颊痛、手指疼痛、肘臂屈伸不利、肩痛、上肢痿痹、耳鸣、耳聋等。
操作:直刺0.5 ~1寸;可灸。
5.列缺
属肺经穴,通于任脉,络穴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解剖:在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桡侧腕长伸肌腱内侧;有头静脉,桡动、静脉分支;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的混合支。
功用:宣肺解表  通利头项
主治:咳嗽、感冒、气喘、咽喉痛、头痛、齿痛、项强、尿血、小便热、上肢不遂、面瘫、荨麻疹、落枕、无脉症等。
操作:向上或向下斜刺0.1 ~ 0.2寸;可灸。
6.照海
属肾经穴,通于阴跷脉
定位:内踝高点正下缘凹陷处。
解剖:在足大趾外展肌的止点处;后方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部为胫神经本干。
功用:补肾安神 利咽止痛
主治:小便频数、癃闭、痫证、失眠、咽痛、目赤肿痛、月经不调、痛经、带下、脚气红肿等。
操作:直刺0.5 ~ 0.8寸;可灸。
7.后溪
属小肠经穴,通于督脉,输穴
定位: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解剖:在小指尺侧,第5掌骨小头后方,当小指展肌起点外缘;有指背动、静脉,手背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功用:疏风止痛 通利腰项
主治:头项强痛、热病、腰背痛、耳聋、手指及肘臂挛痛、癫狂痫、目赤目翳、疟疾等。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8.申脉
属膀胱经穴,通于阳跷脉
定位: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解剖:在腓骨长短肌腱上缘;有外踝动脉网及小隐静脉;布有腓肠神经的足背外侧皮神经分支。
功用:安神止痫 束睑利腰
主治:痫证、癫狂、失眠、头痛、眩晕、腰腿痛、目赤肿痛、项强等。
操作:直刺0.3 ~ 0.5寸;可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