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秦时明月之剑宗:“中国钢铁工业先驱”盛宣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4 11:35:14

盛宣怀(1844—1916),江苏武进人,字杏荪,号补楼、别署愚斋、晚年自号止叟。他是清末的著名的政治家和企业家,也是值得后人纪念的民族钢铁工业先驱。时至今日,他仍是饱受争议的话题人物,既赢得了“中国商父”、“中国近代银行之父”、“中国第一位大学校长”、“洋务巨擘”、“首席官商”、“清末首富”等美誉,又招致了“官场巨贪”、“商场小人”、“误国首恶”甚至“卖国贼”等恶评。

失意科举 投身洋务

与张之洞一样,盛宣怀出生于官宦之家,祖父是举人,父亲是进士,他自己也曾立志通过科举考取功名、光宗耀祖。无奈造化弄人,自1866年参加童子试中秀才后就屡屡碰壁,3次参加乡试均榜上无名。科举失利让盛宣怀痛心疾首,直至老年,他仍心有不甘地对子孙说“我这一生,有三大憾事:一是科举落第,二是未担任过主政一方的父母官,三是忙于洋务却始终未能亲眼到欧美强国看一看。”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盛宣怀从少年时期就显示出在经营管理方面的过人才华。他的父亲盛康曾任湖北盐法道,当时四川与淮北互争引地,长期相持不下。时年18岁的盛宣怀建议川、淮并行,使难题迅速得以解决。1870年,26岁的盛宣怀被李鸿章召入幕府,深受赏识,第二年就升至知府的官级。他协助李鸿章办理轮船招商局等洋务实业,未满30岁即成为洋务运动的核心人物之一。1875年,他奉李鸿章委派,秘密考察中国的煤铁资源,发现了湖北大冶铁矿等重要矿山,并从私人手中以低廉的价格购得大冶铁山、铁门坎矿山。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时,盛宣怀将他购置的铁矿山交由张之洞开采,并提出了铁厂应派大员督办、选择离铁矿近便之处开办煤矿、有经费来源、产品考虑销路及购置机器要有目的等具体建议。

接办铁厂 力行改革

汉阳铁厂投产后,由于缺煤缺焦,经营一度十分困难。恰逢中日甲午海战中国战败,清政府要负担2亿两白银作为战争赔款,无力筹措专款以解决铁厂困境。张之洞无奈之下,准备与洋商合办。消息传出,非议之声四起。张之洞转而寻求商办途径。他派人通过湖北纺纱局总办盛春颐(盛宣怀的侄儿)作盛宣怀的思想工作,劝其接办。

盛宣怀虽然知道接办铁厂困难重重,“徘徊中夜,毫无成算”,但还是亲赴武昌,与张之洞会商。他表示,如果张之洞下定决心,自己“必当竭办为国家筹计远大,决不存丝毫私见。”

1896年,盛宣怀正式接办汉阳铁厂,担任督办。为使汉阳铁厂有一个好的经营环境,他在承办铁厂章程中规定今后无论官办商办铁路所需之钢轨及应用钢铁料件,都须从汉阳铁厂定购,并给予汉阳铁厂免税10年等优惠条件。同时,他力邀好友郑观应出任汉阳铁厂总办,并抓住症结,对汉阳铁厂煤焦供应、资金筹措、人才培养、产品质量、技术改造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大力整顿,使汉阳铁厂的生产经营逐步走入正轨。

创设公司 招商股改

盛宣怀认为汉阳铁厂要想长远发展,必须尽快仿效欧美企业扩充股本、创设公司。然而由于负荷沉重,他的身体状况也出现了问题,困扰多年的咳喘病日益严重,时时吐血,这让他的改革大计显得更为急迫。他在给张之洞的信中说:“(汉阳铁厂)既定商办,必应注册成一完全公司,庶可使人信从,添召商股。侄连年多病,近患吐红,精力远不如前,亟宜趁早定议招股,变虚为实,以拯危局,以安人心。”

1908年初,盛宣怀与湖广总督赵尔巽向清廷会奏,拟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合并组成为“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预定招股2000万元。很快,清廷议准并由农工部发给汉冶萍公司登记执照。汉阳铁厂经过招股改为完全商办公司,在汉口、上海设立总公司,在汉口、武昌、大冶、萍乡、洙洲、昭山、长沙、岳州等处设立了码头和栈房,并在上海、镇江、江宁、芜湖、九江等处设立了分销机构。

汉冶萍公司成立后,盛宣怀成为汉冶萍公司第一任总理。他亲自赶往湖北去验视钢铁生产情况,还兴致勃勃地进入萍乡煤矿井下,乘电汽车在井下行走四里许,亲自抱起一大块煤炭而出。

长袖善舞 独揽利权

盛宣怀是一位精明强干的洋务官商,先后出任过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少卿、商政副大臣、工部左侍郎、邮传部右侍郎和邮传部尚书等官职。慈禧太后说他“为不可少之人”;李鸿章说他:“志在匡时,坚韧任事,才职敏瞻,堪资大用”;张之洞说他“可联南北,可联中外,可联官商”;孙中山说他“热心公益而经济界又极有信用”。在盛宣怀办洋务的30余年中,他掌握了电报、轮船、矿冶、银行、邮政、铁路、纺织等要业,创办了中国最早的两所高等学府: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前身)和南洋公学(上海交大前身),创建了私人的上海图书馆,创设了红十字会并担任首任会长,其个人财产有千万之巨,被形容为“一只手捞十六颗夜明珠”。

在盛宣怀手上,汉阳铁厂得到了长足发展,汉阳铁厂订单猛增,国内铁路、桥梁、轨件均来订货,产品一度行销澳大利亚、香港及南洋各国,就连美国西方钢铁公司也派代表前来订购。但另一方面,盛宣怀迫于资金压力,以铁矿石低价输往日本为抵押连续向日本借款,最终积重难返,为汉冶萍公司受制于日本资本势力埋下祸根。

两朝公敌 众矢之的

1911年,盛宣怀被任命为邮传部尚书后不久,他上奏朝廷要求将已经民营化的粤汉、川汉铁路收回国营。清廷准奏,盛宣怀随即与英、德、法、美四国紧密洽谈借款事宜。“路权回收令”颁布后,各省哗然,群起反抗,引发四川保路运动和辛亥革命,最终导致清朝覆灭。

革命军在武昌起义后,宣布盛宣怀之罪,并声言将汉冶萍公司没收为公产。盛宣怀成为众矢之的,资政院各省代表纷纷要求朝廷诛杀盛宣怀以谢天下。1911年10月26日,清廷隆裕皇太后下旨,称“祸乱之源,皆邮传大臣盛宣怀欺蒙朝廷,违法敛怨,有以致之”,将盛宣怀“即行革职,永不叙用”。盛宣怀仓惶逃出京城,先到青岛躲避风头,后避走大连,在外国大使保护下逃亡日本。

中华民国建立后,宣布没收盛宣怀财产,盛宣怀在常州、苏州、上海的大批家产被抄没。1913年,盛宣怀重回实业舞台,再次担任汉冶萍公司董事长。1916年盛宣怀病逝于上海。他的葬礼耗资30万两白银,极其盛大,送葬队伍从斜桥弄一直排到外滩,为此租界当局专门安排了交通管制。

    为纪念盛宣怀对于汉阳铁厂的巨大贡献,1916年,汉阳铁厂在厂门入口的显要位置修筑了15.3公尺高的“盛公纪念柱”。该纪念柱实物虽毁,但原始设计图仍完好保存于重钢公司档案馆。

 

【延伸阅读】

身后
盛宣怀去世后,曾建立了几处纪念他的盛公祠:

江西萍乡盛公祠,3层德式建筑,已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盛公祠,位于爱文义路(北京西路)、极司非尔路(万航渡路)口,1929年被国民政府没收并拍卖,现已不存

評價
歷史小說家高陽對於盛宣懷評價不高。《清宮外史》:「李鴻章將盛宣懷下一個‘廉’字的考語,京中傳為笑柄,說盛宣懷如果可以當廉潔之稱,則八大胡同清吟小班的姑娘,個個可以建坊旌表貞潔了」。然而,作为晚清的官员,盛体现出一种前瞻性和实用主义精神,这是难能可贵的。盛对于中国通讯事业和教育都做出过杰出贡献,这点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家庭
盛宣怀先后娶过六房太太:原配董氏,继室庄德华,侧室刁氏、刘氏、柳氏和萧氏。生有 八儿八女:

长子盛昌颐
次子
第三子盛同颐
第四子盛恩颐(—1958)
第五子盛重颐 
第六子
第七子盛升颐
第八子
长女
次女
第三女
第四女盛樨蕙
第五女盛关颐
第六女盛静颐
第七女盛爱颐(1900—1983)
第八女盛方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