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语嫣说段誉天下第一:艳遇西藏美景 掀开大美一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7:18:06

     今年五月二次入藏,记得上次进藏还是五年前了。当年是从成都走318骑车到拉萨。后来在从成都回家的火车上给偷了摄影包,这无疑是人间一大悲剧,一路所拍图片一张没留下,还搭上了所有器材。

    每当深夜想起,内心都无比纠结难以入睡,西藏大美的景观就像幻灯时常出现在记忆深处。要不是为把趁手的器材备齐,想来等不到今年早已二次入藏。
    很久了!一直都是昏昏噩噩,每天重复着同样的日子!埋藏在心底的激情在消耗。给我的感觉就象蜡烛在燃烧,生命的尽头也许就是“烛光”燃尽之时!总想在“烛光”熄灭前,少点遗憾多点从容!凡人的生活没有什么价值,有的就是活着,完成生命的使命。如何让活着的生命更充实,当然每个人对生活的要求和目标都不同,没有统一的标准。

    当所需器材备好,心已逃出繁华的都市,山野在勾引着的魂魄,陌生的景物在吸引着思想,就象吸毒者毒瘾发作无法控制自己的肉体,火车碾过铁轨发出的声音回荡在耳边就象靡靡之音,让人沉醉迷幻。不得已,辞职开始筹划一次远行来慰藉自己那来自皮囊深处的私欲。

    对于平民摄影爱好者来说备齐理想的器材谈何容易。我自备了5DⅡ和17-40,二手市场倒来了防抖2.8一代小白,向朋友借来了40D,备上了三脚架,小配件有渐变灰和减光镜,当装好摄影包发现重量已经不轻,(摄影包是斜跨式20多斤)外加80升的后背包!背上试试暗自叫苦,重新打包,结果也没减掉多少。5DⅡ配17-40,虽然比不上配16-35,但感觉已经相当满意了,对付大场面应该游刃有余。40D配70-200防抖2.8一代,虽然和7D配小白二代不能比,但对我们这样的普通爱好者来说也是相当的不错了,毕竟一代小白曾经也是这个焦段的王者,再说40D人家能借给你就不错了,换成7D人家舍得借吗?有人要说干嘛要带两个相机?主要我认为有时要实时抓拍,换镜头根本就没时间,再说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换镜头也是非常纠结的事。另70-200装在40D上就变成了112-320。17-40装在40D上就是27-64基本弥补了24-70的焦段,和70-200在5DⅡ上基本衔接。所以这样的搭配让我无法删减,脚架是一定要带的,虽然有的环境下不允许你用,但如不带终究心里没底。80升的后背包也没减掉什么,毕竟是辞了工作打算出行好几个月还要跨季,基本衣物就一大包。结果也就是删减了药品等一些小零碎,重量基本没减。

    原先计划是走川藏线→山南大环墨脱→青藏线→中尼线→新藏线,最后从乌鲁木齐到北疆喀纳斯。后因路线不顺,最终青藏线从拉萨到那曲的纳木错返回拉萨,北疆的喀纳斯因十月才最美所以放弃外,别的路线都圆满完成。这其中包括国内最著名徒步路线中的三条:易贡错﹑墨脱﹑冈仁波齐大转。交通工具是大巴﹑搭免费车(包括拖拉机﹑牛车)﹑徒步。基本原则是,长距离没什么景观的坐大巴,景观距离较短的搭车,搭不到车的徒步。这样保证了在不自驾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看到美景。当然付出的是时间和体力。重背负下徒步那绝对是对体力和意志的考验,诱惑就是美景。

    回来后很多人问我,付出如此大的代价这次出行收获一定不小。我回答的是没什么啊,就是几千张照片啊!最终让自己满意的可能也就一两百张。问者都困惑的看着我,我知道他们想问什么,比如在精神上和内心里的收获,最好是说经过这一趟行走我悟道了,然后坐下来把感悟拿出来和他们分享,让他们那被现实困惑的心得到一丝寄托。在我看来这样问或有这样想法的,大多都是对西藏不了解或被文学作品误导的人。我在没去过前也被什么《莲花》什么《消失的地平线》误导,其实真要想悟道啦,什么修行啊!在哪都一样,不是有那么句话吗“大隐于市”,真正的“道”就在你心里。有点扯远了!

    西藏就是西藏,她很真实的就在那,当你真正的走近她不要惊动她,把自己当个透明的旅行者(背包客),而不是一个到国外旅游被鄙视的暴发户,你会发现她没有什么神秘的。非要说这世界第三极和别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话,我认为那里的风景很美;那里的海拔很高;真正的藏民很朴实;西藏的文化很多或基本上都和宗教有关。除此之外我感觉没什么神秘的。我想之所以西藏在很多人眼里很神秘,可能因她的高海拔让很多人无法或不敢靠近。

    西藏的美不是走一两次就能完全看到的,不同的天气,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区域,她展现给你的都是不一样的美。要用几张图片来展现那等同于坐着高铁上月球。也许选的图片不是拍的最好的,但我感觉是能体现西藏不同地区的“美”,虽然没有选择人们熟悉的僧侣、磕长头的信徒、藏族老人的脸谱、美丽的“布宫”,只盼也能通过10张图片掀开大美西藏的一角。

《古国的守候者》

    扎达土林位于阿里地区扎达县,专家考证百万年前这里是500多公里的湖泊,喜马拉雅造山使湖面递减,几十万年的风化,逐渐被大自然打磨成这举世无双的奇观。夕阳里放眼望去,满眼尽是金碧辉煌的宫殿。近观有的形似站立整齐的兵勇,有的形似骑马威武的将军,又仿佛是虔诚教徒在静坐修行。他见证了无人知晓的古格王朝兴衰成败,他守候着、静观着,又仿佛在等待着什么!

《希望》

    走过318线的人一定会去然乌湖或者来古冰川,但只有极少数的人会继续徒步15公里的碎石路进到来古村。此图摄于来古村返程途中,当这藏族妇女从我身边经过,我才发现她后面背的竟是牦牛犊,当她回头喊她远处的孩子时,我按下了快门,等我在经过她孩子身边时,发现五六岁的孩子已有疲惫的感觉,后向当地司机打听,才知她是担心小牦牛走这么长的乱石路累坏了!可想而知牦牛在藏民心中的重要性!

《翻越生死线》

    此图拍摄于徒步墨脱翻越多雄拉雪山,据说徒步墨脱是,境内徒步路线死亡率最高的路线。它的危险就在翻越多雄拉和穿行老虎嘴,多雄拉海拔4500米,他雪线低温度低,四季除了夏季都有可能随时下雪,即使在夏季垭口也有冰雪,因雪线低每年都有被雪崩夺取生命的驴友。拍摄此图时阳光在上山途中一晃而过,刚到垭口就开始飘起雨夹雪。

《西藏的江南》

    雅鲁藏布江下游的波密镇,拥有中国最大,保护最好的一片原始森林,有世界著名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雅鲁藏布江大拐弯(派镇看到的大拐弯是旅游公司忽悠人的)。目前大拐弯的图片全是航拍,因为这片原始深林情况复杂,除边防特种兵和科考队外无人敢去。由于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水汽充足,致使这里云杉高耸挺拔,茂密粗壮,素有“西藏的江南”美称。此图拍于暴雨后的波密

《荒野的壮美》

    高远宁静的荒野、人迹罕至的戈壁、极单调的色彩、远处连绵看似不高的山脉,悠闲的羊群和怡然的牧民,时而从远处跑过的藏羚羊、野驴、野牦牛。这就是阿里展现给我的画面,从视觉效果上来说,很难找到让人为之兴奋的亮点,但当你细细的品味眼前的景象,阿里那荒野的壮美是别处无法替代的。

《旅行者》

    图拍于阿里普兰的玛旁雍错,距离冈仁波齐很近,车程半小时。不知她是不是因冈仁波齐而出名,毕竟冈仁波齐是世界最著名的神山之一,被世人认为是世界中心所以他是藏传佛教、苯教、印度教等宗教的朝圣中心。夏秋两季教徒扶老携幼来此朝圣,用“圣水”沐浴净身传说可延年益寿。玛旁雍错湖水矿物质含量很高,色彩变化很大。她被佛教称为“圣湖”玄奘称她为“西天瑶池”。

《希夏邦马的面纱》

    希夏邦马峰是世界上14座8000米以上高峰中排名最后的一座。2002年8月,北大登山队五名队员在此遭遇雪崩,全部遇难。它东靠珠穆朗玛峰,气候多变。山尖除在冬天,一般不易显露。此图是在走中尼线时无意拍摄到,山尖只显露了几分钟就像穆斯林少女头顶面纱。

《百变天湖》

    纳木错被誉为“天湖”,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湖,传说她是念青唐古拉山神的妻子,藏历羊年对藏传佛教信徒来说,转纳木错和朝拜念青唐古拉有重大的意义,这一年转湖拜山,能得到极大的加持。拍摄此图是在坐车刚到纳木错的黄昏,湖面由西向东开始下雨雪,瞬时间湖面由深蓝变成铅灰色,而湖东边广大的草原上透着落日的余辉。

《上帝的调色板》

    此图拍摄于到纳木错的第二天,头天的雨雪到后半夜变成了雪,早上起来原打算看日出,结果发现天虽然已放晴,由于云层太厚,日出景象没有见到,但雨雪之后天空初晴,云层压的很低,霞光在云层的上面照着雪山之顶,雪山再把光线反射到湖面和草原上,形成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仿佛就是上帝的调色板。

《守护者》

    318入藏的门户,昌都地区芒康县的觉巴山到芒康道路,要连续翻越5000米以上的山口,并急速下降至怒江和澜沧江谷底,这对初入高原者是严重考验。1950年10月解放西藏的“昌都战役”就发生在此,历时19天,解放军18军在此歼敌将近六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