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老版金台奇侠传优酷:如何提高临床辩治准确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0 14:08:19

如何提高临床辩治准确率

    我多次强调恶性肿瘤不像一般的病,一般的病给你时间,这段时间治不好没关系,可让你去慢慢辨证,你看不好没关系还有别人,一般有看好的时候;肿瘤就不成了,如若辨治不准,肿瘤会迅速长大,许多治疗方法就难以实施了,治疗最佳时机丧失了,病人可能由能治愈变成不能治愈了,或者迅速去世了,也就是说肿瘤不给你时间,不给你机会,所以中医治疗肿瘤提高临床辩治准确率尤为重要。

临床治疗首先第一步是辨证,治疗肿瘤辨证要正确,只有辨证正确,然后才能制订合理的治疗策略,最后才能正确用药,如此才能取得好的疗效。治疗策略和用药散在各章节论述,这部分主要讲辨证。

(1)辨阴阳

阴阳反映了人体的全面情况,正确的阴阳辨治可有效的防治肿瘤转移。我所强调的辨证论治主要是阴阳辨治,辨病论治是局部辨治,阴阳论治是整体论治,只有全面整体的调理内环境,才能有效地防治肿瘤转移、减少肿瘤复发几率,所以对肿瘤患者首先要辨阴阳。肿瘤的治疗如同治理国家,皇帝昏庸无度掠夺民财,致使老百姓民不聊生,纷纷揭竿起义,这时如若不改治理国家的策略,单单认为起义为不义,带病去攻打,结果呢?!或者起义军被围剿,必然激起更多的人民起义,或者起义军联合起来打败皇家部队。假如顺应民意,改变治理策略,老百姓富足了,占山的草寇会被孤立,有些人不愿过担心受惊的日子,下山为民,那是再攻打顽固不化的草寇也容易多了。治疗肿瘤就是要了解肿瘤产生的土壤,必须改变肿瘤赖以生存的土壤,才不至于出现新的肿瘤,出现的肿瘤因得不到营养,或生长延迟,或停止生长,或日渐萎缩,你看辨阴阳调土壤有多重要。

(2)辨脏腑

土壤中的毒瘤也要重视,不能单独调整土壤(辨阴阳),也要重点消灭土壤中的毒瘤(即辨病论治)。许多肿瘤位于器官内,现代医学许多器官与传统医学的脏腑密切联系(翻译家把现代医学译成中文时参考了中医药学),中医学的脏腑有着自己的病因病机特点,所以通过对脏腑的辨证论治可有效地治疗脏腑肿瘤。纵观中医师治疗肿瘤有诸多方法或说有诸多层次,一是将实验研究有抗癌作用的药物组方;二是对证治疗加抗癌药物;三是健脾补肾加抗癌药物;四是辨证论治治疗肿瘤;五是辨证与辨病结合治疗肿瘤,显然辨证与辨病结合治疗肿瘤是肿瘤高层次治疗,但很少有人达到这个层次,多数以辨证论治治疗肿瘤。辨证论治必须考虑脏腑的特点,结合“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干,其气必虚”理论,如肺部肿瘤必伤肺之气阴、肝之肿瘤必伤肝之阴血、胃之肿瘤必伤胃之阴津,等等,明确了这些理论辨病论治才不致于偏离大的方向,才能取得一定的疗效。必须强调的是每个部位肿瘤皆可不同程度的损伤阳气,治疗的同时亦应扶助其阳气。

有些肿瘤患者有证可辨,有些无证可辨,无证可辨者须从肿瘤常规治法考虑,根据藏腑特点予调补,同时根据痰湿水停气滞血瘀多方面用药,单纯的抗癌有时并不理想,必须扶正,必须按脏腑特点扶正,就像攻一个城池,单靠战士攻下一个城市还不行,还必须留下一部分战士和文职官员治理这个城市,使这个城市长期留在自己手中,这些文职官员就是中医的调补药。

临床上原发灶在慢慢长大,但并未出现新病灶,可以这么认为阴阳全身辨证没有错,原因主要是辨病论治不力,往往是抗癌力量不足,加强抗癌力量会使瘤体缩小。

(3)辨病机,抓主证

肿瘤的形成除了癌毒致病脏腑虚损外,还可以挟痰挟湿挟水挟气滞挟血瘀等等,这些挟证必须明辨,否则效果多不理想,我认为肿瘤不同于一般的病,一般的病只打中一个靶点,疾病就会消灭。肿瘤的治疗需要打中多个靶点才能取效,这些靶点既有脏腑虚损的靶点、癌毒的靶点,也有痰湿水瘀等靶点,这些靶点需要临床医生认真辨证,才能辩证正确。如何提高你的辩证水平呢?

其次抓主证,刘渡舟教授主张并强调抓主证,认为抓主证是辨证论治的最高水平,主证不是一个症状,而是一组症候群,是一个症状和伴鉴别诊断意义的一组症候群。如《伤寒论》154条“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第155条“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同为心下痞,伴见关上浮脉为大黄黄连泻心汤主证;而伴见恶寒汗出却为附子泻心汤主证。光有一个症状不能成为主证,必须有鉴别诊断意义的其他症状,抓主证主要靠经验,这些经验既有先贤的经验、又有自己的体会。《伤寒论》是一部抓主证的经典著作,大家要好好的研读。可能每位中医师抓的主证不尽相同,临床也同样能起到很好疗效,所以大家没必要争论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抓主证,除熟读经典外,还应学习历代各名家的经验,临床多用多总结,自能提高疗效。

再次发展新的诊病方法:望闻问切是中医的辩证依据,除书本所学外,还应丰富发展新的诊病方法以为临床所用。中医手相学、面相学知识对诊病有较大帮助,大家可以借书研读。我在肿瘤诊治过程中比较推崇孙秉严先生的耳诊和甲印诊断,耳诊与甲印对疾病的诊断、寒热体质、瘀滞情况及预后有重要意义。孙秉严先生认为耳廓有结节,说明患者瘀毒重,治疗较困难,我在此基础上总结发展了耳部诊断,通过各部位的结节了解脏腑的病变,如右图,有结节不一定为肿瘤,但可肯定该部位有病变。部分肿瘤患者可在耳部相关部位有反应,或出现脱屑或结节,结节越大反应病史越长,治疗时要注意保护照顾该脏腑。有时患者并不知道曾有过这种疾病,如发现耳部相关部位有脱屑或结节,给予相关检查,可能会发现该处有病变,此有助于发现原发灶或相关部位病变。曾有一位男性患者,因呕吐、头痛住北京市某三甲医院,头颅CT提示颅脑多发转移灶,全身CT未见异常,找我帮助诊断,从临床上讲脑转移原发灶多为肺、乳腺,我查其右耳肺部反应区有一小米粒大结节,建议再查胸部CT,终于在右肺门部位见一大小约0.6cm占位。胃的反应区,左耳部提示位近贲门,右耳结节近十二指肠,结节的出现提示患者曾在5年前出现过严重的消化道反应,虽现在无症状,但与胃肠镜检查可发现仍有病变。肺部近耳根部硬板提示纵隔有病变,肺部一侧明显板滞提示可能乳腺有病变,非单纯肺的病变。若整个耳部明显板滞提示患者长期情绪压抑,板滞越明显提示气滞血瘀越重,男性患者双耳板滞,你不妨说他又睡懒觉的习惯,他会默默认同;女性双耳板滞提示该人为抑郁性格或受过精神打击或长期抑郁,此人晚上不愿睡觉,早晨不愿起床,为何?夜卧后气血流通减慢所致。肝区较常人板滞,或是肝胆系统有病或人有城府。要是年龄小,肝区板滞,多是小孩有主见。双耳板滞怎么办?非肿瘤患者可用柴胡桂枝汤调和气血,是肿瘤患者要重用理气活血药,尤其活血药物,非莪术、水蛭、乳香、没药莫属,一般而言,结节反映病变,协助诊断,而板滞提供气血瘀滞甚,提供治疗病机。

孙秉严先生提出查甲印配合舌质、舌苔可定患者寒热与虚实,他指出甲印超过八个、甲印大者为易上火体质,或提示以前体质较好,不能单纯温补阳气,在温阳补气的同时须加清泻相火之品,或菊花、花粉、生甘草,或加生龙骨、生牡蛎,或黄柏。有的患者事先并没有告诉你,他(她)虚不受补,你一用补药,他(她)就口舌生疮、流鼻血,觉得你大夫没水平,怎么知道患者是“虚不受补”的体质,很简单,就看甲印,甲印超过7个患者容易上火。甲印为10个且大,那患者反复上火。甲印5-7个大小适中比较正常。若4个以下患者则怕冷,体质弱易感冒,当应用温补药物。若患者体质恢复,甲印可由无变有,有小变足;而病情发展体质变差时,部分患者的甲印有大变小、由小变无。

在临床上甲印和耳诊也是你要抓的主证,如能掌握患者觉得你神,同是对你治病更有把握。

(4)注意“年之所加、气之盛衰”

现代化知识文库中有一本叫《医学气象学》讨论一气象与疾病的关系,包括季节与疾病、天气与疾病;出生年月与智力、个性的关系;出生年月与疾病易感性;出生年月与性别的关系;季节与受孕的关系;气象与先天性缺陷的关系;气温及高山对药物治疗的影响等等。中医界把这些归为五运六气对人的影响,《素问·至真药大论》指出“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人生活在自然界中,疾病自然受到天之六气影响。六气的变化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促进作用,临床设法阻断改变这个因素,虽不能消除肿瘤,但对肿瘤的转归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认识“年之所加、气之盛衰”就要谈到运气的问题,运气学说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多有论述,如“黄帝问曰‘五运气行主岁之纪,其有常数乎?’岐伯曰‘甲子甲午岁上少阴火  中太宫土运  下阳明金  热化二,雨化五,燥化四,所谓正化月也。其化上咸寒,中苦热,下酸热,所谓药宜食也。

乙丑 乙未岁 上太阴土 中少商金运 下太阳水  热化寒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七宫。湿化五,清化四,寒化六,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热,中酸和,下甘热,所谓药宜食也。

丙寅 丙申岁 上少阳相火 中太羽水运 下厥阴木  火化二,寒化六,分化三,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咸寒,中咸温,下辛温,所谓药宜食也。’”对于慢性病尤其肿瘤,应用运气通过出生年月了解患者体质禀赋,患者容易出现什么疾病;据发病时相了解患者主要被那种因素左右发病,与出生时的运气合参了解发病主要病机,为治疗提供主要依据,结合四诊对疾病的辩证有更高准确性,同时再结合就诊时年所在主气用药,治疗的有效率自然会提高。在临床上有些患者应用药物效果不明显时,你就应该运用运气理论推测患者患病的主要病机,据此用药效果往往出人所料。所以建议大家花些时间研究运气理论及临床,对你的临床会很有帮助,可惜目前懂运气学说的中医太少了。我在后面章节中重点谈运气学说与肿瘤的关系,这里不做重点介绍。大家对运气学说可能多不以为然,认为不科学,我起初也是这个观点,在1990年我在读硕士时,《北京中医学院学报》连载了王玉川教授的运气学概论,我当时认为既然王老不怎么看病,他所说的运气学说对临床看病又有多大作用呢?!当时的态度是不信,自然不去学、不去用。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发现有时单纯靠四诊治病效果并不理想,这时想到了运气学,开始运用运气学配合四诊辩证,这种辩证的准确率高,疗效也会明显提高。《素问·六节藏象论》说“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可见在春秋时期已经要求必须了解运气学才能成为一个中医师,一个普通的“工”。要想成为上工,必须是孙思邈在《千金要方》所说的 “凡欲为大医者,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荆邵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为大医。若不尔者,如无目夜游,动致颠殒。次须熟读此方,寻思妙理,留意钻研,始可与言于医道矣。又须涉猎群书,何者?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见事则不能默尔认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捨之德;不读庄老,不能应真体运,则凶拘忌触涂而生。至于五行休王、七曜天文,并须探赜。若能具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所以要成为一个有责任的中医大家应该将医、卜、星、相、风水、地理置于一炉,深入研究。现代的中医师不仅要全面掌握中西医知识,还要具备其他相关知识,才能成为合格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