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歌曲心爱的姑娘:中国年轻一代应逃向何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2:22:52

中国年轻一代应逃向何方?

BWCHINESE中文网 作者:BWCHINESE中文网编辑 尔雅 2011-11-03 星期四 大 中 小 默认
文章免费订阅 收藏 打印 投稿 评论 ( 共1条 )
日前,逃回北上广成为了一个关注的社会话题。越来越多逃离的年轻人在小城市转了一圈后选择再度逃回。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不管是北上广还是小城市都不是最好的选择,只是,相比较而言,去选择那个相对美好的。

北上广曾经是很多年轻人实现理想的首选之地,满怀信心地准备大有作为。但在工作的过程中却发现,高房价高物价以及快节奏的生活使得他们压力重重,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选择。

此前一份“2011年全球214个大型城市的生活成本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内地的北京和上海分列第20和21位,而一直作为中国城市参照物的美国纽约,仅排在第32位。买不起房子以及幸福感的缺失,促使年轻人逃离北上广而投奔二三线城市。

事实上,逃离大都市并不仅仅在中国出现。逃离纽约在美国也发生过,“住在纽约这种城市,大家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就是逃离它……”但最后也都重新返回了大都市。有评论认为, “逆城市化”论的提法确实有些操之过急。进入80年代后,由于城市建设的发展、公共交通的改善、环境治理水平的提高、服务业整体条件的改善、汽车燃油成本的上升等,使得从郊区返回城市成为新潮流。

现在的中国年轻人也正经历着这一过程。因为不堪大都市激烈的竞争、高压力以及没有归属感的生活,他们选择了去一个中小城市发展。但是逃离后发现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美好。甚至不如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

因为中小城市的客观因素,更像是一个人情社会,很多白领回去后并不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关系进不了事业单位,而私企又是少之又少小之又小,甚至没有与专业相匹配的职位,纵有一身本事也无用武之地。况且,北上广拼的是能力,而中小城市,靠的是交际。当然没有绝对的公平,相对来说,在人才挤挤的大都市,更加开放、包容的环境也会创造出更多的平台。

再者,价值观念也困扰着逃离北上广的年轻人。物质决定意识,受环境及经历的影响,大都市和中小城市生活的人们有着截然不同的价值观。由于政策侧重点和资源分配不公,大都市占据着明显的优势。北上广对外开放的区位环境,孕育和生长出了现代商业文明,以及与之配套的法治环境与文化氛围,在大都市可以享受到更加全面的精神追求,而这些小城市都很难享受到。

张先生在北京一家公司做策划,原本打算实现自己的广阔天地,但是工作两年后发现,一个月工资不低但所剩无几,压力很大加班更是常事,于是,经过思考后他决定回到家乡。但是回去后发现并不是那么容易。当初选择北京就是因为没有关系,现在回去依旧如此。好不容易托人找到一份工作,但并不是自己所想象中的生活。

“以前拼的是本事,只要文案满足客户的要求就可以了。但回去后拼的却是酒桌上的功夫,根本不管文案写的怎么样。”张先生无法适应这样的工作,如果没有关系很多事情都不能进展,在中小城市,“人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于是,张先生斟酌过后,又回到了北京。他相信在大都市有更大的平台供自己发挥。

很多逃离北上广的白领都会经历张先生这样的迷茫,因为大都市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精神追求,使他们无法适应中小城市的生活。有人建议,如果不能考取中小城市的公务员或者进不了国企,最好不要轻易逃离北上广。因为这样的小地方,市场不大,留给个人奋斗的空间相当小,想要混得好,不是进政府机关,就得在国家事业单位。但是,小城市这样的位置,都给有关系的人占满了。有的小县城,连一个小学公办教师的位置,都多少人排队等着。

逃离又逃回,这难道仅仅是年轻人的狼狈与尴尬吗?“北上广”已经从“理想之城”变成了不得已选择,事实上,更令人担心的是,如果“北上广”的容纳能力达到极限,现代商业文明的光芒褪色,年轻人还能逃到哪里去?

有评论称,无论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都应该让人们生活得更美好,对于大城市管理者来说,破解房子贵、交通难、空气污染……显得格外重要;而对二三线城市的管理者来说,营造公平、公正的环境,也是必需,如果不大力破除潜规则,人才都走了,或者吸引不住高端人才,城市发展后劲势必不足。

责任编辑:North C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