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免生人数:“江西样板”是怎样炼成的 ——全省农信社改革发展5周年透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4:32:37
5年来,江西农村信用社的名字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总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从首个“全国第一”的婺源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开始,农民住房贷款、下岗再就业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农村青年创业贷款、“一村一品”项目贷款、信用共同体贷款、票据兑付……江西信合人一次次跑在了全国农信社系统改革的最前沿。在全国农信社改革大潮中,“江西样板”正在形成。

  近日,在全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5周年之际,记者走进支农金融主力军——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一股开拓创新、充满活力的气息扑面而来。

  在全国农信社改革大潮中确立领跑地位

  2004年5月26日,省农信联社成立,挑起了带领全省农信社改革、发展的重担,但这副担子并不轻松——资产质量差,历史包袱重。

  5年,弹指一挥间。全省农信社经济效益运行质量发生质变:截至2009年4月底,全省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1322亿元,比2003年末增加900亿元,增长了2.12倍;各项贷款余额860亿元,比2003年末增加560亿元,增长1.9倍;存贷款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20%左右,明显高于全国农信社平均水平和全省金融机构平均水平,已发展成为全省机构网点最多、客户资源最广、业务规模最大的地方金融机构。

  鲜活的数字、喜人的业绩,凸显江西信合人破解难题、破茧重生的发展轨迹,也表明江西农信社进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

  5年来,全省农村信用社通过深化改革,攻坚克难,苦练内功,内提素质,外树形象,各项业务发展和经营指标均取得了质的变化,可谓脱胎换骨,以占全省金融机构15%左右的资金来源,发放了占全省90%多的农业贷款、80%多的下岗再就业贷款、80%多的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30%多的个私经济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消化了50多年积累下来的历年亏损挂账24.2亿元,盈利水平大幅提高,全省法人单位盈余面达100%,成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和有效服务“三农”的重要金融力量。

  在服务“三农”的广阔天地中发展壮大

  在短短5年时间里,全省农信社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全国农信社改革的“江西样板”正在形成。那么,“江西样板”是怎样炼成的呢?

  近年来,我省商业银行为加快自身发展、降低经营成本,纷纷从农村地区撤回网点,由此形成的服务“真空”主要由农信社来填补,支持“三农”的重任自然也就落到了他们身上。

  对于当时处于改革攻坚阶段的农信社来说,面对缺少信用记录和抵押物的农民,肯定会增加其控制风险和成本的难度。是“收缩战线”还是继续扎根农村?农信社员工一度也有过困惑。省联社理事长肖四如则坚定地认为:“农信社的根在农村,农信社的发展不会脱离农村,也不能脱离农村。”

  省联社自成立伊始就把增强经营活力、提高支农服务水平,解决城乡金融服务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提到深化农信社改革的重要议程上来抓,确保“改革不改支农方向”。凡是“三农”需要的,农信社都千方百计给予支持,并全面拓宽支农服务领域。农村的小城镇建设、医疗、教育等公益事业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成长起来的龙头企业,县域经济中的民营企业,农民演变而成的个体工商户,农民购买住房、家电等领域,都能见到农信社员工忙碌的身影。

  在这一金融支农“大伞”的荫蔽下,全省已有345万户农户获得过农信社的贷款支持,占全省农户的45%。如今,农信社作为“服务县域的主力银行、立足社区的零售银行、农民喜爱的乡村银行”,品牌日益响亮。

  在改革创新中探索农信社未来发展之路

  在取得成功的同时,江西信合人正在思考下一步应往何处去。

  肖四如告诉记者,未来几年,全省农信社的改革发展将始终坚持“立足县域、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和“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坚定建立现代银行企业的改革方向,加大系统创新力度,推行全面绩效管理和风险控制,打造省级行业管理服务平台。“无论省联社是‘管理机构+服务平台’的定位,还是法人单位产权改革的安排,都最终要体现科学发展至上的原则。”

  可以预见,管理创新和产权改革的结合,将贯穿于农信社改革的全过程,其目标就是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机制、风险内控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农信社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法人单位自我管理能力不断增强,省联社将逐步弱化行政管理职能,做强做优省级服务平台,使全省农信社综合价值达到最大化。据了解,在未来几年,县级联社将分期分批组建成30家左右县级农村合作银行或农村商业银行,力争在城市化、工业化程度较高的鹰潭、萍乡、景德镇等地改制为市级农村合作银行或农村商业银行。

  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宏观调控基调下,全省农村信用社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朝着商业化、股份化的方向,农信社的改革之路将越走越宽。

  记者手记:金融是现代经济的命脉。然而长期以来,这个“命脉”在农村是脆弱的。省农村信用联社的实践,值得称道的是他们找准了自己的位置,那就是真心诚意为农、“零距离”支农,在支农中树形象、防风险、促发展、增效益。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中,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实践中,省联社的定位和探索是可贵的。但愿这朵金融之花在希望的田野上开得越发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