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万通世界排名:父母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03:58:05
摘  要:本文论述了孩子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特点以及父母和子女沟通的最大障碍.阐述了父母对孩子应当说的话及不应说的话,又论述了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的5个方法.
主题词: 父母  孩子  成长   有效  心理   沟通
沟通是思考的互动,是意见的交流。听、说、看、问、写是沟通的手段,每个人都会使用这些手段。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都需要沟通作桥梁。那什么是有效的沟通呢?有效沟通必须要得到对方的回应。因此有效沟通除了思想上的交流互动外,必定要在行为上产生预期的回应。目前,家长与子女的关系问题在日常生活中被更多的人关注,特别是青春期的学生,家长如何去懂他们?如何找到适合自己和孩子的沟通方式? 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了。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论述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一、  了解孩子的个性特征和各时期的心理需要
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事,经历了---感受了---结束了。每个人都是不断成长的一生,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而一个人小时候的经历会伴随他一生,在家庭和社会关系中,有效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心理专家认为,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他们希望得到支持理解,每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使孩子信心百倍。但是,一句粗暴的呵斥,足以使他们的尊严受到极大的伤害。轻易地否定自己的孩子,对他们的能力表示怀疑,是非常可怕的。“傻、呆、笨、坏”,在孩子的心灵中是最严厉的判决,无情地将他们变成了一个家庭或学校的“另类”。在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同时,他们的心灵世界会变得一片灰暗,从而引发心灵上的危机。
爱迪生小时候被老师列入“笨孩子”之列,但他母亲一直在鼓励他,说他会成功。终于,爱迪生成了一位伟大的发明家。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只是我们许多家长不善于发现,缺少培养的方法,而使“天才”与自己的孩子擦肩而过。孩子成长不同年龄阶段其特征的不同其需求也不同。所以,家长与孩子的接触方式、沟通语言也应该不同。要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段生理、心理特点,结合孩子感兴趣的事情来进行沟通,这样才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所提问题有些幼稚,脱离实际。其实,孩子不能区分真实与想象、理想与幻想的不同。心理学研究发现,只有18%的6岁儿童能区别真实与幻想;有90%的9岁儿童能够理解故事是编造的还是真实的;11岁的儿童开始能从新的角度理解诚实的问题。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镜子,他会折射出你教育成功的一面,也能折射出你教育失败的一面。所以家长要重视与孩子的沟通。
孩子上了小学,沟通时又要注意什么呢?这时家长首先要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但是,有些家长以为这样会造成孩子的依赖性。中国的文化教育底蕴是很深厚的,"最难的不过是中国的方块字"。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对学习的概念是比较陌生的。开始家长要陪读,要求孩子一笔一划写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懂得;学问不仅仅是老师教的,还要动脑思考,并鼓励孩与小朋友交换不同看法。同年龄段的几个孩子放学以后在一起做作业,这种小组学习很值得提倡。
其次,还要关心孩子的在校情况(与老师、与同学的关系),培养孩子落落大方、积极、快乐的情绪。譬如丢了一块橡皮,裤子磨破了口,不要喋喋不休地批评。多和孩子聊聊在学校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多和孩子做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如带孩子去参观科技展、看儿童剧,而不是去逛商场买衣服、去证券市场做股票生意。在德育方面,小学生主要培养是与非。家长要做表率,要有耐心,更不能糊涂,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念要循循善诱,不能以粗暴态度对待,也不要一味迁就。
孩子大了,到中学时代沟通要注意什么?孩子小的时候,可能会把家长、老师的话当成圣旨。但是,到了青春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比文化知识教育更重要。因为此时的孩子,心理的成长落后于生理方面的发展,其逻辑、判断、忍受挫折、自我调节、自控等能力远远不足,而且,此时的孩子更愿意与社会接近.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家长正儿八经地说 "找你谈谈心",那是不可能的。家长要付出加倍的关心,要学会"在动中交流"。此时的孩子都喜欢游戏、旅游,要与孩子走出去,看看大自然,在这些动态活动中旁敲侧击地了解孩子所思所想,加强沟通,使孩子健康成长。
有的子女上大学离开家,这时候的父母如何与他们沟通?父母最爱的就是自己的子女。爱的方式不同,结果就不同。重要的是孩子能接纳你的方式。如有的家长会在网上和孩子联系,双方都建有自己的博客,在网上相互留言、进行鼓励和支持,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有的大学生还会把恋爱的对象介绍给父母,共同成长。这就是双方进行了有效的朋友式的沟通。建立起家庭支持系统,一方面满足了“空巢”期父母关爱子女的需要,另一方面克服了子女对离家独立生活的恐惧感。
二、父母和子女沟通障碍的成因及惯用的沟通方式
(一)双方沟通的障碍主要源于两方面:
1、双方都不自觉地高标准要求对方,家长会将自己孩子与别的同学比,人家如何用功了,成绩有多好了等等,在比较中产生失落感,子女也会和别的同学家长比,人家家长如何做了,照顾周到不让人烦,懂得孩子需要什么,你们为何做不到?啥也不懂瞎指挥。这样矛盾就产生了。
2、认为对方不理解自己。没和自己做知心朋友。这里面就有一个面子的问题,也有相互尊重的问题,做父母的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想想看,如果双方都能尊重对方,考虑到对方的感受,换位思考,用欣赏的眼光看对方,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那就会变压力为动力,变烦忧为快乐,会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沟通会没有障碍的。
(二)我们习惯用的与孩子沟通的方式
旧式父母
新式父母
使孩子感到被关心
使孩子感到被尊重
希望孩子更优秀
希望孩子更快乐
关心孩子的分数
关心孩子的能力
让孩子做父母喜欢的事
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
严格
宽松
严肃
幽默
不放心
信任
焦虑
随意
替孩子做决定
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替孩子做所有的事
让孩子自己动手
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
让孩子自己管自己
(三)父母对孩子应当说的话及不应说的话
父母对孩子应当说的话
父母对孩子不应说的话
“试试看”
“不要”
“你真是棒极了”
“你昨么这么笨”
“你今天开心吗?”
“你今天考了几分?”
“你想要我做什么?”
“我这是为你好”
“我相信你”
“你胡说!”
“你一定比我强”
“让你干比我自己干还费劲”
“你能行”
“你不是那块料”
“你喜欢做什么?”
“都什么时候了,还在玩!”
“这是你自己的事,
只要把学习搞好,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
通过上面的对照关系,先看看自己属于哪类父母?是不是不自觉中说了不该说的话?大家可以自己反省一下自己。只需要你回去一天改变一点点,把习气改了,看孩子最希望自己改变什么?你做到了,就会让对方尊重你,他会模仿你改变自己的坏习惯的。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的生活习惯,知道他们喜欢什么,相信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与子女沟通的最佳方式。试着从我做起,要想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自己。让对方接纳你,才能走到孩子的心里。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沟通才会无障碍。
三、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的方法
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是:青春期的孩子遇到更年期的父母没个好。那么如何找到有效的沟通方式呢?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举个小例子来说明:有的父母以为一切事都可以替孩子做,孩子的任务就是一个---学习,有好的成绩就可以了,这时家长没想到孩子的成长比分数更重要。想想看:当你的孩子和同学在一起的时候,别人懂的和会做的事他不会做,他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就会失去自信心,认为自己比别人笨,当他离开家上大学的时候,你会放心吗?孩子能料理好自己的一切吗?现在的社会比过去复杂多了,孩子面对的家长、老师、社会就业、同学交往的压力很大。比如:学习成绩要排榜,有的学校按分数排座,用孩子的话讲“太伤自尊了!” 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最需要得到尊重和认可,我们做家长的尊重你的孩子了吗?你自己做了很多事也很累,孩子应做的事你也替他做了,你以为这就是爱了,可是你的爱的表达方式子女能接受吗?当你说气话或骂孩子的时候,就对孩子是一种心灵的伤害。
有一个学生问过自己的妈妈:“请问,当你把一个人杀了以后,你对她说对不起!有用吗?”当然这只是一个比喻,提醒我们的家长要理智,管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说伤人的话。学生在童年该玩的时候没时间玩,被学习压得喘不过气来,作业要天天做到很晚,心情能好吗?父母吵架,要离婚,孩子能有心思学习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对学习失去兴趣,是多么痛苦的事!家长能站在学生角度多理解和鼓励,结果就会不同了-----那就是智慧地爱自己的孩子,给他们空间,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激活他们的能量。
(一)不要对孩子说出下面的10句话:
1、“傻瓜、没用的东西。”
2、“你简直是个废物。”
3、“你可真行,竟能做出这种事情。”
4、“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呢?”
5、“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6、“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
7、“求求你别再这样做好吗?”
8、“你若考了一百分,我就给你买……”
9、“你做这种事,真让我伤心透了。 ”
10、“你又做了错事,简直是坏透了。”
(二)解决沟通障碍,化解冲突的5个方法
1、选择一个恰当的时间解决冲突,特别是在冲突双方有机会冷静下来并客观地看待事实之后。一时冲动会伤害双方的感情。
2、对事不对人。尽可能具体地描述要解决的问题。而且是就发生的事,不能将过去的事一起提起来,忌“翻小肠”让孩子反感。
3、正确评价孩子,多鼓励,讲明道理,多运用个人的表述而不用责备和攻击。定期提及相互之间的共同之处和共享的利益而不是两者的差异上,也就是求同存异。
4、冲突发生了,主动找自身原因,承认自己在造成冲突和紧张中所起的作用,和孩子作朋友式沟通,不要用家长压孩子,也不要进行威胁。
5、将冲突分成几个“小片”,它们可以被逐个地解决。别急于求成。我们无法改变教育那就改变对教育的看法。让学生懂得,适者生存,适应环境是一种智慧。
参考文献:
1、李百珍编著:《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
2、马志国著《成长的烦恼你怎样面对》,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年1月
3、凌志军《成长比成功更重要》: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和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北京第一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