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营销:朱元璋废宰相导致明朝皇帝不愿上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4:34:56

朱元璋废宰相导致明朝皇帝不愿上朝

 

明代的皇帝在2000年中国帝制历史的帝王中是相当有特色的一个群体。尤其是其中有数位皇帝,数年乃至数十年不见大臣,不出席朝会。譬如热衷修道求长生的嘉靖皇帝,以及张居正死后的万历皇帝,都有二十多年不见大臣不参加朝会的光辉历史。还有荒唐皇帝正德,木匠皇帝天启,都被视为怠惰国事的君主。

 

有些明粉把皇帝不上朝处理国务,而依靠明代的内阁体制,能够使国家平稳运行当做明朝实现了责任内阁的虚君君主立宪。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先来看看明朝的政治体制,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平定了丞相胡惟庸叛乱之后,废丞相,皇帝自领六部,君权独掌。为了帮助皇帝处理国务,建立了内阁作为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内阁学士的官位只有五品,主要是为皇帝提供参赞咨询。这样的政治体制,使得前代属于一个到数个丞相负责的各种事务全部集中到皇帝一个人这里。皇帝每天需要批阅处理的事务数量惊人。在明朝初年,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出身军伍,雄才大略,精力旺盛,足以在内阁学士的帮助下处理这些政务。

 

但从明宣宗开始,皇帝的精力就不足以应付繁杂的日常政务,开始把内阁票拟的批红大权交给太监代为完成。导致了明代层出不穷的太监擅权。

 

前朝的作为政府首脑的丞相,既是日常国务的管理者,也是国策失败的责任者。自唐代以来,丞相都设置多人,入中书,门下,参知政事等等。他们大多是所处时代最杰出的政治家,而且富有执政经验。由于丞相权力不是终身制和世袭制,所以遇到丞相犯错违法,可以去职甚至刑律惩处。

 

明代没有丞相,皇帝直接面对百官,处理各种各样的繁杂政务。除了开国早期的君主,后辈皇帝大多生长于深宫,即使受过严格的帝王教育,也缺乏对社会现实的认识以及足够的政治嗅觉和经验。加上心智水平的无可奈何,所以处理政务对后辈皇帝在大多数时候都是一个苦差。

 

因为没有宰相,皇帝直接决策出现失误或者行为不当,没有人能够通过去职问罪来承担责任,皇帝就得面对深受理学熏陶,偏执顽固,求名心切的大明官员的劝谏指责。加上皇帝登基后重用的大臣,很多是皇帝为太子时的老师太傅,他们对皇帝的行为更多了一些教训劝诫。

 

日常要废寝忘食的处理繁杂的奏折政务,上朝要面对百官的劝谏指责,会见大臣则要被循循善诱谆谆教导。明朝皇帝大概只有在深宫中面对太监后妃时才会感觉到一丝轻松。所以很多明朝皇帝开始逃避朝会,拒绝面见大臣,把处理政务的最高决策权—批红,交给信任的司礼监秉笔太监代行。

 

明朝皇帝不上朝,而政务运行基本无碍,不是因为责任内阁,虚君立宪的分权宪政。而是太监立皇帝代替皇帝行使专制大权。

 

朱元璋由于对权臣的不信任和对权力掌控的强烈欲望,废除宰相,帝王专制,在后来却起到了和愿望相反的效果,皇帝不上朝,不见大臣,放弃行使专制权力。这大概是他从来没有想象到的。